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传统文化
全部 |传统文化
有个故事的名字叫“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这个故事进一步为我们说明了人为什么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只拐杖让一位老人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拄着一根拐杖,还捧着一个碗,走起路来很吃力。他弯着腰弓着背,拐杖向前撑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怜悯在心,加紧脚步上前去扶着老人,问道:“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出来托钵,还要出来讨饭,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老人回答:“有,我有七个儿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们有妻子要照顾,有孩子要养育,所以无法容纳我,把我赶了出来。”说话时,老人抬头一看,认出是佛陀,赶紧跪下说:“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儿子?”佛陀很慈祥地说:“道理要用心听,才能启发他的良心。”老人说:“那要启发教育我的儿子就难了。因为现在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儿,没有多余的时间听道理。他们总是想要教育别人,找别人的问题。”佛陀说:“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老人问:“我要如何用心?”佛说:“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记得将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时用心走稳。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因为它帮助你走路,你要看到,你要知恩,这是第一条。第二条,若有恶狗跑来,你可以用拐杖赶走它,保护自己。涉水时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浅,以测安全。第三条,它助你走出一条平坦的路,不会因踢到石头而跌倒。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如果你的意念言语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儿子。”老人心想,这的确是真的,这个时候我还能靠谁?我只能依靠这根拐杖,这根拐杖给我的帮助最大,我应该感恩。从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说的话,不再抱怨儿子,不再找他人的麻烦和责任,而是一心一意地感恩,每一天都感念着拐杖的恩情。有时他脱口而出,边走路边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走路,感恩拐杖帮我探测水的深浅,感恩拐杖保护我的身体轰走恶狗。老人的七个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儿女是他们的最爱。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够赐福给世人,若求佛赐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报。这七个兄弟就相邀一起带着妻儿去求佛赐福。他们到达王舍城耆阁崛山时,佛陀正在为大众开示。那一天老婆罗门也拿着拐杖、捧着碗出来祈祷,现在他所有的烦恼都去除了,一心只有感恩,所以边走还是边念着“感恩”,感恩他的拐杖。有人路过,看到老人那么慈祥,又满口的“感恩”,于是问他:老人家,您的心那么知足感恩,您一定是位有福的人。那个人接着说,您可知道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说法,您想不想去看看佛,让佛为您祝福?老人听了满心欢喜,他说:非常感恩佛陀,佛曾在路途中对我开示,所以我现在过得很欢喜,心灵很自在,不知如何才能再见到佛,再闻佛陀的开示。这位过路的好心人就说:我正要去礼佛闻法,我们可以一起去。老人就随着好心的过路人去了耆阁崛山。那时佛陀已经开始说法了,老人从远处慢慢地走来,边走还是边念着“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一直走到佛前。佛陀看到他就说:“你来了!看你这么欢喜,你到底如何感恩?你来这里再多念几次吧。”当时有很多人听闻佛法,老人不知他的儿子们也在场,他面露笑容,满面风光,一点没有烦恼地说:“我很感恩这根拐杖,它伴我走路、伴我生活,帮助我度过危险。渡水时,它让我知道深浅;有恶狗时,它还可以保护我,把狗赶走。所以我感恩手中的这根拐杖。”佛陀听了很欢喜,用眼睛扫视着老人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佛陀语重心长地说:“对,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感恩心。一根拐杖就可以帮助你生活,可以让你那么欢喜地过日子,所以你应该感恩。世间有很多人不如一根拐杖,不知孝敬父母,将来的因果,他们一样会受到儿子的折磨,还要堕入地狱,像这样的人生就是欠缺感恩心。若能孝养父母,才是有大福之人。”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又听到佛陀的说法,惭愧得无地自容。他们的良知即刻被启发,七个儿子同时站起来,媳妇也跟着一起来到佛陀的面前顶礼,感恩佛陀。然后他们转过身到老父亲身边,扶着他说:“我们很惭愧、很忏悔,从今天开始要请父亲回家,一定要奉养您。”这时七个儿子都争着要迎请父亲回家孝敬。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很深,那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境随心转”。在老人不明白“自己之所以沦落为乞丐,是因为自己的福薄,而自己的福薄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浅薄”这个道理之前,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的儿子,从外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过着怨天尤人的生活。当他经过佛陀启发,懂得感恩自己手中的拐杖时,通过这根拐杖,把他的感恩心引发出来了,结果,“福田心耕”,为自己培植了福分,最终也感化了七个儿子。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3日
