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莫慌,中医有方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对“暑”的理解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指夏季的高温,还将其视为一种可能侵犯人体的邪气。在中医理论中,“暑邪”属于“六淫”之一,可以导致多种疾病。
暑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发病。暑邪侵犯人体时,表现为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症状,即常说的“中暑”。暑邪常会兼夹湿邪,暑湿内滞最易伤及脾胃,导致头昏困倦、胸闷脘痞等症状。
03
中暑了怎么办?
中医有多种祛暑清暑的方法,如采用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等治疗原则。
1. 穴位按摩:轻症中暑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大椎穴等,重症中暑可增加人中穴、十宣穴等。
2. 敷脐法:将清凉油填入肚脐孔并轻轻按摩。
3. 刺穴疗法:点刺放血或拔罐,如取十宣穴、曲泽穴等。
4. 其他方法:如刮痧、拔火罐、放血疗法,以及服用中药等。
温馨提示:以上第3、4点,请在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治疗。不可自己盲目操作!如果中暑比较严重了,要紧急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04
如何预防中暑呢?
1.饮食调理:中医建议在夏季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凉祛暑功效的食物,如冬瓜、西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等。此外,可以饮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茶饮,例如绿豆汤、荷叶茶、五叶芦根汤和乌梅饮等。
2.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饮温水、适量饮用盐开水,避免过食生冷之物,适量食用解暑佳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做好防晒,少穿深色衣服,忌剧烈运动,建议舒缓类运动如太极、八段锦 。
3.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和紧张,有助于预防中暑。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