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社 会
全部 |社 会
作者:张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7月中旬,我随全国政协专题视察团赴云南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视察。接到通知之际我很兴奋,不仅因为本次视察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学习实践,也因为云南于我有着一份特殊的因缘。  说到我与云南的因缘,一方面是我作为全国心血管病相关协会的会长和主任委员,一直关注着云南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我是民盟盟员,而民盟和云南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渊源。我喜欢云南、关注云南,先后多次在云南开展扶贫慈善调研、基层医生培训帮扶和患者教育工作。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患心血管疾病人群比例及防治情况并不乐观。大概十年前,我作为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民盟社会服务部的成员,曾赴腾冲开展调研和帮扶工作。当时在一所县级医院,看到很多患有严重心脏疾病却因医疗水平限制和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治疗的患者,我感慨万千: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帮扶,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我立刻组织了全国和云南的一些医生,启动了一项捐助救治工作,让不少患者在当地得到了有效治疗,恢复了健康。  为了把优质的医疗资源留在当地,我和云南省人民医院及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一起,通过“心脏起搏百县行”县级帮扶项目,先后十余次去腾冲、威信等地,开展县级医院医生培训和基层患者的义诊和救治工作。就心血管领域而言,整个云南省三年前能够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县级医院不足3成(39家),通过百县行县级帮扶项目,迄今已提升到7成(90家)。  我的工作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云南省政府合作共建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并在2017年正式面向社会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阜外医院还在云南建立了区域性医学中心,为专家团队在云南继续深入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建立了一个永久基地,让云南百姓不出省就可以享受高水平诊疗服务。此外,医院还多次派出医疗小组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新型病的筛查和慈善救助。  正值炎夏,在云南倒是感到几分凉爽。此次在云南视察的5天里,34个界别的45位委员,看到了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各族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一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气象!  在视察和交谈的过程中不时响起吴碧霞委员的歌声,循声望去,看到的是少数民族村民和她一道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时常会看到有人“追星”,原来是俞敏洪委员在和村民们讨论怎么把他们的农副产品卖出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乡亲们和当地干部围在一起,听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介绍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全国各民族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中央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而当地干部和村民也向视察团兴高采烈地介绍当地的发展、大家的开心事,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  随着视察活动顺利结束,我在想,我们的视察活动收获了什么、我们为云南少数民族带来了什么?我想,那就是这次视察活动的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一名政协委员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5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组合体姿态融合控制、小机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组合测试等在轨工作,并利用问天舱气闸舱和小机械臂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余建斌本期编辑:李娜、蒋川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5日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上半年全国消防接处警与火灾情况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4日
