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家常菜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很多小家庭的的厨房中,都会随时备上几个茄子。相信很多家庭都会做,肉末茄子、红烧茄子、蒜泥茄子这几道最常见的茄子菜肴吧。然而,很多人炒茄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多数人会先放油,事实上,专业的厨师们都不会这么做。茄子是一种非常吸油的食材,如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做出来的菜肴非常的油腻,茄子也会因此而变得发黑,看起来一点食欲都没有。面对这个常遇见的问题,小编于是去请教了一位大厨,学习了一些炒茄子的小技巧,下面就来教教大家这么烧最好。在炒茄子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先把茄子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这个时候先不要急着下锅,而是要先准备一个小盆,然后再把茄子放到里面,最后倒入2碗盐水,将茄子浸泡30分钟。起锅先不倒油,开火把茄子放下去,放一点点醋下去,开小火慢慢翻炒一小会,然后装盘备用,起锅倒油把茄子放下去炒,随后放入生抽和食用盐进行调味,翻炒均匀之后就可以装盘出锅了。这样烧出来的茄子色香味俱全,而且不吸油也不会发黑,以上的美食做法和技巧就分享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近年来,素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人们常说,吃素的人对健康以及日常饮食有着高要求、同时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确实,素食者的善良、在越来越多的为人们免费提供素食的餐厅的涌现的背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为她们,天下从此有了免费的午餐。
1、安徽.安庆
今年5月,一位90岁高龄的奶奶凌玉珍用退休工资和多年来积攒的钱,在安徽安庆开了一家专门为老人提供素食的餐厅。
吃过的顾客都给了好评!
开这家素食餐馆,可以说是圆了凌奶奶的一个梦。
老奶奶说:“现在我不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做了,我已经90岁了。”
凌玉珍奶奶的做法,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凌奶奶的孙子说:“我们很支持她做这个事情,奶奶说她现在存款有十几万,然后先去做这个事情。作为子女我们也表态了:如果后期资金上出现问题,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出这个钱。”
2、深圳.罗湖
在深圳罗湖鹤围村,有这样一家素食餐厅——芬陀利华互助餐厅。
4年来,它提供了将近30万份免费午餐。
在这里,一周7天天天开门,周末和节假日也不打烊。岁岁年年,从未间断。
来餐厅吃饭的人形形色色,有很多为了健康、常年吃素的老人家;
也有稚嫩的学生、辛苦的工人、以及残疾人士。
无论是谁来了,一概不收钱,唯一的要求是不能留下剩菜剩饭。
这家餐厅于2014年开张,餐厅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如今负责操持这家餐厅的是今年61岁的吴淑妹,她的子女都已经成家。
她原本可以在家带孙子,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希望自己退休后能继续发挥余热,她在餐厅当志愿者也已经3年多了。
“这家免费餐厅一开始倡导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3、河南.郑州
郑州市二七区沅江路有一家免费素食餐厅——爱源免费素食餐厅,面向全社会开放。
这家免费餐厅只提供午餐,优先为辖区流浪人员、残障人士、孤寡老人、低保家庭、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素食。
每天中午11:30~13:30开饭,节假日也不休息。
唯一的要求就是用餐者要节约,不要浪费食物,真正做到“光盘”。
4、陕西.西安
位于西安的这家餐厅每天中午会免费提供午餐,而且没有门槛,无论男女老幼均可进店用餐。
这家名叫素食堂的餐厅位于西安闹市区,已经开业两年了。
据店长称,该店每年花费在十几万元左右,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助。
低脂纯素的饮食结构,能对一些疾病有预防和逆转作用,他运营这家店一方面是为了参加公益活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推广这种健康的饮食方式。
善良是一棵生机无穷的种子
只要你舍得播种
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甜果
