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人 物
全部 |人 物
如今,韩红已经48岁。她将人生的大半时光都献给了慈善。只是,在越来越多人受益的同时,韩红自己却越来越穷。从她用一曲《格桑花开》走进人们心中算起,至今已将近20年。将知天命的她,不再容易流泪,不再事事反驳回击。开始收起锋芒,也逐渐变得成熟。但是她的朋友们都说“韩红心里其实住着个孩子”。的确,被娱乐圈浸染多年的她依然天真,依然单纯,与多年前无异。只是她的梦想,由那时的“唱死在舞台上”,变成如今的“死在公益的路上”。梦想固然美好,却也难以逃离现实。这些年,她不断被黑,也越来越穷。1971年9月26日,苍茫的青藏高原上响起一声清亮的婴儿啼哭,亲人为这个新生儿取名央金卓玛,汉名韩红。央金,在藏语中有着“妙音”的含义。人如其名,这个女孩继承了母亲的好嗓子。她的母亲雍西,让《北京的金山上》从雪域高原传遍四方。而父亲韩德江,是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大弟子,在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做相声演员,这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家。韩红母亲父母平时工作虽忙,但只要有空闲便会陪着小央金,阿妈唱着藏歌,阿爸把女儿驮在肩头。那时的天空很低,小女孩似乎只要伸手,就能触到湛蓝晴空中大朵的白云。阿爸阿妈外出汇演的日子,她便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流云,唱着歌等他们回家,音乐是小女孩心中的最爱。当他们回来时,总会带一样小礼物,或是玩具,或是零食,那是小女孩最快乐的时刻。可惜小央金的快乐只延续到6岁。那年,她没有等到礼物,只等到哭肿了眼睛的母亲,和一句“阿爸再也回不来了”。她的父亲在慰问演出途中不幸殉职。上天夺走了年轻的阿爸,留下幼小的女儿和脆弱的妻子。父亲的丧事后不久,母亲被派去上海进修,小央金便被独自留在小城的邻居家。打扫卫生,洗洗涮涮的杂活都压在这个只有半人高的小女孩肩头。但只要唱起歌,她便觉得那些活儿也没有那样累。幼年韩红有些苦,她吃过便忘;但另一些,却永远地刻在她的骨子里。 邻居刻薄,稍有不顺意便将气撒在小央金身上。她需要从一个眼神,一个挑眉中读出大人的情绪,得用最快的速度猜出他们话里的弦外之音。那些日子,她尝够了寄人篱下的滋味。长期压抑之下,叛逆成了她发泄的唯一途径。小央金成了一个野孩子,她如一只离群的小兽,用小小的尖牙去对付这个可怕的世界。这样的日子从6岁过到9岁,那一年,母亲再婚有了新家,而小央金却独自一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去投奔奶奶。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再也没有一杯属于她的酥油茶。远方的孩子韩红去北京的路很远,列车开了三天三夜。小小的女孩攥着那张儿童无座票缩在角落,一小包饼干是她全部的行李。她最害怕过山洞,“因为山洞里有妖魔鬼怪”,能给小央金保护的,只有窗边薄薄的蓝色布帘。幼年韩红(左)“一路上,笼罩着我的,只有恐惧。”那是对独自出门的恐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恐惧。9岁的她,不知道下车后迎接自己的,会是幸运还是新的苦难。绿皮车终于停止了摇晃,小央金随着人潮走出偌大的北京站。8月北京燥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双苍老的手牵起瘦小的女孩,奶奶和叔叔将她带回了家。青藏高原上的央金卓玛,成了北京胡同里的韩红。韩红与奶奶被奶奶带回家时,已是夜里11点,小韩红进门第一件事,是拿起扫帚开始扫地。她一边干活,一边故作成熟地说:“奶奶,您看我多会干活儿,而且我不喜欢吃肉。”小脸上的笑容里写满了讨好,而奶奶看到的,却只有辛酸。生活之下,9岁的韩红,早已不像个孩子。老太太扯了扯孙女旧裤子上接长的那一块破布,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乖孙女儿,奶奶不用你干活,以后啊,家里的肉都给你吃。” 从此以后,有奶奶的地方便有家。在奶奶的陪伴下,韩红渐渐地懂了什么是爱,然而由于父母缺位,满身尖刺依旧是她抵御这个世界的铠甲。她成为学校里的一霸,但凡谁说她一句不是,就免不了一顿拳打脚踢。虽然在奶奶的教育下,她略微有所收敛,不再与旁人计较。但是音乐却是韩红心中不能触碰的底线。然而偏偏有好事的同学说她唱歌“怪里怪气”,气急的韩红把说这话的同学打得住进医院。韩红也因此被学校开除。孤僻,霸道,离开学校的韩红没了未来,也没了朋友。能够陪着她的,只有音乐。“我懂音乐,音乐也懂我,我想说的话都在音乐里,在音乐面前,我无需伪装。”在韩红心里,音乐是一种救赎,它能安慰自己孤独的心灵,也能带来收益以养活自己和奶奶。 音乐,是让她活着的一种方式。 在那个年代,比赛是跨进音乐行业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只可惜,每每登台,评委的评价总是“唱功不错,形象欠佳”。 落选回家,她躺在窄床上盯着天花板生闷气,时不时想起5岁那年合唱团老师曾经说过的话:“登台演出这件事不适合你。” 那是一次合唱团领唱选拔,小韩红因“一口闭”(刚一张嘴就闭上了)落选,不仅没当成领唱,没过几天,连唱和声的资格都没有了。 那时阿爸阿妈尚在,他们陪在小女儿身旁,给她鼓励。女孩也坚信,自己以后依然会唱下去,落选的小小烦恼很快被抛在脑后。 只是如今,屡屡受挫的韩红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的确不是做歌手的料。 之后的日子里,她依然辗转于赛场,依然失望而归。 直到 1985年年底,碰壁3年的韩红终于捧回全国首届“金孔雀”杯声乐大赛北京赛区优秀奖证书,她和奶奶兴奋得一连几夜都没有睡好。 第二年,韩红被招进了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本以为纵情歌唱的日子就要来临,命运却让她走上了另一条路。 一纸调令,韩红从文工团去了通讯站。 部队纪律严明,没了舞台,韩红便再也没有自由歌唱的机会,她只能在活动时间偷偷地唱上几句。 9年通信兵生涯,她不曾忘记音乐梦想。 终于在199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同年,她带着奶奶卖冰棍糊纸盒攒了整整10年的30000元,拍出一支MTV,《喜马拉雅》。“孙女儿,奶奶不懂什么MTV,但知道你爱唱歌。这些钱你拿去,奶奶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拿着奶奶的血汗钱,她誓要搏出个名堂。 事实证明,韩红赢了。她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铜奖。 就这样,韩红从高原唱到部队,又从部队唱到中央电视台,那一年,她24岁。 在千禧年,韩红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签售那天,队伍从西单排到了六部口。随手打开广播,播放的不是《天路》,就是《美丽的神话》。 韩红火了,商演邀约纷至沓来,音乐类奖项也拿到手软。与荣誉相伴而来的,是她从未拥有过的大笔金钱。 然而,人在最明亮时总是最迷茫,最繁华时也总最悲凉。从前纯粹热爱的音乐俨然成为商业利益的工具,原本一心唱歌的韩红,也被资本裹挟着陷入金钱构成的洪流,她开豪车,出门带助理,整日戴着墨镜口罩,有人说她“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后来,韩红评价那时的自己——“小人得志”。唯一的安慰,是辛苦一生的奶奶,终于不需要靠卖冰棍艰难谋生。那个抚养自己长大的老人,是韩红混沌世界中唯一温暖明亮的火光。韩红奶奶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2005年的春天,奶奶因脑溢血猝然离世。韩红坐在曾和奶奶相伴乘凉的老树下,看着阳光慢慢退出院子。小院里,再也没有人听她唱歌了,再拿奖,也不知该去给谁看了。她感觉自己仿佛一块漂在海上的海绵,很轻,就那样漫无目的地漂着,没有归宿。奶奶走后,儿时入骨的孤独感汹涌来袭,韩红又一次成为“孤儿”。她坠入抑郁的深渊,只穿黑衣,食素,一支又一支地吸烟。站在窗边,她只想一跃而下,仿佛只要张开双臂,便可以飞向有奶奶的那个世界。3年的时光逐渐涤荡了悲伤,她不再日日回想奶奶在世时的点点滴滴。但奶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对她的嘱咐,韩红始终不曾忘记:“大红,什么时候奶奶不在了,你不能忘记要做好人,行善事。”韩红慢慢想明白,如今这世上已经没有人爱我,那我去爱别人便好。自那之后,慈善成为韩红与生命和解的一种方式。她将目光投向两个群体,老人和孩子。公益活动中的韩红与老人在韩红心中,那些老人是奶奶;而孩子,便是儿时的自己。其实早在9岁去北京的那趟列车上,慈善的种子就已经在韩红的心中种下。 借她床铺的列车员,送她盒饭的乘客,无边恐惧中,她们的小小善意,给了小女孩勇气与温暖。善良的力量,韩红要记一辈子。2000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一曲由韩红创作的《天亮了》感动了无数观众。                      那首歌中,藏着一个故事:1999年贵州马岭河风景区缆车发生事故,数人丧生,缆车坠落,一个幼童被父母高高托起。救援人员赶到时,他在死去的父亲怀中,安然无恙。他的幸存,成为那起事故的奇迹。听到故事的韩红为奇迹作出这首《天亮了》。一曲终了,歌里的男孩成了韩红的儿子,他是她生命中收养的第一个孤儿,取名韩厚厚。韩厚厚(右)从那天起,她决定以后再也不要孩子,她要将自己没能得到的母爱,都奉献给这个幸存的小孩。时至今日,韩红已经收养280余名孤儿,直接或间接资助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曾有人问韩红:“你对家的定义是什么?” 她的回答是“一个能让我静下来,定下来的地方。” 自从奶奶离去,她曾认为自己将一直流浪,直到在孩子们中间,她找到了安放漂泊之心的海港。 在公众面前,她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也是“孩子”。从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起,韩红的提案几乎全部围绕儿童权益。其中关于女童的相关提案,在她10年的任期中已经提了9年。政协会议上的韩红“孩子的问题迫在眉睫,即便我的任期即将结束,但我也会请求连任的同事们继续提下去!”她本不是儿童问题专家,为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不足,便邀请专业人士出谋划策,如今,她团队中的律师已经增加到26位。韩红一向耿直,这些年,因为说话得罪人的亏她一直没少吃。性格火爆,加之不甚讨喜的外形,使得她每有言论动作,在网络中总会招致各种无端攻击。层出不穷的恶意层层包裹着她的样貌、音乐事业、慈善,乃至军人身份。 