今天的新闻中的一件大事儿就是我们的问天实验舱任务组织完成了发射前的系统间全区合练,这也意味着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妥当,就待择机发射。而从地面到太空,从6月5号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算起,我们的三名航天员也已经在轨工作生活了47天。今天节目开始,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今天的生活片段,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这是三名航天员今天吃早饭的画面,正对着我们的是女航天员刘洋,最中间的是航天员陈冬,背对着镜头的是航天员蔡旭哲。  这是饭后的画面,刘洋和陈东正在操作仪器,后面的蔡旭哲则是在锻炼运动。  能看得出,大家的状态不错,实际上,最近几天,航天员乘组正在加紧整理从天舟三号转移出来的物资,还进行了接下来手控交会对接备份方案的训练。这期间,他们还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见证了一个神奇的时刻。一起再看一下这个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瞬间。  这项工作是要在二氧化碳还原系统中,检查一下水箱的转化状态。二氧化碳是哪里来的呢?是航天员呼吸出来的,而经过系统又将还原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水。  可以看到刘洋从系统中将水箱抽了出来。刘洋和蔡旭哲在检查水箱的状态。当然,之后还要将水箱接到处理系统进行净化,最终生成纯净的再生水。怎么看待这个神奇的系统?多出来的这桶水,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水、氧气这样的资源在太空中可以循环利用,“生生不息”?这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又在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天的节目,让我们先从这次应用背后的过程说起。  二氧化碳可以转化变成水?  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飞向中国空间站。值得关注的是,随货运飞船一同升空的物品中,就包括一套二氧化碳还原系统。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大蔚:它(二氧化碳还原系统)主要是能够实现再生,把我们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子系统能够再进一步充分重新利用,再用于我们的空间站。  二氧化碳转化后,重新利用的最终形式是什么?答案就是:水,可供航天员饮用的生活用水。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驻空间站执行的一系列重要任务中,就包括二氧化碳还原系统的相关工作。  按计划,6月23日,三名航天员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二氧化碳还原系统的组装和测试工作。  组装测试完成后,系统将会如何运转?二氧化碳真的能成功转化为水吗?就在最近,答案揭晓。  实际上,在此之前,为了实现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的目标,让水和氧气等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环控生保”系统早已投入使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头等大事就是安装调试并体验这套系统。  航天员刘伯明:再生水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舱内我们收集的冷凝水,第二部分是我们收集尿液,进行尿处理形成的蒸馏水。  神舟十二号三个月的在轨飞行,三名航天员验证了这套系统的全部功能,实现了空间站氧气、水等资源的再生利用,还在太空喝上了功夫茶。  航天员刘伯明: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喝功夫茶。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主任设计师唐斌:水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设计的是85%,现在是完全满足我们的设计指标,到后面现在一直使用的是再生水,对舱内的气体净化也不需要消耗一些消耗品,它都是一个循环利用的过程,这样就能够保证长期的一个载人飞行任务。  新系统 新成果  实际上,短片中提到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的这一还原系统,是我们整个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一部分。  这个系统的构成非常复杂,它要为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及时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微量有害气体、微生物、微尘,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控制舒适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保障饮水、大小便等航天员生存的基本需要。简单说就是为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环境里生存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也被称作航天员的生命“保护伞”。怎么看待最新的这套二氧化碳还原系统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一位专家: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副研究员、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  经二氧化碳还原系统转化的水,能直接喝吗?好喝吗?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这22升水不能直接喝,它们是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生成的还原水,还属于中间水,后续经过水处理系统净化以后就可以喝了。应该说,不管是尿液还是汗液处理后产生的再生水,还是二氧化碳气体还原转化后产生的再生水,口感都是一样的。  航天员能坦然饮用汗液、尿液处理后的再生水吗?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我们在地面上进行过充分测试。