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教 育
梁启超6岁那年曾因撒谎,挨了母亲一顿打。这件事没有促使他成为一个严厉的父亲,相反,让他成为了一个孩子王,后来还与儿女们平等相待。这个伟大的父亲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奇迹,在现代教育史上十分少见。梁启超的教育方式,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他的教育模式,永远离不开爱、健康、乐观等永恒的话题。文 | 十点青衣来源 | 十点读书如果提到“超级奶爸”,恐怕没有人能比得过梁启超。他自己不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家里的九个子女,也是各个领域里屈指可数的人才。能做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成就,都源于他良好的教育方式。他现存于世的650多封家书中,有400多封是写给在海外求学的孩子们。从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中,一个活泼、慈祥,循循善诱和言传身教的父亲跃然纸上。在信中,梁启超不吝表达对儿女的“爱意”。“孩子们,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有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如果三个月收不到思成的信,他就会把焦急的心情通过写信表达出来。他告诉儿子,无论功课多么繁忙,最少隔个把月就要来一封信,即使是写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梁启超身为国家要员,公务繁忙,著书立说,笔耕不辍。梁思忠曾经给父亲写一封长信,叮嘱他注意身体保养。他回信说:“好啰嗦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但我已领受他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七八了。”信里的文字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这哪像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梁启超,更像是孩子们的小朋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温暖幸福。梁启超不无自豪地说:有我这样的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好的教育方式,永远都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严厉的说教,有的是平等的交流和无限的爱。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害怕中体会威严,而是让孩子在爱中找到自信。曾国藩曾说过:“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这是梁启超获知梁思成因为用功,经常熬夜,担心他身体健康的急切问询。他再三叮咛:你生来体气不如弟妹们强壮,自己便当格外撙节补救,若用力过猛,把将来的健康幸福消减去,这是何等不划算的事呀。他希望梁思成,长成一个活泼有春气的孩子,就心满意足了。大女儿思顺的学业没有完成,当梁启超得知她因为赶学习进度,劳累过度,便劝诫说:“不可因为学习过度劳累,每星期不许超过十个小时,星期天必须休息,必须多游戏多运动。”好的教育,都是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要成绩,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梁启超教育孩子们:“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会受益。”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第一目标。梁启超说:“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照顾好身体、劳逸结合,培养一个健康的心态。学问第二,健康的心态和身体,才是父母教育的头等大事。曾看到过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不是美貌,不是才华,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失落、悲伤、打击和孤独后能够迅速宁静下来的心,还有受到伤害后依旧留存的那一点点温暖。真正需要强大的不是你的外壳,而是你乐观的心。梁启超在教育子女中,尤其注重乐观心态的培养。他说: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唯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最大的毒菌。他在1927年5月13日,写给思顺的信中,有一段话甚为感人: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他不仅用语言教导儿女,更是以身说法,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境遇,他从来没有持续一天的忧虑和生气。他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用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印度大师萨古鲁有一则哲理语录说:只有你的快乐和幸福,不依附于任何人和物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心态比学问重要,乐观的心态,是对人生真正的担当。家庭条件再好,也不如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和乐观的心态。很喜欢梁启超这句:“处忧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辈也。”好的教育不是尽你所能提供物质条件,而是培养一个积极乐观心态的孩子。乐观使他强大,能为他的一生遮风避雨。梁启超6岁那年,因撒谎挨了母亲一顿打。长大以后,他给孩子们提起这件事:如果没有那次教训,我不会懂得撒谎的恶劣,根本无法分清对与错。这件事,也让他记了一辈子,他从来不用打骂教育孩子,而是用言传与身教的方法潜移默化。他把自己活成孩子们的楷模,让孩子们个个效仿,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活好自己。把自己活好了,孩子愿意跟你在一起,愿意成为你的样子,你不需要教他,他就会变得很好。如果一个人活不好,孩子不愿意跟你在一起,不想成为你的样子,无论你怎么教,他都不会认同你。很多家长自己天天打牌,却逼着孩子读书学习;自己熬夜刷手机,却要求孩子极度自律。这样的家长,无论用多么高明的教育理念,多么智慧的教育方式,都会让孩子心里不服气。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怎么能管教出好孩子呢?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活在你的语言教育中,而是用实际行动做给他看。想要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把自己活成优秀的样子。