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最美基层民警”贺胜:每一段海堤都是长城 每一粒海沙都是国土

1天前
陶公壹生圆
关注

海南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八支队副支队长贺胜,十年如一日驻守三沙市永兴岛,暖心服务群众、维护岛礁治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他以脚步丈量海岸线,探索海上“枫桥经验”,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扎根岛礁,他与渔民建立深厚情谊,帮助加固渔船、房屋,协助转移群众,挽回财产损失上千万元;他为群众送奶茶、送物资、送电影,丰富岛礁生活。冲锋在前,他推动海岛警务前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守护渔民出海平安。心系万家,他的家庭被评为海南省“最美家庭”,夫妻携手奉献三沙。贺胜始终践行“每一段海堤都是长城,每一粒海沙都是国土”的信念,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服务的初心融进南海浪花里,守护海岸线,传承信仰。

贺胜,中共党员,1984年2月出生,2004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海南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八支队副支队长。他十年如一日驻守在三沙市永兴岛,暖心服务群众、维护岛礁治安,推进平安岛礁建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海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海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今年5月26日,贺胜作为公安系统先进典型代表之一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老张,休渔期就不出海了啊,得让大海好好休息一下,往后鱼虾才更多嘞。还有这个反诈宣传单,好好看看,陌生电话千万别相信,不明短信链接别乱点开啊。”7月3日,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上的渔船停靠区,海南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八支队副支队长贺胜叮嘱渔民老张。

对于三沙公安民警来说,休渔期钟声敲响,另一种忙碌到来。连日来,贺胜带着民警沿着海岸线来回巡查,织密渔家安全的防护网。

从深化警力布局、推动海岛警务前移,到创新警务模式,推行“邻里守望”“一岛多警”等联防联控机制……21年来,贺胜以脚步丈量海岸线,用初心践行使命,探索海上“枫桥经验”,是同事信赖、同行认可的执法办案能手,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

“在三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一段海堤都是长城,每一粒海沙都是国土’。”今年5月26日,贺胜作为公安系统先进典型代表之一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他随身携带着来自南海的细沙,分享了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拼搏故事。

扎根岛礁,共筑警民鱼水深情

记者:听说今年是您驻岛的第11个年头了,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吗?

贺胜:2014年12月,我主动申请赴三沙市工作。驻岛这些年来,我不仅感受到了太阳的炙烤、台风的肆虐和蚊虫的叮咬,也从一开始的“白脸蛋”变成了现在褪不去的“西沙黑”。这里流传着岛上“一日似天堂,一周在人间,一月要抓狂”的说法,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磨难,我们守岛警察的意志更加顽强,为群众服务的信念更加坚定。

今年6月调任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八支队副支队长前,我在第八支队永兴海岸派出所担任所长。永兴海岸派出所位于永兴岛上,每到下半年,南海台风天气增多。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21年,台风天气尤其多,而且来势汹汹。为全力做好防台风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带领全所民警辅警通过建立微信服务群、船舶微信群以及一线走访等形式,对台风情况进行滚动宣传。台风期间,我和大家一起深入渔民家和各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协助转移群众,确保了辖区岛礁渔民和工地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针对三沙台风多、风力大的实际情况,永兴海岸派出所制定了防台风救助预案,建立了抢险救助应急机制。近5年来,派出所开展防抗台风工作50余次,帮助加固渔船500余艘次、房屋100余间,参与救助遇险渔民50余人次,协助转移伤员40余人次,挽回群众财产损失上千万元。

记者:岛上很多人都把您当作老朋友了,能谈谈你们之间的故事吗?

贺胜:在岛上生活多年的渔民老李是海南琼海潭门人,经常在南海海域捕鱼。他总说第一次见到我,一下子就被我感动到。记得那个时候他刚刚上岛,我担心他们一开始不能适应岛上的气候,就跑去问他,“老李,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可以帮助解决的吗?”没想到,他给我的回答竟然是,“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一次强台风天气,我和所里的小伙子帮老李固定渔船,当时雨特别大,我们几个人都被淋透了,但是大家也没停,就想着赶快绑紧别出什么意外。老李说他当时特别感动,没想到我们这么尽力帮忙。但在我们看来,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走在岛上,渔民见到我都会打招呼,大家就像老朋友一样,很亲切。

记者:听说您和群众之间还有一段因“上岛的时候帮我带一杯奶茶”而建立起的情谊,可以展开和我们说说吗?

贺胜:一次巡访中,一位渔嫂开玩笑地对我说,“上岛的时候帮我带一杯奶茶”。听她说完,我想起自己的女儿也爱喝奶茶,于是就记在了心里。岛礁条件艰苦,这位渔嫂朴实的小小愿望,也让我开启了一项特殊的“光荣任务”。从那之后,每次上岛,我都给她带上一杯奶茶,后来岛上开了奶茶店,这项“任务”就宣告结束了。

近几年来,针对偏远岛礁行动不便的群众和困难群众,我带领派出所民警落实特事特办和上门服务。由于各个岛礁之间交通不便,我们平时还会给一些小岛上的居民送米送菜,带去一些常用的药品。在带去物资的同时,我们也会同步开展宣传工作。在永兴岛没有电影院之前,我们带着岛上的“流动电影院”为驻岛官兵和群众免费播放电影,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同时成立了“普法小组”,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只有心中爱这块土地,才能真正做到爱民。”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放,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是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护卫平安