孔子是我们的好榜样,曾子曾经提到夫子的修养,“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看到他有改善、有善行的表现,以前所有种种都不放在心上,肯定他现在的表现。人当他过去种种错误,他的亲人、他的老师、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去否定他、去指责他,反而他有些许的优点,就肯定他,这样能把人的良心给唤醒:我这么一点好,我太太就肯定,就给我宣扬,我这些不好,她只字不提,我不能糟蹋了她的信任,那种良知的动力就出来。尤其在家庭里面叫不言家丑,家里人不好,到处讲,最后还传回自己家人耳朵,这梁子就结得严重。不好不讲,好的都肯定,传到家人的耳朵里,会感动。都是隐恶扬善,会把人的良心给唤醒。  所以浪子回头金不换,反而他的良知真的唤醒,他可以去带动很多迷途中人。因为他是被鼓励、肯定回过头来,他也会给很多跟他有同样走错路的人信心。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当他真的回头,他的生命可以产生非常大的价值跟力量。请问,谁是浪子回头?首先哪个浪子要先回头?从我们自身开始。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1日
“使修士行之,则与奸邪之人疑之”。这个“修士”就是品德很有修养的人,你让他去执行法令、执行政令,却跟奸邪的人一起怀疑他。那这样,“虽欲成功,得乎哉”,想要真正把治理的事情做好,那是很难的,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无形的风气,这里是负面的,你去疑之,你去论之,你去归之,“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他那个气焰,包含他处处,评论人也会形成风气,动不动就开始评论每一个人,那评论多了,对人基本的尊重就会提不起来,信任会随著批评愈来愈低。所以尊重人,欣赏他的优点,肯定他的付出,肯定他的功劳,不去批评他的缺点,私底下护念他、提醒他,这样才对。  大家看到《汉书》里面就讲,“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正直的臣子进来,这要治理的整个气象出来了;正臣都被排斥掉,正臣陷了,这个“陷”就是不能发挥,陷下去了。“正臣陷者,乱之机也”,那要乱的徵兆出来了。这一句话是在《汉书》里面,跟这一段它就有相互呼应的作用。所以任人在态度当中都应该要尊重、不怀疑,然后肯定、不去否定,一个为人领导者,这些态度就非常重要了。今天“任使”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进入“至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也是得天下、失天下,包含治跟乱,最根本的关键。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1日
“乐道人之善”,这要突破嫉妒别人的心,这也要练习,“见人善,即思齐”,嫉妒心放不下,见人善即吃醋,就还是心里面会不服。甚至严重一点:有什么了不起,他不是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吗?不能欣赏别人的好又挑剔别人,这就苛刻,这个念头会折福。怎么突破嫉妒?强迫自己去乐道人之善,你最嫉妒那个人,你从他开始,去告诉他,他的优点,去肯定他做的好事。告诉大家,一开始会起鸡皮疙瘩的,讲不出来,要讲以前,都要深呼吸,以前想到他就不顺眼的人。你能这么做,孔子的好弟子,孔子说“先难”,先从最困难的下手。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1日
每位孩子都寄托了爸爸妈妈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德行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从小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有孝心,有文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弟子规》作为传统童蒙读本,内中详细指出生活中“食、衣、住、行”应注意的事项。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是饮食方面事项。饮食要均衡,不要挑食,饮食 也要适量,不要过饱,也不要饮酒 ,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童蒙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这是穿衣方面事项。穿衣要扣好扣子、拉好拉链,衣服要常清洗,保持整洁,平时要将衣物放置有位,不要乱放。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起居事项。良好的作息习惯,更有益于孩子身体的生长。“朝起早”是早上要早些起床,而“夜眠迟”这一句,这里的“迟”并非让熬夜,而是稍微晚些休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习。我们要了解《弟子规》成书年代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个时代是没有电力照明的,所以才有“迟”的说法,不要太阳 才下山,没有照明就去休息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起床之后要刷牙洗脸,便后要洗手, 这是教注重个人卫生,是护人护己。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路遇长,疾趋揖;过犹待,百步余”这是出门外行事项。行走时应当不慌不忙,站立的姿势应当挺直。遇到长者,要快步上去问好,行礼的态度要恭敬,姿势要到位。道别时,待长者走了一段距离后,自己再离开。这些都是待人之礼。  除此之外,《弟子规》还有大量句子是在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的。如“执虚器,如执盈”拿空的器皿要有如同内中装有东西一样的态度,避免器皿摔坏,也避免自己因此受伤 。“勿畏难,勿轻略”做事要谨慎,切莫因为简单而粗心大意,许多意外就在于一时的疏忽,而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宽转弯,勿触棱”转弯的角度要大些,不要因为看不到对方而撞在一起。“斗闹场,绝勿近”从小引导孩子不去那些容易引起争斗的地方,打架斗殴容易被伤害到。  《弟子规》也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弟子规,圣人训”一开篇便是告诉我们,《弟子规》是圣贤的生活方式,全文来源于四书五经与传统蒙学,其中“圣与贤,可驯致”便是最好的励志经句,勉励我们要成贤成圣,成为 社会的栋梁。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是学习方法,读书要做到“心眼口”三到,能增强记忆能力与定力。学习要踏实认真,切莫不懂装懂,不懂就要问,以求得确切的意义,这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  “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是重要的意志力。不要觉得事情特别困难,就起了害怕之心,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打了退堂鼓。同时也是勉励自己要懂得自爱,遇到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一定会有方法来解决问题,获得最后的胜利。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是养纯净纯善之心。对身心健康没有帮助的 书籍,应该避而不看,因为那会败坏心志。再来,奸邪诈伪、污秽肮脏的言辞,粗俗鄙陋的习气,一定要戒除,做言谈文雅,言语文明人!  可见《弟子规》是孩子们的“保护伞”,能让孩子们身心更加健康,从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成为孝心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25日