如果说曾国藩家书是对家族命运、子弟教育的深沉教诲。那么梁启超家书,更多的是对幼子的小心呵护,用慈父的阳光雨露,长久滋润孩子的心灵。他并不一味让孩子一心只钻研学问,而是首先把生活放在第一位,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再寻求学问上的精进,活出最好的人生。他叮嘱孩子们:“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启超的家书,不是家训,却胜似家训。每次翻看,都被一股春风般温和的语气,以及充满爱意的真情打动;被他乐观积极的教育态度,以及细枝末节的叮咛感动;被他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以及活成最好的样子所感化。良好的家教,少不了一个有心有爱的家长。好的家教,才是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愿你在今后余生,活成最好的自己,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养成最好的家风。与君共勉!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9月29日
“为什么打球?”郎平一遍一遍地质问着朱婷。 起初朱婷无动于衷,直到郎平的语气越来越严厉。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郎平满意,她依旧满脸严肃。 “成为你,你满意了吧?” 朱婷愤然怒吼,现场一片愕然。 在观看电影《夺冠》之前,谁能想象这段激烈的问答,竟出自郎平和朱婷这对亲密无间的师徒。成为郎平,是许多女排队员的梦想,但是郎平却对朱婷说:“你永远成不了我。”这并非郎平的自傲,这是真实的人生。“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梦中人不只有朱婷,也有每一个在岁月蹉跎中彷徨的我们:所谓不负此生,从来不是活成任何别人的样子,而是找到最好的自己。01 电影《夺冠》中有一幕,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朱婷对郎平说:“我爸妈都是农民,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家庭负担挺大的。平时爸爸会修车,想多挣点钱。有时候看到爸爸修不动车的时候,我确实想,退出排球,说想去广东打工”。人生的前十年,朱婷从没有走出过河南周口,一个贫困县的小小村落。家里兄弟姊妹众多,朱婷排行老三,家境贫寒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她会在父亲的修车店里帮忙,还会帮母亲照顾弟弟妹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姐、二姐很小便辍学,将读书的机会留给了朱婷。 每忆至此,朱婷总会愧疚。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她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成绩并不出色,老师也曾说过:“很普通一个孩子,她身高当时并不突出,班里四十多个学生,一二十名的中等成绩。”所以小学毕业那年,父亲也想过让她辍学。当时家里人闲聊,偶尔也会说,这孩子成绩不好,将来也得出去打工。这是朱婷姐姐们的出路,同样也是朱婷很多同龄小伙伴的人生。那些年,朱婷也曾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了。如今想来,万幸她没有认命。她拒绝了父亲辍学打工的提议,独自一人前往县城读书。也就是在这里,她接触到了体育,并走上了一条荆棘遍地,却灿烂无比的征程。想起一句英文格言:“Nobody gets to write your destiny but you.”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书写你的命运。这个世界始终有一条潜规则:你必须先去成为什么,然后才能遇到什么。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或许成功,但绝不会精彩。02朱婷曾在《开讲啦》中说过:“我不是天才,我是人才。”因为天才是人们的追捧,人才是汗水和泪水的铸就。进入中学,朱婷的个头长得飞快。初中毕业那年,已经超过一米七。但是因为体质瘦弱,朱婷的体育天赋并不被看好。2007年8月,班主任推荐朱婷参加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这个为期四周的夏令营,是为了选拔年轻的体育人才而定期举办的。进入夏令营之后,朱婷被带到周口体校几个体育场馆测试,由各大项目组轮流挑选。因为身高出众,朱婷先是兴冲冲地跑去了篮球组,但因一句“太瘦”,她被淘汰了。之后,她想去练皮划艇,但人家说了句“腿太长”,她又出局了。各大体育项目转了一圈,她都没被选中。就在朱婷已经放弃希望的时候,排球组的老师突然说了一句:“这孩子个子高,可以试试。”于是,没有一点体育基础的朱婷,怀揣着兴奋和忐忑之情,走进了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一个她梦想起航的地方。不过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朱婷的体校生活一开始就过得异常艰辛。朱爸曾经回忆道:“那时朱婷每到饭点,便会买个馒头,加一毛的咸菜,掺和着吃。她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也只用12元。”物质条件差是一方面,更让朱婷崩溃的是由于体质弱、基础差,训练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常常抽筋,浑身都疼,梳个头,胳膊都抬不起来,晚上也睡不好。夏天最热的时候,田径场上一棵树也没有,每天顶着太阳跑步。有时候,跑着跑着就哭了。不仅是女生哭,男生也哭。”这样的场景在《夺冠》中,不止一次地重现:女排队员们被排球击打得体无完肤,躺在地上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当场就提出离队。年少的朱婷不是没有做逃兵的想法,她常常打电话和父亲哭诉。我打电话天天哭,我真是天天哭,我说当时还好兜里没钱,有钱我自己买车票就回去了。”但是每到这时候,父亲和她达成的协议总是“再坚持一下”。因为这条路是朱婷自己选的,即使打碎了牙关,也要走下去。如果半途而废,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排球运动员的资格,更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就这样,朱婷熬了整整一年。2008年,她被选进河南省体校。两年后,她成为河南女排主力。那时,她刚满16岁。作家卢苏伟有一句名言:“人这一辈子年轻时所受的苦并不是苦,是跳板。”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你要对自己负责。03相信大家对这张照片非常熟悉:赛场霸气十足,是我们对朱婷最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样的朱婷,却并非一日炼成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伯乐的出现,朱婷这匹千里马最高光的时刻,可能就只定格在河南省队。2011年,河南队和郎平执教的恒大女排在比赛中相遇。