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大学生李潇晗:放弃“双一流”保研 选择山区支教 “本人李潇晗,因入选研究生支教团,决定放弃此次保研资格。”李潇晗,三峡大学2021级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按照学业成绩,她毕业后将获得A类保研资格,进入“双一流”高校读研。 今年9月,她向学校提交放弃保研承诺书。明年8月,她将前往三峡腹地巴东支教一年。 李潇晗(后排左一)在秭归县九畹溪镇芦池湾小学支教。 (受访者供图)
爷爷让她找到人生方向 李潇晗是名“00后”,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个教育世家,祖辈曾是私塾先生,爷爷、姑奶奶及3个姑姑也都是老师。 李潇晗的爷爷任教40年,曾在长阳多个乡镇中学担任校长。她每年寒暑假回老家,都能见到许多人来探望爷爷,大多是爷爷教过甚至资助过的学生。这让李潇晗感受到,当老师非常受人尊敬。 “老家的阁楼上,堆满了作业本和日记本,有的已经存放几十年了,爷爷都舍不得扔。”李潇晗说,爷爷常翻出一些学生日记读给她听。即使后来年纪大了,爷爷对许多学生的情况仍如数家珍。 李潇晗说,爷爷一直很重视晚辈教育。疫情期间,李潇晗正读高三,与爷爷、奶奶一起被困在老家。年过七旬的爷爷,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给李潇晗做早餐,“为不耽误我上网课,爷爷冒着大雪到处找人牵网线。” 高考填报志愿,李潇晗曾因专业选择问题与父母争执不下,爷爷力挺她填报英语教育专业。“爷爷说,你将来当一名英语老师,教书育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李潇晗说,爷爷的话不多,从来没对她提过要求,但每次讲话都很有哲理,让她深受启发。 “爷爷去世时,葬礼上来了800多人,唯独没有我。”李潇晗哽咽道,当时自己正在期末考试,家人没有告诉她。 考试结束后,李潇晗本想立马回老家祭拜爷爷,但她已报名参加当年的暑期支教,第二天就要出发前往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芦池湾小学。李潇晗给奶奶打去电话,“我问奶奶,不回去的话,爷爷会不会责怪,奶奶一听就哭了。”李潇晗说,奶奶让她安心去支教,说爷爷只会表扬她,为她高兴。 孩子们让她看到自我价值 2023年暑期在秭归的支教经历,让李潇晗更加坚定了当老师的理想。 第一次走上讲台,李潇晗一脸严肃,因为怕镇不住孩子们。后来,她发现孩子们其实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她开始尝试跟孩子们聊天交心,嬉笑打闹。渐渐地,她跟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像是一个大姐姐带着一群弟弟妹妹,既教学,也玩耍。 看到还没有洗脸池高的孩子,早已学会打水洗头、洗澡、洗碗、洗衣时,李潇晗发现,教育孩子的同时,她也在被孩子们教育着。 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英语基础薄弱,李潇晗精心设计并开设了英文歌、情景剧等特色英语启蒙课程,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每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热烈讨论,李潇晗的心中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让她切身感受到,自己正在被需要。 “孩子们的情绪也在时刻感染着我,让我觉得很治愈。”李潇晗说,起初只是觉得支教可以帮助到孩子们,能实现自我价值,跟孩子们接触后才发现,这其实是双向的价值互换。 李潇晗说,这次支教之前,她一直想通过保研去更好的学校读研。支教回来后,她决定加入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去更需要老师的山区支教。 据三峡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万相奇介绍,李潇晗所在专业共有6个普通类(即A类)保研名额,李潇晗综合成绩排名前五。在校期间,李潇晗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赛区银奖、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以及学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在2024年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李潇晗将“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带到贵州,从全国1724所高校的358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优秀。 “综合她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有机会保送进入‘双一流’高校读研。”万相奇说,李潇晗是主动放弃A类保研资格的,她的学籍将在学校保留一年,等她支教结束后再回本校读研。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这是李潇晗参加研究生支教团面试时说的话。 作者:吴坚 杨叶责任编辑:高梦格
郭文婕 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2024年11月19日
抗日小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八路军,并先后立下大功3次、小功4次,获得多枚勇敢奖章。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担任爆破组组长,为了减少部队伤亡,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托起炸药包炸毁暗堡,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利好两国造福世界 新华社利马11月9日电 11月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秘鲁安第斯通讯社共同主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联合主办的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主题年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激发了中秘经贸往来,促进了务实合作层级的提升,已成为利好两国、造福拉美乃至世界的重要动力。 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自2019年中秘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在经贸、金融、人文等领域合作日益密切。 从秘鲁羊驼毛公仔“走红”中国市场,到秘鲁蓝莓、葡萄、牛油果等特色农产品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从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宣布实质性完成,到中国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从秘鲁钱凯港的沧海桑田,到中国绿色技术助力秘鲁可持续发展……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累累硕果,凝聚着两国人民携手发展的共同心愿,也展现出两国未来合作的光明前景。 中国和秘鲁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距万里的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理念相近。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多年来,华侨华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与当地人民同甘共苦,秘鲁人亲切地称中国人为“老乡”,中国广东话“吃饭”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近年来,中秘人文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到秘鲁,秘鲁民歌《山鹰之歌》广受中国民众喜爱,秘鲁印加文明展相继亮相北京、成都、广州等地博物馆,今年5月秘鲁宣布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一个个民心相通的生动故事,不断为中秘友好交往增添亮色,成为两国文明互鉴、文化互通的美好缩影。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为中国携手包括拉美在内的“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与秘鲁及拉美其他国家深度链接,促进中秘、中拉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走深走实。 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钱凯港项目不仅将帮助秘鲁提升海运效率,还将有力促进其科技与工业化的发展,造福当地民众。建设期间,该项目已经为当地创造了13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约8000个间接就业机会。建成后,钱凯港将成为拉美地区联通亚洲的海上新枢纽。此外,中秘在绿色环保事业上的合作意义重大。中国新能源车在秘鲁拥有广阔市场,中企在秘鲁运营光伏电站的同时带来了绿色技术,将帮助秘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10月23日发布的《2024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际贸易展望》报告显示,今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际贸易逐步复苏,该地区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将是其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拉加经委会此前统计显示,2000年至2022年,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增长35倍。 拉美谚语说:“众臂合力,无可匹敌。”中国也有句古话:“人心齐,泰山移。”面向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秘两国将继续携手开拓新机遇,中秘合作正汇聚成一股强劲的力量,为两国、拉美乃至世界共同繁荣的美好蓝图增添新的色彩。(记者王林园) 责任编辑:介琳霞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