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家 庭
全部 |家 庭
我有一个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幸福和睦的美满家庭,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我们夫妻二人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在家庭关系上相敬如宾,孝敬父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在家庭建设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新婚的儿子儿媳团结和睦,积极上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我们家的故事。爱岗敬业,主要成员在各自岗位上成绩优异爱国爱家干事业,踏实肯干出成绩。我为万寿路街道某社区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扎实认真,勤勤恳恳;在家庭里孝敬老人、任劳任怨、关爱孩子;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红爹之家”等志愿公益活动,热心助人,帮扶孤寡老人,用工作和生活中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事,诠释了一个家庭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扬。2000年以来,先后10次被海淀区评为社区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总参信息化部评为“优秀军嫂”;2011年被北京市评为“万名孝星”;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五好文明家庭”;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志愿联合会“五星级志愿者”。刚从军队退休的丈夫张华同志,为原总参机关的一名干部,他一贯坚持党性原则,忠诚国防建设事业,入伍30多年来,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优良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被部队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支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响应号召,积极投入新冠疫情防控行动之中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破了全世界的宁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控疫情关乎党的形象、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面对肆虐的疫情,我们全家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斗争当中。一是作为“党员之家”,做到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全员全时参加社区志愿者值勤,一直守护在小区大门,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落实人员车辆登记、查验、消杀等措施,成为小区安全的“守门员”;二是积极协助社区做好相关人员的摸排工作,并配合做好重点(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入户排查筛查近百户家庭,以自身行动切实防止了疫情扩散;三是深入防控一线宣传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防控政策,使周围群众对防控措施充满信心,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同时对不当言论和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坚决抵制;四是积极配合新冠病毒疫苗的统计接种工作,协助社区发放新冠病毒疫苗宣传品80余份,宣传国产灭活疫苗的情况特点,2月底前全家4口已全部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并在微信群中及时分享接种疫苗的感受,减少了周边人们对接种疫苗的顾虑。另外,贯彻落实北京市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规定,带头参与“我分类我承诺”,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提升公民素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民航骄子且是家中最少党龄(9年)的儿子张凌翔,也积极响应“防控就是责任”的行动号令,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冲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不惧风险,吃苦耐劳,坚守航班运行大任,一年来执行了11次国际航班飞行任务,飞跨大半个地球,其中一半运输的为抗疫急需物资,为助力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孝敬父母,自觉传承传统家庭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夫妻二人原籍都是山东人,双方老人均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对双方父母十分尊敬和孝顺,双方老人既满意又开心。