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公 益
全部
强国号发布内容慈善公益报2024-08-21  慈善公益报(刘 畅 殷建峰)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有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这家人皆是平潮镇吉坝乡连爱心协会的志愿者。妻子殷小红是吉坝乡连爱心协会姐妹微家负责人;丈夫蔡建是南京扬子检安公司的员工,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就投身于协会的公益活动;女儿蔡雅洁今年27岁,现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8 月 14 日上午,一家人来到辖区低保户胡爱英老人家中,为老人送上水果、牛奶等慰问品,让老人在炎热的天气里感受到了关怀。86岁的胡爱英老人激动不已,连连道谢。殷小红的父亲是位教师。从小,殷小红便在父母的教导下,深知做人要有爱心。2018 年 5 月,她的哥哥和两名发小成立吉坝乡连爱心协会,需要一名兼职会计,殷小红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一干就是 6 年。她表示:“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有时间就做。在我的影响下,女儿和老公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一家人一起做公益,非常快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殷小红的座右铭。她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公益中。帮协会做账、去银行对账、发放爱心款、统计爱心群捐款、为独居老人送爱心餐饭、为村保洁员送饮料、为困境儿童送衣服、为困境妇女进行心理辅导送爱心款、策划姐妹微家活动……这些看似琐碎的志愿行动,殷小红却始终乐此不疲,每天忙碌并快乐着。图为蔡雅洁在为老人削苹果她和女儿多次被吉坝乡连爱心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吉坝乡连爱协会姐妹微家先后荣获“南通市最美姐妹微家”“江苏省新领域最美妇女微家”称号。一家三人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公益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温暖着平潮镇吉坝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为社会的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责任编辑:翟丽华 王颖文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新华社2024-10-22新华社塔那那利佛10月21日电 莫罗尼消息:第16批中国援科摩罗医疗队21日在科摩罗莫埃利岛开展义诊活动,并向当地医院捐赠药品。10月21日,在科摩罗莫埃利岛,中国医疗队队员为当地居民义诊。新华社发(中国援科医疗队供图)医疗队队长包一涵介绍,11名来自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医疗队队员当天参与义诊活动,为300余名当地居民提供体检、医疗咨询、针灸、推拿等免费诊疗服务。医疗队还向当地医院捐赠心血管、呼吸道、妇科等相关药品,支持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条件。10月21日,在科摩罗莫埃利岛,中国医疗队队长包一涵为当地居民诊疗。新华社发(中国援科医疗队供图)在19日与中国医疗队的座谈中,莫埃利岛行政长官查米娜·本·穆罕默德说,中国医疗队每年都会在莫埃利岛开展免费诊疗服务,这对于岛上民众来说是巨大的福音。她称赞中国医疗团队专业齐全,良好满足了岛上民众的就诊需求。10月21日,在科摩罗莫埃利岛,中国医疗队队员为当地居民进行针灸治疗。新华社发(中国援科医疗队供图)科摩罗是西印度洋岛国,经济和医疗条件落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该国派遣医疗队,迄今已满30年。第16批中国援科医疗队共11名成员,于今年6月9日抵达科摩罗。(记者凌馨)责任编辑:王笑蕾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四川学习平台2024-11-08订阅作者:吴健 朱刚 汪邦坤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社区,有这样一群人, 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景,他们带着自己的理发设备,为附近老人义务理发。随着来理发的老人越来越多,参与义务理发的志愿者也多了起来,“我们都是被钟大姐的精神感染到了,所以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帮助别人让我们很充实,一家人都充满正能量。”群众口中热心的钟大姐叫钟玉琼,今年68岁。从2008年开始,16年里,钟大姐为2万余人(次)义务理发。一个人:“别人都可以,我也可以”2008年6月2日,到新桥片区开始志愿服务。2018年12月28日,早晨6时出发,到观太敬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2020年4月18日,到碧水公寓为一位90岁的老党员理发……4本厚厚的日记本,简短的文字,记录了这位68岁老人用脚步丈量的公益服务之路。1989年,钟玉琼前往广东学习理发技术。回到绵阳后,钟玉琼在绵阳师院外开了家理发店,别的理发店收费几元钱,她收费0.7元。1999年,钟大姐将店面搬到了绵山路社区,物价上涨,同行们收费涨到10多元,但她始终维持在2.5元左右。开理发店期间,钟玉琼一直坚持低收费,甚至对于一些低收入的群体实行免费理发。“不是手艺不行,我带出的徒弟少说也有两三百人,其中还有广元、广安、南充等地来的。