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健康素食
全部 |素 食 |健 康
 随着夏季的到来,甲亢这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又开始悄悄地多了起来。为什么夏天甲亢病会扎堆儿出现?其实,这个病“蓄谋已久”,早在冬春之交就已启动,只不过早期不易察觉。但如果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患者很可能出现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突眼、甲亢危象等,增加治疗难度。  今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秀英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尽早识别甲亢,安全度过“亢奋”期。  这些人群 更易被甲亢“盯”上  甲亢,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内分泌水平失衡,从而引发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代谢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位于颈部喉结下方约2至3厘米处,形状如蝴蝶,重量约20-30g,虽然很小,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它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维持人体代谢、生长的重要激素,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发挥着调节机体生长、代谢、脑发育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的重要作用。  哪些人是甲亢的高危人群?甲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能会与其他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比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等,可能与自身抗体或交叉抗原出现、免疫调节异常或遗传有关。因此,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群体也应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  另外,有甲状腺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甲亢家族史的患者也属于甲亢的高危人群,在定期体检时应注意复查甲状腺功能。  甲亢或“蓄谋已久” 夏季才显现  免疫系统失调是造成甲亢的主要原因之一,季节交替时,与甲亢相关的抗体容易波动,所以疾病发生或复发的可能性增大。虽然夏季就诊的甲亢患者增多,但其中很多人其实早在冬春之交时,就已经发病了。  张秀英主任介绍,进入夏天后,因为天气炎热,本身就容易出汗,而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更高,各器官的代谢明显加速,所以甲亢症状就会更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甲亢这种疾病的发生相对隐匿,在发病初期,很多症状难以察觉,等到夏季气温升高,症状变得明显时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有的患者甚至发生了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突眼、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拆穿甲亢“伪装” 这些症状要警惕  甲亢这么“狡猾”,如何早期识别甲亢? 张秀英主任介绍,近一段时间内,如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加班熬夜连轴转,或遭遇精神创伤、家庭变故等应激事件,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焦虑或紧张状态,并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比如汗如雨下、容易和别人生气、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都可能是甲亢引起的,遇有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  此外,日常我们在写字、用鼠标、敲键盘或夹筷子时,如果出现手抖拿不稳等情况,也要警惕了,这也是甲亢的重要体征。  张秀英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心慌心悸、手抖多汗、易饥多食、消瘦乏力、脾气暴躁、颈粗眼突、视力下降、肌肉震颤、月经失调等典型表现,建议您及时去医院完善甲状腺相关的化验和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因甲亢症状与更年期综合征有些相似,有些女性患者容易认为自己是更年期,而延误了甲亢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还有一些人“干吃不胖”,虽然很让人羡慕,但如果同时有体重下降、腹泻、乏力等表现,也建议您去医院做相关的化验检查,排除甲亢的可能。  甲亢放任不管 后果会很严重  得了甲亢放任不管会怎样?甲亢如果不治疗,后果很严重。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不去管它,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持续升高,机体高代谢状态造成全身过度消耗,怕热、多汗、手抖、心慌进一步加重,此时的体内各个器官如同马达一样高速运转,如同跑步不休息,持续在工作。  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进而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继而心功能衰竭,一旦出现甲亢危象,甚至会威胁生命。真不是吓唬你,一旦出现甲亢“危象”,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甲亢合并突眼的患者,不仅因“怒目圆睁”的外观、怕光流泪、复视斜视等表现,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因眼球明显突出,眼睛闭合不全,造成球结膜和角膜长久暴露在外,易受外界刺激出现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炎和角膜溃疡,严重者可因视神经受压损伤、全眼球炎而造成失明。  身处“亢奋期” 也能安然度夏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多,甲亢患者更容易因体感不适而加重心慌、失眠及情绪波动。日常可选择透气舒适材质的衣服,避免阳光暴晒,外出时佩戴墨镜、帽子或打伞;饮食宜新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多饮水;工作场所及居家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听听舒缓音乐,取得同事家人的配合,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适当放缓工作节奏,避免情绪激动等刺激。  按时服药,适当增加就诊复查的频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一旦出现与自身原来症状加重或异常的表现,比如心跳节律明显不齐、情绪异常激动、失眠症状加重等等,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甲亢?要预防甲亢,除了提高身体素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检查外,调整生活和工作节奏,调节好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合理饮食,放松减压,避免应激,这也是预防甲亢非常重要的一点。  文/钟艳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30日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夏天的真正到来,此后一天比一天热,一直要热到八月中旬。此段时间,昼长夜短,气候炎热,万物开始结果。其季节特点是“夏长”,即生长之意。根据夏至期间“万物生长,心气火旺”的特点,饮食方面应注意“养阳”。  夏至来临,由于酷暑难熬,人们喜欢吃冷食和冷饮来降低体内温度。但是,暑热天气却应该少吃冷食和冷饮。