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清远市中医院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20°即为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暑,六月中。暑,就热也,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腠理开泄,出汗较多,容易伤津耗气,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敛阳固表为重点。
避热趋凉防暑伤
对于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的户外工作者及高温作业劳动者很容易被暑热所伤,建议做好防暑措施,常备绿豆汤、五花茶、淡盐水等饮品补充水分、解暑清热。若身边有人出现脸红身热、口渴大汗等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湿毛巾全身擦拭降温,适当饮水补充体液,有条件者可服十滴水、仁丹等药物消暑清热。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等中暑重症必须尽快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广东、湘东南地区流行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谚语。仙草即“凉粉草”“仙人草”,为药食两用植物,茎叶晒干后可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也叫凉粉,是一种类似龟苓膏的甜品,由于其很好的消暑功效,因此被誉为“仙草”。
入伏后天气闷热,很多人为贪凉,天天吹空调,而且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若经常来回出入室内低温和室外高温的环境,亦容易中暑或者导致暑湿型感冒。合理使用空调是预防中暑或者导致暑湿型感冒的关键。
健康使用空调
1、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以26/27℃为宜,室内外温差不要大于10℃。2、不要将空调安装于床、书桌的上方,避免冷气对人直吹。3、善于利用除湿功能,尤其湿热的三伏天,除湿会令人感觉更舒服。4、从室外进入室内时,最好先擦干汗水,再开空调。5、随身携带外套或围巾,并及时增减,避免受凉。6、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抗病和应激能力。
趁热驱湿寒,冬病夏治
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驱除。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饮食有节防伏泻
大暑是为最炎热的节气,暑为阳邪,易伤人体气与津液,必须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大暑时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做菜的口味仍要清淡爽口,稍佐以咸味,咸味入肾,可以帮助收敛阴气。大暑时若是出汗很多,体内盐分耗散,可以适当喝盐汽水,常温的较好。多食苦味食物,不仅有清热作用,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
夏季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大暑还是阳气最旺的节气,适合冬病夏治,此时可以吃一些治疗冬病的食物。比如对于易上火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点香瓜、西瓜、水梨、香蕉、芒果、莲藕、西红柿、柿子、甜瓜、黄瓜、柚子等。
日常膳食中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红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带、山药、莴苣、紫菜、西瓜、香蕉等。另外,炎热的夏季应多喝茶,茶中含钾丰富,既能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暑热蒸腾之下,不少人为求快速降温,常常一瓶冰镇饮料大口大口地喝下,这样很容易损失脾胃阳气。另一方面,暑热天气食物保存不当极易腐败,饮食不节或不洁饮食都很容易导致各种胃肠疾病,尤其民间所说的“伏天泻”则最为常见。
所以,此时的饮食当以熟食、温食为主,尽量少吃生冷、冰镇食物。剩菜必须密封冷藏,隔餐食物必须彻底加热食用,一旦腐坏及时丢弃,切勿食用。发生伏天泻,可酌情服用藿香正气丸、整肠丸等药物,切忌滥用止泻药,腹泻症状较重、病情复杂者应及时就医。
少动多静防伤阳
大暑时期天气酷热,人体阳气走于肌表,浮散于上,汗出过多容易损伤阳气。《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注意劳逸结合,以顾护阳气、保持体力。
闲暇时间可练字作画、品茶赏花以静心宁神,敛阳降气。暑天运动尤应把握好强度,虽各人的体质强弱不同,体能素质有别,但以和缓活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泄汗太过。
宁心安神护心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容易让人情绪中暑,尤其年老体弱多病者、心脑血管疾患者,此时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保持平和的情绪,切勿大喜大悲。随身佩戴宁心安神、芳香化湿的香囊,是个简便易行的办法。
大暑节气灸
推荐穴位:
大椎、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丰隆、太白等。
温馨提示:进行艾灸应到专科就诊鉴别不同体质,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根据不同体质选取不同穴位及艾灸频次。
大暑食疗方
大暑时期饮食上要增咸而减甘,不宜过度进补。大暑后,热毒和湿毒外争,尽量吃温软好消化的东西,避免生冷甜腻的食物。暑天易耗气伤阴,这时就要益气养阴。尽量少吃性温、热、燥的食物,如人参、鹿茸、当归等。可以适量吃些西瓜、冬瓜,降火解暑。
1、茯苓山药龙眼粥
材料:茯苓30克,小米50克,芝麻10克,龙眼肉10克,山药30克,大枣15克,桑椹20克。(2~3人份)
做法:茯苓、山药洗净冷水浸泡2~4小时,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加入小米等其他食材一起小火煮30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补气和中。
2、小米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30克,薏米15克,白扁豆15克,小米50克。(2~3人份)
做法:将茯苓、薏米、白扁豆洗净,放入锅中加2000毫升冷水浸泡4小时,武火煮开后放入小米,改中火煮2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利水湿。
3、薄荷五豆汤
材料:绿豆、赤小豆、黄豆、黑豆、白扁豆各20克,薄荷5克。(1~2人份)
做法:以上五豆清洗浸泡后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30分钟,加入薄荷及糖适量再煮5分钟,放温后代茶饮。
功效:解暑利湿,健脾益肾。适合平素身体偏虚,暑热夹湿之人。
4、百合赤豆粥
材料:粳米50克,小米30克,赤小豆20克,百合1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2~3人份)
做法:赤小豆、莲子、百合提前洗净、浸泡1小时,然后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益胃健脾、利湿除烦。适合暑天汗出较多,脾胃虚弱或兼心烦多梦之人。
5、绿豆薏仁芡实粥
材料:绿豆30克,薏仁20克、芡实20克、小米50克,冰糖适量。(2~3人份)
做法:绿豆、薏仁、芡实提前洗净、浸泡1小时,与小米一起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消暑利湿、健脾养胃。适合暑湿互结,脾胃虚弱之人。
6、青龙白虎汤
材料:新鲜橄榄5颗,小白萝卜2个。(1~2人份)
做法:用刀背将橄榄拍裂,萝卜切片,放入养生壶中加水500ml煮水,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咽、生津止渴,又能消食化痰,对暑天咽喉肿痛有良效,还能预防多种传染病。
划重点
大暑养生口诀
大暑重“养心”:睡觉“宁心”、大笑“开心”、饮茶“安心”
要注意暑邪、暑热、暑湿、脾胃差
化气生津: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
“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清热提神吃点“苦”:比如苦瓜、苦菜等
解暑健脾多吃豆:比如薏仁、莲子等
益气养阴多喝粥:比如荷叶绿豆粥、菊花粥等
能量补充食蛋白:比如奶制品、豆制品、鸭肉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