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文 学
全部 |文 学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你站在二楼往下看,楼下全是垃圾,你站在八十楼往下看,楼下皆是美景……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06日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实验中学度过的。今年正好是母校建校三十年。值此三十年校庆之际,不由我不颇多感慨,高中旧事如诗如歌般地唱响起来。    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是一条闪光的成功之路。这里有辛勤的园丁遍栽桃李;这里有锦簇的花朵郁郁生香,这里刻下了那一个个难忘的日子,入校日,教师节,毕业典礼……在岁月的淤积下,更显厚重无比;这里还有一些闪光的名字,如郝克军、于宾、李自强、董玉杰等,在时间的覆盖下,更加熠熠生辉,这就是我的母校,是充满鲜花和泪水的母校。三十年当中,母校把棵棵幼苗培育成祖国的栋梁,且遍及全国各地。敦化实验中学的名字随着一批批的毕业生飘向五湖四海。    我是从三中考入实验中学的。当时的宿舍是在老五小院内,条件非常艰苦。夏天,蚊虫叮扰,臭气弥漫;冬天,四面透风,寒冷难耐。然而,最让我们无法面对的事实就是吃不饱。那时的伙食是定量的,一碗玉米面条,一勺酱,便是一顿中饭或晚饭,当时学生们都是二十来岁,正是能吃的时候,且学习用功很消耗体力,没有办法,只好从家里带些大煎饼来补充。那时的情况,不仅饥寒交迫,还有蛟热丛生。即使这样,学生们在宿舍里依然笑声不断,真是个“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的学习气氛也非常浓,即便在那样的条件下,有的人在熄灯以后还趴在被筒里打着手电看书,还有的人没有手电便燃起了蜡烛,睡着了,便忘了吹灭蜡烛,于是,烧头发,烧被褥的事件屡有发生。那时的我们,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经常把天下未来为已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春蓬勃,热血沸腾。在奋飞的里程上,我们写下高远,写下不落的情怀,于蔚蓝的天幕中,让振翅之声在深邃和飘渺中过。    每到周六下午放学,我们红石乡的几个学生就往家赶,有徐理刚、宋庆和、于海青等。我们自行车骑得飞快,扬起一道道灰尘,于归乡途中散落成稚嫩的、欢块的游子之情。有时没有自行车,我便和海青一起步行三十华里也要回到家中。家,永远是我们不变的话题,因为那里有倚门翘首的等候与情深意切的牵挂,那时我们还小,对于母亲,还没有很深的理解,今天为人父母,才知道当时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海青被我的文学热情很是熏染了一番,我们从初中时就开始学写诗歌,是那种不求平仄,只求压韵的现代古体诗。自己感觉朗朗上口便行,衣袋里时常带个小笔记本,走到哪,便写到哪。所以说,从学校返家的这三十里路便成了我与海青经常背诵唐诗与写诗歌的最佳时段,那一路的山水,一路的田野草地都成了我们绝好的素材。记得有一年招干,我去应试的时候,考试人员让我即情即景作一首诗,当时我是这样写的,“二月早春未竟花,风吹杨柳欲抽芽,旧时皇城翰林士,出身寻常百姓家。”今天看来,唐诗对我的影响及我对唐诗的描摹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高一的时候,参加全国作文比赛,写了一篇散文《变绣球》。本来不太熟悉的一种花,是在同学的叔父家看到的,就因为它总变换颜色,所以引起了我的好奇。在这篇作文当中,我把变绣球描绘得自然是美丽天成,芬芳四溢,像白云,似彩霞,若繁星,比浪花……把个变绣球写得赛牡丹,超月季了,结尾收笔点了一下变化的两方面,但因上升的政治高度不够,在全校只评为二等奖,获得在走廊张贴的资格。到了市里,又获得二等奖,到了州省,还是二等奖,只不过我校的一等奖已不见踪影了,最后到全国评奖,仍然是二等奖,看来我就是二等奖的命了,命运注定我与一无缘,果不其然,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得到了验证。这篇作文,被编入《1982年全国中学作文大赛》一书中,还给我发了奖品,但现在这本书遗失到了何处,我也说不清楚,我天生就不是非常重视名誉或非常喜欢某件东西的人,对某些东西缺乏长时间的占有欲,自自然然最好。记得语文组的韩琪老师在批语中说,变绣球这花我嗅过,只是一种臭哄哄的香,言词虽然刻薄了些,但激励之情溢于纸上。课任语文老师于春海,对我也是殷情关怀,每当我写一篇作文,他都要拿到语文组给各位老师看,然后各班阅读,这就为我在实验中学成为“名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当同学聚会,谈起最多的是母校,想起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那讲也讲不完的高中故事,那理也理不清的同学情结,那忘也忘不了的同桌的你。