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人 物
全部 |人 物
“我们为全国的抗疫,喊了无数次‘加油’。这次,在怀化的我们,也要为自己加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紧急调配一批帐篷等物资,解决核酸检测点挡风避雨的问题;9天时间,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送去爱心盒饭1.28万余份,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不久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扰湖南省怀化市。总部位于怀化的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佳惠”)是商务部指定的民生商品保供单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李小红带领企业攻坚克难,不移余力协助地方政府承担保供应工作,继2020年捐款捐物520余万元后,今年又捐赠抗疫物质200余万元。5年来,她带领佳惠累计捐款捐物3500余万元。   导入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收益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协会副会长,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劳动模范,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个人……诸多头衔加身的李小红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这些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让我内心深感忐忑,我还做得不够,荣誉也激励着我带领企业在巩固脱贫的路上永不停息。”谈及这些荣誉,李小红说。  李小红是土生土长的怀化人。1999年,她带领50余人在本地开办第一家超市,现已发展为拥有175家零售连锁门店,1000余亩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1.8万余名员工,年销售交易额达160余亿元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集团。  黄连冲村是柑橘大村。过去,村里缺少科学种植技术指导,单位面积产出价值低。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小红提交了“加大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促进连片山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连片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还很多,农民对先进种植技术的需求很大。因此,我向大会提交了这份建议,希望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引导适度规模生产,逐步走向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提升土地单产效益,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李小红说。  截至目前,佳惠果果绿公司与麻阳46个村合作建立了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通过导入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收益。今年,这一模式还将在芷江、溆浦、洪江等地推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我们这样的连片山区,正需要通过导入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推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李小红认为,农业技术服务站入村大有可为,“加大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推广力度,帮助农民种出好果,卖出好价。”   建言践诺推动政策文件出台   201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履职期间,李小红共向全国人大提交68份建议。她提出的《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促进连片山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建议,获得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影响或推动了部分政策文件出台。  李小红建言践诺,把技术和标准带到了田地里,建立产地预冷库,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开超市、建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民把萝卜白菜卖个好价钱;吸纳本地1.8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就业20余万人。  “作为个人也好,作为企业也好,当党和国家有号召,人民群众有需求,回报家乡、回报社会除了是一份理所当然的责任,也是一个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李小红说。(邵伟)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30日
“捐献一袋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一条可以重来的生命。”这是曾荣获第四届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第二届自治区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第一届南宁市助人为乐模范羊建明踏上无偿献血之路的初心。  1999年,还在兰州大学读书的羊建明到南宁某单位实习,在朝阳广场看到了采血车。得知献血不仅无损健康,还可以救助他人,他当即进行了人生中的首次无偿献血。  自1999年到现在,羊建明每年都会参与无偿献血,甚至到外地出差或旅游,他都会择机前往当地血站献血,北京、深圳、广州等20多个城市的血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至今他累计献血达7.9万毫升,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并成为广西首个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个人促进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的献血者。  为呼吁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羊建明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筹建了“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羊建明还利用休息日走上公交车、走进社区宣传无偿献血,到采血车和捐血屋对献血者进行陪护、安抚,通过网络、举办讲座等方式传播无偿献血知识。为缓解每年七八月无偿献血淡季的用血难题,羊建明与团队都会在此期间举办“动员企事业单位集体献血”宣传招募活动,促成我市设置全国首个“公务员献血月”。  春节是医院临床用血需求量较大的时段。2020年春节前后,受疫情影响,街头献血人数大幅减少,为此羊建明7次参加献血,还带领志愿者们协助南宁中心血站开展团体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到我市各献血点提供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生命护航。  