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古人云:“善事父母为孝”。《论语》把“善事父母”概括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亲亲父母,人之常情,纵有千般不舍,也总有万般无奈的一天,父母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而去,当万般无奈的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将以怎样的礼仪送走我们最亲最爱的人?《论语•学而》中说:“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籍经典所载所议告诉我们,要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谨慎地办理丧事,追念久远的祖先,这样才能是我们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3日
通过刘余莉教授前面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善事父母为孝的道理,也懂得了只有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智和养父母之慧四个层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孝。那么问题又来了,父母之身怎么养?养到什么程度?父母之心、父母之智、父母之慧又怎么养?养到什么程度?其实古人早有定论,《论语》有言:“事父母,能竭其力。”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籍经典所载所议告诉我们,事父母能竭其力,主要是指态度,孝敬父母只要发自内心,尽心尽力即可,就是真孝,不必强求物质的富足。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3日
古人云:“善事父母为孝。”那么何为善事父母?《论语》概括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就是孝子了,但实际上这才是孝道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初级的层次,更难、更真、更高层次的孝道还在后面。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人总结的“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四个层次,教导我们如何尽孝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3日
古人云:“孝为德之先,家和便需孝。”儒家《孝经》有文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古人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古人又云“百善孝为先”,关键又在这个“善”字上,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善呢?我们又该如何善事父母,才能称得上孝呢?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父母含辛茹苦,生养我们的大恩大德,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3日
古人云:“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生子养子必须教子,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教子绝非易事,如果不得方不得法仍枉然,那么教子应该从何入手呢?《礼记•学记》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德行增长 。民国高僧印光大师认为,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悌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我们教育孩子要“德教为先,以身作则。”如此才能为孩子将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好坚实的基础。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优秀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失败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三字经》又曰:“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教的父母,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教子故事。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籍经典所载所论,启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利家利国的栋梁之材。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周易》有云:“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的乾坤二卦不仅仅指天地、阴阳、君臣,也指男女,乾卦为男,坤卦为女。《易经•系辞》又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思是说男子要效法乾道,女子要履行坤德。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男道女德”也就是男子要行天道,女子要显坤德,所谓“坤德”就是厚德载物,就是“女德”,就是女子要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女子应该如何效法大地,修成坤德和女德,容载万物。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有云:“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妻相处之道,没有不敬妻子的,更没有歧视妇女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相处之道,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重男轻女,不是一方压住另一方,更不是以强凌弱。《易经》的阴阳理论认为,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是最佳的状态,也是儒家所谓中庸之道。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告诉我们人格平等、相敬如宾、刚柔相济是夫妻相处的正道。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