《弟子规》每一句不可等闲视之。“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成何人”就是一生枉然,做不成好人、善人;“但力行”,拼命做,可是对经义的理解有限,甚至於解错了,“但力行,不学文”,会“任己见,昧理真”。要能解行相应,学文是解,力行是行。解行相应,就好像我们推著一台车,两个轮子的车,左右非常的协调它就运行得非常的顺畅,其一都不可偏,我们要听经,我们也要行经,听明白了赶快去做,做得愈深入解得愈深刻。  《弟子规》这两句跟《华严经》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华严经疏钞》里面讲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解无行就是“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那就邪见一大堆;但是有行无解,“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昧理真你就愚痴了,所以“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诸位朋友,你不要小看《弟子规》,《弟子规》每一句跟《华严经》是很相应的。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25日
我们看控制的念头。人一有控制的念头,容易强势。有的女士,这个强势能把先生给压下去了,这个阴阳有一点颠倒。我发现强势的女子,先生都会郁闷。而且,他的儿子会软弱,这是我的观察,我不是乱讲的。太太太强势了,先生好像郁郁寡欢,然后那个孩子很怕事。你问他什么事情,“你问我妈。”去参加一个毕业旅行,“我还是问我妈才行,不然我妈要骂我。”就很没有阳刚气,为什么?被妈妈给压下去了。所以阴阳要正常。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教出来的孩子人格很健康。  还有这个控制是什么?权力欲望太强,别人都要听我的,这个都是控制的念头。应该转这个念头,是成就他人的念头。再来,控制,人家不听我们的就不高兴了,要转成什么?耐性。他现在不听我的,我还是对他很好,我不跟他生气。再来,要把权利欲望转成什么?转成感恩一切人付出的念头,不能人家帮我们成就事情,都觉得是应该的。每个同仁的付出,我们都感恩在心里面,才不会在这个当领导的位置上堕落下去。很容易,占有的念头就出来了。“你应该帮我这样做,应该帮我那样做。”占有的念头从哪里来的?就是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慢慢占有欲就愈来愈强,“你应该给我的”,不给就生气了。所以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会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慢慢他那个占有欲很强。所以要把应该的转成珍惜每个人的付出、珍惜每个因缘,知缘、惜缘、造缘,知恩、感恩、报恩,这才对,这才是在每一个事情、因缘当中提升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堕落。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25日
《弟子规》讲“人所重,非貌高”,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决定不是靠自己的外表,而是在于德行,只有德行才能令人真正信服。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的气质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那如何变化气质呢?《论语·学而》一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一定要践行,将所学的用到生活、工作之中,将知识变成思想言行,内化为自己所有,内心的喜悦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细胞,外表容貌也就有变化了,这也是读书变化气质,变不变化的关键是在于能否勇于践行。  《弟子规》是日常生活的说明书,也就是说是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之中,指导我们如何洒扫应对、待人接物的,果真用起来,内心自然会趋于安详,能将圣贤教诲内化为自己的,就是变化气质了,这种气质是由内及外的,这是任何化妆品所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靠外在的衣服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说读书变化气质。  比如“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衣服重要的是整洁,衣服的本质是保暖与遮羞,引导衣服只要穿着得体、端正就可以,不要盲目消费,不要攀比消费,即使普通的衣服也能穿出气质与修养,而非一定要追求名贵的衣裳,从穿衣开始,穿出自信,穿出气质。  又如“置冠服 有定位”放置一切物品都要有定位,摆放有序,让我们能随时拿到使用,除了节约大量时间外,因为能及时找到所要的物品,不会因找不到而内心起烦恼,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心情好能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细胞,确实能够落实这些教诲,一定能够变化自己的气质。  《弟子规》强调“学文”与“力行”要同步,就是知行要合一,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改过,将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就能呈现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和魅力。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