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父亲的二胡

原创
2020年12月12日
渤海纪行
关注

我是在敦化市红石乡红石村出生的。父亲是红石乡中学教师,母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家庭妇女,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父亲除了上班以外在家也干些力所能及的或者说是男人应该干的活。家里生活的重担大部分落在母亲的肩上。在这清苦的日子里,家里总有一些欢乐的笑声,总有一曲二胡音乐伴随着我们艰难的岁月。

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父亲经常拿着一把古旧的二胡,认真地拉着,那优美的乐曲在山村里无疑就是天籁之音,经常给我们的心灵以洗涤和淘冶,而他自己也陶醉其中,尽情享受音乐给他带来的快乐。

我有时也经常拿起父亲的二胡吱吱嘎嘎地拉几下,听去总像一个嘶哑的嗓子在哭泣,或者像棉布撕裂声,像金属之间的磨擦声,难听死了,母亲总说,太难听了,把狼招来了。

有时父亲把学校的脚踏琴也搬回家中,我也似模似样地弹着。父亲有时把灯闭了,让我在黑暗中练指法,可能是我对任何事都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所以总是只知皮毛,我自己虽然拉不好,但我却非常爱听父亲拉的二胡的曲子,那悠扬的曲调,快乐的夜晚,让我至今仍回味无穷,并非常地留恋。由于父亲有一些爱好音乐的同事经常在我家相聚,有二胡、笛子、手风琴、脚踏琴、琵琶、中园、洋琴等,这一临时的民放乐队在我家充分演绎了他们心中的苦与乐。

这纯朴的音乐魅力,常常吸引邻居相拥围看,以至于现在的老乡聚在一起,也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等我渐渐长大,才对二胡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蝎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有这样的诗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胡琴又叫“嵇琴”,《事林广记》中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

从父亲的演奏和讲解中,知道了许多二胡演奏名曲,如刘天华的《月夜》,阿炳的《二泉映月》,刘文全的《梁祝协奏曲》、黄海怀的《江河水》,鲁日融的《摇蓝曲》,朱昌耀的《欢庆锣鼓》,陈刚、何占豪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等,有些在电视中也常看到名家演奏。 这些曲子在净化和愉悦我心灵的同时,催我上进,鼓我勇气,给了我少年时期不可多得的快乐。

父亲的歌唱水平很高,但他从未在家人面前唱过,这可能就是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吧。父亲是教语文的,但文体造诣决不在语文之下,据知情人士先告知,父亲的歌唱是有真功夫的,也不知道他的功夫是何时下的?也许是他小时候吧?这些我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唱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的胡松华专程到我家来过,和我父亲切磋探讨一些属于他们之间的事,后来听说要调父亲到长影,因为母亲是农村户口,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父亲虽然没有传授给我多少音乐知识(这主要是我自己不努力,有排斥性),但他那望子成龙的殷殷之情却历历在目,是我回首童年、少年时总也无法忘却的一道风景。

父亲66大寿前,我到乐器商店给父亲买了一把新二胡,花了1500元钱,这么贵重的二胡是他从未拥有过的,也是他渴望多年的,我在他生日那天,当作生日礼物敬送给他,父亲很高兴,经常拿在手里左右端详。有了新的,也不忘旧的,有时新的、旧的一起拿出来对比、赏玩,各拉几曲,方解心中痴恋。

父亲退休后,就在老年剧团拉二胡,他们剧团有时到乡下演出、有时到外地交流、有时在市里助演,搞得红红火火,我经常看到父亲拎着二胡箱子,风雨无阻的身影,还有抄谱熬到深夜的灯光,退休后的父亲好像比上班时还要敬业,比上班时还要充实,有时看到父亲比较辛苦,心里就不知是什么滋味,看到他那如霜的白发、弓弯的腰身,更觉得酸酸的,总觉得自己为父母做的太少,但看到父亲满足的微笑和幸福的神情后,心里也就释然了。

真想常常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更想常常看到那把古旧的二胡……

【作者简介】

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

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