老三班,我们总是爱提“老三班”,那是我们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最长的一个班,也是同学感情最好的一个班,更是故事数也数不清的一个班。现在我的儿子也在实验上学,相信等到他走到社会之后,也会像我一样想念他的母校和他的同学的。    我爱校园朗朗的书声,像浓缩了真爱的平仄,那曲折的校园小路,更像是快乐脚印的集合。飘落的桃李被春风送远,撑起一树碧绿,扎根五湖四海,传承无私奉献的品格。这是我写的《青春之歌》朗诵诗的一节。后来的宿舍落成,我们吃住、学习都在校园内,非常方便,居住条件改善了,学习环境也改善了,自然人的心态也就改善了。课余,我们奔跑在篮球场上,绿茵地上,做一些自己也不很理解的青春律动;夏天,晚饭过后,我爱独自徘徊在北大墙角,看留不住的斜阳,吟自己喜欢的诗歌,思考一些不该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未来、或爱情、或人生,总有一些杞人忧天或无病呻吟的味道,但那是一种思想的陶冶和一种成熟的启蒙,对我的人生观或世界观提前的诘问与反刍。我喜欢浪漫和创新,讨厌琐碎和繁冗,清高中隐藏着自卑,孤傲里植根了尊严,就像我在《青春之歌》中写的:我喜欢把自己交给河水,交给一种流动和清清的世界,让小溪汇聚的河水浣洗我的理想,浪漫与朝气蓬勃;我喜欢采撷野地里的小花,采撷自然的清香和开放,因为它不慕高枝,不求富舍,从不理睬那些匆匆的过客。    在学校里,我是很不安分的那一类,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把班主任许金影老师气得无可奈何。但他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导,义正辞严地训诫,但最后的结果是我改学了文科,降级了一年。记得在食堂吃饭时因排队问题,和上年级的一名同学吵了起来,后来又大打出手,为此得到了学校的处分,现在想来,真是后悔极了。那时年轻,太幼稚了,血气方刚,太冲动了。冲动是魔鬼,魔鬼总是伴我左右,以至于后来又发生这样和那样的错事。    到了文科班以后,还是依然故我。班主任李圣姬老师让我回家去,在学校家里花钱多也考不上学,为此我很生气,悄悄拟定了一个报复计划,就是拔自行车的汽门芯,拔了几次,那种偷着乐的感觉很迷人,但每当看到她天天推着自行车,找修理部的时候,那份内疚也油然而生。有些问题都是两方面的,有些行为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即伤了自已,也伤了别人,可惜那时,还不曾往深处想过,只是一时意气。我在文班上学没有书包,所有课本都放在课桌里,且自己在最前面另起一排,一个人一桌,待遇相当不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来学校,老师也乐得清净,不喜欢背题,且上课爱睡觉是我天生的毛病,政治、英语、历史从没认真学过,平时考试也是原意考就考,总分总是全班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那位多少有些脑子不好使,倘若他不来参加考试,我就是倒数第一了。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铃声刚响,我即把数学书拿出翻到今天课程内容快速看了起来,等到老师进教室,再讲一讲昨天的作业等问题,我就已经把今天课程内容基本看完。等到老师一正式讲课,我实在受不了困魔的袭扰,就趴桌子睡了,老师讲到中途,看我还在睡觉,用教鞭敲我桌子,把我叫起来,问我黑板上那道题应该怎么解,我迷糊着到了黑板前把题解出来之后,老师问我怎么会的,我答道:我正襟危坐的时候,虽然双眼紧盯着老师,但其实心思早在窗外,若我闭上双眼时,注意力便高度集中,老师讲的话我都听到耳中。老师听罢说,你可以睡觉,但别人不可仿效,如今想来,真是没法原谅自已,那时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也许是标新立异,或让别人注意自己也就不得而知了。    临近高考的时候,我只好把报复班主任的内容改为突击复习,迎接高考,好为给我的评语翻案,争取用实际行动给她一个响亮的耳光。在我两个月的紧张复习下,我以班级上中等的成绩考入了延边财贸学校。最差成绩是英语,全班倒数第一,最好成绩是语文,全校第一。