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文 学
全部
以唐诗宋词为高峰的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人民的至爱,是中华文化的上品。它们的典雅、精致、规范性、互动互补互通,它们的个人风格与整体规模、完满存在,它们的人民性、通俗性、生活性、易读易背诵易流传,它们的凝练与超凝练、留白与耐发挥性,使中华人士从帝王将相到三教九流,从仁人志士的就义到旷男怨女的苦闷,都离不了诗词。此次能够在出版界文友的鼓励下写出此书,得偿夙愿,实为一大美差快事也。中华文化、中华文学的传统是长远的、巨大的、多方面的,是虎虎有生气的活的传统。唐诗宋词再伟大,我们也不会自惭形秽、自我禁锢。我们永远不会为唐宋而唐宋,我们当然是为当今、为现代中国而学习驾驭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近现代文学与域外文学。我们宁愿响应赵翼论诗的大言,“各领风骚”几许年,从更加长久的、开阔的,面向历史也面向现实与未来、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继承弘扬同时开拓发展中华诗学、中华诗歌创作、中华当代文学。唐诗宋词外,汉与汉以前、元明清,以及民国与当代的作品,在本书中也极有兴致地有所涉猎,感受与境界自然大大不同。我们是阅读者、尝试者、激赏者,也是勇敢的发现者、联想者、开拓者、发展者与思索者。我的诗话不仅是诗论、诗评、诗词赏析,更是诗感悟、诗心语、诗激情、诗怀念、诗遐思、诗梦幻;一句话,是诗散文,包括散文诗。它们的结构不一定符合文学史课本的体例,但愿它适应诗文的阅读要求。本诗话,大致上,散文成分占40%,诗(文)论成分占30%,小说故事成分占15%,杂文与幽默成分占15%。小说故事和杂文幽默成分,是指我从小说与近现代大众艺术角度掂量感悟一些诗词作品的灵气,觉得《长恨歌》《遣悲怀》《钗头凤·红酥手》《满江红·写怀》等可以说是长篇巨著,《青玉案·元夕》《听蜀僧濬弹琴》《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也是短篇小说;而《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还是披头士的流行歌曲《昨天》(Yesterday)的先行篇。诗词的价值在于它们的生活气息,包括精神生活气息,它们的生机、它们的活力、它们永远蓬蓬勃勃的生命力。编排大致按所谈作品古今排序,却也因内容的关系,不完全按照原作时间的先后,写作顺序同时也取决于我的回忆次序、印象次序、畅想次序、抒情次序、意识流动次序与话题类型次序。例如在词话中,谈完了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紧接着谈的是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把欧阳修与辛弃疾的两首元夕词,一支《生查子》一曲《青玉案》放在一起说,还加上多数人不知其名的张抡的奇葩词作。这样的排列当然不是只遵循文学史次序,也有将《卿云歌》《观沧海》《短歌行》《长干曲四首》等古体诗、乐府诗不放在上编第三部分“乐府·古风·歌行体等”中,而放在第一部分“五绝与其他”的做法。“诗无达诂”,倒也不一定,将一首诗词的内容说得明白一点,当属可行。我相信诗常常并没有唯一的排他的解读。我宁愿设想更宽阔的解读空间、精神空间、联想空间、多重空间。我还重视古今中外诗人与诗的互通互动互文的可能。我重视读诗、话诗的敏锐与过人勇气。好诗是创造,有时是惊天动地的创造。写诗、读诗、谈诗、论诗,也是对创造活力的感悟、激发与试炼。希望我们的谈论能激活我们的智能和趣味,为我们开辟宽阔与生机勃勃的、更加现代的精神空间与文学思路。(作者为作家、原文化部部长。此文为《诗词中国》一书序言,本版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Summer
03月24日
这些年走过一些地方,有过几次短暂旅行,也算是开阔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但我心底还是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梦。年少时不懂爱、不懂珍惜,我总以为最好的人和最美的风景在别处,经历一些事后才明白,最好的人和最美的风景就在眼前。经过了那些城市,蓦然回首,原来最浪漫的风景和最美的回忆都在云南临沧。我因一景一物而爱上这座城。我之前也经常来往于这座城市,孩子来到这座城读书以后,来往更加频繁。每次来,我总觉得临沧城让人安心舒服,气候适宜。有一次傍晚七点钟,我和爱人带着二宝从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出发,到临沧城已是晚上10点多。城里灯火阑珊,霓虹灯闪烁,在蓝色的夜幕中尽情挥洒着她的美丽妖娆。大宝和他的爷爷奶奶一直等着我们,每次周末我们来,他们都特别高兴。黎明悄悄来临,我们在玉龙湖附近吃了碗稀豆粉,还加了根油条。来临沧城吃当地小吃,我们每次都意犹未尽。炸洋芋火腿肠拌上鱼腥菜,油炸臭豆腐,还有油豆粉、凉米粉、蒸包子等小吃,大块的乌骨鸡及大碗的酒,都让我十分喜欢。吃了些小吃后,我们到玉龙湖边散步。花儿争芳斗艳,有粉嫩的樱花、紫色的蓝花楹,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淡淡的思念味道。