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社 会
全部 |社 会
回眸: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演讲人:赵序茅 演讲地点:浙江宁波“天一讲堂” 演讲时间:二〇二二年五月  赵序茅 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国际灵长类学会会员,中国灵长类学会理事。从事保护生物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科普著作25部,多次获中国好书奖、梁希科普奖一等奖、中科院优秀图书奖等省部级一等奖。个人获2020年“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生物学属性来看,人类属于灵长目人科,和猿猴是近亲。从文化属性来讲,人类和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并且可以传承下去。即便如此,从历史上来看,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并没有脱离动植物,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  石器的使用,提高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  400万至6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拥有共同的起源。那时候我们的祖先是自然界的普通一员,和其他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至300万年)起,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抬高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距今约200万至250万年,东非肯尼亚的科比福拉、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和哈达尔地区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时代地区,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  在使用石器之前,人类的祖先——直立人可以算得上食物链的中上层,可以捕猎其他动物,不过仍没有达到食物链的顶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在生存手段方面与其他野生动物尚未出现本质的区别,都是从自然界直接采集动植物来生活。这一时期使用石器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祖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曾经挖掘了巴西的一处考古遗址,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石器。科学家通过放射性碳测年对石制工具分析发现,这些石器的主人并非古人类,而是黑纹卷尾猴。从遗址来看,它们使用石器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如今,那里的猴子依然会用改造过的石块砸开坚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很多动物也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如黑猩猩会利用树枝来取食洞里的白蚁。不过,这一时期的石器使用,的确开始改变人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人类由此可以防御凶猛的野兽、围猎大型兽类,以及采集更多的植物。  如今的考古发现可以为我们还原石器时代人类究竟采集和狩猎了哪些动植物。从早期人类的遗址中,科考人员可以发现不少动物的痕迹。比如在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早期重庆巫山遗址中出土了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大熊猫等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山西西侯度遗址则发现了人工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用火烧过动物的痕迹;云南元谋发现了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河北小长梁发现石器1000余件,动物化石有桑氏鬣狗、三趾马、三门马、披毛犀牛、羚羊等。距今1.4万年前的云南鹿洞遗址出土了包括头盖骨、下颌骨、股骨在内的30余件人类化石,以及马鹿、猕猴、黑熊等哺乳动物化石。由此可以推测,当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一部分大型野生动物成为早期人类的食物。  火的使用,是人类提高在自然界中地位的一大创造,进一步提升了人类在食物链上的位置,由此人类大大增强了自身抵御自然界各种猛兽的能力。与此同时,人类使用火来进食熟食,也逐渐改变了人类的外貌——使用火后,人类不需要再用硕大的牙齿来咀嚼生硬食物,由此臼齿变小,人类由方脸渐渐变成尖脸。火对人类身体的改变还不止于此,火带来的熟食还使人类体型增大、肠胃缩小、体毛减退等。4月13日在居延海湿地拍摄的候鸟。新华社发  早期人类之所以能捕猎大型动物,除了石器的使用,还离不开合作与共享。这些技能帮助人类迅速攀升至食物链顶端。现代科学家曾对13个生活在80000年前的早期智人眉骨、脸部形状和颅腔容积的投影,41个生活在38000至10000年前的现代人类,以及全球近代人类的1367具头骨样本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在过去的8万年中,人类的眉骨缩小、面部缩短等特征主要出现在10000年前农业发明以后。通俗地讲,所有这些变化都会使男性的脸看起来更像女性。睾酮一般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它在成年男性体内的含量是成年女性的七八倍,睾酮分泌量越多,第二性征就越明显,面孔也更为“男性化”,同时,它还会调控人的情绪,让人对他人的信任感降低。所以科学家们推测,历史上早期人类的男性睾酮分泌量逐渐降低这一现象,可能会使早期人类彼此信任感增加、人类社会变得更为和谐,从而更利于个体之间加强合作。而合作,正是智人战胜其他人种以及一些大型动物的法宝。  人类彻底拉开与动植物的距离,还在于大脑的进化。关于人类大脑的进化,目前大致存有三种假说:生态学机能假说认为,人类为了寻找食物促使大脑进化;社会性机能假说认为人类在相互合作与竞争中促使大脑进化;文化性机能假说认为人类的学习和知识传授促使大脑进化。我们的祖先大脑尺寸增加部分的60%是为了在环境当中生存下来,比如思考如何发现食物、储存食物、驯化动物和植物。另外30%是为了生存而团结在一起。在古代,部落之间要团结在一起,现在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要团结起来,也是为了生存。人类大脑增加部分只有10%是用来和其他人群竞争的。因此从进化上来讲,合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制造工具的改良,尤其是投掷工具的使用,人类利用、捕杀野生动物的能力获得了极大加强。人类与野兽猛兽之间发生了历史性的攻守转换,人类开始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危机,这一时期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伤害与被伤害,很多野生动物由此灭绝。比如,5万年前智人进入澳大利亚,仅仅过了2000年,当地体重50千克以上的24种动物中即有23种惨遭灭绝。在1.6万年前,智人进入美洲,猛犸象、乳齿象、剑齿虎、巨型地懒、巨熊、本土马、本土骆驼等大型动物逐渐全部灭绝。在共存区中,巨型动物的灭绝主要是遭到人类的猎杀或者生存资源被人类占据所导致的。这一时期的人类,俨然成为自然界的顶级掠食者,几乎具备猎杀一切猛兽的能力。不过,由于早期人类的人口数量有限,这样的猎杀对整体自然界的影响依旧有限。