双方父母中有三位都年逾八旬,且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疾病,多年来,针对老人年长体弱多病,丈夫把岳父岳母当作自己亲生父母,在每年冬季来临之前,都主动把两位老人接到北京来过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照顾和关心体贴,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在2017春节期间前,我们协商后把老人都接到了北京,三位老人同时居住在并不宽敞的小家庭里,虽然十分拥挤,但家庭爱意浓浓、氛围和谐,三位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儿女皆尽孝敬之心,家人万分幸福,四邻六舍羡慕不已。2009年,丈夫奉命在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代职,在11月执行编队远洋任务期间,突然收到婆婆因病去世的消息,作为长媳的我,深知丈夫远洋任务责任重大,在通信联络无果的情况下,立即赶赴山东老家,克服天气寒冷等困难,按照当地民俗披麻戴孝,与家人一道料理了婆婆后事,深受乡亲称赞。  互相尊重,努力营造家庭和睦氛围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每位家庭成员都致力于建造一个和睦的家庭,创造一种温馨、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好夫妻关系。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夫妻在共同料理家庭的事情时不分你我,勤俭持家,一起商议,取得共识,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家庭环境整洁舒适。同样,和睦的家庭就是幸福的来源,成员中不管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一家人老中青三结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相尊重,共同提高,保留各自的活动空间和活动领域。心喜每一个亲人所取得的成绩,心疼每一个亲人的失败教训,心系每一位亲人的身心健康。儿子外出的时候,父母叮嘱一句“路上小心点,慢点开车!”;爸爸有应酬时,儿子儿媳不时提醒一下“爸,少喝一点儿!”,这样的关心凝聚着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爱意,这样的家庭让人感到温馨和谐,这样的家风也支撑着良好的社会风气。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我的母亲廉淑清生于1915年8月26日,母亲16岁嫁到吴家,同吴永结为夫妻,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我是长子吴保真,爷爷奶奶是满族人,厢红旗,1941年曾迁居香山门头村居住一年多,由于弟弟妹妹增多,光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家庭支出,特别在日本占领时期生活越来越困难。后迁回城里,为了全家人的生存,母亲担当起每天繁重的家务劳动,还给被服厂做外活,缝皮子到深夜,儿时我们兄弟姐妹的衣服、鞋都是母亲一双勤劳的巧手为我们缝做的。我忘不了解放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苦难日子,母亲在苦难面前从来没有叫过苦,坚强的带领我们生活下去……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后,我们的生活才一天天好起来。我1949年3月到“京华印书局”当学徒,母亲也从京华印书局取回书页做折页工作,母亲还积极参加街道居委会的社会活动,了解同院邻居情况,调解居民纠纷,登记临时住户统计报告,逢年过节参加节日值班上街巡查,传达街道居委会的要求等。母亲认真负责、热情、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受到群众的爱戴拥护,她曾多年任梁家园东胡同居委会治保主任,并受到椿树街道办事处的好评。她晚年退职后,被北京市民政局定为北京市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并发给就医证,享受一定的医药报销。1984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每月享受100多元的养老金,到2006年每月领到300多元,这是党和政府对母亲多年从事基层街道工作的肯定和褒奖,感恩党的关怀。母亲一向勤俭持家,记得60年代每当西红柿旺季,母亲买来廉价的西红柿,洗净加热装瓶,保存以后再吃。为了节约开支,每到秧天母亲都要买些雪里蕻、荠菜头腌制咸菜,腌菜要经洗净、晾晒、翻到腌好,制咸菜也是辛苦的劳动。母亲博大的爱心对内孙外孙一样疼爱,她给每一个初生的孙子外孙子都亲手裁剪缝制一套衣裤,80多岁还给外孙女缝制衣裤,戴着老花镜,用她那多年劳动、指关节变形的一双手吃力的缝制一针一线,饱含着伟大的母爱。母亲对待丈夫可说是尽心,在她眼里父亲是家中的主心骨,是可信任依靠的男人。他们相敬相爱和睦相处生活了一生。母亲对待婆婆更是孝顺为先,从没有同长辈顶过嘴。母亲待人处事总是先人后己,在家里每次做好饭,她总是让奶奶父亲孩子们先吃,自己最后吃。母亲疼爱她的孩子,小时候贪玩我就挨过父亲的打,但母亲从没有打过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母亲用她无言的行动,教育了我们,感染着我们,用她无尽的爱滋养了我们一生。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家风是一种规矩,家风是一种传统,家风是一种精神,家风是一种正能量,家风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传家宝”。我们家庭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感动人心的往事,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的姥爷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全家。