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家 庭
全部 |家 庭
母亲70多岁了,和父亲一起在农村老家居住。隔三岔五,我会打个电话回去,有时弟弟、妹妹也会跟我在微信上说说他们。谈及老人的情况,我们共同的感受是母亲越来越“天真”,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自我”了。先说“天真”吧。在母亲的想象中,她认为我是三个孩子中比较有出息的一个,应该有点“能量”。每每有一些亲戚朋友来找她,她不但不拒绝,而且,还会好吃好喝地招待人家。然后,再当着人家的面给我打电话,说要办什么什么事,我只能耐心地告诉她那些事办不了。再说“任性”吧。父亲得过脑梗,语言功能受到了一定影响。母亲便经常陪着父亲看一些当地电视台的节目解闷,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广告,什么延年益寿的,什么专治各种不通的。父亲想买,母亲就给我打电话,说这药那药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神,我只好反复劝她那些药不能买。后说“自我”吧。老家在北方,冬天比较冷,我们给父母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以为父母会欢天喜地搬去住。哪承想,去年冬天,他们就没住几天。今年春节,在我们极力劝说下,父母终于决定过了大年初一就去城里住。结果赶上了疫情,他们天天闷在屋里,母亲还适应,但父亲的饭量却越来越小……小区解除封闭管制的第二天,母亲便让弟弟开着车,把她和父亲送回了老家。一回村,他们就像一对放飞的小鸟,各得其所,一个比一个欢乐。这次,母亲没给我打电话。母亲的“天真、任性、自我”,其实都是表象,更多的是她在给对方面子,想让别人有所安慰。这个对方,可能是亲戚、朋友、家人,也可能是平时没有什么往来的乡亲。对待自己,母亲选择的标准是高。她年轻时在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很有主见。父亲小时候把腿摔成了骨折,长大后右脚走路有些跛,但人很聪明、灵活。母亲是老大,经人介绍认识父亲后,就认定了非他不嫁。当时姥姥很不理解她的黄花大闺女为什么非要嫁给一个残疾人。因为父亲有条腿吃不上劲,很多农活都是母亲和父亲一起干,锄地、拔草、收种花生、栽西瓜、割麦子……她身体胖,蹲不下去,有的活就在地里爬着往前干。虽然苦,但她从不抱怨和后悔。在生活中,母亲特别节俭,双手也极为灵巧。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都很得体,那是母亲买来布用手做的。她来北京帮我带孩子时,面对那些没操作过的电器,不慌不忙,从头学起,很快掌握了各种技能。在京时,小学学历的她还喜欢上了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对国家大事,也能讲得头头是道。对待亲人,母亲给予的情感是爱。奶奶去世早,母亲嫁过来时,叔叔才14岁。长嫂如母,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叔叔长大,帮他娶了妻。爷爷老了以后,父亲和叔叔轮流奉养。轮到爷爷来我家时,母亲每日必准时准点做出各种老人爱吃的饭菜伺候。姥姥瘫痪后,母亲更是把她接来,天天擦洗、照料。在农村,妯娌、姐妹、兄弟之间相处,难免有些言语不周,但她从来不和我们说,所以我们和堂兄弟、表姐妹之间没有任何嫌隙。随着岁月流逝,现在回想起童年,都是爱意和美好。前些年,母亲因病来北京做了一次大手术。出院没几天,她就让我把她送回了老家,主要是怕给我和我婆家添太多的麻烦。对待孩子,母亲教育的方法是放。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没逼过我们三个,说一定要考什么样的大学,做什么样的大官,享什么样的富贵等。她只是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来,为我们做热腾腾的早餐,外带一份午饭。那进进出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是躺在温暖被窝里的我起来出发的最大动力。上高中时,一到假期,母亲都会赶着我去走亲戚,让我不要天天关上门学习,说会学傻的。临近高考,我压力大得开始怀疑自己,老师让我回家调整。那些天,我不说,她也不问,只是尽可能地换着花样做我爱吃的饭菜,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高考结束,当得知我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北大时,她和父亲很高兴,但并没有表现出有多喜出望外。等我们几个选择对象的时候,她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见我们都坚持,她便会尊重我们的选择。对待他人,母亲展示的态度是宽。弟弟小时候经常淘气,偶尔还会跟人打个架,有时也会被别人打。家长找来,母亲笑脸赔着不是,有时还要好说歹说把人家留下来吃饭。等那对母子吃好走了,母亲便关上门开始教育我们。看到母亲如此破费、为难,我们姐弟俩便商量以后不再给她惹麻烦。遇到有小伙伴笑着学我说话咬舌,我很气恼,但她即使在场也装作没听见,回到家还一再跟我说不要太当回事。她是天生的社交家,无论在哪,都能和邻居处好。她做了好吃的,会给这家、那家点。我们给她买的各种新鲜玩意,她也会给这家、那家些。她当然知道,别人托她办的有些事,我根本办不了,但她仍会给来的人留个面子,站在人家的角度去劝慰几句,哪怕被我态度不好怼两句,她也不生气,最后把人家客客气气地送走。在母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我们姐弟三个长大后,都很独立、自律、诚实、质朴。虽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惊人成就,但都凭着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吃饭,为社会做点贡献,并把几个下一代培养成了大学生,三个小家也都其乐融融、和谐美满。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成了她几个姐妹中活得最幸福的人。儿女都很能干孝顺,村里保障也越来越好。没有了负担,母亲便把她的高标准体现在生活中,越来越爱美,越来越开朗。金婚的时候,她同意和父亲一起去外地旅游,钱当然是我们出。偶尔,她会去镇上的理发店烫烫头发,还要染黑;她跟孙女要了支眉笔,出门时,会自己画画稀疏的眉毛。