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冬吃萝卜正当时 养生吃法看过来

 

民间谚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现今正值冬季,今天就为大家解读一下,从中医角度解读冬季吃萝卜的养生方法。

萝卜,通常指白萝卜,又称莱菔、芦菔,早在两千年前的《尔雅》中记载“芜菁紫花者谓之芦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对萝卜的栽培方法;唐代苏敬的《唐本草》记载有萝卜味辛、甘、温的药性,具有消谷、下气、祛痰等的作用。《中药大辞典》记载:莱菔(萝卜),性味:辛甘,凉,归经: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等。

话说,冬季吃萝卜正当时,那么养生吃法有哪些呢?

冬季天气寒冷,人身体阳气的运行,随外界气候变化,阳气敛藏于体内,易生内热。现代取暖设施完备,“冬令进补”“吃得多动得少”等现象,肥甘厚味摄入过多,积滞胃肠,郁而热盛,易诱发热性类疾病,如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咳喘痰嗽、衄血、便血、口干渴等。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主治“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练五脏恶气,去邪热气”,这正好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去除胃肠积热。可见,冬季吃萝卜正当时哦。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属于低热量密度食物,每100克萝卜含热量约21千卡,含碳水化合物约5g、蛋白质约1g以及丰富维生素C、维生素A、膳食纤维及钾钙锌镁铁硒等。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萝卜中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温馨提示: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胃虚弱易泄泻者慎食或少食;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等患者忌吃。

萝卜的养生吃法有哪些呢?

明代李时珍赞称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连用九个“”表述萝卜的做法,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而冬季萝卜炖汤最宜。

萝卜姜片葱段汤

生姜,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肺胃,功效主治:发表发汗,开胃止呕,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等。葱,性味:辛,温,归经: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等。将葱段、姜片和萝卜片一起煮汤,具有散寒、止咳及预防感冒之功效,在冬季防治风寒感冒,尤宜用于怕冷、怕风、出汗少、鼻塞流涕、咳嗽有痰等风寒征象。

另外以下情况应避免与萝卜搭配,如白萝卜与补益药中的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等药材及膏方类补益品,否则易降低其补益作用;另外吃白萝卜后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盐,若短期内食用大量含植物色高的果蔬如橘子柿子、梨、苹果、葡萄、芥菜等,其中的类黄酮物质会被肠道吸收分解,转化成羟苯甲酸和阿魏酸,会与硫氰酸盐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会诱发甲状腺肿大。

 

河南省中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1月07日

生津润燥,常喝3种润燥汤水

 

冬至的日常调养,重在温阳。而这个温补不光在冬至这一天,而是从冬至开始,贯穿整个冬季。

 

不过,冬季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不光冷,还干燥。和夏季比,空气湿度直接腰斩。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干燥的天气,加上偏低的气温,让人的鼻子咽喉总有一种莫名的不适感。

冬季适合温补,不过如果温补太过,这种不适感可能会更加明显,甚至诱发咽炎等病症。

《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提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指的是柔和的、正常的阳气,能“生发元气”;而“壮火”指的就是过于亢奋的阳气,是会“吃”掉我们的元气的,让我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而这个壮火,可以来自于自然界的暑邪、燥邪等,也可以来自于我们的饮食,例如温补的食材。

这也是为何许多介绍冬季食补的菜谱里,往往都是一个温补的食材、搭配一个凉润的食材,例如牛肉搭白萝卜、羊肉搭马蹄甘蔗等。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少火”变成“壮火”

 

如何润燥

 

燥邪导致的这种干燥”,光靠喝水远不够。

冬季天冷,显性失水明显减少,喝水过多,会让人频繁的小解。如果尿液无色透亮,那就是水喝多了。

正确喝水

喝常温水或温水,少量分多次的饮用,能起到润喉的作用,又不至于饮水过多。

饮冷水,或饮水过多、过快,容易出现嗳气、打嗝的表现,这就是胃中虚寒、水气上逆的表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煮陈皮水、或红糖姜茶少量饮用,即可缓解。

