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法 治
全部 |法 治
  您只要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那就必须要注意网络宣传的法律问题,今天就先讲的一些小常识。杜绝极限词、夸大宣传极限词主要泛指绝对用语和夸大用词,比如:全球第一、销量冠军、超薄、极致等词语描述,多出现在宣传图片上。网上已经很多网站做了详细的词库查询,大家用描述性词语拿不准的时候,都建议去查一查。慎用排名、慎用竞争对手对比不要用非权威、有商业性质的销量排行榜或技术排行榜数据作为宣传。权威的也慎用。尽量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竞争对手对比。可以自己和自己对比,否则可能存在恶意贬低竞争对手的说法。宣传图片素材必须要用正版或免费商用网络图片一箩筐,但是拿来用于宣传或商业行为,必须拥有图片所有方的授权。建议到正规素材网站寻找免费素材或购买素材网站VIP,获得商用授权。宣传字体必须要用正版或免费商用不少人已经栽在字体版权上了,不要认为电脑上自带的输入法就可以免费用,其实你也付费了,你购买正版电脑系统的时候,就涵盖了这个费用。所以在个人电脑上可以用,但不能对外宣传使用。多找点免费商用字体储备着吧。营销活动尽量和三方平台备案进行但凡有活动,就有黑幕存在的可能,活动越大,受关注程度越高。所以组织抽奖类活动、前N名活动等,尽量都通过三方平台备案进行。注意人物肖像保护宣传资料只要包含人脸,都存在肖像保护的问题。只要没有得到授权,均不要随便使用,只要用于商业用途,放客户领奖照片、现场活动照片等宣传均需要注意。蹭热点要有底线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等,不是每一个热点都可以去蹭的,原则性的事件不是卖弄小聪明的地方。违背社会底线也违反相关法律。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1日
网络侵权行为有哪些?1、网上侵犯人格权       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虚幻的,是依赖于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网络中依然存在侵犯人格权的违法行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网上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的行为,只要受害人能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其合法权益就能够得到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的名誉权的行为。”《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三款明确指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致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由此看出,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上不仅逐渐凸现为一种具体的人格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也受到法律的关注和保护。  2、网上侵犯著作权  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具体如下:  (1)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2)著作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其他应由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上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如许多网站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将其作品上载到网络中;未与新闻单位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擅自转载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在网上传播走私盗版的音像制品等等。与此相应,法院受理的涉网著作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管辖地的确定;将数字化作品纳入著作权保护的范围,明确了数字化传播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如何处理网络侵权行为?(一)版权声明不可少  版权声明就是版权内容的使用许可证,是防止网络侵权的第一步。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可惜,很多媒体都忽视了这一点,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放上“版权所有”四个字,没有认真对待。一个充分的版权声明,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1、声明自己是版权材料的著作权人。  2、使用条款,即访问者可以如何使用版权材料。如果允许转载,往往会要求附上原网站的链接和出处。如果不允许转载,就应该加一个警告,警示违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3、获知详细信息和联系未尽事项的方式。 (二)发出侵权通知书  著作权人可以通过侵权通知书,向“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自己的权利。后者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应当将通知书的内容同时在信息网络上公告。否则,“网络服务提供者”就要承担连带的侵权责任。侵权通知书上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  1、权利人的身份证明,包括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等;  2、要求删除或者断开链接的侵权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名称和网络地址;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请注意,这三方面内容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在法律上被视为无效。国家版权局的网站首页上,就有规范格式的《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可供下载,并有详尽的填写说明。使用的时候,只要按规定填写,然后签名或加盖公章即可。网络侵权法律规定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1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第三条 原告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起诉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原告仅起诉网络用户,网络用户请求追加涉嫌侵权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原告仅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追加可以确定的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四条 原告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涉嫌侵权的信息系网络用户发布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请求及案件的具体情况,责令网络服务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够确定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处罚等措施。  原告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请求追加网络用户为被告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五条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侵权人以书面形式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公示的方式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的通知,包含下列内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一)通知人的姓名(名称)和联系方式;  (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  (三)通知人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的理由。  