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漫话紫砂壶

原创
2020年12月23日
渤海纪行
关注

春节又不疾不徐地来了。经过一年的繁忙、劳累,现在可以静下来歇一歇了。春节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段沉淀,一段思考,可以抛开平日里的浮燥和冗长的琐事,看一会电视、睡一会觉、抽一支烟、喝一杯茶……

很喜欢古人喝茶时的倜傥和优雅,有时是那么的专注,轻轻拂试,好像安慰一个即睡的婴儿,有时又是那么的豪放,敞开的心扉能容下山川河岳、日月星辰。现在的人讲究的少了,大碗茶多了,至于喝什么茶,用什么壶就更没几个人深究了。茶的用途主要一种,那就是解渴。

我平时很少喝茶,对茶对壶更没有什么研究,但儿时的一件事却始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愈加清晰,也让我对壶也多少关注起来。

记得那还是我上小学前的事了。我到姥姥家玩,姥姥家住在大山里面,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繁茂青翠的山林,野花拦路的野径,而是白雪皑皑的山峦和低矮潮湿的村庄,这可能是我总是冬天去玩的缘故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牛爬犁拉木头,然后再用锯把木头锯成一段一段的,再用斧头劈开,然后变成火柴。愿意晚上躺在被窝里,听姥爷讲故事,看着他一支支地抽烟,一口口地饮茶,姥爷讲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我记忆犹新,讲的是孟良固战役,解放军怎样地猛攻,姥爷参加的担架队怎样抬伤员,人山人海血流成河……姥爷的用报纸卷的纸烟一明一暗,满屋的烟雾呛得人睡不着觉,姥爷有时不用茶杯,用手端起茶壶,嘴对嘴喝得吱吱作声。

姥爷非常喜爱他那把壶,那时我太小,不懂,现在知道那是一把紫砂壶,他经常壶不离手,手不离壶,用手把玩,把壶拂摸得光洁柔润,可惜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壶碰掉在地上,壶身裂成四、五块,姥爷双手捧起那几枚碎片,一句话也没说,但他那伤心的眼神至今让我不敢面对。后来知道那是一把紫砂壶,是姥爷的家传宝贝,不知传了多少代,却在我手中夭折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 ,“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与人的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它深深地交融在中国人的血脉情怀之中。中国茶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所以中国人饮茶不仅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修炼自已的道德,求得精神上的自洁、自省、自律。在各式各样的茶具中,质朴温润,文静高雅的紫砂壶具独具一格,并且成为举世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风格和品质的茶具。

紫砂壶具备质地细腻、耐高温、吸水性强、具有透气性、无窑的气味、传热慢、能保温、愈泡愈发光润等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一般来说,它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馊,茶水纯郁芳馨,耐热性能好,寒冬时节注入沸水而无炸裂之虞,还可文火炖烧,传热缓慢,端提不烫手,对嘴不烫口,造型简练大方,风格超凡脱俗,使用越久,色泽越发光润古雅,意韵越发深厚沉郁,历代文人雅士多参与没计和书刻铭文,使其更具有艺术价值。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这是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的第一句话。茶壶茶,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就体现在茶与壶的关系中。茶需要壶,壶更离不开茶,茶与壶相伴的时候,茶为壶增色,壶为茶添味,茶与壶的合用,不仅使人陶醉于文化艺术中而心旷神怡,而且使人增添了修养生息的真实感受。

紫砂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珍视,是中国茶文化和茶具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由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饮茶之风起始就被注入强烈的文化意蕴,在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泡、品饮过程中,凝聚起道德和美学意识,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茶具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没有茶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没有茶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提高。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茶具的精华,引导着茶饮形式在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蓬勃发展,折射出华夏文明的光辉。

紫砂壶生产始于北宋中叶,至明代正德年间开始兴盛,最著名的制壶大师当推金沙寺僧和供春,把紫砂茶壶以一般的粗糙的手工制品推进为艺术品的创作,供春当功居首位。清代吴梅鼎在《阳羡敬壶赋》中对陶壶鼻祖供春赞美道:“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合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可惜现在要寻一把紫砂壶难上加难,就是仿品亦不多见,所以有人形容说:“一壶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可见紫砂壶的珍贵。

《绮情楼杂记》里有个故事,说的是福建一个富翁,嗜茶成癖。一天来了一个要饭的靠在门上,对富翁说:“听说您家的茶特别好,能否赏我一杯”,富翁哂笑,说:“你懂茶吗?”那乞丐回答:“我从前也是富翁啊,喝茶才破的产,故而落到这步田地”,富翁一听,同情了,叫人把茶捧出来,乞丐喝了,说:“茶倒不错,可惜还不到醇厚的地步,因为茶壶太新之故。我有把壶是昔日常用的,至今还带在身边,饥寒交迫也舍不得卖”,富翁要来一看,这壶果然不凡,造型精绝,铜色黝然,打开盖子,香味清冽,用来煮茶,味异寻常,就打算买下来,乞丐说:“我可不能全卖给你,这把壶,价值三千金,我卖给您半把壶,一千五佰金用来安顿家小,另半把壶我与你共享,如何?”富翁欣然允诺。乞丐拿了那一半的钱把家安顿好了,以后每天到富翁家来,用这把壶烹茶对坐,好像老朋友一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懂得:好茶需用好壶泡,茶壶一体才有味。

《茶经》为陆羽所作,唐代诗人皇甫冉《送陆鸿渐南山采茶》的诗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陆羽在阳羡南山实地考察茶的情景,“千峰待过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雾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寞燃灯夜,相思罄一声”。在寂寞的燃灯夜里,我可以看到陆羽,手捧香茗,充满相思之意,我也可以看到姥爷那疼痛的眼神和对紫砂壶的珍爱。

常听人说,紫砂壶具有生命,所以古人不仅供壶、藏壶、用壶、还要养壶,壶人一体,血脉相通,在你寂寞的燃灯夜里,品品茶香,相思种种,也算是一种情趣了,它可以让你思索人生,检讨德行,可以让你休养身心,凝聚智慧,它可以让你在平淡和质朴中精进,在敦厚和内敛里长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喝出一种境界来。

【作者简介】

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

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