人们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是善良的她们
却用一碗最平凡的饭菜
2023年04月02日
2023年03月11日
2023年03月11日
2023年02月14日
2023年01月24日
2023年01月24日
把最耀眼的人性光芒
发挥得淋漓尽致
2023年04月02日
—— END ——
发布者:谨 琼
原创

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并不在纽约或是哥本哈根。遥远东方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岁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巅。——《纽约时报》在离韩国首尔四小时车程的白羊寺里,有一位修行45年的静观师太,她不仅佛法造诣颇深,还是一位隐世高厨。静观师太,17岁出家入庙,未曾婚嫁,膝下无子,一生研佛。素食,是她藉慰心灵和尘世的途径。因被纽约伯纳丁餐厅主厨Eric Ripert邀请制作午宴而“一战成名”,惊艳世界。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Jeff Gordinier,被伯纳丁餐厅邀请参加一场素食午宴。Jeff心想,素食能做出啥花来,除了大米饭就是菜叶子,没兴趣参加。哪知伯纳丁餐厅主厨竟然亲自打来电话:这次你必须来。话说到这份儿上,Jeff只能答应下来,虽然心里还琢磨是主厨夸大其词了。于是,Jeff参加了那场“从此改变了他生活”的神圣宴席。席间,静观师太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和精益求精的厨艺,深深打动了Jeff,由衷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场午宴。《纽约时报》的评价如下: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并不在纽约或是哥本哈根。而在遥远东方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岁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巅。师太说“修行和饮食并不是一分为二的,修行的70%需要通过食物来完成”。师太的菜品从不花哨做作,突出一个「素」字,清新淡雅,宛如一株白莲静静绽放。当食材成了一种艺术,沾染了禅意,凝视片刻,不自觉间,百念全消,只留安静。十年,二十年,她就这样静静地藏身于一隅,她极乐和自由的状态,藉由素斋呈现出来,感染众人。静观师太年幼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道,“一个女人要想找到一个好丈夫,就必须得有随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所以七岁的静观就会做手擀面,母亲更是把几十年的厨艺悉心传授。17岁时,母亲猝然离世。静观悲痛欲绝,仿佛人生失去了所有的色彩。直到,她与佛法相遇……一直对母亲去世深有执念的她突然顿悟:我不能让自己的子女感受父母离世的痛苦,僧侣亦是所有人的妈妈,大爱众生。所以,她辞爱离家,踏入寺庙。青灯古佛,晨钟暮鼓,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佛门日常,却让静观体会到圆满和轻盈。两年后,她正式落发出家。父亲79岁那年来到寺庙,想要探望久不见面的女儿。静观从山间采来最新鲜的蘑菇,放入油中小心煎炸,最后点缀几滴酿造几载的酱油,呈到父亲面前。一边听着山涧溪流声,一边品尝最质朴的美味,佐以手工泡制的莲花茶,再简单不过的一餐却让父亲大为改观。“这比肉好吃多了,你活得好,我也就放心了。”父亲向静观三鞠躬后,长叹一声,独自下山了。一周后,他在家中安然离世。了结了前尘往事,静观师太把身心寄托在食物上,她将禅意与饮食结合一起,把厨艺与佛法融汇贯通,希冀在极致简单中追寻自我。食材只放纯天然的调料,不放葱、蒜,不食荤腥,在最大程度留存食材的本味。漫步在师太的寺院,你会发现许多瓮和缸,那是酿造酱油用的。作为斋菜的重要调料,师太对于酿造早已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秘诀。有些酱料发酵的时间不是几周,而是数年。她通过食物传达的不仅只有这些,还有传统与健康的回归。在烹饪中,只要有威胁到身体健康的食物佐料,她都不会用。比如糖有防腐剂的作用,所以她做菜的时候基本不用糖。这也就是斋菜为什么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她说,如今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也被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渐渐西方化。随着快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肥胖症,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为了改变这个状态,她开始在全州大学(韩国400多所大学里排名第30的重点大学)烹饪艺术系教课,要将健康的饮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她会介绍僧侣餐的内容,而目的,也只是让人们回归本真。