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教 育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这15天的快乐时光即将结束,这15天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在这里我学到了该如何修养自己的德行,德我们可以理解为得到的得,你做到了,就说你得到了,比如叠衣服,我们不要小看它,一件小小的衣服就是在磨炼你的耐心,你能把它叠的工整、完美,就说明你成功了,也到了。在这里我看了许多视频让我受益匪浅,例如 《我和我的祖国》里战士们的英勇以及精忠报国精神,令我敬佩。他们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令我感动,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相信,这些战士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虽然我们现在不用战场杀敌,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华夏儿女,成就最好的我,让他人因我而幸福,成就最好的我,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我们要做到修已利 他!《了凡四训》里说,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 我们既要感恩祖国,更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在这里我还看了一个很有感触的视频,名为《安世不妄》习讲的是刘安世一生都在维护诚,他用他的诚 让蛇对它都是那么的信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也要学习刘安世的诚实,说到做到,我坚信刘安世的故事会流芳百事的,刘安世虽没什么官位,但他教会了我做人要诚实,像孔老夫子一样没有官位,却在用心培育着他的学生,直到现在还有他的经典,孔老夫子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在这里学习圣贤教诲,养吾浩然正气,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学习做人的基础和道德品质平时我们也要多读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圣贤教育让我们明白道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德也一样,我们就像一所银行,积的德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最简单的德就是孝,诸事不顺因不孝,要想得福孝中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孝顺父母,知恩报恩,父母即予我们生命,百善孝为先,做好事先做一个孝顺的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有了远 志向,生命才有希望,有了志向,生命才能绽放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当然,我们最先预防的是什么?是心性的污染,怎么去预防?我们要开始自我身心的保护:明辨善恶、以礼护心!牢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符合圣贤教诲的书、电视、环境等,一律摒我不看不听,不去,以免自己的身心受污染。从现在开始,为祖国、为人民,放飞梦想,立定志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实而后能律,律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进道矣。最后的德是怎么来的?是修来的,怀揣着一颗至诚之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一起行动起来。万物有它遵循的正道,人应遵循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当我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本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和谐,五伦中的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也就是父母慈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感恩母亲生育之思感恩父亲养育之恩,他们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恩人,所朱树新以我们要孝敬父母,要时刻起知恩报恩之心天地万物因仁爱而生生不息,人类因爱和平共处。《弟子规》泛爱众的篇章告诉我们:人应有一 颗仁爱之心,我们不仅对人关爱,还要再扩展到 对动物、植物乃至自然万物的尊重,对物最 好的仁爱,就是珍惜,珍惜指惜衣、惜食、惜 物,惜福。因为粮食、衣物、水电等一切为我们 提供服务的物品、资源,来之不易,凝结着天地 的爱以及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怀着一颗珍 爱之心去使用这些物品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就是去爱惜所有人、事物的付出。 最后首先我要感恩我的父母,带我来这里学习,也感谢你 们把我养大,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感图二位校长给我这个学习的平台. 让我机会学习圣贤教育!我要感恩老 师,教育我,带着我学习圣贤教育,感恩同学们对 我的团结友爱与帮助。为学之初,当首立志,志不 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要把学习到的东西落实在 生活中,做一传顺、有德行素养的孩子。报答父母而老师。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3日