志愿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灵峰街道灵峰湖中清理垃圾。新华社发  驯化,影响了人类对动植物态度的转变  到了农业时代,尤其是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之后,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开始转变为合作关系,这也间接缓解了早期人类对于野生动植物需求的压力。而历史上那些被人类有意或者无意选择的动植物被人类驯化,它们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也随之一并发生了转折。  从目前全球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情况判断,西亚和北非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目前的考古研究证实,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7至8世纪,人类主要种植小麦、大麦和豆类。我国部分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粟、黍、水稻等的起源地。公元前8世纪,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则是世界水稻的发源地,代表性遗址为江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及湖南的玉蟾岩,分别发现了公元前10世纪的硅化水稻和公元前7世纪的稻田遗址。  在农业起源中,中国古代先民对小米的驯化过程,堪称一段传奇。我国对小米的驯化最早见于8000年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兴隆沟聚落遗址出土了1500多粒炭化植物种子,这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小米遗存。与其他作物有所不同,小米的祖先种其实更类似于如今的狗尾巴草,仅看其外形是无法带来食欲的。但是,中国的古代先民敏锐地发现它的食用价值,并加以驯化。  几乎与农业起源同时,人类也开始驯化动物。在10000多年前,人类驯化了狗;猪最初在大约9000年前于今天的土耳其东部一带得到驯化,此后驯化方法传播到了中欧、意大利、印度、缅甸、中国和新几内亚等地。  历史上的动植物驯化,是人类与动物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方面,有了驯化的动植物之后,人类减少了对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驯化的动植物极为重视,而伴随人类生活地域的扩张,被驯化的动植物开始在全球扩张,纷纷进入原本不属于它们自然分布的地方。比如,我们如今全球食用的麦,其原生地仅限于中东地区,而玉米、番茄、红薯等原本只生长于美洲大陆一隅。  自从人类驯化出动植物之后,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明显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与驯化的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人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类驯化动植物的目的不同,人类也对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人类对自己所驯化的作物表现出了严重的依赖,从某种程度上将这些作物的收成与当时人类社会的根基是否稳固相联系,这就是农业时代人类强调的“民以食为天”。世界范围内历朝历代的古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为了精细化耕种,我国先民早在商朝就发明了犁,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普及牛犁;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人们就已经发展了灌溉农业。  与此同时,驯化动物的出现也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很长一段时间里,狗被驯化后是作为人类的帮手存在的。在人类狩猎活动中,狗可以帮助人类预警并对抗猛兽,还可以帮助人类追捕狩猎其他中小型猎物。牛的驯化则大大提高了古代农业耕作的效率。马的驯化更是直接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缩短了空间的距离,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道是“汉唐之所以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清·王夫之)。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对这些驯化的动物极为重视。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期曾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晋书》)宋朝为了保护农业生产颁布法令,严厉禁止私宰耕牛,即使是自家的耕牛也不能乱杀。历朝历代对马也非常重视。出土的秦简提到关于“乘马笃、胔及不会膚期”的律令(《睡虎地秦墓竹简》),这条律令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如果饲养的马体形消瘦、行动迟缓或者不按期参加评比,负责人就要受到“赀各一盾”的处罚。  人类驯化动植物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为野生动植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一时期,除了少数游牧部落外,处于农耕文明下的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需求实际是大大降低了的。与此同时,人类对野生植物的依赖也极大地降低了。对于采集的对象,由原来解决温饱的基本需求逐渐演化成高端需求,比如从采摘果腹食物为主逐渐变为采摘各种名贵药材、名菌等。由此,野生动植物在满足人们生存、生活必要需求方面的地位随之下降,而在满足人类观赏等其他功能方面的价值则开始上升。于是,人类开始在各地收集奇花异木、珍奇异兽,以供观赏之需。最初的动物园雏形就起源于古代国王、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的一种嗜好,即从各地收集来珍禽异兽,将它们圈养在皇宫里,供人们玩赏,以作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我国,《诗经》有云:“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说明在周代就出现了类似的设施,饲养动物以供观赏娱乐。始建于1078年的英国伦敦塔中也曾饲养狮子等动物以供人类娱乐。而万牲园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公共动物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商部奏准修建“农事试验场”,将清宫动物交场内豢养,故这座农事试验场又有“万牲园”之称。1907年7月19日,京师万牲园对外开放,最初的展品是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端方自德国购回的部分动物及全国各地抚督送献清朝政府的动物。万牲园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动物园的开端。  植物园的历史同样悠久。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远方所献珍贵果树、奇花、异草等2000多种,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宋代司马光所著《独乐园记》中提到的“采药圃”,记载了“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这和现代的药用植物园已经非常类似了。