食物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能量而存在,还能为人类提供精神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扭转乾坤,坚信人定胜天,殊不知有时顺其自然,才能在时间的流转中酝酿出最纯真的滋味。静观师太说: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过美食和每个人交流。她开辟了一方菜园,菜园不大,无栅栏隔开,世间万物本无界限,一切都是从大自然中来,又回归到大自然中去。春天栽下种子后,就放任生长,阳光、雨露就是最好的营养,万物缘生缘灭,不可强求。不为其困,方得自在,这就是师太推崇的“纯天然食材概念”。一切与自然分享。人,或许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物,所以人们去将地球上的一切变为附属品。人类不该支配万物,而应尊重。师太始终坚持把食材当做生命去敬畏。她制作的食材简单至极,但充满禅意与灵性。寺庙里经常有信男善女来参禅、礼佛、步行,感受晨钟暮鼓和尘世的宁静,临行前最大的欢喜就是品尝师太的厨艺。师太亦乐于分享,食材质朴至极,蘸着酸味柑橘酱的梨片,填满豆腐末的香菇菌帽、被栀子染成黄色的米饭……素食让我们感到平和宁静悠远,有如喧闹世界毗邻的净土,深入其中,可以听到灵魂成长开花的声音。品尝这些食物,是净化灵魂和肉体的一种方式,以此激励冥想。静观师太用这些食物与每一位食客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谢每一次大自然的赠与,感恩每一次人与人的相遇。与其在红尘中浮浮沉沉,她更愿意在自己的院子里采摘青叶,寂静欢喜。她胸怀难以置信的温暖和对世界万物的爱,用虔诚的心为每一种食物注入灵魂。俯瞰大地,你能清晰地发现在食材转换中,时间的循环往复,从而找到灵魂的归宿。师太对待生活的简单和真诚,正是我们现代人匆匆步履下真正要寻求的圆满。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素食的由来已久,最早的人类大多都是吃素的,因为没有掌握利用明火的方法,因此吃生肉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现在科学高度发达,人们融各种烹饪技巧制作肉类,它们对人体的负荷依旧相当巨大。真正的素食文化起源最早是于《吕氏春秋》。这本由吕不韦重金打造的书中明确提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而《黄帝内经》则认为最好的饮食搭配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佛教素食文化传统中,我们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菩萨”——梁武帝萧衍,他对中国佛教的素食制度建设有着直接的参与和深远的影响。梁武帝的生活甚是节俭,日一蔬食,过午不食,草履葛巾,罗绮不染。他把佛教慈悲戒杀理论和儒家“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的仁恕思想结合起来,不仅自己不食肉,还要求国家祭祀也要戒杀,用蔬菜果品代替原来的猪牛羊等。平日里,命太医不得以虫、畜入药,织锦不许加入鸟兽之形。这种慈悲观不仅是对印度佛教戒律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极具浓重的中国特色。不食荤腥的戒律如今已成为中国佛教遵循千年前的第一铁律。很多人认为僧人在持戒中只是不吃肉类,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严格上说僧人是不沾荤腥的。荤是荤,腥是腥。那么“荤腥”到底具体指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荤:荤字从草头而不从肉旁,说明荤是植物而非动物,因此佛教的荤是指蔬菜,叫五辛,是指我们常见的葱、蒜、韭菜、茭头、兴渠(洋葱头)。腥:专指一切动物性的肉类。佛教的出家人以及在家受菩萨戒的居士对荤腥一律是要戒断、禁食的。可能很多人会不理解:不杀生不吃肉是为了培养慈悲心,而这5种蔬菜不是素的吗?其实不仅是佛家禁止吃荤,我国本土道教也是将韭、薤、蒜、芸苔、芫荽(香菜)定为禁食的“五荤”。从佛教的角度说,吃素食是慈悲心的体现。吃素的人心里很是慈悲,尤其吃素久自然就使慈悲心滋长,这个慈悲心不需要培养,那是上天的奖赏。我们没有伤害动物,自然不承受因果法律的果报,由小爱变大爱,发展成无分别的爱,让自己爱的境界升华,得到升华的爱自然利己利他。一个爱心满满的人不仅自身快乐、幸福、平静也会带给他人幸福快乐。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吃素食可降低并调节体内胆固醇,且不至因吃肉类而摄进过高的尿酸,不至提高肾衰竭及肾结石的发生率。此外,人类体质偏碱性,肉吃太多易使体质变酸性,而增加患病的机会,吃素有助于体质的酸碱中和。同时降低体内毒素堆积素食营养非常容易被消化和吸收,肉食在胃中不易消化,甚至进至大肠时尚有大部分未消化或只是一半消化,因此肉食在大肠中腐化极盛,且多带毒性,对人体有害。由此可见,佛教提倡的素食文化从身与心两个方面都在开示我们如何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心灵上的清净与身体上的健康是我们修行路上最应奠定的的基础。