平时,她喜欢跟父亲去赶集,花几块钱买点碎布,回来随心所欲地做些花花绿绿的装饰,晚上再去跟村里人扭扭秧歌。遇到晚辈结婚,她会穿上我们给她买的漂亮衣服,戴上平时舍不得戴的金戒指,然后兴高采烈地和父亲一起前去赴宴。也许这就是一位农村普通母亲的幸福吧。平凡,不羡慕荣华;忠诚,不轻易改变;从容,不纠结焦虑;知足,不好高骛远;宽厚,不逼迫苛责。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感谢母亲把我养育成人,让我能承欢膝下。从她身上,我也学会了如何做一位呼儿问辛、爱子无尽的母亲。祝母亲节日快乐!母爱是家之风,也是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传承。孝道是德之本,也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祝福所有的母亲顺心如意、幸福安康!祈愿所有的青年谨身节用、孝老爱亲。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带一束灿灿的萱草花,常回家看看,别再让慈母倚门。写于2020年5月9日,母亲节来临之际作者:愉泓来源:中国青年杂志(ID:YOUTH-POWER)本文部分图片:摄图网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1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老牛索水当我从湖南卫视看到这一幕时,我忍不住恸哭流涕。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据介绍,每人每天只有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3斤定额的水量。3斤水,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牲口。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这样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牛主人愧疚极了,扬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的凄惨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被堵车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丝余辉,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人们的一片静寂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20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海獭喂奶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商人的亲自口述。他在未经商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迹,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猎人探头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海獭忍着脱皮之痛,挣扎回到自己的窝。为什么这么做呢?等猎人拖出这只早已气绝的海獭时,才发觉有两只尚未睁眼的小海獭,正紧紧吸吮着死去母亲干瘪的乳头。当这位猎人看到这一幕时,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从来没有想到动物会有这种与人类完全一样的母子人伦之情,临时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怕自己的孩子饿了。想到这里,这位猎人不由得悲从中来,痛不欲生,惭愧、自责、悔恨、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于是,他放下了刀,不再当猎户,下海经商去了。许多年以后,每当这位商人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眼中依然会泛起泪光。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养大,孩子就是他们的血,是他们的肉,是融到他们骨头里的牵挂。我们每个人,这一生无怨无悔,却唯独欠了两个人,那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孝是百善之首,孝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功德。古人云:不孝父母,拜佛无益。不孝顺父母,学佛做一切功德,皆无意义。时间总是那样无情,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便是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贵,都理应感激父母的恩情,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父母就是堂上的活菩萨,活佛。父母养育了我们,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为人子女的不应抱怨,而是应该学习怎样来恭敬、孝养。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人更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憾。我们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不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的吗?钱,可以慢慢挣,事,可以慢慢做,但时间却不等人,不妨留些时间给父母,他们也需要我们关心,也需要我们陪伴,也需要我们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健在,多多孝顺他们,别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0日
