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传统文化
全部 |传统文化
《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而爱别人,这与德行的要求相悖离;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这与礼的本质相悖离。为什么相悖离?在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我们经常会犯这种错误,比如领导说:“你今晚有没有时间?要见一位重要的客人,不要回家吃饭了。”我们兴高采烈,受宠若惊,跟着领导去应酬。但是当父母说:“你有没有时间?家里很久没有去超市买东西了,我们一起去超市吧。”我们的回答却是:“我哪里有时间啊?还有一大堆事要忙,你和你的老朋友一起去吧。”所以,我们是以什么心和人交往?一个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去报答,不能让父母欢心,还有谁的恩德值得念念不忘,想着去报答呢?一个人没有形成以恩义、情义、道义的原则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取而代之就是以利害、功利的原则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利,就会全力以赴;这个人对自己有好处,就对他很恭敬;当对方从利变成害时,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所以,孝为什么是仁爱之心的根本?因为孝培养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现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厉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会想到父母。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哪一个是我》: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做好”的人,是儿女;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的人,是父母。那个一会儿说“粥烫了”,一会儿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那个哪怕就一点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那个整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了的人,是儿女;那个累了一整天毫无怨言,洗衣打扫卫生后再陪读的人,是父母。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儿女;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从不在教育投资上吝啬的人,是父母。那个记不住家人的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同学、朋友聚会的人,是儿女;那个很少记自己生日,却用心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的人,是父母。那个早上赖床,还不停抱怨家人叫他的人,是儿女;那个深夜入睡、黎明即起,准备早点的人,是父母。那个受了一点儿委屈回家苦水倒个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抚的人,是儿女;那个在外面受了再多气,回家后却强作欢笑的人,是父母。那个有牢骚就发,有烦恼就怨,把家当作坏情绪“宣泄所”的人,是儿女;那个把苦埋在心中,生怕让自己不良情绪影响家人的人,是父母。那个总以学业、工作忙为托词,很少往家里打电话问候的人,是儿女;那个在电话里嘘寒问暖、总为家人牵肠挂肚的人,是父母。那个一开口就将家里的积蓄“借”走,然后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儿女;那个劳累了一辈子,到老还住在破旧小屋里的人,是父母。那个总羡慕人家多么有钱,自己家多么寒酸的人,是儿女;那个退了休还不“安分”,起早摸黑挣钱的人,是父母。那个宁愿把大量闲暇时间放在娱乐、和朋友聚会,却不愿回家看看的人,是儿女;那个只要看到儿女,哪怕就一会儿,都神清气爽的人,是父母。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儿女;那个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老了还帮儿女带孩子的人,是父母。那个总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把家人太当回事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却总以子女为荣四处炫耀的人,是父母。那个总喜欢把爱挂在嘴边,却很少付出行动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爱说出口,却将爱播撒于生活每一块土壤中的人,是父母。或许,只有等到儿女也成了父母时,父母慢慢变老时,我们才会回忆起生活里这些点点滴滴,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很多父母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想:如果我的儿女要是能看一看就好了。其实,古人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为什么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脾气很厉害?因为父母在生活中,没有为孩子表演孝敬父母的榜样,让孩子学习。比如春节时,爷爷奶奶、父母、孩子在一起吃饭。