在树荫下、在花丛里、在白鹭旁,我似乎置身于云南昆明的街头。迎面走来几个衣着时尚、步履矫健的阿姨和大叔,玉龙湖边古亭中有个大叔拉手风琴,有个阿姨唱《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爱人约上与我们相处甚好的大哥去爬旗山,两个孩子都非常高兴。开始大家都很轻松,爬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二宝走不动了,黏在我身上,我忽然觉得压力山大,这可是力气活。我有点想打退堂鼓,可转念一想,我还没有看遍整个临沧城,于是背着二宝走走停停,不觉中看到了整个临沧城最美的风景。一路松涛阵阵,山花烂漫,疲惫已被带到云霄。到半山腰的亭子时停了下来,我欣赏风景,这里有百合花、三角梅。我看见了最纯净的蓝天,仿佛拥抱了临沧城,感觉离天空很近。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我因为一座城爱上这里的人,我喜欢人情味浓的临沧城,喜欢这里的一切。(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者:Summer
03月11日
我于家乡的袅袅炊烟中启程,也在每个日落时分归家。在云烟升起的缥缈瞬间里,我回忆起家乡的一切依旧清晰,就像蔡崇达书里描写的那样:“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块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家乡,我所有的少年时光都在这里,这里承载着我的回忆、情绪和人生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次回到家乡,总觉得它变了,但又没变。从前崎岖不平的乡村小道被宽敞的水泥路替代,从前低矮的房屋变成了漂亮的新房,不变的是邻家的阿婆依旧亲昵地对我说:“呀,小姑娘长大了,阿婆老啦,都快认不出来了。”我看着阿婆发白的头发只觉得时间飞逝,只有站在时光里的人永远年轻。在家里,每逢重要日子都要打米粿,家里来了客人,家里人都回家了,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等待团聚的过程。我提前去米店买粳米,打米粿的前一天要提前将粳米浸泡一夜。第二天,大家都回到家里了,把提前浸泡好的粳米放入大锅中,大火沸腾后用笊篱把粳米捞起来放在甑蓖里隔水蒸熟,蒸粳米对于火候的要求是很高的,火候过了,米粿打出来过黏,火候不足,粳米不够软,米粿打出来的口感不够细腻。因此,在蒸的过程中,我们要时不时地查看粳米的软糯程度,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围坐在灶膛边说话,关心彼此的生活。炊烟在烟囱里缓缓升起,粳米也蒸熟了,趁着蒸腾的热气将粳米倒到石臼里,不断捶打,最后被捶打成团分成小块米粿,端到了饭桌上。我喜欢吃米粿,更喜欢吃草粿,家乡的草粿是用鼠曲草做成的,鼠曲草外表有绒毛,开出的花是嫩黄色的,在清明前后生长,每当这时候村里人都会在田里采摘,清洗后炒熟放入石臼内捶打,后加入捶打好的白粿,继续捶打使二者充分融合,一份充满家乡味的草粿就这样做好了,那是记忆里永远无法复制的家的味道。长大离家,我格外珍惜每一次回家的时光,珍惜每一次和家人团聚的那顿饭。鼠曲草粿四季轮转、去日经年,日落时分,我再次回到家乡,看着炊烟飘向远方,缓缓推门而入,家里人都在,家里一切依旧。(作者单位: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责任编辑:林跃佳 孙靖总平台审核编辑:贾勤缘
发布者:Summer
03月04日
记忆里,喜欢喝茶的父亲每次下地干活,总会在大榕树下焖一壶用碎茶叶泡的浓茶,小憩间隙畅快地喝上几大口。等晚上劳作完毕回到家,父亲便在家门口老槐树下与街坊邻居唠嗑,一大壶浓茶常常会变得没了颜色。自从大姐远嫁,父亲喝茶的品位才慢慢上了档次。姐夫家所在地方出产一种品质很高的普洱茶,知道父亲对茶情有独钟,大姐每年千里迢迢回娘家,就给父亲带回一些。不知父亲是看到好茶叶兴奋,还是见到很久未曾谋面的大姐高兴,脸上笑开了花。一生清苦的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大姐带回的茶叶泡了一壶浓茶,细细品了一口,眉头皱了下,之后又笑着说:“好香,真是香极了!”大姐说:“这普洱茶在全国都非常出名,下次我还给您买。”大姐走后,父亲就再没碰过那些普洱茶,平日里依然泡他的碎茶末。因为路程实在太远,大姐每年回娘家一两次,每次回来依旧会带普洱茶。父亲高兴地接过茶叶,无比慈爱地把大姐看了又看。大姐问父亲之前买的茶叶喝完没有,父亲说喝完了。那时我年纪小不太懂事,就当众把父亲藏的普洱茶抖出来。大姐看看茶叶,又看看父亲,十分不解。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茶叶太苦了。”大姐恍然大悟说:“是您泡茶的方法不对,也怪我事先没给您说明白,喝普洱茶不像您之前用的普通茶叶,不需要那么大的量……”说完,她拿出专门给父亲买的新茶壶示范起来。茶泡好后,父亲喝一口,舒心地笑了,不住地点头。之后他就喜欢上了大姐带回来的茶,每天在家门口槐树下,一边喝茶一边向街坊邻居炫耀:“这茶好喝,我大女儿买的!”以后的日子,大姐有了自己的孩子,回来的次数更少了。