虽然朱婷还是一个“小孩”,可郎平却从这个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2013年4月,郎平执掌中国女排的帅印,朱婷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国家队集训名单中。彼时,朱婷刚满18岁。而郎平入选国家队那一年,也才18。仿佛穿越时空的相遇,那一刻或许没有人会意识到,“铁榔头”的接力棒就这样交接到了朱婷手中。“其实第一年我写名单的时候,我就写了朱婷,赖指导都不知道朱婷是谁。我说这个小孩我在甲A执教恒大的时候见过,特有天赋,但就是特别软,我说我年轻的时候也特别软。”软!可能你没有想过这是郎平对自己年轻时候的评价,也不会把这个字和现任的中国女排第一人联系在一起。电影中,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朱婷,本色演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对手戏。朱婷一出场,就是一个“闷葫芦”。她总是沉默无语,迷失在球场上。无论郎平怎么调动情绪,朱婷连大喊一声的能量都爆发不出来。于是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师徒“冲突”。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人必须成为谁,就像最初的郎平,她的“目标”是美国女排明星海曼。她要比海曼跳的更高,但是整个职业生涯她都没能做到。但是郎平却取得了远超海曼的成就。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战胜日本队,获得世界女排大赛冠军后,海曼走到郎平面前,表现出对她的尊敬。我想,那一刻郎平应该是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她没能成为海曼,但是她却成为了最好的郎平。没有一颗钻石能天生闪耀四方,它需要淬炼、打磨。而每一个人打磨的经历,就是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在郎平的激励下,朱婷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成为万众瞩目的体坛明星,每每出场,势不可挡,仿佛君临天下俯瞰众生。亚运会上,她率领中国女排3:0战胜泰国队,一个人就砍下了26分。2014年女排世锦赛最佳主攻。2015年女排世界杯MVP。2013年开始,由她带领的中国女排,总是一路连胜,有时甚至打到对手心里防线崩溃……国外电视台曾这样评价她:没人能防住朱婷,有朱婷的中国女排,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可以战胜的希望。现在的朱婷不仅是全球职业联赛MVP、最佳主攻,还连续三年蝉联World of Volley最佳女排运动员。如今纵横在欧洲赛场上的她,年薪已高达110万欧元……这样的成就早已经追平了自己的恩师郎平,国际排联官网都史无前例的盛赞她为“超级球星”、“不可思议的力量”......亦舒说:“我们都是自己的归宿。”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都想过改变自己,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所以大部分人都活得平庸俗套,因为只有敢想敢做的人生才精彩。04电影《夺冠》的最后,面对强大的巴西队,赛前动员的时候,每一个女排队员都满含热泪。而其中哭得最凶的那个就是朱婷,因为郎平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朱婷,我的徒弟遍布世界各地,你我能够成为师徒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如今大战当前,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站在球场上你就是最好的,最棒的。”郎平的肯定,也是告诉朱婷,她已经找到了最好的自己。世间纷纷扰扰,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想成为的人,但唯独忽略了自己。我们总是抱怨上帝关上的那扇门,却忘记了自己本可以推开一扇窗。很喜欢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后,郎平回答记者“女排精神是什么”的那段话:“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有人说“女排精神”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但是就像郎平说的那样真正的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赛场上夺冠,更是一种努力生活的态度。所以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郎平一次又一次地要求队员们去找寻“真正的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保证你的选择,这辈子一定能实现。所以,你只能选择对自己诚恳。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欠自己一场夺冠。共勉。-END-来源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9月28日
跟很多星二代急于摆脱父亲的光环不同,郭麒麟并不觉得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下是件特痛苦的事。郭麒麟非常清醒,他身上有郭德纲年轻时的锐气,也有于谦身上的豁达。所有人都知道郭麒麟是郭德纲的儿子,但郭麒麟心里很明白:他就是他自己,来人间一遭,得不虚此行。文 | 阿衡编辑 | Anita最近,《庆余年》热播,戏里虽有陈道明、袁泉这些老戏骨,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早被大众所热议的竟然是个小配角——郭麒麟饰演的范思辙。四十分钟一集,郭麒麟大概也就出现两三分钟,却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一出现就小嘴叭叭个不停,感觉下一秒就要登台开始讲相声了,活脱脱一个嘴炮王、开心果儿。在剧里,范思辙作为一个富家子弟,最爱的不是斗蛐蛐儿,也不是花天酒地,而是他最不缺的钱。范思辙被姐姐打了手心,去求老母亲安慰,眼巴巴地说:“反正我现在手疼,要是能放点银子就不疼了。”睡得迷迷糊糊听到母亲说“前景”,立马清醒了:“钱,什么钱?”郭麒麟在剧里一副财迷样,其实他在生活里也很“在意钱”。师兄更是直接在节目上爆料他“抠门”。最近他的一档综艺也正在播出,名字叫《漫游记》,在节目里,他把“抠门”发挥到了极致。上个厕所交了五块钱,他上完厕所还要待一会儿才出来,免得五块钱亏了。交出租车费用的时候,钟汉良多付了一百块钱作为小费,郭麒麟连说:“太大方了,太大方了。”在景区游玩的时候,三个大老爷们喝一瓶水,因为郭麒麟舍不得花十五块钱买一瓶矿泉水。谁也没想到,郭德纲儿子,德云社少班主,竟然是一个不像星二代的星二代。他曾在采访里直言:那是我一嘴一嘴说出来的钱,一个戏一个戏拍出来的钱,我怎么能浪费呢?所谓的“抠门”,其实是郭麒麟良好家教下的一种节俭。郭麒麟跟一般的星二代不太一样,小时候,身边的有钱孩子总是大张旗鼓地操办自己的生日。郭麒麟除了18岁的生日,从来没正经办过一场生日,他觉得没必要,自己的生日只是365天里的普通一天。去年,他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节目,展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星二代”,他22岁后就从昌平搬到了市区租房子住,只有一居室。