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父子有亲回顾往期《弟子规》学习班学员的精彩分享我是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第61期《弟子规》班学员,我叫黎卿,是一名抚顺市的小学教师,今年42岁。学习传统文化是家里的姐姐告诉我的,说抚顺传统文化学校非常好,很多人去学习后都很受益,希望我也能够去学校学习。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后来我的一位朋友又和我提起此事,这回我往心里去了,这才有幸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参加了《弟子规》班的学习。通过《弟子规》班七天的学习,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了孝亲尊师、踏实做人及对职业、家庭的责任心。在学习期间,我听了一位学员老师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让我更明确教师职业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础教育。在学校无论课上课下,所有的义工老师们对我们每一个学员都很尊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里的义工老师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把时间都用在学员们的身上,每日安排我们的吃、穿、住、用,为我们提供一切后勤服务。两位校长和所有的义工老师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希望来到这里学习的人都能得到最真实的受用。七天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我受益匪浅,我想让所有认识的人都来这里参加《弟子规》学习班,希望他们也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从痛苦当中走出来。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并落实在生活中,以前我脾气暴躁,遇事不顺自己的心时,就会耍小性子,得理不饶人。通过学习我改变了自己不好的性格,不再那么任性了,我知道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父母和长辈,并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前我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只知道索取,而如今和他们在一起我学会了观察,观察他们需要什么,然后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体会到了原来为别人服务是那么地快乐,我的心情也逐渐变好,常常微笑迎人。身边的朋友说我回来后说话也比以前温和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说我变了很多。以前我与单位领导关系比较紧张,觉得领导的工作能力、阅历、年龄、全局意识都比我高,以前是不服气,通过学习《弟子规》后,我的想法变了,我应该尊重领导的工作安排。  在没有学习之前,我和丈夫吵架也是家常便饭,我经常不给丈夫做饭吃,所以他经常到外面去吃,慢慢地我们的关系就变得很僵硬,也不愿意回家了。通过学习我渐渐地体会到丈夫的辛苦和不容易。所以回到家里,我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给丈夫一个舒适温暖的家,让他心情愉悦,然后每天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丈夫看到我的改变十分地欣喜,我们的关系也渐渐地缓和了,我每天早上看到他就给他一个微笑,丈夫心情就更加美好了。所以现在丈夫对我学习传统文化既理解又支持,去年两岁的儿子还不会说话,脾气很差,现在孩子能够背诵《弟子规》了,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而且还主动给爷爷奶奶捶背,也变的听话了。学习《弟子规》后,我对我的学生更是重视,他们未来的发展决定很多家庭的幸福。所以,我要对我的学生负责,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为了工资而完成任务,对不起孩子们,更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他们的父母,我很惭愧。而今天我要重新树立正确的目标,为了孩子们未来的前途,为了祖国的花朵而更加认真地去教书育人,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还参加过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夏令营闭幕式,我听了家长和孩子们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令我十分地感动,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忤逆父母的孩子,而经过十几天的学习,孩子们都升起了孝心和感恩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自己的父母认错。家长也知道了孩子的一切不好的习惯都是自己不会教育而导致的。每个家长都纷纷赞叹,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真的太好了,而冬夏令营的举办太有必要了,拯救了很多家庭的困惑,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们十分受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路任重道远,不仅靠学校老师更要靠家庭。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希望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越办越好!——第61期《弟子规》班学员  黎卿  教师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9月03日