西方则从公元1世纪安东尼厄斯·卡斯特在罗马建立的花圃起,到文艺复兴后16—17世纪英国杰拉德在霍尔本城建立的植物园,也以药用植物为主要搜集内容。目前世界现存最早的植物园,是意大利的帕多瓦植物园,这座帕多瓦药用植物园建于1545年。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进一步利用动植物,人类也进一步知晓了如何保护动物。从文献资料来看,从传说的五帝时代开始,中国先民就非常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当时管理山泽鸟兽的官员被称为“虞”。大禹治水时,舜帝同时派益为“虞”。现在看来,“虞”可以视为世界上最早的生态保护机构和官职,而益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位出现在记载中的生态保护官员。到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违者受到的惩罚很严厉。春秋时,《管子·地数》载:“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中也记载,当时制定了春夏秋冬的禁令,规定在生物繁育时期,不准砍伐山中树木,不准在泽中割草烧灰,不准用网具捕捉鸟兽,不准用网下水捕鱼等。这些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完善,为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野生动物保护奠定了基础。近代的动物保护法则起源于欧洲。1822年,爱尔兰政治家马丁说服英国议院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家畜的马丁法案。1934年3月通过的《普鲁士狩猎法》,其主要内容是严格禁止捕杀未成年的幼兽和怀孕的母兽,列出不许捕杀的各种动物和飞禽,并对狩猎的各种形式作了详尽的规定。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从人类历史角度观之,人类在改造自然,与此同时,自然也在改造人类,无时无刻不显示着自己的力量。  比如,当人类认识动物的时候,动物也在认识人类。动物们拥有敏锐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可以看到人类看不到的世界,感受人类感受不到的存在。人类与动物生活于同一个世界,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世界。动物眼中的人类形象,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固有想法。比如,很多鸟类具备四种色觉,它们可以看到人类看不到的颜色;蛇类具备红外感应能力,它看到的人类也跟我们眼中的人类形象完全不同。而且,动物在认识人类的同时,也在想着利用人类,比如乌鸦、野猪,这些聪明的动物很善于利用人类创造的条件繁衍自己的种群,因此它们的家族不断壮大。同时也有一些动物,很不擅长与人类打交道,导致其日渐濒危。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人类对大自然出现了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导致了生态的失衡及持续性恶化。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坏、气候变化、过度开发、污染和入侵物种是地球生物群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人类对野生动植物最大的危害,是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目前全球2/3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灭绝速率比之前快100倍。从统计来看,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的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8%,1970年至2016年间,人类导致了4392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种群规模和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从1970年以来,淡水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超过了白垩纪末期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速度。16世纪以来,已有849种物种自野外消失。  伴随着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类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捕猎、贸易、栖息地破坏和城市化开垦,促进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了病毒溢出(virus spillover)的风险。野生动物中,那些丰度增加、良好地适应了人类主导下的环境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更多的病毒数量。其中包括一些啮齿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  我们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小碎步前进后,进入工业文明的快速跃进期,如今,地球25%的初级生产力供养着人类,南北极有人类的房屋,第三极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就连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人类的潜水器。当人类快速前行的时候,不能忘记思索:我们该如何处理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永远不能割断与自然界的联系,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人类一方面按照一定的目的以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自然不断地适应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也必须改造自身以适应自然界的发展。因为人类的活动作用于自然界的同时,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即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反馈给人类。  由此,生态文明显得更加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随着我国逐步向世界舞台中心靠近,我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日益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  通过以上简单梳理人类与动植物关系的历史,我们需要更清楚地认识到,地球上生存的不止人类自己,还有无数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我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之上,彼此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恐怕无法想象,假如未来有一天没有了动植物,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动植物,正确看待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善待地球上存在的每一个物种;需要我们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作者:于强(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美国总统拜登近期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芯片行业投入527亿美元补贴,试图提升美国的芯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同时,该法案还试图逼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限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上奉行自由主义的美国,很少直接推出产业政策。