 

生津润燥

 

喝水过多出现嗳气、打嗝甚至腹部饱胀的感觉,就是因为水不能化津、还阻遏了阳气的结果,出现水气上逆。但天气确实干燥,又不能不喝水,那就得通过其他方法补充津液。

常见的能生津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如雪梨、白萝卜、银耳、蜂蜜、百合、甘蔗等等。但冬季是不光干燥,还冷,和秋燥时润燥又不一样,这些能润燥的食材有部分是偏凉性的,需要进行一些搭配,制约食材凉性,既能生津,又不会阻遏胃阳。在中药的配伍里就有这种用法,叫“制性存用”

像前面提到的牛肉萝卜、羊肉马蹄这种搭配,就是常见的互相“制约”的例子。

 

蜂蜜银耳羹

材料:银耳适量、提前泡发,红枣4-5颗去核,枸杞一小把,生姜2-3片,蜂蜜。材料量根据食用人数增减。

 

做法:备好的银耳、红枣、枸杞、生姜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转小火文煮半小时,至银耳软烂。盛出放凉后加入少量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银耳、枸杞、蜂蜜都有滋阴润燥的功效,红枣则健脾益气,少量生姜即可制约银耳的凉性,同时可振奋胃阳,助脾胃行津。

 

适合:1岁以上幼儿、咀嚼能力较好即可食用,咀嚼能力弱则饮汤汁;1岁以下饮用不加蜂蜜。

 

注意:泡发银耳注意时间,避免隔夜泡发,随用随泡,长时间泡发可能引起中毒。注意食用量,大量食用银耳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苹果甘蔗水

材料:苹果一个,甘蔗一节,生姜2-3片。

 

做法:苹果洗净、切块,甘蔗削皮、切段,和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小火文煮15分钟即可。饮水、食用苹果。

 

功效:甘蔗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苹果性味较为平和、益胃生津,两者合用,可润燥生津。生姜可制约甘蔗凉性,同时可振奋胃阳,助脾胃行津。

 

适合:1岁以上幼儿即可食用。因味道甘甜,1岁以下浅尝即可,避免养成嗜甜习惯,影响其他辅食添加。

 

注意:甘蔗选用要注意有无变质、发紫发红,变质的甘蔗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毛桃润燥饮 材料:五指毛桃10g,山楂5g,紫皮甘蔗半节去皮切段。

做法:五指毛桃、山楂、甘蔗加水同煮,大火煮开后小火文煮15分钟即可。

 

功效:五指毛桃健脾补气不上火,山楂助消食,三者合用可健脾消食、生津润燥。

适合:平素脾胃弱的孩子饮用,脾胃虚寒可加生姜2-3片同煮;1岁以上可饮用。、

 

外用润燥

直接使用润肤乳、润唇膏等,给皮肤、口唇保湿润燥。

 

如果孩子活动不大、出汗不多,则不必每日洗澡,也不必每次都使用沐浴露。洗澡时避免时间过长。频繁洗澡、洗澡时间过长、过量使用沐浴露等,可减少皮肤油脂,使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变得干燥、瘙痒。

 

皮肤的濡润依赖气血的滋养,适当的运动,可以促使孩子气血周流。如果孩子不洗澡,可以用温水泡脚,同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本期科普医生:倪晓良

