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用心体会别人的需要
-
07月17日

今日,挚友从外地归来。我们情谊深厚,一直以姐妹相称,她特意到医院接我。当时我刚做完治疗,不宜吹空调,便执意未上车,她二话不说,陪着我一路步行回家。
到家后她随口说想开空调,我却一心只想着自己不能吹空调,顺手拿来电风扇,完全没顾上她一路陪我受热的辛苦,更没意识到她当时需要清凉。
这件事让我清醒地看到,自己当下仍深陷在“自我需求”的执念里,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感受,对身边人的需要竟没有一点察觉。这不是小的疏忽,而是自私、冷漠体现。
感恩老师始终以慈悲之心,苦口婆心教导,我应学会体谅与关怀,可惜自己未能真正入心践行,所以难有长进。往后定要时时警醒,学着把目光从自己身上挪开,多一份对他人的觉察与体谅。
自己虽然坚持学习,但一直用一颗自私的心在学、在做,内心爱人的心不恒常。貌似也很认真,但大多还是在做表面的事,没有真的把别人放在心上。所以,把别人放在心上,把别人的事当回事是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学习这么长时间,体谅他人的功课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所以与人相处还都是情执做主,前半生曾以将自私进行到底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如今想改,不想那么活着了,但思想上仍有许多误区没有解决,遇到时不免就会条件反射。
比如:我妈因为离我姐家近,她身体本就不好,还天天让我姐一家去她那吃饭。姐夫每次吃饭要喝酒,所以每天吃饭战线拉得很长。刚开始还行,后来时间长妈妈就熬不住了,但不让我姐去她那儿,她还不忍心。姐姐一家看妈妈那种状态就不想去,但不去还不行,最后双方都很难受。所以我不认同妈妈这种爱过头的做法,我认为日常生活谁该干啥干啥,需要时辅助一下,有主有次。想是这样想,自己其实对关系好一些的人还是会用妈妈的想法去看待问题,心中就会有纠结。之所以有误区、有纠结,是因为私心当家,就开始计较了。可见,人离开理智的爱,做事不烦恼都不可能。爱多了,少了,对了,错了,都是问题。
我最近身体不舒服就掉在对身体的执着上了,立刻就把私心调到第一位来了,感觉与我身体有冲突的都想排除掉,还给自己找一堆理由。这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好坏一念间。其实事儿不是主要的,是没有那个爱心。学生还要在生活中多去练习体察他人的需要,把爱心扩大。
最近可能因为天热的原因,早上凉爽就有了赖床的想法,还给自己睡懒觉找了很多理由,到了每周《一日常规》反思时,这条就不好意思打叉,可又不敢说谎。想想群里老师们哪个比自己自在?哪个工作轻松?哪个睡觉比自己睡得早,起得比自己晚?她们大多数五点起床而自己六点还想赖床,真是懒惰成性没有羞耻,所以自己要改。
再一个就是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就会不受控制地吼孩子,完全忘记了老师教诲,忘记了妈妈对孩子应有的慈爱,害得孩子怕和我在一起,自己还不能即刻转念反省。通过朋友的劝导,想想老师的教诲,发现自己私心和控制欲很强,完全感受不到孩子的痛苦和无奈。孩子是自己的复印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只有自己回归本位,做好妈妈的角色,妈妈好比是大地,只有大地安宁了,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保持父子有亲。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学生知错了。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