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有人认为,在西方全民参与的民主选举中,候选人颇具人格魅力,他们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因此西方的民主选举堪称选举制度的典范。但是,西方的那种民主选举,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完美吗?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揭开西方民主选举的真相,结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揭示出西方民主选举,以言取人、结党营私、遗漏人才、引发对立,对国家的大事谋划不当等种种弊端,告诉我们西方式民主绝非万能神丹,而西方式的民主选举,更是一个欺世盗名的“美丽传说”。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25日
用人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单位、一家企业都是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用人得当与否,直接攸关国家、企业和单位的兴衰成败。《群是治要•六韬》中记载,周文王向姜太公请教用人之道,姜太公告诉周文王,君王虽然求贤若渴,但在选才上要十分谨慎,更不能在用人上犯大忌,刘教授由此总结归纳出用人要七忌,即:用贤而疑、求全责备、能不当官、德不当位、功不当禄、偏信壅塞、妒贤畏能、已树而择。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人在用人方面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告诉领导者要知晓用人大忌,留住人才、避免失误。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23日
“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通过刘余莉教授的精彩讲述,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究竟要用哪些人才能实现社会昌明、国家富强、事业兴盛呢?《说苑》记载,周成王行冠礼之际,周公委托祝雍在祝词中说“使王近于仁、远于侫、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劝谏周成王能够亲近仁德的人,远离奸佞的人,珍惜时间,惠施财物,任用贤德的人和有能力的人,文中提到的“任贤使能”,就是用人的标准。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人在用人方面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用人要以德为先。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23日
有人认为,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种观点,用来比喻人才的重要性不为错。然而,人才绝不是最宝贵的,无论是治国还是治企,比人才更宝贵的是会不会用人,而用人之道,全在“德才”二字。《汉书》有言:“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古籍经典《说苑》上也提到,没有恒常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恒常得以治理的百姓,如果得到贤德的人,国家就会安昌,失去贤德的人,国家就会危亡。从古至今无不如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用人的重要性。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23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历史上所有政治家都通晓的道理。《群书治要•汉书》上记载,名臣贾谊在劝谏汉文帝时说:“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因此,“重农务本”成为历朝历代的“国之大纲”。农兴则国力兴,农衰则国力衰。即使到了今天的工业和信息时代,“重农务本”一直是社会稳定、国家安定的基石。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纵论古今,教导我们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重农务本”都是关乎国运的压舱石。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23日
中国自古以来都讲“爱民如子,视民如伤”。《群书治要•新语》中讲到:“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上,处理事情要以仁义为根本。《荀子•强国》更有文曰:“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这句话的意思是执政者爱护人民就会安宁,喜欢士人就会荣耀,这两者一样都没有就会灭亡。这些饱含仁义道德理念的中国传统治国理政警句,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治国方略。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解读古籍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告诉我们要安定人民,治理好国家,就要亲民爱民。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23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特别推出“智慧父母公益课堂”,促进传统文化进家庭 ,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家庭教育中的诸多困惑,频道主编康金胜(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文和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有着十余年开办传统文化公益课堂的经验,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使很多破碎的家庭恢复和睦,有问题的孩子恢复正常,变成孝顺的孩子、听话的孩子。 来源:中国企业网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1年07月19日
君子、小人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用道德修养衡量人高下的一个标准,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没有人不愿别人称赞他是君子,也没有人高兴被人叫作小人,这也就说明人都有羞耻之心,都有向善之心,也就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明代大儒吕新吾说:“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意思是说如果善于引发人的惭愧心,能使小人回头成为君子,而如果刺激人的自尊心,也能让君之恼羞成怒变成小人。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解读古籍中蕴含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帮助一个人改过成为君子,就要引发他的惭愧心。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