                          ▲传统文化教育纪实片日前,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获央视频新闻移动网及党报头条的先后报道。据悉,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以“以文化人”、理论与实践结合、“现身说法”与“劳动实践”融合为教学方法,以《弟子规》《了凡四训》《孝经》《群书治要》等圣贤经典为教学内容,对学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伦理教育。参与学习近万人,参加各地举办的道德公益论坛和讲座近百场,直接和间接影响了数十万人。2019年5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该研究会“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称号。据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康金胜介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先后得到地方党委和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康会长表示:感恩党和国家的认可,感恩主流媒体的支持,我会带领我的团队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的做公益,弘扬传统文化,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康会长表示:我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能够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一同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9月03日
来源:央视频移动网日前,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弘扬传统文化获广泛赞誉。据悉,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以“以文化人”、理论与实践结合、“现身说法”与“劳动实践”融合为教学方法,以《弟子规》《了凡四训》《孝经》《群书治要》等圣贤经典为教学内容,对学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伦理教育。参与学习近万人,参加各地举办的道德公益论坛和讲座近百场,直接和间接影响了数十万人。2019年5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该研究会“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称号。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简介: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坐落于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秉承古人办义学的优良传统,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来组织培训活动。坚持“以文化人”、理论与实践结合、“现身说法”与“劳动实践”融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以《弟子规》、《了凡四训》、《孝经》、《群书治要》等儒家经典为指导。同时结合当代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伦理教育。先后开设《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经典学习班160期,开办亲子冬夏令营20余期,参与学习人数近万人;受邀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道德公益论坛和讲座近百场。通过办班及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直接和间接影响了数十万人,教育、改变和挽救了近千名沉溺于网瘾、吸毒、早恋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帮助上万痛苦不堪、濒临破碎的家庭恢复和谐。为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传统文化教育纪实片康金胜会长和他的义工老师们,在圣贤雨露的滋润下,身体力行《弟子规》,时时刻刻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些做人之道演示出来。其优异的教学成果,也得到了龙凡将军、乔安山、邓凤兰等诸多雷锋传人的高度肯定。2019年5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称号。如今,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康会长希望与更多有识之士一同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希望能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通过学校更好地完成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坏学生变成好学生,好学生变得更好。 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力行传统文化的新风尚。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9月01日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如何培养爱心回顾往期《弟子规》学习班学员的精彩分享学员一:我今年29岁,来自黑龙江省北安市。我接触传统文化有一年的时间了,但并没有受益,直到我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参加本期《弟子规》学习班,我才真正的受益,并且家庭有了很大的改变,家庭变的和睦啦,我也会与身边的人相处了,懂得为别人考虑了,会爱了,会笑了……这些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传统文化学校就是我的家,是我的避风港。