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 医
全部 |中 医
                        这套功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编制,通过呼吸运动,意念运动与肢体运动,配合穴位按摩,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意、形、神的统一,调理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纳清吐浊可以强身健体。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6月29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养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修”:修身行善烦恼少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也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调”:多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息”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补”: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固”:固精、固气、固神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运动,促进身体气血流通;四要减少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来源:壹生圆(ID:ysy2229)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20年06月19日
人的双手和身上的各个器官与脏腑紧紧相连着,因为手上有六条筋脉连接全身,即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它们的气血通畅与否,牵涉到我们的神经状况、消化状况、呼吸状况、排泄状况、睡眠状况。针对这个特点,台湾名中医介绍了两种不需要花钱的治病法:举手疗法和拍手疗法,一静一动,两者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举起手来,能治百病“举手疗法”此处所谓的“举手”,是两手臂伸直,向身体的两侧平举,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上方垂直而举。举手时手心的方向可以不管。举手疗法有两种:站着举手与坐在椅子上举手。▲台湾著名中医师侯秋东示范举手疗法。假如想让"举手疗法"获得最大的治病强身效果,最好采用站立式:举起双手的同时,也让双脚的脚跟站起。如此则更易于气血向下灌注于大腿、小腿、脚掌,促进脚上六经气血的通畅与旺盛。脚上的六经是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它们的通畅与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举手时,要心无旁骛,内心愈空愈好,愈静愈好,不可一面举手一面看书,或一面看电视。内心愈专一,愈放松,效果就愈好。根据侯秋东的临床经验,一般的病人,刚开始练“举手疗法”,只能举5分钟,而且这5分钟还是努力挣扎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能一次举10分钟,这个人即使有什么病,也只是小毛病。因此,“举手疗法”还能测定一个人的健康水平,要达到健康的普通水平,一次举手至少须持续10分钟。(开始练习会很累,慢慢就好了)如果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须持续20分钟才行。举得愈久,其治病效果愈好。不过刚开始练,可以以自己能忍受的程度为限,以后可以每天增长时间,如第一个星期每天都只举5分钟,第二个星期可以试着增加5分钟,变成10分钟。如此递增。原理手上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连接全身,当我们举起手来,便自然地为这六条经脉灌注了气血,也使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双手拍拍,病痛不再“拍手疗法”的具体方法是:将双手十指张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尽最大力量来拍手,进行均匀拍击。开始时,两手可轻拍,以后逐渐增大力度。拍击时,意念专注于两掌之间,心情保持轻松愉快。以中国经络学的理论来说,保持十二经的气血通畅,是健康的基础,如果希望脚上的六经的气也一起畅旺起来,光拍手是不够的。最好是一面拍手,一面走路或原地踏步,这样手脚并用,十二经的气血才会整个动起来。▲台湾著名中医师侯秋东示范举手疗法。但是拍手疗法声音比较大,如果因为不想吵到别人,也可以采用局部拍手法,具体方法是:双手四指对拍,手掌上部与另一手掌的下部对拍,手掌一侧与另一手掌一侧对拍等。如此轮流拍打,声音小,刺激力度相同。原理利用两手掌对打,使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与三焦经之气源源不竭,这些气自可流向体内,补养心脏、肺脏以及大小肠、三焦,而且把身上阴寒和污秽之气从十个手指的尖端排出去,可以说是既省时又省事,效果最快速的全体疗法。不过,拍手疗法不宜在刚吃饱后练,否则会妨碍消化。疗效在于坚持想要百病不侵、身强体壮,最重要是坚持拍手和举手疗法。这两种疗法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受,并有酸痛麻胀之苦,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体内毒素被清除,经络气脉畅通,整个身心将变得无比的舒适。图文来源网络
发布者: 汀兰
2020年06月16日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在养阳气。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太阳古人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太是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可以借天地宇宙之力来调节、改善自身的疾病。我们先前分享过的晒背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体关于晒背的内容详见文末的相关阅读。二、早晨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三、睡眠中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下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四、夏天 中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然每个人心火毕竟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毒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注意皮肤病出现的部位,查找相应的经络把它打通即可。 既然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有句老话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 如前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有人说天这么热,让我喝热姜汤,不是要我命吗?我体内寒气不重,可以这样培补吗?体热的人,叫做“热药凉喝”。把姜枣茶放在冰箱里冰好(如果你胃寒不要这么做了),然后拿出来喝,虽然喝下去是凉的,但是药性是热的。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危害甚大。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的更深。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比如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啊,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所以各位朋友留心观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打嗝了?不瞒大家,我每天早上都会排气排的很厉害,上下通畅,身心舒泰。六、刮痧、拔罐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在背部拔罐,刮痧来“破冰”了。把气血拔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七、功法中医讲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桩、金鸡独立等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若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道家能量养生八式》都是很好的选择。八、心灵的阳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我们都是天的儿子,为什么要低头弓腰,觉得事事低人一头呢。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九、睡觉补阳气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中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上述知识您了解了吗?学到了就要去做哦,只要持之以恒地按照自然规律去做,您的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健康的。