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未满足上述条件,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免除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六条 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的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是否及时,应当根据网络服务的性质、有效通知的形式和准确程度,网络信息侵害权益的类型和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第七条 其发布的信息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的网络用户,主张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收到通知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通知内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 因通知人的通知导致网络服务提供者错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被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通知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被错误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相应恢复措施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恢复的除外。  第九条 人民法院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以人工或者自动方式对侵权网络信息以推荐、排名、选择、编辑、整理、修改等方式作出处理;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的管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所提供服务的性质、方式及其引发侵权的可能性大小;  (三)该网络信息侵害人身权益的类型及明显程度;  (四)该网络信息的社会影响程度或者一定时间内的浏览量;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预防侵权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及其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  (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或者同一侵权信息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  (七)与本案相关的其他因素。  第十条 人民法院认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其程度,应当综合以下因素:  (一)转载主体所承担的与其性质、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注意义务;  (二)所转载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明显程度;  (三)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标题,导致其与内容严重不符以及误导公众的可能性。      第十一条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诽谤、诋毁等手段,损害公众对经营主体的信赖,降低其产品或者服务的社会评价,经营主体请求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二条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  (二)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  (三)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为学术研究或者统计的目的,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公开的方式不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  (四)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  (五)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  (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方式公开前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个人信息,或者公开该信息侵害权利人值得保护的重大利益,权利人请求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公开个人信息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十三条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文书和公开实施的职权行为等信息来源所发布的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的信息与前述信息来源内容不符;  (二)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添加侮辱性内容、诽谤性信息、不当标题或者通过增删信息、调整结构、改变顺序等方式致人误解;  (三)前述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但网络用户拒绝更正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予更正;  (四)前述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仍然发布更正之前的信息。  第十四条 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达成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服务的协议,人民法院应认定为无效。  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或者以断开链接的方式阻止他人获取网络信息,发布该信息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实施该行为的,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五条 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者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的,应当与侵权的具体方式和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侵权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网络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书等合理的方式执行,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侵权人承担。  第十七条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严重精神损害,被侵权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八条 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财产损失。合理开支包括被侵权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侵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予以确定。  第十九条 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规定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来源:大律师网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08日
