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教 育
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普通人,一个称职的教师。 无论是在初为人师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是已经走过大半个人生历程的今天,这个念头,在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变过。在文章中,在著作中,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演讲和报告中,我不止一次说过,我属于愿意做教师的这一类人。 在我看来,教师的工作尽管不乏清贫,而且颇多辛劳,但对于喜欢和热爱这一行业的人来说,它也自有吸引人之处,这一吸引人之处的最佳表现,在于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第一,收获各类人才。农民劳动,收获粮食蔬菜等农业产品;工人劳动,收获钢铁机器等工业产品。农民工人生产出了社会需要的粮食、机器,看到自己生产的粮食、机器服务于社会,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产生幸福感、自豪感。 教师呢?教师的直接劳动对象是人。一个知识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经过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精心培育,就成了知识较丰富,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工、农、商、学、兵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第二,收获真挚的感情。教师除了收获各类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真挚的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年复一年,教师就像从一条河的岸边接一届届新生上船,用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把他们送到理想的彼岸,让他们奔向远大的前程。学生们不仅在船上时不断表达着对老师的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就在他们奔向远大前程以后,三年、五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还不断表达着这种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积越深。有许多毕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同学不是相约重到母校聚会,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吗?第三,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的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有科研题目,都能有新发现,能看到学生中新的、积极上进的因素,能看到教师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还能看到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教书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总想,同一课书,能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讲法。我们应该研究更科学的讲法,即使今天这种讲法比昨天科学,那也仅仅是向后看得出的结论。向前看呢,一定还有更科学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 为师从教多年,我边工作边探索研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魏书生教育文选》《班主任工作漫谈》《教学工作漫谈》《好学生,好学法》等书籍。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劳动确实有利于收获科研成果。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其实各行各业的人,谁又能不像蜡烛呢?一个人来到世间,便像一支蜡烛点燃,燃尽自己是历史的必然,大家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有人只燃自己却不肯照亮别人,甚至去伤害别人,有人却想方设法去照亮别人。同样是燃尽自己,为什么不去照亮别人呢?照亮别人不是一种幸福吗?教师的职业恰恰是最有利于照亮别人的职业。从文化积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理想社会,也是在人们的心灵不断地被照亮的过程中,通过无数心明眼亮的人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才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又远不止上述的三重收获。 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从这一工作中收获职业的、精神的幸福,并逐步走向人生的完满。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父亲常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的今天,更没有我们这个家,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们一定都要感党的恩,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已经牢牢地印在了父亲心里。解放前,父亲出生在清华园蓝旗营的一个满族家庭中,那时家境已经破落,太爷爷更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去世了,以至于父亲都没了什么印象。到了爷爷那一代,全家五口租住在海淀镇,爷爷靠给城里的资本家打工过活,太奶奶和奶奶都是传统的家庭妇女,家里经常吃不饱饭,生病了也只能硬扛,一家的生活经常无以为继。从小父亲不准我浪费粮食,吃完饭碗里一个米粒都不允许剩下。有次我碗里剩的饭太多,实在吃不下,父亲先替我把饭吃了,然后很严肃地批评了我。久而久之,我也就养成了“光盘”的习惯,即便过了几十年,吃过的碗里也都不会剩下一粒米。虽然父亲自己勤俭持家,但是到帮助别人的时候却从不吝惜,谁家有了困难都会尽量接济,每年的特别党费和捐款也都会尽力而出。后来听父亲讲,他永远也忘不了小的时候,饿着肚子去舍粥时的那段经历。解放前,在海淀镇上有个舍粥厂,每到打粥的日子,一家人就要早早去排队。粥厂开门后会把人都放进去,再把大门一关,所有人都要在粥厂里面等,等粥熬好了之后每人才能分到一勺。稠的大人还舍不得喝,要留给孩子,只能灌点米汤下去勉强填下肚子。有时没到打粥的日子,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就要走十几里路,去大有庄、上河沿一带的亲戚家“借”粮吃。父亲原本是上不起学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不仅不收学费,每月还为困难学生补助三块钱奖学金,父亲每天中午花一毛钱买半斤面条,就此吃上了饱饭。建国初期公私合营,爷爷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全家还在南顺城街有了住处。可惜好景不长,1954年爷爷不幸病逝了,太奶奶和奶奶都没有工作,下面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一下陷入了绝境。父亲说,这要是在旧社会,家里也许就挺不过去了,是党和国家给予了我家第二次生命。在爷爷去世后,国家为我家发放了19个月的抚恤金,后来手工合作社又给奶奶安排了一份在家“挑花”的工作,勉强有了些收入,帮助家里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直到几年后父亲从工厂正式出徒,家里的日子才真正好了起来。