开演唱会变换造型,有人嘲讽她面貌丑陋,不配站上舞台; 她坚持音乐理念,有人说她极度自我膨胀,毫无自知之明;她离开服役30多年的部队,有人恶意揣测她为牟利而恢复自由身;她倾其所有投身公益,也被人黑成“作秀”......“从前我用实实在在的为人,敢说话、说真话、说人话得到大众的认可,你们把我推到这个位置上来,但现在又反过来攻击我说真话做真事,我究竟得怎么样才行啊?”有人告诉韩红,做人不能太单纯,需要一点城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她只说:“我韩红不要什么城府,我也不管谁说什么话,我这辈子只问自己帮过几个人,做过几件事!”一路跌跌撞撞,韩红从未改变,也从不畏惧。从2011年起,韩红便发起“百人援助”系列公益活动。迄今为止,7年时间里,韩红带领近200人的团队为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送去公益医疗服务,直接受益群众达上万人次。与许多明星兼做公益不同,韩红在公益中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音乐事业也一再搁置。每一次援助,她都亲自带队驾车行在路上。路况复杂、高寒缺氧,200人的团队与现场上千的乡亲她都要一一顾及。一路上多虑、少眠。办一场义诊,她的头发白了一半;上一次高原,她的心脏落下了病根。 但只要切实地解决了乡亲们的病痛,韩红就觉得一切都有意义。从前她认为,做慈善不必宣传也不该声张。但在2014年,某些明星接连因吸毒被抓,污点艺人的消息占据了新闻的满屏满版。韩红决定,在这一年的“百人援青”项目中,将媒体邀请至援助队伍中去。“我以前做公益不敢宣传,怕人家说我是作秀,但如今头条都被那些吸毒嫖娼的人占着,多我一个韩红做慈善秀就怎么了?” 果然“百人援青”相关节目一经播出,铺天盖地的质疑再一次涌来。人们只看到她说话直接“颐指气使”,故意忽略她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拍着胸脯说“这个孩子,我来救”;人们说她号召明星出资捐助“道德绑架”,忘记她在白血病患儿会诊中,毫不犹豫地说“需要的20万经费,我来出”。韩红深知网络中的恶意,但既然走出这一步,她便不会再退缩。“我知道会有人骂我,但我老韩不怕。我们中国人对于慈善事业参与度不如外国,我要的就是关注度,才能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慈善里面来。我个性就这样,你们爱骂什么骂去,我把评论关了,我也不看了。我把事儿做到了就行了。”如“百人援助”这样的大型慈善项目,韩红每年都会组织一场,除此之外,还会有两三个小型项目。平均一场“百人援助”活动救助5000人,需要资金超过2000万,筹钱,是韩红每年必做的功课。日后与朋友聊起,她说:“那时候的我,绝对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有时别人当面答应给予资助,但转头对方就玩起消失,眼看项目开展资金却无法到位,她只能厚着脸皮,再去求人。为了慈善,一向高傲的韩红愿意折腰。如果资助不够,她就掏出家底把钱往里砸。她不买房,不置业,不消费奢侈品。因为内心足够富有,她不再在意物质享受。其实,她也无力再负担物质上的更多压力。也曾有人劝她,让慈善的脚步停一停,去参加一些商演、综艺为自己做积累。韩红婉言拒绝:“我能维持每天的一粥一饭就够了,即便赚来钱,我也会投入到慈善中。”她的所谓的一粥一饭,有时就是馒头蘸着辣酱,再配上一碗清粥。这些年,韩红在公益事业上已经投入了上亿资金,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她这些年来的积蓄。从青海回来的第二年,韩红终于走上了某综艺的舞台。朋友说:“看来老韩是真的穷了,否则她也不会上这些活动。”这一次韩红也没有否认:“这些年做慈善,我的确快捐空了。”向来远离娱乐的她之所以选择去参与,一半为酬劳,而另一半也为音乐。韩红以为在这档音乐真人秀中,可以让因为慈善活动已经离开音乐许久的她有一个可以展现真我的机会,也可以给她一个自由演唱的舞台。只可惜,3个月的节目录制,是非争议不断,韩红成了炮灰。当获得倒数第二名,她情绪略显低落时,有网友觉得她好胜心太强,输不起;当她发出微博,号召主办方一同参与公益时,有人留言:“天天嘴上慈善,心里阴暗。”几期节目,韩红被喷得体无完肤。这种骂声在她凭“天路”获得歌王称号后达到了顶峰。甚至二十年前她说“想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女歌手,梦想是站上格莱美舞台”的所谓“妄言”也被重新拿来嘲讽。那时的韩红直言“我的确没有娱乐精神”,选择将自己从纷纷口舌中抽离,不理会那些污言秽语,对于节目也很少再提。直到几年后的采访中,记者问她:“经过那次节目,你吸取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韩红笑笑说:“教训是用伤痛换来的,这次谈不上教训。但我得出一个经验——真人秀上太真的人,都输了。现在我已经不在意那么多,我只坚持我该做的事就够了。”用最清澈的歌声歌唱这个世界,用最纯粹的心灵去帮助众生的她,的确不该再承担那样多的骂名。出道23年,慈善19年,韩红的一切都是通透的,或好或坏她都坦然地展露给世人看,毫无隐瞒。她说:“我一直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憨很傻,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我不减肥,不说谎,不作假,不虚伪,我用我的良心一点一点摸爬滚打。有人说我很笨很傻,很容易就可以赚到我的便宜,我告诉他们,我笨就有我笨的作为,不知索取;我做公益,没有结果,没有答案。所以最终的答案更接近天意。”如今,那个曾在火车上孤独害怕的女孩已经48岁。她将人生的大半时光都献给了音乐与慈善。它们一个治愈她的童年,另一个,告慰她的中年。 从青藏高原一路走来,她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用生命歌唱的小孩;渐渐地,她给了更多孩子歌唱生命的机会。现在,她是280多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上万被救助乡亲的恩人。曾经教会她善良的奶奶已经故去14年,每每提起,她依旧泪流满面。 奶奶生活过的那间小屋,韩红一直不曾重新装修,只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怕重新装修后,奶奶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身为藏族人的韩红相信轮回,她希望在下一世:父亲健康长寿,母亲不会再将自己抛下,可以有一个幸福安宁的家;希望自己可以多读书,去偏远山区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医生;希望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永远被爱,每一位老人都健康安泰,希望自己依旧可以成为歌手,奶奶还是自己的奶奶......部分参考资料:1、女性领袖人物系列专访:《 韩红:与生命和解的方式》2、易时间专访韩红:《城府究竟是什么》3、立场:《47岁开始重新做自己 韩红:我已经不想再讲话了》来源于最人物文 | 阿伍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7月23日下午,第160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与往常一样,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了当日北京市最新的疫情防控形势。随着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每日例行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自7月23日之后暂停举行。对于庞星火来说,这是她参加的第108场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7月23日,庞星火出席第160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61岁的她,发布会几乎“打满全场” 去年下半年,当时60周岁的庞星火准备退休。两例输入性鼠疫病例打乱了她的计划,得知国内有两例输入性鼠疫病例,正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的庞星火费尽周折赶回北京。△1983年,庞星火刚刚参加工作。刚刚安顿好两例输入性鼠疫患者,武汉就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国家卫健委紧急召集庞星火作为专家组成员赴武汉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处置工作。半年前,庞星火第一次出现在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现场。而这一出现就是108场发布会。“从来没想过会发布一百多场。”△1月29日,庞星火首次出席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讲案例细节 让大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前期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庞星火多是例行发布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列举确诊病例的发病过程,并回答记者的有关提问。到了后来,她开始注重讲述确诊患者患病细节。对此,庞星火表示,因为在流调时发现,患者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如果他不这么做,可能就不会发病,我觉得应该告诉大家。”某小区一退休女士在疫情出现后非常小心,待在家里不出门,但她特别爱打牌,有一批牌友。因为觉得相互之间很安全不会传染,春节期间牌友连续五六天在小区棋牌室打牌。不久后,这位退休女士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进而传染了她的儿子、儿媳和孙女。这个故事讲完后,北京市政府一夜之间把北京四千多个棋牌室全部关闭。△庞星火讲述确诊患者的故事。一小时拿出关闭新发地市场方案6月11日,北京市西城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束了此前北京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局面。这次从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到锁定疫情感染源头,北京仅用了22个小时。疫情发生后,北京市疾控部门对新发地市场的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全面采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关闭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建议。