发布者: 汀兰
2020年06月16日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病变机理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闷、刺痛,女子月经不调为诊断要点。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来源古方中医网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6月12日
土茯苓粥原料:土茯苓30克,粳米100克。制作法:先将土茯苓洗净,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调人土茯苓粉,搅拌均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早晚分2次服。功效:用于各类痛风者              图源:摄图网百合粥原料:百合100克,粳米100克。制作法:先将百合拣杂,掰成百合瓣,洗净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至百合、粳米酥烂,粥黏稠即成。早晚分2次服。功效:适用于老年痛风急性发作期,轻症患者尤为适宜。                     天麻杜仲粉原料:天麻150克,杜仲150克。制作法:先将天麻、杜仲分别拣杂、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切碎,共硏成细粉,瓶装,备用。每天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功效:适用于慢性痛风患者。                          薏仁粥配方: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制作:薏苡仁和粳米一起洗净加水,以中火煮沸后改文火,待粥煮黏稠即成。功效:利下焦湿热,除烦热、烦渴、健脾补肺益胃。适合于伴胃溃疡、湿痹和带下的痛风患者。应用:每次喝粥1小碗,每日2次。                          萝卜粳米粥配方:白萝卜50克,粳米50克。制作:白萝卜洗净,削皮后切块,粳米洗净加水煮沸约10分钟后加萝卜块,待粥煮黏稠即成。功效:萝卜下气消胀,消食利膈。适合于伴腹胀、便秘的痛风患者。应用:每次喝粥1小碗,每日2次。                        葡萄粥原料:鲜葡萄30克,粳米50克,水750毫升。制法:鲜葡萄、粳米同煮至粥熟。用法:宜经常食用。功效: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者。                    芹菜粥原料:芹菜100克(连根须),粳米30克,水750毫升。制法:将芹菜洗净后切碎,与粳米同煮至粥熟,加入少量食盐、味精即可。用法:可经常食用。功效:适用于痛风发作时。                         木瓜汤原料:木瓜100克,薏苡仁30克。制法:以上原料用水煎服煮之后取汁饮用。用法:可常食。功效:清热,利湿,止痛,适合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疼痛明显时服用。                         栗子粥原料: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水750毫升。制法:将上述原料同煮至粥熟后服用。用法:可经常食用。功效:适用于痛风未发作者。来源:原生素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6月11日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目的驱疾夏季身体阳气最盛,皮肤毛孔大开,药物更容易进入穴位和经络,通过经络、气血到达病灶,起到治病效果。固元中医手法在进行“夏治”时,药物或按摩通过神经反射激发人体的调节作用,促使抗体产生,提高抵抗力。同时,调节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起到固元健体的作用。治未病中医认为百病由寒起,冬天外界环境冰冷一片,如果身体内又有寒气,两寒夹击,不仅疾病不容易好,而还会导致寒气在体内的积累。冬病在冬季治疗只是治标,在夏季为治本。通过“夏治”的手法,一方面驱除体内的寒气,去除引起的疾病的诱因,改变体质。另一方面冬季的寒气会在体内沉积成为病因,出现气血不畅、关节痛、手脚麻木和畏冷,夏天治疗可以除去病因。从两方面起到治疗未病的效果。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冻疮,该病多在寒冷季节发作。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呼吸道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再加上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而且冬病夏治的时候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半途而废的话可能会导致病情更加的严重。来源:古方中医网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6月11日
中医师推荐的3个小动作,每天交叉进行,每次按摩20分钟左右,能加强肠胃蠕动,对缓解便秘很有效哦!                                               敲打带脉“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经常敲击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带脉”所绕之处。方法很简单:每晚睡觉前躺在床上,手握空拳,轻捶自己的腰部两侧,每天坚持敲打300次。需要注意的是,敲击时用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以身体能承受为宜。                                                       揉摸天枢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为左右对称两穴。它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做法:两腿并拢坐在椅子上,按压天枢穴,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上抬、收回为1次,反复做5次。在大便时,可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至有酸胀感时按住不动,坚持一分钟左右即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力即可排便。如果觉得麻烦,直接按摩腹部就可以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先沿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力度稍大,以腹内有热感为佳,然后换右手。每天早上起床后先灌1大杯冷开水,然后再做腹部按摩5-10分钟,效果更好。                                                       按摩腰骶身体坐直,两手五指并拢,用掌根自上而下地推擦腰骶部,直至腰骶部发热即可。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6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