我们从神舟十二号返回下行了在轨产生的再生水,然后在地面进行了全指标的测试,所有指标都是合格的,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要求。另外,航天员在地面上也经历了一段时间喝再生水的过程,所以航天员是可以坦然面对的。  中国空间站,水资源再生使用率已超90%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在此之前,我们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已经通过5个再生子系统,也就是电解制氧子系统、二氧化碳去除子系统、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子系统、尿处理子系统、水处理子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大气和水的再生,水资源的物质闭合度已经超过了80%,而这次经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的稳定运行,我们每天可以多回收一公斤左右的水,使水资源的物质闭合度提高到了90%以上。  也就是说,在轨航天员喝的水,已经有90%以上都是通过我们再生水产生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由地面通过货运飞船上行补给的,这部分只占不到10%。  系统每生成一公斤再生水,等于节省一公斤黄金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在空间站里,通过系统生成一公斤水,也就意味着我们后续可以每天少补给一公斤水,也意味着不需要再从地面上行物资中运送一公斤水了。俗话说“一克重量一克金”,火箭飞船一克重量的发射成本大约就是一克黄金的价值。  如果地面少补给一公斤的水,也就相当于节省了一公斤的黄金,相当于大约40万元人民币,所以环控生保系统的运用,大大减少了发射的补给。  环控生保系统运行一年多,情况如何?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从天和核心舱发射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环控生保系统也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来,5个子系统运行都非常稳定,各项参数也比较平稳,系统功能实现得也都比较好,包括电解制氧系统,为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90天的驻留,以及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180天的驻留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也去除掉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提供了水等资源,保证了航天员在轨的生命安全,整套系统应该说运行得非常好。  环控生保系统,最多可以保障多少位航天员的长时间驻留?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从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在轨运行情况来看,我们这套环控生保系统目前运行的挡位,比较匹配三人模式下的运行,运行水平还是不错的。  而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们目前核心舱的这一套系统可以支撑到六人的运行,包括电解制氧系统、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只是说在六人运行的时候,肯定会工作到比较高的挡位,或者说我们处理的速率会更快一些。  环控生保系统的未来会怎样?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森:我们的环控生保系统技术发展一直瞄准物质闭合度的进一步提升。比如说水资源,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回收循环利用,正在进行新一代雾化再生技术的研究。比如说,我们要从尿处理系统目前产生的尿残液当中来进一步提取水,将水分进一步回收,提高水资源的物质闭合度。  我们目前正在地面上进行研究,未来还会利用新的技术,比如生物再生式技术,实现食物的再生,达到更高的环控生保技术水平。  如何让资源能够在太空“生生不息”?怎样更好地保障航天员可以安心飞行,在天上安全舒适地工作和生活?我们继续关注。  环控生保系统:从非再生到再生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宣告中国空间站建造首战告捷,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阶段。  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如何在密闭狭小的舱内长期驻留?适合人生存的气压、风速、空气质量和水又该如何保证?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中国航天员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员刘力涛:在空间站,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感,他觉得我现在温度高了,那我可以降1℃,如果温度低了,我可以升1℃,完全是他自控的,类似于开空调一样。  短期飞行,航天员用的都是消耗式的非再生技术。而到空间站执行中长期飞行任务之后,如果再依靠非再生技术,那对地面的补给压力就会非常大。另外,氧气资源的再生也至关重要,毕竟,航天员一秒钟都不能离开氧气,而二氧化碳过高,人就会昏迷。那么,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必不可少的氧气、水等资源,又是如何从“非再生”走向“再生”的呢?  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向阳:我们是把气体进行再生和净化,包括二氧化碳的去除,微量有害气体的去除。还有把水电解制成氧气供他们呼吸,把尿处理成尿蒸馏水之后,还要进到一套水处理系统,处理成饮用水,包括冷凝水也要进入到水处理系统里面,这样也可以处理成为饮用水。这五套(子)系统在轨联合匹配工作,可以极大节约我们地面上行的航天员的消耗品。  