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教 育
被控制下的孩子怎么做都是错:“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烫手!”“不要碰那个,小心伤到!”“这不需要你操心,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听我的,别自己瞎弄!”“我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都说了不让你这样干!”……发号施令的话也许父母经常脱口而出,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话正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1.父母的控制会影响一生如果你认为小时候习惯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己改变。那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非常非常难!比如,即便现在的我已经结婚生子,每次我从超市回来,我妈也必定会问:“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如果我不回答,母亲大人便会翻购物袋查小票价格。查完之后,她会说:“这个那么贵,为什么要买啊?那个没什么用,真是浪费钱!”然后我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审美,重新评估我的人生。并最终得出:“嗯,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想法。在我妈控制与洗脑之下,她让我相信:“我这么懒,这么蠢,婆婆又这么不待见我,我一无是处,我照顾不好我自己的孩子!”在父母控制之下长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是软弱无力的,就像从未长大,没有自信能够养育好他。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又被长辈揽到身上。我的孩子小福气上幼儿园之后我想带他离开我的父母,我妈便说,“你现在翅膀硬了,用不着我了,你走了再也别回来!我老了,没用啦!”可如果继续留下,我妈又会说,“自从给你带孩子,我多辛苦!这么大年纪了,还享不到一天福。”我怎么做都是错,常常觉得很痛苦。2.过度包办即是控制如果说我是在我妈的控制之下长大,那么我弟弟就更加可怜了。妈妈41岁生下弟弟,作为家里的唯一的男丁,弟弟从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种种细节不再描述,且说一下弟弟的现状。弟弟现在已经25岁了,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游戏。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我吃什么?”他完全不工作(也不想)、不出门(除了去网吧),不社交(除了打游戏的队友)。他就像是一只被圈养在家的宠物,丧失了一切生存的基本技能。我甚至无法想象,等父母老了动不了甚至离去的那一天,我弟弟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会很客观的说一句:弟弟这辈子已经毁得差不多了。我曾经想,也许只要他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父母大概觉得:我们会一直养你,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呢?3.自闭,源于过于被控制我之前的公司有个叫小D的同事。我刚去公司的时候,他每天最早来开门,打扫老板办公室,接着就坐下来打游戏。开始我以为他是老板亲戚,才这么有恃无恐。可听同事八卦才知道,小D有自闭症,跟人沟通有障碍,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妈妈生活。老板租的是小D妈妈管的房子,碍于情面把小D收进公司,表面上是给他一份工作,实则就是做点“扫地僧”的基础工作。每个月小D妈妈给老板300块,再经老板的手发给小D当“工资”。我听了之后觉得好感动,感叹这世上母爱的伟大。有次单位聚餐,我们叫了小D一起,小D一开始还很开心,有说有笑,可转身接了一个电话,回来脸色就变了。他支支吾吾地对我们说,“我不吃了,我妈让我回去,她好像没带钥匙,我得给她送钥匙去。”小D说完转身走了,大家好像都发现了什么。其实平常的小D除了跟人交流少一些,说话时不看别人眼睛、说话神情有些逃避游离之外,跟普通人并没有两样。特别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游戏),还会眉飞色舞。但一说起他的妈妈,他就会瞬间沉默,陷入一种自闭的状态里。也许,小D并不是真的自闭,只是他妈妈的爱让他窒息。4.控制是最坏的教育自从有了孩子,我常常会回头看自己的成长之路。像所有的父母一样,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免不了地为他牵肠挂肚。担心他饿了、累了、病了、摔了,担心没有自己陪伴在身边,他是不是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有位心理老师说过:“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是在咒他死”。这点并不夸张。自闭的小D,背后是一个连跟谁吃饭都要干涉的妈妈。我的弟弟,被娇生惯养,25岁不找工作、啃老、宅家,因为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已经被家人包办好了。他们就像温水里煮着的青蛙,渐渐丧失了生命机能,渐渐的被这样的生活消磨尽生命,最后慢慢的死去。5.控制欲的源头是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强的妈妈,大多来自没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她们年幼时或缺衣少食或经历骨肉分离、生活动荡。长大后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掌控,让自己的世界不再崩塌。她们想把自己没得到的,通通都给孩子,对孩子的控制是因为她们自己强烈的没有安全感。所以宁愿孩子天天在家打游戏,荒废终生,也不愿意他们去外面的世界经历风雨。但妈妈毕竟不能代替孩子活一生。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和独立的意志,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可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前人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自由不仅仅是信仰,更是人性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连基本的自由和尊重都没有,他的一生,也只能悲惨收场。6.正确面对自己的控制欲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有控制欲。他不收玩具,我会生气。他不按时睡觉,我会生气。他不听话,我也会生气。但我宁愿他跟我争辩,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释,也不要他盲目顺从。因为我知道,我不能控制他,保护他一辈子。所以一开始就不能千依百顺地宠着他。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现在将他保护的面面俱到,将来他在社会上,就会头破血流。所有他需要自己历练和经历的,他需要自己磨练才能够收到宝贵经验的,一样都不能少。其实,父母们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来的心。  父母改进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图文来源理想父母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4日
