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教 育
全部 |教 育
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屡见不鲜,且有低龄化趋势。和父母争执、被老师训斥、成绩不理想、犯错怕遭责骂......甚至是“爸爸不让看电视”“老师没收手机”这样不能称之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鲜活生命凋谢的缘由。                        感叹生命教育缺位之时,也必须看到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的孩子亟待补上挫折教育课。一、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和忍耐。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上四年级时竞选班长落选,内心接受不了,干脆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后来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我们拼命催促着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于是,他们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什么时候开始逆商培养?很多大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动不动就自杀、跳楼,哪个家长老师敢硬管?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但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否则,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气噎、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服毒、跳楼。所以,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如何提高逆商:适当地让孩子“受点气”01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有的父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输不起怎么办?积木倒了,就大哭;游戏输了,就发脾气:“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时,大人不能赢,赢了就生气;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02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在很多父母眼里,逆商教育的关键在于“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故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失败。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人为的无意义挫折。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有无数的小挑战。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03认同、疏解孩子情绪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而不是打击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评了几句?又不会怎样。”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二、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目前的教育环境与10年前,20年前已经大不同。以前每个家庭有3、4个孩子,家长不会去特别照顾某个孩子的情绪,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一家N口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变。我们在强调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避免语言暴力伤害了孩子!这里有16个小技巧,送给老师和家长!1.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让自己的批评更有针对性。2.让孩子学会换个立场 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问问孩子“如果是别人,该说些什么”3.父母也要自我批评  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来一番自我批评,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4.批评孩子注意场合 家长批评最好单独进行,不应在公开场合,如公共场合、当着亲友和朋友的面。5.批评时别翻旧账  本来一个很小的错误,非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这样的批评只会让孩子与你对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6.批评时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剥夺孩子最后一块遮羞布,给他强加罪名,无异于火上浇油。7.批评时不要动手打孩子  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反思错误,而是一味打骂,这种急于求成的批评,往往会造成反效果。8.批评要尽量简短 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花费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受批评的感觉是不舒服的,谁都希望这种感觉尽快结束。9.语音语调不能高 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倾听你的话。10.学会暗示和沉默 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孩子自然能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11.想批评前可以借鉴他人 父母用他人类似的行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个错误,这么做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12.父母应“统一战线” 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一个严厉,一个袒护、溺爱,孩子想的就不是如何改正错误,而是如何寻求庇护。13.别把坏情绪发泄给孩子 受到坏情绪影响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不是客观公正的“你一天到晚……”“你从来都是”等很可能使矛盾激化。14.批评和鼓励相结合 批评后加一点鼓励,不仅能使孩子尽快改正错误,还能引导孩子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来源: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fssctwhjyxx222999)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2020年07月07日
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7月07日