尊敬的名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是一年夏秋之交,夏令营的日程接近了尾声,在这与大家各奔前程的难忘时刻。我来分享下在15天夏令营的心得体会。在来到青龙湖书院这个大家庭前,我曾天真地自以为自己是个自理能力不错的人。来到这里我才发现每每父母让我擦地或帮忙打下手时,总有一颗自私与利已之心让我心生烦念。但在善良的李老师与各位同学的共同帮助下,我逐渐喜欢上了这种与老师同学一同劳动的快乐感觉,也深刻体会到劳动不是烦恼与拖累:而是净屋与净心。回到家后我要多承担家务,提升自己帮助父母孝心。在学习当中我也收获颇丰,在此我要感谢吴老师在这15天中时时刻刻对我们行为的规范,根据每个同学的习性改变课程,真的是关心体恤同学。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古代舍生护书著书的仁人志士;英勇抗敌的民族精神。还有"种善因,得善果”的自然规律;和俞都"意净聒淡"的传奇一生等等…在吴老师的讲解与一次次的课后分享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二点:一是"百善考为先",对我来说但在护蛋活动中,为了保护一个蛋而每天睡觉时断断续续,生活中倍加小心.我就深刻体会到父母生养我的不易,在一个孝亲影片中我理解了父母在外付出是为了这个家与我可以有更好的明天。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报父母?又有什么理由不尽孝道?孝是无私更是大爱,孝顺不仅是对父母,推广开来更是对天下苍生之爱。我今后要从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为天下苍生献一份力量。大儒王阳明说:志不立无可成之事"在进高中的生活中一天天重复与繁忙的课业后,面对着学业压力,我的心里逐渐被疲惫和空虚填满。但在夏令营的课程和各位老师的鼓励后。我明白当今许多人"精神世界凋零"的主因就在人们尽情满足了自己的七情六欲,不明善为何物,更不明白了志为何物,最后只有痛苦和空虚绕在人的心间。看到这些我发了一个愿:虽然个人的力量十分弱小,但我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奉行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人格,有余力也要帮助身边之人摆脱迷茫,找到人生方向。反思过去,更要坚定未来。这次夏令营极大的改善我的人生观,更明确了我的人生将走向何方。在此我要感谢康校长以及家校社还有各义 工 老师的辛勤付出,家校社有家的温暖更有校的广博。在此我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可以广积善行,"积善者必有余庆"。希望天下家庭都能潜心学习传统文化,希望传统文化这只大舟可以顺风顺水越传越广.拯救国人之灵魂,复兴民方族之精神。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3日
有一位家长从网络上私信我,向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她的儿子今年15岁,已经辍学不读书两年了,平时几乎不出门,天天宅在家里面,黑白颠倒地玩游戏,父母在家吃饭的时候他不出来,只有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才出来找点吃的。这位孩子妈妈非常焦虑,两年以来也是尝试的各种方法,给孩子找心理咨询师上门,请班主任上门,请孩子同学朋友劝导,请亲朋好友来家劝导,都尝试过,但是孩子反而越来越封闭自己,最后完全不出门。这位家长的家庭条件非常好,孩子爷爷是退休高干,孩子爸爸是一家私企大老板,专门承接政府工程,家里豪宅豪车不知道有多少。可惜,就是孩子的问题解决不了,而且,看着好像越来越严重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为什么说,有钱不会花,孩子更糟糕。其实现在很多家庭的经济都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会发现,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和家庭的财富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可以说,财富越多,孩子反而越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第一,家庭财富多,往往会给孩子很好的呵护,孩子反而越来越脆弱。就像这位家长从小孩子被呵护的特别好,两个保姆,一个司机,再加上妈妈4个人陪着孩子长大,孩子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孩子越是被呵护,越没有锻炼的机会,所以就会很脆弱。第二,家庭条件太好,往往给孩子过多的物质享受,孩子反而感受不到爱。在我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很多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们,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父母在物质上太过满足孩子,所以即使父母再付出,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第三,很多家长会有一个思维,觉得多赚钱,以后给孩子留很多钱财,其实这样子做,孩子反而没有内在动力。因为孩子感觉自己啥都不缺,什么都不需要奋斗,所以家长再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当中都没有动力,最后越来越荒废。第四,给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孩子反而厌学。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从小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而且越贵越好,殊不知,越是这样机械式地培训,孩子越容易厌学。因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没时间做,天天被安排做各种家长认为好的学习,最后孩子早早地厌学。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转变呢?有钱的家长应该如何花钱,孩子才能够教育好?第一,以孩子为中心转变为老人中心。