今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当晚,羊建明在南宁市庆祝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暨《南宁市献血条例》宣传活动设置的“爱心潮聚集市”中当起了“掌柜”,通过展示自己的献血证、各地早期的纸质献血证、纪念徽章等相关无偿献血藏品,分享无偿献血故事,让市民深入地了解无偿献血。  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目前,这支队伍已发展成为拥有9000余名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南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作为协会会长的羊建明两次获得南宁市“五星级志愿工作者”称号。  二十三载岁月如歌,二十三年坚守如初。羊建明以满腔热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南宁市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也擦亮了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来源:南宁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30日
2022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朝刚,是大足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参加工作33年来,陈朝刚一直坚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的生活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感染身边的人,为大足特殊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从2015年9月调任大足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伊始,陈朝刚就带领团队成员着手从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发力:以构建有温度的特殊教育学校为己任,努力打造以“能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提炼出“让每个生命尽情绽放”的办学理念、“站稳脚跟我能行”的校训;通过多次努力、多次协调,建成了多感观感统教室、珠艺室、个训室、录播室、平板智慧教室、数字书法室等功能室20余间,成功创建了在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唯一一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为加快学校发展,他多方努力,落实并共建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合川特教、荣昌特校等10余所学校先后到校参观学习,成功组织市级教学研讨活动2次,学校优质办学水平得到充分展示,赢得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赞赏。  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他每年定期带领教师到区内3所中小学进行随班就读指导,采用“示范课+讲座+面对面交流”模式,引领成效明显,受到指导学校师生好评。   课改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陈朝刚致力于打造“幸福特教、窗口特教、特色特教”,将校园建成了温馨育人的有温度的成长之家,让环境发挥潜在的、长效的育人力量,让特教师生获得最大的成功。  在特教课程改革中,陈朝刚大胆尝试,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残障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奔走在特教课改的最前沿。  针对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骨干力量缺乏的现状,他以加强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走进各教研组,带领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一起研究,探索出“单元主题教育”模式,开展农耕文化、亲子串珠、工艺美术、烹饪、音乐感统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大足乡土生活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生活及融入社会的能力。学校的音乐感统课程目前是全国唯一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的课程。  他努力让每位教师都找到自己发展的支点,千方百计搭平台、铺路子,送出去、请进来,为教师创设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推动每一位教师向研究型、专业化发展。他辅导教师多人次获市级表彰,2018年他辅导教师郎艳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优质课现场赛课评比中获指导一等奖。   多彩活动助推孩子成长   陈朝刚始终坚持“以爱育碍,育人为本”的主线,近年来,安排组织学校德育处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大家访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及“一加一结对帮扶”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助力残障学生全面成长。  由陈朝刚结对帮扶的听障学生杨丽娅,能用口语2000余汉字。通过他的全力帮扶,杨丽娅迅速成长,2019年荣获“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他积极推动艺术特长基地建设。召开学校支委会、班子会,落实“艺体特长培养助力特殊教育特长品牌建设”策略,外聘有专业特长的教练,开展啦啦操、轮滑、冰壶等特长训练。在2021年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学生代林洪、伍博、肖棚文在比赛中获8金2银1铜的好成绩;在大足区教育系统建党100周年师生艺术节活动中,参评舞蹈《我爱你祖国》获初中组第一名。   科研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陈朝刚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主持或主研了多个市区级课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国教师》《教学与科研》等刊物多次刊载管理及学科论文。  他主持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课题《家校合作对智力障碍儿童精细动作能力培养的研究》,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研的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聋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重庆市聋人中小学生的研究》于2019年9月结题,获得优秀等级成果;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特教班+普通班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模式探索”》在2020年重庆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开发农耕文化种植课程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重庆市第十六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征评中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新媒体时代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育人工作创新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上发表;他参与主研的《利用乡土材料丰富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他主持及主研的课题获区级成果二等奖两次,个人被评为“大足区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潘锋 刘敏 图片由大足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6月30日