岁月不曾饶过我,我又何曾饶过岁月。前两天,是周星驰58岁的生日,那个用一生做了喜剧的男人,恍然间已经到了有白头发的年纪。他不再年轻,岁月又何尝绕过我们。《大话西游》《功夫》《食神》《喜剧之王》《国产凌凌漆》《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长江七号》……“周氏喜剧”陪伴了多少人度过了青春年少的时光。小时候,我们大笑,笑一个个小人物的搞笑滑稽。等后来,我们慢慢也长了些年岁,尝过生活的苦辣酸辛,经历了电影中的小人物一样无奈的挣扎与奋斗,我们才终于看懂了周氏电影,开始笑中带泪,感喟物是人非,遗憾命运无常……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你读懂的不只是剧情,而是人性,是人生。01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喜剧之王》有人问,为什么周星驰的电影里都是小人物呢?因为这就是现实啊,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天之骄子,含着金汤勺出生。大多都是我们这些平凡无奇,势单力薄,毫无背景的普通人。没人比周星驰更懂这个道理。出生在香港九龙穷人区的周星驰,却拥有一个满载着妈妈期望的名字。妈妈从《滕王阁序》里为心爱的儿子找到了这个名字:“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星弛——如星辰般闪烁耀眼,纵横驰骋。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一家五口挤在穷人区的简陋、幽暗又杂沓的木板房里,是上下铺的那种架子床,一翻身就要掉下来。而父亲也有着劣根性,风流成性,周星驰3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发现了爸爸和另外一个女人。7岁那年,纠缠多年的父母终于离婚了,母亲一个人辛苦地带着4个孩子生活。虽然周星驰并没有享受过完整的家庭氛围,但母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因为条件拮据,一顿豉油拌饭就是极好的,肉更是少吃,但孩子们正长身体,妈妈还是狠狠心给孩子买了补身体,她自己不吃,让孩子吃。但小周星驰却把鸡腿故意弄脏,惹来妈妈一顿生气,可他却很高兴,那样妈妈就舍得吃肉啦。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普通到有些窘迫的环境下长大的周星驰,心中却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梦想。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大明星。02面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凑上来丢的。——《回魂夜》而这个梦想曾被无数人嘲笑痴人说梦。当年,周星驰劝梁朝伟和自己一起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但在梁朝伟这种上天都眷顾,天生带着忧郁眼神,长着一张男主脸,一帆风顺的人生赢家面前,周星驰总显得有些灰头土脸。最后陪跑的梁朝伟上了,但周星驰却落选了。但周星驰没有放弃,连考两年终于考上无线艺员训练班的夜间部,谁知道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人物的命运是那么一波三折,运气好像和周星驰从来不沾边。毕业的时候,满怀一腔热血的周星驰准备开启自己的星光大道,却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你这样的人没人会找你演电影。”“你的形象不适合男主角。”无人问津的周星驰被发配去做了儿童节目主持人。干一行爱一行,哪怕儿童节目主持人,周星驰也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无厘头的搞笑风格在当时已经初见雏形。可当时的人却理解不了周星驰的搞笑,觉得他肆意妄为,不按剧本,瞎蹦乱跳,报纸甚至批评他:“主持都这么烂,怎么可能做演员?”但是在周星驰做少儿主持的这6年里,他仍然辗转多个剧组,积累经验,研究演技,观察生活,哪怕是做个跑龙套的。彼时梁朝伟已经成为TVB最引人注目的新星,而周星驰还在为演一个“尸体”拼尽全力。1988年,有个很有名的导演要拍一部警匪片,想用周星驰,却有些犹豫。周星驰知道后,跑到导演面前鞍前马后,请求导演给自己一个机会,导演不理解,“为什么这个年轻人一点骨气都没有?”还跟身边的人开玩笑:“这个人怎么跟狗一样。”我不知道这句话给周星驰留下多大的阴影,因为后来他的作品里,类似的桥段不止一处。《喜剧之王》里,吴孟达嘲笑他:“屎,你就是一滩屎。”《大话西游》的结尾,周星驰自己说,“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像一条狗。”小时候看到这句话只觉好笑,直到长大了,再看到这句话,真的哭成狗。这何尝不是现实中奔忙的你我?我们都是那个兢兢业业去西天取经的至尊宝,收敛了脾气,戒掉了年少的肆意妄为,磨平了棱角与锋芒,为了生活妥协,为了生存让步。谁不曾被嘲讽过,谁的自尊不曾被伤害过,谁不曾大闹天宫,谁不曾头上紧箍,谁不曾放弃挚爱,谁不曾孤身上路?哭着吃过饭的人,也能笑着活下去。03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少林足球》但哪怕如此。周星驰还是没有放弃。尹天仇几乎是周星驰的现实写照。《喜剧之王》里,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一心想成为一个好演员,但是辗转多年却只能当配角,甚至被人骂“死跑龙套的”。“你可以叫我跑龙套的,但不要加个死字。”“我是一个演员。”“临时演员也是一个演员。”他明白: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学会自重。往后多年,他终于从男配角混到了男主角,还开创了自己的无厘头喜剧风格。1992年更是被称作“周星驰年”。香港年度十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独占七部,包揽前五。毫不夸张地说,他自己一个人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主演、编剧、导演、制作人……他身兼多职。《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一个个让掌声和票房蜂拥而来。6度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获得8个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至今仍是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保持者。陈嘉上说:他就是个天才;吴孟达说:因为他我知道了什么叫无厘头。2004年,《功夫》几乎包揽了当年的所有奖项,甚至连王家卫的《2046》和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都败在了他的手中。颁奖典礼的剪影,简直就是一部小人物的励志史。音乐响起的那一刻,让人情不自禁地流泪。你可以注意到,几乎每个人上台的时候,都在感谢周星驰。他很少用大演员,甚至有很多像他这样被遗忘的弃子。吴孟达曾经被人说“烂泥扶不上墙”,但周星驰却让他二度翻红。元华挣扎多年,因为周星驰电影中的包租公一角,终于获得了认可。黄圣依更是靠这一个画面,在娱乐圈有了傍身之地,意气风发多年。小人物也有大梦想。这个信条在周星驰的人生和电影里都一览无遗。因为没有人比周星驰更明白,小人物的梦想,小人物的辛酸,小人物也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谁说跑龙套的不能成为好演员呢?周星驰的面子,终于靠自己挣回来了!无论何种境地,永远不要放弃梦想,说不定,哪天就实现呢?04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大话西游》 那一年《大话西游》遭遇滑铁卢,票房惨败,观众纷纷吐槽自己被骗了。谁能想到,20多年后,无数人把《大话西游》奉为经典。紫霞仙子那一眨眼的嬉笑怒骂,顾盼生辉间的惊鸿一瞥,成为多少人心中不灭的皎皎明月?至尊宝那句“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又道尽了多少饮食男女心中的遗憾不甘?剧中的至尊宝错失今生挚爱,生活中的周星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一年,他和罗慧娟相爱的时候,罗慧娟是TVB的当红小花,而周星驰的事业才刚刚崭露头角。虽然没有公开,但两个年轻人却偷偷爱得热烈。为心爱的人放烟火,去大老远的地方出差,绞尽脑汁给女朋友带礼物……这些事周星驰都做过。还在镜头面前,说出心爱姑娘干的傻事。有人曾经因为这个笑说他不爱罗慧娟。但其实他不是取笑,而是在他心里,他真的认为那是可爱的,哪怕出丑也是可爱的。当时年纪还小,他并不懂得怎么爱人,就像我们周围都有的那个男同学,明明喜欢那个女孩,非得欺负她,惹她生气,甚至有点招人烦。可他是真的只是想引她注意啊。