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出自于《法句譬喻经》。
世尊在舍卫城外的法会中,宣说出离生死苦海的大法,由于各人功修有深有浅,所得的法益也不相同。
一天,四位比丘闲坐在一棵大树下,互相讨论人间的苦事,什么是人生的大患呢?
有一个人说:“天下最苦的事无过于色欲,淫心不断,就入道无门了。”
第二个人说:“人间的苦事无过于饥渴,饮食可以说是维持生命的一件大事啊!”
第三个人说:“人生的苦事莫过于瞋恚,一念瞋心起,便换来万劫的罪苦。”
第四个人说:“世间的苦事当以怖畏心为最,如果能有大无畏心,那才是修行的功夫。”
世尊以他心通力,了知他们四人所想,于是现身在他们面前,故意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事呢?”
这四人又重新叙述了一番。

佛说:“你们所谈的虽然近似,但不究竟。天下最苦的事莫过于有这个身体,身是苦本,所以叫做‘苦器’。
举凡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都源于这个身。
劳心极虑,万端忧畏,三界之中,胎卵湿化,四生之类,互相残杀,束缚层层。而令生死永不息止的,就是这个‘身’啊!
所以,如果要出离世间苦,就当求寂灭。摄心守正,无所起念,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才是至乐。”
佛告诉这四位比丘:“在久远劫前,有一位圣者已经证得了五通,名叫精进力。
有一天,他在树下安坐,闲寂养道。就在附近,有四个动物结伴安居,互相依附。
一是鸽,二是鸟,三是毒蛇,四是鹿。
它们白天出去觅食,晚上就回来安宿。

有一个夜晚,它们彼此问道:‘世间的事,什么最苦?’
鸟首先发言说:‘饥渴的时候,身体虚弱,眼睛发黑,神识不清,忘了利刃的威胁,于是投身罗网之中,我们鸟类的丧生大多如此。这样说来,饥渴是最苦的了。’
鸽子第二个发言说:‘据我看来,色欲是最苦了,淫念生起时,无所顾虑,危身失命,都由此而来。’
蛇接着说:‘瞋恚的火一起,便亲疏不分,既能伤害他人,也能伤害自己。’
鹿说:‘我在林野之中,心中常怀恐怖畏惧,害怕遇到猎人或虎狼狮子。一有风吹草动,我就四处狂奔,不幸跌落陷阱,母子不能相见,继而肝胆碎裂。这样说来,惊怖是最苦的了。’

精进力听完,对它们说:‘你们所说的都不是苦本的究竟,天下的大苦无过于有身,身是苦器,由此牵缠忧畏无量。
我就是因为这样才舍弃俗事出家学道,断灭意想,不贪四大,志求涅槃,只有涅槃寂灭、忧患永除才是大安。’”
这四个动物听了,心开意解,生大欢喜。
佛告诉这四位比丘:“精进力就是过去生的我,那四个动物就是今天你们四人。在前世你们就已经了知苦本的真义了,为何今日又在这里讨论此事?”
这四人听了,惭愧自责,刹那间证得了罗汉果位。

“
初学的人听到佛没有身,
都害怕了,
没有身,那还得了!
都想有个身,
这身是什么?
身见、我执,
就因为这个观念太坚固,
让我们生生世世
无量劫来在这里轮回流转,
永远不能超越。
什么原因?
就是这个强大的力量牵着我们,
没办法脱离。
佛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
就像虚空一样,
哪个地方有感,
哪里就现身,妙极了。
因为没有身,
所以能现一切身。
《楞严经》讲,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那个应是应身,
应是应众生的心感,
众生心有感,佛就有应。
佛与菩萨都没有身,
哪个地方有念,
哪个地方他就现身。
他无所不在,无处不现身,
这叫得大自在!
我们时时执着这个身是自己,
所以就不能现第二个身,
不能尽虚空遍法界现身,
这多苦,这个损失多大!
所以,
佛就是真心、就是本性。











分享
举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