       人物名片  陈尔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急诊重症科医生,在此轮疫情防控中任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作为负责方舱医院卫生系统建设的应急处置专家,他带领团队参与方案设计,严格把关护理、院感、保障等工作流程,确保方舱医院符合防控规范并有序安全运行,在7座方舱医院、总计近11万张床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尔真老师,在我们眼里就是英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负责院感防控的张祎博和几位瑞金医院年轻医生,说起陈尔真这位年近花甲的医者,异口同声。  “尔真,真好!每次危急时刻都挺身而出,不辱使命。专业强,处理危机及时快速,是难得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说。  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记者5次在不同方舱医院见到陈尔真,每次都觉得他有新的白发冒出来,但根根直立,板寸平头棱角分明。说话简短、直接、缜密,嘴唇常常紧抿,眼里布满血丝……直到5月31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关舱,他才露出一丝笑意。  作为急诊重症科医生、瑞金医院副院长,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陈尔真,在此轮疫情防控中任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带领团队临危受命、冲锋陷阵,在7座方舱医院、总计近11万张床位的建设、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者陈尔真,人称“尖刀连连长”“方舱拓荒队长”。   参与建设7家方舱医院——   “既要争分夺秒,又要考虑周全”   6月8日一早,瑞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络绎不绝。戴口罩、着便装的陈尔真,7点不到就来了,跟着就诊人群的行动轨迹走了几遍,计算病患人数,留意患者诉求,琢磨就诊区域、通道、设施优化等问题。  从方舱返岗后,陈尔真立即投入了新工作。  相伴30年,闭眼都不会走错,坐在医院指挥平台,他也能实时看到各个角落,但是,“走近患者,从他们的视角感受环境,才能发现真问题。”  有患者一眼认出他:“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你!”  2020年率队驰援武汉抗疫,不善言辞的陈尔真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这一次,参与建设7家方舱医院,让不少上海市民记住了他。  上午9点,离开门诊大厅,他匆匆赶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这座容纳近5万张床位、有1万多名医护和保障人员的方舱医院,累计收治逾17万名感染者。  方舱医院环境需要严格杀毒,诸多琐碎事务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物资需要分配,“无论什么物资,都绝不能浪费。”陈尔真工作一丝不苟,从不含糊。  少言寡语的他,疫情期间“吵”过不少架。“嗓门不大不成”,协调医疗服务队、场地提供方、施工建设方、保障服务和卫生后勤服务团队,陈尔真不眠不休,沟通、说服、争吵。  3月中旬,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有效扩充救治床位,上海启动建造市、区两级方舱医院,隔离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3月19日晚,刚刚处置完一起医疗紧急情况的陈尔真,再次被“点将”:去嘉定区牵头建设集中隔离救治点。  “上海的方舱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说,陈尔真的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都很强,“每次打硬仗,组织上总会想到他,他也绝无二话。”  3月20日一早,带着几名骨干,陈尔真直奔嘉定体育馆,勘查现场环境,严格落实医疗规范和防疫要求。他们迅速完成图纸设计,然后请施工队进场,36小时后,方舱医院即投入使用。这里成为上海最早收治无症状感染者的区级方舱之一。此时,陈尔真和他的团队已迅速转战嘉荷新苑,接受一项新的挑战——为几幢高层公寓快速、科学地设计、分隔出规范的“三区两通道”(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以及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3月19日到4月8日,上海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瑞金医院这支从5人发展到20余人的小团队,连续转战了7家方舱医院,改建的公共建筑规模越来越大:7500张病床的世博展览馆、1.5万张病床的新国际博览中心、近5万张病床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改造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从4月4日接受任务到4月9日开始交付使用,用时仅为5天。  “把一个大型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是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既要争分夺秒,又要考虑周全。”陈尔真说。  作为负责方舱医院卫生系统建设的应急处置专家,陈尔真带领团队参与方案设计,严格把关护理、院感、保障等工作流程,确保方舱医院符合防控规范并有序安全运行。  “打硬仗,需要硬骨头。”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俞郁萍说,“陈尔真就是这样的硬骨头。”   医者仁心德为先——   “我是医生,请相信我,一定能帮助大家”   他敢和领导吵架,也曾向120救护车司机深深鞠躬。  世博中心方舱医院刚开,感染者就被抢运而来。个别车辆改线挡道,部分转运大巴受阻,现场秩序有些乱。陈尔真冲进焦急的人群,抓起喇叭大声喊道:“我是医生,请相信我,一定能帮助大家!”  他拦下一辆准备返回的救护车,希望临时当作摆渡车。急着赶任务的驾驶员在他的再三恳求下,终于点了头。隔着车窗,陈尔真深鞠一躬——这一幕恰巧被一位记者拍下,被报道后让很多人动容。  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之涛,是“尖刀连”成员之一。他印象最深的是陈尔真的“脚力”和“眼力”。  “在每个场馆,他都带我们走五六遍,一遍遍查找问题,列出清单,反馈给建设单位,并要求整改不过夜。为的是让病患更便利、更安全,也为医护人员尽量消除感染风险。”杨之涛说。  新建的一排临时厕所,干净整洁,陈尔真走进去却直摇头,“台阶太高,有跌落危险,必须加装扶手。”  大型方舱的建设和运行,涉及水、电、消防、食品、医疗安全等,考虑充分才能降低风险,“关键在细节。门的宽度、窗台高低是否合适,医护人员工作间位置对于查看病人是否方便,紫外线灯和照明灯的开关是否分明……”面对方舱改建,陈尔真巨细靡遗。  “他的专业是急诊重症医学,以前也没建过方舱,但他学习能力强,能快速整合相关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瑞金医院团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瑞金医院副院长毕宇芳非常佩服陈尔真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他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   闻鼙鼓而思良将——   “没问题,我去”   “尔真,你去!”  “没问题,我去!”  闻鼙鼓而思良将,陈尔真当仁不让,这样的对话不断重复。  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昆山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新冠肺炎疫情……陈尔真参加过20余次重大救援任务。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瑞金医院首次发现感染者,必须立即转往定点医院。晚上10点,时任急诊科副主任的陈尔真接到医院电话,马上应道:“好,我去!”  救护车车厢里,只有他和患者。他沉着冷静,一边观察病人,一边不间断地捏着简易呼吸器皮球进行人工输氧。半个多小时车程,手已累到僵硬。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担任瑞金医院医疗队队长的陈尔真是最早抵达救援现场的上海医生之一。在华西医学中心急救中心,他参与抢救了一名15岁的女孩。10年后重逢,女孩喊他“上海爸爸”,泣不成声。陈尔真勉励她说:“你是坚强的女孩,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2020年1月,陈尔真率领由上海40家医院14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机场送别时,他向送行的同志郑重承诺:“这支队伍,一定会一起去一起回来!”  面对后勤保障困难,陈尔真鼓劲大家:“我们是来打仗的,遇到困难在所难免。”  接手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两个重症病房和一个ICU病区,陈尔真发现重症病人急需的氧气不足,他奔走协调,以最快的速度让医疗救治走上了正轨。  这支医疗队坚守武汉55天,累计收治患者332人,其中危重症237人。陈尔真还最早开设心理治疗室,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重树信心,帮助治愈者融入社会。  支援湖北归来后,陈尔真有其他工作选择,但他又回到急诊重症和瑞金医院医疗调度岗位,“我愿意在公卫应急处置方面多做点工作,这里需要我。”   医者白与党旗红——   “选择入党,就是选择奉献”   每到一座方舱,陈尔真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工作间墙上挂起鲜红的党旗。  穿红彤彤的瑞金医疗队队服,戴一枚党徽徽章;穿“大白”防护服,粘一枚党徽贴纸——医者白与党旗红,是他生命中最鲜明的色彩。  “在瑞金医院,碰到病人情况危急,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喊‘快叫尔真’。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瑞金医院副院长、嘉荷新苑临时隔离点救治医疗队领队邱力萍说。  “绝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直面生死,陈尔真越是危急越冷静。  冷静的他很少动感情,除了那两次。  几年前,母亲患了胆管细胞癌,陈尔真说服家人,用缓和治疗方法减轻老人痛苦。他放下工作,陪母亲去想去的地方……说起这些事,他眼里有泪,却仍努力微笑。  从武汉抗疫归来,走下大巴后,陈尔真从人群中冲出来,与焦急等待的妻女忘情相拥,泪光闪烁。  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陈尔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说:“选择入党,就是选择奉献!”  在武汉,陈尔真带领“混编”队伍出征,抵达当天就召开党员大会,先上一堂“战地”党课,他说:“这能迅速凝心聚力。”  在上海,陈尔真被任命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集中隔离点临时党委书记,他对党员们说:“这面党旗,让我们有力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6月3日,陈尔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临床教学基地上了一堂思政课,他对学生们说:“作为医生,我自豪;作为共产党员,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李想说:“陈老师那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震撼了我——默默付出的前辈,最骄傲的身份是医生。”  医学硕博项目学生陈子龙留言:“今天你们出征,明天我们接棒!”(本报记者  李泓冰  姜泓冰)来源:人民网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6月30日
进入河南省禹州市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新兵”后,我在工作中遇到不少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位“难缠”的同事——办公室档案员李晓红,大家都叫她晓红姐。说她“难缠”,主要因为她的工作态度严谨到凡事必较真、永远“一根筋”的程度。  “这个不行,秘密件标注错误,拿回去改一下。”“这个不行,少了一份原件。”我整理的百余份文件,被晓红姐一个个查验、一遍遍打回修改。一天下来,从她嘴里说出来的“不行”估计得有上百句。错了就是错了,我只能老实改过,却难免在心里暗叫几声“不至于吧”。  当然,晓红姐的“不行”对事不对人,全院被她惠赠“不行”的也不止我一个。有一次,一个同事急于借阅档案,想不经登记直接办理业务,对晓红姐一番软磨硬泡,结果可想而知。“不行,档案出库必须履行借阅手续,程序不对的不给办,手续不全的不能办!”  其实,大家说晓红姐“难缠”“一根筋”,语气中不乏钦佩之意。晓红姐从2013年进入检察机关便担任档案员,近十年档案工作经历是她几乎全部从检生涯。“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一次检察长着急带卷宗到政法委汇报工作,我翻了1000多本卷宗都没找到,真是又羞又愧。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这样的事只允许有这一次。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对全院所有门类的档案进行核对、扫描、分类、装订、归档,累了就在桌上趴一会儿。虽然落下腰疼的毛病,但每份档案都成了我的‘熟面孔’,值!”晓红姐这番话让我肃然起敬,从此再不腹黑,虚心学习。  2021年,晓红姐一个人完成了3000余件案件诉讼档案的接收整理,提供借阅利用80余次,归档率100%,实现了应归尽归、应交尽交。在同事眼里,她就是我院“第二套检索工具”。“有卷宗系统里检索不到?去找晓红姐。”一些年代久远、没有录入电子系统的老卷宗,找起来犹如大海捞针,而晓红姐的大脑就是“精准导航”。几年前,刑检部门办理一起经济犯罪案件,需要查阅相关线索,在档案系统里没有检索到。晓红姐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只花15分钟就把卷宗送到承办人面前。  除了“一根筋”,晓红姐更会“动脑筋”。档案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查阅利用,怎样才能为利用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一方面,她联系技术人员,对案卷检索项目进行校对勘误,同时结合自己的观察与经验,加设检察官专属类目,以分时间、分人员、分案件类别“三分法”归档,让检察官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承办的所有案件,大幅节约了检索时间,得到许昌市检察院肯定并推广。  档案工作枯燥细碎,体会不到公诉人在法庭上斗智斗勇的酣畅,也体会不到检察官扶危救困的愉悦,只能任青春在一本本案卷、一份份文件中悄然流逝。然而,晓红姐却一直身在其职、乐在其中,安心扎根档案工作岗位。“检察档案可以是检察官精准指控犯罪的依据,也可以是辅助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一说起档案,她眼中就闪光。“档案工作看起来平凡琐碎,我却常常觉得像在走地雷阵,战战兢兢的,生怕出一点纰漏,这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看着晓红姐从一排排档案柜前经过,宛若走入时光隧道,我越来越懂得,档案承载着检察人的心血与智慧,见证着检察事业的艰辛与辉煌。而晓红姐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的,是照亮我前进的光。(检察日报通讯员蔡艺婷)来源:检察日报  