张国荣在采访中还透露:“他(周星驰)对女朋友很有爱心的。”情到浓时,两个年轻人也曾想过结婚。罗慧娟曾认定周星驰是能托付终身的人。而周星驰也曾脑袋一热找到好友面前说:“我想结婚了。”但别人说:你疯了,事业才刚刚开始,慢慢来,结婚不急。于是,周星驰打算,等事业有成才结婚。可他不知道,爱情是不能等的,没有人会一直在原地等一个没有结果的未来。就像《喜剧之王》里,张柏芝说的那句: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可是这些东西你给不了。尹天仇(周星驰)说:但是我爱你。张柏芝说:现在这三个字给不了我安全感。罗慧娟当时也没有安全感,一心:“想和你成个家,生一堆小宝宝”。周星驰烦了,还觉得她神经病。我想,这大概是周星驰说过的最后悔的一句话。等后来,他醒悟心中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可惜故人早已不在。之后,周星驰的电影里,全有她的影子。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功夫》里,黄圣依饰演的女主,是一个聋哑人?但如果你知道,罗慧娟在1999年在潜水的时候,不幸一只耳朵失聪。有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剧本。周星驰忽然说先拍《西游降魔篇》。但如果你知道,罗慧娟刚刚确诊癌症。2012年罗慧娟患癌逝世。2013年,周星驰拍的《西游降魔篇》,在她生日当天上映。他借剧中人说出藏在心里20年的话:“我爱你,我第一次见到你,就爱上了你。”电影里,曾经那些熟悉的话再次上演。他对文章的嘲讽,何尝不是在嘲笑年轻自己的无知、可笑和活该。电影最后舒淇问文章:你爱我多久?”文章说:“一千年,一万年。”舒淇说:“一万年太久了......就爱我,现在。”这又何尝不是周星驰现实中内心的歉意和抱憾的映射?当年的至尊宝还年轻: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现在的周星驰终于懂得:一万年太久了,别等那么久了。人就是这样,等终于到了懂得珍惜的年纪,偏偏又走散了。电影中的尹天仇终于有勇气说出那句:“我养你吧。”但现实中的周星驰再也没有机会,和那个女孩说声:对不起,我爱你,结婚吧。他说:我再也没机会了。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所爱隔阴阳,阴阳无以平。片尾曲《一生所爱》里,周星驰在最后加了一句:“从前到现在,爱还在。”主持人柴静突然问:“我可不可以理解说,就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一生中想说的这句话。”周星驰突然哽咽了:“谢谢,谢谢你啊......”苦海中翻起爱恨,这世间,终难逃避命运。半生已过,才终于明白:也许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 或许应该相信是缘份……05一晃25年,曾经不起眼的小演员终于成为无可撼动的喜剧之王。谁能接班周星驰?仍然是无解的答案。一晃半生匆匆,我们也在星爷的电影里,笑过哭过,爱过恨过,离别过遗憾过,终于懂得《西游降魔篇》那句: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著,才能放下执著;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然后擦干泪,继续当一个不起眼,但是了不起的小人物。我们对于星爷的情怀,大概不止是欠他一张电影票的缘分,就像《功夫》那句台词: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也许周星驰最有资格说这样一句话:岁月不曾饶过我,我又何曾饶过岁月?生日快乐,要一直笑得那么开心啊。作者:关山月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7月05日
近日,被一对奇葩姐弟惊到了。姐弟俩缺钱,互相借贷周转,拆东墙补西墙,不知不觉欠下30多万元。原本,父亲老张日子过得还算轻松,做保安,一个月工资二千多元,手里有六万多的积蓄,吃穿不愁。哪知道,一对儿女闯出大祸。而如今,父亲把自己的全部养老金搭进去,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网贷利滚利,循环往复,不知何时是头。大家都很困惑,这30多万都花去了哪里?姐姐的一番回答令人咋舌:“买一些衣服,还有些是家里用的,有时候超市里买东西。生活中,朋友让我请客的话,就要花点钱。”原来,姐弟俩都把钱花在了“高消费”上。网友怒评:“自己的虚荣心,却要父母来还债,悲哀啊。”“无知、攀比心和虚荣心是人类大多人都有的罪孽。”是啊,明知自己工资三千,无力偿还贷款,却依旧花钱大手大脚,请客吃饭也不知拒绝。整整三年,无所顾忌享受着物质带来的“优越感”,等到难以为继了,才想起本就家徒四壁。网上有一句话很扎心:“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人家养出了太多败家子。”“穷”不可怕,“穷家出娇子”才最可怕。寒门“富二代”都在想什么?电视剧《禁忌女孩》里有这样一幕:男孩在同学面前撒谎,说自己是富家子弟,同学便要求去他家里看看。但实际上,父母为了供男孩读书,早已入不敷出,甚至还因此欠了高利贷。卡里仅剩的20万泰铢,是家里唯一的救命钱。男孩害怕自己的谎言被拆穿,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竟直接偷了这笔钱,租了豪宅一天的使用权。看着同学恭维、羡慕、崇拜的模样时,男孩心情非常好。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豪宅里的佣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一帮被骄纵惯了的同学,对父母使唤来使唤去,最后还狠狠揍了父母一顿。至始至终,男孩一言不发。可悲可叹。倾尽自己所有,到最后也只不过为了别人嘴里那一句轻飘飘的“你好棒啊”。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家里越穷的孩子,越喜欢炫耀?”底下有一个高赞回答:“越是缺什么,越是炫耀什么。”今年上网课期间,一位“熊孩子”打赏主播的细节曝光。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看到主播光鲜亮丽的模样,打赏了一次。金额不多却引起了主播的注意,主动来私聊孩子。孩子激动极了,这可是粉丝量几百万的主播啊!为了讨主播欢心,这个孩子前后多次打赏,金额也越来越大。结果,孩子一天累计支出了12万,堪比家里一整年的收入!因为虚荣心作祟,“寒门”富二代们极度渴望来自外界关注和认可,所以常常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甚至,为了面子,身体、器官都是可以交易的物品,所谓感情、良心也可以轻易践踏。近些年,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10岁男孩为了炫耀自己,把父亲的丧葬费用来打赏主播。十几岁的女孩为了名牌包包、名牌裙子,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以自己的肉体作为交换。16岁的儿子因为父亲没给自己买iPhone7,破口大骂逼着父亲跪地认错。膨胀的虚荣心,犹如毒药,逼着孩子贱卖自己的灵魂,坠入欲望的深渊。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底线的满足孩子金星曾说:“孩子是最单纯的,只懂得天气冷了要穿暖和一点,如果大人没有引导,孩子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是名牌,而孩子穿名牌不过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是啊,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没有“穷”和“富”的概念。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就怎么想。前几天,叔叔打电话过来,埋怨半天,说自己儿子欠了一屁股的卡债,还要买车买房,日子都揭不开锅了。回头仔细想想叔叔的经历,不免令人唏嘘。叔叔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只想着不能让儿子吃苦,从小就惯着儿子。却不知,养出了儿子娇奢、虚荣的毛病。小时候,我堂弟要的是几块钱的糖果,几十块钱的玩具,几百块的衣服,叔叔能给的尽量给。给不起的,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替孩子买到。只要看着儿子人前得意的模样,叔叔心中就乐,觉得自己脸上也有面子。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现在,孩子大了。