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教 育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多,因为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这是蔡元培《传略》里的一段话。1879年,即蔡元培11岁时,父亲蔡光普因病去世。面对家庭的不幸,蔡元培的母亲周氏谢绝了亲戚朋友的资助,以一人之力撑起全家。母亲周氏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很有气节,为人处世处处得体。她宁愿典押衣物,勤劳节俭,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自己尽全力抚养诸子,亦言传,亦身教,以身作则教会他们勤勉节俭和慎言慎行。每当夜幕降临,母亲就点起油灯,让蔡元培和两个哥哥围桌而坐,开始夜课,她则坐在一旁,监督孩子们认真学习。夜课时间一过,周氏便督促孩子们睡觉,清晨又叫他们起床:“快起来了,晚睡不如早起。”几十年后,蔡元培回忆少年生活,仍觉得母亲的教育让他受益匪浅,“晚睡不如早起”的生活习惯也陪伴了他一生。为了节省开支,周氏自己给蔡元培理发,还用理发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品行情况。周氏的教育方法很得当,表扬成绩,也指出不足,对待他们的错误从不打骂,凡事跟孩子讲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了蔡元培的一生,他在其著作《中国人的修养》中指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他用他的君子风度,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1884年,17岁的蔡元培考取了秀才,遗憾的是,母亲最终没能看到他后来所取得的更大成绩,他18岁那年,母亲病故。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的教诲和精神却永远勉励着蔡元培前行。维新变法失败后,蔡元培认为:“欲变新的国家,必须有新的国民。”如何有新的国民?唯有新的教育。1916年底,蔡元培应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1920年,蒋梦麟、蔡元培、胡适与李大钊合影当时,北大涌现出了一批精英、大师,学校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不管在精神上、文化上,还是在政治格局上,都深深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脉络。如今,北大已经走过了120年,但还有人说,北大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北大,都是因为一个人,蔡元培。晚年,蔡元培旅居香港时改从母姓,取名周子余,以示对母亲的怀念。021917年,蔡元培开始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教育改良,聘请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徐悲鸿等到北大讲学、任教。那年,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后来,胡适一生中拿到了35个博士学位,成为20世纪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之一。胡适69岁照片胡适说,他这一生能有所成,离不开母亲冯顺弟对他的栽培。1889年,年仅17岁的冯顺弟嫁给了47岁的胡传,婚后两年,冯顺弟生下一子,取名嗣穈,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可好景不长,不久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带病在战乱中奔走的胡传客死他乡。23岁的冯顺弟从此守寡,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将那时年仅四岁的胡适抚养成人,其中的艰难困苦“非外人所能喻”。胡适的父母胡传和冯顺弟“只因为还有我这一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渺小而茫不可知的将来,这一点儿希望居然使她挣扎着活了23年。”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写道。父亲去世后,后妈冯顺弟经常受哥哥嫂嫂们的气,但她从不埋怨。胡传与前妻育有三子,大儿子是个“瘾君子”,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胡传在世时曾拿剑砍他,冯顺弟跪着哀求:“饶了他吧,不然他人会说我这个后娘不容。”父亲去世后,大哥更为所欲为,年除夕家里坐满了追债的客人,他就躲债去了。母亲冯顺弟则镇定料理,给每人一点钱打发他们走,大哥这才敢回家,可母亲也不打骂,一点怒气也没有。“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后来说。冯顺弟不仅教了胡适好脾气,还教会了胡适许多为人处世之道。有一次胡适说话得罪了亲戚,母亲知道后罚他跪地,不让他上床睡觉。胡适跪地而哭,用手擦眼泪,感染了细菌得了眼疾,久久不能治愈。冯顺弟听人说,用舌头去舔眼睛可以治好,竟真的用舌头去舔他的眼翳。“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胡适回忆母亲时感慨落泪。冯顺弟一直不忘丈夫生前的遗嘱:“穈儿天资颇聪颖,应令他读书。”胡适三岁时,冯顺弟就把他送到私塾。为了让老师多教导儿子,她总是比别人家多交私塾费用。她培养了胡适从小爱读书的习惯,胡适常常第一个到学校读书,放学大家都走了,他还留在教室看书;跟着母亲去割稻子,胡适却坐在树荫下看白话文小说。这些,母亲从不责备他。正因为胡适早年看过很多白话文小说,后来才成为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在照片旁批道“没有戴眼镜,使我感觉这像上有我母亲的神气”胡适成绩超群,私塾老师怕耽误他,就建议他外出求学。当时冯顺弟没有掌握家里的财权,只能苦苦央求胡适的几位哥哥,让小弟进城求学。十二岁那年,胡适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母亲为他做了一只枕套,上面绣了一句话:“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后来,为了挣钱赡养母亲,胡适辍学教小学。他听说考取留美官费生能得不少补贴,便写信征求母亲意见。母亲欣然答应,回信告诉他,他能出洋留学,家里就能恢复声望,当以学业为重,其他尽管置之度外。留美期间,母亲给胡适订了一门亲事。胡适学成归来,应蔡元培之邀赴北大任教,遵从母命,娶了小脚太太江东秀。胡适与江东秀其实,胡适留学期间结识了“红颜知己”韦莲司,结婚前他写信告诉她:“我对母亲的恩情深感愧疚,不想再违背母亲的意愿了。”婚后第二年,儿媳怀孕的消息传来,母亲冯顺弟以为终于完成了使命,可以抱孙子了,然而不料却因常年过度操劳而轰然病逝,享年仅46岁。胡适的一生,行而有义、宽厚待人,不盲从也不虚荣,不降志也不辱身。晚年他回到台北后,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溘然长逝时,从台北到南港,家家烧香、户户路祭,十万民众为他沿路送殡。而对一代大师胡适影响最深的女人,却是她的母亲冯顺弟,一个农家妇女,用她的慈爱,给了胡适最好的人生启蒙。031948年的最后一天,南京,秦淮河,胡适和傅斯年望着雨雾缭绕的江面,情不自禁地吟诵陶渊明的诗:“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师徒二人感时伤世,双双潸然泪下。