父亲的茶却越喝越浓,即使泡多了茶叶也不嫌苦。我问他为什么喝如此浓的茶,父亲说:“茶叶喝光后,你大姐就该回来了。”我给大姐打电话,大姐二话不说,不到一周就赶回来了。看到大姐,父亲笑得乐开了花。父亲一天天老了,可依旧每天在家门口槐树下用大姐带回的茶叶泡上一壶浓茶,一边喝一边自语道:“凤儿,你嫁那么远,要是想家了,就赶紧回啊!”无数个日子,父亲倚在窗前盼望着大姐熟悉的身影出现;无数个夜里,父亲在心中一遍遍念着大姐的名字。原来父亲那么钟情于泡浓茶,不仅是因为对茶香的偏爱,更是一位老父亲对远方游子的万般不舍和牵挂。茶香悠悠,父爱绵绵,在记忆的闸门里,我又闻到他手里那一抹满含牵挂的茶香……(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中心小学)责任编辑:林跃佳 孙靖总平台审核编辑:贾勤缘
发布者:Summer
02月27日
《封神演义》插画 严文胜绘 图片由作者提供清《封神真形图》姜子牙像 图片由作者提供从“哪吒”系列到“封神”系列,近几年,一批改编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电影可谓备受瞩目。那么,小说中常提到的“封神榜”到底是何含义?实际上,在小说里,封神榜被设定为武王伐纣战争的封神名单,姜子牙负责对正反双方死难将士的魂魄进行重组,将他们分封到雷部、火部、瘟部、斗部、水部、财部、痘部、太岁部等八部正神之中,让他们重新“上岗”,协助昊天上帝掌管世界秩序,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但上榜名单是预先圈定好的,姜子牙只是个宣榜祭司,故事角色的行为善恶,并不会改变榜单名次和个人命运。那么,这份榜单在故事中还有什么意义呢?“榜”在古代小说中的结构功能传统民间故事多是单一主人公的短故事,说书人若要将这些短故事敷演成长篇评话,就需要有一根绳子,将众多同类故事“捆”到一起。早期的长篇评话,许多脱胎于“英雄结义”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五虎将”之类,通过结义把不同的英雄故事“结”到一起。宋末元初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将这种小规模的小结义模式推向了集团式的大结义模式,原本分散的英雄个体,被三十六人榜单捆绑在一个英雄集团之中。原本互相独立的武松故事和燕青故事,因为这样的榜单,就被捆绑在一起,听众只有听完了这三十六人的故事,才算“集齐全套”。这种“串联式”的英雄故事,也是长篇英雄史诗最常见的结构模式。以我国著名的英雄史诗为例,蒙古族《江格尔》通过江格尔串联起了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等十二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宝木巴勇士的故事;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则分别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前赴后继抗击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魔势力的故事。每一个英雄故事既独立成篇,同时也是整体史诗的一部分。宋元开始,结义故事日益流行。据元杂剧《寿亭侯怒斩关平》记载,关羽等五虎将各有一子,仿照桃园结义模式,五子结义,同往征讨江夏张虎。结义故事的极致发展,就是“石碣”形式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大结义,正如梁山众头领所称:“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但是,从人物关系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大结义的大名单中,人与人之间很难保持同一种“手足”关系。朱仝和李逵就是一对冤家,正如朱仝说:“若有黑旋风时,我死也不上山去!”所以说,梁山好汉的结义,是“物理数定”的硬结义,很难维持“三结义”同生共死的情感内涵。串联式英雄故事的极致发展,就是榜单式英雄故事。《封神演义》中的封神榜,号称“收聚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如此众多人物,显然无法使用“结义”的方式来捆绑,只能另谋榜由。小说中说到姜子牙下山时对封神榜有个简单交代:“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这段话过于含糊,所谓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分立,属于该书独创。书中对人道没有交代,但是对截教与阐教的矛盾有所交代,大约是将截教设定为“歪门邪道”一派。这样一来,等于将“三教并谈”共同拟定的封神榜设置成了不同来历的神灵大榜,自然也就消解了结义榜单的同质性。封神榜是一道“壮丁榜”很多人会将封神榜“榜上有名”理解成“金榜题名”,但封神榜还真不是什么好榜。书中说到正方(西岐)哪吒与反方(朝歌)张桂芳交战时,旁白称:“一个是莲花化身灵珠子,一个是封神榜上一丧门。”正方陆压道人咒骂反方余元时也说:“你逆天行事,天理难容,况你是封神榜上之人,我不过代天行罚。”