发布者:Blue

※※:某大德开示,发心的重要,以吃素与吃肉为例,吃素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反而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或延寿而吃素,那么过患很大,因为种出一片菜叶,也可能死去无数的菜虫,然而吃肉,可能只是吃动物身上一小部分肉而已,相较之下过患没那么大。吃素应该要有如何发心呢?应该要生起为了长养慈心、悲心与菩提心,我不直接食众生肉,因此发心而断除肉食,这样的话吃素才会成为功德。请问法师,您认同这种说法吗?您怎么看待吃素这个事情呢?宽见法师:强调发心是对的,就是你用什么发心来做这件事情,你吃素的发心是什么,有人天乘的发心、小乘的发心、大乘的发心,当然大乘的发心是最正确的,功德也最大。在同等的条件之下,吃素总比吃肉更好。吃素强调发心没有错,那吃肉就不需要强调发心了吗?而且有时候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把吃肉当成一种借口呢?你这是贪肉的口味,还是说为了利益众生而去吃肉的呢?哪怕他去吃素,你们不要去指责现在他吃素没有圆满而给自己吃肉找借口。其实这都是对等来讲的,这些话放在吃肉的人上面也是一样的。还有说吃素的话会伤害一些虫子,这样的讲法其实我觉得不是特别圆满,那就干脆什么也不要吃了,那也是不可能的啊!所以我们吃素也要带一种惭愧心,注意不要伤害虫子。你吃肉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啊!你吃肉,从动物身上割一些肉,动物体内也有寄生虫,也会有很多的虫子因此而遭到杀害啊!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我们不能说吃素的人不圆满,因此可以吃肉。我们首先要肯定吃素的发心总体上比吃肉的发心要好,为什么呢?因为吃肉直接伤害这些动物啊!佛教当中有很多经典,像《楞严经》,还有很多大乘的经典,宣说食肉的过患,吃肉断大慈悲种子【注1】,而慈悲是大乘菩萨的一种重要的核心精神,佛经当中都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历代的高僧大德也讲得非常清楚了,其实汉传、藏传的大德也都有这样的开示,我们要有经典的依据。固然吃素的人当中也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圆满,我们可以在吃素人当中去告诉大家,去更好地培养一种正确的发心,从只是为健康,更加培养这种大乘的发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吃素,固然要强调这个,同时我们要避免因为吃素存在一些不圆满的发心,就为吃肉找一些借口。我们奉斋放生并不否定如法放生的重要性,如法放生我们仍然是大力提倡,但是在现在这种条件之下,我觉得没必要太过于去强调了,因为时代在变化,你说把这个生命放了,哪怕马上等一会儿它就要死,哪怕这片刻的自由它也会感谢我们,固然这个也有道理,但是如果说我们根本就不去吃肉,我们都来吃素了,你想想它会不会是更高兴呢?我们可以去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说我们是一只小羊吧,现在有人想要吃羊,所以就导致我天天处于一种要被吃的危险当中,那么现在有人提倡放生,在我要被吃的时候把我拉出去放了,放了之后可能马上还是会被杀,又被别人抓住要再杀,那固然我还是要感激放我的那个人。那同样,我们提倡人不要吃羊,因此能使得我们很多的同伴因为人不再吃羊就不会再被杀了,你想想看,难道我们对这样的人不是应该更感激吗?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要分几个方面来看,我们不要绝对化。还有很多方面,其实我们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就是我们再一次强调奉斋放生,我们提倡奉斋放生并不是反对如法的传统放生,我们是指,如果说我们传统放生不能如法的情况之下,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拿出一些同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奉斋放生这方面呢,去减少这些吃肉方面的需求呢。而不只是因为吃素的人他的发心不够圆满而为自己吃肉找借口,或者为一些不如法的放生找借口。这就是我的回应吧,可能也答的不够圆满,但是供大家参考吧。不如法的放生并不是一点儿功德都没有,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同等的精力去考虑一下奉斋放生呢?我们并没有反对如法的传统放生,我们也甚至没有反对不太如法的这种传统放生,我们只是建议。