最近一期《少年说》的视频在抖音上火了,获得了一百一十七万的点赞。男孩叫李楚豪,是一名初三学生,十年前,他的父母离婚了,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独自带着他搬离农村老家,来到城市生活。可是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一笔笔都是庞大的开支,母亲承担不起。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来源: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为了让孩子在城市生活下去,为了多赚一点钱,她在足浴馆当过按摩师,在酒店做过服务生,实在入不敷出的时候,就放下面子四处借钱。母亲不敢多花钱,只有孩子回来的时候,她才会买点贵的菜,平时都是随便吃点,生活极其朴素。说到这些,男孩流下了眼泪,他一边哭一边喊着说:妈妈,我求求你了!多补补身子,多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吧,我能自己做饭、买菜,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我不会羡慕那些有钱的同学,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特别爱我的妈妈!听到儿子这番懂事的“告白”,台下的母亲也忍不住哭出了声,她眼眶通红,用牙齿轻轻咬住手指。我原本以为接下来的对话,会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妈妈这么辛苦、这么累把你养大,所以你要懂事,要听妈妈的话,要......然而这位母亲却没有,她说了两句令人意外,又让人由衷敬佩的话:这十年里,在外人看来,都认为妈妈过得很辛苦,其实妈妈过得一点都不辛苦,因为妈妈有你。妈妈请你永远记住一句话,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你不属于我,你属于你自己,你属于蓝天,好吗?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要尽量为他创造更好的条件,可想而知,有多么不容易,可这位母亲在儿子面前说的却是“妈妈一点都不辛苦”。她默默地咽下所有苦痛,不用悲情的姿态去绑架儿子,她做好了从儿子世界里退出的准备。因为在她眼中,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育方式,着实让人惊艳。她的孩子很懂事,他知道自己上大学后,就很难再为妈妈做一顿饭。所以他感恩地说,在未来高中三年里,他会多帮妈妈做饭,替妈妈多分担家务。妈妈不强调自己的付出,不用牺牲绑架孩子,不代表孩子就看不见。相反,他早已从母亲深沉的爱中,学会了什么叫作感恩,什么叫作担当。如果说十几年的养育,铸造了这个男孩的骨血,那么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则会让男孩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盈。2我相信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人,从父母口中听过最多的话就是:我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你还不争气!我现在生活得这么不好,这么不如意,还不是你造成的!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妈)早就离婚了!总而言之,他们反复强调自己有多么不容易,为孩子牺牲了多少,好像孩子就是自己的绊脚石,拖油瓶。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听到这些话的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他会有负罪感,会有愧疚感,会觉得自己是一切不幸的源头,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很容易自轻自贱,活得压抑而痛苦。父母这样的话,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尤其是孩子的心灵还很幼小,根本扛不住这样的重量。桌子有个邻居哥哥,比我大一岁,从我记事开始,就总是听到他们家传来尖声的责骂。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父母在吵架,他的父母不太管他,每次吵完架之后他们总是要把怒气撒在他的身上。他的爸爸对他说,我每天上工地干活这么累,要不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我一个人不知道有多舒服。而他的妈妈也对他说,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离婚了,然后一边哭一边抱着他说,你一定要争气,不然就对不起妈妈。那个哥哥本来很活泼,可是渐渐地,他越来越不爱说话,成绩也一落千丈。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们去湖里面游泳,他对我说,他真的很想死在这个湖里面,这样爸爸妈妈都解脱了,他也不用背负这么沉重的压力了。后来他没有自杀,但是却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整个人变得呆呆的,你和他说话,感觉不到任何朝气。“既然你觉得我欠你的,那我就把这条命还给你。”还记得《哪吒》里面的割肉还母,拆骨还父吗?每一次他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总是会情绪激动,哭得泪流满面。可是,他到底有什么错?父母乱糟糟的人生,真的是由他造成的吗?如果没有他,父母就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了吗?恕我直言,那些把自己生活所有的苦,所有的不如意都推到孩子身上,说这都是因为她造成的,这样的行为就是无能的表现。大人们失败的人生,凭什么要弱小的孩子来替他们承受?还有很多父母,总是在孩子的耳边念叨,我活得这么辛苦,我工作这么累都是因为你,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出人头地。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几个孩子能够承受地住,这样的愧疚感、这样的沉重压力,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破坏。懂事的孩子,你不用说他都会知道父母的辛苦,而不懂得的孩子,你随便怎么说都没用,而父母天天在嘴边念叨,只会把懂事的孩子逼到另一个反面。我有个高中同学,属于寒门学子,母亲为了他上学,把家里的贵重物品都卖掉了。她对他说,都是为了你,家里付出这么多,我过得这么辛苦,你一定要努力啊。我那个同学亲口对我说,母亲这样的话就像压在心里面的石头,内心很难快乐,因为压力过大,他常常忘记了单词,忘记了数学公式。他确实很努力,但是不见任何效果,成绩一路下滑,最后没有考上大学。沉重的压力压上来,要么就把人压垮了,要么为了躲避这样的压力,孩子对父母产生严重的叛逆。还记得贵州安顺的那个快递员吗?他声泪俱下地对女儿说:从我和你妈离婚,我对你是怎样的?我一天(天)晚上上班,一点五十几还在接单,有时候甚至要跑到三点过,我的钱是熬更守夜(赚来的),现在整个公司没谁有你爹这么苦。我就想着我苦两年,让你好过点。可是,整个过程中,女儿一直呆呆地看着父亲,面无表情,一句话都没说。我想,这一定不是这位父亲第一次在女儿面前“倒苦水”,诉苦已经成了他在面对女儿的习惯动作。可是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为了逃避负罪感,女儿只能做极端的行为。于是,女儿选择离家出走,而这个父亲只能选择报警,又拜托警察把女儿找回。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综艺节目《放学后》中。读小学4年级的女孩吴欢芮,她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一直在旁边絮絮叨叨:妈妈一天上班,辛辛苦苦的为了什么,就为了供你,让你有出息,妈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就希望你能出人头地。一向乖巧的吴欢芮终于忍无可忍,颤抖着声音对妈妈发了脾气:你如果再这样逼我,也许我还真的会烦呢,我上学也很累,你以后要是再说我,你就别回来了!我们很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打着“为孩子牺牲所有”的旗号,把所有压力一股脑地倾倒到孩子身上。大人们是爽了,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压力和感受? 长期身处这样压抑的家庭氛围中,只会让孩子窒息。3黄执中曾经在《奇葩说》中,讲过一个“妈妈吃鱼头”的故事。一个妈妈每次吃鱼的时候,都会把鱼肉留给孩子,自己只吃鱼头。她告诉孩子说: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吃鱼头,只是为了把鱼肉全给你吃,才故意这么说。黄执中说:小的时候听到这个故事,我觉得母爱好伟大,但是长大后,我却觉得这个儿子太难了。自我牺牲的牺牲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她会把另一个被接收的人,拽入无边的深渊。中国式父母都会很容易陷入“自我牺牲”的情结中,他们感动了自己,却不一定能感动儿女。因为,儿女从父母的自我牺牲中,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控制。通过自我牺牲,通过让孩子产生负罪感,从而控制孩子。每一句“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背后的潜台词,都是“你必须乖乖听我的话”。每一句“我活得这么辛苦”背后的潜台词,都是“你应该按照我期望的那样去做”。每一句“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XX”背后的潜台词,都是“你应该背负我的人生”。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很好:“一切都为了孩子,为了Ta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让他背负这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父母在等孩子的那一句道谢,而孩子还在等他们当年的一句道歉。我幸运没有拥有这样的父母。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有时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但父母总是乐呵呵的,从不在我和弟弟面前诉苦。有一天,我半夜经过父母房间门口,听到他们在小声商量,说第二天要去大伯家借钱,给我把学费交了。