我们做父母的夹起菜,首先把菜放在谁的碗里?我们带着父母、儿女出去旅游,是选择父母喜欢的地方,还是选择儿女喜欢的地方?全家人都在考虑孩子的感受,为孩子服务。《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无论吃饭、走路,都是长者先,幼者后。为什么是这种顺序?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试想,爷爷奶奶、父母长辈刷碗、洗衣、做饭忙碌了一整天,他们还没有先上桌,作为晚辈,年龄最小,对家庭贡献最少,有什么资格先动筷子?很多人说我们家不兴这一套,我们家就是孩子先吃。那么,等孩子长大后,父母躺在病床上需要孩子照顾时,孩子就会说:“对不起,你从来没有教过我。”所以,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孝,确实是因为没有人教导。古代孩子到了学校,老师的第一个科目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孝敬父母,而且父母和祖父母都生活在一起。现在的学校都不教孝道了,而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父母带着儿女偶尔周六日回去看望爷爷奶奶,还给爷爷奶奶留下一大堆碗碟要刷。试想,孩子从哪里能学到孝敬父母呢?在一个《弟子规》学习班上,一些孩子学习《弟子规》之后,被请上台分享。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知道为人要孝敬父母。”另一个孩子也走上台说:“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谋害父母。”人们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很惊讶。其实仔细想一想,因为孩子被家长逼着学英语、奥数、钢琴等科目,孩子学得很苦,而父母还体会不到孩子的心,逢人就讲孩子学习钢琴、奥数是全国第几名,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还误以为父母让自己学这些科目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面子。久而久之,就对父母产生怨恨之心。古代由老师教导孝道,因而人们对老师也非常尊重,因为尊师才能重道。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2023年06月11日
假期第五天,有读者私信我。在家里待了几天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父母突然就开始变得“窝囊”了。原来,放假期间,他父亲不小心把他还未结束工作的电脑关机了,他轻声嘟囔了一句。没想到,父亲紧张地搓着手,赶紧说了声“对不起”。这三个字瞬间就让他心里不是滋味:“我从小是被我父亲打大的,他们那一辈信奉棍棒教育。我从小就恨,希望能听到他们的一句抱歉。可真当这句话从我爸嘴里说出来时,看到我爸那局促不安的样子,我真觉得自己是个混蛋。”1一直盛传这样一句扎心的话: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卑微。最近,我算是体会到了这种愧疚之感。五一放假,带家人出去玩,爸爸特别兴奋,一个劲拍照、拍视频,说要发朋友圈。因为天气热,等得有点久,我没忍住发了句牢骚:“一个大马路有什么好拍的,别人又不是没有见过。”爸爸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低下了头,小声说了句“对不起”。那一整天,只有在我拍照的间隙,爸爸才肯急急忙忙拍几张,生怕会让我多等一分钟。尽管,我一次次说没事,他还是拘谨地像个犯了错的小孩。可在记忆中的爸爸一向都很清高,何曾对谁这般小心翼翼过?他常常说,不蒸馒头,争口气。小时候,我被熊孩子欺负了,不善于与人争吵的他,也会叉着腰跟泼妇对骂老半天;初中时,我被班主任点名批评太爱打扮了,他直接怼回去说:“爱美是天性”;长大后,我遇到渣男的纠缠,他二话不说就撵跑了……原本那么刚,那么要强的一个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变得这么谨小慎微。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得看子女脸色行事。想一想,可真是讽刺啊!2每一个小心翼翼的父母,都害怕会被儿女遗弃。衰老的本质,就是一天天走向无力与虚弱。曾看过一档动物类纪录片,讲了一头雄狮的故事。雄狮曾经威风凛凛,在年轻的时候是狮群的大王,带领狮子们四处捕猎。可等它日渐衰老后,狮群中出现了一头年轻力壮的狮子,它三下五除二就把狮王轰下了台、逐出了狮群。年老的雄狮,只得像孤魂野鬼般在草原上飘荡,只有时不时看向狮群的双眼中能看到一点点光彩。只是它再也没有能力回到狮群了,只得孤独等死。动物如此,人亦然。电影《楢山节考》里就出现过这样一个残忍的情形:因为村落极端贫困和食物匮乏,以致于老人活到70岁的时候,就会由儿子亲自背着送到村子后面的楢山上去,任其老人自生自灭。《楢山节考》剧照虽然,他们表面上都说,这是祭山神。但所有人都知道,只是因为过了七十岁的老人,没有办法种地干活,只能在那里白白浪费粮食、花钱。《楢山节考》剧照害怕被遗弃是人的天性,尤其时常都能看到老人不被善待的新闻,这犹如给老人敲响的警钟,让多少人都不敢闹、不敢横。对于父母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多,无非就是一份安全感,能让他们坚信——不管身体有多差,我们都不会遗弃他们、不管他们,更不会让他们在世界的角落里自生自灭。当安全感不再缺失时,父母又怎会在儿女面前唯唯诺诺呢?3每一个小心翼翼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不允许他犯错的子女。作家炉叔曾说,为什么每次爸妈犯很幼稚的错误时,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脾气想要指责他们?那是因为,我们跟父母生气,气得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气他们不该成为犯错的人。