因为天热人体皮肤毛孔扩张,散热较多,如果一味地贪吃冷食和冷饮,会使身体受到损伤和消耗,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至期间应适当控制冷食量,尤其是脾胃虚弱和老人、小孩更加要引起注意。容易引起“苦夏”者,可以常用新鲜荷叶煮粥食;多吃藕、茨菇、梨、菠萝等食物。  由于天热脾胃功能较差,食欲不振,夏至期间吃苦味食品能恢复脾胃运动能力,增进食欲;苦味入于心经,可用苦味泄降心火,用苦味之阴调整夏至至立秋“长夏”之热。  在苦味食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苦瓜。  1.苦瓜  苦瓜属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又叫凉瓜。苦瓜不仅爽口不腻,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祖国医学认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经。具有清热祛暑、养血滋肝、和脾补胃、名目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疮肿、痱子过多、眼结膜炎、小便短赤等症。《本草纲目》载:苦瓜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滇南本草》曰:苦瓜可“泻六经实火,疗恶疮解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痛难忍”。《泉州本草》谓:苦瓜能“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  再向大家推荐两款苦瓜食疗方:  第一款:用鲜苦瓜200克,去瓤切块,猪瘦肉100克切片,加清水适量煮汤,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苦瓜及瘦猪肉,连服数日,治疗感冒暑热、暑疖、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  第二款:将鲜苦瓜切开去瓤,与茶同煎或冲泡饮用,或将鲜苦瓜当中截断去瓤后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取10~15克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防治中暑发热。  2.苦笋  夏至期间吃苦笋也是不错的选择。苦笋是苦竹的嫩苗,在江苏、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区都有。苦笋味苦且甘,性凉而不寒,具有清暑解毒、减肥健身、健胃消积等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  苦笋还具有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辅助作用,它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钾元素,能够达到调节血压作用,也可以让血管变得更加健康。  苦笋含有非常多的植物纤维,是一种寒性食材,能够让肠道里面的压力降低,可以让肠道蠕动的速度变得更快,这样粪便的粘度也就会变得没有那么高,可以让大便更加通畅,对于便秘问题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食用苦笋,人们通常用苦笋、排骨,加上咸菜配制成苦笋煲,苦甘可口,味道鲜美。  3.苦丁茶  苦丁茶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  但是,喝苦丁茶并非人人皆宜:  经期女性及痛经女性不适宜饮用。女性月经期处于失血状态,抵抗力降低,此时饮用稍微偏凉性的苦丁茶,极易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严重的甚至可造成月经不调。经常痛经的女性,即使不是在经期,也最好少喝苦丁茶。  慢性胃肠炎患者也不适宜饮用。慢性胃肠炎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寒,一旦腹部受凉或吃了凉性食物时,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苦丁茶会加重这些症状。  此外,茶叶、咖啡、可可等带苦味的食品也可选用。但苦味食品不宜过量,过苦则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胃病患者及脾虚或大便秘结者宜慎用。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6月28日
  自古就有“松柏之姿”的说法,用来形容一个人身形挺拔,笔直的站姿会让一个人显得精神抖擞。然而,近日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对此,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朱如森表示,青少年时期是脊柱侧弯的高发时段,目前青少年脊柱侧弯已经成为危害我国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知识科普,提升公众对脊柱侧弯的认知,引导公众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对于保证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意义重大。  继肥胖、近视后的又一“杀手” 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生率达20%    科学研究显示,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生率高达20%,男女总体的比例大概为1∶7。  “脊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有负重、减震等功能。”朱如森介绍,“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通俗来说,就是脊柱偏离正常中线产生的畸形,同时还伴随着脊柱的旋转,就像拧麻花一样。”  一般来说,主要有3种常见的脊柱侧弯,分别为先天性脊柱侧弯、后天性脊柱侧弯以及特发性脊柱侧弯。目前已知的先天性脊柱侧弯主要由先天性脊椎发育不全或家族遗传导致。  后天性脊柱侧弯则主要包括:由某种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姿态性脊柱侧弯;由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病、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病症导致肌肉张力不平衡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脊柱侧弯;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两腿不等长引起的功能性脊柱侧弯,以及由骨折脱位或脊柱结核引起的侧弯。  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弯被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它是在骨骼发育成熟前最常见的脊柱畸形,随着儿童生长发育而产生,发生时间多出现在生长高峰期。  “在青少年群体中最多见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弯,占全部脊柱侧弯的80%。”朱如森介绍,目前研究表明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他表示,特发性脊柱侧弯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如果不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使脊柱过早退变,进而导致胸部疼痛、躯干不平衡。脊柱侧弯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别迷信“矫正神器”,不同侧弯程度要选择相应治疗方案  尽管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青少年及儿童缺乏锻炼、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长期不良坐姿都会加速脊柱侧弯的发展。  “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正常的脊柱呈S形。”朱如森介绍,脊柱每一部分的作用以及承受的力并不一样,脊柱上部较长、灵活性强,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脊柱下部较短、灵活性差,身体的重量和所承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人坐下时脊柱椎体承受的压力,是站立时的2倍、躺下时的4倍。