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学好手艺前一定要学会做一个好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钟玉琼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一年,就在我的身边,有人在灾区志愿服务,干着‘大’事情,还有很多普普通通和我一样的群众,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别人都可以,我也可以!”2008年6月,钟玉琼毅然关了自己的理发店,开始了一个人、一套理发工具、一个插线板、一个饭盒和一瓶水的公益理发“流浪”之旅。一家人:“奶奶的志愿精神,是一本生动的家书”“妈妈出去公益理发,我还在上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发自内心地说还是不理解,她跟别人的妈妈不同,别人的妈妈干正事,她……”“后来我出来工作了,更多的是担心,特别是有一次去乡下被狗咬了,很心疼,也经常劝她不要干了。”“现在看到她干公益很开心,身边很多叔叔阿姨都加入进来了,作为儿女我们要支持,更何况她还影响了我、我的孩子、身边的很多家庭……”工作之余,王森升都会带上儿子王志恒来看望母亲钟玉琼,一桌简单的饭菜,其乐融融。钟玉琼的老伴儿是绵阳第二纺织厂细纱车间的退休工人,自从理发店关门后,一家人的生活用度全靠他微薄的退休工资。“我就说,你要是开起理发店,我们房子都装修了。”“为了搞这个义务理发,都‘上瘾’了,理发店都不开了,跑到医院、养老院,给老人理发。她回来跟我说啊,看到这些人头发多长了没有人理,她理发都要几个人把那些患者支起来才有办法理。我说不怕传染到你吗?她就说看到了人家无助的场面,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情。”新华小区的居民王大爷,已90岁高龄,长期生病无法下床,钟大姐为他翻身、帮他理发,一坚持就是6年。绵山路社区李奶奶,行动不便,理发成了难题。钟玉琼听说了这事后,就主动承担下了这个责任,每次除了理发,她还会陪老人聊聊天,这一陪伴就是5年,直到李奶奶离开人世。还有很多老人,几年前走到义务理发点理发,后来被人用轮椅推着来,再后来就是钟大姐上门理发……2023年,老伴儿因为生病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走两步就会摔倒。为了帮助他尽快恢复,钟大姐每天都会搀扶着他上下楼、在小区锻炼,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感激她对我的照顾,到现在所有家务事基本上都是她在做。就她这个义务理发的事情,以前说老实话心里还是不大舒服,但我得了病之后也感同身受,只要她愿意去做,我就支持她的工作。”“她付出得太多了,她对家庭、邻居、社区都是热心肠。”在钟大姐居住的银峰小区,邻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以前老师让我写有关家书的作文,奶奶没有给我写过信,也没有说出什么高大上的‘金句’,我就写奶奶做志愿的故事,我觉得她的这些故事就是最好的家书,值得我们一直读下去、传承下去。”钟玉琼的孙子王志恒自豪地说。一群人:“帮助别人,开心自己”在绵山路社区钟玉琼志愿理发服务点,我们偶遇了正在理发的林剑,他是江苏人,退休前在科学城工作。“在这里理发已经四年了,原来只有两三个人, 现在钟老师队伍有七八个人了。”在林剑看来,这样的一群人,除了帮助周围的群众,更重要的都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家都很受感染。2014年,因为娴熟的技术、周到的服务,钟玉琼不仅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赞誉,日积月累,这份善举还感染了更多的人,大家纷纷加入,和钟玉琼一起组建了夕阳红爱心义务理发队。“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和大家一起,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既帮助了他人,也快乐自己!”说起爱心义务理发队,钟玉琼说:“现在还有20多个人,以前我们人多,现在这些人都老了年纪都大了,人家有的学会了回去给家里人或者家附近的人理发去了,学会了的就走了,新的又来了。这十几年前前后后来参与义务理发的大概有三四百人。”李志芳是一位退休的质量检测员。 去年的一天,她路过绵山路社区,看到一群人在为老人义务理发,顿时被这温馨的场景吸引。“我听说钟老师免费给人理发十多年了,一直很佩服她。”李志芳回忆道,“钟老师不仅教我们理发技术,还经常跟我们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我觉得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在义务理发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对让人敬佩的老夫妻——73岁的钟桂芳和70岁的刘云泉。他们已经坚持义务理发服务七年了。“我们不仅在这里服务,还去过绵阳东大桥、三医院、沈家坝、新桥城镇那些敬老院。”当被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两人坚持这么多年时,钟桂芳说:“来这里不仅能帮助别人,还能跟大家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充实。”岁月不饶人,“去乡下理发有些吃力了。”钟玉琼有些无奈地表示。但是,在绵阳又活跃起了一支骑行志愿服务队,队员中很多人都是钟大姐的“传人”。“我的手艺是跟钟大姐学的,这种志愿精神也是从她身上学习的,我们这些志愿者就像是一家人,我们也要传承好钟大姐的‘家风’!”骑行志愿服务队队长刘年金乐呵呵地说。“我们享受了服务就应该感谢服务,也要力所能及回报社会,传承钟大姐的这种精神。”“钟大姐的好家风应该在更多家庭传承!”市民们纷纷表示。来源:四川工人日报责任编辑:山盈盈 黄赟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强国号发布内容中国志愿2024-01-19  1月17日,“关爱健康”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百场活动进基层启动仪式暨天津社区示范基地成立活动在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举行。