(5月10日)是母亲节你曾了解过妈妈有哪些心愿吗?其实,对于很多母亲来说她们的心愿都很平常、很简单↓↓↓祝妈妈们母亲节快乐!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0日
​又是一年母亲节,不由自主又一次追忆起我那苦难的母亲。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妇,我印象里与普通农妇不同的是母亲读过书,高小毕业,这在当时是极少数的,那时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大专水平或普通本科水平。我小的时候,母亲还经常读《三国演义》,正体字竖排版的,我曾经私自翻过那本书,页面泛黄,只对里面的一张张飞一手拎着一个活人的脚当武器打架的图片有记忆,其它没什么印象了。后来被父亲骂说浪费时间,因为自己有点墨水就看起小说来了,就没再看见母亲看过书,那本古版的《三国演义》也不明去向了。在一个暴力家庭里,我的童年,是用泪水泡大的。父亲做过生产队的小队会计,我们小队距大队两公里路,那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双脚,去哪都是步行。对父亲最后一个温暖的记忆,是我和姐姐到村口去接从大队走回来的父亲,很小的时候对父亲的亲爱还是有过的。也看见父亲打过母亲,但不是经常。不知道父亲的思想观念是怎么改变的,突然变得异常暴躁,再也没有了笑脸,不会超过两天就打母亲或哥哥,家里总是昏天黑地的,只要父亲一进院子,我们家里的空气就异常的紧张,所有人都不敢出声了,不知道父亲会因为什么发怒,我总是溜溜地观察父亲的表情,心里全是恐惧。母亲所有的时间都是劳作,我还没睡醒时,母亲早已把饭做好了,做我们的饭菜,还做猪鸡鸭鹅的饭,然后喂它们,紧忙做完吃口饭,赶到队里干活挣工分,还要侍弄房前屋后的菜园子,到河边洗衣服,上山去背柴火,给我们补衣服,做鞋……即便如此,我们家依然贫穷,母亲还是会为了吃穿发愁;即便如此,母亲也不能逃过父亲的非打即骂;即便如此,母亲对我们还是非常疼爱。我很害怕母亲会悄悄地走了,不回来了,或者喝药之类的,有一次我对母亲说我不想活了,母亲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到死。”从那以后,不管我经历了什么,我再没想过自杀。我也因此放心了:母亲绝不会自杀。上高中时,我的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了,那时离婚的人很少,我回家也劝母亲离婚,但是母亲说:“孩子都这么大了。”我知道了她不愿意离婚。母亲平时言语极少,她也从来不说关心我们的话,每次给我的回答也极少,但是我能够明白母亲要表达的意思。我懂事很晚,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18里,我才很艰难的有了一辆自行车,每天6点到校,冬天路滑,我5点就要从家里出发,母亲4点多就要起来给我做饭,那个年代我们的菜就是萝卜白菜土豆腌菜类的,我那时饭量很少,半碗饭,几口白菜叶子,不吃菜帮,我从来没有体会到如果我不上学,冬天妈妈可以不必起得那么早给我做饭,她只是想让我吃口热乎饭菜路上不会太冷,但是母亲的心思从来没对我表达过。一次堂兄来我家,我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跟堂兄说:“我每天起来给她做饭,你看她就吃那么两口菜叶。”我从那时才开始懂得了母亲的爱,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上初中的年龄了,才懂事,可是母亲从来没说过我不懂事的话。上高中时,住校,我经常生病,小病不断,感冒发烧嗓子疼坏肚子之类的,也从来没耽误过上课,一次回家时,我跟母亲说我生病了,母亲说:“你生病不去医院看病,跟我说有什么用?”我于是成了镇医院的常客,医生都认识我了,好在那时的医院看病费用很低,医生医德也很好,不像现在。但是有一次我胃疼,医生给我检查了一下,按了我的右下腹,手按下弹起的时候问我疼不疼,我也不知道是医生按的我肉疼还是怎么个疼,医生问我是自己来的吗,我说是,他说你家长怎么不陪你来,我也没说话,家离学校35里路呢。医生说我得了阑尾炎,阑尾炎最初是胃疼,如果按右下腹弹起来的时候疼就是阑尾炎,需要做手术。我于是请假回了家,母亲和父亲商议,由父亲带我去离家15里的一个驻军部队医院看病。第二天早上父亲到村里溜达去了,8点多了还没回来,母亲出去把父亲找回来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母亲稍微硬气地跟父亲说话:“孩子都生病了,你不赶紧带他去医院还出去溜达。”父亲也第一次没有因为母亲敢如此说话而动怒,二话没说就带我去医院了,结果医生说我是胃酸分泌过多胃痉挛,不是阑尾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我从此开始养家,家里的一切应用都由我来置办,哥哥姐姐早已成家另过,我翅膀硬了,敢跟父亲抗争了,我开始为母亲撑腰,此前家里所有的钱都是揣在父亲兜里的,母亲花钱很费劲,我总是给妈妈很多零花钱,告诉她有来村里卖货的就买,可是母亲苦惯了,她舍不得花钱,有一次跟邻居一起去赶集回来告诉我花了5块钱。母亲过世时留下了8千多块钱,都是平时哥哥姐姐和我背着父亲给她的,那时的8千块钱,在农村是三口之家三四年的生活费用,我们全给了父亲。母亲省吃俭用在给谁攒钱?老百姓的话:就那个穷苦的命。母亲还是很惯着我,我爱吃薄叶饼,母亲夏天的时候经常上山采那种桑树叶子,到小河边挖野芹菜,加点韭菜粉条,蒸薄叶饼给我吃,每天做什么饭菜都以我爱吃的为主。冬天我下班的时间天已经黑了,我骑车15里回家,每次能看见家门的时候,都看见母亲在大门外等着我,远远地看见我的影子,就转身回去了,等我把自行车放好进屋,饭菜已经端到桌子上了,冒着热气,母亲依然是没有什么言语的表达。母亲很少受气了,但是还是处在弱势地位。一次因为二哥打麻将,父亲没叫回来,让母亲去找,母亲说你都没叫回来,我叫他他就回来了?于是父亲打了母亲。我下班回家看见母亲脸色很不好,就追问,我跟父亲大吼了一架:母亲已经60岁了,你还打她!那一次我离家出走,不再回家住了。半年过去了,快过春节了,我把过年要用的物资送回家的时候,父亲去村里溜达去了没看见我。第二天大哥到单位去找我,让我回家过年,大哥说父亲看见我给他买的酒很生气把酒惯地上摔碎了,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已经改很多了,有一次不是父亲的错,母亲跟父亲发火,父亲都没吭声,父亲跟表姐哭着说孩子都恨他。我于是回家了,母亲只跟我说了一句:“你回家吧,可别让我担心了。”母亲因为对我的担心,才敢跟父亲发火。从此母亲在家里有了地位,父亲再也不敢欺负母亲了。