那你既然可以做不如法的传统放生,那是不是也可以放一些精力去做更加符合现代条件的奉斋放生呢?以我们天开寺为例,我们天开寺前面有一个水库,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放生团,著名的放生团叫云居寺放生团,每个月来个一两次,每次都四五辆车,甚至来一百多人,每次几十万元的鱼放在水库里,那么生态园会跟他们讲我们不会捕捞的,但其实这些鱼很多都会被捞起来,因为生态园里面有餐馆,这些鱼捞起来卖给大家吃了,同时还提供钓鱼的服务,周围的人买个一百六十园的门票,到这边来钓鱼,钓到了鱼就全部归你,增加收入。这样子的话钓鱼的人和景区都因为这些放生的人都挣了钱又有肉吃,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其实反而助长了他的贪心。如果是我们通过奉斋放生,也就不存在这种钓鱼的,不但是减少了这种吃肉和杀生的需求,也减少了这些经营肉类产业的人造杀业的机会,我们何必让那些杀生的人一边从我们身上挣钱,一边还笑话我们?世俗舆论还在谴责我们的条件之下,何不考虑一些创新呢?为什么不考虑一种其它的放生方法可以各方面都能够兼顾?比如说奉斋放生,既减少了这种杀生的需求,同时也使很多杀生行业的人减少造业,还减少了社会舆论对我们佛教的讥嫌谴责,也减少他们诽谤佛法所造的业,如此一举多得,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既然你觉得做放生不太如法,那也是有功德的,那为什么我们不同样的也去考虑一下做奉斋放生,也是有功德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花至少同等的精力,甚至应该更多的精力去推广一下奉斋放生呢?佛法讲依法不依人,这些也是公开让大家去探讨的,供大家参考吧!阿弥陀佛,这个问题就回应到这里。【注1】:诸多经典均开示不可食肉,此处仅恭录三个教证。《大般涅槃经》卷四:“夫食肉者断大悲种。”《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楞伽经·断肉食品第八》:“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发布者:Blue

素食主义的一个灵性原因在于它与引领一个非暴力的人生是一致的。许多灵性老师都教授一个共同的原则——你不应杀戮。黄金法则要求我们以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有人想要被杀死吗?假如我们运用黄金法则,我们不想被杀害,那么这意味着我们也不应该去杀害他人。我们只需要看看一个被屠宰做成食物的动物,如火鸡、牛或家鸡;或者看看一条挂在鱼钩上痛苦挣扎的鱼,就能了解在这些暴力行为中它们所遭受的。假如我们运用黄金法则,就会明确知道自己是不希望被如此对待的。有人可能会觉得动物、鸟或鱼是没有意识的。然而,想想那些饲养宠物譬如一只狗或猫的人,他们把动物当作是家庭的一员。较低形态的生命可能没有能力像人一样认识自己,但是它们的确合乎科学地拥有在生命形态的习俗之下生活的资格——它们也会成长、呼吸、进食以及繁殖。它们也会感觉到疼痛。如果我们是非暴力的,就会无法忍受看见任何生命处于痛苦之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我们会想要确保自己不是这种疼痛的加害者。非暴力认为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是上帝的孩子。那些通过冥想进入内在,探索灵性领域,并将自己的灵魂与上天重新联结的人,会看见闪耀在我们内在的上天之光和闪耀在所有生命形态内在的光是一样的。如此,他们对待所有都像一家人一样。例如,圣弗朗西斯认为较低形态的生命就像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他不希望看到动物们被杀害。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一个拥有极大的同情心的素食者。无论何时只要看见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他都会付钱买下那个笼子和鸟儿。然后,他会打开笼子的门,看着鸟儿快乐地向着自由翱翔。- END -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1,为什么要吃素吃进去的肉类食物,为身体提供了大量的油脂,非常容易引发各种文明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血管疾病等。然而食素却能使这些文明病发病率减低,同时素类食物蕴含着肉类食物所无法取代的营养价值。蔬食中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能平衡与改善人体代谢功能,精纤维能增进肠道排毒能力,亦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对于预防各种慢性病症效果显著。除了食素能够带来身体的健康,更重要是呼吁大众用素食代替肉食,减少或者不杀生,增长自身慈悲心,使这个世界上的动物与人类自然和谐相处。2,吃素是最好的放生放生功德殊胜行,自古以来,无数高僧大德无不欢喜赞叹。