若坐姿不好的话,腰骶部脊柱椎体承受的压力将是躺下时的8倍。当人弯腰拎重物时,脊柱椎体承受的压力甚至是躺下时的10倍以上。  青少年脊柱处于成型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非常容易让脊柱“受伤”。  “不明原因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常出现在胸椎和腰椎,好发于10到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尤其到了青春发育期,病情会发展得十分迅速。”朱如森强调,一旦侧弯角度超过40度,就要接受风险大、费用高、治疗过程复杂的大型手术治疗。因此,脊柱侧弯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朱如森提醒,一方面不能错过最佳矫治期,另一方面家长应带孩子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而不要轻信所谓的“矫正神器”。医院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治疗,会依据脊柱侧凸畸形程度和病情发展变化,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为持续观察、使用支具和进行手术。  “脊柱10到20度侧弯的患儿最为常见,这部分患儿约占患儿总数的90%。”朱如森介绍,对于侧弯角度5度到20度的患儿,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侧弯程度及进展情况,一般建议患儿通过矫正体操和姿势训练进行矫正,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弯其矫正体操也不相同。  侧弯角度大于20度、小于40度的患者占9.3%,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支具治疗,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支具内的衬垫在脊柱侧弯的突出部位施加外力,将脊柱推向正常的位置。“由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所以要找准支具的位置并及时更换支具。”朱如森强调。  脊柱侧弯角度大于40度,不仅影响患者外观及正常的生活,而且侧弯持续加重还会损害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这部分患者少于2%,其大部分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重建或保持脊柱的平衡。  早期病症不明显,这些简单方法教你识别脊柱侧弯  青少年脊柱侧弯起病隐匿,特别是轻度的脊柱侧弯患儿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从外观上也看不出明显的躯体畸形。  而且,很多青少年喜欢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习惯性地低头驼背,这也会遮挡住其身体特征,无法看到脊柱的正常情况。  “临床上,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家中洗澡时或者在穿衣服比较少的情况下被父母观察到脊柱侧弯现象,也有的是在游泳时被同学或老师发现的。”朱如森强调,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应高度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当父母或老师看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以尽早确定其是否患有脊柱侧弯。  若看到孩子有以下这些情况:如两侧肩膀高度不一致;女生在发育时出现双乳发育不对称;后背一侧有隆起现象;腰部两侧有一侧有皱褶;左边一侧髋部比右边一侧要高得多时,可以先对其进行简单的检查,比如摸一摸脊柱的棘突,看看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或者让其立正站好后向前弯腰,注意观察后背是否对称。  通过简单的检查,如果发现异常,比如脊柱棘突不在一条直线上、后背不对称等,这时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此外,该如何预防青少年脊柱侧弯呢?  对于青少年,首先要坚持科学的身体锻炼,尽量多参加诸如单双杠、跳箱、平衡木等活动项目,增强脊柱两侧、前后肌群力量;学习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选择高度合适的桌椅,桌椅的高度要依据青少年身高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此外,有研究表明,背包过重、背包方式错误也可能造成青少年背部损伤和肌肉疲劳。“青少年背包过重将引起脊椎后弯、侧弯、前倾或扭曲。肌肉可能因极度紧张而疲劳,脖子、肩膀和背部容易受到伤害。”朱如森建议,把背包重量控制在背包者体重的10%以下,尽量采取双肩背的背包方式,拉紧背包带时应始终把背包位置保持在后背肌肉最强壮的中部。  与此同时,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相关研究表明,是否母乳喂养、是否食用牛奶、是否补钙与脊柱畸形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所以青少年要适当补钙,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  为加强儿童及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已于近日组织编写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将筛查项目纳入每学年或新生入学体检内容、筛查结果还将纳入学生健康档案,指南同时发布了脊柱弯曲异常筛查技术要点,指导规范、科学地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及防控工作。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3月05日
      养生,是从古到今的永恒话题。     中国五千年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先贤为了延年益寿而在养生这个课题上做了大量实践,这些实践记载在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如今,社会各界养生方法林林总总,却成效不一。     常有人问我,究竟怎样的养生方法才是有效的?        在我看来,养生方法的原则是差不多的,人人都能说上一二三。但就具体的个人来说,由于个人所处的时空、点位不一样,个人的修为、工作环境、工作经历、身体素质、生活方式、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同,加上遗传因素的差异,故养生方法及效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养生一定要全面认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运动、饮食、思维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适应身体内自组织系统(自排异、自修复、自再生)的运行需求。01人生病,先反省        我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四个方面:也就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运动方式及精神状态。     人之所以会生病,跟这几个方面有关系,这就需要靠人自身的关注与坚持。所以一旦生病,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找自身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要反省自己,只要是生病,一定是自己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好造成的。      比如有人得了胃病,追究他的生活方式,一定会发现他在饮食上有不良的习惯,如喜食甜黏荤腥、生冷辛辣之品,有酗酒、暴饮暴食习性。      所以,如果说“疾病是对人的一种惩罚”,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我常说,除非急症,一般情况下,生病了不要急着去找医生,而是应该关门谢客、自我反省。对此,有些朋友不理解。      我说,父母给了你好身体,这几十年你都不好好管理,而是带着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一直用不正确的方式生活,结果导致生病,在我看来,这样就是对自己、对父母的一种“犯罪”。      