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和谐社会与传统道德

2022年07月24日
智慧读书
关注

      儒家伦理启示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古人看来,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忽视了这个功能或目标,即使是高等学府,也不过是一个“高等知识的传习所”,只能培养出一些只会做事而不懂做人的、人格思想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是无法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

       正如马丁·路德·金指出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英国道德学家斯迈尔斯也说:“哪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撑,那么,就可以认定它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哪一个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奉行忠诚、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一旦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此热衷于对财富的追求、对感官快乐的追求和如此热衷于宗派活动,以致荣誉、秩序、忠诚、美德和服从都已经成了过去的东西,那么,在这种堕落的社会风气之中,就只有等到那些诚实的人——如果幸运的话,还会剩下一些这样的人——到处摸索并让每个人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这个民族仅存的希望还只在于使失去的品格得以恢复,使每个个体的品格得到升华,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能够得到拯救。”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通过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

       在儒家文化中,道德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东西,而是符合人性的美德,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孔子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论断。《说文解字注》也讲:“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有德的人就是得“道”之人,外在地看是得道多助,内在地看是安宁心灵。因此,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所以,圣人才制礼作乐,以此来引导人的行为。

       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字中也蕴含着智慧与道德。比如说有的人知道发怒不好先看这个“怒气”的“怒”,上面是一个“奴”字,下面是一个“心”字。中国古人造的汉字也是一种智慧的符号,让你一看到这个字,就受到了提醒,受到了教育。它是在提醒我们,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也就是说当你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你才会发怒。因此也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