发布者:瑾年
2022年06月30日
       从警校毕业后,一路从办案民警、派出所所长、刑侦大队长、刑侦支队长干到公安分局局长,眼前这位留着利落的板寸头,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男人,任何时候说起办案,血液里的刑侦基因总会本能地“蠢蠢欲动”。为了一个案件,他可以几天几夜废寝忘食、连续追踪、预伏蹲守,直到案件侦破。  他就是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局长向百名。  从事公安工作29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工作的向百名,吃过以前“汗水警务”的苦,也尝过新时代“智慧新警务”的甜,听过十年前群众“家里怕偷,外面怕抢”的抱怨和不满,也得到过如今老百姓“佛山治安真系掂”的赞美……  一路走来,向百名参与了佛山公安改革图强的探索实践,也见证了佛山社会治安的时代变迁,是平安中国建设的见证者、践行者。  打飞抢蹚出专业路  扫黑除恶异地用警  近期,南海公安破获了一起利用境外平台从事网络“灰黑产”犯罪的电诈案件。这是继不久前该局侦破佛山市首例“ETC”系列电诈案件后,继续连续作战、深挖扩线后的新战果。  向百名说,2021年诈骗警情占总刑事警情的一半以上。捣毁一个诈骗窝点,就意味着减少了成千上万个受害群众,这样的消息让他振奋不已。但这种案件破案难度大,动辄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经营追踪,对办案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和考验。  “十年前,想要破获这样的电诈案件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国家这些年科技赋能的快速发展,没有智慧新警务的创新变革、没有刑侦人一代接一代的攻坚克难,就不可能出现一起又一起新型犯罪窝点被捣毁的画面。可以说,公安的打击手段就是追着犯罪形势跑的。”向百名说。  十年前,向百名还是禅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他凭借一股冲劲,带领团队啃下了无数“硬骨头”。然而,当时飞车抢夺案件多发。“飞抢”案件突发性、机动性、流窜性、反复性强,让他感到有浑身力气无法使出般的难受。  “没有路,就蹚出一条路!”2013年,他推动禅城公安分局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独立县级情报侦控中心,与佛山公安全国有名的“打两抢”专业队力量互补,形成更大合力,更精确打击应对嚣张的歹徒。  针对“飞抢”案件特点,他提出“以专制专、以快制快”打击模式,组建并不断充实壮大打击专业队,在全区设置24小时运作“固定+流动”卡哨,明、暗结合设卡查缉,全员配备大功率摩托车,全天候开展动态监测。  在市、区公安多方努力下,至2015年,禅城的“两车”警情日均下降至3.7起,飞抢警情日均下降至0.8起,治安环境有了质的转变。不少街坊说起来仍然颇有感触,那几年“飞抢”少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变好,群众的安全感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了。  2016年10月,向百名就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他明显感觉到平台大了,任务也重了,犯罪形势的深刻变化促使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借助大数据应用飞快发展的东风,向百名提出的“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合成作战”新模式,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帷幕。  “打击是公安工作的主业,越硬的骨头越要啃。”作为扫黑除恶主力军,向百名带领支队上下,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佛山公安不断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并科学运用“一二三合成作战体系”、集团作战等技战法,接连突破了“西江1号、2号”等重点涉黑恶专案。  扫黑除恶在全国打响不久,广东省公安厅接到群众举报,称粤东某市存在一个涉黑走私犯罪团伙,严重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为确保案件顺利侦办,广东省公安厅指定佛山市公安局负责侦办该案(“307”专案)——担子落到了向百名和他的团队肩上。  “正常刑事案件的办理往往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以县区公安机关为主力。我们发现,黑恶势力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就案办案、就事论事,而不深挖打击‘保护伞’,黑恶势力就难以根除。”向百名说。  2018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从佛山等地市公安局抽调警力,一举打掉这一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此案成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首起异地用警侦办的案件,是全省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的标杆性案件。“异地用警佛山战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公安机关推广。  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斗争中,佛山公安接连重拳出击,先后侦破“东平1号、2号”“秋霆”“南狮1号”“425”“425B”等专案。2021年3月,在全国、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彰大会中,佛山市公安局林镜泉案专案组等9个部门分获全国、全省先进集体,18名同志分获全国、全省先进个人等荣誉。  深化改革聚焦小案  拓展基层治理内涵  2019年,向百名就任禅城公安分局局长。  一天,他因为一个会议急匆匆地经过派出所前台,发现一位中年男子正拿着一面锦旗翘首等待。上前询问得知,该男子的手机在前一天上午被偷,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民警就通知他已抓获盗窃嫌疑人,找回了手机。他满怀感激地告诉向百名:自己领手机时是下午2点,当时办案民警的盒饭还放在旁边没动过。向百名问起此事,那个办案的老民警笑着摆了摆手,什么也没说。  这一幕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里。  入警以来,向百名一直奋战在刑侦一线,见证着科技赋能的集约化打击带来禅城治安形式的根本性好转,一批大要案件被打下去了,大量警力释放了。眼下,他一次次看到群众因为被偷手机焦急地等待在前台,因为民警帮其找回被盗摩托车喜极而泣,因为遇到诈骗而惶恐不安……他们希望警察能够快速破案,而且还能追赃。他真切感受到,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还有这些“不起眼”的小案。  于是,他开始着手改革案件办理机制,将重点瞄准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民生小案。“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就在他们身边。”向百名说。  乘着“智慧新警务”的东风,禅城公安“十快五促”机制,令95%以上的嫌疑人均在市内短时间被抓获,不断刷新破小案的“禅城速度”,最快的一次是8分钟破案。