当我即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才突然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平时那么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学校,而当我要离开它的时候,却突然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大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当你得到它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它,当你失去它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可贵。我与我的母校就以这样不太热烈的形式告别了,留下的却是几多懊悔,几多遗憾,我没有给母校留下什么,在记忆里鲜明的只有老师的教诲与呵护了。    每当我走进母校新建的大门和宽敞的球场,当年上学的一幕幕情景便与我的思维对接,忘不了校园里辉煌的落日,镀红了天边的晚霞及同学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忘不了围墙边吐绿的垂柳,婆娑起舞,演绎了一个个的青春年少和场场活泼的春雨;忘不了老师谆谆的教诲和一腔的慈爱……如今,门庭依旧,人事全非,几度花开花落,向世人讲述着这美丽的轮回……    母校现在新盖了两幢教学大楼,一幢宿舍楼,三幢教师住宅楼,球场上新铺的草皮,楼前有宏伟的雕塑和音乐喷泉,教学环境改善了,师资力量充实了,这都是我们那时想都不敢想的。这里有着鲜花和掌声,也有失落和泪水,我们用最青春的律动和强健的体魄去追求成长中的纯美,坚强里的光泽,从不需要腐朽的气息感叹凄凉的落日,更不需要骄傲的回顾里遍生懊悔的蹉跎。我们年轻,我们可自比成娇艳的花朵,于怒放中完成自身的修养和高古的品德;我们年轻,我们愿做沙漠里孤独的绿洲,在干涸里延伸生机盎然的不懈求索。    我抚摸着母校斑驳的围墙,像抚摸一段斑驳的历史和岁月,它记载了母校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辉煌。这里曾经编织着我的梦想、我的追求,我的青春也在群芳中自然地开放。桃李随风送远,梦中几度回头。    母校啊!我日思夜想的母校!【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渤海纪行
原创
2020年12月03日
    春节终于不疾不徐、羞答答地来了。春没看出来啥意思,可节的气氛却很浓。望着窗外成群玩耍的孩子和街上为年而奔走的人群,心中自然有一种暖暖的年的感觉。    应闫老师之约写点什么,可脑子里空洞洞的,没有一丝词句的踪影,只有酒后的疼痛在那隐隐地发威。我呆呆地制造着袅袅的烟雾,没有一点思想,真有些《金刚经》里说的心无所住,只麻木的视线看窗外一片片雪花不停地陨落。    这是新春的雪花,像白色的精灵扑向大地,扑向新春。不知这厚积的白雪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是一种遮挡,还是一种包容?抑或是一种引领?我想不透这里面有什么因果和关联,只是一味地看这飘飘的世界。而我却静静地站在世界之外,在心的深处作一种飘的姿势。远处的雪花只是茫茫的一片,而扑打在窗上的雪花才能让我看见它的骨骼,这脆弱的,且极易溶于水的骨骼在空中却是那样的坚挺,无论多大的风都不曾吹散属于自己的那朵。但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堆积在一起,就可把洁白比喻成磅礴与浩瀚了。    窗外这柔柔而下的雪让我想起最多的就是儿时的那些冬天的图画,你堆一个我,我堆一个你,把纯真的笑声也堆进这纯净的身体里。    我记得很深的就是贴对联。每年春节,我家的和邻家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父亲的书法是乡里首屈一指的。每当父亲写对联时,我就帮忙把对联的前端压住,然后看父亲怎样运笔书写,耳濡目染,使我对书法或多或少有些表象的了解,等墨干之后,我便和弟弟一起去贴,贴时要看看哪是左联哪是右联,还要看看是否端正。现今想来,犹有一丝淡淡的墨香弥漫在我的身周。    这些儿时的旧事,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不仅没有磨灭,反而愈加鲜明。我忘不了打柴时艰难跋涉的足迹,在密密的山林里歪歪斜斜地成双成对;我忘不了黄昏时的炊烟袅袅地升起,让我的心里骤然升起温暖,让归家的路不再坎坷和漫长…… 在别人盘点着一年的收获和快乐的时候,我也回想这一年蹒跚的步履。有得过且过的安逸,带点沾沾自喜的不思进取,那一处处的随手导致不能正常的收宫。也想站在高处,任心中怦怦直跳,让许多仰视的目光齐集于我的身上;也想去挥霍那些灯火辉煌的夜晚,无耐衣袋里的闭塞和诺大的年龄让我只能在昏暗的台灯下让书陪伴在身旁;也想在那幽静的小路踏着月光,回首青春的寄语,可我无法燃起激情,只因心中有一段缠绵的恋曲在反复的吟唱……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在人生的处处风景匆匆走过,在那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品味宁静和淡泊的乐…… 窗外的雪花依然飘着,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景和良好的开端。飘飞的雪花把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楼都抹去了距离和痕迹,以及平日里醒目的河,挺拔的树,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白色的雪花之中了……  这雪写的江山啊!【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渤海纪行