姥爷20多岁就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去世时还有弹片留在身体里。姥爷这一辈人,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后辈人能过上幸福生活,付出的太多太多……姥爷是第一批在人民大会堂领取离休证的老干部,我们全家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党员,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着我。我的爸爸是一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入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们,经历了国家的各个阶段,对祖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感受,更能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做出了贡献,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并影响着新一代的共产党员们。我的妈妈担任了翠微路21号社区第二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家对她交口称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春节期间,新冠病毒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舍小家,顾大家,携手逆行,并肩作战,传递正能量。我的爸爸和妈妈毅然向居住地翠微路21号社区党委报名参战,每周两次上岗值勤,测量体温,做好外来人员的登记,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工作面前,得知责任重大,在他们的影响下,不怕苦,不畏难,守护着社区居民们的健康。这是战场,却没有硝烟,我们全家都投入到这场抗疫狙击战中,战斗在抗疫前沿,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好的家风需要传承,我在爸爸和妈妈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从2011年2月20日开始参加由爱心家园义工联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敬老、助学支教、公益演出、义卖、拍卖等活动。由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绩优秀,我2012年获得了北京市万名“孝星”称号;2015年获得了北京市第二批五星级志愿者称号;2019年获得了海淀区首届最美治安志愿者称号;2019年10月获得了首都建国70周年大庆海淀区优秀城市志愿者称号;2019年9月获得了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称号。自2011年2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至今,累计服务时长达到了2909.5个小时。我负责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的管理工作,每年都组织策划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有疫情防控值守、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城市清洁日、志愿服务培训等活动。由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成绩优异,翠微北里社区治安志愿服务队2019年获得了北京市第四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和第四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两个集体奖项,社区居民董大士获得了北京市第六批五星级志愿者称号。在工作之余,我积极投身于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2017年5月我担任爱心家园义工联海淀清心居养老院活动组领队至今,每周六的上午我都会带领团队到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负责:活动策划、志愿者招募、活动组织、活动后记录卡及照片发布。我成功组织了三次团建拓展活动、集体生日会、重阳节公益演出等。为了提高老人动手动脑的能力,从2019年3月开始,我们邀请了专业的手工课老师,每个月的第二周活动时间,为养老院的老人免费开设了手工制作活动,得到了院方和老人的认可。在社区居委会最为基层的工作岗位上,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居民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心中要时刻装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做好服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老百姓的事情比天大,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社区居民,这就是我在工作中的指导思想。爸爸和妈妈就是我的一面镜子,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出现了问题,他们都能给我指出来,让我及时改正。恰逢建党百年华诞,我要向爸爸妈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同志们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争取更大的进步,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一晃,父亲已经去世将近20年了,我也已经是一名从警26年的老警察了。