小S问他:“你怎么不买房呢?”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没钱就可以跟爸爸要啊。但郭麒麟成年后,就没有再花家里的钱了,他很平静地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现在还小,不是很着急说我现在就要房,一个年轻人,23岁买不起房,这事不丢人。”没有对自我的放纵,也没有娇生惯养的做派,因为郭麒麟明白“人生什么时候应该克制,什么时候应该大方给予”。对待自己的身体,自律,从160斤的胖子变成了清秀的小鲜肉。对待自己的朋友,又会很大方。不管对人还是对物,都以律己之心克制自己。逗趣且正经,年少亦成熟。郭麒麟身为富二代和星二代,身上难免贴有“郭德纲儿子”这块标签,还是用强力胶贴的。古往今来,便有子承父业一说,可郭德纲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走相声这条路。在五六岁时,郭麒麟站在板凳上给郭德纲演了一段相声,郭德纲听完哭了:“这孩子有天赋,但我不想让他干这个。”因此,郭德纲并没有教他半点说学逗唱的技巧,郭麒麟只能在后台看,自个儿琢磨。那时候,郭德纲总问他一个问题:“你到底想干什么?”郭麒麟很迷茫,恰逢青春叛逆期,父亲不希望自己说相声,那自己就非得说,虽然郭麒麟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得上第一名,但他15岁就主动从初中退了学,专心学相声。儿子心意已决,郭德纲便同意儿子进入德云社,并拜于谦为师。“那可能是我此生做过的最为叛逆的一件事了,但我不后悔。”谈到此事,郭麒麟的眼中都是满满的笃定和骄傲。郭德纲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入行则以,一入行就必须做到一鸣惊人。其他徒弟三天背出来的段子,郭麒麟两天就必须背出来,一旦有人犯了错,第一个被骂的一定是郭麒麟,还是当着全部人的面。郭德纲是典型的中国父亲,讲究“孝道”,从小就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从不夸奖他,当着很多的人骂孩子,人越多,越来劲。有一次,郭德纲在2000人的场子上直接说:“你要知道今天现场来这么多人,并不是为了看你而来,单凭你自己一分都不值。”郭麒麟只能把少年的锐气藏好,乖乖说:“对,这是应该的,我记得。”2012年,郭麒麟去助阵岳云鹏的相声专场,说了一段《阴阳五行》的相声,结果好多包袱没响,没达到预期效果。回来父亲骂到半夜,后来郭麒麟在微博上发了道歉信,郭德纲转发后,用“蠢子无知,糊涂至极。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做了评语。他还对儿子说,“天下说相声的都能胡说,唯独你不能!第一你是我儿子,第二你是德云社的。”这是在数亿网友面前,打自己亲儿子的脸啊。郭德纲此举也有自己的一番用意:“天下爹娘没有不疼孩子的,你把他骂够了,他出去之后就没有人再骂他了。”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父亲给他的压力越大他就越明白肩上担得这份责任越重。他在《欢乐喜剧人》里说过一句梁启超的名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父亲是永远的“德云一哥”,自己能秉持的并且一以贯之的,就是那份同样对相声的热爱。讲相声讲究“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你在台上开师父师兄的玩笑,那无伤大雅,但一到台下,你就必须得按着礼节来。郭麒麟一直在父亲的条条框框里活着,对规矩很有敬畏心,他从骨子里就认为这些“礼节”是应该的。一个人的教养,往往是从细节中透出来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头,郭麒麟称呼长辈都用“您”这个字,显得尊重。郭麒麟在接父亲的电话时,不管正在做什么,都会站起来接电话。他和华少一起录过一个《今晚九点见》的访谈节目,他带华少进德云社的后台,一路上跟师兄弟打招呼,礼仪都非常到位。他给华少倒茶时,一不小心倒多了,马上就说:“不好意思,我喝这杯。”倒茶喝酒一向讲究“茶半酒满”,茶倒多了,有赶客的意思,这是不礼貌的。郭麒麟的教养,根植在了骨子里。郭麒麟对传统保持着敬畏,同时对此又保持着怀疑。德云社的后台供奉着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他自嘲道:“这就是往行业脸上贴金,就是一种信仰。”他甚至说:“相声行业现在是‘虚假繁荣’,现在能火的,都是德云社出去的。”没有竞争,就意味着没有进步,而在现在,没有进步就意味着在衰颓。华少问他:“你未来想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发展呢?”郭麒麟平静地说:“我退路很多,这是客观造就的,得感谢我父亲,我现在就去拍拍戏,拍拍自己喜欢的。”去年,郭麒麟参加了《我就是演员》,他和经超、曹骏挑战了《士兵突击》里的经典片段,他演爱插科打诨的白铁军。徐峥评价:“我们看过很多相声演员演戏,很容易带有原先相声非范儿,但是郭麒麟从那边跑上来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特点的战士。”尽管这么多大咖都赞许了郭麒麟,还是会有不和谐的声音:郭麒麟,就只会靠他爸爸,走后门。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时,郭麒麟洒脱一笑:“我干嘛非要活在别人嘴里,我活在自己身上不是挺好的嘛。”在郭麒麟的眼中,相声演员和影视剧演员,都是在舞台上表演,是同一种行业,两者可以互相借鉴,他并不会因为演戏就耽误了讲相声,如他所说,自己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郭麒麟从15岁开始说相声,16岁在北京举办个人专场,20岁在全国巡演,除了仰仗自己的爸爸是郭德纲外,也离不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拜于谦为师的时候,于谦就说他随他爹,很有天赋,有灵气。师爷石富宽看了他19岁时的表演后,说他以后得成个角儿。前辈高峰夸郭麒麟是极其聪明的孩子,如果说他不如我,别说你们,我都会生气。可就是这样,还是有人说郭麒麟天赋平平,没有进步,就因为他是郭德纲的儿子。于谦也明白这孩子的苦:“处在郭老师的光环之下,他不是太好出头。”跟很多星二代急于摆脱父亲的光环不同,郭麒麟并不觉得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下是件特痛苦的事。“那总好过没有光环照着吧。我父亲是太阳,我是天上的星星,没有他的照射我不可能发光。起码我先亮,让大伙看见我,逐渐熟悉我,了解我。并不是说我们爷儿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他从来不掩饰对自己父亲的尊敬:“我父亲在相声方面的能力和建树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郭麒麟非常清醒,他身上有郭德纲年轻时的锐气,也有于谦身上的豁达,更可贵的是,他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发力。《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句话:“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他正在不断尝试,用实力来证明自己不是浮云,而是青山。所有人都知道郭麒麟是郭德纲的儿子,但郭麒麟心里很明白:他就是他自己,来人间一遭,得不虚此行。相信郭麒麟能做到于谦写的家书里的那样:“立于皓月之边,不弱星光之势,傍于巨人身侧,不颓好胜之心。”作者:阿衡。读者人物原创作者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9月26日