“关爱健康”志愿服务项目是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实施的全国性、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由百余位医疗专家共同参与,在各地建设“关爱健康”志愿服务基地,开展科学知识普及、义诊筛查和大病救助等志愿服务,每年走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等开展百场活动。启动仪式后,“关爱健康”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开启首场“关爱健康 冬日暖心”新春系列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医疗专家现场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培训和筛查义诊,内容涵盖高血压精准诊疗服务的体质分析、动脉硬化检测、脑血管超声、心脏及颈动脉超声、个性化血管弹性定制等10个项目。新兴街是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在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成立社区示范基地,将有力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互动,带动更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更多志愿服务资源带入社区,邀请更多专家学者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说。作为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的“三献”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栗岩奇表示,努力传播“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帮助市民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为促进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孟若冰)来源:“文明天津”微信公众号、天津日报责任编辑:马子卜 刘雅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河北日报4月16日,邢海明(右)为村里留守老人送来生活用品一个大背篓,一辆摩托车。4月16日一大早,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台区经理邢海明匆匆赶往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木佛塔村。当天,他不仅要进村入户检查用电设备,还要为村里十几位留守老人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4月16日,邢海明(右)为村民更换电灯泡木佛塔村位于太行深山区,138户村民分散居住在9个自然村。看到留守老人山路出行不便,刚刚入职负责木佛塔村用电安全的邢海明便主动提出,帮助留守老人采购生活用品送上山,再把乡亲们的山货带到山下的特产店售卖。邢海明这“一送一带”就是35年,光背篓就用坏了十五六个。“只要有事打我电话,随叫随到。”邢海明说,老人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他就把他们用的老人机里的一键拨号设置成自己的电话号码,不管是供电还是生活问题都随时上门服务。(河北日报记者张昊)责任编辑:刘思远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时代命题,青年作答,历届两会上都有很多青年代表、委员的身影,他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散发光芒、绽放芳华,用年轻的视角关注百姓所思、所想、所盼,用坚实的臂膀扛起时代担当与责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各省级学习平台开展“强国青年上两会”联动策划报道,邀请来自各省(区、市)的青年代表、委员,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和履职故事,激励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本期邀请全国人大代表, 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干一行爱一行 成长为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小事当成大事干,成就人生最精彩。大家好,我是邹彬,今年29岁。从一名来自湖南农村的工地学徒,到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上的首位获奖者,再到全国人大代表,变化的是身份,始终不变的是精益求精和在每一件小事上追求极致的初心。201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始终扎根一线,在全国各地调研,提交建议10余件,致力于为农民工群体代言,陆续帮助3万余名建筑工人提升技能。我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我在基层代表座谈会向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汇报成长经历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将始终把青春和奋斗书写在基层,带动更多人依靠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在这个人人都能出彩的时代,哪怕只会砌墙这门手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个出彩并不是我个人的出彩,我只是千千万万农民工里的一个缩影。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感染带动更多年轻人,鼓励大家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责任编辑:张劼夫 肖娟总平台审核编辑:锦林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1月15日