每每回想起父亲,心情就难以平静。父亲是一名50年代就入党的老党员,解放后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生于30年代被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在日寇铁蹄下长大的他,过过苦日子,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对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有很严的家风。可以说,父亲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他喜欢读书并由此形成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生。家风之一:读书要成为习惯。小时候感觉,父亲除了忙村里的工作,一闲下来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农忙季节锄地时也忘不了带上一本书,中午歇晌时候,躺在树荫下也要看会。后来,他年纪大退下来不当村支书了,不像别人那样爱走东家串西家的,而是喜欢呆在家里看书,有时半夜一觉醒来,我还常能看到他在灯下看书的情景。家风之二:读书要活学活用。父亲爱书,也爱讲书,每有客人来访,几个回合的家长里短、五谷桑麻之后,他总能转弯抹角地把话题拉到有关书的内容上来,于是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上至盘古三皇,下至满清民国,三国水浒西游自不在话下,通言拍案更是出口成段,谈得兴起先贤正史、野叟奇书也从他的口中侃侃而出,而且引经据典、有根有据,听得客人连连点头,从小孩子的判断力来看,那些客人是真的佩服父亲学识的渊博,每到这时我也可以成为幸运听众,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父亲决不责怪,哪怕分配给我们的活计我们没有去做。家风之三:读书要用于助人。父亲比较喜欢读中医书,时间长了对中医知识也略懂一二。那年,邻家一位大哥手上长了一个痈,手肿得像个胡萝卜,中药西药吃了一大堆,也没见多大效果,后来求到父亲,父亲碍不过情面,就翻他的老版《本草纲目》,花几元钱买了些草药配制了一味药,竟把那位大哥的病治好了。这样一来二去,父亲也就成了村里的土医生,谁家有个小病小灾的,都来父亲这里问问,父亲便无偿地送点他配制的中药,因此他在村里人缘极好。我们那里过农历新年有杀年猪的风俗,杀猪时要请亲戚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吃一顿,父亲便成了每户杀猪人家必请的贵客,有时碰巧两三户人家赶在一天杀猪,当天没请到父亲的人家,过后也要想办法补请父亲吃一宴。   家风之四:读书要有专攻。父亲有他自己独特的教育子女方式。比如除了我们上学发的课本之外,他不许我们看他的书。他的书锁在一个大木箱子里,钥匙只有他和母亲各有一把,因为母亲每年都要给那些书进行保养,以免书生虫。最高兴的时候是父亲出去开会的日子,我们像是过节了似的,有时候父亲出去开会要开好多天,父亲一走,我们便央母亲打开父亲的书箱,母亲心软,经不住我们的央求,便打开书箱。父亲的书好多,拿起哪一本都爱不释手,为了抢时间赶速度,我们看书只好囫囵吞枣,以这种形式,我小时候读了许多书。但自从我们考入大学那一天起,我们便可以随便打开他的书箱,看他的藏书了。他书箱对我们开放,意义非同寻常,使我们一瞬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记得我大学第一个假期回家,第一次当着父亲面打开他的书箱,看着他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翻阅他的藏书,我的心中突然充满了不尽的感动,我突然明白了父亲平日里对我们的苦心。家风之五:读书要成为修为。那年,父亲突然得了脑出血,三天三夜昏迷不醒之后,母亲终于同意给千里之外远在京城的我发加急电报。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当上警察,工作也很忙。当领导把父亲的病情告诉我后,我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急匆匆地赶回家直奔进医院,父亲仍在昏迷之中。我在他耳边轻轻地呼唤,一遍遍地,他竟奇迹般睁开眼睛,慈祥地望着我,嘴里嗫嚅着什么,仔细地辨别了半天,才听清他在不断地说着一个字“书、书”。母亲从身上掏出一个纸单递给我说:“你父亲在生病之前就把他的书分好了,你们兄弟每人一份,并列出了书目单,这是你的一份”。我拿过一看,上面列着上百份书名,什么《古代清官的故事》《施公案》等等,全是古代清官办案、断案,为政清廉方面的。看着那书单,我突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那时,我从事的是纪检监察工作,我既是警察,又是纪检干部,这双重身份让父亲心里有了更多牵挂。看我拿着那份书单,父亲用一只抖抖的手摸着我警服上的黄铜扣,艰难地笑了!而我则背过头去,泪水无声地流满了面颊!父亲最终还是没有救治过来,驾鹤西天了。返回途中,我不顾母亲要我邮寄的劝告,舍掉一切想带的东西,独独背着父亲送给我的那些书,踏上了南下列车。我要背上那些书赶路,一生一世的背着它们,读父亲的书,学父亲做人!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有关家风家规的重要论述让我思绪万千。特别是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父亲习仲勋的信时,柔情似水的父子深情,让我回忆起爷爷对我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爷爷是抗战时期的离休干部,解放后在北京的一家国有企业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联想到他老人家,是因为与其20多年的共同生活,让我目睹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风范。