一提起袁隆平,大多数人都对这个名字充满崇拜之情,认为他是时代的偶像,是教科书里的了不起人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1930年出生,今年90岁的袁隆平,帮助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用全世界不到九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课本上,在新闻里,这位老先生是一位斩获无数奖项的科学家,是一位潜心钻研的水稻专家,是一位审慎言行的教育者。最近看了名为《时代 我》的人物纪录片,第一季的主人公就是袁隆平。                          感触颇深,因为我们在这个记录片里看见了不一样的“90后”袁隆平。在课本上,在新闻里,这位老先生是一位斩获无数奖项的科学家,是一位潜心钻研的水稻专家,是一位审慎言行的教育者。最近看了名为《时代 我》的人物纪录片,第一季的主人公就是袁隆平。感触颇深,因为我们在这个记录片里看见了不一样的“90后”袁隆平。“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节目的一开始,画面上出现了三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她们是袁隆平的孙女,这也是媒体第一次曝光她们的面孔。第一眼看见她们,可爱地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邻家女孩。没有华丽的名牌,也没有难以靠近的姿态,话语间充满了童真与朴实。三个小孙女分别名为袁有晴、袁有清和袁有明。袁隆平为二孙女取小名“大米”,小孙女取小名“小米”,起两个名字是源于他毕生的梦——“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大多数人会想:有一位这么了不起的爷爷,她们心里一定会很自豪吧!事实上,这几个小姑娘直到上了小学,才从老师的口中得知:自己爷爷好像和别人的爷爷不太一样。在学校,老师问她:“知不知道你爷爷是干嘛的?”女孩摇摇头说:“我爷爷是天天看天气预报的。”难以想象,一个如此有名望的人物,行事却如此低调,就连孙女小时候也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即使爷爷工作繁忙,也没忘记关心孙女的学习。画面中记者问道:“爷爷会关心你们的学习吗?”三个女孩齐声道:“会!”“爷爷最关心的科目是什么?”“英语,因为爷爷英语很好!”“爷爷还关心什么科目?”“数学,因为爷爷数学好像不好,哈哈哈哈......”在整段采访中,三个女孩聊起天来都落落大方,像个亲切可爱的邻家女孩。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展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袁隆平低调为人、吃苦精神、坚韧品格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成为了孩子们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好久不见呀,我真的太想你们啦!”这个一心扑在水稻田里的男人,把水稻看作他的孩子。领奖前他特意去跟超级稻告别:你们乖乖的哇,我过段时间就回来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野里:好久不见呀,我真的太想你们啦!就连晚上做梦也在念叨着:哎呀,今天外面下雨,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不仅如此,这些“孩子”还常常出现在袁隆平的梦里:他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高得像高粱,稻穗长得像扫帚,谷粒大得像花生米,他和助手就坐在瀑布一样的稻穗下乘凉……老人将它称为:禾下乘凉梦。老人实现了。还有一个梦,老人还在持续坚持着:覆盖全球梦。世界上50%的水稻田都种上了杂交水稻,全球稻米产量再增加1.5亿吨,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四五亿人。为了这两个梦,老人用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喂饱了全世界21%的人。这样抱有远大理想的人,在生活中简朴得像个普通的爷爷。早上起床,他推开门站在阳台上,面对着“心爱的”稻田,活动筋骨。遇到河里游过一群鸭子,像个孩子一样学了声鸭叫“嘎嘎嘎……”没有工作的时候,出门逛逛超市,巡视一遍米价,发现价格不高,才心满意足地走了。作为国家成就重大突破者,拜访袁老师的人当然络绎不绝。当助理告诉他,今天有访客,他便小声嘀咕,抱怨道:“天天有人来…”参加会议的时候,有太多的媒体想采访他、与他合照,他便假装没听见,似乎想拒绝这无聊的应酬。但当他听到有孩子想见见“教科书上的人”。90岁的老人,立马强打着精神站了起来,关心的问:“他们在哪里?”其实,这并不是袁老师第一次给孩子们“开特权”。农学院的大学生正在拍毕业照,很多孩子都想和袁隆平爷爷合照,但考虑到人数太多了,一旁的助理怕老人的身体坚持不住,想要拒绝。但是,老人并没有表现出不愿意。这个90岁的老人,愣是在原地站了40分钟。长时间的站立,让老人体力不支,他开始躺下休息,静静的带上氧气管开始吸氧。事实上,老人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但他自己始终不愿意承认。只要身旁有人提起“退休”两个字,爷爷便情绪激动:“我不会退休的,退休干什么?我又不是动不了了…”“让更多的人吃饱饭!”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国最为困难的时期是“断粮期”。那段时期因为自然灾害,很多人没有东西吃,人们为了活命,便出现了见啥吃啥的现象,抢树皮,抢毒草,抢泥土……凡是能用来填肚子的,不管有没有毒,都往肚里塞!因为不吃,就会死。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眉心紧蹙,眼中泪光闪烁,“吃不饱”“饿死人”,“吃不饱”的这段梦魇,萦绕在袁老的心头。从此,他心里就下定决心:要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中学课本里有一张袁隆平照片,照片里的他手握稻叶,聚精会神地看着水稻的生长情况。当时的他大概五六十岁,鬓角还有一丝发白,却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了稻田里。知乎上曾经有过一个热搜:“袁隆平是否被过誉了?”看到一个回答,深以为然:“不是袁老被过誉了,而是像袁老这样的人,和他们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了。”袁隆平就像了一个“问天要粮”的侠客。看着他被岁月压弯的腰背,让人不由得感到一丝心酸。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换来的是孩子们如今的挺拔成长。最后,我想说: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不愁吃饭的年代;更有幸和时代一起见证这样的伟人。亲爱的袁隆平爷爷,您是我们的时代偶像!祝您身体健康!