现在很多家庭当中,毫无疑问都是以孩子为中心,而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就越容易出现我上面分析的4点情况,最后越容易出问题。在一个家族当中,父母长辈是家族的树根,子孙后代是树叶,家长如果把树根养好了,树叶才会好。第二,把物质上的爱转变为心理上的爱。家长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那么在物质条件上尽可能让孩子简朴,越是简朴的物质条件下,孩子越容易懂得感恩和珍惜;越是在朴素的环境当中,孩子的内在动力越容易培养。家长与其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不如花时间从小陪孩子探索大自然,陪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第三,有钱做功德,留钱不如留阴德。如果家长让孩子享受很多,那其实等于让孩子早早的把自己的福气给消耗了,人这辈子能够享受的福气是有限的,小时候就消耗了很多,那么长大了能够享受的福气自然就少了。所以家长如果有钱不如多积德行善,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现在有些人不相信,但是我们纵观历史,很多家族之所以非常兴旺,往往就是因为这个家族的祖上积德行善,做了很大的功德。所以给孩子留很多的钱财,不如默默地去做善事,给孩子留阴德。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做善事,不管孩子知不知道,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人生。这一点在我从事咨询工作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很多相信我的家长,通过学习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思维,开始积极积德行善,最后不知不觉,孩子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蜕变甚至超出家长的想象!总而言之,有钱不会花,那么钱财反而会成为教育孩子的障碍;有钱又会花,那么,钱财才能真正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家庭教育,您的随手一次转发,可能就会帮助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孩子!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2023年06月11日
山西乔家大院内宅的门上,有乔致庸亲书的一副对联: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意思是说,乔家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奋来获取名利,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节俭珍惜不是因为怕浪费钱,而是要懂得知足惜福。乔致庸知道,乔家虽然家大业大,但子孙若是懒情散漫、挥霍无度,败亡也只在朝夕之间。他常说:“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因此乔家大院里,各个院子每年的开支都有限额,而且由当家人统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败家子的出现。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在“报本堂”,有乔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泥塑旁边放着一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以此来警示子孙,自己的先辈也是穷苦人出身,不要过了几天富贵的日子,就忘了本。子孙一旦浪费粮食,都要被命令跪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磕头谢罪,乔致庸才会放他们离去。也正是这样,乔家虽然富可敌国,却没有因为财富产生“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风气,无论是本县的居民还是往来的客商,对乔家都是赞誉有加,乔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事实上,古时令人尊重的名门望族,即便积金满堂,也无不以俭约为德。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时代,格外需要恪守俭朴、克制物欲。无论家境多么富有,都不要放任孩子糟蹋粮食,不可纵容孩子不劳而获。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感念国家与时代,这是家长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必将惠及孩子的一生。古人云:欲是深渊。奢靡之风,往往使人沉溺于享乐奢侈而不能自拔,导致的是欲令智昏、欲壑难填,久而久之就会走上玩物丧志的道路,甚至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而泯灭天良。北宋宰相蔡京在执掌国政时,饮食用度非常奢侈。上行而下效,蔡京的管家翟谦,也浪费无度。有一次,翟谦宴请客人500多人。厨师上汤时,有一客人随便说了一句:“鸭舌做汤既鲜美又补养。”翟谦示意了一下左右,他的下人马上心领神会,过了不久就为每人端上一碗鸭舌汤,每碗里都有三只鸭舌,客人看后惊叹不止。一位客人戏言说:“这还不够,能再添一些吗?”翟谦说:“既然有心请客,还怕大肚汉吗?”于是又给每人添了一碗鸭舌汤。翟谦这一次请客, 就杀了3000多只鸭子。后来蔡京被贬流放,翟谦的家产也被充公,落到了贫无立锥之地的地步,最后沿街乞讨,饿死在街头。晚清重臣李鸿章死后留给儿女的财产颇丰。李子嘉是李鸿章的孙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李子嘉自幼深得家长喜爱,父亲死后,他与哥哥李厚甫平分了父亲的家产。但因父亲死时,母亲尚在世,他又喜欢挥霍,他的一部分家产便被母亲管理。但即便少了母亲管理的那部分,李子嘉依旧富甲一方,有一万多亩租田、不少楼房……这些都是李子嘉手上的不动产。除了这些之外,李子嘉每月可固定从银行取现500元作为零花。