一次次看到事主失而复得的笑脸,听到激动不已的感谢声,向百名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如今,禅城公安“破小案”已成为佛山平安品牌,先进经验做法先后在全省、全国推广,“破小案”团队也荣立集体二等功。禅城区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均创历史新高。  2021年交流至南海公安分局任局长后,向百名的思路从“如何打出声色”逐步转向了“平安善治”,并对此展开了深层次的思考。  佛山市南海区多年来一直位列全国百强区前列,经济高速发展、面积广阔、人员庞杂,警情也在高位运转,风险挑战多层叠加。如何精准找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的方法路径?  他从提高路面的见警率、管事率入手,迅速规划部署,以分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中队、社区警务室四级警力叠加,常态化运转市、区两级智慧巡防路线90条、社区警务室巡防路线274条,“1、3、5分钟”防护圈24个,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不仅要善借民力,而且要将群防群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此,向百名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构建“和谐共融、有为善治”新南海的决策部署,精准提炼出“平安善治”新理念,深入推进公安“强基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公安+群防群治”“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积极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内涵。  “我们以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为突破口,将群防群治队伍的优质力量分类重点发展,激活出多股熟人社区的‘崭新软警力’。”向百名介绍,目前南海已吸纳整合群防群治力量4万多人,组建“最小应急单元”队伍2312支,成功打造出“黄岐街坊”、桂城“警企联勤”、“南海平安功夫志愿队”等群防群治知名品牌56个,把民智民力的力量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无数个“网格”中,为社会治安防控带来了强大的“外联”力量。  只发动群众远远不够,如何将公安与群众串联起来,汇聚民力?对此,向百名通过探索打造多元互动“群防群治可视化指挥平台”,布建前端可视对讲设备,专人专班24小时负责综合作战指挥平台运行,派出所把辖区的治安力量、物业小区等全部纳入“一张网”,形成“公安一呼、群防百应”效应,真正盘活社会力量,“公安+群防群治”管理模式初步成型。  “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真正的平安南海。”向百名语气坚定。  科技赋能规范执法  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公安民警常常“5+2”“白加黑”,流汗又流血,甚至牺牲,为什么还是会有群众不满意甚至投诉?为何公安民警的“辛苦指数”和老百姓的“满意指数”不相匹配?  “归根到底还是公安执法者的观念没有真正向执法为民转变。”向百名认为,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民警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机关出台了一系列执法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  向百名敏锐地意识到,在万物互联、大数据奔流激荡的时代,科技赋能是加快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为此,他大力推动智能执法办案场所和案件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执法办案流程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接处警、受立案、讯(询)问、调查取证、涉案财物管理等关键执法环节的全程记录、全程可溯,全程监督,高效对执法数据进行汇聚、分析、比对,并通过模型自动实现对执法问题的智能预警,及时发现并整改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规范执法既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护警察的执法权威,两者不可偏废。”在向百名看来,只有厘清执法边界,才能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内,让群众更尊重执法权威,也倒逼民警更严格依法行事,提高执法水平。  如今,执法监督智能化的作用逐步显现,群众反感的报案不受、受案不立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佛山在接处警、受立案领域出现问题的数量大幅下降,群众也在依靠人民警察、求助人民警察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执法规范化建设释放的红利。  2019年5月的一天,在禅城区一家普通的街边早餐店前,民警正在买早餐。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民警抓捕过程的一环。  原来,民警在抓捕一名盗窃电动车嫌疑人时发现,其正在送自己7岁的孩子上学。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抓了其母亲,一定会给孩子留下巨大的阴影,于是民警决定在确保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陪同嫌疑人送完孩子上学后再实施抓捕。得知他们没吃早餐后,民警主动为其购买了早餐,并将警车停在离学校200米外的转角处,目送孩子进入学校才离开。民警的这些举动,让作为母亲的嫌疑人深受感动。这一事情被媒体报道后,260万名网民为民警的暖心之举点赞。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南海,民警在抓捕过程中协助嫌疑人的孩子看病,感动不已的嫌疑人主动交代了违法犯罪事实。当时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了此事,称赞民警的“温情执法”。  “实践证明,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规范执法的前提下,佛山不时涌现出民警温情执法的暖心瞬间,很好地诠释了佛山公安追求的‘有温度的执法’‘有温度的安全感’的警察执法形象,实现了执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向百名说。  打通痛点难点堵点  服务群众回应期待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这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05年,佛山公安率先注册全国公安最早的官方网络发言人ID,佛山公安微博被认证成为全国第一个公安微博,零距离为网友答疑解惑,这对我影响很深。”向百名回忆,当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他,还在线上回答过网友的提问。  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向百名看到的是,公安机关已经从原来单纯的执法者与管理者向执法者与服务者统一体的转换。从那之后,他一有空就往辖区跑,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群众的家长里短。  “不要害怕群众的抱怨声,抱怨声里有期待。”向百名始终坚信,只有主动沉下去,把问题“捞”上来,打通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化民意为满意,群众的“抱怨声”才有可能变成“称赞声”。  