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口才好而自豪,家可能会说,您看,我孩子多能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       例如集体活动出错,老师统一处罚所有同学,几乎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只有个别同学辩驳,理由一大堆,看到的都是别人问题,没有自己问题,还气得不得了,听不到别人任何建议……        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智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说出了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埋冤别人,俗语说各指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如果父母没有智慧教孩子,父母本身也是这样思维与人相处,您的孩子也会学到这种思维,想想以后他的人生会不会好?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花言巧语的人是很少是仁义道德的人,所以有智慧的父母平时一看孩子出现辩解的习惯,最好及时呵止,不要养成这种毛病,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孩子口才好而得意……        孩子一旦养成辩解,都是别人的问题思维,其实很讨人厌,非常不容易改,甚至贻害孩子终身……        所以古时候,孩子多话的,父母都会呵斥,不许孩子说那么多辩解的话……
发布者:Summer
07月30日
有句话说得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了;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人这一辈子最大的阻碍,不是来源于别人,而是自己。留一只眼睛在心底,时刻检视和反省自我,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正如这句话所说:“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双眼都习惯看向外界,却很少自检。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反省自己,是做人非常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就如同王阳明说的:“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人不是,不见自己非。”生活中,我们有些时候总是习惯于批评别人,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经常发生一些什么事,我们习惯性的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而自己是理直气壮的。也正是这样思维习惯常常造成我们与外界的对立。古语有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在小说《大人物》里,古龙也曾借主人公杨凡之口告诫世人:“无论谁都应该学会先责备自己,然后才能责备别人。否则就表示,他只不过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子。”如果你盯着别人的缺点,你永远不会看到自己的问题。事情发生时不要推卸责任,事情发生时要反思反省。这是对他人的慈悲,也是修养的一部分。反省自己,是人生的智慧。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会不会犯错,而是能不能及时改正。抱怨别人的人,只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跌倒;那些不断反省的人可以在自省中前进。有一个朋友,快50岁了,老说丈夫不好,说老公毛病一大堆,但从不反省自己,口头禅就是我认为怎样怎样……结果可想而知,自己痛苦,丈夫痛苦,几十年了,都没有反省自己身上问题,这样的人生是可怕的,更是可悲的……很认同一句话:“不懂反省的人,只会从生活的这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重复同样的错误,不断经历着相似的困境,其原因或许就在这里吧。正所谓:抱怨者自困,自省者自渡。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唯有拥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收获新生的惊喜。因为那些反思反省后的感悟会成为铺垫自己的路。反省自己,是内心的升华。自省,是认清自己的必修课,也是提升生命品质的必经之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多年来始终坚持“时时反省”的生活哲学。每天晚上,他都会站在镜子面前反省自己前一天的行为:“今天有没有让别人感到不快?待人是否友好?有没有言语傲慢之处?有没有自私自利的言行?”在他看来,自省是涤荡心灵的窍门,也是通往更好人生的幸福之门。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反躬自省之路,亦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及时擦拭心灵的污点,才能于俗世中保持清醒。不断祛除身上的问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保持平稳。杨绛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历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修养的过程。只有观察和反省自己的人才能知道敬畏,保持警惕,才会在这不易的漫漫人生路上有一个正确的越来越好的方向。凡事能及时反省自己,才是人生变好的开始。您有勇气反省自己吗?您具备这样反省自己,改过自己的能力吗?如果没有反省自己的能力,可以请教他人指出,放下自己的傲慢,放下虚伪面子,从此刻起,如果能迈开第一步,命运必将变好!