傅斯年,五四运动的总指挥,胡适最得意的弟子,师父称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一身兼有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傅斯年和胡适跟师父胡适一样,傅斯年也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也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傅斯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他九岁那年,在外地教书的父亲傅旭安突染重疾死于书院,年仅39岁。父亲去世后,一门生活全靠傅斯年的母亲李太夫人操持。幸赖父亲傅旭安的众多门生,聚资生息供李太夫人一家生计之用。傅斯年6岁时,母亲就送他去上私塾,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家由祖父讲课。母亲李太夫人对傅斯年严格要求,加上傅天资聪慧,11岁就读通了《十三经》。傅斯年十几岁时就到北大求学,他本是黄侃的弟子,偶然去旁听了胡适的课,被胡适圈粉,从此与胡适成为毕生师徒和挚友。傅斯年32岁那年留学归来,应中山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并任所长,在中国近代科学考古史上,傅斯年是第一功臣。傅斯年和蒋介石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的校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傅斯年在教育界、学术界呼风唤雨,威望极高,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但在家里却是“侍母至孝,唯母是瞻”。母亲爱吃肥肉,但体胖,高血压,不宜多吃。夫人俞大彩为婆婆健康着想,不敢多给。有次母亲为此不高兴了,傅斯年就长跪不起,苦劝老太太平息怒火。事后,傅斯又安抚夫人:“母亲患有高血压症,要控制她的情绪。我不是责备你,但念及母亲,茹苦含辛几十载,将我兄弟二人抚育成才,我只是想让老人家高兴,尽孝道而已。”傅斯年母亲李叔音晚年俞大彩曾回忆说:孟真(傅斯年字)侍母至孝,对子侄辈,也无不爱护备至。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千方百计将母亲不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为躲避战火,长年奔走劳累,他和母亲皆身体抱恙。岳南在《北渡南归》中提到,傅斯年每言及老母逃难事,总怀歉疚之情:“老母幸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1941年春,傅斯年一病不起,远在美国的胡适专门致函表达关切之情。胡适的关怀给予了傅斯年精神上的慰藉,使他增加了同病魔抗争的勇气。几个月后,傅斯年终于出院。可他没想到的是,他出院了,母亲此时却死在了医院。傅母去世时,傅斯年手头拮据,只好卖了好几箱他珍爱的书籍,买了一口好棺材。为了防止敌机轰炸和日后破坏,他又将母亲“葬于歌乐山风景绝佳处,作成一水泥之圹,甚坚,欲移不可。”1950年冬,傅斯年在一次质询讲话中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蒋介石送挽匾“国失师表”。与师父胡适一样,傅斯年是中西知识分子之典范,其人格是中西文化精华之结晶。他是仁师,是学者,亦是仁者。仁者本孝,仁者首孝,傅斯年也。041930年,年仅35岁的钱穆写完成了《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时间轰动学界,被陈寅恪誉为“王国维后未见此等著作”。在顾颉刚的推荐下,只有中学文凭的钱穆被破格进入燕京大学任讲师。次年,顾颉刚又引荐他拜访胡适。几个月后,钱穆还真得到了北大聘书,胡适还将自己所藏的古籍孤本借给钱穆看。傅斯年见师父如此推崇钱穆,自然也不怠慢,请他到中研院工作。彼时的傅斯年和钱穆还未交恶,还视钱穆为“同志”,每次接待贵宾还把钱穆带上,并且逢人就说:隆重介绍一下,这就是写出《刘向歆父子年谱》的钱穆。钱穆虽然与傅斯年同龄,但两人前半生走过的路却大为不同。钱穆家境贫寒,怎料12岁那年,父亲钱承沛病逝,家庭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亲戚劝钱穆的母亲依照惯例,到义庄(当地慈善机构)领取抚恤金。母亲颇有志气,起初拒绝了,亲戚又多次劝她,她对钱穆的哥哥哭着说:“汝兄弟闻所言否?幸能立志早谋自立。”后来,哥哥师范毕业,在乡间任教,家里才不用去义庄领取抚恤金。钱穆对母亲感情深厚,他说,我之性情,得益于母亲。母亲蔡氏是无锡人,标准的贤妻良母。她家教严格,但教育不疾言厉色。有一次,钱穆做家务时打翻了粥盘,母亲非但没有骂他,反而关切地问有没有被烫到。母亲对人从不褒贬,只是把别人的故事说给兄弟俩听,让他们自己判断好坏,并告知家居礼节,作为子女交际应酬准绳。左邻右舍都夸钱家兄弟有礼貌、品行好。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经常给兄弟两讲父亲生前的故事,告诉他们父亲的为人和秉性,让他们感觉到父爱。“先父之灵,如在我前,如在我左右。”钱穆上完中学就不得不退学了,他的学问几乎靠自学得来。后来他在苏州教书,由于学问精深,誉满乡梓。钱穆对母亲的感情非同一般,对母亲的孝顺也持礼重孝,恪守古礼,尽心竭力。钱穆对母亲的人格有着由衷的敬佩。他在书里写道:“八十年来,非先母之精神护持,有乌得有今日……亦何以报先父先母于地下?悠悠苍天,我悲何极。”母亲晚年,钱穆专门在家闭户不出,伺候、陪伴母亲。国学大师钱穆一生桃李满天下,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去世后,家人整理他的文稿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共54册,超过一千六百万言。直到九十岁高龄,钱穆先生仍在素云楼撰写《怀念我的母亲》,以纪念母亲诞辰121周年。辛亥年夏,钱穆十七岁,得了伤寒病,误用了药,几乎不救。母亲住在七房桥五世同堂第二大厅的“素云宅”,朝夕不离陪伴在儿子身边,熬汤换药,陪睡暖身,前后七七四十九天,钱穆终于痊愈。后来,钱穆便将自己在台湾的住宅取名“素云楼”,以纪念母亲的养护之恩。051922年8月,郁达夫在《创造季刊》上发表了《夕阳楼日记》,摘一本译著的错误来批评翻译界的粗制滥译,刚刚崭露头角的他把矛头指向了新文化运动和彼时已经声名大噪的胡适。也由此,郁达夫、郭沫若的创造社开始了和胡适之间长达一年的文化骂战,他们甚至将胡适比作“粪蛆”。胡适为人毕竟胸怀宽厚,他出差上海,主动到创造社拜访郁达夫,言辞诚恳地说:“我是最爱惜少年天才之人,对于新兴的少年同志,绝无丝毫‘忌刻’之念。”可谓不打不相识,此后他们不计前嫌,彼此成了朋友。郁达夫和郭沫若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沈从文评价郁达夫说,他的名字,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1896年,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也就是黄公望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地方。今天,富阳人民还以各种方式纪念、缅怀郁达夫,他和母亲的故事,至今为人所钦佩。郁达夫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去世,家中光景直转急下。父亲死后,一家全靠贤能的母亲艰辛地维持着。为了生存,郁达夫唯一的姐姐只能送给乡下人家做童养媳。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母亲却坚持让三个孩子上学读书,而且上的还是高等学府,郁达夫和大哥甚至到日本留学。