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真善是利益他人 不执著自己的想法

1天前
陶公壹生圆
关注

通过本周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善有真善、假善;有端善、曲善。老师教我们如何辨别真善与假善时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积德行善,若其目的在于利益国家、社会或他人,而不计个人得失,这就是真善。反之,若出于私欲、个人目的或企图,则是假善。

回想起日常生活中,我自诩爱洁净,喜欢清净,对于与我习性相似的人,总是尊敬有加,和颜悦色;而对于那些懒散、毛躁、有不良习惯的人,则不自觉地生出一丝傲慢、嫌弃之心,对他们缺乏敬意,相处时显得怠慢、不耐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出我对他人有自己的要求,其中夹杂着私心,并非真正的关爱他人之心。

实际上,他人的优点与缺点,都是对我的一种考验,通过这些情景让我自我反省,帮我调正自己当下的存心,回归真正的关爱之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所见所闻所感,诸如种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持自己的善心不失,我们传递的就是善,这是关爱他人的善行,必将带来吉祥与智慧。如果我们只看表象,随自己的主观臆断,没有细细体察自己的存心,只能是自坏心地。看表象去判断,是自我的认知,是对“我以为……”的执着。这个“我以为”如果是合乎圣贤之道、自然规律,那恭喜您,您做的是“依圣人之规”,您做对了;如果只是站在自我认知的角度,这往往是自己的执着,是自己的一种偏见。

因果法则是永恒的真理,行善最终得善果,作恶必受恶报。观察自己目前的遭遇,便可明了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审视我们为家人、为他人所做的事情,是真善还是假善,便一目了然。

我还有个好整洁的习惯,回到老家探望婆婆时,总爱帮她整理房间,每次都会把不用的、过期的东西扔掉,把常用的归置在一起,不常用的则放在一边。自认为是在帮忙,实际上却是在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因为婆婆私下告诉丈夫,每次我们回来后,很多东西都找不到了,常用的物品也变得难以寻找。

通过跟随老师学习“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之前只想着让环境整洁,却忽视了婆婆的实际需求,给她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我开始考虑婆婆的需要,按照她的喜好和习惯做事,这个家也因此更加温暖舒心,其乐融融了。

感恩老师长期的慈悲教诲,让我在家庭中找到了持久的幸福感受!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