要健康,要养生,唯一的办法就是改正错误,坚持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祛除病因,让身体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       所以说,健康的体质需要平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我个人而言,我总结了一套适合我自己的养生方法。我很少生病,工作几十年,除了到医院开过几次伤湿止痛膏和保济丸以出差备用外,基本不去医院,所用的公费医疗费加起来总共也就不到100元。        2008年9月,我曾因重大车祸造成意外伤害,车祸导致我从头到脚多处开放性损伤,多处内脏破裂,两个膝盖粉碎性骨折,手、肩、肋及小腿骨多处骨折等,出现三无一大(无呼吸、无血压、无心跳、瞳孔放大),生命垂危。       可是,经过医生抢救,同时通过我自己坚定的生存信念,以及我本身良好的身体素质,大约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我就回单位了,边上班边养伤。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的生命力是与自己的信念和平时的养生有根本关系的。 02很多病是吃出来的        古人说“病从口入”。现代人可能会理解为卫生问题,认为是将外界不干净的东西吃进去了,其实这种理解很片面。       “病从口入”的真正含义是,人类的很多疾病其实是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造成的。     我认为,人的消化系统结构比较适合吃蔬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拿动物和人的消化系统构造比较就能找到原因。      肉食动物的牙齿、胃、肠道及消化液与人类是大不一样的。肉食动物如老虎、狮子,因为运动量大,需要进食大量脂肪、蛋白质,以保证能量充足。        这些肉食动物的肠道一般短而粗,食物残渣很快就排出体外,不会残留在体内。而人类的肠道很长,有7米左右,其中小肠就有5~6米。      肉类食物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很长,吸收得较多,加上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运动量也不大,于是很多食物成分就在身体里储存起来,也就有各种有害物质储存在体内。       久而久之,各种疾病就找上门来了。      对于非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来说,以无污染的素食为主是有益健康的。素食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排出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废物。        我本人30多年以素食为主,自我感觉身体轻松舒畅,长期超负荷工作也基本不生病。03物做起大小便重于泰山          我们的身体是需要关注并关爱的,每个器官每个细胞都有“人权”,主人都应该尊重它的意见。       我常跟人说,人应该多一些“注内忘外”,少一些“注外忘内”。      比如,我很早就提出要关注并关爱自己的大小便,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低级趣味。而这个低级趣味是在我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天天关注并努力在做的事。在我们还是婴儿,不会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父母就是通过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来推测孩子的身体状况的。“要想长生,五脏当清。”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对大小便的重要性作了阐述。        身体的一切自然反应皆有原因,我们人类希望拥有健康,就必须重视这些反应。我们每天摄入食物和排泄形成负反馈。吃得越多,排泄越不通畅。       现代人久坐少动,消耗不多,而摄入太多,因此有便秘症状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严重的便秘患者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法通便,异常痛苦。大便长期停留在肠道里,肠道吸收各种有毒物质进入血液,然后循环至全身,这样不生病才怪!      那么该如何治疗便秘呢?      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供大家参考:每天菜市场将关门的时候,去买一些有虫洞的大白菜(有虫洞说明农药残留少),将菜叶、菜梗洗净后用豆浆机榨碎煮熟,每天喝2次,每次喝500毫升左右。        这个通便方法有人会觉得好笑,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很管用的方法,因为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它们是天然无毒的抗癌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同时,大白菜含有很多膳食纤维,通便排毒效果非常好。03起病由心生,病从心治       《黄帝内经》记载:病由心生,心主神明。心就像战场上的主帅,心出了问题,整个军队也就涣散了。     现代人常常想多了,心也就乱了,心乱了,机体各方面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人就容易生病。   “想多了”,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方面。“想多了”跟心乱还不是一个概念。想得多,不仅心乱了,还会走进负面情绪里,很长时间出不来。     打个比方,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我们把手指伸进去,感觉到烫,然后手缩回来,这里有两个神经传导指令:一个是感觉到烫的感应传导,一个是缩回来的指挥命令传导。      如果这个时候你正好为某事苦思冥想,手被烫了才知道,这就是心乱了顾不上身体的表现。“病由心生”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如何稳定情绪、安定心神是养生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想多了”也会引发失眠,几天几夜睡不着。失眠对人的身体有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因为机体细胞是靠耗氧来工作的,而失眠加上苦思冥想,耗氧量非常大,机体就会因供氧不足而致功能下降。      伍子胥一夜白了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缺氧使人体细胞快速消亡,头皮缺氧、干涸,从而引起白发。我们常说的气滞血瘀,也是与这种影响有关的。        气滞血瘀也与情绪有关系。三年前,有一位女士因为长期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问题找我咨询。我建议她回家反省自己,写“检讨书”。通过“检讨书”,我们能看出患者的病因、病史、症状等,便于做出诊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该女士送了两次“检讨书”没有过关。到了第三次,她送来近万字的“检讨书”,我一看就笑了……      因为她在“检讨书”里详细叙述了自己的病史,其中包括一些家庭隐私:15岁那年,父亲有了外遇,她亲眼目睹母亲和那个女人的吵闹。由于对方身强体壮,她和母亲都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她气愤至极又无处发泄。而那一年,她刚来例假,从那以后例假就不规律了……      从中医角度看,“妇人之疾,情志为纲”。这个患者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导致情志郁结,气滞而血瘀,由此我判断该患者是典型的“病由心生”。所以建议治疗的关键要理气,再适当活血化瘀。女士按照我的建议,经过治疗调养后渐渐好转了。      其实很多时候,药物对于患者起到的是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而如果能找到真正的病因,从心入手治疗,打开患者的心结,帮助患者治疗好心理上的疾病,患者生理上的症状也就逐渐消除了。     要保持心不乱,就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我常常告诉朋友们一个控制情绪的方法:       “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要做深呼吸,再深呼吸,然后把要想说的话,想要做的事,延后三十秒,再延后三十秒……或者,今天不说也不做,放到明天再说再做,放到后天再说再做……这样情绪不就在冷静中慢慢控制住了吗?”         