“我们也是有压力的”,庞星火表示,因为新发地市场太大,停掉它,对北京的食品供应、农副产品供应影响很大,所以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判断。当时要一个小时拿出紧急方案,包括如何关闭市场、关闭后的一系列措施等,以及周边小区关闭后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和配套等,“不是那么容易的。”6月13日凌晨,北京市政府部门果断关闭了占地面积1680亩、日客流量近6万人次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6月13日21时,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商户和工作人员从市场内有序撤离。6月13日、14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引发的聚集性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新增病例在6月13日、14日达到36例的顶峰。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庞星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6月1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庞星火在发布会上通报6月14日新增病例。“那是我最紧张的一次。”庞星火回忆,那天的发布会变成了两次,压力很大,尤其是前几天病例集中开始暴发。压力在庞星火身上的体现就是“我不能说错、要准确,要给正确的知识、要给正确的提示”,庞星火表示,特别想让大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这个发布告诉大家不用恐慌,“我其实特想多说的就是,这是一个特别准确的政府渠道发布的信息。”“我特别喜欢看零”在同事们眼中,庞星火是一个干起工作总会忘了时间的人,做了37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即使已经61岁到了退休年龄,工作依然是她生活的全部,每天只睡觉两三个小时。7月20日,北京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那一天我真的挺放松的,我特别喜欢看零,而且我发布的时候特别喜欢说‘今日没有新发的确诊病例报告’。”庞星火表示,这是她最爱说的、最喜欢说的,因为这个结果是大家最想看到的。“我出现得越少,我们城市越安全”通过108场新闻发布会,庞星火为公众所熟知。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人称庞星火为无法复制的“网红”,还有人未经许可在网上推出了“庞星火同款”口罩。对于“网红”身份,庞星火表示,其实更多地希望大家知道疾控中心,知道有这样一个团队在为这个城市的健康做贡献、做工作。“我不希望老在发布会上出现,因为我一出现,就是要公布疫情。我出现得越少,才说明城市越安全。”                来源于:央视新闻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李雪健,虽非为科班出身,却是天赐的演员。近40年的演艺生涯里,李雪健拿了30多个奖项,仍有严格的自我底线。史铁生曾这样写他:“李雪健是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他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他一直说的那句,“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真的。文 | 甜茶来源 | 影探有件旧事,想起仍心有触动。2016年,金鹰节现场,颁发最具人气男演员奖。候选名单里,有胡歌,也有李雪健。这奖是网友票投的,最终花落胡歌。胡歌站起来朝观众席鞠了一躬,又走到隔座的李雪健前与其握手。并附在李雪健耳旁说了四个字:受之有愧。同一年,9.3分的《琅琊榜》,8.5分的《伪装者》,这奖胡歌拿得有底气,但依旧用了个“愧”字。当晚极具分量的“最佳表演艺术奖”,则颁给了李雪健。因为听力退化,他起初还跟着周围人一起鼓掌,经人提醒,才知道是自己。走到台上,吐词艰难,却字字铿锵:“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我的追求。”台下演员悉数红了眼,宁静也哽咽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前辈,还在坚持工作……我不知道到了您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因为我经常都在动摇……”话再说不下去。见之有愧,闻之哽咽。李雪健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有人曾评影视界“演技五绝”,深以为然:东邪陈道明,博擅众学;西毒王志文,内功深厚;南帝陈宝国,霸气睥睨;北丐张国立,松弛入微。唯李雪健是中神通,只评一个字“魔”。李雪健拍戏入“魔”,早便如此。五十年代生,祖籍山东,先后在学校、工厂、部队做宣传工作。快书、相声、小话剧,都是他自己琢磨出的傍身手艺。“你不要看这些都是业余的表演,它是民间的,同时也是民族的”,他有自己的认知。但直到27岁,李雪健才等来自己的第一个角色:空政话剧团《九一三事件》里的林彪。此时,话剧正红火,名演员抢手,原定主演就是“外借”来的。李雪健身型贴合,主演不在,他就替其走位、对台词。一个替身,他当得入魔。听录音,看纪录片,磨透其生平细节:“林彪胃不好,所以他早上起来,一定要吃黄豆。他衣兜里一定有两样东西,望远镜,还有黄豆。”又剃了个同款阴阳头。形体上,为看上去更瘦小,用京剧演员的方法,固定两只胳膊往后夹,同时饿掉20斤。上台前,更是少吃,就为了达到手脚冰凉的状态。他替演排练的录像带被剧团领导看到,领导立即拍了板:原定的主演不要了,就他了!这个角色,让李雪健一举拿下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这还是首届梅花奖,大有开天辟地之势。而真正让李雪健走进大众视野的:一是电视剧《渴望》里的宋大成,二是电影《焦裕禄》里的焦裕禄。前者观看盛况,堪称万人空巷;后者以130万成本,3毛一张的票,卖了一亿三千万的票房。《焦裕禄》这两者不再详提。反倒是另两部作品,应留名影史,却被忽略、被遗忘。这两个角色,李雪健起初都是拒演的,他没把握。最后却都演活了,演神了,演绝了。一是《水浒传》里的宋江,二是《荆轲刺秦王》里的嬴政。先说宋江。单论一幕,浔阳楼题反诗,提笔下墨说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且饮且醉,且醉且写。最后一个“夫”字拖笔,似是发泄,写完又愣了下神。又狂又懦,这愣神便是演技的留白。若非醉得厉害,依宋江个性,或许就不会署上自己的名。他有多醉?一个细节,笔已经拿不稳。宋江是梁山好汉,却是文墨小吏思维。看李雪健专门为其设计的小碎步走姿,一目了然。招安后,向朝廷一跪,李雪健故意撅起屁股,高呼万岁。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可笑又可恨。后来有人评,《水浒传》应为四大名著翻拍剧之首。因为它真正做到了:戏剧历史化,历史戏剧化。李雪健,便是其中点睛一笔。再说嬴政。《荆轲刺秦王》,这是陈凯歌最被低估的作品。每每提及,都被《霸王别姬》盖了风采。张国荣演蝶衣是仙,占一个“痴”字;李雪健演嬴政是魔,占一个“狂”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李雪健必熟读研透了史实,戏中他用大勺搅锅,喉咙便发出坑哧吭哧声,如豺似狼。时而癫狂难测,时而神经质若孩童。全片高潮,荆轲刺秦王。当荆轲呈上燕国地图时,他眼神痴迷。图穷匕见,荆轲行刺,殿上竟无一人阻拦。逃窜的嬴政,哪还有一点帝王气。荆轲临死前大笑不止,卸了华服的嬴政,露出护甲。他问荆轲:“你笑什么?你笑什么?你为什么要杀我?你知道我要做什么?我要建立一个国家,秦国和六国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地方...都成了一个国家。”知音难觅,满目含泪而不落,竟是委屈与不甘。最后一抱,又是无人知的落寞。这层次,这深度,令人拍手叫绝。这嬴政,这秦王,只恐后无来者。李雪健,虽非为科班出身,却是天赐的演员。谁能料到,事业如日中天时,却一下被冲了个垮。2000年,李雪健被查出鼻咽癌,此时正在拍摄《中国轨道》。导演说把戏停了,让李雪健先治病去。李雪健拗着不干:“我说你要是这个戏下马了,钱也花了,部队也动员了,花了那么多钱,拍了一小半了,你要是因为我下马了,不拍了,流产了,这个比我死还痛苦。我说不行,我必须得拍。”保守治疗,戏接着拍。《中国轨道》后来,这剧的制片人伍献军回忆,李雪健在那认真拍戏,其他人默默在旁边抹泪。“拍最后一场戏时,他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地说完大段台词,在场的剧组人员都听得热泪盈眶。”戏上了,成绩漂亮,豆瓣评分9.0。可鼻咽癌折磨人啊。李雪健形容生病时的感觉,像饭馆里狠狠被甩在地上的鱼,“啪”地被甩在地上,“那鱼可能没死,但内脏肯定被摔烂了”。众人要凑钱给他看病,他与妻子不接受。所幸,病治好了,却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口齿不清,声音稀薄。唾液腺不再分泌唾液,说一两句话就得喝水,出演话剧,已无可能。这两年,听力也退化得厉害。拍戏不能戴助听器,听不见对方的台词,就得把台词全背下来,依口型判断。明明年纪刚过六十,却似七八十的体态。所以有人说:“李雪健患病,是当代中国演艺界最大的损失之一。”就跟老天爷嫉妒似的,但李雪健不服输啊。用他的话说是:“因为没死,所以想活得更有意思。”拍戏就是活得更有意思。戏是良方,是妙药,戏才是命,戏才续命。他接着演。李雪健谈“演戏”他演历史人物。《一九四二》里,饰演李培基。李培基向蒋介石求粮,欲张嘴又张不开嘴。喝粥时,碗不敢端起,撩一口粥欲向上瞅一眼蒋。这一眼,他还不敢正眼看。愚忠,怯懦,就在这三秒里。片子前半段他温和,是个惯常不会发火的人。后面他发火,骂完后,自己嘴唇先打哆嗦。多么常情常理,但一般演员想不到,想到也不一定能演出来。与李培基完全相反,《少帅》里的张作霖,李雪健贡献了诸多名场面:“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声音一拖,再加急眼。爱子护子的急切味儿全出来了。这戏,饶是算青年演员里演技不错的文章(饰张学良),都很难接住。窦文涛更是实诚:“我看《少帅》跳着看,专看李雪健饰演的老帅张作霖。”李雪健也演平民百姓。《嘿,老头!》里,演刘二铁,阿兹海默症患者。就一场戏,可见其功力。夫妻分离,父子不睦,确诊后的刘二铁,想喝酒。手抖得倒不了酒,用嘴灌对不准嘴,气急了要用缸喝。4分钟,没一句台词,一镜到底。这老头性格全出来了,就俩字,“死倔”。