今天是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的第449天,随着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越来越长,今后对环控生保的寿命要求,自然也就很高。此外,航天员在轨维修环控生保项目,也将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志强:我们要始终保证这套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发生故障的时候可维修,所以在轨维修的这个设计理念,在系统研制过程中也是特别关注的。比如说防人误设计,类似这些进行过大量的专门的设计。  目前,问天实验舱已经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空间站组合体也已调整入轨,具备与问天实验舱交会对接的条件。问天实验舱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将进入舱内启动生命维持系统,完成科学实验柜的组装,并开展交叉科学实验。一系列期待,越来越近。来源:央视网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4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2日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准东京电力公司(东电)制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东电随后将着手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工程。22日,海洋事务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作为“捕鱼大国”和“吃鱼大国”,必将首当其冲受到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海产品出口也将受阻。沿海地区日本民众患病风险增大。据共同社22日报道,根据东电计划,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到近海约1公里处建设海底隧道,由此排放核污染水,并在排放前先用海水进行稀释。预计2023年春天正式进行排放,全部排完需要数十年。“日本国内行政程序非常快!”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渤海研究院院长张晏瑲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东电17日刚刚公布海底管道基本建设完成,仅仅5天之后排海计划就正式获批,推测日本政府和东电事先已经通过气。现在管道基本建成,行政审批程序完成,综合目前信息判断,日本的排海计划非常有可能提前,国际社会必须加速阻止。韩国环保人士通过行为艺术抗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图源 视觉中国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郁志荣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经过二次处理,就能成为所谓“干净水”,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入海,必将造成整个太平洋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洋生物资源遭到毁灭性打击,严重影响亚太地区民众健康。郁志荣称,这其中,受到危害最大的必然是日本国民,沿海地区居民患白血病、癌症、不孕不育等核辐射病的人群会大幅度增加。他解释说,这并非调侃,而是不争的事实。曾经体会过原子弹爆炸危害的日本国民对核辐射疾病的痛苦深有感受。日本将137万吨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好比发动一场核战争,日本国民要受核辐射疾病的“二遍苦”,遭“二茬罪”了。他说,有良知的日本国民和学界应与日本政府抗争,强烈要求岸田政府高度重视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问题,果断推翻排放决定。国际社会也要阻止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危害地区,乃至全球海洋环境损害民众健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就有关问询表示,日方这种置各方关切于不顾,企图制造既定事实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福岛核污染水处置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环太平洋国家的公众健康,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如果日方执意将自身的私利凌驾于国际公共利益之上,执意要迈出危险的一步,必将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留下历史污点。(邢晓婧 张 卉)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3日
作者:侯楠楠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陆生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来的。大暑节气正值“三伏”的中伏阶段,此时桑拿天到来,大地就像蒸笼,闷热潮湿。但“七下八上”的时节,北方陆续进入雨季,雨水带来些许凉意,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俗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盛暑时节,山西、河南等地有“晒伏姜”的习俗。人们在三伏天时将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拌匀后装入容器,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后食用。夏季贪凉,吃过伏姜后,身体会发热出汗,带走身体里的寒气,是种反向的养生智慧。