广东省中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1月07日
         作者:业鸿      今天社会动乱,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中国、外国历史上都找不到。“五伦五常”没有了,人人不讲道德、不听道德了,认为道德是封建时代的产品,一律都应该淘汰了。古圣先贤的标准,宗教圣哲的标准,都不要了,用什么来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连现代科学家都警告全人类, 如果道德没有了,地球很快会毁灭。       西方一些学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欧洲有些汉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确实有很难得的成就,英国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很坦白地说过, “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怎么化解?要靠中国传统文化,我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与中文系的师生举行过座谈交流。我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是否相信解决二十一世纪问题要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人回答。我说如果你们来问我,我会很肯定地告诉你,汤恩比的话说得不错,是真的。你们不敢承认,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不要了,中国人都到欧洲学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会让人产生怀疑,对不对?说得大家都乐了,真的是这样。       中国夏、商、周三代是封建社会,没有统一,每一个诸侯国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他们尊周文王为天子。周文王并没有用政治统一,也不是军事统一,现在来说也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科学技术,是用文化。是文 王把自己的国家做出来一个典范、模范。人民在这个地方看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换句话说,古圣先贤的教诲,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 五伦、五常统统在他的国家里落实了,每个人都落实,每个人都做到。所以,这个小地区就变成天下人的榜样,天下人的模范,每一个诸侯国家都佩服,尊他为天子。       所以汤恩比博士想到这一点,今天的地球上,需要有个这样的政府,需要有这么一位天子。他想到中国。      最近这两年,习主席在国外国事访问时多次谈到传统文化。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讲演,极力倡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好事情,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中国文化在全世界普遍宣扬。尤其现在我们找到一本书《群书治要》,我们把它翻成多国的文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都能够觉悟,都能从中吸取智慧。只有智慧能解决问题。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会重视传统文化?现在外国人先重视了,中国人也会重视。 外国人不重视,中国人没有信心;外国人非常认真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就跟进了。       现在全世界汉学热,英国带头,英国教育部要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中国文字、中国语言。它这么一搞就带动整个欧洲。所以我们有义务告诉全世界,这些国家现在重视的汉学是中国最好的东西,像西方这些汉学家们所提倡的中国文言文、中国的古籍, 能代表的就是《四库全书》,希望全世界人都能读到《四库全书》。       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都在《四库全书》里面,这是中国老祖宗给地球、给全人类无比珍贵的瑰宝。它能够帮助一个人过一生幸福美满的生活,它能帮助一个家庭和睦兴旺,它能帮助社会和谐,能帮助一个国家富强,能帮助整个世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确实这在世界其它地方找不到,只有中国有。但是中国人自己丢掉了,已经丢掉了二百年,所以中国人对自己的好东西不认识。外国这些人提醒我们,我们回头一看,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们要把它找回来,不但可以解决中国问题,而且可以救全世界。       在中国古时候就有人做过,这个人是唐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用什么方法?他很聪明,下令给宰相魏征成立一个小组,把古圣先贤这些典籍里头,从三皇五帝到前面这一代,二千五百年,典籍里面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些文字、这些教训,统统把它抄录下来,编成一本书给他看,这本书就是《群书治要》。他要求文武大臣统统要读这本书,用这本书来治国、平天下。就是今天讲的,对待全世界其它的国家、民族,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这叫平天下,天下人都得到公平。结果唐朝后来才出现了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的“贞观之治”。       这本书记载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前面的二千五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精华。后面还有这些朝代也有好东西,我们希望有人能够续篇,把后面唐朝到现在一千四五百年的典籍重新再做一次整理、编辑,使《群书治要》有下半部续篇。