可是,幸福的日子总是太短暂,不到一年母亲被查出肾癌,我们没有告诉她病情。母亲在省肿瘤医院做介入手术的时候,我请假在医院照顾她,一开始入院时母亲不让我照顾,化验大小便,需要装到玻璃管里,我给她弄,她不让,怕我嫌弃,我说:“我们小时候你照顾我们,现在你老了,不就得我们照顾你吗?”母亲才安心同意了。我的同事到医院看望母亲,我出去的时候,母亲跟我同事哭了,说没给孩子攒下什么老了还要拖累孩子。那时省肿瘤医院的对面是动物园,我带母亲去动物园看海豹,母亲双手扶在栏杆上,笑着说:“海豹顶球呢。”我想起我很小的时候三姨家住在“小河沿”附近,母亲带我去三姨家也来过这个动物园,所有的景象都没有变,只是当年扶着栏杆的是幼小的我,现在扶着栏杆的是年老的母亲。回医院过马路的时候,车辆很多,母亲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到母亲对我的依赖,小时候我也是这般抓着母亲的一根手指头过马路,也是这般的依赖母亲。手术后母亲又坚持了一年多,这期间我带母亲去了一次北京上海杭州旅游,回来后,母亲把她坐飞机和景点的照片拿给她的老姐妹们看,很是欣慰。最后一个月母亲躺在炕上起不来了,正好是学生放寒假的时间,母亲一直由姐姐陪着,如果姐姐不来,我也真的抱不动母亲。只是每次洗头的时候,母亲都要等着我下班回来给她洗,我让她的头探出炕沿,脖颈下面垫上垫子铺条毛巾,我一手托住她的头一手洗头发,她觉得很舒服。堪堪就要开学了,姐姐打算过两天就回家了,我早上上班的时候照例跟母亲说我去上班了,母亲照例没有说话,只是有眼泪流出来了,我说你怎么哭了呢?母亲依旧没说话。我到单位请了假,回到家里,我的三个姨来了,母亲当时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谁跟她说话她就把脸朝向那边,跟她说话她都没有回答,她大概听不出来是谁了,但是我的声音她能听出来。那天晚上母亲疼得哼出声了,别人问她,她没有反应,我问她是不是疼,她点头,我说等明天早上表姐来了给你打一支杜冷丁就不疼了,她就不再出声了。母亲只用了一支杜冷丁,夜晚后半夜母亲就过世了,走时没闭上眼睛。堂兄说是因为放不下我,我当时30多了还没结婚。母亲一天都没有拖累儿女,办完丧事,姐姐回家孩子刚好开学。母亲过世后不久,有一次我做梦,送葬的队伍和母亲出殡那天一样长,我最开始是在队伍的后面,后来不知怎么就到了最前面,我和大姨一左一右架着母亲的胳膊匆匆地往前赶,母亲的手机响了,接了一个催促的电话,母亲急着回去。醒来时天快亮了,姊妹中母亲跟大姨最亲近,母亲活着时没见过手机,那时“大哥大”是很贵的,手机还没有普遍使用。有几次我梦到母亲,第二天去姐姐家跟姐姐说,姐姐说明天是鬼节,给母亲烧点纸吧,姐姐从来没梦到过母亲。后来我才发现每次梦到母亲不是7月15就是10月初一之前。还有一次,我梦见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的床头柜上摆着一盘香蕉,母亲很凄凉。我没有在意,我是无神论者,不相信有鬼神存在,我觉得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虽然对那么真实的梦境也迷惑不解,但也没放在心上。后来我遇见了佛法,一次我看动画片《地藏王菩萨的故事》,看到婆罗门女救母的时候,心里想:不知道我妈在哪道呢?当晚,我梦见我们村里的一个大姐,自从我初中毕业就再没见过这个人,坐在我家好像在等着和我母亲一起出去,母亲正在喂猪,我问母亲要去哪,母亲说她要去学佛去。醒来时,我的第一念是,我母亲有机会到道场里学佛了。也只有佛法能把这一切解释清楚,随着对佛法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了,母亲临走没有闭上眼睛,放不下我,是对儿女的贪爱,贪心必堕饿鬼,母亲在鬼道受生了。于是逢年过节我开始给母亲烧纸,因为纸钱对鬼道众生有用,只是我每次烧纸时都对母亲说:“妈,我给你的钱,你一分都不要留,全把它布施出去,这样你就能从鬼道里出来了。”刚学佛时,我布施很勇猛,大概有功德回向给母亲,后来就再也梦不到母亲了。我问学佛的前辈,她说母亲找到新的缘分了。我的第一念是:母亲生到善道了。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些年我懈怠了,是非人我,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自私自利,又占据了主要位置。母亲节,我该醒醒了。母亲节,我能给母亲什么礼物?如果自己还在沉沦,我“能”给母亲什么礼物?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只有成就自己的道业,才能够真正的救拔父母。愿天下所有子女道业有成,愿天下所有母亲永得解脱!母亲离世十几年了,能够给我力量的依然是母亲!作者:寸草心审核:踏莎行编辑:念 一                 2020.5.9
发布者:Summer
2020年05月09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因此,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文章转自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08日
经常有人说,孩子什么样,父母什么样。其实反过来也依然成立,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品德、修养、习惯、素质、原则、三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而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亲是榜样,母亲有温度。  01父亲是榜样,家才有方向网上看到一则视频:一位父亲带着3岁的女儿在广场的台阶上认真地读书,大大的身影和小小的人儿,远远看上去就格外温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父亲说他是一名中学老师,女儿在自己的影响下喜爱上了读书。“她现在能认识500多个字了,不喜欢玩手机,就喜欢读书,而且现在是她自己想读书,不是我让她读。”孩子才3岁,就已经养成了自我阅读的好习惯,这位父亲,功不可没。看到这样一则评价: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读书,可自己却根本做不到放下手机,但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可以作为榜样的人,那这个家庭出生的孩子95%的可能也不会有多优秀。