大家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不妨用此方法试试。      养生的主人是自己,世界上有形物体中最复杂的系统是人体,大自然造化出如此精妙的人脑,人类应该也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养生与健康问题。       当然,养生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中华民族的先贤们认为,养生必须遵循天地人相应的法则。       而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主客观相合,要根据个体的精神世界、生活方式的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受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强弱,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调整与身体健康相关联的一切因素,使精气神充沛而平和,则养生得法矣,健康可期也!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1月24日
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就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你也许认为散步是如此简单的运动,身体不会有太多变化。然而,据美国《预防》杂志网站报道,当你开始迈开腿,散步一小时的时间内,身体便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变化。把握住这饭后散步里的健康门道,让你真正走出长寿。“饭后百步走”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 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并且“饭后”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道理,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根据脑生理科学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说吸收了。这时匆忙起身而走,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缓慢的进行散步。✦失眠者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高血压患者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轻微认知障碍的人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倒退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有胃肠病的人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老年人的散步方式注意进行锻炼,减轻体重。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肥胖者要走远点,长距离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从而减轻体重。步行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也是最简单的健身方式,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让你走的更健康!走路这一个小时里,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变化?第1~5分钟,关节释放润滑液首先迈出的几步会引发细胞释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学物质,从而为散步提供能量。此时,心率达到每分钟70~100次,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预热。关节的僵硬度开始减弱,并释放出润滑液让你更容易移动身体。在这5分钟里,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是坐着等静止状态下的5倍。同时,为支持运动,身体开始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存储中获得更多燃料。第6~10分钟,血管得到扩张心跳增加到每分钟约140次。随着步速的加快,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6千卡。血压会轻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来抵消这一潜在危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肌肉。第11~20分钟,激素分泌量上升体温不断上升,靠近皮肤的血管扩张以释放热量,你会开始出汗。伴随着轻快的步伐,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了7千卡,此时的呼吸可能会变得稍微有些艰难。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以便为肌肉输送能量。第21~45分钟,更多脂肪燃烧此时,你会感觉精力充沛,随着身体张力的释放,大脑会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你会开始放松。由于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下降,这对体重过沉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第46~60分钟,肌肉开始疲劳散步快1个小时,你的肌肉可能会感觉疲劳,因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存储量减少了。当你冷静下来时,心率和呼吸都会放缓,尽管之后燃烧的热量有所减少,但依然多于锻炼前,这种较高的热量状态将保持1个小时。每周3次,每次走路一小时预防老年痴呆刊登于《神经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锻炼能改善大脑和神经,只要每周进行3次时间达到一小时的散步,就能“走”掉痴呆症,甚至那些已经老年痴呆的患者,也能逆转。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针对74岁以上年龄长者研究发现,只要每周坚持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锻炼,不仅可以预防未来出现认知障碍问题,而且已经发生的症状也能得到改善。不仅散步可以,其他运动也有类似效果。坚持这种锻炼模式的志愿者,认知得分提高了1.7分。饭后10分钟走低高血糖《糖尿病学》期刊的另一篇论文则建议人们,每一餐饭后散步10分钟,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降低血糖,保持健康。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早午晚餐后都散步10分钟,效果比一次过散步30分钟更好。受测者散步后,血糖指数立即下降了22%,这比一天只散步一次的效果好12%。这样的好处不仅限于糖尿病患者,该期刊的文章指出,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联合调查发现:如果健康人每周有5天能散步30分钟,那么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6%,而且锻炼得越多,效果越大,如果一天锻炼一小时,则风险降低多达40%。散步也是可以防治病痛的,只要我们注意步行的时间与方式,时间不同,功效也不同。值得告诉身边的好友,注意技巧才能走出健康、走出长寿!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就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你也许认为散步是如此简单的运动,身体不会有太多变化。然而,据美国《预防》杂志网站报道,当你开始迈开腿,散步一小时的时间内,身体便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变化。把握住这饭后散步里的健康门道,让你真正走出长寿。