美国的头部企业,无论是亚马逊、苹果,还是谷歌、微软,没有一个是靠美国的产业政策扶植起来的。此外,美国过去屡屡以产业政策造成不公平竞争为由,指责和制裁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次针对一个产业,拿出一大笔资金,推出这么明显直接的产业政策,充分说明在芯片问题上,美国真的急了。  不过,对待这一法案,市场并不买账。就在拜登签署该法案的当天,美股三大指数收跌,芯片股普遍下跌,说明市场认为《芯片法案》治不了美国的“芯病”。美国政府虽然看到了问题,却开错了药方。  缺人的问题靠补贴无法解决  市场不认可美国政府加大补贴的方案,究其根本,是因为美国芯片产业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人。美国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和储备,与芯片行业的需求并不匹配。  多年来,随着美国芯片制造产业不断衰落和外移,芯片行业不再是一个高薪、高美誉度的行业。因此,美国优秀人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选择金融、营销等专业,而不会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自动化、材料等与芯片相关的专业。芯片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美国不仅缺乏与芯片相关的专业人才,也缺乏芯片生产上下游的工厂建设、仪器耗材制造、物流储运相关领域的人才。  人才的缺乏,使得芯片公司不愿意在美国投资,连美国自己的芯片公司也在不断出走。美国政府的优惠、补贴力度再大,在美国依旧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没有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芯片公司自然不愿意在美国投资设厂。台积电、三星在美国的一再压力下,被迫到美国设厂,而其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工厂建好了,员工哪里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6月份公开表示,在美国招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很困难。拜登签署《芯片法案》之后,白宫发布新闻稿说该法案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事实上,就业机会是创造出来了,但是美国到底有多少匹配这个机会的劳动力呢?  就算好不容易招来了专业对口的员工,很多人的敬业精神也无法达到芯片行业的要求。美国的员工评价网站上曾经出现过一篇文章,作者正是台积电在美国好不容易招来的新员工。他参加新员工培训之后发现,台积电的员工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要上夜班,周末还要轮班,其他时间还要随时待命。同事告诉他,这就是芯片行业的日常工作状态。这个美国人抱怨,他没想到要这么拼,工作强度这么大。  美国芯片行业衰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留不住人。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之前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做到副总,之后离职创立了台积电。台积电的现任董事长刘德音,之前在英特尔任工艺流程整合经理、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做研究经理,之后离开并加盟台积电。今天在高端芯片制造上普遍采用的浸润式微影(又称光刻)技术,发明人是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的得主、新竹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院长林本坚。他早年间在IBM工作,后来因研究得不到公司重视,于是选择离开。随着这些技术骨干一个个离开美国芯片公司,美国芯片行业自然不断衰落。美国要问问自己,这些骨干人才的流失,是因为薪酬不够高吗?还是因为发展通道受阻,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识才、不惜才、不爱才,是美国半导体业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通过增加补贴无法解决。  打压别人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芯片法案》拿出的527亿美元补贴,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毛毛雨”。2022年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上的投资超过400亿美元;今年1月英特尔在美国俄亥俄州新建两个芯片制造厂,就要耗资200亿美元。芯片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500多亿美元的补贴,算不上什么“牛排大餐”,充其量只能是个“餐后水果”。  但是,美国政府却给这个“餐后水果”附加了一个极为苛刻的限制条件。按照法案的要求,企业一旦接受了美国的补贴,10年内不能到中国新建或扩建先进的芯片厂。这个条款连英特尔和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都是反对的,因为这等于让他们眼睁睁放弃一个大市场。美国企业心里很清楚,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不仅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大客户,而且还会得到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当下,整个芯片行业面临即将到来的下行周期,在下行周期中,谁能够抓住客户,谁就能度过冬天。《芯片法案》拿出一点点资金,却让芯片公司放弃大客户大市场。这部法案对芯片公司来说,不是一颗糖,而是一根绳。它的结果,不是帮助芯片公司,而是困死芯片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芯片法案》签署后白宫发布的新闻稿标题中就提到,这个法案是为了“对付中国”。但是,美国需要明白,靠补贴振兴不了美国的芯片业,靠打压中国也无法让美国的芯片业崛起。打压别人是美国一贯的做法。20世纪,日本的纺织业崛起,美国打压;日本的汽车业崛起,美国打压;日本的芯片业崛起,美国还是打压。然而,美国自己的纺织业、汽车业、芯片业并没有因此而再起。而且,中国不是日本,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和日本的态度截然不同:日本选择向美国低头,中国选择的是不惧打压,勇于斗争,加快发展自己。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芯片业“卡脖子”的动作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但是,4年过去了,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的进展,世界有目共睹。美国招数用尽,气急败坏之下,又炮制了这部《芯片法案》,逼着芯片公司一起搞“切割”和“脱钩”。  打压别人并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给别人下套使绊并不能让自己跑得更快。世界是个网,科技进步也是一个网。纵观人类科技史,科学发展从来都不是只有一条路。