2021年年初,向百名将目光投向当下火爆的短视频领域,借鉴佛山公安开创网上警民对话的经验,通过禅城公安自媒体平台和网络直播,推动开设“你举报·我行动”专栏,随时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意见建议,定期设计民生互动议题,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互动留言等方式,积极举报或提供困扰民生的治安、交通、消防等方面的违法犯罪和安全隐患线索,探索公安机关听民声、汇民智、办实事、解民忧的新举措。  “不问不知道,群众反映的问题还真不少。别觉着这是小事,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影响生活、生计的大事。”每一句“抱怨声”,向百名都会用心倾听,并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以有力的举措回应群众的关切与期盼。  干得好不好,百姓说了算。“你举报·我行动”推出百日,违停堵路、僵尸车占道、噪声扰民等整治行动,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向全网广而告之,获得超过9800万播放量和990万点赞。  2021年5月,佛山公安紧跟广东省公安厅步伐开通“局长信箱”,方便群众表达诉求。2022年4月14日,向百名收到“局长信箱”工作专班转来的一封求助信,家住南海官窑的林先生称自己被诈骗20余万元,希望公安机关帮忙追回。在向百名的统筹推动下,案件得以快速侦破,嫌疑人落网,嫌疑人家属退回15万元给林先生。5月20日,林先生又往“局长信箱”寄来一封信,但这次,信里满是感激。  如今,这样的一幕在每个上学日都会发生:早上7点,在佛山各小学、幼儿园门前,一辆辆私家车在交警的指引下,刚在学校门口护畅区停稳,就立刻有穿着“全民护安护畅”马甲的家长志愿者、学校老师来到车旁,护送孩子安全进校门。  校门交通不再拥堵、孩子安全得到保障,这一切,源于2016年,禅城公安在全国首创“警家校”护畅模式。  “数年前,学校门口交通混乱的问题是全国各大城市存在的共性难题,佛山禅城公安率先用实际行动去破题。”向百名颇为自豪地说,在这场革新中,他是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接力者。  2019年,向百名在之前便民举措的基础上细化服务,将“警家校”护畅模式升级为“警家校”护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从交通护畅向治安秩序维护、应急事件处置的维度延伸,不断激发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潜力。  当群众还在为校园及周边的变化感到欣喜不已时,他已经将目光投向商圈、旅游景点及村镇,实现工作日有“警家校”、节假日有“警商旅”、农村地区有“警村社”护畅的工作格局,有效缓解重要节点和重点部位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十年,佛山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到了2021年,佛山每3人就有1辆车。”向百名坦言,交通脉络是城市的血管,要解决路与车供需失衡的矛盾,公安机关必须有所为。  2021年7月,佛山印发《城市“畅通工程”两年行动方案》,佛山公安迅速响应,推动全市智能交通由碎片化向一体化发展。而在南海,“压”是向百名亮出的第一把板斧。  2021年,南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3%、13.7%,道路亡人交通事故连续16年下降。今年5月1日开始,一项项“史上最严”整治举措在南海相继开展,直指摩电整治“痛点”。经过20天的集中整治,全区涉摩电一般事故同比下降63.24%,其中亡人事故同比下降87.5%。  “通”则是向百名亮出的第二把板斧。打造道路平峰期绿波带、快速梳理全区交通拥堵节点,与交通局等部门合力下好“交通一盘棋”,经过“微创式”改造,全力打通南海交通“大动脉”。崭新的柏油马路、重新规划的交通线路标识、新增设的路灯、数条被打通的断头路……市民纷纷感叹,“南海变得不一样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培育“放管服”创新沃土。2018年,根据党中央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提出明确要求,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以往多次排队、多次往返的“公章跋涉、审批苦旅”到如今动动手指头高频服务事项上网就“搞掂”、需到前台办理的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结……十年间,便民举措密集出台,惠民红利持续释放。“这体现了政务服务底层逻辑的转变,创新的大思路要对接上群众的小日子,方能融入群众,把根扎下。”向百名认为。  勇立潮头敢争先,在群众的期盼和上级的引领下,向百名身上从不缺乏为民改革创新的实践印记:  2019年,禅城公安率先推动建成使用全市首个“智慧办证大厅”,实现80%以上的出入境常规业务“一站式”自助办理;在全省首批推广使用政务服务一体机进社区,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飞跃。  2021年,运用大数据赋能,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24小时公安“一门式”智能服务机器人,提升市民办证体验;率先推动引入全市首个“健康防疫检验设备”,办事群众只需将身份证放进该设备的读卡器上进行悬空识别,两秒就能显示个人健康码,又快又安全。  创新服务提速不止于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向百名推动南海公安又推出包括10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和10项民生实事在内的便民服务“大礼包”,在变与便中,让老百姓有更实在、更丰盈的获得感。  “再也不用为了办身份证跑回老家了”“办理业务只要动动手指,就可轻松搞定”“便民惠民真真切切”……在群众发自肺腑的称赞声中,向百名更加坚信,对人民的热爱,行要胜于言。  谈及未来,向百名说自己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忠诚履职,让守护的城市变得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制图/李晓军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30日
    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曾经是深受毒品侵害的毒情重灾区。  这里,是大凉山,是禁毒人民战争的前沿阵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与中共凉山州委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担负着全州禁毒攻坚指挥协调及主力军的职责,用汗水和生命践行初心使命。  近五年来,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5次,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扫毒行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忘我奋战  “我是土生土长的凉山人,亲眼看见毒品给家乡造成的一幕幕悲剧,太明白禁毒民警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凉山州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原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支队长武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多年来,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民警以生命为刃、以鲜血为戟,一次次逆行而上,殊死而战。  在禁毒斗争中,支队先后有5名民警因公殉职、50余名民警光荣负伤。他们将一腔热血洒向这方天地,筑起凉山禁毒路上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更多的人接续奋斗。  “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天下无毒’的梦想,我们将沿着先辈的足迹,在禁毒的路上坚定前行。”