正如李雪健复出后说的那句:“拍一个少一个,拍一个就得成一个。”前段时间,主持人易立竞采访黄渤。黄渤坦言:“都知道,有时候看票房是虚的。能力、理解力、表现力比我好的有的是。比如李雪健老师,用骨血在演戏,那个魂飘在角色上,人与角色相互纠缠,短时间内没法达到。”说这话时,黄渤难得流露出挫败感。偏偏李雪健不自知。不自知其能,也从未自夸过一句。早年凭借《焦裕禄》获百花奖最佳男主,他的获奖感言是:“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近40年的演艺生涯里,拿了30多个奖项。他仍有严格的自我底线。拍摄《横空出世》时,原型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下本应很瘦,但李雪健略胖。这事,他记了二十多年,并以此为耻。《横空出世》另一件感到耻辱的事,便是拍广告。“92年,有人找过我。拍《焦裕禄》,我前前后后得了6000块,《渴望》是8000块,《水浒传》是13万。92年一个广告要给我20万,挺吸引人的。那是一个肝药广告,让我化妆成焦裕禄,在河边走,捂着肝脏的位置。我一听,再多钱也不能做。”“后来我做了一个含片的广告,台词是‘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结果没几年,我在《搭错车》里演一个哑巴。”有记者问他:“您不是说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吗,这回哑巴的角色怎么演的?”再谈起这事,他照样觉得丢人:“我自个儿抽自个儿。我就再也不拍商业广告了!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你要考虑到你是公众人物。”《搭错车》饰演哑巴说到做到。综艺不上,广告不拍。这几十年,不拍戏,不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只要出现,必有新作品。原来他一直说的那句,“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真的。写李雪健,写不出什么逸闻趣事。资料翻遍,他的生活里只剩戏。青年导演的戏,他去演;规模不大的戏,他也去演。比如,8月底的一部短片《下午过去了一半》。他演一位姥爷,那么自然流露,那么熨帖舒坦。这片子观影人数不足千人。李雪健图啥呢?就图能演戏吧。史铁生曾写过一篇文,名为《印象与理解——写好人李雪健》。文章写道:“李雪健是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他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和事业,本无失败可言。”若问李雪健什么时候最幸福?他的答案肯定还是一如当年:“吃盒饭的时候最幸福,因为感觉自己又能演戏了。”来源:影探图片来源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19岁的他,不折不从,沉稳端重;42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清华校长,格局开阔;晚年的他,依旧高风亮节,呕心沥血。他一生清华,一世清白。文 | 水清编辑 | Anita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也被誉为是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战乱频仍中,他临危受命,成功执掌并花31年的时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使清华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发展成了扬名中外的国立清华大学。在他之前,学潮动荡,学生动不动就把校长赶下台。可他上任后,人人拥戴。有人问他秘诀,他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吧!”没错,他就是梅贻琦。1889年,梅贻琦先生出生于天津一户诗书世家,年幼时,父亲失业,再加上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家境颇为清苦。他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颇得张伯苓赏识,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年幼时,梅贻琦即矫矫不群。他看似沉默寡言,但当同学们因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都会征询他的意见。梅贻琦天生沉稳有气度,他的话一出,往往能平息两方争端。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梅贻琦在生活中,梅贻琦很能沉得住气。早年,美国把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梅贻琦也投考了。发榜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惟有梅贻琦平静从容,从他不喜不忧的表情中,谁也无法判断他到底有没有考上。结果是,他不仅考上了,而且在630名考生中名列第六。他被录取为第一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岁的少年临人生大事,也能如此不折不从,沉稳端重。留美期间,梅贻琦把本来就少的补贴节省下来,接济拮据的家。后来,为了赡养父母弟妹,他放弃攻读硕士,决然回国。之后,他一直用微薄的薪水供养着整个家庭,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婚事。直到弟弟工作了,他才把自己的婚事提上了日程。严范孙先生作介绍人,把韩咏华介绍给了梅贻琦。说来也巧,其实早些年,梅贻琦在天津基督教男青年会任干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在女青年会工作的韩咏华。很多感情,不怕迟,就怕没有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两人很快恋爱,并迅速订了婚。订婚前,韩咏华的同学对她说:“告诉你,梅贻琦可是不爱说话的呀!”韩咏华的回答也有趣:“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婚后第一年,他们便有了第一个爱情的结晶,很快,次女也紧随其后。梅贻琦管教孩子很能沉得住气,他几乎不会发生情绪失控的事情。孩子不听话,他从不会生气,而是和颜悦色地重申道理。但是不管孩子怎么哭闹,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事实证明,温和坚定的父亲比严厉的母亲更有威信。出任校长后,梅贻琦也素以寡言慎行、沉稳持重而闻名,人们都戏称他为“寡言君子”。学生曾作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西南联大遭日军飞机轰炸时,只有他镇定自若,像定海神针般疏导着师生,稳定着大家的情绪。梅贻琦校长刚柔并济、沉稳持重的行事作风让他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个人如果沉不住气,临事时容易失去理智,面对失败时常怨天尤人。只有沉得住气,才能让人生这条航船,更好地在狂风巨浪中扬帆远航。1931年,42岁的梅贻琦先生刚接手清华的时候,清华并不是中国最好的学校。大学班开班两年,总共录取150人,全国报名人数不超过400人。在他就任之前,清华已11个月没有校长,在一片质疑与期待的目光中,梅贻琦临危受命。在就职演说时,他这样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意即: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为了能让清华的师资力量变强大,他弯下腰,四处招揽人才。他不辞辛劳,亲自到火车站接国学大师赵元任先生,并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大师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1927年,王国维在颐和园自杀后,也是梅贻琦亲自去园内收殓并料理后事的。在梅贻琦校长的感召下,一时间,清华校园内名士云集,学术自由蔚然成风。有人说,弯腰是一种姿态,如同猎豹出击前的蓄势。但对于梅贻琦来说,弯腰更是一种大家风范,是顾大局识大体的成熟稳重。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到湖南长沙。1938年4月,又被迫迁到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初期,三校合并,一开始的磨合期颇有些矛盾,梅贻琦事事忍让,一切以大局为重。此后八年,西南联大主要校务工作都由他执掌。他本身有着深厚的学养,兼作风包容,凡事讲究民主,处理事情公正,并一向为人正直,简朴清廉。昆明物价飞涨的时候,联大的老师和学生的生活都非常清贫。梅贻琦向当时的政府教育部申请了一些补助金。当时,梅贻琦的四个子女都在联大读书,他却没有领取补助金,相反,把机会让给了更贫困的学生。其实当时,梅贻琦一家也过得非常清苦,妻子韩咏华不得不做些糕点上街卖掉来贴补家用。梅贻琦有时候会去接她,有时候也跟她一起卖。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迟到过两次,迟到的原因听起来很是心酸。一次是韩咏华迟迟不回,他不得不帮她看着糕点摊;一次是出差去昆明的时候,他为了给公家省钱,不坐飞机坐邮政车,结果车开到半路就坏了,导致迟到。堂堂清华校长,低调清廉如此。尼采曾说:“谦逊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傲慢。真正厉害的人,内心有笃定的自信,他们懂得弯腰,能够用空杯心态来处理事情,用开阔的格局去与人沟通。如此,才有余力去迎接真正的荣耀。民间曾盛传过这样一件趣事:西南联大办了一个教学质量很高的附中,昆明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给过西南联大很大的财物支持,有一天,龙云特地去拜访梅贻琦,说自己女儿没考进附中,请求校长破格录用。梅贻琦客气地留龙云吃了饭,并安排联大的教务长潘光旦派老师晚上辅导龙云的女儿,等明年再考。回去之后,龙云感到忿忿不平,但听到秘书长告诉他,梅校长的女儿也未被录取后,龙云顿时气消了。梅贻琦就是这样,无论是面对权贵还是平民,他都坦坦荡荡,抬得起头,彰显了一代大师的凛然正气。抬得起头的人,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奋勇向前,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国难当头之际,梅贻琦为了保证西南联大的办学经费、物资供应,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跑重庆寻求政府的支持。