这就是《四库全书》的精华。《四库全书》我们没有能力读,至少要读这部《群书治要》。      中国自古以来,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不是升官发财,是培养大圣大贤,圣贤君子的教育。圣贤教育主要依靠文言文,这在佛经从古印度大量传入中国,翻译成文言文可以看出来,佛经原是用古印度梵文翻译记录的,古人发现,梵文是拼音文字,二三百年之后,音声不一样,就看不懂了。只有中国汉字文言文能流传久远,千年万世不会变。他们就大量送到中国来翻成文言文,传之久远。汉译的意思决定没有错误,汉字比原梵文还要华美。       这给我们现在人一个启示,你的东西好,要想留传千年万世,要用文言文写。白话文写的东西延续二三百年之后就看不懂了。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族群、每个宗教,都有非常好的东西,都希望传到后代千年万年。那怎么办?统统要用汉字文言文来写。所以文言汉字统一了周朝八百年。到今年三千多年,学文言文的人能看得懂。这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文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外国人现在慢慢知道了,他们要学,把他们自己的好东西统统用这个文字来书写,才能流传到后世,不至于丧失掉。所以汉学热,现在是刚刚开始,温度还没有升起来,我们相信五年、十年后还会高升。我们不能不学,要是不学的话,将来要从欧洲、从别的国家请汉学老师来教我们。       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优越之处,全世界独有,没有能相比的。所以,汤恩比博士想到这一点,中国的文字能够变成全世界共同用的文字就好了,那这个文字一定是汉字文言文。这个说法让我们感到佩服,这是全球统一,文化统一,利益无边,永远在地球上消弭战争,不再有战争爆发。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益全球。       全世界人都能够学文言文,都能够学汉字,都能够读懂中国《四库全书》,不必经过别人翻译,这个重要。《四库全书》是全人类的,老祖宗不仅留给自己子孙,也留给全人类,人人都有份。只要你文字上没有障碍,这就是老祖宗给你的遗产,比什么都丰富,这是真的宝贝、真的智慧、真的德行、真的能力。      中国有这么好的东西,从哪里学起?从根。根是孝敬,《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学儒、学道、学佛都要从孝、敬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在此地。(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
作者:熊文军       我是康金利老师的学生,一个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被康老师救赎的学生。我今年49岁,来自江西南昌。2013年,我来到康老师的传统文化学堂学习。      我曾经是一个混迹社会的人,沾染了很多恶习,为非作歹, 打架斗殴,吸毒。最后恶报现前,吸毒造成厌世抑郁,幻听幻觉,夫妻离异。我性格暴躁,打骂孩子,顶撞父母,最后在幻听幻觉的恐怖和失态的行为中厌世,轻生自杀。可能是祖上有德吧,我没有死成。冥冥的机缘中,我在那位大慈大孝的圣人智者的指引下,来到北京大兴求贤村康老师开办的传统文化学校。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康老师来到我的床前,非常慈悲地询问着我的情况,然后说的那句话深深的震撼和警醒了我。康老师说:小熊你知道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就像电流一样从头到脚划过,让我警醒。后来在每天诵习经典和习劳过程中,一天天一月月我在看得见的过程中一点点脱胎换骨。回想起恩师每天慈悲的教导,在恩师的关怀关心中我一天天好起来,慢慢找回了自我,开启了新生。       恩师从不谈他救众的辛苦与艰难,简衣清食只为了能够多救渡一点像我这样妻离子散、家庭破碎的人。恩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辞辛苦地千里奔波,从学堂到论坛,恩师不知救了多少人,挽救了多少家庭。我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归了家庭,与妻子复婚,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2015年,我从学校回来后,康老师每年都会打好几个电话寻问我的近况,用慈悲的关爱一直渡化着我。想起恩师在学堂几次单独和我聊天,他说,小熊只要你愿意留下来,我们就一起修行到八十岁九十岁。如今,恩师已不在了,我内心泛起无数的自责和惭愧!       慈悲的恩师,您让我真正了解了经教义理和人生意义,您拯救了无数生命,挽救了无数家庭。 曾经的菩恩堂还在,您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心中,想不到那年一别竟是与恩师永别·....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
尊敬的康老師!尊敬的班长刘老師!尊敬的心如老師!尊敬的周诚老師!尊敬的群里各位老師大家好!   学生是从今年八月份开始跟随老師学习《了凡四训》的,那时正在讲改过之法的“改过三心”,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学习了,这次听到久违的老師的讲课,真的如获至宝、倍加珍惜,生怕漏听每一个字。中途由于家庭琐事较多,忙的有时候来不及学习和按时完成作业,但学生发自内心认识到,老師讲得太好,学生再忙也不想放弃学习!   因为学习时间不长,薰习时间不够,学生的收获还是“知”上,做的不够。学生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学习、修行有成的关键点,就是“敬重尊长”,也就是在家对父母的敬顺、深爱婉容、柔声下气、细致入微的照顾,进而扩大到敬重一切尊长、善待一切人、一切生命,这是厚福,是改变命运的根本!   而学生目前最欠缺的就是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常常习惯性地去看父亲过失、习气,想起他年轻时对母亲、对我的不好之处,而不去记父亲的辛劳和为家庭的付出。所以对他顶嘴、呵斥、说教,认为他什么都不懂,对父亲没有尊敬,生活上照顾得也不细致、不周到,应付了事。而这一点,就是学习不得力、修学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老師说了,就算把所有经典背得滚瓜烂熟,甚至用英语背经典,没有孝敬之心这个根本,也不能成就。这对我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我对父亲瞧不起、没有敬心,就不会尊敬任何人,如果我对父亲都不孝,就不会去善待任何人,没有敬心、孝心,我回答问题对答如流、头头是道,也还是记问之学,不能改变命运。所以,我会坚持学习,祈愿早日恢复孝心、敬心,善待父亲,这样学习才能真有收获,才能真正改变命运、超越命运!    很庆幸,老師一遍又一遍讲课,又有英华老師、心如老師、周诚老師和这么多老師陪伴着、鼓励着、爱着我,我不敢掉队,也不能掉队,只有努力认真学习!感恩老师们!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01月07日