那一刻,我才知道,我之所以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是因为父母独自消化了所有苦难,让外面的风雨不会淋到我和弟弟身上。他们经常对我说,要不要努力读书,要不要考大学,这是你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负责,而不是我们生活怎么样、我们为你牺牲多少。我的父母不是知识分子,但他们知道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父母不把自己背负在孩子身上,这样轻松上阵的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最纯粹的父母之爱,是从不在孩子面前以“牺牲者”自居,是从不用卖惨的方式,将孩子拉进阴暗的漩涡之中。孩子来到这世间,是父母的选择,孩子从不欠父母什么,没必要背负沉重的亲情债务,更何况以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根本也背负不起。最后用王朔在《致女儿书》中一段话结尾吧:如果说我对你怀有深情,那也不是白来的,你一生下来就开始给予,你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我跟人说过,没想到生一个孩子这么好玩。相形之下,养你所花的金钱微不足道,所以咱们俩要有账,开始就是我欠你。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图文来源于桌子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4日
       每个人一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总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所以一个男人,若能娶一房好太太,便能“富”三代。当然,这里所说的“富”,并非一定指有钱,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富,品德富,最终使自己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纵观历史上,那些有建树、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亲思想之熏陶,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这些母亲中,最为著名莫过于中国“四大贤母”,她们分别是:孟母、陶母、欧母、岳母。就是这样四位伟大的母亲,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们的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影响中华儿女一生,并成为学习的典范。   一、孟母       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 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二、陶母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有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所以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从此后,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陶母还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是“封坛退鲊”。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后人赞誉:“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三、欧母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欧母又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世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四、岳母       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之母。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自私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却和一般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甚至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由于岳母的积极鼓励,使得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他很快屡建战功被升为秉义郎。有一次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时,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是"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岳飞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们教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母教的重要及伟大。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的言传身教的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态度,培养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德,走上社会之后自然知道如何与领导、同事、朋友乃至与陌生人和谐交往。母教,比哪个学校都重要;中华民族需要站起来,未来的时代需要女性站出来,这不是说一定要女性来做领袖的意思,而是女性作为社会的基本力量,需要培养和建立妇女的道德,来影响男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身作则,教育好下一代,影响社会与世界。图文来源晶彩时光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4日
三代同堂的真正重大意义中国人最注重福气,家庭就是福气,要惜福。工作、做人就是造福别人,造福自己。老年人才可以享福,但通常积给子孙。如果为了什么而做什么,总会觉得不够。浪费就是不惜福,但不要小气,大人要做表率,否则就没有福气了。工作比较辛苦,可能就是在造福。人物简介:曾仕强( 1934年8月28日—2018年11月11日),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曾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2018年11月11日19:54,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先生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文字视频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05月14日
孙中山说:"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母爱,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教,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位有见识,有美德,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家庭的核心,是家风的主要传承者,母教决定家教,家风影响世风,所以古人又说,"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01.太任:首开胎教,母仪天下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她性情温和,端庄雅静,在怀胎周文王的时候,注意实行胎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意思是绝不看邪恶的事物,不听淫乱的声音,说话文雅,不出口伤人。由于胎教,周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母亲教他一件事,他能举一反三,会知道上百件事。首开胎教先河而母仪天下的太任是伟大母爱的化身,她的高尚品德感召着一代代女性。02.仉氏:孟母三迁,成就"亚圣"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他幼年丧父,是由母亲仉氏养大的。孟子小时候,家住一片坟地附近,他就和小朋友一起学着做哭丧一类的游戏。仉氏认为,这种环境不适合儿子居住,就迁居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学着做买卖吆喝的游戏。