为此,母亲不得不把家产抵押出去,举债度日。母亲陆氏不识字,也没有名字,丈夫去世后,她在街头开了一个小摊,白天经营小本买卖,晚上做针线活,有时她连年夜饭都顾不上,因为她要去还旧债,借新钱。当时亲戚们都劝陆氏这样做不值,但她坚持说,我家无财产可守,不让他们外出念书学知识,只会在富阳的街上数石板,怎么对得起祖宗?母亲的坚强与执着,成就了三个优秀的儿子。郁达夫、郁曼陀、郁养吾三兄弟郁达夫没有让母亲失望,他十二岁那年,成绩优秀,得以跳班升级。为此他特别想要一双皮鞋作为奖赏,母亲跑遍街上的鞋店,求情赊一双皮鞋,但都被拒绝了。她回到家,翻箱倒柜挑了一些值钱的衣服,准备拿去当。郁达夫看见后,拉住母亲含泪恳求:“我不要皮鞋了,您买来我也不穿。”母亲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和痛苦,伤心大哭。也许是这件事给郁达夫的记忆太深,成名后他极少穿皮鞋,几乎都是长衫配布鞋。1910年,郁达夫高小毕业,母亲决定让他去杭州上学,她尽了最大努力,仅仅凑够了郁达夫半年的学费。临行前她把郁达夫送到大门口,只说了句一路走好就回到屋里。她觉得出门要图吉利,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流泪。船缓缓驶离码头,富阳慢慢消失在郁达夫的视线里,他传奇而悲壮的一生,就此展开。与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相比,郁达夫在抗战中的功绩却不为大众熟知。实际上,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作家,更像是一名英勇战士。来到外地求学,性格内向的郁达夫突然变得活跃了。积极参加学潮,讨论国事,反抗学校的奴化教育,也奠定了他一生追求先进、自由的思想基础。19岁那年,郁达夫来到日本神户求学,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为纪念郁达夫,1998年,日本友人在名古屋大学建立起了郁达夫文学碑——他曾在这所学校里,写下小说《沉沦》。虽然身在异乡,郁达夫心里却时刻牵挂家乡的老母。1920年,他答应母亲的要求,从日本回到富阳,与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孩孙荃结婚。郁达夫说,这门婚姻,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后来,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沉沦》出版并引起轰动后,郁达夫又与鲁迅、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创办文学社,积极为文化和革命呐喊。郁达夫和原配夫人孙荃事业上的成就,没有淡化郁达夫对母亲的思念。郁达夫从上海回到浙江富阳,为母亲拜70大寿。可他没想到的是,母子俩的这次相聚,竟是诀别。1935年,为了掀起福州人民群众抗日的热情,郁达夫在报纸上开了抗日专栏,高亢的语言震动了福州文坛。很多热血青年慕名来拜访他,让他题词,他写下: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救国而牺牲。1937年冬,日本占领了富阳。日本兵住进了郁达夫的老家不走,命令母亲为他们洗衣做饭。老人家很有骨气,坚决不肯招待侵略者。夜里,母亲冒着风雪躲到山洞里,饥寒交迫亦不肯出来,誓死不做亡国奴。抗争了六个日夜之后,老太太在山洞里殉难。不久后,上海沦为孤岛,郁达夫的哥哥、时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的郁曼陀,刚正不阿,严惩民族败类,营救爱国志士,1939年11月,遭日伪军特务暗杀,以身殉国。失去忠贞刚烈的母亲和兄长,郁达夫悲痛欲绝。他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在母亲的灵堂写下“无母可依,此仇必报”。后来,郁达夫到新加坡,担任当时新加坡最大中文报纸主笔的同时,他还要四处奔走为抗日筹集资金。几年间,他为抗日宣发写的文章超过100万字,有呼吁爱国,有分析形势,有号召支援抗日。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去往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但没过多久,印尼也沦陷了。他因为被发现会日语,被迫答应做日本宪兵队的翻译官,很多人还以为他做了汉奸,但其实他是为了利用职务便利,偷偷解救抗日爱国人士。1945年8月29日,一代文学巨匠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在丛林深处中,年仅49岁。坚强的母亲,养育了英勇的儿子。06冯顺弟去世时,家乡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很悲痛。一个农妇怎么能赢得如此敬重呢?胡适回顾母亲的一生,反复思量得出一个认识,“伏念先母一生行实,虽纤细琐屑不出于家庭闾里之间,而其至性至诚,有宜永存而不朽者”。 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亲是最细致的、最有才干的雕塑家。” 这些母亲是真正的教育家,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代,她们没有什么学识文化,一生默默无闻,却用道德修养与拳拳母爱,将孩子塑造成为一代大师。如胡适所言,她们的人格是不朽的。母爱,也永垂不朽。文章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5月14日
 2011年,iPhone手机在年轻人心中,还是身份的象征。那时候,买一个iPhone4,差不多要花一个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的工资。当年,最有名的一句调侃就是“卖肾换苹果”。 虽然这句话一开始只是玩笑,却没想到有人当真。 2011年,当时17岁的安徽高中生小王,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为了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苹果手机,他在网上找了黑中介,准备卖掉自己的一个肾。 据凤凰网的报道,当时,这个鲁莽大胆的年轻人还放下豪言:一个肾脏对我来说足够了,为什么需要另一个?为什么不卖它?于是,他通过非法渠道,找到一个黑中介团伙,做了人体活体肾脏移植手术,获得了一些钱。 拿到这2万余元,他买了iPhone4以及iPad。 9年后的现在,他怎么样了? 当年手术不久之后,小王的身体就出现异状。因为手术的操作环境卫生不合格,他的伤口感染了。此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肾功能严重损坏。 直到兜不住了,他才告诉家人。 1米9左右的大个子,却只能卧病在床,瘦到只剩90多斤,而经过这漫长的9年,他也才26岁。当年买下的iPhone4,现在早已经不值钱,而他付出的代价,却将会伴随他的余生。 无法干重活,无法离开药物的支撑,他这一生可能就要这样过下去了。 原本是应该奋斗的大好年纪,却因多年前一个错误的决定,人生遭遇重创。 如果让他重新回到9年前,我想,他绝不会做出那个卖肾的决定,也绝不会踏上那列带他走向深渊的火车。 如果不是这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现在的他,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也会为房贷、车贷、结婚费用这些发愁,但至少,他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还有资本去为今后的人生搏一把。 他还拥有一个即使烦恼,也仍有无限希望的人生。 然而,没有后悔药可吃,如今的生活,不过是从前所有选择的投射。 今年,深圳一名26岁的女孩,因为涉嫌挪用公款3200万,被依法刑事拘留。 