1.学习《了凡四训》的细讲是为了在最快速的时间内改变命运,超越命运。学习的心态尤为重要。请用心思考、规划用什么样的心来学习第六遍的《了凡四训》?打算怎么样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甚至超出作业的内容,帮助自己快速的改变命运。 ●答:感恩老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慈悲、耐心地一遍一遍给我讲,劝我、开导我。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不吃饭活不了,人不学习也活不了,不学习则没有智慧、没有追求、没有信仰,人活得就是行尸走肉,命终则随业流转,这是跟随老师学习第五遍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那么学生必然拿出最恭敬、最专注的态度来学习,这是学生对自己学习《了凡四训》的期许! ●生活中,学生福报不够,家事较多,不能参加每次课程直播,只能课后听音频,但是学生也会认真倾听,时间允许会一遍一遍地听,然后认真回答老师的提问。 ●生活中,学生要练习耐烦,事无巨细都要用心、认真亲自去做,不指望别人帮忙。还要努力去随顺家人,不指望他们满足我的心意、顺着我,练习柔顺。2.通过康老师的讲课内容,我们用心体会是什么人在学习《了凡四训》?他们学了之后有什么效果? ●答:都是杰出且有德行、有能力、有建树、有成就的的人在学习《了凡四训》,他们学习之后,把自己重新检点、洗涤,如重生般彻底改变、超越了命运,而且自性被开发出来,在各领域都能一触即通、触类旁通,无所不能。3.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向内使劲,启发本自具足的自性。自性显现,各种能力就具足,比如了凡先生在佛学、教育、农业、水利、军事方面都很有造诣,就是因为他德行深厚,真诚无私,谈谈自己从了凡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怎样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 ●答:其实在我内心来说,了凡先生是神圣般的存在,因为我是芸芸众生中的渺小一员,每日只是为自己衣食、家庭忙碌,无法触碰到了凡先生的境界,懂都不懂,更别说学习和效法。因为自己生活并不如意,且对老师有信心,老师说学习《了凡四训》可以改变命运,甚至快速改变命运(快速改变命运,我有点不敢相信),所以才来学习。 ●从了凡先生身上学习到尽职尽责,他任宝坻知县时不辞劳苦,尽心尽力为百姓解决一切难题困苦,布施恩德,深得百姓爱戴。 ●学生现在没工作,照顾家人就是我的工作,我要向了凡先生那样,不顾自身苦乐,尽心尽力做好家事,满足家人的需要。如果有机会帮别人做事,也要不计个人得失,认真把事情做好,做事、做人都踏踏实实。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01月07日
五伦的第四伦,“长幼有序”,也就是兄友弟恭。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来想一想,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来说,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兄弟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而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 我们看看古代圣贤人,他们兄弟是如何相处的。周朝享国八百年,为什么?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王季之外,他还有一个长子叫泰伯,一个次子叫仲雍,接下来才是王季。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他们两个就知道,所以为了让父亲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挂碍,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就没再回来。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 泰伯跟仲雍做的这个行为成全了父亲,也尽了他们的孝心。而对兄弟,他们可以把财富舍掉,甚至最高的权位也能礼让。这个动作不只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懂得“财物轻,怨何生”,都懂得兄弟之间互相礼让。家庭的纷争减少,社会的纷争自然减少。泰伯这个动作做出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不只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民,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这种德行。 上一代做了好榜样,下一代也能继续保持。周公的哥哥是武王,他们两个都是文王的孩子,兄弟也非常相爱,非常和睦。武王那个时候生病,生命垂危,周公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也就是在他的曾祖父、祖父跟父亲的面前起誓:“舍掉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这个誓言讲完之后,这一卷文章就放在他们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武王过没多久身体就好了,《中庸》说的“至诚如神”,确实感得武王身体就好起来。 