如果你真心实意、发大悲心买物科学放生,一直坚持下去,必将会获得无量的功德与福报。有一则公案:太湖地区的村民,都以捕鱼、杀鱼为生。不过村里有个叫沈文宝的人,一家人都喜欢做善事,只要看见有人抓鱼回来,就去买来放生,因此大家都讥笑他们愚蠢,但沈家人还是时常这么做。有一次,村子里开始流传瘟疫。村民中有人梦见瘟神手里拿了束旗子说:“除了沈家因为有放生做好事之外,其余每一家都要插旗!”过没多久,整个村子一共三百多户人家,不但全都感染了瘟疫,并且一半以上的人都因此而死了!只有沈文宝一家,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安然地度过了这场灾难。坚持吃素也是放生,因为人一生当中,理所当然的吃肉,日积月累,不管是己杀还是代杀,吃了不知多少众生的肉。你发大悲心断肉食素之后,本身就是减少了杀生,为自己増长了一份福业,人人断肉食素,这个世界定可以化戾气为吉祥,风调雨顺。3,吃素受益处的是自己从古至今,总是有一些人对吃素嗤之以鼻,认为长期食素会没有营养,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更有一部分人认为,动物本来就是给人吃的,人类吃他们理所当然。但是多数人不知道,“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深含着宇宙之因果定理,《楞严经》中有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黄帝内经》写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五果、五菜都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礼物,都是植物的治愈力量。古语中“益”是通假字“溢”, 多者盈者,多为水多而满而涌出。由此可见,智慧的先祖早就指出我们并不需要用肉食来满足我们的日常所需。4,吃素从自己做起动物同样具有贪生怕死之心,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它的恐惧、愤怒与痛苦我们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更不会站到它们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有一丝丝怜悯心、忏悔心,请发心不再吃肉。既然饭桌上的大权由我们来掌握,在素食上,也许我们劝导不了别人,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管好自己的嘴,不再因此去制造杀业,提倡吃素,从我做起。生活因素食而变得简单,心中更因慈悲而清净坦然,发心茹素,信心满怀,即刻拔剑勇斩肉念再出发。让我们一起提倡清淡爽口的蔬菜,减少对大鱼大肉的渴望,用自己一颗慈悲心保持一生一世清净茹素的坚守,相信您定会健康长寿、平安如意。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素食的另一个灵性原因是要为动物、环境以及地球提供无私的服务。“生态”一词包含了词根“oikos”,意思是“家”。生态学家们把整个地球当成我们的家。就像我们不想往自己家里扔垃圾,污染我们的饮用水,让自己的孩子呼吸有毒的气体,或者破坏维持房子所必需的资源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想要对自己的宇宙之家——地球做这些事呢?素食的饮食方式为关心和爱护动物提供支持,并且为更好地利用维持今天的人类和子孙后代们所需的地球资源提供支持。举例来说,科学家们提供的分析报告表明,饲养一头用来宰杀做成食物的牛所需的谷物可以用来养活许多倍数量的人口。再从地球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方面来看,素食可以给予我们的资源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方式,这样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爱包括让我们的地球可以在今天发展,并且也可以为子孙后代持续发展。自私是只为了自己而从地球获取,然后在过程中破坏,这样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得到跟我们一样的好处了。贪婪会导致我们获取一个过度的量,甚至超过自身所需,不给别人留下任何东西。贪婪可能是引起人们从地球上剥夺远超过所需的资源,不给那些甚至连最小需求都没有满足的人留下任何东西的驱动因素。自私是为我们自己的今天耗尽资源而不给未来世纪的人们留下足够的资源。爱是一步一步地关照地球和它的资源,并与今天的别人和子孙后代们分享。圣贤们已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跟他们一样尊敬地球和所有的生命形态。假如我们明白了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赋有生机的神圣,那么无论我们去到哪儿,就都会传播爱和平静。- END -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