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学习智慧
全部
先民对君子人格的锻造,从起初就极为重视“诚”这一尺度,宋儒更是将其提升至“本体”高度,重构“诚礼兼修”的君子修养。传统“诚”论所蕴含的求真务实、警醒慎动等修养要求,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修养方法,对于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时代君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作为道德理想人格的“君子”,脱胎于西周作为身份地位的“君子”。春秋人格义君子的出现,既伴随着指称对象的转换——由上位阶层扩展至平民阶层,也蕴含着评价标准的迭变——由“因位而名”变为“因德而名”。正是在这一转变中,“诚”凸显为君子人格的重要尺度。《大学》言“君子必诚其意”,《中庸》言“君子诚之为贵”。思孟学派更是将“诚”提升至“天道”的高度,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成为天地化育的规律。  “诚”之所以能从众德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关乎君子人格锻造的重要德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代表着事物完满、成就的美好状态。据《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诚、信互训。孟子曾言,“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信”即真有、实有。朱熹曾言,“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诚”即至实、无妄。诚、信皆指实有其德、真实无妄。无论人还是物,若能充分展现实有之德,便可走向成就、走向完满,是为“诚者自成”“不诚无物”。  及至宋代,随着“天人合一”命题的提出及相关观念的成熟,宋儒视天地万物为统一的“生命体”。既然天人合一,“诚”便不仅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是世界之道。既是如此,“诚”自然也关乎道德理想人格的锻造。周敦颐代表作《通书》开宗明义提出“诚者,圣人之本”,后又言“圣,诚而已矣”。同时代的邵雍、张载等大儒也提出“诚者主性之具”“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等重要论断,凸显“诚”在道德理想人格塑造中的核心地位。  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可谓一语提挈君子修养工夫之纲领。诚如朱熹所言,“盖乾乾不息者,体也;去恶进善者,用也。无体则用无以行,无用则体无所措”,“乾乾于诚”是体、是目标,“去恶进善”是用、是方法,二者虽有侧重但统一不二。“乾乾于诚”之为体,是因周敦颐赋予“诚”以超越时空限制(“寂然不动”)和超越善恶分别(“纯粹至善”)的新内涵,使其从经验视野一跃而至超越畛域,具有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成为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为实现明于诚、至于诚的终极目标,便须“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即在点滴日常中去恶进善。  张载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诚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诚意”即乾乾于诚,是体;“行礼”即去恶进善,是用。无论周敦颐还是张载,都试图以体用贯通的新思维解决传统君子修养中的内外兼修难题,其中蕴含的诚礼兼修、体用贯通的方法论极具启示意义。 诚礼兼修,体用贯通   当“诚”成为君子人格的核心尺度,君子的养成功夫也就有了实落之处。《中庸》在树“诚”为天道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人道,即“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即“择善而固执之”。《中庸》还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细目。  早期围绕“诚”的君子修养功夫又有不同取径,或注重内在德性修养(存心养性),或强调外在德行修养(隆礼重法)。内外不同的取径时有张力难以平衡,历代士风便在“苦节”与“旷荡”之间摇摆不定。究其原因,不同取径虽各有侧重,但皆有道理,而经验性的“本末”思维往往只能择一端而言,缺乏统一本末的能力,导致“说本便遗却末”。  周敦颐说,“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可谓一语提挈君子修养工夫之纲领。诚如朱熹所言,“盖乾乾不息者,体也;去恶进善者,用也。无体则用无以行,无用则体无所措”,“乾乾于诚”是体、是目标,“去恶进善”是用、是方法,二者虽有侧重但统一不二。“乾乾于诚”之为体,是因周敦颐赋予“诚”以超越时空限制(“寂然不动”)和超越善恶分别(“纯粹至善”)的新内涵,使其从经验视野一跃而至超越畛域,具有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成为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为实现明于诚、至于诚的终极目标,便须“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即在点滴日常中去恶进善。   张载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诚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诚意”即乾乾于诚,是体;“行礼”即去恶进善,是用。无论周敦颐还是张载,都试图以体用贯通的新思维解决传统君子修养中的内外兼修难题,其中蕴含的诚礼兼修、体用贯通的方法论极具启示意义。务实慎动,中道而行   君子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道德理想人格,君子文化在历史上强力参与塑造了中华文明的道德品格,影响延及东亚、东南亚。从“诚”的视角深入挖掘君子文化,尤其是其提出的务实、慎动等要求,可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主体转型,尤其是领导干部君子人格塑造,提供有益启示。  “诚”至真至实,这就要求君子修养须求真务实。