后来武王去世之后,成王登基,周公还辅佐了成王一段时间。把成王辅佐好之后,有一些有心人就开始散播一些谣言,就说周公可能会坐大篡位。周公为了不让他的侄儿难做,自己就跑到山东一带。结果成王有一天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天上又是风又是雷,他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恰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所以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然后发现了周公的这篇祈文,打开来看,结果看到周公为了祈求他自己的兄长武王能够延寿,写的句句都很中肯。成王看完之后,内心非常感动,也很惭愧,这么好的叔叔,他居然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所以成王亲自去把周公请回来,让周公能够制礼作乐,让周朝能够兴盛。 所以周公的这种对兄长的诚心,不只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他这份兄友弟恭的精神,也传承给了他的后代子孙。所以传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孝悌。《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修道就是要修一颗仁慈之心,而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做起?就从家里面的孝道跟兄弟友爱的悌做起。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受益,我们传家一定要记住,先传孝悌的德行。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5日
河北日报12月3日,志愿者张乃仁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绿江村调试电商直播间设备。受访者供图边疆,对大多数人来说,神秘而遥远。202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首次设立“卫国戍边”专项,一批新招募的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奔赴万里边疆。其中就有河北省的229名志愿者。青春不以山海为远。从内蒙古到新疆,从吉林到黑龙江,这些年轻人为乡村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忙碌着,他们在祖国边陲,读懂家国,遇见更好的自己。走上讲台 播撒知识种子办公室窗外,天山巍巍。12月2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里,冯祎芸正忙着备课。“马上要讲的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这个月,冯祎芸除了日常教学,还要指导大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帮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做好准备。冯祎芸今年22岁,毕业于保定学院。2024年7月,她坐上火车,经过30多个小时,从平原进高山,穿过茫茫戈壁,抵达新疆巴州库尔勒市,成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早期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上学的时候,听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故事,我也有了支教的想法。”冯祎芸说。在她的母校保定学院,2000年,15名毕业生远赴新疆且末县任教,扎根西部,默默奉献。24年来,近400名毕业生背起行囊,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续写“青春之歌”。2024年,冯祎芸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同样一路西进。“如果没有来这里,我不会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广袤辽阔。”冯祎芸说,“我得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把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新疆这片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和冯祎芸一样,2024年毕业于石家庄学院的孟若彤也选择做一名老师,她的坐标在黑龙江省东宁市第二小学。“我现在带五年级的英语、六年级的科学,4个班,每周有10节课。”性格开朗的孟若彤来到学校后,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自备卡通印章,试卷上、作业里,除了有分数、批注,学生还会得到可爱的点赞、鼓励图案;她带着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一起练字、运动,分享快乐时光……“志愿服务让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很快乐。”来到东宁市之前,参与志愿服务就是孟若彤生活的一部分。大学4年,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关爱服务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大学毕业后,拿出2—3年的时间,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孟若彤认为很值得。“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紧张到腿发抖,现在游刃有余。”孟若彤告诉记者,“如果说学生们通过我学到了新知识,那我也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里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这就是成长。”