父亲教导我,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为家庭困难,父亲初中没毕业就进工厂当了名学徒工,一进厂就遇到了位好书记,经常找他促膝谈心,拉家常,教育他今后一定做一名思想过硬、技术专业的好工人。从此他坚定了信念,除了好好钻研业务,没有别的出路,要干就要干好,绝不能半途而废。父亲在厂里从事的是有毒有害工种,对身体伤害比较大,但他不想其他,一门心思只想干好工作。那时他一周只回一次家,自愿报名参加各种学习,学思想、学技术、学文化,每天的班后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因为刻苦学习,没过几年父亲就成了车间里的技术骨干,经常代表厂里到上海、广州等地参观学习。厂里搞技术革新,他们部门承担了自动喷砂机研发项目。那时零件在喷漆前都需要手工打磨除锈,费时又费力,接到攻关任务后,他们几个技术骨干每天都要在严重的粉尘环境中加班到深夜,艰苦奋战两个多月后,终于研发成功了自动喷砂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父亲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无愧于心。父亲在那个年代赶上了一系列运动,因为担任团支部书记,“出身”又好,思想又积极,被调到了“双清”工作队,专门负责厂里的内查外调,后来又转入工宣队,到安贞医院工作了好几年。在这几年里,他坚持实事求是,从不轻易否定他人,甚至为此还受到了些影响,但他从不后悔。1989年,父亲厂里开始第一批公有住房改革试点,当时还有福利分房,厂里职工大都不愿意购买。我家当时是符合分房政策的,父亲说,咱家最初房无一间,地无一垅,饭都吃不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现在国家出台了这么好的政策,就是借钱咱家也要买,于是我家成为北京市房改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父亲退休二十多年了,党员关系也转到了社区,现在他又成了社区的积极分子。居民代表、楼门长、志愿者他一个身份没少,疫情防控、综治值班、人口普查、垃圾分类、疫苗接种他一项工作没拉下。他常对我说,咱们做人不能忘本,咱家能不愁吃、不愁穿,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要感谢党,只要我还干得动,就要为党和国家做点贡献。在父亲的影响下,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父辈传承下来的家风早已深深烙刻在我的心中,已成为我的习惯。而且我还会教育好我的孩子,继承优良家风,不忘祖辈艰难,也一定要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长大后争取也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近日,家庭教育相关话题引发网络热议。安徽阜阳一名母亲因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考上重点高中,撕掉了孩子的满墙奖状;浙江杭州一名10岁男孩考了99.5分,其父亲并不满意,据了解,男孩只要没考第一名,其父亲就会批评施压……运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难点,也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为什么部分家长仍秉承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让家长摒弃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记者到社区和学校等地进行了深入调查。“我希望他多读书,过得比我好,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所以当我看到他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我就会很生气,甚至有时候会情绪失控。”青海省西宁市古城台小学的一名家长说。记者观察到,部分家长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会跟孩子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安徽阜阳的这名母亲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她这样做只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但这种方式能让家长得到想要的结果吗?一名在父母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女士告诉记者:“考得好的时候没有得到过多少夸奖,一旦成绩不尽如人意,就会被批评教育,以致我如今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自我否定。”一些家长愿意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但在遇到孩子调皮、犯错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平时崇尚的教育理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一凡说:“在认知上比较片面、情绪上容易放任、人格上容易偏执的家长,在对待孩子遇到的问题时,没有形成一个历史的、长远的、系统的、多维度的思维习惯,不能共情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李一凡表示,如果家长自身问题没有解决,再多的培训和学习都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除家长自身的原因之外,一些学校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沟通方式也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周有寿说。部分学校多采用传统的家长会、打电话等家校沟通方式,教师单向输出、家长被动接受居多,缺乏实效性和创新性。“学校是家长学习科学家庭教育方式的最好阵地和最佳途径,家长集中、目标一致、资源便利是学校的优势所在。”李一凡表示,学校要主动做好日常的家校沟通工作,使沟通日常化、有效化。“学校要尤其注重家校沟通,经常通过家访活动和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和关爱。”周有寿说。周有寿精选了16名优秀家长代表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供其他家长借鉴和学习。此外,学校将每年春季、秋季开学的第一周确定为“家庭教育宣传周”,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应当加强家校协同育人的力度,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人格尊严,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小学校长刘成旭说。为了能让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深入家长之心,刘成旭利用视频直播平台举办专题讲座,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长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收看家庭超过万户。(作者 特约通讯员 林冰莹)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当日在天津开幕,主题为“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新华社北京电)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召开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视频致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19日在天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视频致辞。