(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除了晒伏姜,广东人会在大暑时吃仙草,而在清代京师地区,时鲜佳肴就更多了。据载,京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调冰,佳人雪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且有鲜菱、芡实、茨菇、桃仁,冰湃下酒,鲜美无比。其莲藕芡菱,凉水河最胜,有坊曰十里荷香。”  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也称“荷月”,此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开得正盛,是盛夏时节最清凉美好之所在。苏州一带还将农历六月二十四作为荷花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泛舟赏荷,消夏纳凉。  除此之外,浙江台州葭芷一带还有送“大暑船”的习俗。据民间传说,清同治年间,当地有病疫流行,大暑日前后尤为严重,人们认为是五位掌管瘟疫的神仙带来的灾祸。葭芷地处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商定在大暑日这一天集体供奉“五圣”,将满载供品的“大暑船”送至椒江口外,以求送走瘟疫,保佑人们身体健康。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大暑时节到底有多热?北宋书法家蔡襄写有标题就很直白的《暑热帖》:“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什么心静自然凉,都是骗人的,根本没地方可躲好吗?  米芾就不一样了。他也有一件书法作品,叫《逃暑帖》:“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米芾当时担任一个闲职,上班不用打卡,所以干脆在暑热之时“逃”进深山之中,乐得清净又享得清凉。  还有更机智的王鉷,在家也能“人工降雨”。唐代《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唐玄宗时期御史大夫王鉷家里建有“自雨亭”,“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王鉷让人通过水车等将水引到屋顶上,水沿着屋檐流下,如同降雨一般,凉快却也奢侈。  不过,人们“苦夏”,农作物却“乐夏”。从气象物候可以看出,大暑的节气特点是高温湿热,这样的气候对稻作农业丰收大有好处,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农谚曰:“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不酷热,五谷不多结”。虽是大暑时节,农人一刻也不得闲,特别是对于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此时人们要及时收割早稻,还要兼顾种植晚稻,才能确保粮食丰收。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吃得简单、不社交也不买衣服,白居易过得很“低欲望”,好像做什么都没有心气。实际上,大暑伴着蝉鸣,是盛夏的最后乐章。夏季独有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已经准备退场。想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酷暑都有些值得珍惜了?来源:光明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制作:王宇峰、尚丹、王坎、程红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2日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而在“情绪价值”被反复强调的如今,人际关系中的垃圾情绪处理成为年轻人最大的烦恼。“我也很累啊,为什么他们总是要跟我分享这些烦心事呢?”“我本来以为我们关系很好,但后来发现她只有在不开心的时候才会找我。”“虽然我觉得很难受,但她是拿我当好朋友才会跟我讲这些的呀。”倾听者能安静听对方倾诉不满、焦虑、委屈,终究是带着对对方的喜爱的。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忍耐被滥用,自己的真心被践踏,于是愤然崛起:拒绝成为情绪垃圾桶,从我开始。一、现代人,全身心抗拒成为情绪垃圾桶“情绪垃圾桶”,是指当人情绪不好时,把不良情绪通过语言、行为、暴力等宣泄的某个人或物。工作中遇到的垃圾同事,恋爱中男友的骚操作,学业中的困难挫折,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让人觉得不舒适的情境,让人心生愤怒、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而互联网的便利使得人们能以很低的成本将这种“垃圾情绪”通过网线倾泻到另一个人的生活中。生活中的糟糕事情无法避免,那么亲友似乎存在一定情理上的义务帮助正深陷泥淖的人疏导情绪。但令现代人反感的是:为什么总是自己被单向输出情绪垃圾?为此,一批年轻人为了保卫自己的精神领域,也是各出奇招:1.敷衍文学才是王道自从敷衍文学爆火并成功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后,人形“情绪垃圾桶”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一利器。不想处理对方的糟糕情绪也不想让关系太僵硬时,就来开启敷衍大师模式:“怎么会这样呢?”“好家伙”“你太难了”,基本上来回个几轮对方也就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没了倾诉欲。而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是情绪倾泻者的倾诉隐含着情感共振的需求,而敷衍学的本质则是将没有情绪投入的敷衍包装得没那么敷衍。筑起一座隔绝情绪交换的高墙然后装点上美好的装饰,是现代人最后的体面。2.用魔法攻击魔法朋友圈的点赞之交总跟你吐槽男友的直男操作怎么办?魔法派选手会建议你:把话题拉回到自己身上,把工作中所有的不满之事都倒给她。如果还嫌不够,那就找她借钱。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忽视对方的需求,并表现出强烈的利己倾向,这样倾诉者会在感情上遭受双重打击。而自己在拒收对方的情绪垃圾同时,也处理了自己的垃圾情绪。