那一回,他去重庆,途中,饱尝了敌机轰炸、车马不便、饥寒交迫的艰辛,颠沛了将近三个月才回到昆明。寡言的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说一句‘掌告无罪’。”在战火纷飞、校务繁重的情况下,梅贻琦校长呕心沥血,开创了西南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局面。这个只存在了8年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8年,3882名学生,却培养出了李政道、杨振宁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邓稼先等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而梅贻琦的高风亮节受到了大家一致的称赞,他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西南联大的“船长”。抗战结束后,梅贻琦辞别春城,回到北京,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一职。1960年6月10日,梅贻琦被诊断患癌,施行摘除手术。两年后,梅贻琦溘然长逝,享年73岁。逝世两个星期后,人们打开梅贻琦家中的一个皮箱,里面静悄悄地躺着庚子赔款基金的使用账目,一笔一笔非常清楚。梅贻琦校长手握巨额款项,却一分未贪。“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校长一生抬得起头,行得正身。他以他的高风亮节,奠定了清华之魂,他的精神将彪炳千古!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郭德纲最初不过是想说一辈子的相声,但生活逼着他不断进步。他是一个守着旧规矩和旧习俗活在新时代的人,貌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游走在鼓励与谩骂之间,漫步过云端,坠入过深渊,把一出出险境化为台前更精彩的戏码,让一门被冷落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文 | 章朵拉编辑 | Anita这些年,任命运的浪潮浮浮沉沉,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还在说着相声。郭德纲心中住着一个民国年代。“着长衫戴礼帽,丢一大洋走下黄包车。在伙计招呼声中步入酒馆,一壶莲花白配四凉四热,对虾切片炒韭菜宽汁儿拌面。饭罢,走在十字街头斜观霓虹璀璨,一把洋钱扔出,众多乞儿拥上,他们笑我也笑。拐过弯儿进戏楼后台……”那个年代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但人与人之间重情义、讲道义。如今,重情重义的人少了,郭德纲却依旧是一个守着旧规矩和旧习俗活在新时代的人。他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游走在鼓励与谩骂之间,漫步过云端,坠入过深渊,把一出出险境化为台前更精彩的戏码,让一门被冷落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去年年底,郭麒麟主演话剧《牛天赐》迎来最后一场。郭德纲在观众席默默观看儿子演出,谢幕时突然出现在台上,称赞“演得不错,比我强”,郭麒麟先是愣住,然后抱住父亲,埋头哭泣。郭德纲一直是郭麒麟眼中的“严父”,他对儿子严格要求,即便有所成就,也从未夸奖过他。这位“严父”本不愿儿子从艺,谁知郭麒麟偏偏爱好相声。逢郭麒麟十八岁生日,他曾写下一封家书,信中道出多年来的从艺感悟:“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郭德纲小时候住在“相声窝子”天津的老城区,父亲去工作时,郭德纲便被安排到剧场里听相声。他从小跟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别的孩子喜欢骑马打仗,只有他痴迷于说相声,扮作大人模样,穿一身长袍马褂,拿一把折扇。七岁学评书,九岁学相声,郭德纲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到子牙河畔练功,十年如一日。与相声世家子弟不同, 郭德纲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他所有的成就都是赤手空拳打拼出来的。三次赴京,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没有相声团体愿意接纳他。1995年,他决定再次北上,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头。刚到北京的时候,他经常没钱交房租,房东在外面咣咣砸门,连踢门带骂街,他缩在屋里不敢出声。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郭德纲寻找着一切登台机会,他在丰台蒲黄榆的小评剧团唱过评剧,舞台只有两张席梦思那么大。有一天,散了夜戏后没有公交车,他只能走20公里路回出租屋。挨着不到一尺宽的马路牙子,身边一辆辆大车呼啸而过,抬头只见几点寒星,一轮残月,他想到这些年来的坎坷遭遇,不禁鼻酸,掉下泪来。90年代,相声艺术进入低迷时期,老一辈相声艺术巨星陨落,相声的地位逐渐被小品取代,许多相声演员离开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郭德纲空有一身本事却不知路在何方,他从小向往的江湖竟没有一处有他的容身之地。为了生计,他做临时工、当群众演员、写剧本,郭德纲把这个阶段称为“求衣求食”。因为生存下来,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他参加过一档综艺节目,从北京坐十几个小时火车赶到合肥。在闷热的夏天,被关在闹市区的透明玻璃柜里生活48小时,路过的人能看见他的一举一动,就像一件被陈列的商品。往事历历在目,他宽慰自己:一切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砺。郭德纲曾说:“我拿相声当命。”在那段经典的相声演出——《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中,他为传统相声的沦落痛心疾首:“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听罢,观众小声啜泣,很多相声演员在后台偷偷抹泪。郭德纲的好搭档于谦也爱相声,但大千世界,乐子很多,抽烟、喝酒、烫头、养马、唱摇滚......相声落没了,日子还要过下去。直到于谦遇到郭德纲,他才重新燃起内心的希望:“原来我还能说相声,原来我还爱说相声。”郭德纲有着一股子韧劲,吃再多苦,受再多侮辱,心心念念的相声必须说下去。一开始是在小茶馆里说,北京琉璃厂的茶馆没有舞台,靠墙挂着布帘儿,仅够坐50人,墙上贴着一张纸,听相声、听评书两块钱一位。开场之前,在门口派上一两个人,边打板边吆喝,招揽客人,有时候郭德纲还得去当托儿。在这里,他认识了志趣相投的相声演员张文顺、李菁,三人搭起班子,取名北京相声大会,提出“让相声回归剧场”。转战两三百人的剧场说相声,乾隆年间的老戏楼中和戏院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梅兰芳、程砚秋等各路曲艺名家都曾在这登台献艺,只是人去楼空,曾经锣鼓不停、好戏不断的戏院早已破旧没落。郭德纲调侃:“大栅栏里连条狗都没有。”有一回,剧场只来了一位观众,郭德纲照说不误,上场时还指着这位观众说:“你得好好听,上厕所必须跟我打招呼。今天动起手来你跑不了,我们后台人比你多。”后来,北京相声大会更名北京德云社。经营多年,德云社入不敷出、举步维艰,一百多人的剧场,最热闹时也不过五六十人。那时候,德云社像汪洋大海上的孤舟,随风飘荡,不知何时能靠岸。转机出现在2004年,北京电台文艺频道节目主持人大鹏每周在电台节目中播出德云社相声。郭德纲嬉笑怒骂、百无禁忌,传统段子经他创新后耳目一新。因此,德云社被大众熟知,小剧场渐渐由原来的几十人,变成了几百人,甚至在上千人的大剧院也一票难求。纪念社团创办十周年时,德云社办了六场专场演出,最后一场演出,郭德纲在叫好声中返场22次,谢幕时,观众们涌到台前,不停鼓掌。从小茶馆到大剧院,郭德纲终于迎来了“花团锦簇”和“灯彩佳话”。在外界看来,郭德纲有时候是个小心眼的人,对待仇人,他向来睚眦必报。德云社走红了,也招致了同行的忌恨,北京相声同行曾请求有关部门封杀郭德纲,将其树立为“三俗”典型,因为组织不力,最终没能成行。为了抓住郭德纲的把柄,每次德云社演出,同行冒充观众在台下把所有敏感的话语都记下来,演出结束后交给有关部门。有人劝郭德纲以德报怨,但他绝不退让。“一沾相声,寸步不让”,相声界风云变幻,郭德纲是不羁的斗士。不管是同行的围追堵截,媒体的口诛笔伐,又或是社团内讧与徒弟出走。每一次风波,即便是千夫所指,郭德纲杀伐果断,绝不拖泥带水,该骂的骂,该赶的赶。当年,侯耀文力排众议收郭德纲为徒,他眼中的郭德纲看似“狠辣”,实则“脆弱”。他评价这位心爱的徒弟:“一路坎坷走来,他势必嫉恶如仇。”纪念侯耀文相声专场对待恩人,郭德纲竭尽仁义之道。他不爱热闹,朋友很少,仅有的几个都是患难之交。老艺术家张文顺与郭德纲是忘年之交,这个歪肩膀的老头儿曾陪着德云社走过最难捱的时光。老先生70大寿时,和郭德纲表演了最后一出《大实话》。他哑着嗓子给郭德纲捧哏,上台前,他坐在轮椅上吸氧,靠着最后一丝力气昂首走上舞台。演出后,郭德纲将表演的收入除去必须的开支外,全部给老先生治病养老。老先生去世时,德云社停演7天,为他办了一桩体面的葬礼。于谦是德云社粉丝心中的“德云皇后”,两人台上珠联璧合,郭德纲的包袱加上于谦的捧哏,时常爆笑全场。台下,两个生性、志趣迥然不同的人形成了互补,相处得如鱼得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德云社相继出走了几个台柱子,但“皇上”和“皇后”永不分开。因为这份珍贵的信任,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拜于谦为师。郭麒麟给师父于谦写过一封家书,信中坦言比起父亲,在师父面前更能袒露心扉。就在大家猜测郭德纲会不会嫉妒时,他转发了这封家书,配了一段文字:自有明月照山河。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郭德纲的性格也变得更加沉稳内敛、虚怀若谷。他轻易不再臧否人物,而是静悄悄地在家看书、写字。2020年秋,在代表作《郭论》热销100万册后,郭德纲又推出了《郭论》姐妹篇《捡史》。这是一部专门琢磨人的书,借着历史故事,字里行间都是韬晦、谋略和心机。看起来热热闹闹,诙谐又搞笑,细想却是冷峻深刻,回味无穷。从裱褙店学徒到上海滩第一教父,青帮大佬黄金荣如何逆流而上?资助蒋介石、扶持杜月笙,黄金荣为何眼光如此独到,总能“识英雄于未遇”,在对的人身上做政治投资?为什么上海滩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杜月笙是怎么在戴笠身上“存交情”的?