即便提到反方忠臣闻太师,书中也称其“无福成仙称道德,封神榜上列其身”。由此可见,名列封神榜并非幸事。凡是为纣王效力的反面角色,多数都是截教徒。所以当反方赵公明战死之后,云霄娘娘哭道:“吾师(通天教主)有言,截教门中不许下山;如下山者,封神榜上定是有名,此是天数已定。吾兄不听师言,故此难脱此厄。”这番话暴露出小说的内在逻辑不够严密。既然小说已经预设了封神榜就是三教教主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三人共同拟定的,一旦生效,就已成天数,不可更改,那么通天教主又何必告诫“截教门中不许下山”呢?不过,封神榜也并非一无是处。依据小说设定,应该是昊天上帝出任天帝之后,邀请阐教、截教、人道,三教首脑先议了一个等级标准,小说中借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对话予以说明:“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堕轮回之劫。”也就是说,修道之士的最高境界是仙道,其次是神道,再次是人道。那么,修成仙道的都有哪些人呢?小说中一个也没有。书中出场的仙人,除了三位教主,就是南极仙翁、度厄真人、太乙真人等,他们一出场就是修仙导师的级别,而且早就清楚“标准答案”,全程只是坐在教练席上看徒弟们交战,偶尔下场指点一二。按照书中的设定,神道比仙道次一等,正如通天教主所说:“吾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通天教主门下,大多法力高强,逞强使性,关键是“助纣为虐”,所以入不了仙道,只能止步于神道。说白了,小说中的封神榜,其实就是昊天上帝的内阁“壮丁榜”,大凡具有特殊才能的杰出生灵,无论人兽、无论善恶,先将他肉身给消灭了,摄其英灵,推入内阁,尔后量才施用:“虽为恶煞,尔宜克修厥职,毋得再肆凶锋。”其他如杨戬之流,法力高强,立场也正,可是既升不上仙道,也坠不入神道,那怎么办呢?小说中说:“后来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雷震子,此七人俱是肉身成圣。”按照小说设定,这应该是介于仙与神之间的正果,一种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修为境界。书中唯有姜子牙最为命苦。元始天尊说:“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也就是说,姜子牙注定成不了神仙,只配享受人间福禄,所以书中让他大器晚成,八十岁拜相,九十八岁佐文王定天下,受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民间祭祀仪礼中的封神榜人类在生育、婚姻、死亡、季节转换等时间节点上,都有特定的过渡礼仪来加以标识。所有仪式在其不断丰富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都会附着一定的民间文学。仪式与文学的结合,让仪式充满欢乐或悲情的浪漫色彩,也让文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藏族的婚姻仪式往往请史诗艺人演唱《格萨尔王》的“赛马称王”,江南的葬礼常常演出《孟姜女》的“千里送寒衣”,求雨仪式则演《窦娥冤》的“六月飞雪”,中元节必演《目连救母》。江南乡村盛行水陆道场、罗天大醮、太平清醮等。无论哪种醮仪,在遍请诸神之后,都会有一个超度亡魂的仪式单元。日本学者田仲一成指出:“乡村迎请的许多孤魂牌位之中,战死英灵的神主站在中央,受到最为周到隆重的奉祀。”从维护国家稳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国家志过旌善,垂诫百世”的举措。民间斋醮科仪中,大凡天地英灵,无论男女贵贱,不分甲方乙方,战死沙场都是值得祭祀的。这种祭祀榜单与封神榜极为相似。封神榜无论从榜单结构还是名单数量上看,都受到民间醮仪请神榜的影响。《封神演义》成书之后,这份榜单回流民间,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民间的斋醮科仪。江西、湖南、四川的打醮活动,演出频率最高的大戏包括《目连》《岳飞》《西游》《封神》等,其中《封神》篇幅最大,本数最多。四川的封神戏包括《背榜下山》《文王访贤》,以及《斩二妖》《斩将封神》等四十八本。有些地方在七月十五这天整日只演《封神》,最后一本必演《斩将封神》。无论从历史形成还是现实功能来说,封神榜都有其实在意义,但从故事结构的角度来看,《封神演义》即使完全不提封神榜,也丝毫不会影响武王伐纣战争的整体叙事。因此,电影《封神》淡化了封神榜作为“名单”的性质,增加了一个新的设定:“封神榜只能由天下共主开启。”这样一来,电影故事就赋予了封神榜“问鼎天下共主”的神圣功能,启动了正邪双方的夺榜之争。从故事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设定无疑是成功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Summer
02月24日
