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你是按农历过生日还是按阳历过生日的?

2022年04月04日
瑾年
关注

每当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生日?”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阳历的由来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历并非最精确的历法,它的历年平均长度等于365.25日,还是比回归年长了11分14秒,这个差数虽然不大,但累积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改闰年方法为:

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阳历。

阴历的由来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比如干支历(摄提)、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唐朝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先秦时期,各地还有自己的历法。汉武帝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

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农历的由来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农历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农历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如今,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在农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日月相合的农历,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

生日

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有些地方的民俗认为,这同时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生孩子,有“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一说。所以在那天,应该以孝敬母亲为主。

按民间说法,生日可分为 公历(阳历)生日 和 农历(阴历)生日。最早提出生日庆祝的,是关于庆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庙会记载。3世纪初期,“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三国志 吴书》卷4《刘繇传》)。在佛教的影响下,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的说法。

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自民国以来每个人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一个公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与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皆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人的19、38、57、76和95岁的生日中,总有几次阳历和阴历是和出生那一年相吻合,但并不是每个人的19岁生日都是阳历阴历同一天,而是在前后一天,更有可能一生也不会重叠。

第一个生日称为“周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旧时年长者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称为祝寿。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岁、60岁、49岁、50岁等。每个生日皆有不同的称呼:

大庆: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例如39、49、59、69、79等

正庆: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例如40、50、60、70、80等

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例如51-58岁。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对于这些说法有所了解了吧,那么身为中国人的你,过阳历生日还是过农历生日呢?

素材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