你可以在某条路上设置障碍,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路上都设置障碍。美国不可能把芯片科技向前发展的所有路都堵死,何况在这个行业中,美国早已不是领跑者。美国的心思放在围堵中国上,中国的心思则放在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升级上。二者高下立判,最终结果可以预见。  美国的确得了“芯病”,但是并未对症下药的《芯片法案》注定无法实现美国的“芯愿”。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洁  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大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健康疾病;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全球抑郁和焦虑患者增加了25%。  如何更好地减轻压力、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议题。在传统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之外,近年来,以正念减压法、正念认知疗法为代表的正念干预手段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成立了专门的正念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国家卫健委也曾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推荐采用正念冥想的方法缓解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正念、学习正念。  投入当下,更好集中注意力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自由撰稿人叶心(化名)告诉记者,每次临近交稿日期,她都会变得焦虑不安。微博热搜能轻易转移她的注意力,微信群关于新闻热点的讨论更是不想错过,终于坐在电脑前写作,却又忍不住胡思乱想。“一整天忙个不停,但真正集中注意力码字的时间没有多少,只能一边责怪自己浪费时间一边熬到下半夜。”叶心说。  “很多人习惯用忙碌填满生活,用电子产品缓解焦虑,而逃避此刻最真实的体验,结果反而更加混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兴华说,正念不是逃避、控制,而是以接纳焦虑、与压力共处的智慧方式。  “人每天会产生很多个念头,这是大脑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要么纠结于过去,要么在幻想未来,却容易忽视当下的感受。”刘兴华说,理解正念,首先就是要将注意回到当下。  目前,美国麻省大学医学教授乔·卡巴金提出的正念定义的认可度最高。卡巴金认为正念是通过有意识地觉察当下,并对每时每刻所觉察到的体验不加评判,从而产生一种觉察力。1979年,他首次将正念训练引入医学界,创立正念减压法。“从那之后,正念就成为一种有科学实证、去宗教化的冥想方法和补充医疗手段。”刘兴华说。  觉察和接纳成为理解正念的关键。“所谓觉察,就是要觉察一切身心现象,包括呼吸的感觉、躯体的感觉、周围的声音以及我们的内心活动等等。当评判念头出现时,要觉察并提醒自己用更宽广的视角和中立的态度如实面对。”刘兴华提醒,接纳并不意味着佛系或者丧、顺从、隐忍或停止生长,其范围只在身心,也就是允许身心现象的出现和发生,让自己面对事物本来的面貌,不受评判、害怕、欲望所影响,从而才能发现和采取更合适的行动,来完成任务或者解决问题。  90后金融从业者小伍在今年初夏跳槽,伴随着薪资的增长是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是焦虑工作,夜晚越是无法入睡。“失眠时很难不去想事情,睡不着会不会影响明天的工作状态,状态不好会不会导致工作出差错。”小伍说,转变发生在他参加朋友体验过的一个正念训练课程之后,他开始觉察失眠这件事,觉察内心产生的各种想法。“更重要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开始明白担心的各种结果只不过是一种可能性,与其担心一个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如意识到此刻正在睡觉、正在工作,慢慢地,焦虑也减轻了。”小伍说。  在刘兴华看来:“正念就是要引导人更多地投入当下,投入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而不是花更多时间管控自己的小情绪,感受管控不想要的感受。因为越是管控,实际上越会陷入恶性循环,这正是焦虑抑郁障碍的致病心理因素之一。”  目前,正念已经应用于情感障碍、慢性疼痛、癌症、失眠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相关治疗方法有正念认知疗法、接纳承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研究显示,正念对一系列身心疾病都有益处,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减少焦虑、抑郁和压力。近年来,一些国际研究也表明,正念在艾滋病、更年期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血压管理及免疫力提高等方面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正念练习能否代替治疗?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正念的应用无法代替疾病本身的诊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谈及正念在慢性疼痛、癌症疾病中的应用,就需明白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孙亚斌说:“疼痛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会带来消极影响。患者长期经受疼痛的折磨,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反过来,这种心理状态又会影响疾病的进程、转归和预后。”  “正念无法治愈癌症,它帮助患者接纳患病的事实、患病中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让他们对这些情绪和状况不作评判。”孙亚斌说,如果处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重度心理障碍急性发作期,建议前往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  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  茶叶从业者小施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2021年7月,她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28天、每天练习20分钟的正念训练营。训练营报名费近500元,押金100元。在28天内,如果训练者忘记交练习作业三次,在课程结束时,押金将不会被退回。  “这种惩罚机制其实很违背正念的基本理念,它让人开始责备自己,一旦超过三次没交,那干脆破罐子破摔,就不练习了。如果没有惩罚机制,也许今天落下的练习明天会接着练。”小施说。  尽管没有参加完全部的课程,小施坦言,正念练习对她改变很大。“如果有进行正念练习,那一天整个人的状态就会比较平和、淡定,一旦忘记练习,就会因为忙碌的工作越发焦躁。”小施坦言,正念让她开始觉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在遇到事情时第一反应不再是担忧,会换一个角度思考,整个人感觉很自由。  像小施这样从正念中获益的人不在少数。为何他们如此喜欢正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表示,正念之所以流行,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是有效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它的效果已经得到大量的心理学、临床医学研究的支持。  