当我人生遇到困难疑惑了,我就想起了这里,两位校长和义工老师们的爱感化着我,让我回头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样的学校真的不能没有,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纷争、尔虞我诈,而且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学校不收取我们一分钱。我在这里感觉很幸福,两位校长不但拯救了我,还拯救了我不和谐的家庭,我无比的感恩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感恩这里为我们无私奉献的大爱义工,感恩国家领导人倡导复兴传统文化,让我们学到了圣贤文化,学到了老祖宗的智慧,感恩两位校长!感恩所有义工!是你们的大爱,拯救了许许多多不幸福的家庭。——30期《弟子规》班学员  孙黎昕 汽车销售 学员二:我是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第51期《弟子规》班学员,仅仅7天学习让我非常受益。我以前不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没有感恩心、恭敬心,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做错了很多,自从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学习,使我改变了很多。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很多的过错没改掉,但我的心态改变了,变得开心了,明白了好人应该有的样子,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原则。更知道做人该有的孝、敬、爱别人的心、多替别人着想的心,不能有自私的心,要有感恩的心,这些都是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二位校长和所有的善心、爱心的义工老师们用他们的行为感化了我。我们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学、吃、住、用等等一切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的,老师们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我们。记得我学习时有一次肚子疼,义工老师竟然端来一大碗红糖姜水给我喝,当时我感动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太感恩这位义工老师了!在学校里所有义工老师辛苦的付出就是希望来学习的学员能受益!二位校长和老师们曾经说过:"只要看到我们幸福,他们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这是义工老师们共同的心声 。而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所以我决定这次学习结束回家后我一定要孝顺我的公婆,不再让他们为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操心了,我要主动和婆婆认错,希望她能原谅我曾经对她的不敬,也不让丈夫夹在我和婆婆之间为难了,这就是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我真心感恩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两位校长和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义工老师们,给我们这些陌生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我在这里学到的远远不只这些,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千言万语道不尽,表达不了我的感恩之情,感激之心。我想除了回到家以后继续努力落实好《弟子规》把学到的都做到,以表达我对这所学校对两位校长的感恩之心。弘扬中国老祖宗的教诲,弘扬康校长的教诲。学生感恩祖先传承智慧,感恩老师谆谆教诲,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所有付出的人!最后祝愿天下父母皆能欢心,天下儿女皆成栋梁!-----第51期《弟子规》班学员  梦吟  美容院  来自辽宁盘锦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9月01日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父母怎样引导孩子孝顺听话回顾往期《弟子规》学习班学员的精彩分享        伴随着丝丝的寒风,望着广阔无垠的山丘和大地,在抚顺这所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五天的我,感觉由衷的幸福,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只能用心去体会,这里的人都非常的善良,他们慈祥的笑容,彬彬有礼的身影,对学员们的关心和体贴,我感觉这里像家一样的温馨。        我家住河北省承德市,我是一名学生。我出生在农村,后来父母为了我搬到城里,我一直被娇生惯养长大,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但父母还是样样满足我的需求,要吃的有吃的,要玩的有玩的,刚刚买回来的小企鹅玩具玩一会儿就被我砸碎了。        上小学时的我还很争气也很听话,按时回家,成绩也很好。可到上初中,一切都慢慢的改变了。我的攀比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结交好多不学好的同学,学会了上网吧,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处对象。        到了高中因为和初恋分手,我受到了刺激生出了厌学的念头,并多次伤害我的妈妈。多亏了老祖宗的圣贤教育,多亏了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义工老师的正面引导和帮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再产生厌学的念头了,我突然想到在我身旁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甚至比我还严重的孩子,等我这次学习后回去,我要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并且帮助身边的同学改正,希望他们都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        “乌鸦知道反哺,羊儿知道跪乳”,“人之初,性本善”。