她家境不错,父母也十分疼爱她。她有体面的工作——在银行担任出纳组长——还有一个感情很好的男朋友。 从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到沦为阶下囚,只是一念之间。 她错在,在某次和朋友聊天中,不该点开一个网赌的网页。 简简单单三粒骰子,点击按钮选大小,就能赌一把。 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玩玩,到最后完全沉迷,她的存款迅速缩水,还欠下巨额赌债。 为了扳本,她利用职务之便,“借用”公司资金,想等赢回来就把这个窟窿填上,神不知鬼不觉。 可从她打起公款主意的那一刻,她已经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直到最后陷入万劫不复。 这大概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吧。年纪轻轻能够做到出纳组长,说明学历和能力都是不错的。可这场风波之后,她还能够重新回到之前的生活吗? 我觉得难。有过挪用公款的黑历史,她很大可能要和银行系统告别,而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个社会,还是对有前科的人不那么友好。 她将来能干什么?欠下的巨额债务如何偿还?毕竟,漫漫还债路不会随着她的入狱而戛然而止。 将来的日子,她都要为之前错误的决定买单。 《左传》里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有的过错,不是想弥补就能弥补,那已经被自己亲手毁掉的美好人生,很大概率也无法挽回。 人生的每一步路,真的都是有迹可循的。 20多岁毕业找工作,你屡屡碰壁,是因为上大学时你靠着追剧和游戏,度过浑浑噩噩的4年。 30多岁觉得人生没有新的希望,终日担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是因为你在更早的时候没有完整的规划,没有纵向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挥霍的时间,你浪掷的精力,你败坏的身体,不过都是在预支未来。 有一个有趣的定律,叫作“苦难守恒定律”。 对多数人来说,一辈子要吃的苦,它们的总量是恒定的。并不会因为你选择暂时的安逸,它们就凭空消失,相反,你越是选择逃避,在此后,你越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弥补。 在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中,跻身成功行列的凤毛麟角,郭德纲算是一个。 我们现在说起相声,第一个就会想到郭德纲,然后再想起他创办的德云社。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成功,甚至可以说,他曾在现实的打击下,头破血流,凭一腔子倔劲才走到今天。 郭德纲三次进京,他说过:哪怕在北京头破血流、折条腿,回来之后,我这辈子不冤。身上没钱交房租,就躲在屋子里不敢吭声,任凭房东在外高声叫骂,这样的日子屡见不鲜。他在小剧团唱戏,说好了一个月1000块,对方却不给钱。晚上没有公交,他就用身上仅剩的2块钱买了包子,一边吃一边走回远在大兴郊区的出租屋。 他说,那是他在北京唯一哭过的一次。 为了获得演出机会,他在封闭的玻璃房子里待了48小时,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让人像看动物一样围观,还要为了吸引观众而表演。这样的日子,一想起,都是满嘴的苦涩。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他的坚持,他的努力,他成功了。 今天的郭德纲是相声大师,演出门票一票难求,他大俗却不低俗,因为那内里,全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人生。 前几天,有消息称,李子柒的海外粉丝已经突破1000万。 然而,有谁知道,几年前,在她没成名时,所有的视频都是自己一个人拍摄的。 每个视频,从拍摄到剪辑,她都需要用上好几天的时间。 为了学蜀绣,她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为了制造一种酱,从春天拍到了冬天。 我不喜欢用“逆袭”这个词,因为所谓逆袭的人,都是从前经历过千锤百炼,承受了普通人难以扛住的压力和苦难,才抓住了天赐的机会。 一个人今日的光鲜,必定有从前无人问津时的坚持,有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轻易回头的孤勇,才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我很喜欢《杀鹌鹑的少女》里的一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什么时候结婚,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在几十年的人生里,很多看似平常的决定,其实都对今后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很多“忽然而至”,其实早已在命运里埋下了伏笔。 前几天看帖子,在疫情期间,一名37岁的男子失业了,一袋泡面要分成两餐吃。 你可以说这是天灾,是流年不利,但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原因。若是早10年开启人生的plan B,现在不至于落魄如斯。我们如今的人生,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写下注脚。 选择舒适慵懒的人生,就意味着今后缺少招架变故的底气。 选择放纵享乐的人生,就意味着今后都要为现在的放纵买单。 选择脚踏实地的人生,就意味着,之后的每一步,都会轻松一些。 所谓的逆风翻盘,就是做人生的选择时,站得高一点,看得更长远一点,格局更大一点,种种因,才会有后来的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而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沿着当初自己选择的轨道运行。脚踏实地,才有力气仰望星空作者:杨咩咩来源: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4日
01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爱你朋友圈曾流传过一个故事,可能有不少人听过。有一位妈妈,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逗一逗自己的女儿,于是故意夹了一片女儿碗里的香肠。本以为女儿会哭闹或者不开心,没想到结局却是:女儿把自己碗里的所有香肠,都一起夹给了妈妈。“妈妈,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所以我最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给你呀。”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爱你。还有一位爸爸,一天夜里,正在书房里埋头敲着程序码。儿子突然进来了,不停地缠着爸爸陪他聊天。爸爸正忙着工作,便随意敷衍了几句。不料就出去厨房倒杯咖啡的功夫,回来就发现辛苦了整整一周的代码,全被儿子给毁了。爸爸特别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后来,才知道,儿子不是捣乱,而是想着帮自己。“只要我做完了,爸爸就可以陪我玩,也可以早点休息啦!”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爱你。你的孩子,可能不会用筷子,不会使用电脑,但是他们天生就会爱你。虽然有的时候,你会逗弄他,忽略他,甚至责骂他。