“饭后百步走”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 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并且“饭后”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道理,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根据脑生理科学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说吸收了。这时匆忙起身而走,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缓慢的进行散步。✦失眠者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高血压患者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轻微认知障碍的人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倒退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有胃肠病的人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老年人的散步方式注意进行锻炼,减轻体重。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肥胖者要走远点,长距离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从而减轻体重。步行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也是最简单的健身方式,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让你走的更健康!走路这一个小时里,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变化?第1~5分钟,关节释放润滑液首先迈出的几步会引发细胞释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学物质,从而为散步提供能量。此时,心率达到每分钟70~100次,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预热。关节的僵硬度开始减弱,并释放出润滑液让你更容易移动身体。在这5分钟里,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是坐着等静止状态下的5倍。同时,为支持运动,身体开始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存储中获得更多燃料。第6~10分钟,血管得到扩张心跳增加到每分钟约140次。随着步速的加快,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6千卡。血压会轻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来抵消这一潜在危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肌肉。第11~20分钟,激素分泌量上升体温不断上升,靠近皮肤的血管扩张以释放热量,你会开始出汗。伴随着轻快的步伐,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了7千卡,此时的呼吸可能会变得稍微有些艰难。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以便为肌肉输送能量。第21~45分钟,更多脂肪燃烧此时,你会感觉精力充沛,随着身体张力的释放,大脑会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你会开始放松。由于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下降,这对体重过沉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第46~60分钟,肌肉开始疲劳散步快1个小时,你的肌肉可能会感觉疲劳,因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存储量减少了。当你冷静下来时,心率和呼吸都会放缓,尽管之后燃烧的热量有所减少,但依然多于锻炼前,这种较高的热量状态将保持1个小时。每周3次,每次走路一小时预防老年痴呆刊登于《神经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锻炼能改善大脑和神经,只要每周进行3次时间达到一小时的散步,就能“走”掉痴呆症,甚至那些已经老年痴呆的患者,也能逆转。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针对74岁以上年龄长者研究发现,只要每周坚持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锻炼,不仅可以预防未来出现认知障碍问题,而且已经发生的症状也能得到改善。不仅散步可以,其他运动也有类似效果。坚持这种锻炼模式的志愿者,认知得分提高了1.7分。饭后10分钟走低高血糖《糖尿病学》期刊的另一篇论文则建议人们,每一餐饭后散步10分钟,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降低血糖,保持健康。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早午晚餐后都散步10分钟,效果比一次过散步30分钟更好。受测者散步后,血糖指数立即下降了22%,这比一天只散步一次的效果好12%。这样的好处不仅限于糖尿病患者,该期刊的文章指出,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联合调查发现:如果健康人每周有5天能散步30分钟,那么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6%,而且锻炼得越多,效果越大,如果一天锻炼一小时,则风险降低多达40%。散步也是可以防治病痛的,只要我们注意步行的时间与方式,时间不同,功效也不同。值得告诉身边的好友,注意技巧才能走出健康、走出长寿!​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1月24日
      人类做为高等的众生,是理性而文明的,是高雅和高尚的,当然也应该是道德和慈悲的。我希望有一天人类都能觉醒。对各种族的人和动物能一视同仁,并让尊重和爱成为生命生活的主旋律。       要知道,动物和我们是一样的,它们与我们相似,只是形体不同罢了。它们就像是不同的花,而我们也都是其中的一朵,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那为什么不能彼此相爱,和平共处呢?那样世界不是更美好吗?       吃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有数不尽的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种子及其干果等植物,这些既营养又健康,那何必去吃那些有灵魂、有记忆、有嗔恨的弱小动物肉呢?难道因我们强大就可以能对弱小生吞活剥、任意宰割吗?         假如我们人类是与其它巨大的生物住在一起,而它们随时会把我们一个个杀来吃,你觉得如何?很无助、很悲惨,是不是?而且好悲哀、好可怕!动物的感觉就像那样。它们没有对我们做什么,而我们却让它们遭受各种苦难。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更为健康的饮食方式,那就是素食。当我们考虑素食的好处的时候,通常会把它与我们的肉身健康联系在一起。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们都讲述过素食对身体的好处。      他们建议通过素食来减少疾病,加强我们的身心健康。    其实除了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素食对我们的心智和灵魂也有好处。为什么历史上的很多人都成为了素食者呢?素食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好处,还有其他原因吗?素食的宇宙里有许多灵性启蒙的人都是素食者。历史中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公民领袖以及人道主义者们都采取了素食的饮食方式。很多运动员也成为了素食者,他们杰出的表现获得了认可。         关于也能给予我们精神食粮的素食饮食方式,他们又知道些什么呢?其实有七个灵性方面的原因:1. 遵守非暴力       素食主义的一个灵性原因在于它与引领一个非暴力的人生是一致的。许多灵性老师都教授一个共同的原则——你不应杀戮。黄金法则要求我们以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有人想要被杀死吗?假如我们运用黄金法则,我们不想被杀害,那么这意味着我们也不应该去杀害他人。     我们只需要看看一个被屠宰做成食物的动物,如火鸡、牛或家鸡;或者看看一条挂在鱼钩上痛苦挣扎的鱼,就能了解在这些暴力行为中它们所遭受的。