世间万物都应有感恩、知恩、报恩的心,这几天义工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体会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知道以后要怀着一颗知恩报恩的心。        老师们对照经典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分享,让我泪流满面,我不断的回想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和父母的不容易。我想起以前生病时,爸爸妈妈全身心的照顾我,想起爸爸每天在外挣钱,累了一天回来的样子,哎,我在心里骂自己,怎么不早点醒悟?我默默的下决心,这次回去无论如何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担忧了,我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我曾经犯了那么多错误,父母还是不离不弃对我的爱没有减少。 以前我偷着跑出去玩儿,一声不吭,爸妈联系不到我,到处找我,爸爸曾经找遍了所有的网吧、所有的旅馆,可我就是不想回家,想各种办法和父母捉迷藏。        每次找回我,我都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就又跑出去玩,一去不归,每回家一次都将爸妈气的半死,在这里我真心的向爸爸妈妈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再也不去网吧了,让您和爸爸省心“。      《弟子规》上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曾经为了和同学炫耀还纹身,现在想想父母当时有多心疼我,以后我保证肯定不会再纹身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要深刻反思重新认识自己,不能再伤父母的心,自己不能遗憾一生。       学习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我知道了人的念头好坏决定你人生幸福还是不幸福。圣贤文化教诲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这里有多少人找到了幸福的答案,又有多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爸爸妈妈为了我操碎了心,他们不离不弃煎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曾经父母为了我的学习,换了五所学校,学习了不知多少地方的传统文化,可是唯独这次让我很受益,以后我会放下那颗自私的心,低下高傲的头,时时刻刻想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同学、帮助他人,妈妈看到我的改变特别的高兴,这是她几年来最高兴的事。以上是我通过7天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还请长辈们多多批评指正!        最后我感恩两位校长和义工老师们的大爱付出,感恩传统文化,感恩圣贤教育,相信我今后的人生路会走好,人生会更加幸福,因为我学习了传统文化!     《弟子规》班38期学员:顾语鑫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8月31日
                            ▲康老师细讲《弟子规》第十七集(上)康会长细讲《弟子规》视频精彩节选0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的部分。“入则孝”教我们,如何对父母敬孝,我们通过孝子的行为来了解孝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虽然是行为,最后也内化成了孝子之德,就是孝顺。因为这一节课非常重要, 所以说我们要把“入则孝”这部分重新来做个总结、归纳和梳理,以便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入则孝”这部分如果没有了解透彻,就做不到,那么下边的经文“出则悌 ”、“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可能做的都会很费劲,几乎也做不到。 所以“入则孝”一开始就说到:“父母呼,应勿缓”。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呼叫我们应该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着重在勿缓,不缓,也就不会懒。02“父母呼,唯而不诺,走而不趋,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它是标准,我们看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唯而不诺” 就是迅速的作出应答。“走而不趋”就是叫你过来,马上,不是跑过来,而是走过来,走,但不是趋, 不是慢慢悠悠的,是迅速的过来。  但不是跑,我们要掌握好尺度,这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那么“手执业则投之”就是不管你干什么活,你在洗衣服或是在擦地,写作业也好,听到父母的呼唤马上放下,立刻来到父母的身边。 什么也不用说,等一会儿啊,不行 。等两会儿更不行 。不可推迟马上就办,这是对孩子的引导。如果对我们大人呢?父母来电话了, 如果父母喊你来一趟,我们应该说:“好” !马上去,立刻就去, 这就是我们一个为人子女对父母的呼表现出来孝的行为,我们对父母的“敬”就从“父母呼”开始做起。03那么你在吃饭的时候父母叫你怎么办?  立刻把食吐出来,为什么吐出来? 我们知道古人吃饭都细嚼慢咽,不像我们现在吃饭很快,如果要叫我,我马上咽下去,之后我再去。为什么吐出来?因为食物不嚼烂它到胃里难以消化, 会影响你的脾胃健康,所以说要吐出来,然后立刻到父母那里去。我们曾经听到一句古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当时为了求取贤人,贤人来拜访了,周公正在吃饭,那怎么办呢?他就把正在吃的食物吐出来,而去接待贤人。这个贤人就是帮他治理国家的人,贤能之人。 