他一生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待人热诚。爷爷是我人生起步阶段的启蒙引导人,更是我人生前行道路上的重要影响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父母带着刚出生的我,和太姥姥、爷爷、奶奶挤在胡同里一户不足二十平米的平房中。我记忆里,那是一间没有任何活动空间、每到夏天就充满发霉味道的老屋。九十年代初,各单位都盖起了宿舍楼,常有人来找爷爷反映自家住房问题。一天,有位跟爷爷年纪相仿的同事气呼呼地冲进院里准备发火,可当他看到我们一家四代正围坐在家门口的小桌吃饭,屋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时,一下愣住了。似乎他的不满顿时减少了一半,轻轻叹了口气说:“老书记,我没想到您的住房还不如我呢,我什么都不说了。”然后就转身离开了。那时年幼的我闲不住,总是在家里跑来跑去,有一次被堆放在过道的杂物绊倒,磕破了头,血流不止。太姥姥一边心疼地抱着我,一边责怪爷爷:“要是地方大一点,孩子就不会摔成这样。人家上级明明送来一套三居室的楼房钥匙,硬让你给送回去了。”我隐约记得爷爷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用碘酒帮我擦着伤口。好多年后,一次无意聊起这段故事,他说:“老人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不能反驳。但工人们的住房还没解决,我怎么能先住上楼房呢。”后来,厂工会来人商量给我家安装电话,说是工作需要,上级让安的,爷爷知道后,坚决不让安。他的理由是,我是领导干部,绝不能搞特殊化。其实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觉得爷爷是领导干部,他那么朴实,那么平易近人,跟所有人都像朋友一样,常有同事来家中聊天,直到他离休后也是如此。有一年春节,一位副厂长来家里探望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人是车越坐越大,房越住越小。厂里给配车你不坐,非要坐公交车,上级给各单位领导调房你不要,非要跟厂里工人一起分,真令人佩服。”从那时我就懵懂地体会到,所谓的领导干部,就是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就是要以更多人幸福为使命。记忆中的爷爷是个不善交谈、甚至有些严厉的老人,但进入耄耋之年,特别是奶奶意外去世后,他的性格改变很多,每天择好菜熬好粥等着我们回家吃饭。以前少言寡语的他,饭桌上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一次他突然对我说:“我这一生非常满足,国家对我们离休干部特别照顾,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太少了。以后我去世了,把我和你奶奶一起海葬,我们都是党员,要在这方面带个好头。”听他说这番话,我当时就哭出了声:“爷爷您说什么呢,您不要我了么!”爷爷反而笑了:“我孙女有出息,我虽然舍不得,但是很放心。爷爷相信你,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和自己的良心。”2014年初,爷爷不幸患了癌症,弥留之际他说:“我走时不要给我买新衣,我要穿那身中山装。”后来我爸告诉我,这身中山装是爷爷60年代置办的,平日舍不得穿,只有很正式的场合才肯拿出来。他还嘱咐我们,不要麻烦领导和同事,和奶奶一样,简单的家庭告别就行了。2014年11月15日,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如他所愿,就穿着那身中山装。虽然告别的那天我们没有通知太多人,但还是有很多爷爷的同事和战友来送他最后一程。我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可我能感受到,他们和我一样,对爷爷有太多不舍。2015年9月,我们全家参加了北京市殡仪馆举办的海撒仪式,将两位老人的骨灰撒入天津的海河,完成了他们最后的夙愿。正廉和善做人,恭诚宽义处世。我想,这是爷爷一生最精炼的概括,也是他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深刻认识到,爷爷作为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缩影,代表着那代人的心路历程。而身处新时期的我,仍要传承他们对政治信仰的忠诚,学习他们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始终牢记:不论时代更迭,不论生活改善,共产党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爷爷去世六年多了,但每当脑海里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我还是会禁不住热泪盈眶。是的,我很想念他,不仅是在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还有他们那一代人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我想,这就是家风的无形力量,虽然没有一纸家训挂在墙上,却早已融入我的言行,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行动指南。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爷爷;以及与爷爷一样,一生辛勤奉献、默默无闻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我原本一直以为,只有那些名门望族或书香门地,才会拥有家风家训。因为,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门风。