孙春兰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为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深化职教改革,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教体系,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拓宽职业发展前景,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推动各国人民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是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的重要内容,本次大会以“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为主题,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教育部长、驻华使节等线上线下深入交流研讨。(新华社天津电)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举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位选手参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开幕式并致辞。8月19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此次世校赛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同期举行,是中国教育部发起,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国际性职业院校师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本届世校赛共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所学校的1000多位选手参赛,成为目前参赛国家数量最多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演示。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欣然 摄世校赛分别在天津赛区和江西赛区两个赛区举办,8月陆续进入线上线下比赛进程。世校赛共设23个赛项,聚焦高端制造类、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开设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能源动力与材料等领域的竞赛类赛项,还特别设置中国制造与传统文化、能工巧匠、中华非遗文化等展演类单元赛项,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陈欣然)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开展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开展仪式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出席仪式并致辞。博览会以“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为主题,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线上展以“云展馆”“云场景”“云视界”“云服务”“云学会”“云学校”“云风采”“云互动”的“八朵云”方式呈现,展示新技术应用场景,展示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成果,展示职业教育应对数字化变革、产教科融合发展的成效。共有百余家头部企业、200余家职业学校、20余个省(区、市)参加线上博览会。线下展分为线下微展、天津市展区、鲁班工坊展厅三个区域。据悉,博览会有三大特点。一是聚焦新兴技术,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新技术,展示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二是搭建数字平台,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汇聚百余家企业、机构与200余家学校、单位,推动职业教育适用新技术,促进产教融合成果推介,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展示成果风采,致力重塑职教发展良好生态。讲述上千名现场工程师、大国工匠、新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才、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职业学校优秀教师、职业学校学生的事迹,营造良好生态。(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陈欣然)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为人师者之乐。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从繁忙琐碎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寻找、体会到快乐和幸福,那必然就会感觉到职业生涯的苍白与乏味。如果任由这种苍白与乏味发展下去,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每天经历着教学的辛苦,却找不到价值和成就,岂不是“亏得慌”?那么,如何过一种有意义、有动力的教育生活呢?最简单的选择就是,眼里有人、心中有诗、案头有书。眼里有人,这些人都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我们常说,生命拔节的声音最动听,日新月异的成长最感人。面对这些年轻的学子,作为老师,应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眼里的这些人,将来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有句话说得好:“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对老师们来讲就应当是“你所站立的地方,是美丽的校园。你怎么教育这些孩子,我们的未来便怎么样”。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文中,是这样期待我们的教育、我们学校和我们的老师:“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之心,我们又怎么能够不以为人父母之心行为人师表之实呢?眼里有人,这些人就是每一位可爱的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以及与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为人师者,自当有大爱情怀,与人为善,常做换位思考,常想“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个孩子”,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敬畏我们眼里的每一个人。面对这些成长中的生命,我们怎么能不尽心尽力?心中有诗,让每一个流淌的日子都充满期待。生活不是诗,但生活中有诗,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自古以来,为人师者便广受尊重。“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朴素的言语中蕴含着真挚的赞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亦是对为人师者的热切期望与赞誉。做教师,当以文化人,把每一个看似平淡的日子都过成诗。过一种诗意的生活,就应当学会寻找美,从孩子们日常的点滴变化中、从同事们的欢声笑语中、从校园里一草一木的生长中体验美、发现美,并感动自己。