平时吃穿用度,什么都要最好的,每两个月还得出去旅游,晒晒朋友圈,求个点赞。爸妈给不起,堂弟就去借,维持自己的体面。欠了一笔烂债不说,眼下要结婚了,车房没有,手里也无一份积蓄。为此,叔叔现在日夜两班倒,拼了老命在挣钱,人也瘦了一大圈。看了令人心酸。然而,叔叔不知道的是,正是他无底线的富养毁了孩子。自己薪资微薄,省吃俭用,也要拼命送孩子上着最好的小学、最高级的辅导班。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但给孩子的尽是上千的名牌。自己在外连二十块的盒饭都舍不得吃,孩子出门一顿饭却可以花费上百。父母以为自己打肿脸充胖子,就是给了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孩子可能就认为,这世上,物质富足才是成功,才能得到认可和肯定。最后,一昧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养出的不是人中龙凤。而是,花钱大手大脚、满心虚荣要面子的“寒门”富二代。聪明的父母,舍得“亏待”孩子近日,最“穷”富二代郭麒麟的“抠门”私生活曝光。房子是租的,吃饭靠满减凑单的外卖,家里电器要上淘宝购物节买,甚至连垃圾袋都舍不得换,用超市剩的购物袋代替。郭麒麟说:“那是我一嘴一嘴说出来的钱,是我一个戏一个戏拍出来的钱,我怎么能浪费呢?”真是勤俭节约到连普通人都自愧不如。其实,这都和郭德纲的家庭教育有关。早年,郭德纲没成名时,也是穷得响叮当。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出租屋里,又破又小,连墙壁都发霉了。时常因为没有钱付房租,被房东破口大骂。虽然自己吃过苦、受过累,郭德纲却不会像其他父母一般,产生“补偿”心理。至始至终,他都没有对孩子过度骄纵。即使在自己成名发家之后,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吃苦在前,享福在后”。孩子想学相声,他就把孩子扔到德云社里锻炼。不给走后门就算了,还特地给孩子立各种规矩,要求孩子2天内就得背熟台词,用尽各种方法“折腾”孩子。生活上,更是不骄纵。在一次节目中,郭麒麟说,从小到大,父母就没给过他零花钱,自己也没好意思要,全靠春节拿到的压岁钱,艰难过日子。股神巴菲特说:“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果不其然,如今的郭麒麟生活作风有口皆碑,事业发展也如火如荼,饰演《庆余年》大火,常驻节目《奔跑吧兄弟》备受关注。很多父母们总以为,自己打拼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好。但真正的好,不是物质的一昧给予,而是为孩子锻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让孩子有勇往直前、攻克难关的能力。聪明的父母,都舍得“亏待”孩子,舍得“用”孩子。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何伤人》里说:“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母爱获得太少的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一颗糖、一串糖葫芦、一个玩具,最后是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其他。”养儿育女,别在物质上无底线地满足孩子,而是要用爱和陪伴滋养。舍得让孩子去吃苦,让孩子知道摔跤的痛,懂得生活的不易。千万不要过早给孩子灌输“穷”的逼仄、“富”的虚荣。作者丨亦云白来源 | 男孩派原创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7月05日
许可馨、季子越、梁艳萍以及几位浮出水面的著名大学里的教师、教授、博士导们上演的几波热浪已渐渐平息,就要成为过去时了,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得不让人对我们的教育再度考问:这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教育的结果吗?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从未如此辛苦,结出的却是苦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到明白点人事,走入社会能够独立思考、工作和生活,这个社会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且不说父母日夜的守护、陪伴、照顾、接送,付出全部的财力、心血。就当这些都是应该的,用这些败家子的思维模式,谁让父母生了你呢!是吧?但是真的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社会大众唾弃吗?真的有父母愿意为孩子操心一辈子,否则没事干,日子过不下去吗?这就是现在这些做父母的倾其所有、孤注一掷、盼子成龙想要得到的结果吗?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从未如此巨大,育出的却是豺狼。国家对教育的支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所,从土地、建筑、师资、教具,到各项经费的投入,目的就是为了把人才培养出来,用于侮辱我们的祖国,蔑视我们的人民,认贼作父,甚至给国家民族的敌对势力唱赞歌、做走狗、舔屁股吗?追根究底,症结何在?其实,现代教育出现了问题,早已经尽人皆知了。从五四运动引进西方的价值观,到现在刚好百年了。五四青年们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传统价值体系。所以彻底否定了传统,改成西式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百年的西式教育树立的就是许可馨季子越梁艳萍们,还有那些杀人的、吸毒的、同性恋的、弑害父母的,这就是西化的结果。中式教育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防止人类文明走向灭绝的教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德行的培养,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这四科是有次第的,德行排在首位,多替别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平共处。西方观念是弱肉强食,推崇人活得好要靠争靠夺靠抢,想尽办法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种自私自利随着宗教的没落,就变得愈加的赤裸裸血淋淋了,把脸皮厚没有廉耻当成极品,社会就混乱到这种地步了。我们现行的教育方针没有错,问题出在落实。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偏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只是,自打一切向“钱”看后,“德”就没人提了,家庭教育不提了,学校教育也不提了,社会教育更不提了,这一教育方针成了口号。变成了口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性的教育缺失了!人性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单说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育。缺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人就不再是人了。解决之道:重拾根本,接续命脉。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阐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决心。他非常明确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的科学态度”。教育内容适时调整,重在落实。家庭教育教什么?孩子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母亲在孕期“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自能食能言始,就教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收拾卫生打理家务”,学会与不同身份的人“说话、应对、进退”。