仉氏认为那里也不适合儿子居住,最后迁居到学宫(书院、学校)旁边,孟子开始模仿读书人的样子,仉氏感到满意,定居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03.陈母:暴得大名,是为不祥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东阳县的年轻人杀掉县令,聚集了两万人,听说陈婴是诚信谨慎的人,大家想拥立他为王。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她到了陈家,不曾听说陈家出过地位显赫的人,"今暴得大名,不详",现在突然获得大名声,这是不祥之兆,不如依附于别人,事情成功了,仍然可以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因为毕竟不是领头的人。陈婴听从母亲,带着人马去投靠项梁,被封为上柱国,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项羽死后投降了刘邦,被封为堂邑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同样,实力不够,也不要做"领头羊"。陈母的见识使得儿子在乱世得以保全。04.韦母:绝学传世,课子授经宣文君,是十六国时期的女经学家,本姓宋,是太常韦逞的母亲。宣文君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向她传授了儒家经典《周官经》。结婚生子后,赶上战乱,宣文君身背父亲传给她的《周官经》,跟随丈夫,携带儿子徒步迁徙到山东,生活十分艰难。清贫并没有动摇她把《周官经》传下去的决心,在儿子韦逞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经。白天,她要上山打柴,但是不管有多劳累,晚上还要坚持在昏暗的油灯底下教儿子读经。在儿子睡觉以后,她又开始纺线织布。在宣文君的努力下,儿子韦逞对《周官经》很有研究,被任命为专门负责祭祀礼乐的官职"太常"。当时《周官经》成了绝学,精通的人也只有宣文君了。前秦皇帝苻坚,特意设立讲学堂,亲自招收了学生一百二十多人,由她给学生讲解。正是由于她的传经之功,苻坚赐予她"宣文君"的称号。宣文君作为经学家,使绝学得以传世;作为母亲,课子授经,也是了不起的。05.湛氏:截发筵宾,封坛退鲊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早年丧夫,家境贫寒,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湛氏教导儿子,交朋友一定要结交品德好、学问好的人。陶侃的好友范逵,有一次借宿陶家。没有草料,湛氏就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了去喂范逵的马,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居,换钱购买酒菜。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毁伤的,所以湛氏"截发筵宾",卖头发招待宾客,这深深感动了范逵。后来,由于范逵的举荐,陶侃踏入仕途。陶侃在浙江海阳做官时,监管渔业。有人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他,陶侃想到清苦度日的慈母,就让使者捎带给母亲。湛氏向使者问明情况,将坛子封好,让使者再带回去,并在附信中说:"你做了官,送给我的东西,不是用你的薪水购买的,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面对母亲的"封坛退鲊",读了母亲的附信,陶侃感到羞愧,决心做一个清廉的人。06.崔氏:助子仁政,感化罪人崔氏是南北朝时期的名臣房景伯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房景伯小的时候,她亲自教他识字读书。房景伯在担任清河太守的时候,一位叫贝邱的母亲,来向他哭诉,她有个不孝的独生子。房景伯是有名的大孝子,听后自然大怒,打算惩罚贝邱的儿子。崔氏知道这事后,对房景伯说:"你也不要生气,把那母子请到我们家里来,让她儿子亲眼看看你是怎样孝敬我的,他会受到感化的。"房景伯就派人将贝邱母子请到家中,让贝邱和自己的母亲同床而睡,同桌吃饭,由房景伯侍奉两位老人,叫贝邱的儿子在一边看着。这样朝夕相处,过了一个多月,不孝之子被房景伯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内心十分惭愧,发誓痛改前非。回家以后,贝邱的儿子果然变得很孝敬。07.寇母:遗画教子,勤俭家风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早年家徒四壁,全靠母亲勤苦持家。寇母常常一边织布,一边教寇准读书。后来寇准做官,日子变好了,寇母却病逝了。随着时间推移,寇准的生活越来越奢侈,过五十岁大寿的时候,在家里张灯结彩,备下山珍海味,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家里的女佣刘婆见状,想起寇母的遗言,把寇准叫入内室,拿出寇母临终前所画的《孤灯课子图》,画中寇准在松油灯下读书,寇母在一旁织布。画上题诗一首,"孤灯课读含苦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寇准看着画,想起当年母亲含辛茹苦,终将自己培养成人的经历,顿时泪流满面,急忙"辞宾客,停歌舞,罢宴席"。08.郑氏:画荻教子,安于贫贱郑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阳修小的时候,家里连学习用的纸和笔都买不起,更别说请老师了,但是郑氏并没有放弃对欧阳修的教育,请不起老师,她就亲自教育儿子。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然想到,可以用这些荻草的茎秆在地上写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识字练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典故。欧阳修长大后做了官,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因此被贬职,郑氏并没有抱怨儿子不识时务,而是宽慰儿子说:"你是为了正义被贬职,这很光彩。我们家安于贫贱,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09.姚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姚氏是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她性格倔强,为人刚直,家教很严,这深深影响了岳飞,虽然家中一贫如洗,但是岳飞自小就勤奋好学,又天生神力,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传说姚氏为了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组建"岳家军",奋力抗击金兵,那四个字成为他终生遵奉的信条。查阅史书,发现岳飞的背上确实刺了字,不过却是"尽忠报国"四个字,史书并没有说清楚是谁给刺的。尽管如此,"岳母刺字"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个象征。10.王母:因材教子,贫不废读王冕是元朝末年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成才来自于母亲的发现和支持。王冕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因为家境贫困,只得让年仅七岁的王冕放牛。王冕的父亲从来也不敢想,家里会出一个读书人,但是王冕的母亲有不同看法。她发现儿子非常聪明,王冕经常丢下牛,躲在村塾的窗外听先生讲课,这样虽然挨了父亲不少痛打,但是却学会了很多书。她心疼儿子,尽管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是好说歹说,劝丈夫让儿子读书。王冕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家里没有油灯,夜里他只身一人跑到一座寺庙里,坐在泥菩萨的腿上借着长明灯的亮光读书,往往一直读到天亮。尽管王冕学习进步很快,可是王父总想让儿子放下书本跟他一起种地,在这种情况下王母总是想法子开导王父,从而使王冕通过勤奋学习成为一位闻名天下的画家和诗人。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4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要操心的事太多。但不论将来做什么,或是伟大或是平凡,最重要的都是生命的过程。而这10句话,胜过房产存款,将会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读书比游戏重要孩子,读书很辛苦,打游戏很快乐,但我宁愿,你现在多吃苦。据一项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2400多万青少年表现出典型的网瘾症状,其中1820万症状严重。中国目前有9万家网吧,其中89.4%的用户在里面打游戏,超过一半用户年龄在10岁和29岁之间。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ABCD,但一定知道什么是英雄联盟;很多人不关心成绩的好坏,但一定在乎自己的战绩是否辉煌。但孩子,有一点我希望你记住:你为游戏买单,但游戏不会为你的人生买单。你为读书买单,读书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能读书的人是幸运的,会读书的人是幸福的。