发布者:Summer
07月29日
       时下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很富有,但也有很多人很贫穷,那么大家每天都是相等的时间24小时,那为什么都付出了努力,而结果却不一样呢?有的甚至是一辈子奔波劳苦,也过得很愁苦?        这么有趣的问题,您是否深思过呢?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歌曲:种善因啊得善果,来世修得如来佛……財布施得财富……       看来真理真是随处可见,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听得入心?自己是否会践行呢?      例如,有些儿女,常常会骂父母,是安什么心?估计没有感恩和体谅父母的心,您猜猜能发财吗?如果您硬要说会发财,他很有钱啊!我想应该是过去生修的財布施,如果这辈子不骂父母,会发更多財……      再例如,有些人,对自己有大恩的恩人,都没有感恩别人的心,以为理所当然,更不会生起感动,感恩的心,想办法去报答别人。请问,他的心慈悲厚道吗?他一辈子会有多少贵人帮助?我想,即使偶然遇到了贵人,可能很快将会失去……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真理现在几人会讲?更不要说会去做?       有一个司机,举手之劳的事情,请他帮忙顺路带一个东西到另外一个镇,都显得很不耐烦,不是很情愿帮忙。请问,他的心平时会为别人主动做多少好事?有没有修財布施,能与更多的人结善缘吗?发大财的概率大吗?       真是命由我作,福自我求……      那如何落实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每天修心,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柔软。例如,我们做完任何事后,我们想想自己的心是否更慈悲,对别人是否有利?利人才能利己……如果我们自己家庭经营不好,与家人相处都矛盾,在外面整天都是想方设法只为自己营谋,自己的心,越来越冷漠,大家评估一下,他的路能走多远?       看来,人生的幸福其实也不难,修命先修心……您懂了吗?       经典又说,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都是可以教的好的,问题是我们的父母有智慧去教好孩子没?有没有尊重老师?能找到好老师去教我们的孩子?      各位看官,请检查一下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满意,请赶紧修理呀,修理自己的心啊……      有感而发,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27日
           夜深了,躺在床上,想想今天诚心帮过别人没有?还是举手之劳都不肯做?种善因才有善果,如果一天到晚都没有与人为善,我们福报会增加吗?命运能越来越好吗?《太上感应篇》说:日行一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夜深了,我们反省自己今天言行,心念,有没有得罪人?如果有,要生忏悔心,反省自己过失,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慈悲……厚得载物,心越慈悲越厚道,才能仁慈博爱……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23日
                  这个教育,母亲负的责任,所以母亲的责任非常重,读中国的古礼就明白了。家里头有没有后代,这个后代不是说子孙多,不是这个意思,你家子孙里头会不会有圣贤人出现。中国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无后是有没有圣贤出世。这是大事,是你家里面第一桩大事,是你族群第一桩大事,也是你的国家、民族里头第一桩大事,把儿女培养成圣贤。男女平等对待,没有厚此薄彼,甚至于教女比教男还要严格。为什么?女子负的责任比男人重,家里能不能出贤人全靠母亲。这桩事情也只有在中国历史里面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女子的尊重真的是无以复加的。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23日
 在一个群里与一个家长在聊天,她问我:“我允许自己的怨气随意发作,您觉得对不对?”(因为我已经了解她的性格,想帮助她进步。)我回答如下:     您说什么都对,因为这是您现在认识层次最好的抉择!您是善良的,如果努力提升,会怨气越来越少!同时您是傲慢的,很难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所以进步缓慢。        我继续对她说: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傲慢,不信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看看自己的智慧、心量年年扩大多少?能接受别人骂的格局几十年提升了多少?爱生气的毛病学习了几十年又改了多少?       说到这里,我又接着说:“据我对周遭熟人观察,一个人的财运不好,主要原因也是傲慢,因为可能几十年都没有虚心主动请教贵人,帮助自己改自己的毛病,没有扩大自己的心量格局得以遇到贵人的帮助。自己又没有很高的自省能力发现自己的毛病,当然不会与更多的人友好相处,待人接物处事的格局也不会太大,结果就是努力几十年,也没有提升什么本事!      这位家长听完之后,表面挺客气的,过了一会,突然受不了了。可能从小到大几十年了,没有人批评过她,突然说:“群里所有人都对她好,就我对她不好!”因为她受不了别人批评。        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什么时候都要生智慧才是真本事。从这次谈话,我悟到了一个人不能接受别人批评,或者从来不虚心请教别人指出自己毛病,她的德行是很难年年提升的。无论怎么学习,都是形式,真正的实质并没有真的改变,当然命运好不到哪里,因为包容别人的心量太小了。       您今天接受别人的批评了吗?如果很久都没有人批评您了,您一定要找原因,什么原因呢?因为人人知道您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所以没有人会再自讨没趣去说您了。那恭喜您,您一辈子基本就这样了!​       《了凡四训》说:一天不改过,一天就白过。能力很难提升,心量难一天天扩大,赚钱的善缘难天天增加!福报也难天天增长。与天下聪明俊秀之人共勉之!