                                   “其实不是孩子们不爱看书,而是在乡村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书给孩子们看。”说起自己发起乡村领读人志愿活动的初衷,白丽娟这样说。2018年,白丽娟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家乡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金鸡村。她发现虽然家乡的道路设施、学校建设、卫生环境等物质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却仍没有一个可以让孩子们静心阅读的场地,“仅有的一间书店只是在卖教辅材料。”这让白丽娟产生了强烈的冲动,“想要让乡村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好的图书。”有了想法,白丽娟立刻行动起来。2020年底,在老校长杨李昌的支持下,白丽娟将金鸡乡东方村谢家庄闲置的乡村学校改造成了一座mini公益图书馆。mini图书馆的出现,让当地的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好奇,白丽娟告诉记者,附近村子里的孩子们经常会在周末结伴来看书。2021年1月,依托乡村mini公益图书馆,她发起了乐涤乡村儿童故事会,至今已经开展20余期活动,服务2000多人次。乡村mini公益图书馆建立后,如何持续运营和宣传乡村阅读成了白丽娟面临的新难题。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阅读,白丽娟成立了“乡村领读人”志愿服务队,让乡村阅读服务“流动”起来。“我们骑着三轮车把图书带到广场、幼儿园门口等地方‘摆摊’,孩子们可以在现场看书,也可以听我们讲故事。”增强乡村阅读流动性的同时,白丽娟也在努力拓展新的乡村阅读服务阵地,她与青龙街有无书院等网红书店合作,并进驻农家书屋开展常态化运营。今年,白丽娟联合周边的乡村小学,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让“乡村领读人”走进校园,带领学生一起拓展绘本阅读、趣味阅读。如今,许多曾经参加乡村故事会的宝妈在白丽娟的积极争取下,也加入了“乡村领读人”志愿队伍,“我自己也是成为妈妈之后,才开始关注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帮助。”白丽娟说。在乡村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有许多乡村宝妈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了乡村妇女的热情,白丽娟依托mini图书馆,发起乡村亲子故事会,陪伴0至6岁乡村婴幼儿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提升家长亲子阅读的意识与能力,至今共计开展15期,服务80多组家庭。今年以来,白丽娟还开展了“乡村领读人”培训,梳理乡村阅读服务经验,希望支持更多的本地志愿者们从“小白”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领读人”。“在给孩子们读绘本、讲故事的同时,她们自己也在学习成长,自信心也增强了。”提到未来,白丽娟满怀期待,“我希望能够助力乡村妇女更好地成长,带她们出去学习、开拓视野。”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1月15日
北京市房山区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紧紧围绕房山区基层社会治理核心,探索带动妇女参与基层治理,成效显著。通过“五个坚持”“五项行动”,培育打造“巾帼好邻居”服务品牌,采取巧借力、强组织、激活力、抓载体、融服务等有效措施,将组织优势、组织资源、组织力量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正在共同绘就“巾帼领航、群雁齐飞”的美丽图景。强基础、建阵地,开展强基固本行动让基层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拉拉家常、话话生计,听听需求、办些实事。今年9月底,房山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焦迎彦围绕“四下基层”,带领班子成员深入韩村河镇困难妇女家庭。此次活动中,房山区妇联协同园林绿化局、城指中心等“好邻居”单位,赴韩村河镇共同开展“房山好邻居 阳台一盆花”助力花园城市建设,积极发动镇、村、社区约150名妇联主席、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入户走访,深入336户困难妇女家庭听需求、办实事,赠送爱心绿植400盆,并收集解决问题近170条。持续推进区、街镇、居(村)三级妇联组织的纵向贯通。目前,房山区思想素质好、协调能力强、服务热情高的各级、各领域妇联执委超过8800名,成为妇女儿童工作的智库和臂膀。广泛动员、横向推动区直机关7大系统及其所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建立妇联组织260个。花香蝶自来,梧高凤必至。为持续关注新兴领域女性群体,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积极探索组织阵地、联系服务、妇女工作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延伸覆盖,目前房山“三新”领域共建立妇联组织85个。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所等阵地,打造妇联、妇女之家、驿港湾、巾帼志愿阳光站等多种妇联组织形态,实现阵地增容扩能。                                                                                                                         