父母家长不必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教孩子照做就可以了,目的是要孩子打下做人的根基,3岁看80,7岁看到老,这个时期孩子教好了,以后就好教了。到孩子上学时,已经是个“小大人儿”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重在家长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校教育教什么?小学教什么?教做人。教伦理、教道德,以这个扎根,培养圣贤的坯子。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一举一动都很像样子。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圣贤不是高不可攀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画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小学教育的宗旨:把孩子都教成好人,是好人教育。而且这个好人,好的水平很高,孔孟,以这个为标准。小学教育这个根是孝、是悌,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尊敬的人告诉你的话你才肯听,才能听得进去,才能去照做。在中国古时候,对老师不尊重的,老师不教。为什么?没有这分恭敬,他不能够契入课本,他学不到东西。所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师不是吝啬,为什么不教他?他不能够吸收。小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家庭教育教孩子“怎么做”,小学教育更进一步深层次教孩子“怎么做”,并且教孩子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中学学什么?学做事。你是个好人,你将来在社会上从事哪一个行业,能帮助你有正常的收入,生活没有忧虑。无论哪个行业,你选几种,你不能每一样都学,这几种你会经营,你就会做事,就能够养家、立足。中学教育让人学会生存本领。我们常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会做人才会做事,做人做事是一体。大学培养什么?治国平天下。以《群书治要》为主,大唐三百年就是用这个治国。中国古人“言必称天下”,因为古人的心量大格局大,肯担当肯奉献,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真正的中国人。大学教育教人建功立业,有广阔的心胸,才有广阔的天地。人生一世,不虚此行。社会教育教什么?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道德崇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普通人的善恶会随着环境的善恶消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是个大染缸,用善染则善升,用恶染则恶盈。社会教育是国家为国民营造的客观环境,有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正确的教育,就没有个人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性的教育,重新审视、思考、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再一次觉醒。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不能再继续用西式教育投入巨资培养“败家子”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为什么天灾人祸频仍?因为天灾也是人祸,人作孽,天不容。找回人的人性,就要进行人性的教育。所以,全面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作者:声声慢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07月04日
身处异乡的心酸,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2009年,电影《阿凡达》上映,影院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彼时的崔永元来到日本,却发现日本的影院里,看《阿凡达》的观众寥寥,加上他整个影厅只有3个人。原来,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中国纪录片,《含泪活着》。日本观众根本来不及看好莱坞大片,而是争相去看《含泪活着》,甚至一票难求。这部纪录片,没有豪华的制作,没有出名的影星,讲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底层男人的故事。可一经上映,当地电视台收到了全日本400多万封来信,创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看过之后都说,想要开始新的人生。其实,这几个月来,很多人向我哭诉:2020真的太难了。有人拖家带口,拼命工作,却突遭失业;有人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却因疫情影响,闭店几个月没收入;有人奋斗多年,本以为步入中产,可一场大病,几乎掏空家底......人生真苦,命运还时不时给我们一记重锤,许多人开始怀疑:当被生活逼到无路可退,继续努力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今天想写下《含泪活着》中那个男人的故事。他用30年的奋斗,为我们写下了一个夹杂着泪与汗、苦涩与奇迹的答案。01人生可能怎么选都是错的,但一直走下去,就对了。1989年,当35岁的丁尚彪在日本成了一名非法滞留人员,只能打黑工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几个月前,决心要去国外闯闯时的那种期待。那时的他,根本看不清自己的出路。本该读书的年纪,他赶上了上山下乡,去了当时条件最差的农村,一天要干超过10小时的农活。27岁,好不容易回了上海,因为没读过什么书,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工厂食堂工作,月薪不到100元。一家三口,举步维艰地生活。他深知,这样下去,根本无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35岁的他,咬牙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去国外闯闯。当时的日本,经济发达,他听人说,“那里遍地能捡冰箱、彩电”,即便年纪大了,也能考大学。丁尚彪跃跃欲试,他想去那里读书,一边工作挣钱养家。花了5毛钱,他买到一份日本北海道飞鸟学院阿寒町分校的招生资料。这简直是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留学的费用,要42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万多,相当于夫妻俩不吃不喝15年的积蓄。但这个急切想要改变家庭命运的男人,根本顾不得犹豫,唯有放手一搏。他四处举债,凑够了出国的钱。1989年,丁尚彪登上了奔赴日本的飞机。可几小时后,丁尚彪的一腔热血,就被现实浇了个冰凉。他所到的阿寒町,别说不像东京那样繁华,甚至跟他当年插队的农村没什么两样。满目荒凉,人烟稀少。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当地政府为了吸引人气,才开办外国语学校,并且实行24小时管理制,禁止留学生外出工作。可连本地人都找不到工作的贫寒之地,背负着巨债的丁尚彪如何挣钱还债?他只能逃。午夜12点,夜幕黑沉,下着冷雨。已经逃跑过几次都被抓回来的丁尚彪,又一次开始了艰险的“大逃亡”。他不断躲避夜行的汽车,雨水和汗水将衬衫打湿贴在身上。手中还握着一根木棍,随时准备与扑上来的野熊、野狼搏斗。不知道在黑暗中走了多少个小时,终于赶到车站。当开往札幌的电车还有一分钟就要发车时,丁尚彪跳进车厢,终于逃离阿寒町。逃出生天的丁尚彪,本以为来到东京,就能迎接新的人生。没想到命运的大坑早就埋在前面。转校申请没有得到批准,也失去了在日的合法签证。他从一名留学生,变成了一个非法滞留人员。丁尚彪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似乎怎么选都是错的。被遣送回国?当初的努力付诸东流,回国要做一辈子底层工作还债;留在日本?