可这世上怎么会有不犯错的人?更何况精力、记忆力、行动力都日渐衰退的父母?要想父母不再小心翼翼,我们最该做的不是去纠正那些无伤大雅的错,而是学会原谅并接受这种错。马东在《奇葩说》里讲过一件事情:他说,自己的母亲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看电视购物。有一次,看着看着,就被主持人给说动心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款的包包,原价19800元,打折价只要930元。“这不就是白捡了一个大便宜吗?”当下,马东妈妈就打电话订购了这款包包。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完全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所谓的打折价,可能还要比原价贵不少呢;至于皇家定制款,那就更是扯淡了。但马东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并没有当着妈妈的面拆穿这个谎言。而是装作很兴奋的样子,对着母亲说,眼光真好,真是买到了好东西。马东说,妈妈太孤单了。爸爸去世十多年,他常常不在家,就只有妈妈一人看看电视、买买东西。如果他连这种慰藉都剥夺了,那真是太残忍了。这是一个把原生家庭放在刑台上鞭笞的年代,多少人总是带着一股怨气看父母,嫌他们这儿不好、那儿不对。可多少人又想过,他们也都是在摸索着成长、摸索着当父母。就像《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亲说的那句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当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就稍微体谅下。”4每一个小心翼翼的父母,都与儿女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面对这条鸿沟,有人选择视而不见,有人选择修建一座桥。发小就是典型的视而不见。有一次,发小在朋友圈说,中了胶片的毒,意思是太喜欢胶片相机拍出来的感觉了。但他妈妈不理解,就紧张地打电话问他到底怎么了,是不是中毒在医院?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一来二去,他也懒得解释,每次发朋友圈都直接屏蔽了父母。远在家乡的母亲,很想知道儿子的近况,每次只能跟我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下,就怕在他跟前哪句话说错了,惹得他过年又不回家了。每次聊完后,都不停叮嘱我,千万不要把这事说给发小听,害怕他又生气了。说实话,比起麻烦,我更是心疼这位母亲。不过,因为一场意外,还是改变了发小。去年冬天,因为炉盖没有放好,两个老人差点因为煤烟中毒身亡。当发小知道这个事情时,这个五大三粗的北方壮汉就在地铁上哭成了泪人。他说,如果父母真就这么走了,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从那以后,发小依旧会发朋友圈屏蔽父母,只不过会专门发一些自拍照、吃饭照、旅游照到朋友圈,只是仅父母可见。发小说,以前不敢直视母亲的眼神,里面写满了太多期待,期待他能像小时候那样畅所欲言。但他现在不怕了,因为他在努力把自己的世界说给他们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父母都在努力向我们靠近,可多少父母像只无头的苍蝇,只能无助地瞎撞。短短人生数十年,我们的缘分又能有多久?所以,请主动为父母搭一座桥吧!5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叫一声“爸、妈”有人应。前段时间,有一张图片刷屏了全网。在巴勒斯坦,一位73岁的老人确诊新冠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里。出于防疫考虑,医院谢绝了一切家属的探访,为此,她30岁的小儿子每天晚上都爬到窗户上远远地陪着母亲。只可惜,短短5天后,老人就没有禁得住病情的折磨还是离开的人世间,她的小儿子始终都接受不了这一现实。这件事情让很多子女都感慨万千,很多网友纷纷在网上诉说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其中最扎心的评论说,“我失去父亲22年了,依旧会哭。”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父亲曾跟母亲讨论,等以后去世,他们要各自葬在父母跟前。我想,这不是他们的感情不好,而是能够理解彼此思念父母的心情吧!毕竟母亲至今还常常念叨外公、外婆,给我们一遍遍讲那些温暖的故事;毕竟每次在爷爷、奶奶忌日时,父亲都会在坟头跪坐很久很久,直到天黑了才肯离开。我想那时的他们,谁也不是,都只是那个想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吧。浮浮沉沉一辈子,我们终究就是在活这点真情实感。诚然,每个人的父母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完美,可他们也在努力给我们最好的一切。也许,我们除了抱怨那改变不了的原生家庭外,也该学着去珍惜与父母之间那所剩不多的时光了。6自从上次让父亲感到了不自在后,我立马就去网上买了一个单反相机。我准备,在下一周出去玩时,会认认真真教他怎么用单反拍花花鸟鸟,让他能在朋友圈、家族群、抖音上嘚瑟个够。都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我想说并不是,最悲哀的事情,是儿女明明看清了父母的小心翼翼,还是不想方设法去解决,只是任由他们更加忐忑、谨慎。小时候,父母总能包容我们的小脾气,允许我们在窝里横,哪怕受伤害怕了,也会轻声安抚我们,“不怕不怕!”如今,父母一天天衰老了,他们那颗饱经风霜的心也需要一份温柔,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能像过去的他们那样,毫不厌烦呢?我的答案是,会!您呢?