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支队长周脉军说。  “每次冲锋,我觉得他们依然和我并肩向前。他们没走完的路,我和活着的战友将坚定地继续走下去。”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查缉大队副大队长沈东说。  那一年,面对疯狂逃窜的嫌疑车辆,沈东顾不得耳边呼啸的子弹,驾车冲了上去,将嫌疑车辆逼停,拼死将嫌疑人制伏。此时,两百多发子弹早已把车身打得弹痕累累。  干禁毒,危险如影随形。支队民警早已记不清,多少次舍生忘死的追捕、多少次披荆斩棘的攻坚、多少次与子弹擦身而过……  近五年,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772起,缴获各类毒品2958千克,一批部督省督特大跨境贩卖毒品案件全面告破。毒品来源地、去向地为凉山的毒品刑事案件数,从峰值的1039件、1758件分别降至9件、11件。  使命在肩  “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毒品问题,绝不能让其再危害后代子孙。凉山强化举措、铁腕禁毒,从根上破解,全方位攻坚,目前初步形成了毒品治理的‘凉山模式’。”凉山州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梁小辉说。  今年35岁的沙马,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吸毒人员,在支队民警的关心下,经过两年强制戒毒、三年绿色家园戒治康复,现已成功戒毒、回归社会,目前从事汽车修理工作,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  面对吸毒人员基数大、毒品肆虐、吸食传统毒品人数占比高的特殊毒情,支队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推动建成集社区康复、就业培训、回归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戒治康复体系,自主研发3个平台系统,涉及5.2万名吸毒人员,毒品消费市场全面萎缩。2021年,全国查获凉山籍复吸人员从峰值的6993人降至191人,全国新发现凉山籍吸毒人员从峰值的7459人降至170人。  全域出击  近年来,凉山掀起了全社会合力攻坚的禁毒巨浪。  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凉山主动将毒品治理融入其中,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禁毒”落地落实,创新实施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民间力量也参与其中。  经过努力,凉山籍外流贩毒人数从峰值的1604人降至2021年37人,全州1.3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吸毒人员全员脱贫,因毒致贫、因毒返贫问题得到全面遏制,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高达98.6%。  2020年10月,国家禁毒委在凉山召开全国禁毒工作现场会,凉山州7个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县相继“摘帽”,标志着困扰凉山长达20余年的“毒情标签”被全域摘除。  随着禁毒攻坚的不断深入,凉山州社会治安持续向好,饱受毒害的凉山大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30日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也都享有家庭幸福。可以说,家庭幸福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和起点,“拥有时不觉得有什么,而一旦失去,就会觉得特别可惜”。曾经一段时间,有关家庭、伦理的影视作品大量占据荧屏,比如《都挺好》《父母爱情》《情满四合院》之类,其要旨是在唤醒人们对家庭的珍惜和热爱、对家庭幸福的反思。特别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下,家庭因其在给予人们休憩、修养、支撑甚至疗伤作用方面,所起到的其他任何环境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重视家庭,这一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传统,在今天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第一课堂,也是影响每个人终身的资源或者财富。家庭教育之所以很重要,首先在于它的无可替代性,父母是第一老师的角色任谁也代替不了,有人因此把家庭教育称之为人生第一教育。正如哲人所言,“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在步入学校之前,我们主要接受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包括言传和身教。可以说,家教是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记忆最深处,深刻影响每个人思维习惯、性格特点、处世原则的基石。历史上,“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封坛退鲊”,太多的典故反映了家教作为第一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家风者,家庭之风气也,它非一朝一夕形成,是有一个行为——习惯——风气的发展过程,在一个家庭被千百次重复,慢慢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久了就会“成自然”,变成家庭风气之类的东西。有的家风的形成可能是需要一代人、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家风是质朴与执着一脉相承。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直没有停过,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攻克一个个难关,水稻的亩产量一次次刷新。袁隆平九十岁时,仍坚守在科研一线,不断地追求水稻产量的突破。袁隆平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正是这份质朴和坚定,让他在重重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放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实验,总结每一次经验。半个世纪,袁隆平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杂交水稻。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不住豪宅、不坐豪车,把经费全用来搞科研。国家奖励他的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他十几年都在路边摊剪发,穿的衣服也是百十块钱一件,一穿就是好几年。即便是大家心目中的科学界“巨富”,但生活依然简朴,他最看重的是脚踏实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并把这份坚定的意志,传递给儿子、孙女。在教育孩子上,袁隆平向来不喜欢太过严苛的方式,他总是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不过在父亲对农业执着坚守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农业领域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他们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朴实无华、低调内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从父亲袁隆平身上,他们学到了低调为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是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