为什么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饶汉祥,会公然赞美一个黑社会头子“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为什么胤禛能够从“九子夺嫡”的皇位大战中胜出?康熙皇帝出于何种考虑,让这个本不受宠的儿子做了“大清一哥”?为什么京师保卫战的头号功臣、挽狂澜于既倒的社稷之臣于谦,会被他一生效忠的明王朝统治者公开处斩?戚继光一生四提将印,人称“三朝虎臣”,位高权重,为何要自称张居正的“门下走狗”?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展开大屠杀,将功臣一网打尽?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常遇春、蓝玉为何被诬陷“谋反”……郭德纲剖析历史人物,复盘中国历史上一场场暗流汹涌的权力游戏,剖析君臣博弈法则,发掘出人性的精妙幽深之处。从庙堂到江湖,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阴谋阳谋、君臣博弈法则、韬晦心术。中国式社会人情世故,都被他说透了。这是一个谁都不曾见过的郭德纲:纵横捭阖、云垂海立,将人性、人情、人心写得入木三分,江湖虽然风大雨大,他已经不介意了。班主挥一挥衣袖,走进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上千位人物,上万次提问,就像是撞上再反弹的过程,那些新奇的、幽默的、感动的、困惑的、深刻的、忧伤的、热情的、痛苦的、愤怒的、宽容的……渐渐地,勾画出这个时代的缩影,也让杨澜看到自己。从肉体的生死,到精神的存灭,提问终极问题诱惑我们的认知不断深入时代的漩涡,继而再从湍急处跳脱。每一个不被吞没的思考者,都会忠诚于自己的好奇心。文 | 张一条编辑 | Anita 步入社会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些混得好,吃得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沟通表达能力过硬。 空有智商和学历,却不会与人沟通,只是闭门造车的人,是很难有大建树的。 学会提问,对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前不久,读者人物很荣幸采访到了杨澜老师,并关于她的新书《提问》展开聊了一些话题。 让我们一起,听她讲讲关于提问的那些事儿。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教授詹姆斯·E·瑞安指出:“我发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愿意问很多的“为什么”,天为什么是蓝的,花为什么是香的,我们是为什么而存在的。那个时候我们总是愿意对一切寻根究底,提问好像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 但是后来,这种本能渐渐消失了。我们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或许是因为,我们自己也逐渐丧失了好奇心,变得越来越懒。懒得提问,也懒得思考。 就这样,我们慢慢变成了一个沉默的,顺从的,不争不抢的成年人。 在采访中杨澜提到,这其实是我们逐渐丧失了探索能力的一种表现,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这种提问的能力抢回来。 因为学会提问,真的对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够改善一个人的认知与沟通的品质,甚至改变人生的轨迹。先讲一个故事: 1990年,中央电视台的导演辛少英去北外招主持人,当时辛少英说,她希望招一个纯情一点,善解人意一点的人。 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社会上招主持人,按常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在场的人应该尽可能表现得温柔顺从,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有一个女生却对这种要求感到有些不满,于是在面试中,她很大胆地“质问”辛少英:“为什么在电视上女主持人总是一个从属的地位,为什么她就一定是清纯、可爱、善解人意的,而不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呢?为什么中国电视屏幕上很少有职业女性的形象?” 这一连串的反问,非但没有让辛少英觉得无礼,反而让她觉得,面前这个女生非常有思想。 几天后,这个大胆的女生接到了央视的试镜通知,经过七次面试后,她走进了央视,登上了《正大综艺》的舞台。 她就是杨澜。一个提问,就打开了一个人职业的大门,这便是提问的魅力和作用的所在:一个好的问题,能帮助我们在一干人等中脱颖而出,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这个印象,有时就会帮助你走向成功。 粟津恭一郎在《学会提问:实践篇》一书中指出:“提问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采访过程中杨澜也承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是对的。 从1990年主持正大综艺开始到现在,她对30年的职业生涯最大的体会是:提问像是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这个世界一道又一道的大门,也为她不断创造新的机会。杨澜在新书《提问》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真正智慧的人,不一定知道所有的答案,但一定知道如何通过提问不断接近智慧。 当一个人用不断地提问去接近智慧时,他与其他人的差距,也就慢慢拉开了。 我们常常说“会说话的人,一张嘴就赢了”,其实这句话换成提问也同样适用。 因为“提问”和“说话”一样,都是一门学问。 初次见面的人怎么开始深度交谈?如何避免说完上句就在思考下句的尬聊?如果聊的话题太严肃,怎样峰回路转获得出其不意的好效果? 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而在《提问》一书中,杨澜也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 ▲采访美国政要老布什一、在提问之前,先做足功课,是最基本的尊重人们都讨厌被问到智商不在线的问题,所以在提问之前,先做足功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杨澜也在书中坦言:当她开始发问时,唯恐自己问出愚蠢的问题,于是将每个问题都放置于某种知识背景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近对面受访者的认知水平。所以每次采访,她都要做上10万-20万字的功课。也就是这种苦功,让她能够问出一个又一个的优质问题,甚至在采访李昌钰博士时,因为问题问得专业,被李博士称赞“你都可以去做检察官了”。▲基辛格和杨澜二、一个优质的提问,能够快速获得别人的好感在《提问》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2000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先生是当时的采访者之一。 在记者招待会上,普京回答问题的兴致并不是很高,在两个问题过后,水均益通过普京的表情和神态清楚地意识到,必须立刻改变谈话的方式,问点特别的问题“刺激”一下普京,否则这个采访很可能前景不妙。 于是,他放弃了原计划的有关俄中经贸合作的前景的问题,而改问道:“听说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在俄罗斯历史上有不少时代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彼得大帝时代、叶卡捷琳娜时代、亚历山大时代,当然还有苏联时代,您个人更倾向于喜欢哪个时代?” 普京最崇拜的人就是彼得大帝,所以他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笑得一脸灿烂,采访的局面也被彻底打开。一个好的提问,能够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从而快速获得对方的好感,使双方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敞开心扉。 三、有时候,沉默比语言更有效力 杨澜在刚出道做主持人时,唯恐冷场,所以只要有空,就不停地说,有时甚至“抢”了搭档的话。 有一次,赵忠祥老师在办公室拿着一幅国画山水对他说:“看到了吗?好的图画讲究留白,你把纸面都涂满了,想象空间就没了,‘味道’就没有了。” 所以,并不是双方你来我往妙语连珠,连说上一个小时没有冷场才是好的气氛,该选择沉默的时候,我们应当选择闭上嘴巴倾听。有一次杨澜去采访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谈到他的父亲在台湾去世,但由于旅行的禁令,他不能回去做最终告别的时候,林毅夫先生泪流不止。 这个时候杨澜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选择了沉默,因为她觉得这是对对方情感的一种尊重,而且这个时候他的情感已经说明了一切的问题,也不需要再去提问了。 所以知道如何留白,知道如何倾听,如何停止发问,也是提问的应有之道。在《提问》最后,杨澜这样写道: “二十二年《杨澜访谈录》,上千位人物,上万次提问,就像是撞上再反弹的过程,那些新奇的、幽默的、感动的、困惑的、深刻的、忧伤的、热情的、痛苦的、愤怒的、宽容的……渐渐地,勾画出这个时代的缩影,也让我看到自己。” 从肉体的生死,到精神的存灭,提问终极问题诱惑我们的认知不断深入时代的漩涡,继而再从湍急处跳脱。每一个不被吞没的思考者,都会忠诚于自己的好奇心。 保持提问的姿态,也许正是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生存之道。 努力成为一个敢提问,会提问的人吧。永远好奇,永远思考,让内心的疑问牵引着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用提问的力量去帮我们推开一扇扇未知的大门,然后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卓越。书籍推荐:《提问》,杨澜 著,果麦文化《提问》是杨澜30年提问生涯汇聚成的心血之作,问什么,怎么问,问到何种程度,上千次深度采访,数万次发问中提炼的【提问心得】全部纳入书中,一本提问领域的高阶沟通课。学会提问,问出好的问题,是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的生存之道。