此外,孙亚斌认为:“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不止一次地分享推荐过正念,名人的宣传也带动了正念的流行。”  在名人推荐与正念有效之外,居民急剧攀升的心理需求依然值得关注。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为10.3%。  疫情的暴发与反复加剧了这种焦虑感,更多人因为长时间居家办公、隔离、失业等感到压力与迷茫。今年4月上海疫情暴发,身在北京的叶心几乎没有一刻放下过手机,她担心在上海的朋友和陌生网友,不停地在微博上刷新消息,越看越焦虑,越焦虑越无法停下。  正念似乎成了对抗焦虑的一粒解药。与这种普遍性焦虑和抑郁相对的是医疗资源的不足。在今年6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介绍,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全国精神科医生,执业注册医生有5万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  此外,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015-2020)》分析,我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级市,县域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鲜有精神科、心理科,精神卫生供给不充足,分配也不均衡。  不仅如此,国内的心理咨询也尚在起步阶段。“疫情加剧了心理咨询需求增加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匮乏的矛盾。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市场上的心理咨询参差不齐,行业有待规范管理。”孙亚斌说。  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一大批心理服务产品,正念的流行只是一个缩影。与一小时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心理咨询,正念课程的价格也让人更为容易接受。  “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正念冥想较为简单、容易推广。比如有很多正念冥想的团体干预,这比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更有效率。此外,目前很多正念课程都有录播课,传播成本更低。”曾祥龙说。  通往健康生活的一个选择  如何开始正念练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选择跟随免费的音、视频网站练习,有人选择报名专人督导的正念课程,也有人选择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呼吸、吃饭、睡觉。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正念的练习场景变得愈加多元。  常规的正念练习形式包括觉知呼吸、身体扫描、觉知想法等。  “在正念觉察呼吸感受的练习中,最重要的是把注意放到对呼吸感受的觉察上。当发现自己走神了,就再次把注意力回到觉察呼吸感受上。如果总是走神,也不要责备自己,因为这是内心的常态,也是正念练习中的必要环节。在一次次走神又回来的过程中,正念能力会不断增长。”刘兴华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在练习正念没多久选择放弃。谈及放弃原因,他们告诉记者,很难立刻看到成效,更难每天抽出时间练习。对朝九晚五、需要996的上班族来说,时间更像是一个稀缺品。如果有一点休息时间,他们更愿意选择打游戏、刷剧、购物。  正念练习是否需要在特定的场景下进行?对此,刘兴华认为,正念练习就像太极拳一样,是一套操作化的健心操,是很“接地气”的。此外,正式的正念练习确实需要每天投入一点时间,一般15分钟即可,在此基础上,将正念融于生活。同时,刘兴华建议,如果将进行长期的正念练习,初学者最好在专业正念老师指导下进行,系统学会后再自行练习。  来自大理的高中老师聂小舒,练习正念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对他而言,正念更像是一种生命哲学。“不需要进行刻意的正念练习,只需要把注意放在当下,正念地行走、正念地吃饭喝茶、正念地看书……更重要的是,学着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个时刻。”在上课之余,聂小舒常与学生分享练习正念的体会,他希望学生无论何时,都能聚焦当下,专注做事。  就像健身、睡眠一样,正念成为很多人通往健康生活的一个选择,他们正念地行走、正念地呼吸,将其融入生活的每一部分。“无论是赶地铁还是散步,无论是烦躁不安还是气愤难耐,每时每刻都是练习正念的好机会。试着带着接纳的态度来体会当下,改变已然发生。”刘兴华说。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作者:冷勇  随着中秋的临近,月饼又开始热销了。  据媒体报道,高价月饼和豪华包装依然是月饼市场的两大痼疾。有的月饼标价虽不足500元,但运费要600元,以此来补月饼差价;有的商家将高价礼盒月饼由线上转到线下,或通过添加微信、支付宝、对公转账等进行私下交易,以逃避监管。  记者在北京的一家超市看到,价值258元的“上新了故宫”福瑞缤纷中秋月饼礼盒有四层包装,包括两层包装盒、纸质分装小盒、塑料包装,且内部除去两种口味共6个月饼以外还附有2种西式糕点和4种坚果果干。而价值188元的迪士尼快乐奇旅月饼礼盒则有五层包装,分别为皮质外盒、迪士尼卡通裁片、月饼包装内盒、纸质分装小盒、塑料包装。  高价和豪华月饼,不仅助长奢靡之风,也与环保节约的现代文明理念相悖。也正因此,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今年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而8月15日起强制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则提出,月饼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且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  国家版月饼包装“瘦身令”,堪称“史上最严”,但在最严“瘦身令”之下,仍有商家敢在月饼包装上“顶风作案”,这一现象说明,部分商家并未真正意识到控制天价月饼和限制过度包装的意义在于回归节日传统,遏制不良风气,倡导环保理念,而是为了追求利润,钻营取巧。这使得月饼包装“瘦身令”,实际上遭到架空。  对于部分商家的做法,仅仅靠媒体曝光和道德谴责是不够的。月饼包装“瘦身”的制度已定,重在落实。而要推动月饼商家等各方对规则心生敬畏,有必要拿出一系列组合拳。  一是要加强规则解读,引导商家依法有序经营。月饼包装“瘦身”,说到底是个技术活,无论是四部门的公告,还是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都有大量的技术性细节,这就需要相关方面充分解释说明,让商家真正掌握法律和政策的要求。换言之,规则越是明晰,越能减少商家打擦边球的空间,也给基层执法以有力地指引和督促。  二是加强对线上线下的抽查监督,对投机倒把、钻空子的行为毫不手软,坚决打击。比如,市场监管总局称,对不符合食品安全、不符合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有关要求,以及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实施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一律从严查处。高价和豪华月饼依然在公开销售,说明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唯有对商家违法行为露头就打,才能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  作为消费者,也要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吃月饼不是吃包装,如果是自己吃的,市场里几元钱一块的散装月饼既实惠又方便,和家人一起自己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少买、不买“天价”月饼,倒逼月饼“素面朝天”,消费者是有一定主动权的。  