而相比母亲如水般的柔软,父亲如山似的威严更能让孩子模仿和跟随。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写过一本书,名为《父亲的含义是榜样》,书中提到他父亲对他的教育,和他自己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教育。郑渊洁的父亲名叫郑洪升,在郑洪升看来,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关键看父母当着孩子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对孩子说的都没用,有时还起反作用。”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就是郑渊洁,最后成为了作家、儿童教育专家,二儿子成了信鸽大王,小女儿则成为了一名中药药剂师。值得关注的是,三个孩子最后成就的事业,都和父亲郑洪升从小在孩子面前经常做的三件事息息相关:读书写字、收养信鸽、中医养生。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在郑洪升的影响下,郑渊洁对自己儿子郑亚旗的教育,也沿袭了“身教法”。 “我以为,父亲的身教,比要求孩子考一百分管用。” “为人父这么多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一个合格的父亲,不需要多么有钱、有本事,而是让自己的事业和孩子一起成长,当自己成为了孩子眼里憧憬的榜样,又何愁他会不顾一切踏上人生弯路。有父亲以身作则带头领路,家庭的未来才有方向。  02母亲有温度,家才不会散前不久读到一句关于母亲的句子:母亲是暖暖的人,像个太阳,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气里的温度都要上升几度。我想,最好的母亲,该是如此吧。母亲,是一个家的温度调节器,母亲微笑的时候,全家都是暖洋洋的,母亲暴躁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小心翼翼。曾看过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做的一个“静止脸实验”。最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实验正式开始,母亲变得面无表情,孩子觉得有点不对劲,尝试主动与母亲互动。母亲没反应,孩子继续,非常努力想要互动。一段时间后,孩子终于支撑不住母亲长时间的面无表情,开始害怕,崩溃大哭。有没有发现,这个实验很是熟悉,它发生在我们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中。母亲的情绪就是家里的指南针。如果当天母亲心情好,情绪稳定没糟心事,那全家都会是暖洋洋的;如果母亲情绪糟糕,时常是板着脸、吼着讲话,那一个家就会迅速从人体最适宜的37度下降到0度,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生怕出了错。很久之前,还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找工作,奔波了一天,却没有一家公司想录用她。就在这时,女儿饿了,母亲给女儿买了根烤肠,但女儿不知怎么的,吃了一口就吐了。母亲瞬间暴躁,对着自己的女儿又打又骂,路人都看不过去,上来劝解。没想到路人一劝更激怒了母亲,她马上朝着女儿一脚踢去……这种事不是个例,总有些母亲习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私有物,一旦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垃圾情绪涌上头,就会把孩子当作出气筒。遭到反对,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是孩子不懂事。”然而,母亲的焦虑、暴躁、不耐烦、冷淡、敷衍、鄙夷,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看不见的伤害,等到被发现时,再改已为时晚矣。我们天性就对母亲有说不出的依赖,谁都希望家里有个慈母,她不过冷,也不过热,感情没有太满,情绪也不会过激。她能原谅小错误,能宽容不完美,她偶尔会软弱,时常一个人坚强,她特别爱唠叨,但很少乱发脾气。她普通却又不普通,她伟大却又不伟大。有这样的她,家才不会散。  03东晋名相谢安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父亲是父亲,不过分夸大自己,也不故意隐藏自己的缺点,而是坦然地用行动给孩子做最好的演示,可以有不足,但不能不进步。母亲是母亲,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会随意就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孩子身上,无论遇到什么事,尽量心平气和地说话,而不是声嘶力竭地发脾气。如此,孩子才能是个健康优秀的孩子。也只有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个家也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图文来源:家庭相处之道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0年05月08日
你在我肚子里九个月,在我怀里两三年就在这几年,只是这几年多谢你,令我改变说实话,真不舍得你长大为什么我这么一个无比软弱的人一下子就再也不躲闪了那是因为你啊我的宝贝不知道将来怎么样只知道今天我要给你一个最好的陪伴      你睡着了,看着你埋在我臂弯的小小的脸蛋,粉红色的,滑溜溜的小脸蛋,忍不住又亲了一口。听着你均匀的呼吸,你小小的胸口也在随着呼吸轻轻的一鼓一鼓。我拥你入怀,对你而言,我有一个在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名字——妈妈。      -0.5岁,你还在我的肚子里,我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肚皮,感受你在我的肚子里拳打脚踢的胎动。曾经因为你吐到昏天暗地的孕早期,也曾在只能左侧卧的孕晚期,无法入睡时幻想过“卸货”后的轻松。但是,拥有你,是我最不后悔的决定。      0岁,你出生了。粉红色的你嚎啕大哭着从我的身体里被拎出来。第一次与你见面,我竟然感动得有些想掉泪。