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不论是强大的内心、对周围人的善意、还是个人幽默感、对事业的追求,贾玲给姑娘们带来的启发,要比一个精致的妆容、限量版的高跟鞋来得重要。她像一个满满当当的惊喜罐子,从外面你不觉得惊艳,每接触一次却能有不同的惊喜,任世界多么浮华焦躁,她总有自己的立场和信念。文 | 娜娜编辑 | Anita贾玲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因为一档综艺反复上了热搜。热搜之下,还几乎都是浪潮般的好评。而这档综艺——《王牌对王牌》,也在贾玲每一期的爆笑制造点之下,成为了2019年最热门的综艺之一。在豆瓣鹅组评选出的“最喜爱女明星TOP20"榜单里,贾玲夺得第一位。孙燕姿、巩俐和袁泉、还有大表姐刘雯,都排到了贾玲后面。4月29日,贾玲过完自己的37岁生日,微博底下的画风是这样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包 、“仙女”“可爱”这样的关键词层出不穷:无疑,现在的贾玲的确已经赢得了很多路人的好感。而几年前,贾玲明明还是一个不被熟知的、甚至被吐槽“胖”、“丑”的喜剧演员。很多人不禁好奇,这个时代明明网红辈出,年轻的女艺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为什么贾玲还能够稳坐这个位子。这个看起来胖胖的,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露出两个小梨涡的贾玲,凭什么越来越被人喜欢?1982年,贾玲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成为红极一时的喜剧女演员。高中毕业的贾玲带着表演梦来到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但经过一轮轮的比试,贾玲败下阵来。隔年,她又继续转战中戏,这一次,为了不再和表演擦肩而过,她同时报了相声表演。炎热的天气,狂躁的蝉鸣声,在那个令人充满期待的夏季里,贾玲的家里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电话。贾玲选择了相声表演。这个选择也影响了她接下来的大半人生。贾玲拜了冯巩为师,向他学习相声、喜剧、说学逗唱的能力。那时候她还很瘦,也很漂亮。2003年毕业后,贾玲和所有毕业生一样,面对未来,充斥着迷茫、疑惑和焦虑。男朋友希望回老家,但她想留在北京发展事业,大学时期的这段恋情就这么结束了。贾玲开始在北京租地下室,一租就是五六年。五六年的光阴里,贾玲默默地打磨自己。只要是表演的活她都接,最便宜的接过7块钱的。即使努力到了这个份上,就是一直不火。26岁那年,她说如果明年再火不起来,就回老家吧。命运恰好推了她一把。2010年的春晚,她与白凯南搭档演绎的《大话捧逗》一炮而红,虽然是新面孔,贾玲却成功拿下了当年“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曲艺组三等奖。她的名字,第一次响彻了大江南北,全国的人民都知道了这个叫“贾玲”的喜剧演员。自此之后,是越来越忙的表演日子,贾玲马不停蹄地在不同的综艺节目和喜剧表演之间奔波。除了有优秀的喜剧演员业务能力,自黑也一直是贾玲的处世哲学。因为忙于工作,贾玲体重也不断飙升,频繁被吐槽的胖身材,常常被她用来当做笑料。有一期的《王牌对王牌》,姚晨在现场被问到:“你的嘴变小了,你是不是整容了?”现场氛围瞬间有些尴尬,贾玲迅速站出来:“你是不是说话尽量收口音?就跟我有时候知道自己胖,一般都侧着站。”话音结束后,惹得台下哄然大笑。不知不觉中,贾玲似乎就成了许多综艺中不可或缺的笑料制造机。那她自己介意“胖”这回事吗?介意过的。早年间,家人跟她说了很多次减肥的事情。“压力太大了。”“后面干脆不减了。”但是一上到舞台,她全然放开自我,丝毫不介意体重,在很多节目中都愿意通过大家的调侃来制作综艺爆笑点。在《面对面》的专访中,主持人问她是如何能一直制造笑点的。她说,“发自真诚跟你讲一件事情,你一定觉得好笑,如果我跟你讲第一句话开始套路的话,其实我也不太会。最真实的东西才是最好笑的,后来慢慢越演越演,演每一个角色都发现越演越墩实,越演越憨厚。”很多人都能看到贾玲幽默的一面,但其实幽默的背后是因为她敬业。做综艺,会说话,情商高几乎是主持人的必修课,贾玲一直做得很好。有一次记者采访贾玲,你这么大了,还没对象吗,是不是没人追?贾玲不但不生气,还笑着回应说,老多人追我了,只不过我眼光高,我在挑而已!《王牌对王牌》言承旭那一期,贾玲看到陈晓一直都没什么话,融入不进去,就一直主动喊话陈晓,然后又说要坐在陈晓和言承旭后面,其实是要给他俩镜头。在抢答描述猜题环节,有一个比划描述的是武松打虎,贾玲知道答案,但她一直在朱孝天旁边引导他,让朱孝天猜出来,给嘉宾更多的机会。贾玲习惯性地在嘉宾尴尬的时候,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用职业喜剧人的素养和情商去呈现一个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的综艺场面。她似乎总是属于照顾人和热场的那个角色。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很难得。还记得贾玲第一次因工作之外的事被大面积刷屏,是那次在包贝尔婚礼上护柳岩的举动。大家才意外的发现,这个只会搞笑的胖女孩,竟然在生活中那么的善良体贴。很多人说,原来贾玲不只是外表不骨感,内心也很柔软。2016年,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播出了一期贾玲的小品。在贾玲那么多的作品之中,或许这一期最特别。很多观众说会反复看很多次,每次都潸然泪下,但却不忍心贾玲演第二次。因为这个小品是由贾玲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她穿越回了妈妈李焕英最年轻漂亮的时代,并帮助妈妈追求初恋。                    贾玲: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贾玲妈:妈知道。贾玲: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贾玲妈:因为妈生了你呀!贾玲:妈,我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贾玲妈:妈知道。张小斐:我这大胖闺女,我都抱不动了。路人:老贾,大队放电影,去晚了,没有座。贾玲爸:那我带孩子先去了啊。张小斐:你先去占座啊!贾玲爸:好嘞!贾玲:妈,我好想你。贾玲妈:妈知道。演出结束后,台下的掌声持续了很久,不少人还在偷偷抹泪。“这是献给我去世的妈妈的作品。”她隔着舞台,用表演的方式纪念母女之情。贾玲开始在中戏学习的第一个月,母亲就去世了。“再没有一件事情让我真正开心起来。”“有一次凌晨3点哭,我原来以为哭到心疼是一种描述,原来心真的会疼,你真的会哭到心疼,心碎。我母亲过世以后我很少想我母亲,一旦要想的话你就抑制不住,感觉你把失去她的感受重复了一遍。一个人对一个人的遗憾、亏欠、悔恨,我觉得是最痛苦的。”最残忍的事情是生活出现了悲剧,她却还要学习喜剧。“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么怎么样,我都觉得我始终……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会想着,我妈不知道。”她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后来,在今年的1月,贾玲决定把《你好,李焕英》搬上银幕,电影剧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她把这个消息写成微博并置顶:很多网友说,时隔多年,这个小品依旧是最喜欢的小品。还有人说,“这件事情贾玲弄多久都愿意去弄,我也一样,贾玲不管弄多久我都愿意等。”很多人通过这个小品,重新认识了贾玲。嬉皮笑脸的背后,她心里也有无数道伤痕,即使这样,内心也依旧保持着柔软。贾玲还养有两只狗狗,孙富贵和贾小倩,是一对可爱的法斗小两口。但在去年的一次飞机托运中,小倩不幸发生意外窒息而死,贾玲因为这件事无比自责,在节目中抹着泪说自己不会再养狗了。小倩的离去,让她更加懂得“珍惜”这个词的含义。她呼吁所有有宠物的主人都能尽可能地给它们多一点的陪伴。她就是这样,期待的事情,舍不得的事情,心里的伤痛,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她的观众。世界有很多坚硬的棱角,一不小心就会将我们磕破流血。但贾玲依旧选择用温柔的方式去行走世间。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减肥、没有对象、工作压力大”,或许每一项都是贾玲的烦恼。她只不过是被放到了聚光灯下的普通人。没有人生来就是幸运儿,当你开始爱自己,学会用温柔的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所有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好的或坏的,都是对你成长的邀请。知乎上有网友说,贾玲其实很适合做妻子。她的高情商,可以圆润地解决和婆婆之间的矛盾;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足以成为一个,被职场和孩子整的团团转也能有条不紊的好妈妈。以及她最难能可贵的——无论什么人什么事如何打压,无论生活有多少苍暗汹涌,脸上和心里总是挂着梨涡,她选择用正向的方式,去解决很多问题。很多年轻姑娘喜欢把一些网红当做自己的偶像,学她们买好看的衣服、昂贵的化妆品,学最新的段子发到社交平台,也想学着她们有一天嫁给有钱的丈夫从此过上富太太的生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这个年代,我更敬佩贾玲这样的人。不论是强大的内心、对周围人的善意、还是个人幽默感、对事业的追求,贾玲给姑娘们带来的启发,要比一个精致的妆容、限量版的高跟鞋来得重要。她像一个满满当当的惊喜罐子,从外面你不觉得惊艳,每接触一次却能有不同的惊喜,任世界多么浮华焦躁,她总有自己的立场和信念。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