发布者:淡云风轻
2020年09月13日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现在大多的家庭还是主要由妈妈来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因此,妈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父亲疏远或者隔绝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往往缺乏性格中的坚毅,而多了两分奶气。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真理!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历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他们的孩子,那些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01  坚强的母亲,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怯懦在人们的一些思维里都是把女人当作柔弱的代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配得上“坚强”二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遇到困难,能够不惧艰难困苦,一直坚持下去的往往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软弱的女人,她们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男人显的还要坚强的执著。像王桂荃(梁启超的二夫人)女士,在梁启超离世之后,带着九个孩子度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岁月,即使在文革的动乱年代也没有动摇她的坚强信念,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亲墓旁种下一棵“母亲树”,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坚强母亲。02  心胸宽阔的母亲,让孩子学会展望未来女人的胸怀历来被文人描写的极其狭窄,甚至还有民间的俗语: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好像世界上只有男人的胸膛是宽阔的大道,而女人的心胸只是山间的羊肠小路。然而有很多的女人的胸怀让我们敬佩,真是这些女人的胸怀让我们懂得一个母亲的宽阔胸膛会对孩子起多大作用。佐藤富子——(郭沫若在日本的同居女人)这个现代人也许并不知道她的名字的女人,在与郭沫若分别之后,一个人居然抚养着五个未成年的孩子,直到十五年以后见到郭沫若。03  善良的母亲,让孩子懂得悲天悯人人类社会最可怕的就是行为的残酷和精神的冷漠,可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很多人好像无法躲避这两种悲惨的现实。虽然有时候这两种状况是一种“不可抗力”造成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为的现象铸就的,那就是一些人从小就没有一个善良的母亲,从此他们的人格受到严重的扭曲。“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有后天的修养与教育形成,但是它仍然是来源于孩子母亲的善良根基。比尔盖茨就曾说过,自己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是“虔诚和善良”,我们在比尔盖茨对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大量捐款上就可以看到母亲的印记。04  冷静镇定的母亲,使孩子学会坚韧不拔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或者是有形宣传影像中,我们大多是情况下看到的是遇到灾难时候的母亲,不是嚎啕大哭就是绝望的想到自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在如今人们难以形容的场面上,一个母亲的镇定和冷静足以让人终生不能忘记。当年中国的第一夫人王光美先生(此称呼是对任何值得尊敬的人可以使用)被造反派在万人大会上批斗侮辱,她那叫人敬佩的表情,不但激励着她自己的孩子坚韧不拔地度过了十年的非人岁月,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母亲典范。05  有修养的母亲,会铸就孩子的品质“修养”这个名词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优秀似乎又能成就他的事业。那么修养即使在成年之后如何“建设”,其实大多数的修养还是从母亲那里点点滴滴“浇灌”的。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的母亲蓝为洁女士就特别重视孩子的修养,汤沐海成为世界级的指挥家,绝不单单是他的艺术造诣所决定的,西方人很欣赏汤沐海的高雅修养和高尚品质,他们认为这些肯定来源于蓝为洁女士对孩子的影响。06  文化资深的母亲,会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有文化的母亲绝对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如果是文化资深的母亲似乎就更能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大人手牵手的带领下慢慢学会走路一样。有文化的母亲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点点地影响孩子,让他们杜绝粗俗;让他们远离简单;让他们知道深刻......著名作家金庸就曾经说,他对小说的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索很多受母亲的文化影响。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姑妈,在那个时候就读过高中,并能写一手漂亮的水笔字。每一个人的母亲都在以他们各自的形象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在这里举出的都是名人的母亲,这不等于我们没有注重平凡的母亲,只是这里所举出的母亲形象大家都知道和熟悉,所以他们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即使是我们自己的母亲,他们身上同样会有这些美好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唯一的区别就是只有我们自己清楚。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淡云风轻
2020年09月13日
                               ▲ 感恩您我的老师谈起我的老师内心就会感到非常地骄傲和自豪。我有两位老师,他们是夫妻,康老师再过几年就要到花甲之年了,康老师是忠臣之后,康老师的姥爷叫武汉卿:1890年生于北京,东北军中将参议,忠义救国军第十路军总司令,1939年8月在河北安次均口村与日军作战中阵亡而名留青史。康老师的妻子姓王,王老师也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虽然家世没有康老师那么辉煌。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王老师自幼在家风淳朴的氛围中成长,继承了祖辈流传下来的许多美好品质。王老师初嫁给康老师时,正逢康老师时运不济,非常的贫穷,还欠很多的外债,但王老师并没有因为康老师贫穷而嫌弃康老师,因为王老师的择偶标准和现在大多数女孩择偶标准不一样,王老师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德行和人品。王老师就是因为看到康老师细心照顾自己的姥姥,认定康老师是一个懂得孝顺老人的好人,才嫁给了康老师。王老师和康老师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优渥的生活。后来两位老师学习了传统文化,由于两位老师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能够切身体会别人的疾苦,所以二位老师力排家人众议,毅然决然的变卖了所有家产创建了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也正是两位老师的义无反顾才有了后来对我以及更多人的成全。转眼间,我认识我的老师快四年的时间了,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6岁那年我认识了我的老师,恍然间,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在我25岁那年因为经历了先生出轨背叛而离婚,当时还留下一个只有16个月大的孩子。婚姻破碎加上与亲生骨肉分离,我内心特别的痛苦纠结。但就在这时我遇到了我的老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过我要孝顺父母。所以婚后,我也不会孝顺公婆,导致和公公婆婆以及先生关系都不好。来到抚顺学校后,两位老师每天都在讲父母的恩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辛苦的把我们带大,让我们体会父母的不容易。还总带我们去养老院,看望那些孤寡老人,每次去都会给老人们带很多好吃的。走时,老人们都舍不得让老师走,总是希望下一次老师还能带着大家去看他们。就在老师不耐其烦的教化下,我懂得了该怎样让父母开心,并且和公公婆婆的关系也变好了。