但在他心中,你就是全世界最美好的风景。02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耶鲁大学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曾进行了研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比如:3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年,可以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孩子格外喜欢父母的陪伴与赞美;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叛逆的一年,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父母如果能抓住每个重要的时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将来一定,非常优秀。我的外甥女贝贝,就是一个从小被爸妈用“陪伴的爱”滋养大的姑娘。有一段时间,姐姐姐夫刚好都特别忙,没时间陪贝贝,贝贝晚上一个人无聊,便养成了每天盯着电视看的坏习惯,做作业不认真,也不爱搭理人。后来,姐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管多忙,都会和姐夫商量着,每天一定要有一个人陪着孩子。晚上,他们会一起待在书房,姐姐或姐夫看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贝贝就读自己的童书。到了周末,姐姐姐夫就会带着贝贝去爬山、滑冰锻炼身体;去逛书店、做手工,一起学绘画,学习了好几项技能的同时,也享受着美好的亲子时光。姐姐每次参加家长会,其他家长都会夸贝贝成绩好,待人彬彬有礼,聪明又可爱,向姐姐讨要育儿经。姐姐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育儿经,不过是多花了些心思陪着贝贝成长。所以说,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自己。03没有足够的时间,也能给予有效的陪伴曾与朋友讨论到陪伴孩子的问题,有不少朋友会抱怨说,自己的工作太忙,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但是,忙,真的可以成为缺席孩子成长的理由吗?我想,或许不是的。前段时间,一个男孩与爸爸之间互动的几百张纸条感动了无数人。男孩11岁,正读六年级。爸爸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工作繁重,出门时,儿子还未起床,回家时,儿子已经熟睡,很少有时间可以陪伴儿子。儿子总是见不到父亲,心里有很多话想与父亲说,而作为老师的父亲,也深知“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父子二人开始了“纸条传情”。男孩每天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高兴的不高兴的,新鲜的有趣的,甚至自己不会做的数学题,都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门口或者留在茶几上。晚上爸爸回了家,仔细看着儿子的留言,然后认真地回复。几张薄薄的纸片,串起了两人的父子情。虽然爸爸不能常常陪伴男孩,但他学习生活中的开心、烦恼、疑惑、迷茫,爸爸都能参与其中。男孩也在这样的交流中,渐渐成熟,健康成长。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忙,是生活的常态。但是,有远见的父母,会明白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多关注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更温暖、有效的方式去沟通。父母和事物一样,都有“有效期“,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老天爷就会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所以,在“父母”这个角色还有效的时间里,一定要给他们最用心的陪伴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3日
在河南安阳,有一座古朴典雅、雄浑庄重的庄园,被学者誉为“中州第一名宅” “中原第一官宅”,这就是有清一代两广巡抚马丕瑶的府第——马氏庄园。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南、中、北三区六路22处院落组成,现存厅、堂、楼、廊等共计401间,其中中区三路和南区一路,每路均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后开九门,俗称“九门相照”。马氏庄园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晋商大院深邃富丽的建筑艺术,还有中原地区蓝砖灰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建筑特色,具有高雅的文化品味和厚重的历史底蕴。马氏庄园·晨曦马丕瑶,河南省安阳县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进士。从代理山西平陆知县做起,先后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最后巡抚两广,一路激浊扬清,被治下民众誉为“马青天”。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八戌时,马丕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受马氏家风家训影响,亦多远见卓识,留下“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之美誉。长子马吉森,诚信经营,实业救国,开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次子马吉樟,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等职,为官爱民如子,执政教育救国;三子马吉梅官居山东候补知府,民国时期曾任安阳县议会议员;四子马吉枢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人称“马大善人”;其女马青霞是辛亥革命女杰,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誉;其孙马恒融,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致力于我国矿业教育事业,是我国工矿学界先驱,海内工矿界名人,很多都是马载之的弟子。今天,让我们透过10副楹联匾额,一起来探究马氏家族兴盛的密码。1修身堂(中区二号院第四进院落)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马丕瑶要求自己并教育子孙,在朝为官要忠于朝廷,居家为子要孝敬父母。做人要忠孝两全,这就是一等人。马家是耕读之家,秀者读普者耕,对子女因材施教,方能传家久远。2客厅中堂(中区二号院第二进院落)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这副楹联是马丕瑶上任山西平陆县知县时编撰的一副楹联,因其第一任官职是平陆县知县,所以在此后的官宦生涯中,他一直携带着这副楹联,挂在客厅之上,告诉那些来往的人,我不爱钱,也不徇私情,但我办事要依据国法、天理。楹联体现了马丕瑶一生的为官之道。