你看对于贤人求才若渴,周公这种恭敬心从哪来的呢?周公从小的时候,他就养成“父母呼,应勿缓” 这样的好习惯。“食在口则吐之 ”这是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对父母恭敬的一个态度。04我们以后教孩子就从”呼,应勿缓“这方面下手,他在这方面做到了,那么往下的经文“父母命,行勿懒”等等他就都能做到了。如果他慢吞吞的,或者懒洋洋的,这绝对不行。你想让他听话,他眼里根本没有父母,怎么可能听你的。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敬,或者敬的成分不够,这都不行,当然,真“呼,应勿缓”也未必是真“敬” ,但是,我们要从这调教孩子,或者我们自己要从这方面入手。我们可以看这个人,如果老师叫他,长者叫或是哪个人叫他,他立刻就来,立刻就行动,这说明对这个人很尊重,因为心里有对方,所以说他才能表现出这种行为。要知道“父母呼,应勿缓”,锻炼人勿缓,就是“敬”。这是做人的标准。虽然是行为,但是内心是充满了对父母和长者的敬,如果老师这个事情或是长辈的事情重要,你什么事儿都要放下,先做老师长辈吩咐的事情,这就是“应勿缓”。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8月31日
                       ▲康校长讲《了凡四训》:谦虚的样子回顾往期国学《夏令营》家长的精彩分享01我儿子从小问题就很多,他在幼儿园里上课时经常搞一些恶作剧,趁同学不注意就把同学的凳子挪走,使旁边的同学一下子就坐到了地上,而且还会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上了小学问题就更多了,他经常和同学打架,上课不听讲,有时还逃课。为此老师时常打电话找我,甚至建议我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那时候的我特别焦虑,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样,我特别的迷茫,不知该如何教育他,孩子的问题实在让我头疼。直到我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参加了这期夏令营,慢慢地,我开始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通过学习后我明白了,其实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从出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我的言行举止,直接就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今天变得不听话,也是因为我没有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我就一项一项的把孩子问题列出来,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首先孩子对我的怨恨心特别重。我知道是我以前对孩子的打骂造成的,我不允许他犯错误,只要有做错地方,我就会用很难听的话骂他。以前我不知道这些语言对孩子的杀伤力这么强,孩子听了会很难受,这些感受憋在心里,对他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通过夏令营的课程,我发现了凡是家长对孩子用情绪来处理问题的,都给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心灵扭曲。比如在平时生活中,我和丈夫很喜欢看手机,谁也不爱陪他,让他自己玩儿。所以我儿子就特别喜欢打游戏,不能闲下来,否则他就会感到无比的空虚。正是因为我和丈夫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才让他的心灵变得如此空虚,他需要到虚拟世界找一个精神的寄托。通过学习我才发现自己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享受,完全不顾孩子。孩子贪吃,嘴巴很馋,因为我也是这个样子,孩子都是跟我学的。孩子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我都从自己身上找到了根源,本来是来改变孩子的,没想到最应该改变的那个人是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不再困惑。我知道,只有把自己身上的毛病习气改掉,给孩子做个好样子。特别感恩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明白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帮助每一个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夏令营家长:沐寒汐                                                                                                                            2017.8.502回顾往期国学《夏令营》孩子的精彩分享通过夏令营的学习,让我学会了感恩传统文化是什么?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圣贤教育,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使我感悟深刻。在小时候我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小孩,从小就学会了跟父母顶嘴,吵架,打人骂人,从来没有理解父母。强迫父母给我买玩具,有时在父母教导我时,我就装作没听见,而且还嫌父母唠叨。父母失落的叹气。而我却嬉皮笑脸,沾沾自喜,心想:"父母被我打败了"。我曾偷父母的钱,还骗父母。从来不顺着父母,而且很自私,总想着自己,从未想过父母。上小学了,更加让父母不省心,天天要买玩具,假如考了好成绩,我会向父母索取很多东西,如果他们不给我买,我就会大吵大闹,把父母关在门外,一天都不开门,直到父母答应我,来向我道歉。那时我非常任性。父母说不能买的东西,我偏要买,还追求名牌。这次参加夏令营,我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份功劳都属于康校长和这里的义工老师们,他们对待我们就如同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照顾,体贴。