丰子恺《明日的讲义》描绘了刘薰宇备课的情景。图片由作者提供丰子恺多才多艺,他是漫画家,也是散文家、艺术教育家、翻译家。这样一位文科的大家,与理科的数学又有什么缘分呢?这还要从丰先生的两位数学家挚友说起。抗战时期,丰子恺与数学家苏步青都在西迁遵义的浙江大学教书。在这极其困难的时期,丰家迎来了一桩喜事:二女儿丰林先结婚。丰子恺请苏步青当证婚人。作为数学教授,苏步青酷爱诗词,这与一辈子喜爱诗词的丰子恺极为契合。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回到江南,收到浙江大学的聘书,但他最后没有去应聘。他说:“在沪时答允,到杭‘临阵逃脱’。原因,我闲散惯常,一时不能振作起来按时上课,况且还要开会。”虽然没能与苏步青再度成为同事,但他们的交往仍在继续。1947年的一天,苏步青来到丰家聚会,他们的话题必然离不开那时候的通货膨胀。苏步青一时兴起,吟出诗句勉励大家展望未来: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丰子恺大为赞赏,他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贴在墙上。1948年3月,郑振铎来访,老友相见格外亲热,丰子恺让家人安排酒菜,两人叙旧共饮。他们面对的就是苏步青写的诗,丰子恺说:“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还说苏步青的诗“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苏步青很喜欢丰子恺的绘画,曾写下一首“乞画诗”,谁知这首诗写好还没寄出,就收到了丰子恺的赠画,画的是《桐油灯下读书图》,后来丰子恺根据苏步青“乞画诗”的内容又画了一幅《西湖游舸图》相赠。苏步青的“乞画诗”是这样的: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何当乞得高人笔,晴雨清斋坐卧看。数学教育家刘薰宇与丰子恺相识于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当时那里聚集着一群有理想的教育家,有经亨颐、夏丏尊、匡互生、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方光焘等。他们在景色秀丽的白马湖畔互相鼓励创作。丰子恺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是在那里创作的。1925年《子恺漫画》出版,刘薰宇为之作序,称子恺漫画“具着将人吞没的魔力”。刘薰宇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故事中弄懂数学,他的《马先生谈算学》《趣味数学》《数学的园地》堪称中小学生数学科普经典。刘薰宇的《趣味数学》是丰子恺作的序,丰子恺说:“数学的书,教我这从小抛荒数学的人作序,也是奇事;而我居然作了,更属异闻!”这里所说的“抛荒数学”,指的是丰子恺在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前,他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填报的三所中学都录取了:甲种商校和第一中学分别考了第一名和第八名,第一师范学校是第三名录取。由此看来丰子恺的数学成绩相当好。但在第一师范学校他遇见了恩师李叔同与夏丏尊,由于听信了当时流行的说法:“学数学与学图画,头脑的用法相反,故长于数学者往往不善图画,长于图画者往往不善数学。”就此也就“抛荒数学”了,当然,在李叔同与夏丏尊的指导下,丰子恺的绘画与写作成绩突飞猛进。结识刘薰宇并读了他的数学书以后,丰子恺为自己当时“放弃青年时代应修的一种功课”觉得很可惜,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毕竟是一种损失,好在有刘薰宇的文章稍稍补偿这损失。丰子恺鼓励刘薰宇把他在教学中讲述的数学故事写出来发表,每当有作品发表,刘薰宇都会拿来给丰子恺阅读,就这样,丰子恺便“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且渐渐入迷。有一次刘薰宇给丰子恺拿来一篇新发表的数学故事《韩信点兵》,那一天丰子恺正患眼疾,医生关照“灯下不可看书”,但丰子恺瞄了一眼刘薰宇的文章,便一发不可收,一口气读完,第二天眼睛很痛,又去看医生了。看来,丰子恺进第一师范学校后,要是没有遇见李叔同与夏丏尊,而是恰巧遇到一位像苏步青那样热爱诗词的数学家,或者遇到像刘薰宇那样为“没有生命的算学问题注进一点活力”的数学教育家,也许他会走上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作者系丰子恺外孙)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Summer
02月17日