3养正堂(中区一号院第四进院落)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清心寡欲坚定志向,安定清静实现远大理想;在家要尊敬父母,话语和逊,态度恭顺,坚守孝道,在外交友要结交正直、大度、博学多才的朋友。这副楹联可以说是马丕瑶四儿子马吉枢一生的真实写照。马吉枢一生居家种田,他深谙医术,常年免费为百姓行医治病,本人却过着节俭的生活。4三进门(南区第二进院落)世事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处事如下棋,让一步不算吃亏;心胸似大海,能容人方显雅量。人间百态,吃亏是福,不与人斤斤计较,礼让他人,犹如宽广无垠的大海,容纳百川溪流,方显为人处世的大气与魅力。5四进院(中区一号院第四进院落)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温暖的春风雅量高远,有包容接纳世间万物的大爱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清澈明净,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其深刻的潜藏蕴涵了一种脱俗无尘的境界。6聿修堂(中区四号院第二进院落)勿徒跪拜趋跄,要体先志守先规方是敬宗尊祖;不在富贵贫贱,能做好人行好事乃为孝子贤孙。祭祖时不能光有跪拜的姿势,要遵守祖先定的规矩,这才是对祖先的尊敬;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只要为人清清白白,能做好人好事就是孝子贤孙。7马氏家训屏风(中区中路二门)马氏家训马氏庄园中区中路二门内设置木屏门一道,四扇屏门上刻有马氏家训,为马吉樟所书,隶书。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家训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庄园内现存家训是请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仿制品,真品被国家文物仓库收藏保存。8仪 门(中区二号院第二进院落)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对父母尽孝是我们的本分事,即使父母有不是,我们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孝养他们;对兄弟来说,人生最该珍视手足之情。9东券门内惩忿窒欲“惩忿窒欲”,源于《易经》的第四十一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惩忿,在于去除心中愤怒,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窒欲,就是要抑制无限欲望,清心寡欲,无欲则刚。此匾旨在告诫马氏后人,不强求,不奢求,淡然就好。10东券门外日新其德日新其德源于《易经》的大蓄卦,有自强不息之意。《大学》上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匾旨在激励后人每天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品德修养,弃旧图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诗马丕瑶示儿诗示二儿吉樟立志追希文,学垂三不朽。多读有用书,少交无益友。文章贵经余,虚车最为丑。古人惜分阴,惶惶为恐后。一敬胜百邪,一诚包万有。汝父望汝成,如泰山北斗。示大侄吉福汝曹尔为长,倡率一家人。处乡要和睦,九族本一亲。怒时须忍耐,见利防害身。作事退步想,以屈而能伸。勉之哉!读书第一传家法,教训诸弟耐苦辛。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Summer
2020年05月12日
请问大家,不勤劳会怎么样?身体不好、没责任感、没感恩心、不会设身处地、人际关系很差、能力很差、福报很小。大家有没有看到现在的孩子不勤劳,这些现象有没有?古人留了一句话让我们去体会,“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个人种种的坏习性都从哪里来?都从懒惰来的。所以反过来看,种种恶习都会出来。有一本古籍叫《国语》,它记载了非常多国家的好的教诲。其中的《鲁语》,就是鲁国的好教诲,里面有一段话很启发人。“劳则思”,一个人劳动对他人格的影响,他会去思考,会去设身处地,“思则善心生”。假如好逸恶劳,“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不听老人言,铁定就得吃亏了,这些是真理。所以“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付出;但放逸了,“逸则淫”,“淫”就是沉溺,比方贪睡,比方好逸恶劳,喜欢玩,不劳动,沉溺在欲望当中就忘了善。而且“饱暖思淫欲”,都是邪念愈来愈多。忘善,忘善怎么样?“恶心生”,就好像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出来了。《礼记·学记》给我们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有关教育的。“教也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大家是父母,教育孩子是我们的本分,一定要懂。《三字经》有一句话很重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我自己也感谢我师长,在我还没从事教育工作,就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了,我就很警惕,不能不尽这个本分。“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主轴:长善救失。长孩子的勤劳,救他的懒惰,这才叫教育。长他的早起,救他的晏起。所以教育的根,还是回到孩子那一颗心上,把所有好的德行要扎在他的心田里,从此变成他处世待人的态度。所以勤劳的重要性,从这些经句可以感受得到。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览几千年的国家跟家族,都是因为勤俭兴盛,由奢侈衰败的。所以兴衰的关键在勤劳图文来源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2日
这7个小故事,每个都让我想起父母。 1《做饭》爸爸一次重病,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都没醒,后来在一个下午突然醒了。醒来时他嘴一直在动,妈妈把耳朵凑近了对他说:“你慢点说,我听着呢。”爸爸很虚弱地说:“女儿该放学回家了,你去把饭做了吧......”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为人子女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无论父母自身在经历什么,首先顾着的,都是“孩子还好吗”。 2 《追到》族中一爷爷辈人,七十多了,竟然在大门外跟几个五六岁小屁孩坐泥地上打弹珠,还大呼小叫耍赖。被祖奶奶听到了,拄着拐棍出来就要揍他,他起身就跑。结果还是被追上,结结实实挨了一棍子。事后他微笑着说:“要不是怕我妈摔倒,她是追不到我的......”不管你现在多大的年纪,听到“妈妈”这个词,都是又惊又怕,妈妈也总是那个最温暖的存在,妈妈在,你可以一直都当个小孩。 3 《桂圆》我妈有次买了一堆卖相一般,味道不怎么甜的桂圆回来。我们抱怨不太好吃,妈妈用低低的声音说:“我看卖桂圆的那个老奶奶年纪大了,像你外婆一样。”我们瞬间安静下来:那时候外婆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很多深情和思念,都没办法说出口。哭过之后,也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可能时间能缓,但有些刻骨的爱,也许这一辈子,都记在心头。 