每天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从不嫌弃我们,从未放弃我们,心里装的都是爱和期待。在这里,我学会了怎样孝顺父母,怎样不惹老师生气,怎样改掉坏的习惯。我一定要对治自己的傲慢和自私的心,种下美好的种子。做到说好话,做好事。我一定要回去好好孝顺父母。像古人李密一样做个大孝子。"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那时孝顺就已经晚了。我感恩老师每天教导我们,陪伴我们。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我感恩同学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感恩所有为我付出的人,谢谢你们这19天的照顾,谢谢老师这19天的教导,谢谢同学的帮助。谢谢妈妈,我真诚的感恩你们。如果没有妈妈,我就不会有今天。如果没有老师,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改变,也不会找到我丢失的感恩之心。如果没有同学的帮助,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改变,谢谢你们。                                                                                                                 往期夏令营小营员:浩宇杰
发布者:红尘炼心
原创
2020年08月27日
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有一条街道,每到饭点,肿瘤医院的一些病人家属就会带着他们购买的食材在这里烧制饭菜,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抗癌爱心厨房”。在“抗癌厨房”,有为了照顾妻子,50岁才第一次拎起菜勺的丈夫。也有母亲生病,16岁就要站在灶前的孩子,还有不惧病痛为自己烧饭的患者。这个小巷子里的露天厨房虽然简陋,但这里每天升腾起满满的生命气息和希望。《面对面》专访厨房的主人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讲述“抗癌厨房”背后的故事。“小孩是骨癌,就想吃妈妈做的菜”万佐成今年67岁,1993年开始和妻子熊庚香在肿瘤医院附近开饭馆,后来因为道路扩建,馆子被拆了,他们就搬到这条巷子里,摆早点摊卖油条。2003年的一天上午,一位十几岁的骨癌患儿想吃妈妈做的菜,母亲找到了万佐成的油条摊,想借炉灶给孩子做顿饭,万佐成没有迟疑,答应了。“小孩是骨癌,已经截肢了,就想吃妈妈做的菜。听了好心酸。” 万佐成告诉这位母亲,以后可以天天来炒菜,并以“是多余的火”而拒绝收钱。没过多久,小巷里这炉“多余的火”,就在肿瘤医院的病人家属间传开了。一开始,每天有十几个人借炉子炒菜,后来增加到几十上百人。“炉子不够用了,六个炉子排队,到吃饭的时候要排到好晚。我一口气买了十套炉灶,来了好多人。”万佐成说,他们这里对于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是一个短期的家。“有饭吃才是家,没有饭就不是家,要吃到自己亲人做的饭。”“我们能帮助人家,就感觉好快乐”刚开始,病人家属来炒菜是免费的,“后来他们提起‘老板这样搞,我们也不好意思,是不是可以收点费’。”万佐成说,为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也为了让病人家属安心,开始收取较少费用。陌生的城市,素不相识的人们来这里找一捧寻常烟火。巷子里,20多个小煤炉一字排开,多的时候,五六十人同时洗菜做饭,他们为此只支付的费用是:炒菜一块钱、炖汤两块五、米饭一盒一块钱。而这些钱也仅仅是让夫妻二人收支平衡。万佐成说:“一个人不要剩下很多钱,不要赚好多钱,没有用。我们能帮助人家,人家很感谢我们,我们就感觉好快乐。”“跟钟一样的在这个圈子里面24小时转”17年,这里人来人往,炉火不熄,万佐成夫妇每天从早上四点忙碌到晚上十点,全年无休。“好多人都说我有病、说我原本可以出去玩。”熊庚香说,“我这不比旅游还幸福,这么多人围着我。”万佐成说,他们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守在这里。万佐成说这里有火、有高压锅担心出安全问题,“这些火在哪里全在我脑袋里,一天都不能关。三十儿晚上我女儿用车把我接过去吃饭,一个小时我就过来。跟钟一样的在这个圈子里面转,24小时转。”“得了癌症的病人临终时心中都有我”离开时,很多病人家属会把电话号码留在墙上,邀请万佐成夫妇俩日后到他们家做客。万佐成说,得了癌症的病人心中临终时都有他,一些放弃治疗的病人临回家前,会到这里和他打个招呼。“有个病人四五十岁,他说让我回家去可以,先要把我拉到那个厨房的老板老板娘那里去坐一次。“谢谢我给他的帮助关心,眼泪都流下来了。面黄肌瘦,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回到家里就走了。”“我没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对我老婆愧疚”每天,为了让病人按时吃上饭,万佐成和熊庚香要提前把厨房准备好,等做饭的家属全部离开后,他们才顾得上自己吃饭。下午3点多,万佐成夫妇给自己炒点菜,算是中午饭,而他们的晚饭则更晚,差不多要到晚上9点多。妻子熊庚香说起丈夫万佐成,满脸骄傲:“炉子自己会搞,好会做事的,他好聪明。”而她负责“指挥”丈夫。对于妻子熊庚香,万佐成则表示了愧疚:“我没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对我老婆愧疚。她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跟着我在这里干这个事,很苦。”“坚持到倒下去为止,无能为力为止”2019年下半年,万佐成夫妇俩关掉了经营十几年的油条摊,但没有关掉“抗癌厨房”,也没有回到子女身边照顾孙子、孙女,他们依然守在这里,守护着病人们的一日三餐。今年春节期间,小巷口设起了防疫卡口。原本春节就不打烊的“抗癌厨房”炉火依旧。受到媒体关注后,万佐成夫妇和他们的“抗癌厨房”,从病患家属的口耳相传中,走进了大众视野。当地政府已经拨款装修了厨房并补贴房租,平日里也有义工过来帮忙。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小巷的烟火里,五味人生仍在继续。当问起这事还能坚持多久时,万佐成说:“坚持到倒下去为止,无能为力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帮他们。”                       来源于:央视新闻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