“谁说历史兴衰荣辱,到头只剩史书泛黄?跨越几千年的珍宝重器,无不道尽万古传奇。”透过青铜器的沟壑、瓷器的釉画、纱帛的肌理……我们梦回千年,看古人踏山寻色泼墨作画、吟诗作赋,以汗水和智慧为画笔,一笔一画勾勒出华夏之美。当我怀着崇敬的心翻开《国家宝藏》这本书时,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跨越千年的呼唤:“孩子,这就是中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成就了伟业;王希孟走过千山万水,踏山寻石,调出青绿,用画笔描绘千里江山。见证了坚持和奋斗的越王勾践剑、“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每一件无声的文物背后,都是一个人、一群人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而正是这些无数故事的累积,成就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当仔细观看书中文物的照片,再通过文字了解它们的“身世”,我总会被打动。因为它不仅见证着古人的智慧,蕴含着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体现了当下的传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匠人将历史用器物的方式记录下来,而如今又有无数守护者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通过钻研探索,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让这些国宝能留存至今,以完美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镇馆之宝带领我们穿过岁月长河,看朝代更迭,观文明演变,与历史对望,我感叹于个人的渺小,也震惊于人类的伟大。文物无言,历史有声。感谢你穿越千年,告诉我此生无悔入华夏。(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责任编辑:马洁娴 陈从广 赵俊 董鑫 王焕总平台审核编辑:王雨馨(小)
发布者:Summer
02月1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钟元                                                   童童在家乡茶山 受访者供图                                        《洞庭茶师》《下一站,彭城广场》《大国蓝途》书影 资料图片近日,番茄小说于吉林省长白山下启动“十二日谈”系列活动,聚焦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研讨。当下,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或灵感来源的网络小说百花齐放,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扎根现实的网络文学反映了当下社会的蓬勃发展与普通人温暖的日常生活,寄托了作者和读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为网络文学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灵感源自生活一提到网络文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作者笔下天马行空的幻想与设定。然而,随着网络文学受众群体扩展,以及优质作品与创作者不断涌现,情节与细节的真实感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之一,决定着一部网络文学作品能否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从而经受住时间与市场的考验。在这一过程中,众多优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以其真实细腻的情感和内容,收获大量读者的喜爱。家乡或居住地,作为作者最熟悉的地区,成为现实题材作品的首选取材地。番茄小说签约作者骁骑校从2007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曾获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他在20多岁时离开故乡徐州,在武汉工作过,后来又到上海居住了十几年。“我从来没有离开家乡,不管是第一家乡或第二家乡,还是网络上的‘家乡’,我一直在自己的主阵地上战斗。”骁骑校介绍,这些经历后来都转化为他笔下的作品,比如包含大量上海元素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以徐州彭城广场为灵感来源的《下一站,彭城广场》,以及他正在创作的,融合徐州与上海两座城市故事的作品《春秋里》。在他看来,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都可以触发灵感,这些灵感不是乍现的,而是日常点滴积累出来的,只需要一个契机把它激发出来,就能够形成一个崭新的人物或情节,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在名茶“六安瓜片”产区长大的番茄小说签约作者童童,从小就亲历采茶、炒茶的全过程,身边都是茶人、茶农。她把茶山中的故事和自己对茶山的感情记录下来,于是形成了进入中国网络小说影响力排行榜的作品《大茶商》。而她后续的作品《洞庭茶师》《茶岛》等虽然以虚构情节为主,但也同样深深扎根茶文化。在童童看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网络文学作品与她个人和读者都息息相关,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具有普遍性,因此能够打动人心。