他只能当“黑户”,打黑工,躲躲藏藏过活,还不能回国探亲。《奇葩说》里,马薇薇说:“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两个都是错的。那个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背负哪种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于是,丁尚彪做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大决定:留下来。留下来,才能在彼时经济相对发达的日本,刷一天碗就挣到上海一个月的工资。留下来,才能继续做着改变家庭命运的梦。那时的丁尚彪还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真的改写了一家三口的未来。02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一晃,8年过去了。这8年,丁尚彪活得像个影子。用着假身份,假名字,没有签证,语言不通,还随时面临被警察发现、强制遣送出境的风险。就在这战战兢兢的日子,他同时打了好几份工。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在饭店洗碗;周末,在大楼扫地。丁尚彪(中)这么拼,为的是一天下来700-800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是在国内要干7个月才能挣到的钱。每挣到一百万日元,就寄回家一次。这样的日子,丁尚彪充满干劲,却也十分艰辛。知道他是黑户不敢报警,有些人就会专门抢他的钱。他只敢把钱藏好,身上留少量现金,家里的门后,始终放着一把刀防身,每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壁橱里有没有藏着人。受委屈是常有的。有次厨师长让他拿个东西,他没听懂,就被怒气冲冲地扇了一巴掌。身处异乡的心酸,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忙碌,待到收工回家,已经是夜里12点。连末班车都没了,只能沿着铁轨,步行回到住处。那是个最便宜的一居室,30年前建造的木制阁楼,没有卫生间。在这里,丁尚彪的生活简单得难以想象。房间里的电视、家具,都是捡来的。吃饭,买的是最便宜的菜,晚上吃一半,第二天中午再吃另一半。洗澡,他舍不得花钱,就在厨房水池边围起塑料布,站在里面洗。就这样打工、吃饭、睡觉无限循环,辛苦又孤独的日子,丁尚彪一过就是8年。你要问他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看到他房间墙上贴着的那张相片就知道了。相片里的女孩,是女儿丁晽。晽,寓意像太阳一样光明,丁尚彪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给家人铺一条最光明的路。在日本打工的日子里,丁尚彪有了新的目标:供女儿出国留学。他常与女儿通电话,鼓励她用功读书。平时看报纸新闻,也总是收集留学信息,买来最先进的学习设备寄给女儿。8年来,挣来的钱全都寄给了妻子,还清了债务,家中渐渐有了存款。那时上海房价不高,一房一厅只要5万元。妻子想买,丁尚彪却说,这些钱不能动,全都换成美元,以女儿的名义存着,留作以后出国学费。这些年里,丁尚彪为女儿总共存下了15万美元。他默默为女儿规划着未来,并始终坚持着一个最朴素的信念: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就像一场接力赛跑,他拼尽全力,努力跑得远一些,让女儿可以轻松地跑下去。这一生,我们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爱的人而活。丁尚彪守护着心中的软肋,扛着沉重的生活。但在远走他乡奋力打拼时,软肋也化作了铠甲,给予他抵御岁月风寒的温暖力量。03爱让我们享受团聚,也让我们得以忍受分离。女儿没有让丁尚彪失望。1997年,丁晽考上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一家人辛苦多年,终于在这一刻尝到了苦尽甘来的甜。妻子陈忻星(左),女儿丁晽(右)但,这也意味着又一场别离。8年前,妻子陈忻星在虹桥机场送别了丈夫,已是多年未见。这一次,她又要送别女儿,再见又不知是何时。让人开心的是,丁晽飞往纽约的飞机要在东京转机。命运慷慨地给了她24小时,让她见到阔别了8年的父亲。当年丁尚彪离开时,女儿还是10岁的小女孩。如今异国他乡相聚,再见已是比他还高的大姑娘。父女重逢,没有喜出望外的拥抱,没有潸然泪下的对白,有的不过是再稀松平常的对话:“长高了嘛。”“我比妈妈还要高啦。”“头发白掉了呀。”“就是讲嘛。”“你到外面要好好减肥了。”“用不着减肥。”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对父女,聊着再普通不过的家常。可8年的骨肉思念,在两人心中早已翻江倒海。时间总是倏忽而过,24小时太短,离别的时刻眼看就要来临。因为没有合法身份,丁尚彪不能送女儿到机场,只能乘地铁比女儿早一站下车。一路,默默无言,早已泣不成声。分别的车站——日暮里到了,丁尚彪不敢回头地下了车。车窗外,父亲望着女儿,默默流泪。车窗里,女儿拼命忍住,还是泪流满面。这一别,又是多少年呢?他们不知道,也不敢想。丁晽去美国之后,这个一家三口,从隔海相望,变成了天各一方。陈忻星一直申请去美国看望女儿的签证,但每次都被拒。一年只能申请两次,她连续申请了11次,就连续被拒11次。到了第12次,终于过签,已经5年过去了。2002年,与女儿一样,陈忻星在东京转机去往美国,得以见丈夫一面。这一次,他们有72小时的时间。临行前,很多年没买过新衣服的陈忻星,特地去裁缝店做了一身衣服。又去仔细打理一下头发。丁尚彪仔细打扫了屋子,换上了20多年前他们结婚时,妻子亲手缝的枕套。分离的时候,他们都是年轻的样子。可13年过去,丁尚彪头发稀疏了,牙齿也掉了,瘦削而憔悴。年轻漂亮的妻子,也有了白发,操劳写在了脸上。十几年的生离,两人见面几乎有整个岁月要讲,张嘴却吐不出半点尘埃。只有静默地笑着。长久地凝望着。在丁尚彪生活了13年的蜗居里,妻子看着窄窄的小床,破旧的家具,还有墙上已经泛黄的女儿照片。心酸涌上来,拼命擦眼泪。岁月漫长,活着辛苦,但无须多言,爱你的人都懂。第二天,丁尚彪特地请了假,拿出提前做好的攻略,带妻子去逛他也没曾好好逛过的东京。在浅草,他们一起拜佛祈祷。一起吃路边小吃。去上野逛公园,看樱花,比着V合影留念。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未像现在一样,如所有普通又幸福的爱人一般,过着轻松有烟火气的日子。可13年太久,72小时太短,又要离别了。与5年前送别女儿一样,同一趟列车,同样的提前一站下车。夫妻俩静静坐着,止不住的泪流。日暮里站到了,丁尚彪下了车。妻子甚至不敢抬头看他一眼,只在列车发动的时候,轻轻一挥手的道别。一转头,眼泪再也忍不住。站台上的丁尚彪,望着妻子远去的方向,默默流泪。列车已看不见了,他还停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开。这是相识了几十年的夫妻,最隐忍又深沉的爱情。世间所有的爱都是指向团聚,可丁尚彪一家的爱,却指向十几年的分离。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含泪活下去?对丁尚彪夫妇来说,在东京、上海各自打拼着,搭建着这个家,就是活着最大的意义。对丁晽来说,在纽约拼命读书、工作,回报父母,就是活着最好的答案。因为爱,他们享受着人世间最美的相聚;因为爱,他们忍受着天各一方,日日思念。04人生是值得珍惜的,这是很高兴的人生。2004年,丁晽即将博士毕业,留在美国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丁尚彪这才觉得自己完成了使命,动身回国。日本海关看到他的护照,先是大惊失色,一个中国人,竟然在日本“黑”了15年。随后,便是充满敬意。这个黑户,竟整整15年按时交税,没有任何犯罪记录,靠着自己的双手,清清白白地拼出了一个未来。海关迅速盖章放行,并敬礼目送他远去。阔别祖国,已有15年了。15年前,他满心壮志,意气风发;15年后,游子归来,早已历经风霜。可回到上海后,他给家人换了房子,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找工作。彼时的他,已经50岁,但还想上电视大学,读中文专业,又去一家日本企业担任日语翻译。2009年,女儿在美国结了婚,把爸妈接了过来。她希望,父亲能安心享清福了,当当寓工收收房租就好。可奋斗了半生的丁尚彪,哪里闲得住呢。他想了解美国社会,非打工不可。于是,从零开始自学英语,干过工地、门窗厂、餐馆,又去宾馆工作。业余时间,他还参加了中文笔会,给纽约中文报投稿,写自己的故事。去年,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并开始了周游世界的计划。他说:“我准备一退休就快点出发,用我自己赚到的钱周游世界。