你所有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读书是条很远的路,走下去会很累,但不走,你一定会后悔。主见比顺从重要孩子,别人说的再好,但你的想法更重要。知乎有人问:“有主见的孩子,到底是怎样的?”最高赞的回答是:“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能处理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处理好学习上的问题,让父母特别放心。”这样的孩子,在更多的时候会选择顺从本心。要知道,“人云亦云”其实是个很可怕的现象。《乌合之众》就曾写过这么一句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是的,很多人会这么做,但有主见的孩子,不会。所以孩子,你始终要有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像同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比起标准答案“雪化了是水”,有主见的孩子会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难道有错么?兴趣比成绩重要孩子,成绩很重要,但你的喜欢更重要。少年时的人,会喜欢玩乐;中年时的人,会喜欢阅读;到了老年时,会喜欢品茶。人不管在任何年纪,都该有自己心之所向。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性情;而成绩,也不应该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一个长久专注在自己爱好里的人,自然会在这些方面精于别人。而这,不也正是学习的意义么?孩子,这是一个看成绩的时代,但相比于成绩,我更关心你是否有所热爱。你的兴趣,是你的天性;你的热爱,远远不是成绩所能衡量的。人品比能力重要孩子,人品不好的人,在社会上一定行不通。前段时间,上海硕士工程师杨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累计逃票480次,涉及金额2万元,被上海铁路警方抓获的消息登上了热搜。网友纷纷感慨:人品差,学历再高也没用。人品不好的人,或许可以将自己伪装成谦谦君子,但所有的伪装都不可能长久,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而人品好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让人倍感舒服。我们常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人品,在任何时候都远远大于你的能力。能力好,人品好,是极品;能力极强,人品极差,是毒品。所以孩子,任何时候,你都不能丢失人品。幸福比完美重要孩子,虽然人人都想生活十全十美,但事实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完美。我们都要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以前有位太后因为精心筹备多年的寿宴临时取消了,心里闷闷不乐。她的丫鬟便问太后:“寿星老儿的头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包?”太后不解,丫鬟接着说:“头上有个包,才能盛得下福寿啊!听娘说,凡事不能做得太满,必得留点缺憾,太满了,就把福享尽了。”太后这才恍然大悟:即使是寿星老儿,头上也有一个大包,更何况是你我这些凡人呢?孩子,阳光下也有阴影,生活怎么会尽善尽美。幸福在于知足,而缺憾是生活的常态。我希望你,要么努力去改变,要么尽力去接受。你的幸福感,比你追求的完美重要得多。信仰比崇拜重要孩子,比起崇拜明星,我更希望你有所信仰。有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很多人崇尚娱乐,崇拜明星,而这其中,年轻人无疑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关心明星的每一场演唱会,每一张CD,每一部电视剧,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代社会,追星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这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但孩子,比起追星,我却更希望你有信仰。人可以仰望星空,但眼前的路才应该是我们的前进方向。有人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你自由、给你才华、给你青春、你会做什么?”回答是:“你一定要像书里的那些名字一样,做天下的盐,成为世上的光。”孩子,你不必有这么崇高的理想,但一定要心存诗和远方。过程比结果重要孩子,人生的过程比结果有趣多了。有人说:“成功是一个旅程而非目的地。做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自称看破红尘,每天什么都不干,懒洋洋地坐在树底下晒太阳。有一个智者问他:“年轻人,这么大好的时光,你怎么不去赚钱?”年轻人说:“没意思,赚了钱还得花。”智者又问:“你怎么不结婚?”年轻人说:“没意思,弄不好还得离婚。”智者说:“你怎么不交朋友?”年轻人说:“没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会反目成仇。”智者给年轻人一根绳子说:“干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还不如现在死了算了。”年轻人说:“我不想死。”智者于是说:“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生命就像一本很精彩的书,我相信读到它的人,一定会选择停下来去细细翻阅它的每一章节,而不是直接翻到最后,迫切地想知道结局。孩子,人生的美好,在于每一朵花,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笑容。停下来,去欣赏吧!察己比律人重要孩子,比起要求别人,我更希望你常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鲁迅先生就说过,“他解剖自己往往比解剖别人更不留情面。”善于察己的人,往往活得更高级。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也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人难免有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这样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孩子,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但感恩可以;改变别人改变不了现状,但改变自己可以。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才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健康比工作重要孩子,没有一份工作值得你去拼命。前几天,35岁的高以翔因录制节目猝死;4年前,33岁的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还有李连杰,因拍戏严重透支身体,不仅脊椎受损,还领过“国家三级残疾证”,不得不隐退。……根据《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表明,我国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7成人有过劳死危险;每年猝死人口超过55万,每天有10000人确诊癌症……人可以有很多份工作,但却只有一次生存的权利。在生命面前,孩子,我希望你永远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别拿年轻当筹码,别拿健康赌明天,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长久的幸福比一时的娱乐重要读书很苦,但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努力很累,但惟有此时拼尽全力,以后才有选择的权利;放弃一样东西或者一个人很难,但当过去的过去,未来的才会到来。人生难的事情很多,但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孩子,相比短暂的欢乐,我更希望你拥有长久的幸福。生活也许不会总如你所愿,也可能很不公平,坏事情也有可能会发生。但你想要去的地方,坚持就一定能到达。图文转载自家庭教育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4日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多,因为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这是蔡元培《传略》里的一段话。1879年,即蔡元培11岁时,父亲蔡光普因病去世。面对家庭的不幸,蔡元培的母亲周氏谢绝了亲戚朋友的资助,以一人之力撑起全家。母亲周氏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很有气节,为人处世处处得体。她宁愿典押衣物,勤劳节俭,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自己尽全力抚养诸子,亦言传,亦身教,以身作则教会他们勤勉节俭和慎言慎行。