发布者:谨 琼
原创
2023年06月04日
当你不与别人争论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赢了。周国平曾说:“人们争论的问题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不着争的,一种是争不清楚的。”生活中难免会与他人存在分歧,与他们去争,你会越争越难受。与其争论,还不如躲开,至少不会让自己心里不痛快。董宇辉曾经也在直播间提到过,永远不要在网上和别人去争论,可能他只是随口黑你,但是你却耿耿于怀,让自己痛苦好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何必呢?当争论不下时,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去辩,不去争。有时候不争,才是最有力的回击。争,是最没有用的反击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饭店内,一位男子点的菜很久也没有上来,催了几次也没有用,因此对服务员大喊大叫。也许是因为男子的声音很大,隔壁桌受到了干扰,就瞟了一眼这个男子。男子可能注意到了隔壁桌的眼神,觉得对方的眼神让自己不舒服,竟然朝着对方骂。隔壁桌感觉很委屈,自己才是被打扰的那方,并且自己也没有抱怨过男子,无缘无故被骂。随即就开始和男子争论起来,最后双方还大打出手。最后以报警才结束了这场争斗。与“烂人”争论,你永远也不会赢。与其两败俱伤,还不如自己先退出。生活中,我也遇到凡事都想要争个输赢的人。一次和朋友小丽去吃饭,小丽问服务员:“你们这里什么鱼最好吃。”服务员推荐草鱼,小丽直接反驳说自己上次吃过草鱼,不好吃。服务员耐心地解释,小丽依然不依不饶,坚持自己是对的。最后服务员不耐烦地说那你们看着点吧,转身就走了。每个人所喜欢的,所接触的东西都不同,因此,不必让每个人都认同我们自己的观点。非要争个输赢,但是会有输赢吗?最后你不认可我,我不认可你,两个人心情都不愉快。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不去与他争。不争,才是最有力的回击之前听过一个定理叫“分歧倍增”,意思是说,当两个人的观点存在分歧的时候,越辩论,这个分歧会越大。杨绛曾经被别人诬陷过,但是面对别人的诬陷,她也没有与别人争论。杨绛在《控诉大会》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几百人的大礼堂里面,突然有一个女生站起来大骂,说杨绛在传播不好的言论。杨绛一开始听到的时候很惊讶,但是随后也平静了下来。别人可能觉得杨绛会和那个女生辩解,但是杨绛没有,而是装作听不见。难道是不想为自己辩解吗?其实不是。假如去辩解,最后这堂课也只会在两个人的争论中结束。了解杨绛的,都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不理解她的,你说再多对方也不会认可。很认同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口袋,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别人的脑袋。”不争,才是最后的胜利卡耐基曾经分享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参加一个宴会时,坐在他旁边的男士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这个故事引用了一段话。这个男士说这句名言来自《圣经》。卡耐基一听就知道这位男士说错了。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并且指出这个男士的错误,卡耐基说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男士听到卡耐基的话并不认同,怎么可能是莎士比亚说的,男士深信,这句话一定来自《圣经》。坐在卡耐基另一边的朋友一直在研究莎士比亚及其著作,因此卡耐基转向问这个朋友,这句话是不是莎士比亚说的。朋友听完,用脚偷偷踢了卡耐基一下,并说道:“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当晚回去的路上,卡耐基不满地问朋友为什么说那句话出自《圣经》。朋友解释说,它确实是莎士比亚说的,但是你要知道,我们是客人,为什么要分个胜负呢?并且人家也没有问你的意见,你又何必去争。卡耐基在宴会上与男士争执,即使自己是对的,但是这件事的结果也只会男士心里不高兴,让朋友尴尬。也是因为朋友的这番话,让卡耐基认识到,很多时候,如果不去争,一切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确实,很多时候,就为了争一口气,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守护解放西4》里有这样一个案件。出租车师傅载了三个醉酒的男子到达目的地,下车前想让男子付一下车费,但是男子一直不愿意付,甚至在骂。由于其中一名男子言语侮辱,出租车司机很生气,下车与男子争吵。在争吵的过程中,双方动起了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出租车司机一拳把男子打倒在地。男子造成轻伤,司机因此被公诉调查。司机面对调查的时候讲,其实就是10块钱而已,自己原本想开车就走,但是听到男子在骂自己的父亲,忍不了,因此下车争论,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多时候,触及到亲人的问题,确实忍不了,但是你和一个醉酒的人争论,他当时只图一时嘴快,但是你因为打人被拘留,得不偿失。马克·吐温说:“绝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论,他们会把你拖到他们那样的水平,然后回击你。”争论,是解决不了办法的,只会给我们自己添堵。这些爱争的人就像泥巴,你去与他争论,也只会把自己弄得一身泥。与他们狭路相逢时,不争才是最好的选择。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生活中,难免会存在不同的意见,那些总爱争个输赢的人,趁早远离。争赢了,对方不乐意,争输了,心里不痛快。当你不与别人争论以后,你会发现没有那么多烦恼的事情。当你不与别人争论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赢了。不争,难道是怕争不过吗?那是我们不屑于与别人争。
发布者:谨 琼
原创
2023年06月04日
2010 年 6 月,康金胜、王丽夫妇在辽宁省抚顺市投身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至今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他们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建设3000 多平方米的三座教学楼,先后免费举办家庭家风家教培训班 160期,参与学习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人员数以万计,受益者和获得帮助的家庭不胜枚举,被人们称为用生命在做公益的夫妇。 康金胜、王丽夫妇知恩报恩开辟新路 从1998 年至 2009 年的 12 年间,康金胜、王丽商海遨游,企业做得风声水起。他们利用长白山系龙岗山脉深山里优质水源建立了矿泉水公司,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一家人衣食无忧,生活早已步入小康。