过一种诗意的生活,就应当不断感恩,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们的遇见,感恩生活赋予我们的每一件事,并从中体味喜悦。过一种诗意的生活,就应当更加大气,不因一件小事而烦恼,以更大的格局和境界来看待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岗位、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心中有诗,心就会被融化。以更加温暖的姿态与人相处,自然会感受到更多甜蜜地回馈。“生活不只是眼见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心中有诗,自在远方!案头有书,以读书人的心态过从容的教育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书人必然是读书人。我们经常听老师们说,“谁都知道要读书,谁都知道读书的重要,但是没有时间啊”。不可否认,我们的老师确实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但时间本就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想读书,一定会有空闲时间。时间管理很重要,人和人的差距,就在如何用好碎片时间,积少成多、积土成山。决定开始读书不在早晚。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只要你决定用心读书,都将会带来崭新变化。正如路遥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将决定这个人的命运”。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当你开始定出计划扎实读书便是一种觉醒,这种觉醒带来的成长不可预估,只是贵在坚持。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高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一万个小时,基本上都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选定一个研究方向,全面收集相关的图书和文章,结合从教实践边读边写,并长期坚持下去,那么,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研究型教师就是必然的。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三尺讲台虽小,亦是精彩的舞台。为人师,胸中自当有千沟万壑,风采便是气象万千。以感恩的心态回首过往,以期待的目光走向未来。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坚韧从容,守正创新,永远告别苍白与乏味。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1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8月16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扎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作出七项部署,具体内容跟小编一起了解↓↓↓一是坚决贯彻疫情防控方针政策。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做到精准化、人性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影响,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二是安全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开学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区域统筹,综合研判当地疫情防控形势,“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做好开学工作。三是周密部署安排师生员工返校。要按照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明确师生员工返校条件,制定返校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分区分级、错峰错时确定返校批次和具体时间。四是科学精准抓好常态疫情防控。要不断完善校园疫情防控方案,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专题培训和健康管理、公共场所清洁消毒与通风换气、防疫物资和核酸检测能力储备等。五是全力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在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下,最大限度保障正常教育教学安排和校园生活,细化优化校园管理服务,充分保障师生合理需求,构建安全舒心的校园环境。六是积极有效开展卫生健康教育。要凝聚“家校社”合力,宣传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坚持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做好个人防护。七是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要在属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统筹下,加强配合协作与信息共享,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保障校园疫情防控平急转化高效畅通,处置快速有力。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8月18日
曲阜圣贤教育学校:全环境传统文化浸润,开辟现代教育新天地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18日
网络、网课、手机……在信息网络时代,上网轻而易举。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霍雨佳指出:触网年龄低龄化,家庭成为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的上网主要场所,这最值得关注。  正值暑假,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该如何进行,孩子的网络素养该如何提升,亲子共同成长的数字家庭关系又如何营造——家长,做好孩子用网的“守门人”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2020年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已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4.9%。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庭网络教育该如何实施?未成年人消费观与用网习惯如何培养?怎样才能够达到网络安全?一系列现实而急迫的问题亟待破解。  调研显示,父母在青少年的网络管理、网络价值和认知行为方面影响力明显不足  青少年网络素养如何?  “如果按5分制,测出来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平均得分是3.56分。如果换算成100分,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目前是70分左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表示。  今年5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首互未来”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自建院以来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审理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案件反映出未成年人用网方面的四大问题:一是未成年人用网行为受监管不足,网络沉迷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较弱,易受不良信息侵害;三是未成年人既是人格权侵权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四是未成年人缺乏理性消费习惯,易进行冲动消费。