2018年我的姥爷病危,康老师知道后,特意给我拿钱让我回家去看姥爷,还对我百般嘱咐:“如果有需要一定要说,有老师在呢?”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我很大的依靠。每年到了换季的时候,王老师就像妈妈照顾孩子一样的照顾我这个已经快三十岁的成年人;到了冬天,老师会把冬天的衣服准备好,放到我手里,知道我体寒,会经常带着我去汗蒸排寒气;夏季时,天气闷热,老师会用轻柔的布料做成衣服裤子给我们穿,还总让我们多注意休息,可王老师自己却因为一大家子的事情操劳不已入睡很晚。两位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多帮助别人,体会别人的需要。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四月份,我父亲因为干活不慎从高处摔了下来,祸不单行,五月份,父亲又查出癌症,所有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压的我喘息不过来。两位老师知道后,找我聊天谈心,给了我精神上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老师还是那句话:“别害怕,你不是一个人,你背后有老师呢,还有这么一大家子人呢?”那段难熬的日子是两位老师陪我熬过来的。如果不是老师,懦弱不敢承担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的去面对生活的困苦。在老师的带领感染下,我曾经那颗愤世嫉俗的心在慢慢被老师的爱溶化,我从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到开始又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从对先生背叛的痛恨,到发自内心的原谅。这一切都是老师教给我的。学校的生活举步维艰,两位老师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但康老师依然每天笑呵呵的,永远都是给我们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一个灿烂的微笑。遇到我,还总会问:“家里怎么样啊?爸爸身体还好吗?”但是我知道,在不为人知的背后,康老师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但康老师都是自己一个人扛。还有我们尊敬的王老师,对我们更是倍加关心,我有时总会偷偷地去看王老师的背影,因为我想不明白王老师个子不高,身材娇小又体弱多病,但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无穷的力量,眼神中透露着笃定坚毅的目光。因为老师心中有大爱,总想着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事情,想帮助更多的人。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原创
2020年09月10日
最近被一则新闻暖到了。孩子在地铁上依偎在年轻妈妈的怀中睡着了。年轻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的脚踢到身旁的乘客,用手捂在了他的小鞋上。直到到站下车,她才把手松开。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那么我一定会回答,像这位母亲那样,身体力行地把善良、尊重教给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源自于他的教养,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能够处处为他人考虑,无时无刻不把尊重和体谅放在心中。1教养不分年龄6月27号的青岛,10岁的小学生刘显昊像往常一样搭公交车上学。公交车上人很多,但是却有一个座位始终没人入座,等到他走进后才发现原来那一张椅子上有积水。刘显昊没有像周围的大人那样,宁愿站在一旁,对此置之不理,他从书包掏出纸巾,细心地把积水擦干,然后默默地退到一边,跟旁边的乘客说「可以坐了」。对于刘显昊来说,这不过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正是因为举手之劳而劳之,才更显得他家教佳,有教养。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天津的地铁上。一个小时候没教养,长大后成了「熊大人」的男子,不顾车厢里其他人的感受,肆意剥起了味道很大的大蒜,还把蒜皮撒了一地。旁边的乘客虽然不满,但碍于情面,要么白眼捂鼻,要么转身离开。只有一位穿校服的女学生,走上前去,默默地弯腰把一地蒜皮捡起拾到手里,把垃圾带出车厢。一个人的教养源自于她的公德心。没有人有义务要捡起地上的垃圾,但是你做了,城市就会变得更加干净。5岁的男孩,手里还提着笨重的购物袋,但是当他看到身后的阿姨和小妹妹不方便推开门进来的时候,他急忙转身,用小小的身躯挡住了即将要合上的玻璃门,给阿姨和小妹妹让路。你帮忙推开的这扇门,同时也打开了你的心门。在一场演唱会结束后,遗落了遍地荧光棒,那是由大人随手丢下的素质,是他们遗忘的教养。如今,被一个小女孩一根一根全部重新捡了起来。教养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离场的时候把垃圾带走便足矣。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闪闪发光的品质背后,我看到他们背后的是一个个有修养、懂得教育本质的家庭。正如歌德说的: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2请你务必善良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可救药的,也是不会受到教育的,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卡耐基的观点也恰巧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穷养,富养,不如教养。一位宁波的妈妈独自带领一岁半的孩子乘机出游,她担心孩子年纪小,熬不住长途旅行,哭闹会影响到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于是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还附上了一张卡片。礼物里贴心地备上小糖果和耳塞。有如此修养的母亲,孩子也必然有教养。整个旅途当中,女孩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不哭也不闹,安安静静地吃零食和看童话书。相比于那些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的小孩,这个小女孩从小就从妈妈身上学会了推己及人。北京的一趟地铁上,一个孩子因为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呕吐。孩子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责怪他,而是立马起身,向周围的乘客道歉,然后蹲下身,拿纸巾把地上呕吐物清理干净。「子不教,父之过」。这个擦拭地板的动作,不仅教会了儿子遇事不慌张,更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尊重。无独有偶,高峰期拥挤的地铁上,小男孩可能是站累了,央求姥姥要有座位坐。慈祥的姥姥蹲下来,贴在外孙的耳旁说:「这些叔叔阿姨,上了一天班,很累了。你现在都5岁了,可以自己站好,就不需要让座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把自己的需求摆在了第一位。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仍想着帮助他人的又有多少呢?同样是来自姥姥的教育发生在一个路口。面对停下来让行的车辆,姥姥要求女孩给停车的司机致谢。于是小女孩转过身,朝着司机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才扬着手蹦蹦跳跳地离开。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养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3有教养的人,终究会有所回报哲学家列夫·雨果斯泰说过:在这三种情景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1.在无人关注的时候,是否会坚持自己;2.在所有人都做一件“没教养”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从众;3.当不得不做某事时,会不会考虑对公众的影响降到最低。有教养的孩子,即便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也会摔倒共享单车的扶正。试问,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有教养的孩子会在往垃圾桶里丢垃圾的时候,多留一张纸条,提醒辛苦的环卫工人不要因此划伤了手。有教养的孩子会在妈妈极度疲惫的时候,把小手垫在妈妈的额前,守护她短暂的安睡。能体现一个尊贵的地方,不在于他拥有多少套房子,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他能对这个社会有多少体谅。善良是一种选择,希望我们父母能把这种最美的选择带给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因教养而美丽的人。最后,愿每一个美丽善良的人儿都能被温柔以待。△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淡云风轻
2020年08月30日