为了感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康金胜夫妇经常参加捐资助学、敬老爱老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的同时,他们开始爱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了凡四训》、《群书治要》、《弟子规》、《养正遗规》、《孝经》等儒家经典指导生活和经营。他们用传统文化审视当下社会现状,发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家庭功能弱化、家教工作缺位、家风文化断层等衍生出来的诚信缺失、信仰迷失、道德沦丧等问题日渐突出抗日英烈武汉卿“我姥爷是著名抗日英烈。向他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从小 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们一定要在弘扬传统文化、搞好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方面为社会做点贡献。”康金胜说:“经营企业的时候,我就立下了志向。"全国公益巡讲宣讲活动现场2009 年 9 月,中华传统文化论坛汇报团来抚顺举办公益论坛。本来是由一位企业家牵头出资承办,但他正在南方洽谈生意一时赶不回来,便推荐康金胜夫妇承办论坛事宜。康金胜夫妇相继精心组织了抚顺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和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被称为雷锋第二故乡、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抚顺引起轰动,不少市民因为没有得到门票,一直站在会场外听完报告,甚至冒雨等候而不肯离去。在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下,第二次公益论坛由原计划的四天延长到七天。论坛结束时,现场有的听众直接上台分享心得,忏悔自己曾经走错的人生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雷锋精神形成完美交融,一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事实有力地证明,传统文化教育真的能够帮助人,真的能够改变人。康金胜、王丽夫妇带领一批因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而加入的志同道合的人,毅然走上弘扬传统文化、从事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之路。辛勤耕耘 收获果实2010年6月6日,康金胜夫妇租赁写字楼开办报恩堂,讲授《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课程。本地和外地求学者纷至沓来,报恩堂从一间能容纳20人的教室到租用12间教室,还是人满为患。三个月后他们成功举办了落实《弟子规》孝亲活动。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给人们带来的巨大转变,使康金胜夫妇信心倍增。随着更多人汇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团队之中。2011 年,他们报请相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了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2012 年,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力更强,覆盖面更广,租借的教室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求学者。康金胜夫妇决定大兴土木,修建学堂。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校址选定在抚顺市顺城区会元乡马金村山阳屯。严峻的考验来了,当年 4月 22 日开工奠基,平地起高楼,谈何容易?康金胜夫妇变卖资产。转让生意换取的数百万元全部投入施工建设,不为自己留一分钱!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与施工队伍夜以维日劳作,康金胜半年多吃住在工地,瘦小的王丽在现场支起炉灶,升火蒸馒头、炒菜,做好后勤保障。康金胜夫妇感动了各界爱心人士,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座山坳里陆续建起三座楼房,学校教学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慕名而来的人们见识了一个与以往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学校吃饭不花钱,而且饭菜质量较高。我了完成达到这一标准,学校在山阳屯租种了60多亩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种植了玉米、小米、大豆和各种蔬菜,既丰富了师生和义工的餐桌,也成为很多人想得到的无公害礼品。住宿不花钱,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你只要带着行李,学校就提供卫生、整洁和舒适的住宿条件。学习不花钱,不仅不收学费,书本也免费。学校的教材是《弟子规》《论语》《礼记》《了凡四训》等儒家经典,教法是古圣先贤的教诲与学以致用相结合,讲伦理、讲道德,用忠孝悌义信规范五伦关系。他们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把孟子的“四心”教育运用到培训实践中,令人内心生起惭愧和羞耻之心,从而知错认错改错,孝敬父母利益社会。2013年以来,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每期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员,学习周期少则一周,多则三个月甚至更久,仅长期驻校义工和学员就超过150人,冬夏令营高峰期接纳学员超过300 人。行动,从十二年前开始公益助推传统文化教育,供养日益庞大的求学群体,康金胜夫妇经济上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于是,他们着手兴办产业,相继成立唐装厂、陶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靠经营所得和爱心人士捐赠维持学校运营。看到许多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走出焦虑、迷茫,重拾生活和工作信心,找到人生幸福,康金胜夫妇坚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救赎人心、纯净民风、明德树人的精神良药,这成为支撑他们矢志不移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2011 年10月的一天,21岁的田雨来到了报恩堂学习。他不知道,这一次学习会改变他的一生。他从小到大,父母经常争吵不休。后来,父亲患上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瘫痪在床,母亲得了脑血栓。家庭的不幸和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使其成为问题少年,还患上了精神病,高中也读不下去了。