姥姥说,女人的人生只有体验过分娩的痛才算完整。我的人生,也终于算完整了,我想。      半岁,“卸货”后的日子根本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和柔情。我陷入了日复一日的跟屎尿屁做斗争的岁月。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没有了完整的睡眠。唯一支撑我像个超人一样战斗下去的,是你对我的笑,你对我的依赖。你会抬头了,你会翻身了,你会坐了,你会爬了……你给我的每一次惊喜,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刻度。      1岁,记得你第一次叫妈妈,我竟然激动了好几天,恨不得跟全世界分享。你跌跌撞撞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然后扑进我的怀里。我把你举到天上去,然后又搂进怀里亲了又亲。1岁的时光,365个你在我怀里吃奶的日夜,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亲密回忆。      3岁,你第一天上幼儿园了。我给你准备了新书包,给你每一件衣服上都绣上你的名字。把你送到幼儿园门口,你回头跟我挥手说妈妈再见。老师说你在幼儿园从来没有哭,我说宝贝你真棒。可是心中却有淡淡的酸溜溜的难舍。好奇怪,早就知道成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不哭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我还是有一点难受?​      6岁,你上小学的第一天回来,激动万分的给我看你崭新的书本,给我讲你的老师和同学,并且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要自己睡一个房间,因为我长大了。”我没想过,这其实是再一次分离的开始。直到后来你会盼着去学校,因为你跟我说,“在家真无聊,都没有朋友一块玩。”      12岁,你上初中了。因为离家远,所以你开始了住校的生活,每周回来一次,带回一包脏衣服和臭袜子。但我每次都给你准备你最爱吃的饭菜,看着你狼吞虎咽的吃完,然后钻进自己的房间。你的口头禅是“都说让你别管了,妈你真烦!”      18岁,你考上了最好的大学,要背着行李去远方。我给你收拾了一年四季的衣服,还捎上了你最爱吃的零食。你说妈你别送我了,不然到时候怪难受的。送你去火车站那天,你爸又往你手里塞了1000块钱,说“穷家富路,出门万一有个难处需要用钱。”火车开了,我微笑着朝车窗里的你挥挥手说再见。等火车开出了站台,我却再也忍不住,扑进你爸怀里嚎啕大哭。      25岁,你结婚了。大学毕业后你留在了那个城市,你说他是这辈子你遇到过最好的小伙。结婚那天,我跟你爸哭成个泪人。你爸把你交到他的手里,说“你要敢不对我闺女好,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你帮我们抹掉眼泪,说爸妈我会常回来看你们。      30岁,你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回家的时候就更少了。你偶尔会给我们打个电话,我听到电话那头的小外孙子会叫外公外婆了。你说爸妈我很好,不用挂念,现在孩子小,我和他爸工作又忙。等我们有时间一定带孩子回家看你们。我微笑着挂掉电话。我知道,你也当了妈妈,就像当年我一样,爱着自己的一家三口。而我只能坐在阳光下的摇椅里翻翻那些泛黄的相册,看看你婴儿时的小肉脸,回忆下那曾经属于我自己的一家三口。恍惚中,似乎又看到了那个从幼儿园放学的扎着小辫的小姑娘,张开双手扑进我的怀里,告诉我,妈妈我好想你!      从眼泪中突然惊醒,才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梦。而我身边,依然睡着那个刚刚3岁的你,红扑扑的小脸蛋,长长的睫毛,浑身还散发着奶香。      我蓦然间明白,我现在正在经历的那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在未来的多年之后,都将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      你坐在餐椅上,把我给你准备的食物抓得到处都是,我气得抓狂,你却咯咯咯的笑着。我说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跟你一起吃饭。可也许多年之后,我捧着手机望眼欲穿的等待你的电话,只为你能回家跟我们一起吃一顿晚餐。      因为母乳喂养,你每天晚上要夜醒几次吃奶。即使你不起来,我也得按点顶着涨得跟石头一样的大胸起来吸奶。我曾经抱怨过是你让我有了那么多不完整的睡眠,也曾经跟你爸哭诉过看我现在那么辛苦,要不吃奶粉得了。可也许多年之后,我偶尔回想起那些只属于你我的母乳时光,你一边吃奶一边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神。那种你我一体的亲密和信任,再也不会回来了。      你整天叽叽喳喳的在我的身边闹着,像一只永不停歇的小八哥。“妈妈你陪我玩玩具吧。妈妈你陪我做游戏吧。妈妈你看我画的画。妈妈……”我几乎快要累崩溃了,只想好好的歇一歇。我冲你嚷嚷,“你能不能安静的自己一个人玩会儿?”可也许多年之后,我跟你说快来帮妈看看ipad上这个功能该怎么用?你却说“妈我来不及要上班了,你自己百度下吧!妈妈再见。”      你每天晚上都要我来哄睡,而且一哄睡就是一个小时。睡前要讲两本绘本的故事是雷打不动的惯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你的精力就那么旺盛,有时候我都睡着了而你还在叽里呱啦。我好期待有一天你可以不需要我的哄睡自己在小床睡着,那样我就彻底解放了。可也许多年之后,我说闺女今晚能跟妈一起睡吗?你一脸惊讶的看着我说我都多大了还跟妈妈睡,丢死人算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道。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任何一刻停留。那些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将要来临的每一刻,即使我们觉得充满了疲惫,充满了考验,充满了荆棘和挑战,但当时光过去,却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我突然间释然了。那些抱怨,那些烦躁,那些好累,也都有了自己该去的归宿。      