原创
2020年12月03日
雪过后,冬渐浓,。早晨的天空也不再那么蓝,有一层薄雾笼罩,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摆动,没有了叶的陪伴,冷清而孤寂,偶尔有几片残留的叶子,似枯叶蝶在空中上下翻飞,打着旋随风远去。走在冬的陌上,繁华退去,远山近景,满目苍茫。鸟啁虫呜声已隐去,成为梦中的天籁。枯黄、雪白、寒冷、寂静、寒霜、雪花是冬的代名词。上午耀眼的阳光也没有了温度,只有午后的暖阳慵懒惬意地倾泻而下,柔柔的,暖暖的。今冬初雪, 阴沉沉的天空,零星点点的飘起了雪花,刚好遮住地面,风起雪不见了踪影,也不知这场雪下到了哪里,开始飘雪了又被风吹走了。那份喜悦之情,也随雪花远去,心里多少有些失落。还好,人们似乎很容易满足,只小小的一点雪就让大家欣喜沸腾,沉醉在这阵飘雪里。天晴的早晨,天气格外的寒冷。屋顶上、树枝上、枯草上,缀满了霜花,寒霜满地,白茫茫一片,像披上了一袭白色的羽衣,正如诗人笔下“霜花铺岸浓如雪”,银光闪动,妆点着寂寥的冬日,是一种素简的美,美到极致,醉了眼眸。没有雪的冬日,看满山遍野的寒霜,不知是谁一夜间把白云揉碎撒满大地,苍茫的蒹葭上似乎还流着云的泪,晶莹剔透,纯净灵动,不知这美丽的霜花是不是也是六瓣?喜欢雪花的轻柔,也喜欢霜花的冷艳。霜花随没有雪花的妖娆,没有雪花的浪漫,没有雪花的柔美,但我也喜欢霜的清凛,寂静,不张扬,静静地挂满树枝,铺满蒹葭,毛绒绒的,洁白晶莹,像冬夜里盛开的白玫瑰,又像朵朵白梅绽放枝头……千姿百态,用她特有的风姿展现着冬的魅力。满街遍村的霜花,像一幅幅写意的简约画,也像一首首抒情的诗,恍惚间似一首冬天的歌谣从远方传来……编辑:郭金杰
发布者:燕赵文化
原创
2020年12月02日
秋天是那样的美,美的绚烂五彩缤纷,层林尽染……枫红杏黄,色彩斑斓……它让爱秋的人们都各自使出全身解数去——写诗、作画、诵咏、摄影……人们 赞美它、展现它、歌咏它、定格它……你在写秋天秋天在你文字丰盈的诗歌里我在画秋天秋天在我浓墨重彩的油画里她在诵秋天秋天在她深情款款的诵读里摄影者聚焦的秋天秋天在他们瞬间拍摄的方寸中人们都以各自不同的形式书写秋天的美赞叹秋天的韵描绘秋天的彩定格秋天的景它烟岚、秋晴、金灿、暖阳它成熟、丰硕、沉静、唯美美 秋……秋 美……这诗意的秋美在大自然里尽收在人们的眼底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格格于户外写生路上 有感而发2020-11-8日拙笔
发布者:燕赵文化
原创
2020年12月02日
曾经有一位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特丽莎修女”的老人叫许哲,她于2011年12月14日在新加坡谢世是113岁。这位老人之所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爱戴,不仅是因为她的高寿,更是因为她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贫穷的人。在许哲老人漫长的百年人生中,曾在香港、英国、南美洲等地生活与工作,长年为国际义工组织担任护士,1963年来到新加坡后,更是积极从事为弱势群体服务事业,还建立了专门收养老弱孤苦病人的福利养老院。一直到去世前,她还在以百岁之身照顾好几位老人。她一生不为自己,只为他人,并秉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信条,她常对人说:“爱人是我的信仰,良心是我的宗教”。与这位百岁老人相比,我们为他人、为社会献出的爱就显得很有限了,即便给别人那点爱,往往也是有条件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却只是被爱。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之下,已经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问题就找父母。从父母到家人到亲朋好友,我们只管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和爱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经受痛苦时,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我们希望亲人和朋友常常惦记着我们,有福与我们同享;在恋爱和婚姻中,我们更是非常在乎被爱,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上。