但他肆意挥霍,吃喝嫖赌,甚至吸鸦片,财产很快败光,最后沦落为乞丐,悲惨而死。《群书治要·文子》中讲:“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意思是,生来就显贵的人,容易骄纵;生来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贵之人如果不以做人的道理自我反省,而能够不做错事的就很少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一规律,无论对于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国家乃至企业,都同样适用。这是因为第一代创业的人往往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了事业;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知道克勤克俭、励精图治,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祖辈父辈创业的艰难,过上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的生活,很快就把祖辈父辈辛苦创下的基业败光了。历史上,凡是富贵能够承传三代以上的家族,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尤其重视节俭美德的培养,从而使得“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等思想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做到凡事节约而不奢侈浪费,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财富、权势作为建立仁德、施行道义的工具,而不是骄奢淫逸的资本,从而避免身败名裂,乃至“富贵不过三代”的悲剧。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积福和惜福的说法。一个人能够积福加上惜福,才能有福。一个人的福气,就相当于银行里的存款,如何才能让存款越来越多呢?就是要不断往银行里存,再省着点花。如何让自己的福气越来越大呢?那就是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增厚自己的德行,相当于“增收”,像不断往银行里存钱;惜衣、惜食、惜物,减少福气的耗损,相当于“节支”,就像银行里的存款花的少。这样,一个人的福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顺。民国时期的朱庆澜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不勤不俭,不但害小孩的志气,而且害他的身体;不俭不但教小孩眼前枉使几个钱,并且教他将来受不尽的苦。”俭朴节约不仅可以养德,可以持家,还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奢侈浪费对自己,对子孙、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环保、对资源有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者:谨 琼
原创
2023年06月02日
两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她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是不合乎道义的事不做。她怀孕后更是谨言慎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十个月后,这位母亲生下一个形貌端正、聪慧过人的男孩。男孩生性纯善,对父母极为孝顺。他长大后德才兼备,谦和守礼,敬老慈少,以德治民,不仅顺利继承家业,还把它发扬光大,使得天下归顺,百姓爱戴。后来,他治理的地区日益强大,引起了商纣王的不安,被囚禁于羑里长达七年。他身处逆境,经受磨难,却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潜心推演《周易》,对《周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终否极泰来,被救回家。他的妻子也非常贤慧勤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妻子为他生了十个儿子,并从小严谨教诲。十个儿子中,二子周武王和四子周公旦长大后成为了圣贤,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们的家业绵延了八百年之久。他,就是周文王。文王一生,孝义仁慈,事业兴旺,家庭幸福,活到了九十七岁,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母亲给予他幸福的爱,这份爱始于胎教。而最好的胎教,莫过于母亲心存善念,慈孝仁爱,修身立德。五代时期,有一个人三十岁还没有孩子。有一天,他梦见已故的祖父,说他一生无子,还会贫贱短命,要他及早回头,行善积德。祖父的话犹如当头棒喝,他立志改过迁善,从此乐善好施,救难济贫,捐资助学。几年后,他又梦见祖父告诉他,因为他长期积功累德,上天会赐给他五个贵子,他自己也能得善终。果然,他后来连生五子,五子又添八孙,都显贵于朝廷。而他自己也官居高位,享年八十三岁,预知时至,无疾谈笑而终。这位父亲,就是《三字经》里说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他的教子义方,就是改过自新,行善积德,言传身教,他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他给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无独有偶,宋朝也有一对教子有方的父母。父亲是个仁慈厚德之人,生平不行不义之事。平日对小孩、下人和下属都十分客气,对贫困和鳏寡孤独的亲戚尤为照顾,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将所得的微薄薪俸周济他人。母亲为人宽和,处事谨慎,是个贤孝女子。她侍奉公婆极为孝顺,对丈夫非常尊敬,凡事与丈夫有商有量,夫妻相敬如宾。不仅如此,她对亲戚怜悯恭敬;对庶出的儿子视如己出。她治理家务,宽宥有度,却从不娇惯溺爱自己的儿子,儿子们犯错,也绝不为之遮掩,这对父母就是程珦和程侯氏。