欧洲我还没去过,我们的中国我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去,我准备从65岁玩到75岁,把钞票用光正好,人生也就值了。”如今的丁尚彪,不再窘迫,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看上去让人羡慕。可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的日落。回想30年前,怀揣着梦想来到日本,却被命运锤得满身疮痍,丁尚彪感叹:“人是很脆弱的。”那时的他,一穷二白,在异国他乡打工,赌上了全家的未来。可他30年的奋斗和坚守,写出了一个绝地反击的奇迹。30年后,拼出了一个未来的他,终于可以笑着说:“人生是值得珍惜的,这是很高兴的人生。”看着这个说话温文尔雅,永远乐观的男人,我想起马尔克斯的一句话:“我落魄过,也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人生的大多数苦难,都是无解的。可你需笨拙地试探,努力跑向明天,窘迫的境遇才能写出生的喜悦。看看你我,可能没有人比丁尚彪更不起眼,没有人比他的人生更艰难。可我们碰到一点压力就以为自己不堪重负;碰到一点不确定性就以为前途暗淡无光;碰到一点不开心就以为是这辈子最黑暗的时候。今天写下这个普通男人改变命运的故事,就是想慰藉所有平凡却努力的灵魂: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几年,但你的选择和付出,会将苦涩的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对坎坷的命运不为之感叹,对无情的岁月不为之怨恨,对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这就是含泪活着,最好的注解。即便前路混沌一片,咬牙走下去,人间值得。作者:王耳朵先生来源:王耳朵先生(ID: huangezishiba)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7月03日
静待花开,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默默耕耘,等待花期,这是相对于“拔苗助长”而言,而不是把地放荒,你再静待花开,等来的只能是杂草丛生。——红尘炼心所谓的”放养“是有底线的,在规矩之内适当的放养,这个规矩就是不能影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在爱别人的基础上去”放养“。——红尘炼心”放养“在理解孩子的行为基础上去规范孩子的行为。——红尘炼心闺蜜给我打电话,哭着说,儿子上初二了,成绩越来越差,老师说,很可能考不上高中了。更令她崩溃的是,有一天夜里蚊子猖狂,想去帮儿子点个蚊香片,蹑手蹑脚推门进去,竟发现儿子在打电脑游戏!为了不让父母发现,儿子在门缝四周还挡了东西,从外面看以为屋里黑着灯。闺蜜泣不成声,“都说对孩子要静待花开,我和他爸给他充分的自由,结果换来的不是自觉学习,而是堕落。”“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看来这句流行鸡汤真是害了不少孩子啊!其实话本没有错,只不过家长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随着文化的多样化,很多中国父母开始效仿国外的“放养”教育。每天岁月静好,处处“尊重”孩子。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放养”是有一定规则限制的,是有底线的;而“放纵”不同,它是没有任何条件约束的。例如:孩子在地铁上乱蹦乱跳、乱喊乱叫,接到他人投诉后,父母却充耳不闻;孩子在学校不服管教,与老师顶嘴,老师反馈后,父母却乐在其中,认为这是孩子解放天性的体现,而这些都是“放纵”。真正的“放养”放的是思想,养的是习惯,并不是父母撒手不管,反之“放养”式教育是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三观正、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主见、有思想、独立自主、勇敢的优秀典范。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奥巴马,作为前美国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但有一个身份更令他自豪——两个孩子的父亲,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奥巴马有两个女儿,在她们分别10岁和7岁的时候,他制定了九条家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家规9:不准追星。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你的放养,可能会害了孩子!《家有儿女》中就有一集,刘星和小雨怪母亲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培养特长。一直尊重孩子的刘梅很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辩驳:“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呀……寥寥几句话,却字字诛心,妈妈刘梅无言以对。其实,刘星的“歪理”,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一位大姐的儿子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高中时,他不好好学英语,和妈妈发生了冲突。爸爸就觉得,他是大人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用像小孩子一样管着他了。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他才发现,最喜欢的工作都需要外语。后悔之余,又问母亲,为什么当初不逼自己学英语。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我明明逼孩子了,可是孩子不听啊!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替孩子做出决定的必要,有时甚至要让她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蔡康永先生说过一段话,非常认同: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悔,父母就更要承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走出引路人。放养教育,真的不是轻松的,反而是最难的,它是一种智慧!许多父母都误会了“放养教育”,下面这个妈妈的“无痕教育法”值得各位父母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放养教育”。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十七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校。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 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这位母亲的教育堪称艺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教育孩子。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不要让放养,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请相信,背后一定有父母,从小坚持睡前阅读绘本,培养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情感共鸣。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坚持亲子共读。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颜色,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逻辑思维很棒,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搭积木、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讲数学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数独。