一旦爱情受挫,就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如果得到的爱太少,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的确,对于我们来说,被爱是重要的。然而,与被爱相比,有无爱他人之心却是更重要的。一个缺少被爱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则是一个冷漠的人。孤独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从孤独中寻找到幸福。正像许哲老人那样,她虽然一生没有儿女,却因为把全部的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穷人,她为帮助别人而活着,所以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无数人的关爱,所以能快乐地活到113岁。可是,倘若一个人没有爱心,则无论他家里的财富多么丰厚,表面上的生活多么热闹,幸福的源泉却已经枯竭,他那颗冷漠的心绝不可能快乐起来的。一个只想被人爱却没有爱人之心的人,其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他真正在乎的只是占有,爱心与占有欲是相悖的。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许多圣贤都指出,给予比得到更幸福。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还有在爱情中,当你体会到你给所爱的人带来了幸福之时,你自己才会感到无比幸福。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例如失恋、朋友反目等等,而是爱心的丧失,这让人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则是可怕的,它的确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如沙漠。但真正有爱心的人,不会因此也趋于冷漠,而会更加激发他的爱心布施。应该相信,爱心必能唤起爱心。不论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爱心犹存,生活就有希望;只要爱心犹存,幸福就在眼前。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12月01日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带着爸妈去旅行。但却不知道“现实”和“梦想”哪个先到.......28年前的1992年,48岁的母亲做了脑瘤开颅术,术后让聪慧、伶俐的母亲变成了步履蹒跚,语言迟缓的人。时而会有癫痫发作、口吐白沫、昏迷不醒。2008年冬至那天,父亲突然去了另一个世界。“带着爸妈去旅行”的梦想化作了乌有。父亲的离去,让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想接母亲到我家住,可我家住7楼,母亲上不去,我必须尽快买到有电梯的房子。半年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新房子。母亲站窗前,眺望抚顺的夜色,流着泪,隔空对我爸爸说:“老头子,你说走就走了,这福,我替你享了!”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手术后的她,经常在去教堂和回家的路上发作癫痫病。那些年,母亲的胸前总是挂个小牌,有我们儿女的姓名、电话。母亲真的丢了好几次,都是好心的路人,按母亲胸牌上的电话,才联系到我们儿女。2010年,为了方便母亲去教堂,我买了一辆经济型轿车,从此接送母亲去教堂,再也不担心母亲犯病、丢失、找不到家了。2015年的一天早上,母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泣,我推门进去询问才知道,因为我不信天主教而伤心。“我信!我信还不行吗,快别哭了。”我边说边为她擦泪。从那天起我真的走进了天主教堂,每周都到教堂的初信班学习,和母亲一起读圣经。母亲的笑容舒展了,我的心里舒坦了!2017年,母亲75岁那年,我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还从兄弟姊妹那里借了不少钱,买了一台房车。三年来,我和兄弟姊妹们带着老娘穿越中国20几个省。北至满洲里,南至广西中越跨国德天大瀑布;一路上,朝拜了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中国好多的“百年教堂”。这也算圆我多年的“梦想”吧——“带着爸妈去旅行!”。【作者简介】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2月01日