来自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08日
2020年04月24日10:22  来源:新华网原标题:上海:试点线上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即审即批4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人口办民警洪一将即时办理的上海市居住证递给来沪人员董思薇。 当日,上海警方在长宁区试点推出“线上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即审即批”便民措施,境内来沪人员如需办理居住登记和居住证,除窗口办理外,还可以通过手机“随申办市民云”APP线上办理或通过“一网通办”服务终端机自助办理,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责编:孟植良、岳弘彬)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0年05月05日
2020年05月01日20:07  来源:人民网-法治频道5月1日,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在过去的4个多月里,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坚守在惊涛骇浪中,奉献于冬去春来时,用双臂守护住更多人的“日常”,用肩膀扛起了国与家。这其中,从不缺少司法行政人的身影:他们中有的用法律知识为志愿者们护航,有的从千里之外驰援武汉,有的刚走出医院就站上岗位,有的在大山深处以法相援,有的年纪最大却坚持最久……在这一天,我们郑重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注视他们伟岸的身影。留守武汉的律师胡燕早为佛山援助医疗队装卸行李后的合照2020年1月31日,武汉,律师胡燕早被告知必须居家隔离,因为她接送过的一位医护人员被诊断为疑似案例。身边人为她担心不已,胡燕早却很平静。在决定加入“微光援助队”和“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时,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武汉封城前,她原本有机会离开,却选择了留下。封城后,网上有关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胡燕早看着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感动得泪流满面。她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两个志愿团队主要为抗“疫”一线提供免费运输服务,包括运送救灾物资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在这里,胡燕早不只是搬运工、司机,更充分利用职业特点,当起了团队的法律顾问、行政管理和外联。胡燕早连夜为团队起草了《志愿者申请书》《志愿者联盟公约》,后来还参与到管理工作。她发现志愿者们在外奔波,没办法吃饭,就立刻联系某食品企业董事长,募捐到一批方便食品,缓解志愿者们吃不上饭的情况。居家隔离时,胡燕早也没闲着,一边处理律所的工作,一边处理联盟的事务。迄今为止,她已经为联盟起草、完善了11份法律文件。等隔离期一满,她立刻投入志愿工作,还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做警察的丈夫在多年前因公牺牲,胡燕早一个人担负起了抚养女儿的责任。她希望用身体力行,告诉女儿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0多年前,胡燕早成了村子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一毕业又去做了当时少见的女律师,然后在这条路上走到了今天。她曾应邀给学生们做过一场题为“做一个仰望星空的法律人”的讲座。在她心里,一名优秀律师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最后6小时和不到7天刘艳彬在鄂工作照四川监狱援鄂工作队撤离隔离点的前夜,武汉下起了大雨。雨劈头盖脸地泼了下来,落在防护服外的雨衣上“嗒嗒”作响,还有冷冽的风从身侧刮过,呼啸着穿过一间间板房。因为要穿隔离衣,刘艳彬怕行动不便,里面只穿了一件警用毛衣。原本就起雾的护目镜上也层层叠叠地遮挡起了水雾。她的手脚和身体冻得没了知觉,小腿也酸胀得抬不起来。但看着前方雨雾中因跟腱炎发作而有些步履蹒跚的队长,刘艳彬咬紧了牙关,仔细巡查,不敢松懈一下,“我这么年轻,绝对不能落后”。这是她在武汉值守的最后6个小时。在刘艳彬出发的四川,雅安强制隔离戒毒所28岁的辅警陈禹正坚守在岗位上。几个月前,他刚做完手术,化疗后不到7天就奔赴“战场”。女儿4岁,儿子才4个月,妻子还在产假中,陈禹被安排在家静养,但他拒绝了——疫情袭来,警力紧张,战友们任务艰巨,他无法在关键时刻缺席。陈禹女儿不开心,他说:“玅玅不是常说爸爸是警察,要抓坏蛋、保卫国家吗?爸爸不仅是警察,更是共产党员。现在国家需要爸爸,单位也需要爸爸。”女儿似懂非懂,陈禹想,等她长大后,一定能懂。领导告诉陈禹,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立即停下来,如果有困难就及时找组织。但他至今没说过一次。一个县的三分之一冯姣姣回到云南省红河县的时间,是大年三十。这不是她最初的目的地。原本,她想利用春节假期,带着孩子与母亲自驾回沈阳的家,却在路上看到了有关疫情的新闻。疫情期间,冯姣姣(中)在红河县司法局接待当事人折返的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同行的还有家人。但思来想去,她还是征得家人的同意,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红河县。没办法,她知道这里一定很需要自己。整个红河县只有3名律师,冯姣姣是三分之一——2018年,她参加了法律援助“1+1”行动,作为志愿律师来到这里。大年初二,冯姣姣的手机号码就被公开了,对外接受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咨询并提供相关法律服务。除了接听电话,遇到紧急情况,她还得出门去提供法律援助,唯一的防护措施,是自己用胶布和绷带做的简易口罩。后来,云南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知道了她的情况,给她与其他志愿者寄来了1000个防护口罩。春天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前几天,冯姣姣照着上班的点到了司法局,大门还锁着。她心里纳闷,一看手机——周六,原来自己忙得忘了日子。但这就是她早已习惯的生活。在这个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的大山深处的小县城,为了一年一百多件案子,奔波颠簸。很多援助对象邀请冯姣姣去家里吃饭,这是他们能想到最隆重的招待方式。冯姣姣从没答应过,但她会收下他们送来的感谢信——有的自己不识字,就请别人代写。信上的字歪歪扭扭,却带给她力量。他们说,冯律师,我在这个案子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到今年6月,冯姣姣参与法律援助“1+1”行动的第二年就结束了。现在,她已经续上了第三年。不回家的司法所长李信华(右二)工作照每到大年三十这天,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司法所所长李信华都要去所里看一看再回家吃年夜饭,今年也不例外。禄口司法所边上就是禄口街道的防疫检测值守点,工作人员在这里三班倒、每天24小时连轴转。司法所本没有防疫任务,但李信华看到值守人员,回家的腿却迈不开了。他整理好口罩,来到卡口,主动和值守人员对接,“你们先去吃口饭”。这一接,就是30多天。除了中途回家拿了两次换洗衣服,李信华一直吃住在所里。“李所参加防疫去了,今天我值班,明天我也和李所去一线”。禄口所除了李信华,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从大年初三起,全员主动回到岗位,投入到一线抗“疫”中。抗“疫”阵地要守住,司法行政的阵地也不能落下。就算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李信华仍安排了一人留守,处理日常工作。了解社矫人员生活状态、及时处理线上调解申请、制作助力复工复产的普法产品……司法行政人的职责从未放下。曾有一起工作的年轻人劝李信华:“您也上了年纪了,就别在一线待着了。”他说:“按年纪我是你们的家长,我在,你们的家人就放心,我得看着你们,我才能放心。”还有一句话他藏在心里——因为他是一名党员。……这是自疫情爆发坚守至今,5名来自司法行政战线的劳动者的故事,却又不只是这5个人的故事。他们共同绘就了一幅图画,这幅图画名叫:坚守的司法行政人。在今天,向他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他们,向险而行,迎难而上,无惧无畏担使命,无私无悔践初心!(郑心仪)(责编:孝金波、闫嘉琪)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0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