由于他们的仁孝盛德,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后来都成了学问渊博,德行出众的一代大儒。以上几则圣贤故事告诉我们,智慧的父母,懂得真爱孩子,他们孝亲尊师、敦伦尽分、自省改过、行善积德,孩子则一生幸福。什么是幸福?《说文解字》上说:“吉而免凶为幸;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我们可以把“幸福”理解为吉祥的福报,幸福的人生,就是充满吉祥福报的一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幸福的爱,孩子就能收获幸福的人生。幸福的爱,要通过尊重包容、鼓励信任、反省改过传递给孩子。我们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孩子,孩子是最好的观察者、模仿者和学习者,他们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督促我们去孝亲尊师、敦伦尽分、修身立德,改过从善。与其说父母教育孩子,不如说孩子和父母一起进步。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智慧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与孩子共同成长,成就彼此的幸福人生吧!
发布者:谨 琼
原创
2023年06月02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中的首要关系,只有夫妻之间把关系搞好了,才能营造出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挡风避雨的港湾。当我们想教好孩子的同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我们家庭的和谐氛围,因为夫妻关系才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而一个孩子要想以后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一个孩子对其他人都是责怪,都不承担责任,突然有一天结婚了,他会突然改变吗?所以,真正要让孩子一辈子幸福,从小扎好根基,他才能够和谐地与人相处。“见人恶,即内省”,其实这个态度不太容易形成。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障碍。因为我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总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即使看到了,也很容易原谅自己;常常看别人都是缺点,总感觉这个人身上有问题,那个人身上也有问题。我们听老师讲,夫妇关系融洽的秘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容不容易做到?其实不光是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都是一样的,都要这样去做,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相处和谐。但是真的不太容易做到。当时老师还讲到夫妇之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其实不光夫妇,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这样。我们也下乡跟乡亲们分享这些内容。有个太太她听完,回家去做了,后来就跟我们讲:“我以前跟我的先生每天都吵架,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就吵起来。比如家里小孩的拖鞋放在楼梯口,我没有把它放好,我先生上班回到家里就会说:‘你怎么当太太的,一双拖鞋都摆不好?’然后我就会说:‘你讲我的时间,你弯一下腰就摆好了。’”先生就很生气,一脚就把这个拖鞋踢得很远,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她说因为一双拖鞋,他们可以吵五天。有的时候一冷战就是十天半个月。后来她听了老师的课,一对照,说他们家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我怪你,你怪我,两个人就吵得天翻地覆。当时我们就跟这个乡亲讲了个故事:有两对夫妇做邻居,一家人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每天吵,另外一家人却相处和乐。这个吵架的太太有一天见到四下没人,就去敲对面邻居的门,向他们请教。她说:“你们家怎么相处得这么和乐?”这个邻居太太就跟她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她一听“我们家都是坏人,所以我们都不吵架;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都吵架”,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不符合逻辑。邻居给她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今天我给先生倒了一杯水放到桌上,先生不小心打翻了。我就会立刻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的水没有摆好位置,让您把它打翻了。’先生马上就会对我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你这么好心给我倒杯水,我都不小心,太对不起了。’我会说:‘没关系,我再给你倒。’两个人就会很和乐。”“但是你们家,因为自己是‘好人’,对方是‘坏人’,如果出现同样的情景,太太给先生倒了一杯水放到桌上,这杯水被打翻了,先生立刻会说:‘你怎么搞的,一杯水都不会放,居然放到桌子的旁边,让我一不小心就把水打翻了。’太太就会说:‘你不长眼睛,我好心给你倒一杯水,你就给我打翻了,要想喝,自己倒去。’两个人就会吵起来。”我们讲完这个故事,这个乡亲回家也开始反省。她就讲:“我按照老师们讲的‘各自责,天清地宁’去做,我那天回家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地想,我有错吗?”