我们的孩子是出于对生命的渴求而降落人间的天使,是上苍赐给我们用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完整的礼物。我们能真正拥有孩子们的时间,也就是这短暂的几年。      你就像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通过你我看到了我内心中最单纯美好的一面。我愿意哺育你,教育你,然后再放手让你去追逐你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会给予你我的爱,却不是强加给你我的想法,因为你有自己的想法;我会庇护你的身体,却不会禁锢你的灵魂,因为你的灵魂属于明天。我会拼尽全力,去变得跟你一样,却不会要求你变得和我一样。因为爱是一场一代接一代重复的传递。感谢上苍,让我成为你的妈妈!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让我重新活过一回的机会。因为,你在我肚子里10个月,在我怀里3年,我要给你一个最好的陪伴。      从母子合体,到呱呱坠地,再到翻滚、行走,孩子的成长,浸染着妈妈的心血。而最终,我们终将放开双手,看着小小的背影,与我们渐行渐远……就像龙应台那句著名的话应该是对父母子女最好的注释。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对我们的爱,心甘情愿却不求回报,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无以报答,却可以传递到下一代。永远爱你,我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我的孩子!图文转载自家庭教育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08日
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规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今日选取几篇家训,既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赏析。  谏人之短,平心静气   原文: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历,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前辈有言:“诫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耐事,顺自强人。”常能持此,最得便宜。——宋·袁采《袁氏世范·处己》译文:亲朋好友,故交旧识,因为说话不当而交情破裂的,未必都是因为说了伤害别人的话。很多是因为态度、言词、语气过于粗暴,所以激起了别人的愤怒。比如规谏别人的短处,话语虽然中肯率直,却能和颜悦色,纵使不被对方听取,也不至于惹怒对方。平常说话,本没有伤人的地方,而言辞声色都很严厉,即使不惹对方恼怒,也会让人怀疑。古人说:“在家里生气后,难免要把怒色带到外面去。”正值他生气的时候,和别人说话,一定不会表示谦逊。别人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怎么能不奇怪呢!因此在大怒的时候和别人说话更应该警惕,不要伤害了别人。前辈曾经说过:“喝酒后诫说话,吃饭时忌生气,能忍受难以忍受的事,不与自以为是的人争论。”能经常坚持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原文: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饮食不知节,言语不知谨,皆自贼其身,夫谁咎?——明·庞尚鹏《庞氏家训·严约束》译文:疾病大多由口带入体内,祸害大多从口中惹出来。凡是饮食不知节制,言语不知谨慎,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能怪谁呢?  一技之长,始于读书   原文: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译文: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猎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整饬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自立。父母兄弟不可长久地依靠,家国也不能永远作为保障。一旦流离失所,无人可以庇护,就当求助于自身了。有谚语说:“家财万贯,不如有一技之长。”各种技艺之中最容易学又最值得崇尚的莫过于读书。世上的人不管是愚钝还是聪慧,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但是如果不肯读书学习的话,就如同想吃饱却懒得去做饭,想穿得暖和些却懒得去做衣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宋·欧阳修《诲学说》译文:如果玉不雕琢打磨,就不能制成精美的玉器;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世间万物的道理。然而玉有它本身不变的特性,即使不打磨制作成器物,也不妨害它仍是玉的本质。人的本性,会因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君子而变成小人,这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人之进道,唯问其志   原文:人之进道,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霤(liù)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霤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汉·孔臧《与子琳书》译文:人进修道业,最关键的是看他的志向,要进取必须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勤奋不辍,就会收获很多。山涧水流的能量是极其柔弱的,但可以穿破石头;蝎虫的力量是极其弱小的,但可以破坏树木。山涧水流不是能凿石头的凿子,蝎虫也不是能钻树木的钻子,却能以微小柔弱的形体,攻破坚硬刚强的东西,难道不是日积月累慢慢达到的吗?