面对这样一个家庭风雨飘摇、心灵晦暗冰冷的少年,康金胜、王丽满怀爱怜地留下他,还将他的父母接到学校,照顾他们直至双双离世。田雨在这里认真学习了7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痊愈了,现在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媒体制作者。来自黑龙江鹤岗的詹冰秋对生活和家庭陷入了绝望。她的丈夫王清涛吸毒9年,常年不回家一回家就用刀砍她。孩子极度自卑,为此她搬家 20多次,对生活失去了念想,多次想跳楼自杀。2018年8月,詹冰秋在网上搜寻,发现抚顺这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以“改变命运”,就先来到学校试着参加学习。没有想到,不久她丈夫也来了。一家人在这里学习了半年,又做了长期义工巩固学习成果,最终丈夫戒掉了吸毒恶习。北京一位从事11年戒毒工作的专业人士无论如何不肯相信,但是就是这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詹冰秋说,丈夫戒掉毒瘾后完全变了个人,目前他在广西经营正当生意,家庭生活步入正轨。她感激地说,是康金胜、王丽夫妇救了她和丈夫,使她的家庭重获和谐幸福。康金胜、王丽夫妇曾经身染恶习,经过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学习由坏变好的例子数不胜数。位于抚顺北郊山阳屯里的这所学校声名鹊起,受益者纷纷说,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收获千金难买。在这里学习后,很多人都以能够留下来继续学习或者做义工为荣。吉林白城的姜善博一家三口,带着瘫痪的岳母长期生活在学校,儿子在这里戒掉网瘾,到北京找到了很好工作。姜善博说:“感恩学校,我要跟着康金胜弘扬传统文化,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出把力!"康金胜、王丽夫妇秉持至诚之心,坚定不移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受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7 年,康金胜增补为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理事。2019 年,当选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校成为常务理事单位会员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培训基地。抚顺市政法委维稳办与抚顺社会科学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历时三年,记录康金胜夫妇办学事迹、经验及成果案例,撰写的《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荣获2017 年度辽宁省维护社会稳定调研成果一等奖。回望12年弘扬传统文化的历程,康金胜夫妇百感交集。康金胜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启了新的更有意义的人生!放下经营不错的产业和已有的安逸生活,投身公益事业,我从未后悔。现在,做生意的不少我一个,可弘扬传统文化和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人太少了。尽管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总得有人去做才行。我愿意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传统文化教育,能挽救一个人是一个人。"“2017 年,我们被某个现已下架解散的网络媒体通过断章取义的报道中伤攻击,并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经过此事的磨砺,我们更成熟了。现在我们做的就是找不足、补短板。但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脚步绝不会停下!”王丽接着说道他们仍在逐梦路上,并且迎来了好时光2021 年3月 13 日,康金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亟需立法保护》获评全国两会企业家场外建言“最具价值建言”奖。这一年,他们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合作,推广治世之宝典《群书治要》,在北京举办四届文化沙龙公益活动;这一年,他们加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在研究会领导下成立家校社共育指导委员会,注册了人文传媒网,有了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这一年,他们发起“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已在北京、深圳、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了十场巡讲。人生有方向,生命放光茫。康金胜、王丽夫妇身体力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尽管历经坎坷,步履蹒跚,但是他们心系万家幸福,摒除私心杂念,他们的行动更有底气,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发布者:谨 琼
2023年06月04日
    (本网通讯员:郭茗华)5月31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和推动全民阅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县妇联的部署安排,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长白县人民法院妇委会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书香飘万家 阅启新征程”2023年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此次活动以家庭为单位,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通过亲子阅读,分享读书的感动与乐趣,收获读书带来的欢笑与共鸣。同时让平时忙于工作的法院干警卸下繁重的工作,陪伴阅读、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阅读,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干警亲子间感情,培养良好家教家风,为进一步提升家庭文明素养、营造“书香吉林”全民阅读氛围做出贡献。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3年06月02日