每当夜幕降临,母亲就点起油灯,让蔡元培和两个哥哥围桌而坐,开始夜课,她则坐在一旁,监督孩子们认真学习。夜课时间一过,周氏便督促孩子们睡觉,清晨又叫他们起床:“快起来了,晚睡不如早起。”几十年后,蔡元培回忆少年生活,仍觉得母亲的教育让他受益匪浅,“晚睡不如早起”的生活习惯也陪伴了他一生。为了节省开支,周氏自己给蔡元培理发,还用理发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品行情况。周氏的教育方法很得当,表扬成绩,也指出不足,对待他们的错误从不打骂,凡事跟孩子讲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了蔡元培的一生,他在其著作《中国人的修养》中指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他用他的君子风度,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1884年,17岁的蔡元培考取了秀才,遗憾的是,母亲最终没能看到他后来所取得的更大成绩,他18岁那年,母亲病故。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的教诲和精神却永远勉励着蔡元培前行。维新变法失败后,蔡元培认为:“欲变新的国家,必须有新的国民。”如何有新的国民?唯有新的教育。1916年底,蔡元培应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1920年,蒋梦麟、蔡元培、胡适与李大钊合影当时,北大涌现出了一批精英、大师,学校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不管在精神上、文化上,还是在政治格局上,都深深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脉络。如今,北大已经走过了120年,但还有人说,北大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北大,都是因为一个人,蔡元培。晚年,蔡元培旅居香港时改从母姓,取名周子余,以示对母亲的怀念。021917年,蔡元培开始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教育改良,聘请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徐悲鸿等到北大讲学、任教。那年,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后来,胡适一生中拿到了35个博士学位,成为20世纪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之一。胡适69岁照片胡适说,他这一生能有所成,离不开母亲冯顺弟对他的栽培。1889年,年仅17岁的冯顺弟嫁给了47岁的胡传,婚后两年,冯顺弟生下一子,取名嗣穈,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可好景不长,不久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带病在战乱中奔走的胡传客死他乡。23岁的冯顺弟从此守寡,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将那时年仅四岁的胡适抚养成人,其中的艰难困苦“非外人所能喻”。胡适的父母胡传和冯顺弟“只因为还有我这一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渺小而茫不可知的将来,这一点儿希望居然使她挣扎着活了23年。”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写道。父亲去世后,后妈冯顺弟经常受哥哥嫂嫂们的气,但她从不埋怨。胡传与前妻育有三子,大儿子是个“瘾君子”,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胡传在世时曾拿剑砍他,冯顺弟跪着哀求:“饶了他吧,不然他人会说我这个后娘不容。”父亲去世后,大哥更为所欲为,年除夕家里坐满了追债的客人,他就躲债去了。母亲冯顺弟则镇定料理,给每人一点钱打发他们走,大哥这才敢回家,可母亲也不打骂,一点怒气也没有。“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后来说。冯顺弟不仅教了胡适好脾气,还教会了胡适许多为人处世之道。有一次胡适说话得罪了亲戚,母亲知道后罚他跪地,不让他上床睡觉。胡适跪地而哭,用手擦眼泪,感染了细菌得了眼疾,久久不能治愈。冯顺弟听人说,用舌头去舔眼睛可以治好,竟真的用舌头去舔他的眼翳。“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胡适回忆母亲时感慨落泪。冯顺弟一直不忘丈夫生前的遗嘱:“穈儿天资颇聪颖,应令他读书。”胡适三岁时,冯顺弟就把他送到私塾。为了让老师多教导儿子,她总是比别人家多交私塾费用。她培养了胡适从小爱读书的习惯,胡适常常第一个到学校读书,放学大家都走了,他还留在教室看书;跟着母亲去割稻子,胡适却坐在树荫下看白话文小说。这些,母亲从不责备他。正因为胡适早年看过很多白话文小说,后来才成为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在照片旁批道“没有戴眼镜,使我感觉这像上有我母亲的神气”胡适成绩超群,私塾老师怕耽误他,就建议他外出求学。当时冯顺弟没有掌握家里的财权,只能苦苦央求胡适的几位哥哥,让小弟进城求学。十二岁那年,胡适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母亲为他做了一只枕套,上面绣了一句话:“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后来,为了挣钱赡养母亲,胡适辍学教小学。他听说考取留美官费生能得不少补贴,便写信征求母亲意见。母亲欣然答应,回信告诉他,他能出洋留学,家里就能恢复声望,当以学业为重,其他尽管置之度外。留美期间,母亲给胡适订了一门亲事。胡适学成归来,应蔡元培之邀赴北大任教,遵从母命,娶了小脚太太江东秀。胡适与江东秀其实,胡适留学期间结识了“红颜知己”韦莲司,结婚前他写信告诉她:“我对母亲的恩情深感愧疚,不想再违背母亲的意愿了。”婚后第二年,儿媳怀孕的消息传来,母亲冯顺弟以为终于完成了使命,可以抱孙子了,然而不料却因常年过度操劳而轰然病逝,享年仅46岁。胡适的一生,行而有义、宽厚待人,不盲从也不虚荣,不降志也不辱身。晚年他回到台北后,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溘然长逝时,从台北到南港,家家烧香、户户路祭,十万民众为他沿路送殡。而对一代大师胡适影响最深的女人,却是她的母亲冯顺弟,一个农家妇女,用她的慈爱,给了胡适最好的人生启蒙。031948年的最后一天,南京,秦淮河,胡适和傅斯年望着雨雾缭绕的江面,情不自禁地吟诵陶渊明的诗:“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师徒二人感时伤世,双双潸然泪下。傅斯年,五四运动的总指挥,胡适最得意的弟子,师父称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一身兼有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傅斯年和胡适跟师父胡适一样,傅斯年也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也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傅斯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他九岁那年,在外地教书的父亲傅旭安突染重疾死于书院,年仅39岁。父亲去世后,一门生活全靠傅斯年的母亲李太夫人操持。幸赖父亲傅旭安的众多门生,聚资生息供李太夫人一家生计之用。傅斯年6岁时,母亲就送他去上私塾,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家由祖父讲课。母亲李太夫人对傅斯年严格要求,加上傅天资聪慧,11岁就读通了《十三经》。傅斯年十几岁时就到北大求学,他本是黄侃的弟子,偶然去旁听了胡适的课,被胡适圈粉,从此与胡适成为毕生师徒和挚友。傅斯年32岁那年留学归来,应中山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并任所长,在中国近代科学考古史上,傅斯年是第一功臣。傅斯年和蒋介石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的校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傅斯年在教育界、学术界呼风唤雨,威望极高,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但在家里却是“侍母至孝,唯母是瞻”。母亲爱吃肥肉,但体胖,高血压,不宜多吃。夫人俞大彩为婆婆健康着想,不敢多给。有次母亲为此不高兴了,傅斯年就长跪不起,苦劝老太太平息怒火。事后,傅斯又安抚夫人:“母亲患有高血压症,要控制她的情绪。我不是责备你,但念及母亲,茹苦含辛几十载,将我兄弟二人抚育成才,我只是想让老人家高兴,尽孝道而已。”傅斯年母亲李叔音晚年俞大彩曾回忆说:孟真(傅斯年字)侍母至孝,对子侄辈,也无不爱护备至。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千方百计将母亲不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为躲避战火,长年奔走劳累,他和母亲皆身体抱恙。