记者:您原来工作的永兴海岸派出所是祖国最南端的派出所,您觉得和其他派出所相比,永兴海岸派出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贺胜:三沙市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重要。永兴海岸派出所是中国最南端的派出所,距海南岛180海里,乘船需要13个小时。作为三沙民警,我们出海就是出征,安家便是卫国。岛礁条件虽然艰苦,但常年守岛,我们早已把对党忠诚的信仰刻在了祖国的礁石上,把为民服务的初心融进了南海的浪花里。

三沙渔民居住、生产作业覆盖西沙海域,根据实际情况,我带头积极探索警民共建新模式。我们通过与永兴社区党支部共建三沙首个海上流动党支部,充分发挥民警、渔民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形成共同维护岛礁海域社会治安稳定的大格局。针对辖区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晋卿、赵述、银屿、羚羊警务室为支点,安排民警常年轮换值守,这样既推动海岛警务前移,又能延伸治安管控触角。

随着三沙的建设发展,人流、物流成倍增长,我们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推行“邻里守望”“一岛多警”等联防联控机制,鼓励岛上居民积极加入南海义警队,不断建强岛礁岸线巡防力量,优化、凸显派出所服务效能,把辖区安全治理“独角戏”变成“大合唱”,让人民群众都自发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2022年,三沙市政府把永兴海岸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层面来部署和推进该项工作。我们大为振奋,于是大力推动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组织建立了“十船联防”等群防群治组织23个,建强了岛礁岸线管控力量。2023年以来,我们通过对辖区“三无”船舶数据进行摸底复核,更新完善了“一船一档”工作台账。同时,在三沙市政府和海南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全面完成辖区船舶北斗定位管控终端安装工作,并依此开展网上巡查,在屏幕前守护出海渔民的平安。

记者:驻守岛礁多年,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

贺胜:常年驻守海岛,我们面对的不仅有高温高盐高湿多台风等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还有来自内心的磨砺。作为守岛民警,我们还肩负着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神圣使命,无论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也只有把心拴在缆桩上,把事办在潮头前,才能让渔民兄弟在海上安心作业、让百姓家门口的烟火气更浓。

永兴岛是西沙各岛礁渔民重要的交通中转地,考虑到交通不便,我们派出所推出“户籍快递哥”“便民的士”等服务,为过往渔民提供临时休整场所和便捷的交通服务,并把户籍办理、证件签发等政务服务送到渔民家门口。

为了确保渔民的安全,派出所还给渔船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确保发生意外时派出所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施救。今年3月15日,老郑出海捕鱼时忘记检查油箱,捕鱼捕到一半,发现船没油了,急忙向我们派出所求救。民警接到求助后,通过定位终端锁定其位置,迅速给他送去了返航所需的柴油。

心系万家,守护海岛岁月静好

记者:由于工作地域的特殊性,听说您和家人之前一直三地分居、聚少离多,您是怎么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的?

贺胜: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其实孩子才是我们最好的加油站。我的闺女叫贺宇彤,她从不让我们过多操心,她把我和她妈妈视作榜样,总向别人介绍她的爸爸和别人不一样,说爸爸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守岛的海岸警察。这让我很自豪,也让我更加坚定守岛为民服务的决心。记得2017年7月,闺女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手术,因为交通原因,我没能第一时间赶回手术台前陪伴,但她没有半点怨言,我的妻子张燕云也没有半句责怪,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愧疚。

记者:2017年,您的家庭被评为海南省“最美家庭”。2021年,您的妻子也被评为海南省公安机关“好警嫂”。您有什么话想对您妻子说的?

贺胜:我常年在南海守卫岛礁平安,而妻子在家中辛勤付出,彼此的理解和包容是我坚守岗位的基础。在永兴岛履职的10年中,我很少有时间返回海南本岛陪伴家人。她总说,“你回不来,那我就上岛吧,每次去三沙都看到你们和三沙群众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我就放心了”。2024年,我妻子顺利通过考试来到三沙市西沙区滨海社区工作,我们的小家也暂时实现家庭团圆。夫妻俩可以携手为三沙添砖加瓦奉献青春,这是我以前都不敢想的事。

记得去年腊月二十三,妻子给我打电话,说滨海社区还有50多人滞留在工地,人员名单她都统计好了,让我赶紧去工地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解决务工人员下岛回家过春节的问题。

我赶到现场后,工棚里的务工人员一见民警来了,马上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时,我也了解到因为受天气海况影响,原计划的交通船班次被减少,这让准备下岛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发了愁。

我赶紧安慰大家,待大家平静后,把手机里的旅游和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电话挨个打了一遍,询问解决办法。一个小时后,旅游和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承诺首先安排务工人员下岛的消息传来,工地上的务工人员都沸腾了,满心的欢喜溢于言表,大家纷纷给我们夫妇点赞。当天17时45分,最后一名务工人员登上“三沙1号”轮。那天看到他们在船上向我们夫妻俩挥手感谢并道别,我们比自己回家过节还开心。

除夕晚上,岛上有一场烟花秀,由于夜黑风大,我必须带着民警把隔离带区域的安全保障做好。整场活动中我都保持十二分的警惕,跟进了解其他定点安保位置的执勤状况。当晚,妻子也在社区开展美食集市活动中负责一个摊位,我们俩都忙不过来,于是就把带5岁儿子的任务交给女儿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俩回到单位宿舍,女儿和儿子一起睡着了。看到姐弟俩熟睡的模样,我们两个既欣慰又愧疚。

这些年,我深深感激妻子的付出。我们把三沙的每一段海堤都当作心中的长城,把这里的每一粒海沙都视为国土来守护,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海岸线,更是在传承一种滚烫的信仰。(记者 田和新 通讯员 邢君怡)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