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杨振丽:让好家风世代传承

2022年10月03日
智慧读书
关注

我原本一直以为,只有那些名门望族或书香门地,才会拥有家风家训。因为,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门风。其词语最早出自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意即用美妙的文字记述祖宗德行及世代家风,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是以前严谨意义上的家风、家训,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宽泛起来,主要就是这个家庭的父母或者长辈所倡导的,并且能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道德氛围。所以,无论大家小家、富家穷家,都有自己的家风。

而我从小生长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贫穷的工农家庭。当时爸爸是辛苦的煤矿工人,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暗无天日的井下挖煤;妈妈在家务农,同时照顾着我们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尽管当时的境况十分窘迫,但我现在每每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幸福与美好。我想这应该都归功于,我有一对勤劳善良而又乐观的父母,父母才是我家家风的“基因”。他们虽然都是不善言辞、老实巴交的普通人,没读过很多书,也不懂得讲人生大道理,但他们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无不在诠释着我们的家风。

勤俭持家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负担很重,父亲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除了要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人,还要赡养爷爷奶奶和未成年的姑姑。即便如此,父母依然能够靠着他们的勤劳和节俭,让我们一家人吃饱穿暖。母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缝衣(给别人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做饭、养鸡、下地干活…… 每天都要忙到很晚,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父亲对自己非常节俭,甚至有些苛刻,我印象里他有一件格子外套穿了十多年,那件外套替哥哥挡过寒风,也替我遮过大雨。

与人为善

我记得小时候有几年的时间,年景不好,好像我们乡镇上家家都很穷,但还经常有更穷的外乡人前来讨饭。母亲不会像其他邻居那样粗暴地驱赶他们,而总会热情地从我们家所剩无几的食物中拿出一两个馒头送给讨饭人,还不忘夹点咸菜(母亲说人不能长期缺盐,否则容易生病)。那时的我很不理解,因为我们已经自顾不暇了,哪还有闲粮去接济别人呢?但母亲说:“人要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谁会舍着一张脸出来讨饭吃呢?我们家只是吃不好饭、吃不饱饭,而他们是真的快要饿死了。人无千日好,谁没有落难的时候呢?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孝顺父母

小时候,母亲的“孝顺”在乡里远近闻名。从我记事起,奶奶就长年卧病在床,爸爸又经常加班,一日三餐都得母亲端到床前。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奶奶的十年病床前,一直都有母亲的端茶递水、喂饭喂药、悉心照料。母亲就算再忙再累,也从不会亏待奶奶。所以,直到奶奶安详去世的那一天,她依然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含混不清地说着感谢,透着不舍,久久不放……而平日里坚不可摧的母亲也早已哭成了泪人。母亲说,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也就没有我们幸福的家。所以,孝顺父母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积极乐观

母亲的积极乐观,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和家人。在我印象里,母亲一直是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即使在天灾人祸、经济不景气的困难时期,我也从未见过母亲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似乎她总有办法解决生活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大难题。我十岁那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医院里随即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母亲坚决不愿放弃救治父亲的希望。她笑着说: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母亲让我和哥哥安心上学读书,她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着父亲四处求医。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想象,那时年仅三十多岁的母亲,独自顶着多大的压力,依然能够每天按时给全家人做好饭,送我和哥哥正常上学,还要安顿好瘫痪在床的奶奶,再用自行车驮着父亲到处看病……最终,也许是母亲的诚意感动了天地,父亲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生命中的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看似微不足道,却似乎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从江苏的一个小镇,考到了北京,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安家……一路走来,困难重重、跌跌撞撞。而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每当我难以兼顾好工作和家庭时,每当我感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我就会想起母亲的话,就会试想如果是母亲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她会怎么办。

是啊,勤劳、善良、孝顺、乐观……有了这些从小耳濡目染、浸泡入骨的品质,我还担心什么呢?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家风如雨点一样,润物无声,不断滋养着我们的、我们孩子的心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拥有无形力量的家风,无疑是最好的传承。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正,则源头正;家风正,则国家正。

来源:廉洁海淀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