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祥
罗永祥,江西兴国人,1916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1分部代副政委。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时在红一方面军第12军36师师部当战士,后任司号员、勤务员、军医处看护员、看护班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役。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1师3团3连副指导员、指导员,此后参加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1952年11月8日在抗美援朝战争阳德郡马庄里战斗中壮烈牺牲。
1952年12月16日,罗永祥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三排三号。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大显神威,在国人无所适从的最严峻时刻,首战告捷,在国人心中播下抗战必胜的种子。
百团大战,是全面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主动战役进攻,在抗战最困难、亡国论最猖獗之时,以其伟大的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形势的高涨。
在全面抗战的历史性时刻,都有罗永祥的身影。他从家乡江西兴国一路走到陕北,又走到东北、走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后长眠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他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牺牲的16名军、师职指挥员之一。
平型关战役参加阻敌战斗
罗永祥15岁就在家乡参加了红军,经历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已经当上了连指导员。随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他带领一个排打击敌人增援,表现出很强的作战指挥才能。
根据八路军115师的统一部署,独立团在杨成武团长率领下,于1937年9月23日下午从上寨镇向灵丘东部山区与涞源交界的腰站进发,阻击从涞源西进增援平型关之敌。
腰站村东驿马岭上有个隘口,是涞源之敌西进灵丘的必经之处。24日下午,日军一个联队从涞源向驿马岭方向开来。当晚下了一夜大雨,25日拂晓雨停后,在浓雾的掩护下,我军迅速进入阻击阵地。7时许,敌人已占领了驿马岭顶上的隘口,并以此为支撑点沿公路向1营阵地直涌过来。当敌人进入有效火力范围时,隐蔽在山头上的八路军战士奋起冲杀,同敌人展开肉搏格斗。驿马岭隘口争夺战十分激烈,隘口处有一个日军联队的指挥所,1营1连向隘口冲击时受到敌人优势火力的压制,战士们英勇拼杀,全连伤亡过半。2连、3连从右侧小路向隘口冲击,杀伤了一批敌人。但敌众我寡,隘口一时未攻下来,敌人却也不得前进一步。第二天,气急败坏的敌人成群结队地向我军据守的山头阵地轮番进攻,1营战士顽强地阻击敌人。激战至下午3时,独立团收到了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敌人大捷的消息,全团指战员倍受鼓舞,斗志更坚。团主力移到敌人侧翼猛攻,正面部队同时发起反击。在前后夹击下,敌人伤亡惨重,夺路向东逃向涞源。1营追击敌人直到涞源城下。
这次阻击战,罗永祥所属部队完成了阻击牵制敌人的任务,保证了师主力在平型关取得伏击敌人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参加东团堡战斗
平型关大捷推动了全面抗战如火如荼地开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胜灭亡中国的阴谋。1937年12月,罗永祥调任晋察冀军区第3团营教导员,此后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0年9月,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根据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命令,组织涞灵战役,夺取涞源、灵丘县城及其附近各据点。遂以所属第1军分区第3团进攻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士官教导队170余人守备的东团堡村。22日夜,战斗发起,激战至次日拂晓,3团占领村西馒头山阵地,杀伤日军10余人。日军反扑并施放毒气,3团进攻受挫。23日夜,3团在炮火掩护下再度进攻,突入村中,歼日军100余人。日军退守核心工事,顽抗待援。24日夜,3团攻克村周围全部堡垒,但因中毒和伤亡人数多,遂转入围困。25日下午,日军焚烧据点内的武器、粮食,企图突围。3团乘势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日军残部20余人突围无望,被迫投火自焚。此役,3团全歼日军170余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100余支。
1941年8月起,罗永祥被组织先后派往晋察冀军区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第2分校、中央军委军事学院和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他被任命为延安教导第2旅5团政治处主任。1946年5月,罗永祥随部队开进东北,先后任黑龙江省五常县车站军事代表、牡丹江护路军第2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吉林省永北县大队副政委兼大队长、东北军政学校3大队政委。1951年1月,罗永祥任辽西军区警卫团政委。
后勤人员修室外粮食仓库
抗美援朝参与后勤工作
1951年6月,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简称志后)正式成立,下辖6个分部。1951年10月,罗永祥被抽调到第1分部任代副政委,入朝参战。
第1分部设若干大兵站,配有仓库、汽车团、装卸团、公路工程队、担架队、警卫团及医院、救护队等。在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中,罗永祥经常深入各站点进行思想鼓动工作,要求官兵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为前线部队搞好供应保障。
罗永祥入朝时,正是反“绞杀战”最艰苦之时。桥梁被断,他组织人员进行漕渡倒运;铁轨被炸,他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火车受阻,他组织人员实行长区段倒运,保障了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在10个月的反“绞杀战”中,志后建成了以兵站为中心,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兵站运输网,形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2年起,志后进一步完善了供应体制和兵站运输网。为加强仓库建设和物资保管工作,后勤各分部到1952年6月,共新建能容纳1200多节车皮物资的石库洞和能容纳790多节车皮物资的土库洞。志后还组织工兵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和半地下医院,医疗和后送体系日趋完善。这其中,罗永祥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1952年9月,志愿军为粉碎敌人可能的局部进攻,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发起了秋季反击作战。罗永祥带领分部人员随部队进行伴随保障,在阳德郡马庄里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