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张建平:精研生态种植 守护高原粮仓

07月14日
陶公壹生圆
关注
作者:段苏航 李丽

6月中旬,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西岸,连片的粮田刚刚结束插秧季,满目新绿。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平来到田间查看秧苗长势,他说:“今年公司在大理市湾桥镇和喜洲镇种植了3488亩‘云粳37号’水稻,秧苗移栽后,进入分蘖期,再过半个月就长得很旺盛了。”

2021年至2024年,张建平所在的生产技术团队带动当地农户,在洱海流域累计实施水稻种植2万余亩、收获干稻谷9189吨,发挥苍山洱海纯净水土优势,打造了“洱海留香”高原软香米品牌,为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洱海保护作出了贡献。

2021年,云南农垦集团在湾桥镇古生村成立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洱海流域水稻绿色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张建平响应号召来到大理,负责水稻生产从育秧、移栽、中耕管理到收割、烘干、入库的全过程。

当时,公司流转的土地普遍休耕,田间沟渠倒塌,要在休耕的土地上复垦,首先需要修复水闸、清理沟渠,协调用水审批,恢复农田灌溉。“此外,生产种植还要以洱海保护为先,不能让农田尾水流入洱海,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周密的计算。”张建平说。生产人员每天在田间地头奔波,经受风吹日晒的磨砺,最终圆满完成了第一年的生产种植任务。看到新谷烘干、颗粒归仓的丰收场景,这群年轻人更加鼓足了干劲。

4年来,张建平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优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规范化种植、建立激励制度、提升合作社农资保管效率、减少种苗损耗等多项措施,几年下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过去,洱海流域的农户普遍依靠人力插秧。苍洱留香公司进场后,在基地推广机械插秧,不仅大量减少了秧苗用量、节约人力成本,而且能够保证产量。张建平介绍,目前基地采用无人机植保、机械种植收割,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要向良田要粮、靠科技增粮,更要保护好洱海,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2022年开始,苍洱留香公司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洱海流域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构建”项目研发,共同推出绿色生态优化模式。2022年试验数据显示,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径流磷排放降低49.7%,径流COD排放降低51.9%,温室气体排放降低83%,实现生产全过程氮、磷、钾投入分别减少10%、55%、52%,肥料整体成本降低76%。

张建平的工作清单上,列满了一项项生产计划。每一个抢农时、保生产的关键节点,他总是冲锋在前,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攻克难关。获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后,张建平表示:“我将再接再厉,扎根一线贡献青春力量,把生产队伍带好,把粮食种好。”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彭雪青 李怡
总平台审核编辑:刘思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