最早对“边疆”一词的接受和偏重,是缘于歌曲《红太阳照边疆》,这首几乎是我生下来就会唱的由韩允浩作词、金凤浩作曲的红歌,当时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我四、五岁的时候,常到爸爸当教师的小学校去玩,那时的老师都跳忠字舞,唱革命歌,这首延边歌曲自然是首选,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对边疆这个词有了一个最基本的、纯情感上的认识。“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小时候,我觉得边疆是很大很大的,而我的出生地敦化则离边疆很远很远,边疆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岸线或绵长无尽的分水岭;长白山很大很神秘,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到自己每天就在长白山的余脉中摸爬滚打,窜上窜下。总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少的自己很无奈。命中注定,我与最具边疆特点的珲春要有许多纠缠不清的关系。1988年,我的叔叔,一位延边大学高材生,一个很有前途的农机、电力、机械方面专家,应着珲春刚刚开放的号角,被召唤到了珲春开发区,担任一家砖厂的厂长,这就注定了他必然历经与珲春荣辱与共、从此白头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了一睹弄潮儿的风采,亲身体验掘金的快乐,我们敦化建委的一些企业都纷纷组团到珲春实地考察,学习珲春前卫思路,寻找发展空间。那时的珲春,大街上人头攒动,夜生活色彩斑斓,到处是南腔北调,金发碧眼,资金呼呼往里流,楼房噌噌往高起,物价突突往上窜,遍地是金,遍地是银,珲春的特区繁荣景象令人艳羡,搞得我这土老冒无所适从,不知怎样才能适应特区的频率与节奏。1993年,国务院批准珲春进一步对外开放后设立了边境经济开发区,大潮迟来涛亦急,这一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注定是对我人生有着影响深刻的一年。这一年,我来到了珲春,来到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在合作区承揽了一个门窗工程。这时候,我才知道,珲春还有一个市民公园叫龙源公园(敦化却没有),还有英安煤矿,还有电厂,有珲春口岸与俄、朝两国相通,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非常适宜开发区盖楼建厂。在中国近代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类迁徙活动有三个,即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跑崴子),而跑崴子这条中国近代流民商旅文化之路却很少有人知晓。跑崴子是闯关东这条路的延伸,也就是在珲春周边的老百姓,为了生计,结伴搭伙到海参崴一带去淘金,搞贸易,出苦力。与鲁迅先生交情颇深、陪护萧红临终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骆宾基就是珲春人,他的父亲就是跑崴子的。梅兰芳等艺人也多次经珲春赴海参崴唱戏。传统的国际贸易、民俗文化交流为珲春今天的再度繁荣奠定了基础。前不久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珲春的防川,古来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美誉,如今又被文人骚客演绎为现代版的“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稻花香三邻、笑语传三邦”。珲春在人文历史沿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早在渤海国时期,这里就很不得了。渤海国由大祚荣建都敦化敖东,后又迁都和龙,又移都珲春,在珲春走到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顶点,在其227年的历史上几乎与唐朝同时兴起同时衰落,曾一度以亚洲第二大国际商埠闻名于世。敦化与珲春,一个在延边的最西边,一个在延边的最东边,我要从西走到东,我要闯荡开发区。