假如我们运用黄金法则,就会明确知道自己是不希望被如此对待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动物、鸟或鱼是没有意识的。然而,想想那些饲养宠物譬如一只狗或猫的人,他们把动物当作是家庭的一员。      较低形态的生命可能没有能力像人一样认识自己,但是它们的确合乎科学地拥有在生命形态的习俗之下生活的资格——它们也会成长、呼吸、进食以及繁殖。       它们也会感觉到疼痛。如果我们是非暴力的,就会无法忍受看见任何生命处于痛苦之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我们会想要确保自己不是这种疼痛的加害者。       非暴力认为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是上帝的孩子。那些通过冥想进入内在,探索灵性领域,并将自己的灵魂与上天重新联结的人,会看见闪耀在我们内在的上天之光和闪耀在所有生命形态内在的光是一样的。       如此,他们对待所有都像一家人一样。例如,圣弗朗西斯认为较低形态的生命就像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他不希望看到动物们被杀害。        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一个拥有极大的同情心的素食者。无论何时只要看见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他都会付钱买下那个笼子和鸟儿。然后,他会打开笼子的门,看着鸟儿快乐地向着自由翱翔。2. 我们吃什么,就是什么        做一个素食者的另一个灵性原因是要避免把自己的灵性意识降低到我们摄取的动物的振动水平。我们吃什么,就会是什么。        当我们吃动物的时候,就是在把那个动物变成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摄取的不仅仅是那个动物的身体,也是在摄取那个动物的振动频率。一些动物有暴力倾向,他们潜行觅食,攻击其他动物,没有同情心。然后这种掠夺天性的振频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吃动物的时候,除了它们的振频,还有它们的荷尔蒙也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想想动物在生命尾声,关在笼子里被虐待,然后去往屠宰场的路上所感到的恐惧。想想动物被杀害时的巨大的恐惧和慌乱。     我们知道,当体验到恐惧的时候,体内会释放出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它们会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压力之中,破环身体机能。那些害怕的荷尔蒙留在被宰杀的动物体内,然后当我们吃它的时候,那些荷尔蒙就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      因此先知们都教导,上天已经为人类提供了足够的植物性食物,因此没有必要掠夺上帝大家庭中我们的弟弟妹妹们的生命。他们尊重所有的生命形态。3. 爱所有      激发了许多伟大的圣人们采取素食的饮食习惯的第三个灵性原因是爱所有的原则,那些了悟了生命的人都充满了爱和同情。       圣经有云:“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那些教导爱所有的原则的人们认为在上天这个大家庭中动物是我们的弟弟妹妹。所有的圣人们都教授爱。这种爱会衍生到所有的生命形态,包括昆虫、爬行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爱所有涵盖了爱所有的造物。      那些专注灵性,想要将自己的灵魂与天重新连接的人们要培养爱。需要打开自己的心灵,用爱去拥抱所有形态的生命,甚至是较低等级的生命形态。4. 为动物、环境和地球服务      素食的另一个灵性原因是要为动物、环境以及地球提供无私的服务。“生态”一词包含了词根“oikos”,意思是“家”。生态学家们把整个地球当成我们的家。       就像我们不想往自己家里扔垃圾,污染我们的饮用水,让自己的孩子呼吸有毒的气体,或者破坏维持房子所必需的资源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想要对自己的宇宙之家——地球做这些事呢?        素食的饮食方式为关心和爱护动物提供支持,并且为更好地利用维持今天的人类和子孙后代们所需的地球资源提供支持。       举例来说,科学家们提供的分析报告表明,饲养一头用来宰杀做成食物的牛所需的谷物可以用来养活许多倍数量的人口。再从地球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方面来看,素食可以给予我们的资源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方式,这样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爱包括让我们的地球可以在今天发展,并且也可以为子孙后代持续发展。      自私是只为了自己而从地球获取,然后在过程中破坏,这样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得到跟我们一样的好处了。      贪婪会导致我们获取一个过度的量,甚至超过自身所需,不给别人留下任何东西。贪婪可能是引起人们从地球上剥夺远超过所需的资源,不给那些甚至连最小需求都没有满足的人留下任何东西的驱动因素。      自私是为我们自己的今天耗尽资源而不给未来世纪的人们留下足够的资源。爱是一步一步地关照地球和它的资源,并与今天的别人和子孙后代们分享。       圣贤们已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跟他们一样尊敬地球和所有的生命形态。假如我们明白了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赋有生机的神圣,那么无论我们去到哪儿,就都会传播爱和平静。5. 业力法则      圣贤们都提倡素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了解业力法则。业力法则可以理解为物理学第三定律的道德伦理运用:每一个行为都会有一个反应(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反作用力)。       科学一直在探讨来自思想的振动力量。我们脑电波的能量并不限制于待在头骨内。像声音和能量一样,脑电波能够从人体内延伸出来。      因此,当有人对我们生气或者关爱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从我们体内延伸出去,引起反应。业力法则表示,做出任何行动的时候,都会有反应结果。        业力法则声明我们所有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记录在案。因此,当我们有好的思想、语言或者行为的时候,好的需要返还给我们。        当我们有坏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偿还它们所造成的结果。这跟世上的正义法则相似,基于一个奖惩体系之上。        探索灵性领域并且了悟真理的人们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之上的教诲。因此,要求那些想要成为圣贤的人成为素食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给自己制造更多必须偿还的业障。         那些相信业力法则的人认为如果我们夺走了一个动物的生命,那么我们必须承担这个行为引起的反应。佛教中有很多关于人们在前世做了什么事情,因而来世要以同样的方式为他们的行为遭受苦难或者接受报偿的故事。       无论我们是否信仰业力法则,仍然值得思考一下那些圣贤们基于他们自己的体验所教授的业力法则。那些想要探索内在的灵性领域的人们以此为行动准则会提升更快。6. 对冥想的好处       素食的灵性理由之一是素食有助于我们的冥想。冥想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体验作为灵魂的自己,提升到身体意识之上来探索内在的灵性领域,并最终将灵魂与上天重新连接的话,素食可以加快我们的进程。      我们要培养发展自己的伦理美德。我们要心灵纯净,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造物主。我们要减轻自己的业力负荷,不要增加它。     通过遵循素食的饮食方式,我们会培养出非暴力、爱以及为其它的生命形态服务。如果我们过的是非暴力和爱的生活,那就是在洁净我们的灵魂,以进入内在空灵的领域,并将我们的灵魂与超灵重合。7. 灵性觉醒     素食的第七个灵性原因是为了获得灵性上的启迪。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不想要增加自己的业力负荷。杀害和进食动物会增加新的业力。因此,我们不想要一个会夺去任何动物的生命的饮食方式。这就是要求素食的原因。      素食的好处在于它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灵魂也有好处。如果我们想要了悟作为灵魂的真正的自己,探索内在的灵性领域,那么素食有助于加快我们的灵性进展。- END -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2年01月22日