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每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身体的发展,精神的发展……身为父母,如何引领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后更需要讨论的话题。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我们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和想念。对于教育,有原则地控制,是比无原则地放手,难得多的事情。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完美的教育,只是让孩子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在这背后,父母在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四两拨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验父母的功力。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足够优秀的时候,请一定相信,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作者丨小义麻麻来源 | 家长帮(ID: eduujzb)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7月03日
01、教育慎于始最近我们通过语音课堂家长的提问和留言,了解到令家长苦恼、忧虑、上火着急的事儿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能自拔,有的孩子早恋已严重影响了学习,有的孩子在社会上拉帮结伙,欺辱同学......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这些事情,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教育慎于始。我们依据先祖的教诲和多年的办学经验,认识到正确的幼童教育就会避免孩子未来的忤逆不孝、沉迷游戏、早恋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正确的幼童教育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孩子听父母的话,而不是父母听孩子的话。听话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弟子规》开篇《入则孝》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父母呼唤孩子,孩子绝不能缓慢。如果他缓了,后面所讲的他都做不到。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孩子“父母呼,应勿缓”呢?现在很多孩子很小甚至婴儿时候就有脾气了。实际孩子在娘胎里就开始接受来自妈妈的情绪、喜好、生活习惯的影响。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情绪不加控制,爱发脾气,这个孩子会受母亲心念波动的影响,形成不好的性格。因为母子连心。孩子出生后他的眼睛开始记录父母的一言一行。几个月之后,他会爬了,你观察或回忆他会有不听话的表现,比方说他喜欢让妈妈抱着,如果你不抱他就会哭。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忍让他哭就抱起来,一次两次他就记住了以这种哭的方式,就可以让妈妈抱着。从孩子这个时候开始,懂教育有智慧的妈妈就会小心处理抱孩子的这种现象,不会随便满足孩子的要求。他哭你不抱,他再哭你还不抱,他就会知道我哭不哭都一样,得让孩子去观察大人的脸色,而不是大人看孩子的脸色。说到这里就知道很多孩子不听话,始于大人的心疼溺爱。看到孩子又小又可爱若一哭,大人就更受不了了,却不知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他的性格却在父母的心疼溺爱中渐渐在形成,脾气天天在增长。孩子到了两三岁,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去到亲属家见到陌生的小孩很可爱,就会问:“这是谁家小孩啊?”家长在一旁的就会回答:“我的孩子,你快给大娘问好”?结果孩子好像没听到似的不打招呼转身就跑了。家长顺口说一句:“我家孩子害怕生人儿。”这就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古人说:“三岁看八十”。这个时候家长没有意识到不把孩子调教过来,孩子不良的习气扎下根来会影响他一生。所以真正想把孩子教育好引导好,父母一定要重视学习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学会理智的看孩子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把孩子不良的行为扼制在萌芽中。孩子因为从小不听父母话,长大了就容易出现沉迷手机游戏、早恋、甚至吸毒等做出非法的行为。同时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重新树立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改变,心生敬畏。2、榜样的力量最好的榜样就是夫妻和睦,互敬互爱,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孩子看到父母孝敬老人,看到一家人和和气气,孩子的内心是温暖的是健康的,这就保持住了孩子善良的心性。从善的心性生发出来的一切行为都是善的,他会听父母的话,他会以父母的行为做为标准,以父母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发现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会配合的。这里顺便说一下,夫妻之间要能够互相配合,在孩子面前要擅于说对方的辛苦,提到爸爸就说爸爸有多爱他,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辛苦。让孩子能够用心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平时也能够主动去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果夫妻间教育孩子的观念不能达成共识,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孩子当然不会听话。因为父母在教孩子不听话,这样会破坏孩子善良的心性,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说正确的幼童教育会避免孩子将来忤逆不孝。忤逆就是不听父母话,不顺从父母的意思,不敬父母,父母在他心里没有形象,非常低矮。忤逆不孝的孩子,他会很任性,为所欲为,没有自控能力。03、这是谁给养成的呢?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知道这是父母不懂教育从小娇惯溺爱养成的。如果一个孩子有孝心,他内心会尊敬父母,会非常在意父母的话,不会去做一些让父母伤心难过的事情。他长大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他会爱岗敬业,忠于领导,关心同事。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让父母非常省心。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责任重大,把孩子教育好了,做父母的脸上有光,给祖宗争光,利益社会。相反孩子教育不好,令父母伤心,给祖宗蒙羞,会危害社会。正确的幼童教育,就是在给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语音课堂结束反馈来源: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ID:fssctwhjyxx222999)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2020年07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