终于,我来到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当时合作区修了几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面把田野平畴分成几个部分,那时的合作区,只有不到20座楼,但合作区管委会的大楼盖得很是气派。秋天的时候,荒草成片,虫鸣鸟飞,夕阳西下,古道西风,老树昏鸦,一片凄凉。那时的合作区草长莺飞,形意萧索;那时的珲春市是人如潮涌,瓦砾成片,与现在林立的高楼,整洁的街市,成排的绿树相比,简直是判若两界。如果让原任敦化市长、现任珲春市委书记的刘有林先生站在当初珲春的旷野上,不知他该作何感想?珲春系满语译音,有“河汊”、“河汉”之意,后引申为“边地”、“边陲”。可见,珲春确系“延边之边”啊!提到“边地”,我就想起我曾与官员诗人姜英文先生谈起过,如果应了吉林省文联(作协)主席张笑天先生的提议,珲春创办一个文学杂志的话,刊名索性就叫《边地文学》吧,这最贴切,最特色了。提到边地文学,就不能不多聊几句作为官员又兼诗人的姜英文先生。    姜英文先生,敦化人氏也,曾担任过敦化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延边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后被组织上选派到珲春市委,曾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主任、兼市委农委主任、兼〈珲春日报〉和〈图们江报〉社长(总编辑),近年又担任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至今。其人早年在延边财贸学校读书时高我一届,学习之余成立了萤诗社,创办了《萤》诗刊,他被推举为社长兼总编辑。后来他毕业改行去了广电系统,我接了他的班,把刊物改名为《绿草地》,继续办了下去。英文先生在环日本文学圈中朋友很多,口碑很好,对朋友肝胆相照,对事业挚爱有加,特别是在繁忙的行政、经济工作之余对珲春文学艺术的繁荣倾其全力。英文先生比较擅长诗歌、散文写作,多见边地题材,尤其近年来在中外大作家、大诗人影响下更是诗力倍增,英文先生的俳句是最有名的,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声誉。南朝诗人谢灵运因写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変鸣禽”名句,享誉古今,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谢家春草”一典。而英文先生的俳句也可附凤骥尾地称之为“姜氏俳句”,英文先生为人堪称白杨风品,为文堪称大东英才:三年中为蚕摘,五年任为屋椽,十年堪为栋梁。业内人士都晓得,英文先生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吉林作协主席张笑天、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等名家交好,又深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者公木先生、原文化部部长刘德有先生,以及汉俳大师赵朴初、林林先生等名家的赏识。据说,英文先生在与珲春毗邻的周边国家文学界也是名气满大的,韩国束草市长蔡荣生非常喜欢他的诗作,束草市厅特意收藏了他的诗歌《束草之恋》,俄罗斯《哈桑消息报》以《中国优秀青年诗人:姜英文》为题介绍了英文先生其人其诗。最近出差去北京,喝酒时听那儿的朋友说,英文先生领导的粮食系统被国家粮食局连续四年评为全国先进,他本人今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一个什么先进个人,我就感叹我的师兄兼诗兄不仅有才,而且经济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此前我就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还有香港凤凰卫视上看到了“珲春天然含硒大米以每公斤108元卖出吉林省最高价”这条消息,想必是与英文这几年付出了大量心血分不开吧!一些闯荡珲春、事业有成的敦化朋友周末回乡省亲总会带回一星半点英文的信息,他们说,现在的“珲春河”牌天然含硒大米已经成为珲春粮食一张靓丽的“白金名片”。也难怪,既做物质食粮又抓精神食粮的英文,去年和今年分别成为《当代英才》和《民族画报》的封面人物。这些年,珲春我去得比较少了,可是敦化的干部却去得多了,现在的珲春终于真正有了国际口岸开放城市的崭新面貌,我对它充满了羡慕与祝福。真想找机会再去作为“边疆之边”的珲春,在这个我魂牵梦绕的边地,看看我那已近年老的叔叔,看看那熟悉的青山绿水,听听迷人的天风海涛,会会想念的亲朋挚友……【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渤海纪行
原创
202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