4 《散步》女儿违背父亲的意思嫁给了男人,结婚又离婚,父女反目。女儿带着自己的孩子,生活很辛苦。母亲心疼,就劝女儿趁父亲散步的空余带孩子回家吃饭。于是女儿就常常带着孩子刻意避开父亲回娘家吃饭。直到一天下大雨,父女两人在社区偶然相遇回避不及,父亲看着女儿说:以后回家吃饭就别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来!和父母矛盾、吵架、意见不合,你们老死不相往来,可在父母眼里,你始终都是他的孩子,是他心头上的一块肉。他恨你不珍惜自己,可他们更想你好好的。 5 《功夫》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壮吗?儿:嗯。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儿子:厉害。爸爸:如果我剃成光头,练少林功夫好吗?儿子拍手:太好了!第%1天, 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那天,是爸爸化疗的前一天。当听到这些善意的谎言,不要觉得慌张。那是他们想要交给你的勇气,想留给你的温柔。 6 《饺子》爸爸得了阿兹海默症,记性越来越差,甚至认不出儿子。儿子带他去吃饭,盘子里剩下两个饺子,爸爸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儿子愣住了。爸爸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很多时候,父母会老,父母也会病。即使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了,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 7 《叹气》有次跟爸妈通电话,通了很长的时间。挂电话后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妈妈又打电话 回来,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怎么听你一直唉声叹气的,是跟那女孩分手了?”这世上,大概也只有爸妈,才能听得出孩子那不经意的一声叹气......这7个小故事,每个都让我想起父母。我的父母也不善言辞,甚至会经常大声呵斥我。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们也最心疼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那种珍惜,也只有当我们都为人父母,才能尝到一两分。图文转载自家庭教育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2日
这个视频,没有中文字幕,但却无碍。小男孩每天都推着轮椅送他人去上课,然后自己却迟到受罚。他没有一点怨言。他甘愿每次都受罚,或许是为了能遵守规矩。难得是,他能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老师一开始按规矩行事,当然老师有其自己的评判标准。但后来,老师得知真相之后,他给了小男孩一个拥抱。老师敢于反思自己错误。小男孩和老师这对前期冲突的关系,在最后以拥抱修复了这段关系。视频虽简单,但感人至深。文字视频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2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或许现在的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意无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会伴随一个人一生,会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那么,该如何疗愈孩子内心的创伤?如何疗愈自己童年受到的伤害?以下六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疗愈语言,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1对不起“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在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误解了孩子,应当及时道歉。道歉不仅能及时消除误解,还能树立家长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形象,这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正面且积极的。当遭到父母的误解时,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误解,每个孩子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道歉。每个家长曾经也是个孩子,回首自己的童年,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当我们自己被误解时,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内在很深创伤的修复,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对不起”2这不是你的错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爸妈会因此不爱自己,厌恶和否定自己。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受伤者感受到安全感,让其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这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不是助长他推卸责任吗?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孩子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并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当家长的指责和训斥,转变成一种包容与理解时,孩子的伤害很快就被疗愈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和他人之间的感情,就会自然的流动下去。3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里痛诉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会提及家长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的心灵。家长自己却从未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搪塞、否认、狡辩。比如,一个来访者的孩子说,母亲曾经拆过她的信件,并且因此侮辱她。但母亲却矢口否认,表示没有这回事,孩子当时脸憋的通红,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对于孩子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孩子渴望能够与家长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家长看似是赢了、战胜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对父母关闭了。