其词语最早出自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意即用美妙的文字记述祖宗德行及世代家风,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以前严谨意义上的家风、家训,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宽泛起来,主要就是这个家庭的父母或者长辈所倡导的,并且能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道德氛围。所以,无论大家小家、富家穷家,都有自己的家风。而我从小生长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贫穷的工农家庭。当时爸爸是辛苦的煤矿工人,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暗无天日的井下挖煤;妈妈在家务农,同时照顾着我们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尽管当时的境况十分窘迫,但我现在每每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幸福与美好。我想这应该都归功于,我有一对勤劳善良而又乐观的父母,父母才是我家家风的“基因”。他们虽然都是不善言辞、老实巴交的普通人,没读过很多书,也不懂得讲人生大道理,但他们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无不在诠释着我们的家风。勤俭持家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负担很重,父亲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除了要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人,还要赡养爷爷奶奶和未成年的姑姑。即便如此,父母依然能够靠着他们的勤劳和节俭,让我们一家人吃饱穿暖。母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缝衣(给别人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做饭、养鸡、下地干活…… 每天都要忙到很晚,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父亲对自己非常节俭,甚至有些苛刻,我印象里他有一件格子外套穿了十多年,那件外套替哥哥挡过寒风,也替我遮过大雨。与人为善我记得小时候有几年的时间,年景不好,好像我们乡镇上家家都很穷,但还经常有更穷的外乡人前来讨饭。母亲不会像其他邻居那样粗暴地驱赶他们,而总会热情地从我们家所剩无几的食物中拿出一两个馒头送给讨饭人,还不忘夹点咸菜(母亲说人不能长期缺盐,否则容易生病)。那时的我很不理解,因为我们已经自顾不暇了,哪还有闲粮去接济别人呢?但母亲说:“人要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谁会舍着一张脸出来讨饭吃呢?我们家只是吃不好饭、吃不饱饭,而他们是真的快要饿死了。人无千日好,谁没有落难的时候呢?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孝顺父母小时候,母亲的“孝顺”在乡里远近闻名。从我记事起,奶奶就长年卧病在床,爸爸又经常加班,一日三餐都得母亲端到床前。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奶奶的十年病床前,一直都有母亲的端茶递水、喂饭喂药、悉心照料。母亲就算再忙再累,也从不会亏待奶奶。所以,直到奶奶安详去世的那一天,她依然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含混不清地说着感谢,透着不舍,久久不放……而平日里坚不可摧的母亲也早已哭成了泪人。母亲说,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也就没有我们幸福的家。所以,孝顺父母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积极乐观母亲的积极乐观,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和家人。在我印象里,母亲一直是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即使在天灾人祸、经济不景气的困难时期,我也从未见过母亲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似乎她总有办法解决生活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大难题。我十岁那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医院里随即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母亲坚决不愿放弃救治父亲的希望。她笑着说: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母亲让我和哥哥安心上学读书,她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着父亲四处求医。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想象,那时年仅三十多岁的母亲,独自顶着多大的压力,依然能够每天按时给全家人做好饭,送我和哥哥正常上学,还要安顿好瘫痪在床的奶奶,再用自行车驮着父亲到处看病……最终,也许是母亲的诚意感动了天地,父亲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生命中的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看似微不足道,却似乎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从江苏的一个小镇,考到了北京,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安家……一路走来,困难重重、跌跌撞撞。