真情打动读者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跃文认为,优秀的现实题材小说除了要写出“生活本来的样子”,还应写出“生活应有的样子”,并通过巧妙的艺术表达,把“生活真实、理想真实、艺术真实”结合起来。因此,优质的现实题材作品不仅要扎根生活,还需超越生活,这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与想象空间,也对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童童表示,基于现实创作就像放风筝一样,“它可不可以飞?飞多高才不至于把线挣断了?我必须把放风筝的线牢牢把握在手里,这是非常费心思的。”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优质现实题材网文作品在唤起读者共鸣的同时,也会使读者向往作品中提及的地方与故事,最终通过文旅的形式,“反哺”作品的取材地。番茄小说签约作者寒羽表示,当一部作品足够优秀时,读者就会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其中的细节。如果这部作品中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那么读者也会“想去当地看看”。童童的《洞庭茶师》提及苏州天平山的红枫,有读者看完后特意去当地游玩,看到了比书中写得还要美丽的景色,还笑称童童“完全没有还原当地的美好”。在童童看来,因为作者对一个地方真诚,对读者真诚,那么读者以后因作品来到这个城市时,他们的内心也会“充满了真诚的爱”。同样的,骁骑校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愿》写到主角穿越时空最终如愿来到当代,看到彼岸霓虹闪烁,震旦大厦上亮出“我爱上海”的字样。骁骑校说,这个情节感动了不少读者,有很多读者特地跑到书里的这个角度拍照打卡留念。骁骑校表示,故事情节可以虚构,但是人物的情感和他们的行事逻辑是真实的。“真实的情感、逻辑和细节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拓展题材领域在现实题材之外,其他题材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许多网络文学作者在历史、科幻等题材中埋下现实的种子,孵化出优秀的作品,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开疆拓土。番茄小说签约作者银月光华的作品以现实为根基,展现工业和科幻主题的内容。他的《大国蓝途》结合盾构机、脑芯片等高新科技,在现有科研成果基础上,畅想这些技术发展成熟后的情景,该作品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在他看来,有时候可以通过“现实+”的方式进行一定的题材突破,比如“现实+悬疑、现实+科幻、现实+历史”等概念可以帮助作者拓展更多的写作领域。“现实+历史”是骁骑校擅长的领域,他的作品以历史和现实并行的叙事手法获得众多读者的喜爱,过去和现在在他的小说中“做了一个握手”,这也是他常用的创作方式。骁骑校认为,两个不同的时空正好可以形成一个“反差”,并且因为人物众多、素材丰富,可以取材的内容也格外多,但这也为作者考证事实细节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时间跨度长达80年。在创作过程中,骁骑校阅读了大量关于上海历史、建筑、人文的资料,去各类博物馆采风,探访老辈亲历者,听他们口述历史。谈及有些人担忧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不够正宗”的问题,骁骑校表示,网络小说不需局限于“网络”这一标签,而现实题材也可以拥有丰富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实际上,网络小说可以被视为一种“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在这一概念下,不同题材的作品都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可能性。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和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网络文学作品精品化、主流化进程不断加快,“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不断涌现。现实题材以其贴近生活、反映社会、承载文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在为广大网络文学作者提供广阔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敦促作者紧跟时代潮流,使作品“长青”。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