因为当时我负责去采访她,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她当时跟我讲:“我一直在想我有错吗?我的孩子已经读初中了,小女儿还在读幼儿园,我们已经结婚十多年了,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有错,都是先生的错。”她说,“我想了一个晚上,终于发现我确实错了,我没有做好一个太太的本分。”她说从那以后她就开始改变,结果一变,家庭立刻就变了。比如说仍然是鞋子没放好,先生回来脾气很大,一说:“连个鞋都放不好。”她说:“我立刻就跑过去,给先生道歉,说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我立刻把它摆好。我把它摆好以后,先生这个气一下就没了。”先生就会说:“你在家里做家务也挺累的,我来帮一帮你。”她说以前先生从来没有帮她做过家务活,自从她改变以后,先生经常帮她做。她说原来这么简单,“反求诸己”的态度一出来,一念之间,关系就和睦了。一个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夫妻和谐,家庭幸福了,才有助于提高和稳定亲子关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幸运的就是生活在一个父母感情稳定和谐的家庭里。在不幸福婚姻中长大的孩子,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夫妻关系似乎是家庭的支柱。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夫妻是否相爱,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发布者:谨 琼
原创
2023年06月02日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还要父母干嘛。当前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就是宽松自由。越来越多人高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慢慢演变出一种怪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反而越来越宽松。可教育孩子真的能“宽”了尺度,“松”了力度吗?(1)孩子趾高气扬,家长威严扫地。前段时间,一条名为《孩子,你不成功也没关系》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讲的是现在孩子压力过大,父母应该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怎么改变呢?有嘉宾现身说法,说找不到满意的幼儿园,那就自己办一个幼儿园。还有妈妈说,挫折什么的等女儿长大后再慢慢体验,作为母亲,我现在就要给她最好的。视频的结论是: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的方式度过一生。这条视频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共鸣:“考试、100分、重点中学真的不重要,孩子就该好好玩。”“说得对啊,现在的教育太严苛了,孩子的负担也太重了。”……不禁想起王维审先生的《当教育只剩下纵容》,他曾经痛斥纵容孩子的怪象。很多人都说“我们不该责怪孩子,孩子并没有错”。照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孩子不做作业了,不高兴了,反过来骂大人了,我们大人是不是要跟他谢罪?目前,这一现象正在上演。孩子课也不听,作业也不写,甚至不想继续读书,父母却觉得可以理解,孩子不想读,那就不读了,反正家里养得起。慢慢的,孩子就成了家里吃米的蛀虫,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甚至对着父母颐指气使。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管又管不得,说又说不得……宽松教育下的孩子成了“土皇帝”,让无数家长有苦难言。没有底线的宽容,就是对孩子最不负责的纵容。(2)学校可以宽松,社会只会狠狠惩罚孩子。堂侄自小聪明伶俐,科科拿第一,总是被表扬。堂哥堂嫂很喜欢夸他,每次他考100分就在小院里“广播”,没半天整个小院的人都知道了。读中学时,堂弟的成绩掉下来过,他爸妈倒不着急,坚信儿子很聪明,很优秀,根本不用多管。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没有考上大学。堂哥堂嫂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向优秀的儿子竟然考得那么差。原来从高中开始,堂弟就一直跟不上,成绩掉得很快,可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就一直没告诉爸妈。从小被夸大的孩子,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接受不了半点挫折,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们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只觉得读书很苦很累,这很正常。而本该严肃管教的父母,却放任自流,这才是真正害了孩子。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日本曾经推行宽松教育,不仅降低了课业难度,还不公布成绩,不进行排名,甚至缩减了上课时间和学习内容。孩子都变好了吗?考到100分了吗?结果很残酷,也很现实。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日本的成绩逐年下降。在电视剧上更是出现了痛批宽松教育的台词: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那就是等着被淘汰。试想,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奥数、舞蹈、做机器人样样不在话下。而你却让孩子慢慢来,不着急,不管什么知识都给孩子打折,不管什么压力都给孩子减负。在这个连机器人都能跟人竞争的社会里,你让孩子将来如何立足?我国每年的毕业生都在递增,2019年已经达到860万,而我们的孩子只是其中渺小的一员。人工智能越来越普遍,不少人面临下岗失业的困境,现在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多掌握一些本事,孩子将来才不会一事无成。