要知道,让月饼脱掉浮华的外衣,回归团圆、思念的传统内涵,是对“月饼文化”的正本清源,可谓功在当前,利在长远。而抵制“天价”月饼,人人皆可为之,人人当为之。  推动月饼包装“瘦身”,人人都是参与者。“史上最严”包装“瘦身令”理当令必行,行必果。用治理的“组合拳”,最大限度挤压月饼包装灰色的“内部乾坤”,并形成长效机制,方能避免政策规定被架空,早日还月饼市场以一片清朗。(冷勇)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作者:张田勘  据媒体报道,2022年7-8月,四川省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  为了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严峻形势,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下发文件《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放高温假,让电于民,时间从2022年8月15日00:00至20日24:00。  除了工业生产让电于民之外,四川全省还倡导节约用电、有序用电,并开启“省电”模式。四川是能源大省和发电大省,2021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各省区的当年发电量中,四川位列第6,发电量为43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但用电量仅为全国第9位。据此推断,四川不应当是缺电的地区,但为何又用电紧张呢?  从7月到8月,全国经历高温天气,四川也不例外,居民用电量大增。四川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四川7月售电量达29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刷新了单月售电量最高纪录。  同时,本来是丰水期的夏季却在今年进入干旱少水期,导致水电发电量低于预期。四川的丰水期为6至10月,平水期为5月、11月,枯水期为12月至次年4月,正常情况下,夏季丰水期因来水多,水电可以“大发”;冬季枯水期来水少,水电则减发或者不发。但是,今年四川的主要装机流域水库水位大幅低于往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35.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8%,位列历史同期第一少位;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减少2-6成,伴随极端高温天气的持续,短期来水依然不会有好转。  此外,由于地理原因,四川水电站绝大部分都是径流式,不具备储水功能。按河流的径流量实时发电的水电站,如果上游水量偏枯,或来水较小,发电量就会减小,供电也会随之降低。根据对岷江和嘉陵江两个水电站的调查,由于水量小,现在的发电量只是去年同一时期的25%-51%。  四川的缺电还有另一个因素,四川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大省。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电外送电量连续5年超过1300亿千瓦时,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约1/3。在外输电量不减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本省用电紧张。  采用水力发电是缓减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但是,如果把绝大部分的能源都放在水电上,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靠天用电”的后果,不仅让本省的用电紧张,也会影响对外输电计划。  现在,四川的工业用电让电于民,以及居民节约用电只是权宜之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开源。只有多发电,才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能扩大生产。因此,有必要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也就是在依靠水电的同时,还要发展利用其他能源形式。除了水电外,太阳能、风力、地热、核能发电都属于清洁能源,也能提供大量电力。  四川已经注意到了自身水力发电的优势和不足,正在调整能源结构。四川省2022年前7月能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3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前7月煤炭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同比增长42.6%;电网建设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13.8%;油气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8.9%。  事实上,四川还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创造性地开发清洁能源。2022年1月,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兆瓦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1号机组开工建设,未来,来自内江威远的页岩气将在内江白马转化为电能,为四川和内江电网运行提供新的电力保障。(张田勘)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20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在危急关头冲向病患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在我们对抗病痛时给予我们最强大的安全感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他们就是“中国医生”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走近医务工作者祝他们“节日快乐!”家属塞下红包就走医生将钱打进患者账户6月9日下班后,一位病人的家属来到孙医生的办公室,塞给他两个红包转身就跑。他追出去时人已没了踪影,“这位病人是从山西大同来的,马上就准备做腰椎手术了。”收到红包的医生叫孙新志,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生。两个红包,共计现金5000元,孙医生清点红包后,交给当晚的值班护士暂存。孙医生将红包交给护士第二天,孙医生托自己所带的实习医生卢迪,将这笔钱全部打进患者账户。担心患者和家属还心存顾虑,孙医生专程去病房安慰患者,叮嘱他早点休息。“明天我给你手术,不用担心,不用害怕。”11日,这位病人的手术顺利完成,目前已经出院,正在恢复中。患者发来了术后康复训练的视频,再次向孙医生表达感谢,“多亏您的精心治疗,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医院实习生到窗口交费其实,这不是孙医生第一次“收红包”。今年2月,有家属硬塞给他2000元也被他全部打进了患者账户。“当年我还是学生时,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这也是医学生的一种传承。”孙医生强调这个做法是医生的“基本操作”:如果不能劝退送红包的患者或家属,就将红包转存为患者的住院费,换一种方式“物归原主”。孙医生安慰患者孙医生在实习医生的帮助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段视频,目的是想告诉广大患者:医生是除了家属之外,最希望病人顺利走下手术台的人。不收红包,是一名医生的底线。“患者找我看病,就是给了我信任,我肯定尽全力去救治每一位病人。”