中国三千年的历史中,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2岁。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57岁。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还要低近18岁。帝王们绝大多数在宫廷内的生活是养尊处优,肉食淫佚,这是促使他们中很多人短寿、早死、夭亡的重要原因。而在这些帝王中,也有少数长寿者,在长寿的皇帝中名列前茅的是乾隆皇帝(89岁)和梁武帝萧衍(86岁)。长期的素食使得有少数几位皇帝得以长寿,且在位时间也长久,这在封建帝王当中,确实是不多见的,成为中国历代皇帝的典范。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精通教义,经常搭上缦衣为王公大臣们说法,甚至几度入寺,舍身为奴。梁武帝倡导天下吃素,专门颁布《断酒肉文》,由于他的强力倡导,汉传佛教僧尼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戒酒茹素,清净口业,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传统。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还身体力行,不吃肉不喝酒,晚年时候更是一天只吃一顿饭,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杨坚出生于具有浓厚佛教信仰的佛化家庭中,他的父亲杨忠曾营造过栖严寺。杨坚继位后,大力倡导佛教并举国实行戒杀律法。此外,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使其成为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著名的少林寺曾经一度毁于北周,经隋文帝重建,得以复兴。武则天皇帝公元624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在位期间,制定了很多铁的律法,其中有一项是不能杀生,甚至禁止民众吃肉。可以说,唐朝的生活融汇慈悲、优雅及品质于一体,是华夏文化的典范。记载说:有一年,洛阳东关的菜地里,居然长出了一根特别大的萝卜,大约三尺长(约1米),上青下白甚为好看。当地农民很是惊奇,就把它当做祥瑞进贡给了女皇,武则天很高兴,当即下令让御膳房做成菜肴。膳房师傅根据萝卜的特性,辅以各种材料,做成了后来名传千年的宫廷佳肴“洛阳燕菜”。 顺治皇帝1638年—1661年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圆融一体地对待,并践行于治国理政和生活中。顺治佛缘深厚、吃素修行,算得上是一个至性的佛门皇帝,如他的诗所言:“吾本西方一衲子,无奈落入帝王家。”康熙皇帝1654—1722康熙皇帝主张吃素,而且劝导当时全国的百姓慈悲茹素。康熙晚年所作的诗颇能概括他养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余。鬓霜渐薄德,神惫恐高誉。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书。 山翁多耄耋,精食并园蔬。”雍正皇帝1678年—1735年雍正继位登基以后,于政务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讲经传法。雍正十一年(1733)编选并刊行了《雍正御选语录》,雍正帝于篇首各序其旨,谆谆提示,“专欲学人真参实悟,各得本分正知正见,如象渡河,脚踏实地,便能超出三界,而一一具足六度万行,切莫仍向此中转求口头滑利也”。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据说乾隆曾到扬州天宁寺,住持请他吃素菜,乾隆吃得很满意,对主僧说:“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乾隆皇帝尤其爱吃天宁寺文思和尚做的素菜,其中一道用嫩豆腐、金针菜与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汤味道鲜美,深得乾隆皇的青睐,后来“文思豆腐”列入宫廷菜单中。素食安全、健康、卫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吃素是欢天喜地的事情,是天下最吉祥的事情。素食是一种理性的、智慧的选择,吃素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饮食新风尚,素食所倡导的环保利生、圣者之仁,更是顺应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有利于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环保危机。现代研究表明,素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及微量元素,相比而言,素食更加安全、健康和卫生。作为肉类来源的动物,现在都是集中、规模化饲养,除转基因饲料外,为促进动物生长、避免动物生病掉膘,违规使用激素的情况常见诸报端。在食用动物肉的时候,你不能保证这些动物没有生病,甚至携带癌细胞。 吃素提高人的生命境界 中国古语云“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无形之父母”,那些同长于天地之间的动物,其实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啖其肉,于心何忍?所以孟子也说“君子远庖厨”,圣者仁也,不忍见闻这屠杀之声、夺命之景啊。所以吃素是一个仁道的选择、悲悯的选择。从佛教,特别是菩提心的角度上说,一个吃众生肉的人,悲心会有所减损,会损毁自己的菩提之种。 中华素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先帝们为世人做出了高贵典范。让我们一起传承古圣先贤的智慧,“恪谨天命,敬畏自然”,携手缔造和平永续的未来!◎来源:教慧日- END -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1年04月14日
淀粉是我们厨房常备的一种东西,种类繁多,如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土豆淀粉等,而不同的淀粉用法还不相同,有的适合挂糊油炸,有的适合炒菜勾芡……你能搞得清楚吗?玉米淀粉玉米淀粉又称玉蜀黍淀粉,自然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是以玉米为原材料的,呈微微的淡黄色。其吸湿性强,可制作油炸类菜肴(专业叫做挂糊),经过油炸后让菜肴口感酥脆;此外,一些西餐的烘焙也会加入一些玉米淀粉让成品更松软。 红薯淀粉 红薯粉一般是颗粒状的,分为粗颗粒和细颗粒。它的吸水性强、粘稠度也高,而且具有劲道、耐煮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合用来做红薯粉条。土豆淀粉土豆淀粉,台湾地区叫太白粉,可用于上浆、挂糊、羹类的勾芡,但是放凉后会变稀,降低菜肴的口感。其浓稠度和亮度适中,不过透明度很好。 小麦淀粉小麦淀粉它的特点是没有面筋(也叫麸质,或面筋蛋白),就是单单纯纯的小麦粉。小麦淀粉的粘性没有那么强,但成品的透明度很高,有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日常的冰皮月饼等用得比较多。 绿豆淀粉绿豆淀粉一般粘性足、吸水性小,颜色比较洁白。更多的是用来制作绿豆粉丝、绿豆凉皮凉粉等。也可以用来做煎饼之类的食物,还可以与面粉混合制成杂粮面条,吃起来比较清爽。 木薯淀粉 珍珠、芋圆、西米露都会加入木薯淀粉,它可以让成品更Q弹,呈现半透明的样子,可口又美味~烹饪时的淀粉使用法介绍了这么多,小编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家常菜最常用的几种烹饪方式,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淀粉,这样就不会弄错!①勾芡,是为了增加菜肴的浓度及口感,一般用土豆淀粉。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汤汁稠浓。勾芡一般分为薄芡和厚芡。做汤一般都勾薄芡,让汤汁浓稠,使其透明不浑浊。②上浆,多用于腌制,基本采用玉米淀粉进行腌制。玉米淀粉能锁水,形成类似保护壳一般的质感。③挂糊,多用于需要先油炸的菜式上,一般用玉米淀粉和面粉调制。需要在食材表面裹上一层质地稍厚的面糊状,再通过油炸,形成外焦内嫩、色泽金黄酥脆的质感。 - END -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1年0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