“孩子只要快乐就好”,是父母在自欺欺人,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远古有记载道: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牛不好好走,舜为什么要打自己,而不是打牛?牛没有走正确的路,是因为人没有引导好,牛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不该怪牛,而应该追究人的责任。正如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不懂事的,他们松懈是因为父母的妥协。假若我们一再妥协,孩子就会完全走上错路,变得越来越调皮、任性、野蛮、刁钻。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不是管他吃,管他穿,也不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大。而是教会他独立生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最近,郎朗大婚,有关郎家的教育方式再度上了热搜。郎朗自小热爱音乐,喜欢弹琴,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热衷于练琴。若不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催促、逼迫与鞭策,他可能就坚持不下来,无法成为当今世界上叫得出名字的钢琴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练琴之路时,郎朗对父亲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走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有天赋的人,尚且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持。没有天赋的孩子,怎么能随心所欲,不学习,不努力?学习本身就是一场长久的积累,这场持久战本身就是辛苦的、枯燥的。孩子不懂坚持和奋斗的意义,他们只觉得苦,觉得累,想放弃。可这些,父母都懂。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该眼睁睁看着孩子走下坡路,而应该及时给予建议、引导与鼓励,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坚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就每一个人。说白了,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4)孩子不想学就不学,还要父母干嘛。这个社会很现实,我们可以追求理想化的教育,却无法保证给孩子理想的未来。父母不能活在童话里,更不能给孩子制造童话世界。因为一旦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无法适应社会,自己生活了。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童年时开开心心的,但童年的开心,能保证一辈子的快乐吗?显然不能。孩子在童年时有多开心,长大后就会吃多大的亏。小时候,父母宠爱孩子,老师迁就孩子;长大后,不会再有人保护孩子。领导不会在意你的感受,只会看你能不能干;社会不会保住你的位置,只会让你屡屡碰钉子。教育越宽松,孩子越受罪。有一个14岁的女生,不喜欢学校,不爱学习,觉得还是呆在家里舒服。她每天都哭着闹着要回家,老师也没办法,只能让父母把孩子接走。回到家后的女生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每天就想着怎么玩,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到后来,她成了一无所长的巨婴,30多岁了还赖在家里啃老。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榜样与权威来作为参照与标准。他需要拼命去学习些什么,吸收些什么,才能成为一幅优美的画卷。假如父母不严格细致地管教,孩子只会随性地生长,变成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模样。宽松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优势,甚至会进一步恶化孩子的劣势。总有人说,孩子成不成功没关系,只要快乐就好,父母不该逼孩子,也不要焦虑,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将来一定能成功。可我们孩子的起跑线,本就远远落后于他人了,难道还任由他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吗?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要狠心逼孩子一把。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鼓励孩子努力,引导孩子坚持,这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那还要父母干嘛?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教师本是一个天生的读书群体。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裹挟下,很多教师变得眼中只有分数、只有成绩,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了。不少教师已完全远离阅读,这太危险了。大量时间在开会,在交论文,在应付检查,在管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督促孩子读书而自己很少读书。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可能在成为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学习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我地工作着,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一个教师上课时,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现在,有些教师要么不读书,要么只读教材和教参。