个世界上,有许多无助的父母,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父母发现对爱子失控时,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当他(她)们无奈地说起孩子的问题时,有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为时已晚”,为什么?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经常在电视上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儿子自杀;老师的几句批评,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居然跳楼。因迷上网络游戏写了大量网络日记的孩子怕父亲责骂而跳楼。这些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许多病人只能感叹自己的不幸,遇上这种病……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同样。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这一切都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过下列问题:☞0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你急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暂时一定不适合要孩子,否则,极有可能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0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不愿意关心别人的人;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要考虑一下是否短期要当父亲或母亲。☞0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养”?心理抚养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养,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养?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因为,在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她),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仇视,为此他们感到恐惧,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没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很多父母告诉我说,孩子出生后,奶奶愿意帮助我们带,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再把他接管回来。可是,从爷爷奶奶把孩子接回来后,发现孩子和我们就是不亲,而且,根本不听话……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青春期出现的隔阂原因在依恋形成期。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随后的需要就是对抚养者的依恋,后一种需要超过玩具的吸引。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鉴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在需要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往往具有障碍。这种障碍出现在幼年,当人进入青春后期至婚恋期(一般20至29岁)时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孩子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叨,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听得多才能说得多。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你们照顾他(她)并让他(她)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她)今后不需要理由而爱你们、恋你们的基础之一。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当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她)“说不”时他不会再哭闹、再气噎,也不再打滚。他(她)会选择离家出走,服毒自杀、跳楼等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时候他(她)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曾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小年纪的孩子会自杀”?我回答:那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所以,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知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面前面对你。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打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她)“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第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我们经常会发现,作为成年人在同一事情面前的做法大相径庭,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与人的差距经常被人们视为“人的素质”,但这不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的观念差异问题。素质一般是指个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和潜质。这种能力或潜质多源于天生的属性。而决定一个人做某事还是不做某事,其判断与选择的关键却在于人的观念。许多成年人做完某种不良之事后会出现“于心不安”的感觉,这种不安感就源于人内心的观念存在。有人在某事面前会说:“这种事打死我也不能做”!这一定是与他的观念相冲突的事。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出现“下意识就反应”的行为。譬如,有人见孩子落水,立即跳下水去救孩子。事后,有些人想写篇表扬稿,经常会问救人者:“你当时怎样想的?”许多类似的情境下救人者都会说:“我什么都没有想就跳下去了。”他说的是实话。因为那种情境下没有想的功夫,多耽误一秒都会危及孩子的性命。这种没有“想”就“行动”的内心动力就是观念。观念,是人的一种看法。只是这种看法往往发生在“观”的同时或“看”的同时。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对其教育,对其讲道理之后才会形成。但多数人不知:孩子在听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经在形成某种看法。比如在孩子任性地放声大哭时,大人不吼,也不急,不打也不骂。而是安静地坐在他面前,用等待的眼神看着他的哭一样,他看到这一幕后就会明白:自己这种故意哭闹对父母没有作用,以后他就不会再这样故意在父母面前发脾气。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生病,他的父亲或母亲轻轻地走近他身边,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额头,轻轻地坐在他身边,给他掖紧被子,陪伴着他……这种情境长大的人当其身边有人生病时,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照顾别人。如果某天孩子与母亲一同上街,一名乞丐把手伸向母亲要钱,母亲没有说话,无声地从身上找些零钱交给乞丐,这孩子长大后面对乞丐也会同样做法的。相反,父亲经常在家中拳脚于家人,这种家庭长大的男孩在处理自己家庭冲突时一定有相关行为;母亲经常对邻居破口大骂或对人骄横跋扈的,其子女长大后也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相关麻烦。我们还必须知道,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亲,然后就是父亲。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所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所有的父母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家庭中尽显父母的善良与榜样,在谈吐中表现文雅与谨慎,在处理各种意外事务时有理有节。来源:如何教育孩子
发布者:淡云风轻
2020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