岳南在《北渡南归》中提到,傅斯年每言及老母逃难事,总怀歉疚之情:“老母幸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1941年春,傅斯年一病不起,远在美国的胡适专门致函表达关切之情。胡适的关怀给予了傅斯年精神上的慰藉,使他增加了同病魔抗争的勇气。几个月后,傅斯年终于出院。可他没想到的是,他出院了,母亲此时却死在了医院。傅母去世时,傅斯年手头拮据,只好卖了好几箱他珍爱的书籍,买了一口好棺材。为了防止敌机轰炸和日后破坏,他又将母亲“葬于歌乐山风景绝佳处,作成一水泥之圹,甚坚,欲移不可。”1950年冬,傅斯年在一次质询讲话中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蒋介石送挽匾“国失师表”。与师父胡适一样,傅斯年是中西知识分子之典范,其人格是中西文化精华之结晶。他是仁师,是学者,亦是仁者。仁者本孝,仁者首孝,傅斯年也。041930年,年仅35岁的钱穆写完成了《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时间轰动学界,被陈寅恪誉为“王国维后未见此等著作”。在顾颉刚的推荐下,只有中学文凭的钱穆被破格进入燕京大学任讲师。次年,顾颉刚又引荐他拜访胡适。几个月后,钱穆还真得到了北大聘书,胡适还将自己所藏的古籍孤本借给钱穆看。傅斯年见师父如此推崇钱穆,自然也不怠慢,请他到中研院工作。彼时的傅斯年和钱穆还未交恶,还视钱穆为“同志”,每次接待贵宾还把钱穆带上,并且逢人就说:隆重介绍一下,这就是写出《刘向歆父子年谱》的钱穆。钱穆虽然与傅斯年同龄,但两人前半生走过的路却大为不同。钱穆家境贫寒,怎料12岁那年,父亲钱承沛病逝,家庭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亲戚劝钱穆的母亲依照惯例,到义庄(当地慈善机构)领取抚恤金。母亲颇有志气,起初拒绝了,亲戚又多次劝她,她对钱穆的哥哥哭着说:“汝兄弟闻所言否?幸能立志早谋自立。”后来,哥哥师范毕业,在乡间任教,家里才不用去义庄领取抚恤金。钱穆对母亲感情深厚,他说,我之性情,得益于母亲。母亲蔡氏是无锡人,标准的贤妻良母。她家教严格,但教育不疾言厉色。有一次,钱穆做家务时打翻了粥盘,母亲非但没有骂他,反而关切地问有没有被烫到。母亲对人从不褒贬,只是把别人的故事说给兄弟俩听,让他们自己判断好坏,并告知家居礼节,作为子女交际应酬准绳。左邻右舍都夸钱家兄弟有礼貌、品行好。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经常给兄弟两讲父亲生前的故事,告诉他们父亲的为人和秉性,让他们感觉到父爱。“先父之灵,如在我前,如在我左右。”钱穆上完中学就不得不退学了,他的学问几乎靠自学得来。后来他在苏州教书,由于学问精深,誉满乡梓。钱穆对母亲的感情非同一般,对母亲的孝顺也持礼重孝,恪守古礼,尽心竭力。钱穆对母亲的人格有着由衷的敬佩。他在书里写道:“八十年来,非先母之精神护持,有乌得有今日……亦何以报先父先母于地下?悠悠苍天,我悲何极。”母亲晚年,钱穆专门在家闭户不出,伺候、陪伴母亲。国学大师钱穆一生桃李满天下,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去世后,家人整理他的文稿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共54册,超过一千六百万言。直到九十岁高龄,钱穆先生仍在素云楼撰写《怀念我的母亲》,以纪念母亲诞辰121周年。辛亥年夏,钱穆十七岁,得了伤寒病,误用了药,几乎不救。母亲住在七房桥五世同堂第二大厅的“素云宅”,朝夕不离陪伴在儿子身边,熬汤换药,陪睡暖身,前后七七四十九天,钱穆终于痊愈。后来,钱穆便将自己在台湾的住宅取名“素云楼”,以纪念母亲的养护之恩。051922年8月,郁达夫在《创造季刊》上发表了《夕阳楼日记》,摘一本译著的错误来批评翻译界的粗制滥译,刚刚崭露头角的他把矛头指向了新文化运动和彼时已经声名大噪的胡适。也由此,郁达夫、郭沫若的创造社开始了和胡适之间长达一年的文化骂战,他们甚至将胡适比作“粪蛆”。胡适为人毕竟胸怀宽厚,他出差上海,主动到创造社拜访郁达夫,言辞诚恳地说:“我是最爱惜少年天才之人,对于新兴的少年同志,绝无丝毫‘忌刻’之念。”可谓不打不相识,此后他们不计前嫌,彼此成了朋友。郁达夫和郭沫若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沈从文评价郁达夫说,他的名字,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1896年,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也就是黄公望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地方。今天,富阳人民还以各种方式纪念、缅怀郁达夫,他和母亲的故事,至今为人所钦佩。郁达夫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去世,家中光景直转急下。父亲死后,一家全靠贤能的母亲艰辛地维持着。为了生存,郁达夫唯一的姐姐只能送给乡下人家做童养媳。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母亲却坚持让三个孩子上学读书,而且上的还是高等学府,郁达夫和大哥甚至到日本留学。为此,母亲不得不把家产抵押出去,举债度日。母亲陆氏不识字,也没有名字,丈夫去世后,她在街头开了一个小摊,白天经营小本买卖,晚上做针线活,有时她连年夜饭都顾不上,因为她要去还旧债,借新钱。当时亲戚们都劝陆氏这样做不值,但她坚持说,我家无财产可守,不让他们外出念书学知识,只会在富阳的街上数石板,怎么对得起祖宗?母亲的坚强与执着,成就了三个优秀的儿子。郁达夫、郁曼陀、郁养吾三兄弟郁达夫没有让母亲失望,他十二岁那年,成绩优秀,得以跳班升级。为此他特别想要一双皮鞋作为奖赏,母亲跑遍街上的鞋店,求情赊一双皮鞋,但都被拒绝了。她回到家,翻箱倒柜挑了一些值钱的衣服,准备拿去当。郁达夫看见后,拉住母亲含泪恳求:“我不要皮鞋了,您买来我也不穿。”母亲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和痛苦,伤心大哭。也许是这件事给郁达夫的记忆太深,成名后他极少穿皮鞋,几乎都是长衫配布鞋。1910年,郁达夫高小毕业,母亲决定让他去杭州上学,她尽了最大努力,仅仅凑够了郁达夫半年的学费。临行前她把郁达夫送到大门口,只说了句一路走好就回到屋里。她觉得出门要图吉利,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流泪。船缓缓驶离码头,富阳慢慢消失在郁达夫的视线里,他传奇而悲壮的一生,就此展开。与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相比,郁达夫在抗战中的功绩却不为大众熟知。实际上,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作家,更像是一名英勇战士。来到外地求学,性格内向的郁达夫突然变得活跃了。积极参加学潮,讨论国事,反抗学校的奴化教育,也奠定了他一生追求先进、自由的思想基础。19岁那年,郁达夫来到日本神户求学,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为纪念郁达夫,1998年,日本友人在名古屋大学建立起了郁达夫文学碑——他曾在这所学校里,写下小说《沉沦》。虽然身在异乡,郁达夫心里却时刻牵挂家乡的老母。1920年,他答应母亲的要求,从日本回到富阳,与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孩孙荃结婚。郁达夫说,这门婚姻,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后来,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沉沦》出版并引起轰动后,郁达夫又与鲁迅、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创办文学社,积极为文化和革命呐喊。郁达夫和原配夫人孙荃事业上的成就,没有淡化郁达夫对母亲的思念。郁达夫从上海回到浙江富阳,为母亲拜70大寿。可他没想到的是,母子俩的这次相聚,竟是诀别。1935年,为了掀起福州人民群众抗日的热情,郁达夫在报纸上开了抗日专栏,高亢的语言震动了福州文坛。很多热血青年慕名来拜访他,让他题词,他写下: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救国而牺牲。1937年冬,日本占领了富阳。日本兵住进了郁达夫的老家不走,命令母亲为他们洗衣做饭。老人家很有骨气,坚决不肯招待侵略者。夜里,母亲冒着风雪躲到山洞里,饥寒交迫亦不肯出来,誓死不做亡国奴。抗争了六个日夜之后,老太太在山洞里殉难。不久后,上海沦为孤岛,郁达夫的哥哥、时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的郁曼陀,刚正不阿,严惩民族败类,营救爱国志士,1939年11月,遭日伪军特务暗杀,以身殉国。失去忠贞刚烈的母亲和兄长,郁达夫悲痛欲绝。他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在母亲的灵堂写下“无母可依,此仇必报”。后来,郁达夫到新加坡,担任当时新加坡最大中文报纸主笔的同时,他还要四处奔走为抗日筹集资金。几年间,他为抗日宣发写的文章超过100万字,有呼吁爱国,有分析形势,有号召支援抗日。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去往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但没过多久,印尼也沦陷了。他因为被发现会日语,被迫答应做日本宪兵队的翻译官,很多人还以为他做了汉奸,但其实他是为了利用职务便利,偷偷解救抗日爱国人士。1945年8月29日,一代文学巨匠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在丛林深处中,年仅49岁。坚强的母亲,养育了英勇的儿子。06冯顺弟去世时,家乡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很悲痛。一个农妇怎么能赢得如此敬重呢?胡适回顾母亲的一生,反复思量得出一个认识,“伏念先母一生行实,虽纤细琐屑不出于家庭闾里之间,而其至性至诚,有宜永存而不朽者”。 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亲是最细致的、最有才干的雕塑家。” 这些母亲是真正的教育家,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代,她们没有什么学识文化,一生默默无闻,却用道德修养与拳拳母爱,将孩子塑造成为一代大师。如胡适所言,她们的人格是不朽的。母爱,也永垂不朽。文章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5月14日
