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忽略的3条阳气通道,堵一条都难调
健康西咸 陕西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若失常则阳气内伐。”
《素问·生气通天论》
这句话道出了阳气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火,它具有温煦、推动、防御等作用。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很多人的阳气通道被堵塞,导致阳气不足,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打通这些阳气通道呢?
其实,调阳不在于堆砌补品,而在于通达经络。
有经络畅通,阳气才能升发;
阳气一通,百脉皆活,症状自然得以缓解。
督脉:阳气的中轴大道
《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循脊而上,至风府,入脑,主一身之阳。”督脉起于会阴,沿着脊柱向上,进入脑部,统摄一身阳经,被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就如同人体的中枢大道,阳气要想上达头顶、布于四肢,必须经过这条通道。如果督脉闭阻,阳气难以升发,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手脚发凉、精力不济、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甚至记忆力下降、腰背酸冷等。很多人以为自己“肾虚”,其实是督脉不通,阳气过不了“脊梁关”。
肝经:阳气升发的发动机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主升发,主管一身气机的条达与运行。其气升于春,与阳气升发同频共振。
如果肝经不通,阳气就会“郁而不升”,造成郁闷、疲乏、两胁胀痛、情绪易怒等症状,尤其女性易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问题。许多“补阳不见效”的人,问题就在于阳气被肝气郁滞所困,发动机不转,后续难以推进。
带脉:束络诸经,固护阳气
《难经·二十八难》言:“带脉者,起于季肋,绕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如同一条横向的腰带,位于腰腹之间,其职责是“束带诸经”,调节诸阳经上下运行的节律。
如果带脉失畅,阳气就容易浮越,难以潜藏,常见头晕目眩、腰胯沉重、女性白带异常、男子早泄等问题。尤其是那些阳虚体质者,如果带脉松散无力,就容易出现“阳不守阴”的情况,白天乏力、夜间多梦,阳气一整天都在“外泄”。
督脉不通,阳气难升;
肝经郁滞,气机难发;
带脉失约,阳气难守。
只有打通这三条经络,阳气才能顺势而生、顺路而行,真正运用于全身。
阳气,不是吃出来的,而是动出来、通出来的。
堵一处,就可能导致全身气血不畅;
通三处,便能逐渐让身体暖起来、神清气爽起来。
为了保持阳气的通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01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阳气。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0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贪凉等不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03调节情绪
情绪对阳气的运行也有很大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4中医调理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针灸等中医调理方法来疏通经络,促进阳气的升发。
总之,保持阳气的通畅是养生的关键。通过打通督脉、肝经和带脉这三条阳气通道,我们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来源:岐黄学社学友会供稿:医政医管部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