高尔基说:“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父母,是我们的博物馆,里面保管着我们的前半生。当父母的生命画上句号,我们与此相关的无数过往,便在顷刻间消逝。我们就成了空守记忆的可怜人,在物是人非的岁月里,黯然伤神。父母尚在,请及时尽孝,多些回忆日后缅怀,才能减少遗憾。01子不孝,枉为人。《增广贤文》有云:“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百善孝为先,不孝者,不如草木,不配为人。生活中,总有人把不孝顺父母的理由讲得头头是道,认为父母亏欠了他们一生。屡屡怀揣着天大的委屈对劝孝者说:“你没有走过我的路,就不要劝我怎么做!”对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顾,认为他们罪有应得。殊不知,自己的极端思维,会亏欠父母余生,同时也让自己在怨恨中难以自拔,让自己的一生目不忍视。其实,生养之恩,终究大于世上所有的仇。父母是我们的根,就算根犯下滔天大错,也掩盖不了他输送养分让我们成长为大树的事实。没有他们,我们也不会存在,人活一世,不过是与世界和解的一趟旅途。朱柏庐曰:“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不少人会因为个人利益而不去孝顺父母,认为父母是累赘,消耗钱财且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于是,在日复一日的不知不觉中折损自己的福报。02行孝道,就是种福田。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种瓜得瓜,对父母越好的人,福报越大,恩惠越多。《劝孝歌》有云:“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相反,不孝顺父母的人,会使灾难临身。曾看过一个故事:一父亲对他儿子说:“你爷爷老了,生活无法自理,活着也毫无意义,今晚和你一起上山把他扔了吧。”夜幕降临,父子俩用箩筐装起熟睡的老人,走了好长一段山路上到山顶,他们把放下老人,准备下山。这时,儿子想要把箩筐带走,说道:“将来你老了,我就用这个箩筐装你上山扔掉。”父亲如梦初醒,于是带老人下山,可是天太黑了,他们走了很久,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后来,老人醒来,替他们找到了下山的路。父母老了,成了“无用之人”或是“累赘”。但是,姜还是老的辣,有时,他们的一句话,足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不仅如此,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孩子以后对我们的态度。《增广贤文》有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要想晚年幸福,如今一定要做好榜样,孝顺父母。《省心录》有云:“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因果人间,当下的好与坏都有根有据。对父母好的人,才配得上大的福报,德与位相配,则受福无愧。03孝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功德。有人说:“家中父母就是佛,何必灵山朝世尊。”深以为然,孝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功德。佛经中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引人深思。灾年,许多人活活饿死,就连佛托钵乞讨3天也没能要到食物。有个出家人不忍,于是,卖了自己的饭钵和衣服,买了一钵饭递到佛前。佛知道饭的由来后,说道:衫是诸佛之壮相,因缘极尊、极重、极恩,我的福报还没那么大,能吃这饭的人,只有你的父母。世上对我们恩惠最大的人是父母,父母之恩,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报答。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顺父母是发自内心的,并非肤浅的表面侍奉,子女用心与否,父母能轻易感受到。孝顺父母也不是人前演戏,在众人面前对父母百依百顺,营造孝子的好形象,而是关上门后始终如一。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对父母好,内心早已权衡了其中的利益关系,惦记着父母的遗产。当孝顺置于利益之上,所谓真情就变得不堪一击。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背地里却万般嫌弃,这样的行为与不孝无异。孝顺父母的一举一动,要发自内心,才有意义,不仅如此,父母的余生,值得被我们温柔以待。《劝报亲恩篇》:“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别因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而去肆意挥霍感情,给予他们多点耐心。把他们当成孩子一样好好照顾,才能拥有大福报。04《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顺父母,刻不容缓。人为什么要孝顺?因为生而为人,也因为孝顺父母能给我们带来源源福报。父母在时好好孝顺,待父母去时,才能毫无遗憾,且无愧于心。
发布者:谨 琼
2023年04月26日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观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一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工作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稻盛和夫也有自己反省的内容,他把高尚的心灵称为“真我”,把卑贱的心灵称为“自我”。他说:“我拥有一颗善良、高尚、美丽的心灵,拥有真我、利他心。但是,在真我的旁边,与我形影不离的是卑贱、贪欲、利己的自我,他不知羞耻。本来,我想谦恭地低调地生活,可他却大声喧哗。我轻声地自言自语:‘那东西我想稍微要一点’,而他却高声吼叫:‘我就要得到它,快把它给我!’不知羞耻、贪欲贪婪、利已的自我一刻不停地纠缠我,我想逃脱他,他却揪住我不放。”“回顾今天一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这样就会“抑制邪恶的自我,让善良的真我伸展。”曾国藩承儒家“三省吾身”之祖训,时刻不忘进德修身。他每天记“日课”,“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对于出现的问题,则勇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他“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念念欲改过自新”,这样,最终达到“明德、新民、止至善”的境界。古人讲:静坐常思已之过,闲谈莫论人非。一个人要改善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有不断的自我反省的精神。《大学》上有这样一段: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建立殷王朝的商汤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的一行字,以便提醒自己,每天不断地反省,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都要这样每日反省,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我们每天入睡前,都应该问问自己,我这天是否尽力做到最好了?我尽力把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吗?