 2011年,iPhone手机在年轻人心中,还是身份的象征。那时候,买一个iPhone4,差不多要花一个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的工资。当年,最有名的一句调侃就是“卖肾换苹果”。 虽然这句话一开始只是玩笑,却没想到有人当真。 2011年,当时17岁的安徽高中生小王,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为了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苹果手机,他在网上找了黑中介,准备卖掉自己的一个肾。 据凤凰网的报道,当时,这个鲁莽大胆的年轻人还放下豪言:一个肾脏对我来说足够了,为什么需要另一个?为什么不卖它?于是,他通过非法渠道,找到一个黑中介团伙,做了人体活体肾脏移植手术,获得了一些钱。 拿到这2万余元,他买了iPhone4以及iPad。 9年后的现在,他怎么样了? 当年手术不久之后,小王的身体就出现异状。因为手术的操作环境卫生不合格,他的伤口感染了。此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肾功能严重损坏。 直到兜不住了,他才告诉家人。 1米9左右的大个子,却只能卧病在床,瘦到只剩90多斤,而经过这漫长的9年,他也才26岁。当年买下的iPhone4,现在早已经不值钱,而他付出的代价,却将会伴随他的余生。 无法干重活,无法离开药物的支撑,他这一生可能就要这样过下去了。 原本是应该奋斗的大好年纪,却因多年前一个错误的决定,人生遭遇重创。 如果让他重新回到9年前,我想,他绝不会做出那个卖肾的决定,也绝不会踏上那列带他走向深渊的火车。 如果不是这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现在的他,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也会为房贷、车贷、结婚费用这些发愁,但至少,他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还有资本去为今后的人生搏一把。 他还拥有一个即使烦恼,也仍有无限希望的人生。 然而,没有后悔药可吃,如今的生活,不过是从前所有选择的投射。 今年,深圳一名26岁的女孩,因为涉嫌挪用公款3200万,被依法刑事拘留。 她家境不错,父母也十分疼爱她。她有体面的工作——在银行担任出纳组长——还有一个感情很好的男朋友。 从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到沦为阶下囚,只是一念之间。 她错在,在某次和朋友聊天中,不该点开一个网赌的网页。 简简单单三粒骰子,点击按钮选大小,就能赌一把。 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玩玩,到最后完全沉迷,她的存款迅速缩水,还欠下巨额赌债。 为了扳本,她利用职务之便,“借用”公司资金,想等赢回来就把这个窟窿填上,神不知鬼不觉。 可从她打起公款主意的那一刻,她已经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直到最后陷入万劫不复。 这大概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吧。年纪轻轻能够做到出纳组长,说明学历和能力都是不错的。可这场风波之后,她还能够重新回到之前的生活吗? 我觉得难。有过挪用公款的黑历史,她很大可能要和银行系统告别,而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个社会,还是对有前科的人不那么友好。 她将来能干什么?欠下的巨额债务如何偿还?毕竟,漫漫还债路不会随着她的入狱而戛然而止。 将来的日子,她都要为之前错误的决定买单。 《左传》里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有的过错,不是想弥补就能弥补,那已经被自己亲手毁掉的美好人生,很大概率也无法挽回。 人生的每一步路,真的都是有迹可循的。 20多岁毕业找工作,你屡屡碰壁,是因为上大学时你靠着追剧和游戏,度过浑浑噩噩的4年。 30多岁觉得人生没有新的希望,终日担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是因为你在更早的时候没有完整的规划,没有纵向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挥霍的时间,你浪掷的精力,你败坏的身体,不过都是在预支未来。 有一个有趣的定律,叫作“苦难守恒定律”。 对多数人来说,一辈子要吃的苦,它们的总量是恒定的。并不会因为你选择暂时的安逸,它们就凭空消失,相反,你越是选择逃避,在此后,你越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弥补。 在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中,跻身成功行列的凤毛麟角,郭德纲算是一个。 我们现在说起相声,第一个就会想到郭德纲,然后再想起他创办的德云社。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成功,甚至可以说,他曾在现实的打击下,头破血流,凭一腔子倔劲才走到今天。 郭德纲三次进京,他说过:哪怕在北京头破血流、折条腿,回来之后,我这辈子不冤。身上没钱交房租,就躲在屋子里不敢吭声,任凭房东在外高声叫骂,这样的日子屡见不鲜。他在小剧团唱戏,说好了一个月1000块,对方却不给钱。晚上没有公交,他就用身上仅剩的2块钱买了包子,一边吃一边走回远在大兴郊区的出租屋。 他说,那是他在北京唯一哭过的一次。 为了获得演出机会,他在封闭的玻璃房子里待了48小时,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让人像看动物一样围观,还要为了吸引观众而表演。这样的日子,一想起,都是满嘴的苦涩。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他的坚持,他的努力,他成功了。 今天的郭德纲是相声大师,演出门票一票难求,他大俗却不低俗,因为那内里,全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人生。 前几天,有消息称,李子柒的海外粉丝已经突破1000万。 然而,有谁知道,几年前,在她没成名时,所有的视频都是自己一个人拍摄的。 每个视频,从拍摄到剪辑,她都需要用上好几天的时间。 为了学蜀绣,她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为了制造一种酱,从春天拍到了冬天。 我不喜欢用“逆袭”这个词,因为所谓逆袭的人,都是从前经历过千锤百炼,承受了普通人难以扛住的压力和苦难,才抓住了天赐的机会。 一个人今日的光鲜,必定有从前无人问津时的坚持,有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轻易回头的孤勇,才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我很喜欢《杀鹌鹑的少女》里的一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什么时候结婚,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在几十年的人生里,很多看似平常的决定,其实都对今后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很多“忽然而至”,其实早已在命运里埋下了伏笔。 前几天看帖子,在疫情期间,一名37岁的男子失业了,一袋泡面要分成两餐吃。 你可以说这是天灾,是流年不利,但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原因。若是早10年开启人生的plan B,现在不至于落魄如斯。我们如今的人生,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写下注脚。 选择舒适慵懒的人生,就意味着今后缺少招架变故的底气。 选择放纵享乐的人生,就意味着今后都要为现在的放纵买单。 选择脚踏实地的人生,就意味着,之后的每一步,都会轻松一些。 所谓的逆风翻盘,就是做人生的选择时,站得高一点,看得更长远一点,格局更大一点,种种因,才会有后来的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而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沿着当初自己选择的轨道运行。脚踏实地,才有力气仰望星空作者:杨咩咩来源: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