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的有不少都是普通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当你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找不到方向时,请先问一下自己:是否能像樊锦诗一样,一生只爱一件事,甘心为其奉献;是否能像朱丽华一样,即使遭遇挫折,也自强不息,发光发热;是否能像顾方舟一样,埋头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用自己的专业造福世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我们要感恩这样的人,而我们,更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文 | 读者人物编辑 | Anita很多人说,2020一开头就充满了苦难:疫情、大火、蝗灾……这个世界上好像到处藏着看不见的危险和黑暗。5月17日晚上,“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揭晓,节目现场,每当主持人念出一个名字,就有观众红了眼圈。消防员、学者、退役军人、盲人推拿师……敦煌沙漠中,四川森林里,体育赛场上,不知名的山沟沟里……有的人还活着,有的人已经去世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几乎每个人的故事都饱含血泪、汗水、挣扎。有很多的普通人,即使身处泥泞,也在努力耕耘。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中努力燃烧自己,迸发着属于自己的光。生活很艰难,但生活也可以很温柔。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与其说他们是“消防员”,更想说他们是一群孩子。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他们还没有陪父母变老,还没有和爱人一起白头,有的人还没有当上爸爸,就永远地消失在了烈火中。00后消防员王佛军,出发前,在朋友圈只留下了三个字“来,赌命”。他入伍19个月,直到牺牲前都没有回过家。中队长张浩刚刚结婚不久,牺牲前的每一个动态却都是在任务途中。哀悼仪式上,妻子泣不成声地说,以他为荣。如果你觉得生活很难,请你记得,你现在的安逸,是因为背后有人替你承担了生活的重量。他们押上自己的性命,保障着你的安全。他们从来不怕死,他们怕的是你不能好好活。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和勇敢。《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张富清95岁的张富清掩藏了一个很美的“秘密”。他在解放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建国后主动前往贫困山区工作。所有的这些功绩,他藏了63年不对外人说,直到2018年那天,家里来了人采集退役军人信息,儿女才知道他的事迹。当记者说感激他的话时,他却用颤抖的手抹着眼泪说:“他们才是英雄,他们才是功臣。一想到他们无法看到这盛世,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他说我不怕死,只要人民需要,我就可以牺牲。如今的盛世,国泰民安,但从来都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家。纵千难万险,只要他们一去,便不悔不休。古有侠客行,今有张富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值得我们仰望。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樊锦诗樊锦诗,把自己献给敦煌57年,她是敦煌的女儿。她构建了数字敦煌,对735个洞窑都如数家珍。一切只因为“热爱”两个字。樊锦诗说,“如果我死时让我留一句话,我就留这句:‘我为敦煌尽力了’。”《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还有顾方舟。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暴发: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其中大多为儿童。为了保护孩子,顾方舟日夜埋头做研究,为了试药,还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后来,糖丸疫苗问世,小糖丸里浓缩的都是顾方舟的心血和爱。此后,中国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我活这一辈子,不是说从别人那里得到了东西,而是我自己给了别人什么。”《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中国女排中国女排连续夺得了10次世界大赛的奖杯。我们喜欢女排,不止是因为她们是世界冠军。她们拿过冠军,也经历过低谷。她们流汗,流泪,流血,不留遗憾;不怕,不躲,不服,永远战斗。曾经有人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朱丽华朱丽华失明43年了。刚因伤失明的时候,别人和她说,你只能去做盲人按摩了。她认为盲人的价值不止于此。她不靠政府不吃救济,通过自己给人推拿赚的钱,开了诊所。后来,她又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岗位,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那些贫困孩子回来找她,都喊她一声“妈妈”。鲁迅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明天可能总是会充满意外,明天可能糟到我们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但你看,那些迷途的星星,也依然试着把黑暗照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拼尽全力拥抱每一天呢。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黄文秀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之后,黄文秀回到了自己家乡。广西百色百坭村,2067人,473人是贫困户。黄文秀不会说当地的方言,怕和老人们沟通不了,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桂柳方言。她每天挨家挨户地敲门走访,了解村民的需求。她在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我还不够勇敢。” 仅仅一年,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民们富了,年仅30岁的她却离开了人世。黄文秀生前没有什么大心愿,除了帮助这个小小的村庄,她的心愿不过是再吃一次学校旁边的晋南烧饼。一个人的一生,做什么事是对生命最美好的回馈?我想大概就是如她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完成,以温柔对抗这个贫瘠的世界。《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杜岚 尤端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澳门濠江中学的校长杜岚兴奋不已。彼时澳门尚未回归祖国怀抱,但她却毅然决定在澳门天空中升起五星红旗,让它飘扬了整整三天。      她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她还带领全校师生,高举旗帜,乘坐卡车,冲破澳葡警察的阻拦,浩浩荡荡奔赴中山,慰问南下的解放军。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了。87岁的杜岚校长,放下拐杖走上升旗台,亲自拉动滑轮升起国旗,与全校师生一起,迎来了澳门阳光灿烂的第一天。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每周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在澳门这片土地上,从此有了一面永远高高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升起它的人,叫杜岚。《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凌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伍淑清伍淑清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美心大小姐”。70年代,她从香港一路辗转来到内地,创办了大陆首个中外合资企业。她终身未婚,没有子女,但她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她阻止修例事件,却因此成为了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70岁高龄的她不顾阻碍,长途奔波,在联合国为香港发声。对于这一切,她只是说:“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潘威廉潘威廉说自己是个“从不见外”的老外。在中国生活工作31年,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亚于任何同胞。他试着以一名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一本《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让许许多多的人,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很多外国人通过他喜欢上中国,而我们,喜欢他。《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在“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最后还特别致敬了一群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的很多都是普通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无论明天是好是坏,要相信这世界很温暖,这世界还常存感动。《恰同学少年》里说:“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任何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当你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找不到方向时,请先问一下自己:是否能像樊锦诗一样,一生只爱一件事,甘心为其奉献;是否能像朱丽华一样,即使遭遇挫折,也自强不息,发光发热;是否能像张富清一样,不为名利,不求回报,只默默奉献,守家卫国;是否能像顾方舟一样,埋头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用自己的专业造福世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我们要感恩这样的人,而我们,更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