而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每当我难以兼顾好工作和家庭时,每当我感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我就会想起母亲的话,就会试想如果是母亲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她会怎么办。是啊,勤劳、善良、孝顺、乐观……有了这些从小耳濡目染、浸泡入骨的品质,我还担心什么呢?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家风如雨点一样,润物无声,不断滋养着我们的、我们孩子的心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拥有无形力量的家风,无疑是最好的传承。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正,则源头正;家风正,则国家正。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是山不言自高,成海勿论波涛。看重节操似五岳,名利轻如鸿毛。厚德廉俭勤劳,出游喜获芳草,万卷古今惜昏晓,福国惠民记牢。”这是一首名为“示儿孙”的《西江月》词作。是我父亲依据自己的人生阅历与体悟,为励志毛氏后人而写下的《家训》,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将此词作奉为人生立世的座右铭。我祖上乃平民布衣,书香门第。因祖父母早亡,父亲年幼孤苦无依,他的一位堂伯收养了他。我的这位好心堂祖父曾在私塾中任教,见我父亲好学且聪颖过人,就一直带在私塾里读书习文,使我父亲从小得以有饱学之机。后来堂祖父病逝,父亲便远走他乡谋生,曾受雇于书店帮店家卖书。这一职业让他养成一生酷爱书籍,他卖书、看书、买书、藏书,日积月累,家中存书无数。“文革”时破“四旧”被抄、自焚、出借、遗失,使不计其数的藏书所剩无几。从青少年至今,我一直把父亲所剩藏书,视为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诸如《诗经》《论语》《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五千年传至当今的传统文化瑰宝,滋养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毛氏后人。它使我们从中获取修身、自律、和睦家人以及上晓天文下通地理的知识储备。令我深感遗憾的是家父在我未满两岁时不幸因病离世。他留下仅有五十字的《西江月·示儿孙》词作,当年少小不懂其中意,如今读懂已成词中人。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父亲对儿孙们所寄予的殷切期望。他期望儿孙们成为“高山”,“一览众山小”也不言自高。无非让儿孙做人应谦诚。他期望儿孙成为“大海”,海宽方能涌起波涛,但亦不必张扬。他认为一个人处世,名声、节操当重比五座名山(即中岳嵩山,东西岳为泰、华二山,南、北岳为衡、恒二山),而把名利当看得要比鸿毛还轻。他告诫子孙要充分利用晨晓与黄昏读书破万卷,方能心胸宽敞;行万里路才能见多识广,出游十步遇芳香。从阅人之中习人之长,在阅物中知我华夏位于何方?做为国之子民,做到厚德、廉俭、勤劳,才能积极进取,只有牢记“上匡国,下利民”,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世。谨遵父亲《家训》中的教诲,数十年中我在教育界勤奋工作之余,每日晨昏始终未忘多读书,读好书。努力为自己累积储存知识,做到“脑中有存藏”,方能下笔“腹内有华章”,不断摒弃“书到用时方恨少”之窘,行万里路,让我拓宽了眼界的广度,心灵的宽度,见识的厚度。这些年里我曾先后游历过京城八达岭、居庸关与山海关的万里长城,感悟到我华夏古贤为防御外敌兴修万里长城所赋予后世以智慧与贡献。游历古都西安,看到“贞观之治”后的盛唐景象,从而加深了对现时我党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对祖国带来日新月异变化之影响的理解。游历苏杭二州,让我感受到西湖的自然风光以及拙政园、虎丘山等古时建筑的美轮美奂,姑苏不愧为“人间天堂”,我华夏真乃是地大物博。尤其是大上海,那是我所敬爱与忠诚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去那里我曾瞻仰过“一大”圣地,愈加深切地感受到历史和人民大众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她的确有着过人之处。她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二十八年终于建成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党,也成为全国的执政党。当年包括我们家在内缺衣少食的平民百姓,勿庸置疑,怎么能不从骨子里拥护热爱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呢?“吃水不忘打井人”,我的家庭世世代代忘不了共产党的恩德。有人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无国便无家。所以,人人都要爱中华。这就是我父亲在《家训》中为什么强调要求每个毛氏子孙要牢记“福国惠民”的道理。勿忘党恩,努力做利国利民之事,是我毛氏人家的家国情怀。如果说我的父亲以诗书传家,写词作赋启迪毛氏子孙修身励志做国家栋梁之才,那么,我的母亲则是我们传承清廉家风的最好榜样。以母亲为范,不单单是她给予我生命,我更敬仰她的刚强自立、勤劳善良。她对内节俭持家精打细算,对外却乐于助人从不吝啬。父亲病逝时她年仅四十,便独自居孀撑起超载的家庭命运之船,以她闺中学得的织技将我兄妹四人抚养长大,我钦佩母亲的自立自强。在她有生之年对我的说教与行为感染下,我体悟到自立是对个人生命应有积极负责的态度,自强要靠自己的努力做生活的拓荒者而不去依赖别人。当年母亲为生活所迫有太多的艰辛,但她从不挂在脸上。记得我在师范读书每当离家前夜母亲都在灯下为我准备行囊,那瘦弱的身躯,憔悴的面容,缕缕的白发……我的泪水总是悄悄流过面颊,有时忍不住表露报答于她。可母亲总是开导我:“妈让你多读书就是让你学好本领将来能为国家做事。多读书也是为了让你知礼义,要先国后家”。她还不止一次用切身所为鼓励我女人也要做大事,“九·一八”日寇侵华她夜半为八路军抗敌带过路;为“辽沈战役”将士连夜赶做过数双军鞋;为抗美援朝负伤回国养伤暂住我家的伤病员煎药熬汤,是我童年亲眼所见。