不说阅读史,就连基本的阅读都没有,所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肯定谈不上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当然更达不到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有的教师即使读书,要么“盲读”,未从自身需求出发,而是漫无边际、茫无目标地人读亦读,盲目追潮;要么“躁读”,读书心态浮躁,带着功利,为读而读,不能心存宁静,持之以恒;要么“浅读”,读书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而不求细读精读。许多教师不读书,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果真没有时间吗?是否有时间,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把这件事情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如果教师认为读书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时间;如果教师认为不重要,一定会找出很多借口,很多理由。如果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我们会抽不出时间吗?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在课余时间,节假日,闲暇时候,旅途时光,等飞机、等火车的片刻,在晚上睡觉前,在早晨起来以后,甚至在喝茶的间隙,挤那么一点点时间读一点书,这些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些教师不读书,原因是他们觉得书读了记不住。但是,记不住难道就白读了吗?读书就像吃饭,你不可能清清楚楚记得每顿饭吃了什么,但每一顿饭的营养都已经化作你的血肉渗入到你的身体中去了;同样,你读的每本书也许也记不住,但你并没有白读,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化作你的精神营养融入到你的灵魂中了!对于真正读书的人,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对于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这些的确都是不能称之为原因的原因。读书,能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老师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同样的道理,有书香父母,才会有书香子女,和书香家庭。然后事实上,当今的父母都在炮制一个怪圈:自己不愿读书,却希望孩子把书读好。满眼所见,是成年人玩手机、看电视、戳麻将,连书是什么样子,书店在哪个方向,读书的感觉怎样,都已经到了爪哇国去了。每天父母们捧着手机,刷微信,玩短视频,看段子,充其量是在电子阅读的氛围里,进行营养不高的碎片阅读。白岩松有一篇演讲稿,曾在网络热传——《白岩松:与阅读有关的“饥饿记忆”,让我刻骨铭心》。看到古龙金庸梁羽生,就像见到香蕉苹果梨子一样,如饥似渴,那是属于上个世纪的故事了。哪怕我们60后、70后、80后有过这种读书的“饥饿记忆”的人,也仅仅是有记忆罢了。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知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1991年出版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了令人瞩目的“阅读循环圈”理论。此循环圈由“选书”、“阅读”及“回应”三个环节组成。一本好书,一段愉快的阅读经验,将为读者开启下一段阅读旅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循环圈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儿童阅读状态,它的中心是有协助能力的家长,即爱阅读且知道如何选书、共读、回应孩子的大人:“不阅读的孩子是由不阅读的大人造就的。我们的图书资源也许贫乏,图书储备太少或者受损了,或者我们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是还有一件事可超越这一切。一位虔诚的成年阅读者,一位懂得孩子们需要什么的成年人,他才是阅读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李振村,说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寡妇独自抚养两个刚上小学的双胞胎兄弟。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她就捧着一本书在边上看,一直到兄弟俩考上北京一所有名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对兄弟俩说:你们知道妈妈有多苦吗?兄弟回答:我知道,你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她说:这倒不苦,就是每天陪着你们看书太辛苦了,其实我一个字都不认识……”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你们有多少人坚持做了?”这样的一句反问让不少家长惭愧。是的,我们为人父母,自己不读书,不爱学习,却总期望孩子能爱读书,能通过读书成龙成凤,多少有些笑话的意味。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工作,一群不学习的父母在努力育儿!这话有些伤人,可我们大多数人又无力反驳。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原创
2023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