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江苏省苏州市震泽古镇 作为吴江区苏式糕点的非遗传承人,早上是陆小星最忙碌的时候。这一天他要制作一种本地的特色,炸巧果,迎接七夕节的到来。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3日
河南上蔡的重阳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东汉时期方士桓景因佩戴茱萸香囊、登高、饮菊花酒而躲避了灾祸,天下从此效仿,渐成九九重阳节。桓景登高的地方就在上蔡的蔡侯望河楼。 枣山就是人们常说的枣花糕,据《上蔡县志》记载,九月九日做枣糕相馈送,传统绵延千年如一。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3日
山西祁县因乔家大院闻名四方,清末乔家票号曾遍布天下,正因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乔氏一族历来重视端午团圆。返乡、晋剧、宴席缺一不可。黄土高原是地球上最大的黄土区,这种看似荒凉,实则肥沃的土壤所产出的食粮:黍米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主食,当地人至今称之为黄米。 这种吃起来软糯清香的黍米,勤劳聪慧的先辈们,把它和红枣搭配,拿芦苇叶包裹,最后用马莲叶捆扎,黄米粽是最古老的北方粽子。 今年端午,恰逢乔家两位老人的九十寿辰,乔氏后人乔立强将精心操持一场以粽子为主菜的寿宴。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3日
绿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作物,在21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变着花样食用绿豆了。《本草纲目》对绿豆就多有点赞,称其可以磨面,取粉制成糕,不但解热,还能补气安神,可谓一赞封神。吃了绿豆糕,才算过端午是老武汉人心中的烙印,也成就了绿豆糕在武汉当地的神圣地位。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3日
青海,一个充满着壮美神话色彩的省份,世界屋脊、唐古拉山、三江源头、昆仑山脉,这些名字深深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万里塞外自此处起。中秋将至,当同一轮满月照耀神州,青海再次显现出它与众不同的魅力。青海月饼,一种濒临失传的古老美食,如今仍在这个世界屋脊之上的省份保存着,当青海与月饼两个词汇碰撞,这造物必然不同凡响。南宋《武林旧事》中提及,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月饼就保留着这一古老的工艺。青海省大通县的虎成花就是硕果仅存的可以操持这种古老工艺的人。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3日
青团,创于宋朝,是清明节的寒食名点之一。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这样记载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明吃青团是江浙、福建和台湾客家地区特有习俗。在昆山正仪古镇,有个专门做青团的小店,文魁斋。90年前,文魁斋的青团就已是苏沪名产,就是很多达官贵人每到清明都会从上海派人到这里购买。梅亚芹是文魁斋的第四代传人,她也一直遵循着店里的传统工艺。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3日
羹是中华文明脱离原始,开创繁复饮食文化的起点,不满足于最初食物与火直接接触的烧烤做法,智慧的先人开始以水为媒介,调和五味,丰富了味道的层次。唐宋之后,饮食日渐丰富,依节应景的吃食随之出现。宋《清异录》曾经记录了这样一则信息,阊阖门外,通衢有食肆,人呼为,张手美家。据记载,张手美是史上第一位按照时令出售美食的大厨,他家店面有一道特殊的中秋特供,玩月羹。在唐宋,中秋赏月活动称为玩月,玩月羹是餐桌上的主角,可惜,随着月饼的崛起,玩月羹这个曾经的主角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玩月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喜爱研究古代美食的童树春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立志复原玩月羹。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2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北吃元宵,南吃汤圆。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 每到农历十月,家住海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会林就开始忙活做元宵了。泡糯米、碾米粉,这些最基础的工序一点都不能含糊。 尹氏清真元宵传到尹会林手里已经是第三代了,用簸箕秋千摇元宵的方法是他家做元宵的根本。摇元宵的步骤并不难,难的是每次都严格按照规矩精心操作。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