她会裁衣,不管多忙,有求者来之不拒。母亲的所有善举,她的无畏、无私、“无我”,总是潜移默化影响我的人生,是最好的家教。我在她的教诲下实现了入队、入团、入党的人生“三愿”。我的母亲出身贫苦,虽没进过学堂,但她识字,家中的藏书诸如《三字经》《百家姓》她诵读如流。经常用浅显的道理对我们进行教育。现在想来真是往事悠悠,但并非都如烟云般般消逝。还记得童年时母亲曾用“融四岁,能让梨”《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教育我要与兄姊们分享食物。她反对暴殄天物,常常告诫我们,惜衣有衣,惜食有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记得在我念小学时每当写作业,母亲总是叮嘱我不要浪费纸张,要“一纸三用”,先写铅笔字,再写钢笔字,三写墨笔字。母亲的告诫与引导,使一种具有节俭精神的美德,似甘霖如雨露般滋润了我的心田,这种节俭节约不浪费的理念渗入了我的骨髓由来已久,早已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习惯。直至现在,在我的价值观中依然存在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方志敏烈士曾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当即将迎来党史百年之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决心保持清正,要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此,我特意填写了一首《卜算子·表衷情》以献给我们党的百年华诞:传承好家风,《父训》记心中。不忘初心铭使命,为国献忠诚。向党表衷情,奋斗我余生。伟业百年今更胜,戳力中华梦。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3日
国有国风,家有家风。家风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我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祖祖辈辈似乎没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当然也就没有形成正规的家谱、家训、家风之类的“章程”。但我隐隐约约感受到,有三个词语已悄悄融入我家每一个人的骨血,那就是: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从小爸爸妈妈就身体力行教育我要尊老爱幼,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的爸爸排行最小,奶奶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记得有一年秋天,八十多岁的奶奶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大腿骨折了。爸爸急坏了,带着奶奶往返医院数次,最后医生在奶奶的膝盖处穿了钢钉,奶奶在床上躺了整整三个月。这三个月内,爸爸一心一意地照顾奶奶,毫无怨言,既细心又周到。我看在眼里,心想等我长大,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对爸爸妈妈好。现在,我也一样教育我的孩子要尊老爱幼,出门回家先跟家人打招呼,对弟弟妹妹也是关爱有加。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节约粮食,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妈妈做饭时,会根据吃饭人数和食量来准备,每次做的饭菜都刚刚好,避免浪费。妈妈还教育我,家里的水龙头用完一定要关紧,电视不看后及时关上,人走关灯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家也得到了传承。现在,我的孩子吃饭绝不会剩一粒米,铅笔很短了还坚持要用,早晨还会提醒我拔掉不用的插座,节约用电。我的爸爸是诚实守信的典范。记得有一次,天空乌云密布,转眼之间大雨倾盆而下,可爸爸早就答应帮别人家的忙。看着这么大的雨,我说:“您别去了,这大风大雨的出去容易生病。”爸爸却坚决地说:“那怎么行?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必须去。”爸爸还是去帮忙了,可后来爸爸却感冒了,卧床好几天。这就是我诚实守信的爸爸。我现在工作也最注重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包括对待我的孩子。前几天,我儿子的U型磁铁被我摔坏了,我非常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再赔你一个吧。”尽管他说不用了,可我一定要买一个还给他。正如他的语文课本里提到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他也特别注重诚实守信,答应同学的事就一定会做。我的家风当然不止这些,善良、宽容、勤劳……这些好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陪伴着我,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家风的影响下,我从无知的孩童长成了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青年人。我要把这些好的家风传承和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美好!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会与时俱进,比如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为社会的进步增添一份遵守,同时也使美好的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