古训曾经说过:“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获得并不值得称赞,能够亲自实践者才是值得称道的。”  志存高远,坚定不移   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三国·诸葛亮《诫外甥书》译文:为人应当胸怀崇高、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的所作所为,断绝私欲邪念,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自己好学上进以成才、崇高志向清晰地存于心中,并不断地用它来激励自己。要忍受逆境和顺境的考验,抛开琐碎的杂事,广泛地向别人请教,摒弃与他人的仇恨和耻辱的心思。这样即便才德一时不为世人所重视,仕途一时受到影响,对自己的志向有什么伤害呢?又何必担心终无所成?如果志向不坚韧弘毅,意志不激扬慷慨,只是碌碌无为,为世俗所牵绊,默默无闻为世情所束缚,那势必要长时间沦为平庸凡俗,流于平凡微贱。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原文:《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知纪极,犹自败累,况士庶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译文:《礼记》说:“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满盈。”宇宙尚且有尽头,人的性情欲望则没有个尽头。只有少欲知足,立个限度。先祖靖侯教诫子侄说:“你家是书生门户,世代没有出现过大富大贵,从今做官不可超过二千石,婚姻不能贪图权势之家。”我衷心信服并牢记在心,视之为至理名言。天地鬼神之道,都厌恶满盈,谦虚贬损,可以免除祸患。人生穿衣服的目的是覆盖身体以免寒冷,吃东西的目的在于填饱肚子以免饥饿乏力而已。形体之内,尚且不可奢侈浪费,自身之外,还要极尽骄恣放纵吗?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懂得适可而止,尚且招致失败的祸害,何况普通百姓呢?  为人处世, 切忌自负自傲 原文: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于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清·王昶《诫子书》译文:一个人如有点善行很少有不夸口的,有点才干也很少有不自负的。夸耀自己就容易看轻别人,自负自傲就容易盛气凌人。不懂谦让的人,别人也不会对他谦让;盛气凌人的人,别人也对他盛气凌人。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不是因为谦让他人,而是不喜欢掩蔽他人。能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弱为强的人,少有不成事的。诋毁与赞誉,正是爱恨的来由、祸福的转机,所以圣人都谨慎地对待。孔子说:“我对于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誉的,他必定经受了考验。“又说:“子贡好评论别人。子贡(端木赐)你就很贤能吗?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论人家的不是。”凭圣人的德行,还尚且这样说,更何况平庸之辈却随便论人长短呢?  立志高远, 择善而行 原文: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有所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耀,无结秀之勋;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也。——三国曹魏·嵇康《诫子书》译文: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能被称为人。但作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应该有其行为准则。应当择善而行,先确定目标,然后再行动。一旦志向确定下来,就要心口如一,至死不悔,说到做到,必定达到目标。如果身心疲惫懈怠,或者被外部事物所牵累,或者被心中欲望所左右、不能忍受暂时的疾患,不能克制细小的欲望,就会犹豫不定;一旦犹豫不定,便会做与不做二心;二心交争不定就会导致立志之前的欲念取胜。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功亏一篑,最终都导致失败。用这种做事半途而废的人去守城,就守卫不住;用这样的人去进攻,就会胆怯;与这样的人盟誓,他就会违背誓言;与这样的人密谋,他就会经常泄密;这样的人遇到享乐的时候,就会放纵感情;居于安逸之地就会随心所欲。因此,这样的人表面看来繁花耀目,但却不可能结果;虽终年勤苦,却一点收获也没有。这就是君子为什么要为之叹息的缘故。  教育子女, 四戒四宜 原文: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16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清·纪晓岚《论教子》译文:父母共同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现在我寄住在京城,教育子女做人正道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而做母亲的本性,多对子女有所偏爱,殊不知偏爱而不讲原则,反而足以祸害自己的子女,那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什么呢?大略说来有“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必须有四宜的规矩。一宜勤苦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护众人,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变更的条例,你应该牢记在心,时时用之教育三个孩子。虽然上述只有十六个字,但它总括了无穷的意思,你要仔细领会。孩子们将来成功立业,都在这十六个字之中。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