又是他!广州医生连续两年地铁紧急救人7月12日早上8时许,广州5号线杨箕地铁站内,一名约40岁男乘客突发心脏骤停并晕倒失去意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博士后、胃外科医生陈喜杰恰好在站内换乘,听到呼救后他随即赶去救治。陈喜杰毕业后进入中山六院工作陈喜杰观察到患者为40岁左右男性,眼球上翻。他轻拍双肩呼喊试图唤醒乘客,乘客无任何反应,进一步触摸颈动脉无搏动、心脏搏动消失,双上肢冰凉,此时陈喜杰判断患者脉搏、呼吸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与此同时,他请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120救护车,准备简易呼吸球囊、AED、联系家属,并请工作人员查看乘客书包,有无相关信息提示既往疾病史及随身急救药品。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陈喜杰开始实施循环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其间反复判断乘客神智及心跳、脉搏恢复情况。待AED到位后,陈喜杰指导工作人员给乘客贴上电极片,调至监护档,AED提示患者室颤,充电后予电除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经过4-5个循环后,120医护人员也已到达现场,陈喜杰在心肺复苏的同时给120医护人员交代乘客事发经过。经过25分钟的反复抢救,乘客恢复自主呼吸,但并未恢复意识。经过与120医护人员共同评估,乘客适合转运,陈喜杰又协助医护人员将乘客转运至120救护车上,才安心返回医院。事后,陈喜杰在朋友圈分享道:“AED真是个好东西,建议全社会面普及。”看到熟悉的7月12日,他也不禁感慨道:地球是圆的,时间也是轮回?去年同一天,他就曾背负患者飞奔百米紧急救人。2021年7月12日上午9时左右,陈喜杰从员村地铁口出站,抬头时发现出站楼梯中间平台处坐着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子,她正捂住右下腹,旁边的路人束手无策,神情焦急凝重。本着胃肠科医学生的直觉,他大脑里瞬间极速闪过“阑尾炎”“胃肠炎”“泌尿系结石”等诊断。陈喜杰边上楼梯观察她能否自行正常行走,眼看着她站起又疲软地倒下,凭着医务人员职业本能,他急忙跑过去扶住她。走近才发现女子脸色煞白,嘴唇暗紫,双手大拇指向内紧收微微有点抽筋状。陈喜杰搀扶她在地铁站台旁坐下,简单询问了有关出血贫血等病史之后,便决定带她回医院急诊诊治。陈喜杰2021年7月12日紧急救人监控录像陈喜杰仗着自己“身强力壮”,果断背起了她向中山六院走去,边走边询问病史使其保持清醒。到达急诊分诊台,陈喜杰向护士大致说明了女子的情况,为其安排留观床位,在护士对她进行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测量时,才得以详细询问病史。将其安顿好后,陈喜杰便返回自己岗位工作。“治病救人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职责!”陈喜杰说道,每次紧急救人都有路人的积极帮助,这让他尤为感动。急诊医生飞奔救人“任何一个医生遇到危及生命的事都会往前冲”今年5月,一位急诊医生为抢救急性心梗病人而在快速奔跑中重重摔倒的视频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这位急诊医生飞奔前去抢救病人时重重摔倒在地,但他立刻爬起来,继续赶往抢救室。这位医生名叫赵新星,是山东临沂一位急诊医生。5月14日,赵新星值夜班连续抢救了两位病人。15日早上7点,赵新星接到护士电话称来了一位心脏呼吸骤停的危重病人,他迅速穿好衣服,急忙跑向抢救室,但在拐角处重摔在地。抢救工作结束后,赵新星才发觉摔倒导致自己的肋骨受伤,但赵新星说“作为急诊科的任何一员,碰到危及患者生命的事都会往前冲。我只是做了一个急诊医生应该做的工作。”临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赵新星赵新星所在的临沭县人民医院作为临沭县唯一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周边50余万居民急危重症的救治重任。365天时时刻刻、24小时分分秒秒,急诊是永远没有休息日的生死较量的战场。当急诊科出现危重患者抢救和突发事件,急诊科医生24小时随叫随到、立刻投入抢救工作。对于危重症病人抢救,他从不轻言放弃,他常说:“急诊是患者最后一道关卡,如果我们轻言放弃患者就再也不会有重生的机会。”就像赵医生自己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医生遇到危及生命的事都会往前冲。”无数位像赵医生一样敬业担当的医护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宝贵职业精神,在加速度奔跑中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中则有这样一句高赞文案:“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生死关头,谢谢挺身而出的你致敬医者仁心评论区一起向白衣天使送上你的祝福!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19日
 8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先后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向社区工作者、幸福教育课堂的师生和老年志愿者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建、改善人居环境、开展为民服务等情况。  ↑这是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同幸福教育课堂的孩子们亲切交流。  习近平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他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要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习近平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向老年志愿者了解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情况。  ↑这是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老年餐厅,同正在用餐的老人们亲切交流。  ↑这是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同居民李水一家拉家常。  ↑这是习近平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居民群众亲切交流。  牡丹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3000多户居民,近年来经过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改善,成为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8月18日,在牡丹社区志愿者之家,志愿者在制作小区树木、花坛、绿地居民认领牌。  ↑8月18日,在牡丹社区志愿者之家,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理发。  ↑8月18日,牡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就餐居民进行登记。  ↑8月18日,孩子们在牡丹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学习固定翼模拟飞行课程。  ↑8月18日,牡丹社区的居民在社区打乒乓球。来源:新华社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19日
学习进行时丨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谋划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