从传统智慧来看,求真务实首先意味着不断进德修业,远离虚名浮利。君子应“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视轩冕如锱铢,视金玉如尘土。如果能够从思想上轻视虚名浮利,君子就不会再为其所累,而能“常泰无不足”。从时代要求来看,求真务实还意味着务求真知实行,远离虚伪空谈。务求真知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断深化科学认识,把握客观规律;务求实行即脚踏实地,勤勉做事,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自身与事业发展。  “诚”自然自足,这就要求君子修养须警醒慎动。君子文化强调“慎独”,即独处时亦应诫慎警醒、不自欺。当“诚”被提升为世界“本体”后,慎独便具有了哲学上的必然性。因为“诚体”是天所赋予、人所秉受的正理,人人都有,自然而完满,只要能保全、澄明这一“诚体”,便是圣人君子。既然如此,君子无论在公共事务还是私人事务中,都应警醒慎动、去恶进善,不能妄造事端。“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矣。邪动,辱也;甚焉,害也”,妄动、邪动只会自取其辱、害人害己。  作为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面的要求,诚实、诚信、忠诚等皆从此引申而来。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新时代君子既要求真务实又要警醒慎动,找到一条以“诚”统一“为”与“不为”的中道。君子择中道而行。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父母的善良,是子女最灵验的护身符。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经中说,种因得果,善恶有报。子女的命好不好,其实和父母大有关系。所以,千万要小心你的行为,也许会在无意间,折损孩子的福报。1大富由天,厚福靠家《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的人家,积德享福,福荫子孙;作恶的人家,种恶引祸,祸及后代。可见,一个人的富贵吉凶,不全是老天定下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子女。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留下一句著名的家训: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在当时的读书人眼里,万般皆是下品,可林则徐却不然。他时常告诫子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出贡献,既不能只读死书,更不能毫无阅历。除此之外,他还要求子女学种庄稼,让他们懂得农民的可贵。即使林则徐经常忙于政务,与子女的相处时间甚少,他也从未懈怠过子女的教育。儿女们会把自己的诗文书法寄给父亲点评,林则徐也一定会抽出时间予以认真指导回信。正因如此,林则徐的三个儿子深受家庭影响,言行举止处处传承着父亲的风骨,各个出色,直到第六代孙,都还在延续着林则徐的禁毒事业。成为当地鼎鼎有名的名门世家。常听人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一个家族的子孙之福,来源于父母祖辈对子孙的教育和护持。只有家中懂得积善,子孙才有余庆,其不善,子孙必有余殃。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家中留德,胜过万贯。2子女好不好,一看父母就知道从前孔夫子的外公,选女婿时,发现孔家父母祖上五代修善积福,于是断定这样的人家自会兴旺。于是他果断将女儿嫁入孔家,不久,圣人孔子诞生。而孔氏家族,果然兴旺至今。相反,奸臣蔡京一生奢靡成性,当年徽宗下台后,蔡京带着多年来搜刮的财宝,下放岭南,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谁知城中百姓见了他,满脸厌恶,索性联合起来,坚决不卖给蔡京任何东西。徒有万贯家财的蔡京,晚年凄凉饿死在了一所破庙里。那他的子女呢?据记载,蔡京先后有八个儿子,单是被赐死的,就有两个,其余流放、早卒、暴病,细数下来,竟个个凄惨,不得善终。想看子女过得好不好,看他父母就知道。父母无德,就像是慢性毒药,能腐蚀家族,废掉一个又一个子孙。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家人的福报因果都是互通的。如果家中有一个人福德深厚,那子女就会得福;如果有一个人损福造业,那全家都会跟着遭殃。所以,经中告诫我们,父母的阴德决定子女的命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业力,即便是父母也无法代受,唯有积累阴德,才能福荫子孙,得到上天的保佑护持。子女最大的福田,都在父母身上。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父母善良,子女享福佛家有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钱财总会花光,名利终成过往,唯有长久的慈悲善心,才是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过去有一对父子,以摆渡为生。有一年,突发水灾,所有船夫都忙于打捞沉进河流的财物,但这对父子却念念想着救人。他们拼尽全力挽救,就连溺死的人也都打捞起来,以便日后安葬。正因这份善念,上天报以厚福。多年后,这对父子被赠荣禄大夫,而他们的子孙杨荣,则成为明朝重臣,入主内阁。每个行善的父母,都是在为子女积攒福气。你花钱请家教,千方百计陪着孩子学习,用心教导,子女不一定好。能富贵并且过得比普通人好的,他们的父母都是善良的人。父母善良的人,孩子就会获得大福报。他进入社会,就会碰到贵人,获得财富。反之,父母做恶,孩子就很难获得福报。他进入社会,就会碰到小人,命运多舛。想要改命,靠天很难,靠自己积累福德,就很容易。有道是,因果三世有轮回。但很多时候,因果报应不需要等待,三世很快就会家人或者自己身上显现。所以,身为父母,给孩子广种福田比留下钱财更重要。真正对子女的爱和呵护,其实是父母以身作则,多行善事,广结福德。请相信,有意无意都是天意。父母的善良,是子女最灵验的护身符。禅曰,因缘具足,果报现前。天地宇宙,没有意外,一切都是自己。积下善因,收获福田。你把善良留给子女,终会给子女带来意想不到的福报。要知道,一个有德行的人,身上会散发出浩然正气,自能吸引天神欢喜护佑。愿你我广施善行,诸恶莫作,以保佑全家福寿安康,子女成才!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原创
2023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