巾帼志愿服务蓝天救援队开展关爱活动此外,结合党建网格化管理实践,将乡(镇)村(社区)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等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纳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调处队伍,负责所辖网格的社区管理、志愿服务、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构建起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多元化的巾帼好邻居成为助力基层治理大格局不可或缺的底色。“我们坚持同方向、共发力,实施思想领航行动,让‘巾帼好邻居’在基层治理中画好最大同心圆;优机制、融服务,坚持搭平台、聚合力,实施家家幸福安康行动,让‘巾帼好邻居’协同奏响基层治理新乐章。”焦迎彦说。实施维权服务行动合力浇筑基层治理幸福花巧借力,打造普法宣传阵地,畅通妇女维权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合力打造普法宣传新矩阵,开展妇女儿童法律法规宣传主题活动83场次,专题讲座65场次,参与群众22000余人。                                                                                                                        “巾帼好邻居”志愿服务促进项目启动依托北京市巾帼家政企业开展“巾帼家政·教培兴农”培训项目,先后在大石窝、张坊、燕山、韩村河、琉璃河、窦店、南窖、青龙湖等乡镇开展培训12期,培训376人,打通家政服务“最后一公里”。房山区妇联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专场招聘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0余人。多措并举,多向发力,不断擦亮基层治理“妇”字招牌。房山区妇联与区律协联合打造“巾帼律师服务团 妇女维权零距离”品牌,组建巾帼女律师服务团队,对乡镇妇女儿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普法讲座21场,个案服务近90人次。开通反家庭暴力案件绿色通道维权热线,由“好邻居”单位房山区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履行情况,并与区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妇联等“好邻居”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实现民事诉讼强制措施和治安管理处罚措施的无障碍衔接。“巾帼好邻居”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幸福感越来越强。重联动、多形式,实施暖心服务行动让基层治理百花齐放近日,房山区石楼镇坨头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为老年人免费照相的志愿活动。一大早,志愿者们帮助老人们整理衣服、拍照,还为老年人精心制作了电子版相册。房山区“巾帼好邻居”在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上,从最初的女性和女性集体,扩展为“一老一小”、妇女和家庭,服务的主体则突破了性别限制,由单一的女性及女性集体,扩大至能够为“一老一小”、妇女和家庭服务的个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巾帼好邻居的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服务内容更加广泛。                                                                                                                开展“巾帼筑爱 相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活动房山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及妇女儿童家庭的实际需求,联动社会各方力量,统筹各项资源,开展关爱服务行动,不断提升妇女儿童和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抓好示范带动,房山区培育打造了10支区级“巾帼好邻居”志愿服务队伍,以房山区国家级文明实践志愿阳光站——嘉州水郡北区社区文明实践巾帼阳光站为主要阵地,启动“巾帼好邻居”巾帼志愿服务促进项目,培育孵化3支社区“巾帼好邻居”志愿服务队。以家庭关爱为主题,开展“巾帼好邻居·益家成长”志愿服务季活动15场,服务辖区家庭近400人次。以儿童发展为主题,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季15场,服务辖区儿童青少年300余人次。以敬老助老为主题,开展“巾帼好邻居·老有意思”志愿服务季10场,服务辖区老年人260余人次。同时,示范带动全区665支巾帼志愿服务队、145支志愿家庭服务队、1.3万多名巾帼志愿者、1300余户家庭成为“巾帼好邻居”。北京市房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暴剑充满信心地表示:“房山区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搭建各类平台,链接各种社会资源服务基层,拓宽妇联组织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培育打造‘巾帼好邻居’服务品牌助力基层治理,共绘‘巾帼领航、群雁齐飞’美丽图景。”转载自:中国妇女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