发布者:Summer
07月23日
这次吕老师,子昕哥哥都很担当,路上孩子照顾孩子,挺不容易的,很操心。孩子们要坐硬座,也很辛苦的,但是对西安渴望,会把劳累忘了。对孩子都是一次很好体验,父母不要太心疼。处处都是生智慧,父母让孩子参加夏令营,除了老师用心教导孩子,父母也要学会智慧引导孩子,配合老师。我们重点培养孩子品德的,跟其他夏令营不同。我们的夏令营也是给孩子补课,补缺德的课,补德行的课。教育孩子要有智慧,父母千万别说:出去那么苦,回去知道家里的好了吧?这样教育孩子父母的有点眼光短浅。老师都围绕着教育孩子核心事感恩父母,恭敬哥哥。父母电话应该教育孩子尊重老师,感恩老师。亲师配合,孝亲尊师才能教好孩子。例如孩子出门时教孩子听老师的话,老师24小时照顾你们,带你们出去玩,听辛苦的。这样培养孩子尊重老师,感恩的品德才能慢慢学到。子昕哥哥参加连续3年夏令营,从第一次不愿意来,第二次跟父母吵架才来,第三次不吭声的来,这次是最担当,全程负责孩子吃喝玩乐拉撒,安全等,真正奶哥。他妈妈说对孩子是最大的收获,他妈妈最狠,信奉:慈母多败儿。他妈妈说对孩子越狠将来越好。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22日
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家规的集大成,是做人的根本!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这里的规是指圣贤的见解,为我们指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也就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弟子规》全文仅1080字,列出113件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强调落实到生活、工作、学习之中,才能得到真实利益。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传统家规教育已经断层多年,从而造成当今社会出现的种种缺德问题,现在是到了 该重新学习家规、学习如何做人的时候了。弟子规读书会强调读还是重视做?   弟子规读书会强调读,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如何去落实,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所以必须 熟读细听,更重要的是读后要将认识落实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才能体会学习《弟子规》的喜悦及好处。 为什么要选择学习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是真正将《弟子规》落实到了,他讲的是自己落实《弟子规》的悟处、体会、心得,是他心性当中的《弟子规》自然流露出来,听的人从内心里头受感动,这才能感动人。老师的体悟就是我们最好的指导,能让我们能够少走弯路。 《弟子规》是宗教吗?   《弟子规》是教育,不是宗教,是一般家庭共同的教育,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是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观念及具体指导。 有宗教信仰能学《弟子规》吗?   《弟子规》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是伦理道德、德行教育,是做人的基础,无论是哪个行业,无论是哪个族群,无论是哪个宗教,都可以学习。 《弟子规》只能是小孩学的吗?   这里的弟子不只是指小孩,而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大人、孩子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受益。 孩子学《弟子规》父母不学可以吗?   认为《弟子规》就是教教家里的小孩,父母不用学,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那就完全错误了,《弟子规》是家教的集大成,传统家规传承注重身教,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习《弟子规》,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大人要先做,若父母做不到,你教他,他虽然小,他不服你,你教我这样做,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你自己做到了,他心服口服,他真听你的。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家庭学习《弟子规》最好的方式。 《细讲弟子规》要学多少遍才好?   中国古人教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有条件的学长,建议每集学习10遍以上,一遍、两遍学,用处不大,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把圣人变成自己的,要把我们所读的、所理解到的,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生活,就真有受用。如果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老师的东西,与自己有什么相干?要把老师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能真正得到享受。 《弟子规》老师只要学会讲就好了吗?   《弟子规》字字句句要在生活上做到,做到之后你再讲解,那就是你自己的《弟子规》,不是别人的,才能感动人。蔡礼旭老师是完全做到了,才出来讲,是他内心里面的感触,他所以能够感动人。你自己做不到,你去讲,不会感动人的,一定要做到,做到是你的心得,你有真正的感受。 落实《弟子规》为什么要从我做起?   只有将《弟子规》所讲述的字字句句统统落实,变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所以自己要先做好,为大家做好的榜样,才能影响更多人学习《弟子规》。 如何判断自己会学《弟子规》了?   《弟子规》是实学,贵在力行,以《弟子规》为镜,可自省也,若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拿《弟子规》 来对照,判断是否相应, 若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并改正,就是会学了。 可以拿《弟子规》衡量其他人吗?   学习《弟子规》后,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常常用来量其他人,特别是自己激动时,这是错误的,《弟子规》是我们自己学的,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心中这把尺是用来长量自己的,真会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为什么要天天学习《弟子规》?   古人是三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可憎,现在三日太长了,一日都不行,所 以就得天天听课学习,天天提醒自己,天天发现自己的过错,天天改正,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能初心不改、日有所长!
发布者:Summer
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