2024年8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生马浩琛来到吉林省抚松县。图为马浩琛进林地勘测。团省委供图走进田间 助力乡村发展绿江村,与朝鲜隔江相望,美丽的鸭绿江蜿蜒回转,从它旁边静静流过。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带着对东北热土的憧憬,2024年,华北理工大学毕业生张乃仁来到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绿江村。“这里特色农产品不少,但是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没能形成产业优势。”张乃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村里布置场地、联系物流、运营账号,在村里搭起电商直播间,“这几天刚试播,收声还有点儿瑕疵,正忙着解决呢!”眼前的张乃仁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不过刚到绿江村时,这个外地小伙子也适应了好一阵儿。“山高路远,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了解民俗,没工作经验,老乡们不信任、不配合,面临着很多困难。”张乃仁坦言,一想起自己在家也是宝贝,就觉得格外委屈。但想想来这里的初心,张乃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他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家,坐在炕头上跟他们谈心,踩着梯子为他们修屋;农忙的时候,他跟着一起下地干活,翻土、播种、浇水;为参与献血活动的村民准备面包,细心讲解注意事项……慢慢地,老乡们跟张乃仁熟络起来,把他当成了自家人。“卫国戍边,战士们扛起的是保家卫国的钢枪,我们要给边境村注入的是发展的希望。”张乃仁说,他想尽自己一份力,为这片土地增加一份平凡的幸福。距离绿江村600余公里的珲春市密江村,是一个传统朝鲜族村落。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交流,志愿者史攀磊、郭明毅一到岗,就在工作之余自学起朝鲜语。清点村里闲置房屋、完善手工作坊推进方案、掌握秸秆离田利用情况……4个月里,史攀磊、郭明毅走村入户调研,为村里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近,他们拍完一组村里的宣传视频后,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琢磨着怎样保护利用好村里的洞箫文化、朝鲜族百年古宅,发展边境村旅游。“听着村民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谢谢’,把菜园里种的葡萄塞到我们手里,我就觉得一切付出是值得的。这不仅是一段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段珍贵的人生旅程,它让我学会奉献、担当。”史攀磊说。走入基层 办好“关键小事”“您好,这里是政务服务中心,有信息需要跟您再确认一下……”新一批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进入审核阶段,12月3日11时,谢书贤翻看着4个社区上报的材料,不时与申领对象所在单位联络,核实信息,再整理推送给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从华北理工大学毕业后,谢书贤申请来到新疆吉木乃县,成为一名基层服务志愿者。“我的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但又很有意义。”谢书贤发现,无论是收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还是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或是追踪大学生就业状态,每一项工作都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次技能培训活动上,谢书贤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带着孩子上课的年轻妈妈,想要丰富自己晚年生活的退休老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年人……“他们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怀着对新生活的期待来到这里。”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工作、为符合条件的人领到补贴,到岗近半年,谢书贤感到充实、满足。事实上,选择加入“卫国戍边”项目时,谢书贤已经通过一家中学面试,本可以顺利入职从教。然而,思来想去,她觉得,趁年轻应该多去体验不一样的风景。“现在证明,我选对了。”谢书贤对记者说,这一趟不虚此行。驱车前往中哈边境线上的萨尔乌楞村,看着界碑、国旗、边境线,谢书贤突然觉得“祖国”的概念如此清晰具象。她说:“一下子感受到,正是有了边境的安宁,才有了我们的安稳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好这里的幸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一个个毕业生选择“卫国戍边”项目的理由。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邢子龙在档案室精心整理着一个个项目资料;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王子乔走进综合服务保障中心,组织着多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吉林省抚松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生马浩琛进林地勘测、排查安全隐患,为旅游项目开发奔走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些年轻人正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精彩绽放。(河北日报记者孙青)责任编辑:王景 高小茹总平台审核编辑:刘思远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