同时还要激励自己,明天务必要完成这样、那样的工作。每日的自我反省,也能让邪恶的思想不在我们的心灵里面生根发芽。每天都对自己内心的邪恶、贪婪、欲望说,请你远离我吧,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净化自己的心灵。这样坚持下来,我们就能磨练我们的心智,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反观古代的圣人,他们因为自己有着巨大反思的力量和勇气,所以才称为万世楷模。有一次尧帝到外面巡视,看到两位士兵押着一名犯人,准备到监狱接受刑罚。尧帝就问那位犯人说:“你犯了何罪,要接受国法的制裁?”那名犯人回答说:“由于久旱不雨,家里没有收成可以奉养父母,因而偷了别人的东西,故要接受惩罚。”尧帝听了,就告诉士兵放了那名犯人,而要求士兵把他自己押到监狱关起来。士兵当时很惊讶的问道:“圣上,你犯了何罪须接受惩罚?”尧帝说:“我犯了两条大罪。第一,自已没有德行,致使上天久早不雨,民众饥饿沦为盗贼,此罪一也;第二,我没有把子民教育好,致使他们犯罪,此罪二也,故该受处罚。”我们的事业只是我们内在修养的外化,也就是我们人生境界的一个外在表现。我们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根本之道在于修炼我们的心性。不提高自己的心性,就无法获得真的成功。而磨练心性的那块最好用的磨石,莫过于自省。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原创
2023年04月21日
[原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释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解行相应]一、做人以什么为本?为什么?做人以德为本,做人首要的是要有德行。有德行心量就大,人生过得就踏实幸福;有德行就会时时处处替人着想,就能利益别人,就有威信,就能服众;如果我们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就不会走入歧途。如果我们把“钱”摆在第一位,把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当做人生目标的话,表面上看很享乐,很快乐,但是内心会非常空虚,常常跟人家攀比,比来比去,自己内心难受的不得了,时时都在患得患失、自寻烦恼、自讨苦吃。这种乐叫苦,非常短暂,一下子而已,之后就是长久的苦了。这种乐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二、“德”和“才”的关系是怎样的?德与才孰重孰轻?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德比才重要。近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被尊为当代的草圣,他曾经说过:“有德有才会爱才,无德有才会嫉才(会嫉妒人家),有德无才会用才,无德又无才会毁才。”所以,现在很多单位宁可聘用有德无才的人,也不愿聘用无德有才的人。为什么很多艺术作品能够感人至深?都跟作者的博大心境、宽厚仁爱、高尚修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艺术也是一个人心性的一种展现。一个人无德有才,他的才华、艺术境界绝对会遇到瓶颈障碍而上不去。当一个人没有真正的德行,就不要学会才能,否则是害你一辈子。因为学到才华,很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会名利双收,此时将是你人生危险的开始。因为你不知谦卑,就会招来很多的嫉妒;你不知节俭,就会养成挥霍的习惯。所以很多艺人,曾经都红极一时,结果晚年潦倒凄惨,都是养成傲慢奢华的习性所致。所以,德行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是万福的根基,不扎好很危险。就好像一棵大树,根不扎好,它的树干长得愈高,树冠长得愈大,危险愈大,迟早会被一阵风吹得连根拔起。一个人没有德行就会干出很多错误的事情。有了德行以后,就要认真学习才华、才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斯嫉才下场惨》秦国有一个宰相叫李斯,他是无德有才,看到有才华的人就很嫉妒。他嫉妒他的师弟韩非子,还陷害韩非子致死。不止陷害韩非子,还陷害读书人,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代很多圣贤的教诲一并都烧了。后来李斯也没有好下场,跟他的孩子都受到腰斩东市的刑法。不重德行,人生绝对不会幸福。因为嫉妒别人,内心一定很痛苦,而且嫉妒别人也会形成他人生很多的障碍,别人也会同样嫉妒他。◆《老了依靠哪一个》有个官员问老子:“我有两个儿子,不知道以后应该靠哪一个?”老子拿了一把钱放在桌上,先对大儿子说:“你只要打你爸爸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大儿子比较憨,低下头宁死不从:“不行,怎么可以打父亲呢?”接着老子又对小儿子说:“你只要轻轻打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这个小儿子聪明伶俐,脑筋转得特别快,属于一般的父母经常到处夸奖聪明的一类。结果小儿子马上过去打一下,赶快把钱收到口袋里面去了。老子就对他父亲说:“现在你知道晚年应该靠谁了。”后来确实是他的大儿子在晚年照顾这位官员,他的小儿子到其他地方去做生意。这位官员去世了,父亲的死讯传到了小儿子那里,小儿子说:“我这个来回又要一段时间,不知道又要少赚多少钱。”竟然连父亲的丧礼都没有参加。所以老子很有智慧,可以从小孩的行为当中推出他的存心,因为“重利者必轻义”,只要跟他的利益有冲突的,他一定把利摆在第一位。三、如何提高自己的德行和才艺?古人讲“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有“五德”,即:温、良、恭、俭、让,或者仁、义、礼、智、信,这些德行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和践行。《中庸》上讲:“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对德学和才艺能够努力踏实地学习,就近乎智慧;学到之后,关键是要力行,把德才落实到生活当中,替人着想,为人服务,对父母如何行孝,对祖国如何尽忠,真正做到了才近乎仁爱,只说不做的,那是骗人,不叫仁人;力行过程中有过失就是耻辱,知道自己有过失叫知耻,能知耻更能不断改过,此人是最勇敢的人。要提高自己的德行,最简单的就是从孝悌做起,孝是爱的原点。我们看到别人很有德行和才华,比如品德好、学业好、功课好、才艺好,怎么办呢?千万不能只有羡慕,甚至嫉妒,应该学会自我反省,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好?我自己尽心尽力了吗?我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所以才做得不好,才学得不好,成绩才会一落千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跟他一样?这样你就会懂得原来“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很多汗水堆积而成,懂得随时勉励自己,向榜样学习,甚至去请教。心里嫉妒是最愚蠢的,因为嫉妒别人,内心一定很痛苦,而且还会形成自己人生很多障碍,别人也会同样嫉妒他,因此我们必须谨慎。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