但这种大招对关系的破坏性过强,一般也就被用于“人间奇葩”身上。3.炙热真诚的打直球在亲密关系双方生活都很难的时候,自己能共情到对方的艰难,但也的确无力处理对方的情绪时,你会怎么办?直球型选手选择剖开自己,坦诚所有的关心和困扰,“我知道你真的很不开心,但你过多的倾诉也让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压力。”她们选择主动建立情感连接,将关系的主动权交付到对方手上的方式,以双方关系为挟让对方适当约束自己。当然,如果每段关系的处理方式都能如此明确简单,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年轻人如此困扰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底气去直接拒绝接收垃圾情绪,这种没有内耗无需技巧的方式终究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取得效果。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纠葛使得垃圾情绪的处理格外难,那么如何从根源上让自己摆脱“情绪垃圾桶”的身份呢?二、如何避免成为情绪垃圾桶在正常人际交往中,都会存在倾诉负面情绪并接受负面情绪的时候,大部分人只是偶尔成为别人的“情绪垃圾桶”就可以进入漫长的CD时间。可是有一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得将自己修炼成了“情绪垃圾桶”型人格。人格的自我觉察如果你有接触过“习惯性垃圾情绪制造者”,你会发现他们一般并不是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只是一味的发泄感情:他们沉溺在这种模式中无法自拔。而“情绪垃圾桶”型人格本质也是一体两面的在强迫性重复这种不愉快的经历:明明知道对方并不是在寻求帮助,却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接收了所有的垃圾情绪。习惯性成为“情绪垃圾桶”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讨好型人格,但其人格中的讨好程度往往较高,虽然她们隐约意识到这种关系不太健康,但自我概念模糊及自我情感抑制都使得她们沉迷在这种“被需求感”中。而另一类人则是因为无意识的成为了“神使”(“神使”对他人的感受和情绪,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辨识力,能够快速、深度共情他人,而求助者也能很快对她们打开心扉)。擅长观察,沟通以及思考使得她们具备超强的情绪处理能力,而帮助他人的“使命感”以及倾听他人时的“深度链接感”使得她们不会拒绝他人。如果当你持续半年以上都在担任身边人的情绪处理者,那么你可能需要自我评估一下是否无意识的成为了“情绪垃圾桶”型人格,然后有意识纠正。高效高质处理垃圾情绪真正让现代人觉得痛苦的是:情绪倾泻往往发生在深度亲密关系(父母与子女,情侣,挚友等)之间。虽然这种病态重复消耗掉了正常人体内的能量,可这段关系却是我们无法割舍的。那么如何高效高质处理对方的糟糕情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修习的一课。首先,解决对方问题的第一要义必然是自我保护,评估彼此的边界并为自己设置底线是进入这段情绪决斗场的首要任务;接着,处理对方情绪的技巧也很重要,比如B站UP主认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表达支持-倾听故事-反馈情感-反馈认知”这一套连续操作,而不是采取“转移注意力式”“自恋式”等有毒的安慰方式(来源于B站:【深度心理科普】如何真正安慰一个痛苦的人?);最后,你需要适当平衡自己的心理,可以采用反向倾述自己的糟糕经历或是其他获取能量的方式。以及控制心理支援频率以避免被深度依赖。其实,真正让人得以走出糟糕情绪的并不是交流的技巧、实质的方案等,而是一颗赤诚的心。“开始安慰别人的同时,意味着你将会抛开自我,至少是在生命这一小段时间里,全为支持另一个人而活着。”所以,安慰者也需要抛去对技巧的依赖及对自己能力的傲慢,需要知道,全情的投入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中是出于对对方的爱,而平衡自己的投入程度及对方的依赖程度则是出于对自己的爱。保持沉默或勇敢地说不最后,当察觉到对方已经进入病态的强迫性行为时,就需要适当的回避,静待时间抚平所有的一切。偶尔恰当的表达自己的不适,在保护自己的时候也是对对方的一个提醒。三、避免成为惯性垃圾情绪制造者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在情绪交易市场上,大家其实并不抗拒成为暂时的“情绪垃圾桶”,真正让人介意的是那种一味索取别人的情绪价值,却努力回避他人情绪的行为。所以,在感情上格外依赖别人的人也有必要审视自己的情绪流通轨迹:1.是否会看轻他者的倾听“她只是听了一会,可我是真的伤心了啊。”这种“琼瑶式”的自我中心是最伤害倾听者的行为。每个人在别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情绪银行,如果只是一味的消耗他者的能量,而不反馈能量,那么关系破产也是必然结果。2.是否在回避真正的问题互联网的存在给了人们以转移注意力的渠道,在面对难以处理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轻松的通过浏览短视频、刷新微博、以及向朋友发消息等方式来缓解当前的不适感。但如果一直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回避问题,这种焦虑愤怒的情绪会长期的在后台运行,而对于那些习惯将自己的情绪交给别人处理的人自然就会不停的向外界传播负能量。3.是否突破了别人的边界在情绪纾解上也同样存在边界感,不合适的将垃圾情绪交给错误的人是对彼此的伤害。来自工作的糟糕情绪,和同事聊会更容易得到宽容;由于认知偏差带来的愤怒,和三观一致的人吐槽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关系更密切的人聊内心的焦虑,会比泛泛之交聊更恰当。虽然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但快乐也是。在我们有能力处理亲友的糟糕情绪时,我们能感受到非凡的付出感,而当我们知晓有亲友愿意处理我们的糟糕情绪时,也是情感上莫大的支持。学会情绪处理,并不是筑一面高墙去隔绝情绪,而是让彼此的情绪更好的疏导流通,毕竟纠葛才是人际关系的本质。来源:意林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