如果说“对不起”是一颗救心丸,那“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就是一颗定心丸。在孩子受伤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的分量重如泰山,一是修复现实的创伤,二是给予了孩子希望。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话,需要家长自身的反省、担当和魄力。作为灵丹妙药,使用需要谨慎。假如家长总是不停地重复保证,却依旧故伎重演,那么孩子的信任也将随着家长的失信而下降。 4我爱你“我爱你”——这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一句话,是多少家长想表达却深埋心底的一句话。当孩子受伤时,特别是当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闯了祸、变得糟糕透顶、不可饶恕时,往往沉浸在担心、害怕、恐惧中,觉得家长不会再爱自己了。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意大利的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后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孩子可爱。孩子两岁时,有一天,丈夫出门的时候,看到桌上有一瓶打开盖子的药水,他大声地提醒妻子记得把药瓶收好,然后匆匆赶去上班。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忘了丈夫的叮咛。男孩拿起药瓶,被药水颜色所吸引,一口气喝光了药水。由于药的成分剂量高,孩子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已经回天乏术。妻子被突然发生的意外吓呆了!她不知道如何面对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当丈夫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时,面对孩子的尸体,尽管他也很伤心,但是他拥抱住妻子,在妻子耳边说了一句话“我爱你”。这个故事,何其感人与震撼。丈夫对妻子的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在巨大的伤痛面前,“我爱你”这句话充满着温暖的治愈性,简单直接、直抵心灵。当孩子受伤时,一定是他最虚弱时,请用爱为他作最好的治疗。心理学家说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难受与伤痛,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无条件的爱,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值得被爱的。纵使有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我爱你”。5我为你感到骄傲在心理咨询室里,无数的来访者提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而潸然泪下。有多少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拼搏,仅仅为了获得家长的一句肯定。受伤的孩子,内心脆弱时,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证明自己以外,还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面对受伤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态度。但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态度可能会促进部分孩子发愤图强,但是往往也传达了一种“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的信号,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对于孩子而言,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觉到受伤,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我为你感到骄傲”  是一种价值鼓励,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被爱的、值得被爱的,将来,他就会成长成一个  充满自信、充满正能量的人。想象当年你的父母对自己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时你的内心体验,或许你很快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力量。 6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会有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担心家长抛弃自己,其状态往往是退行到一个婴儿的状态。孩子的这种担心被家长抛弃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一般小孩在6个月的时候,就会与母亲(或最初的抚养者)之间建立起依恋关系,当母亲消失在视线中的时候,孩子会哭闹,此时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如果在最初阶段母婴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处理好,对孩子而言,内心会留下一种创伤。当日后再次出现创伤性事件时,孩子就会重新体验到被母亲抛弃时的创伤性场景,痛彻心扉。因此,当孩子内心受到较大的创伤时,此时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婴儿无异,作为家长,应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被完美的爱照顾着的感觉。“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能把孩子带到与母婴一体化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场景中,让孩子在正性的体验中,修复根源于童年早期时的创伤。“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传递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即便在现实层面,我离开了你,但是我对你的爱,将会内化为一种力量,在你心底,陪伴着你,温暖着你,滋养着你。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内在小孩"。每个人的"内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伤害,都需要被疗愈和被滋养。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话,可以多讲给孩子听,疗愈孩子的创伤、让亲子之间的爱可以重新顺畅流动;也可以多说给伴侣和自己,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用爱和理解包裹自己、疗愈自己,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祝福你。-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