江苏大学志愿者指导小学生上网了解航天科普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在2017年、2020年和2021年做了三次大规模大数据样本测量,探索家庭因素对网络素养影响。调研显示,父母在青少年的网络印象管理、网络价值和认知行为方面的影响力明显不足。  腾讯未成年服务中心马滢和同事将出现网络问题的孩子称为“藏在游戏里面的孩子”。在结合上百个真实案例展开相关的调研与分析后,马滢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是充满无能感、不自信、缺乏社交、遭遇变故的孩子。“我们需要不断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去找到那些更深层次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认为,家庭教育要关注青少年学习需求、关系需求、自主需求、价值需求的统一。家长的高质量陪伴有助于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满足孩子自主发展的需求,驱动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实现孩子健康成长。  在家庭教育里,温暖的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愈发重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每年对几十万名孩子进行分析发现,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网络成瘾问题能降低7%到8%。  “家长要以身作则,承担起陪伴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第一责任。”方增泉建议,实施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具体包括: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增加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安全上网,引导青少年识别有害垃圾信息;引导青少年正确参与网络互动,健康文明上网,家长要担起第一导师,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教导孩子恰当利用网络为自己塑造良好形象;鼓励孩子从网络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规范孩子的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  专家呼吁,切实树立责任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家长  孩子触网让不少家长很焦虑,一天可能对孩子吼上多次。这里面反映了什么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着家长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主任郑宁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与网络素养相关的规定,强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家长‘依法带娃’首先要自己懂法,最重要的是守法。”郑宁举例道,危害国家安全的、淫秽色情暴力恐怖、侵害合法权利的信息、谣言等不能发;网站获取信息要取得监护人的专门同意,家长在朋友圈“晒娃”时不要把孩子个人信息曝光;授权信息给手机软件时要谨慎等。  2021年以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对监护人的需求越发明确,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监护人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账号、监护人主动协助未成年人完成成年人人脸识别使得防沉迷系统失效等现象。不少专家呼吁,家庭要切实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家长。  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素侠看来,相比于“言传”,父母的“身教”更有助于约束少年儿童的上网行为。父母言行合一,约束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效果更好,父母言而不教、不言不行更容易加剧青少年的不良上网习惯。  数字时代,让网络成为亲子互动新空间  “又在干什么?把手机给我!”不少家长并不清楚孩子拿着手机在做什么。  北师大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14.76%的父母知道孩子上网做什么,知道一点的占到33.8%,将近7%完全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做什么,也无法控制孩子上网。家长对儿童上网的管教方式有时候效果不佳,有37.23%儿童不会听从,认为家长的管教方式粗鲁。  “家长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自己总抱着手机玩,很多家长回到家以后,恨不得有点空闲、有点放松的时候就自己玩手机,而且大多不太会去学习新的网络使用、网络世界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孩子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是移民,他们对网络的使用和更新有天然的能力,这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向孩子学习,并且管好自己。”霍雨佳说。  不管是做心理咨询、临床干预还是实地调研,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刘勤学都发现,很多父母在制定监管的方式时很僵化,总是对孩子说今天必须怎么样,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更改。父母想把规则有效性以及执行性贯彻到底,但孩子则是会分情境或者分特殊情况去执行的。如果父母积极监管边界不够灵活,最终会失去应有的作用。他建议,父母要积极监管,包括建立网络行为有效规则、双边性规则、开放性讨论、灵活边界,用讨论、商量来解决问题。同时,以网络作为亲子活动的共同空间和纽带,开发网络的正向工具性使用功能,避免娱乐性使用沉迷。  数字时代,一方面需要父辈在陪伴的前提之下给孩子引导、指导与情感支持;另一方面在数字家庭的形成上,与孩子共同建立数字包容、数字平等的理念,亲代和子代共同努力,一同致力于两代人之间数字代沟的消弭。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的体会是:家庭是基础,是第一课堂,学校是一个中心,是教育的联结中心,社会是一种资源。网络素养教育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在共育时代,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参与进来,儿童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客体参与进来。儿童主动发声带动身边影响小伙伴,小手拉大手,形成一个更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从‘限制性干预’到‘积极干预’再到‘共同使用’,让网络成为亲子互动的新空间,形成网络价值共同体。”华中师范大学—腾讯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更枫认为,父母要主动迎接新挑战,做好孩子网络使用的“守门人”。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