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5岁少女勒死亲妈:为什么父母付出一切,却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2020年06月13日
陶公壹生圆
关注

过度的爱,养出恩将仇报的孩子

看到一则令人悲愤的新闻。

45岁的女律师张某,被人杀害身亡,死后还被装进行李箱中。 

张某早年离异,有一个15岁的女儿,她一直独自带着女儿生活。

这天,女儿表示要给妈妈按摩,看到女儿孝顺,张某很高兴。可她却不知道,自己无比疼爱的女儿,早已为她布下一个死亡陷阱。

躺下后,15岁的女儿,生生用绳子勒死了自己的母亲,随后把尸体装进了行李箱里,并反锁了家门。 

她就这样和母亲的遗体一起,待了两天一夜,直至东窗事发。

案件中有一个细节,让人无比心疼。 

张某因为自己离异,一直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就想用更多的爱,去弥补父爱缺失给女儿带来的遗憾。

她的小诗《致女儿》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有缺口的爱虽不完美,但想在不完美中,爱到极致。” 

也许就是因为把女儿当成全部,爱到毫无保留,才让这位母亲,反而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远,最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我们常常说:“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了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殊不知,每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其实都是父母一步步纵容出来的。

凡事过犹不及,爱过满则溢。

父母过度的爱,是让孩子“恶魔化”的催化剂,一步步推动他们丧失了感恩的心。

过度满足,让孩子无底线索取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

中国式父母都是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事事满足孩子,生怕自己付出得不够多。

可往往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只会无底线索取,忘记了去学会给予和付出。

正如卢梭所说: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新闻。

5月23日,江西景德镇,10岁的女孩和姐姐闹矛盾,想要跳楼轻生。

视频中,女孩趴在阳台栏杆外,妈妈跪在屋内,一遍遍求着女儿。

“妈妈会改的,妈妈已经改了很多,哪天有好东西,我不是宠着你啊?我都说,姐姐有的你也都有的。”

                                     

为人母,却跪着求自己的孩子,态度卑微到让人心疼。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才10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用生命要挟妈妈,还要妈妈给自己下跪,这样的教育,以后长大会是什么样呢?”

在我们的身边,实在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

孩子的情绪比天大,为了安抚孩子,为了让孩子满足,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要求,都一一帮孩子实现,直到最后,孩子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 

小时候,是一根特别想吃的棒棒糖;

再大一点,是同学有我也想有的名牌鞋; 

再再大一点,是女朋友要求结婚必须要有的车和房; 

最后,是砸锅卖铁都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能换来孩子的挑剔埋怨,甚至举刀相向。 

倾其所有,想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却生生养出了一头“白眼狼”。 

过度满足孩子,只会让孩子对你的付出觉得心安理得,久而久之,当付出在他眼里成为常态时,一旦这种常态被打破,他就会心生怨恨。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他可以对你无限提要求,但对生活不能。 

你给孩子打开的窗,未来都会变成生活给他关上的门。 

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合理要求统统拒绝,让他们适当体会“受挫”感,才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只有明白得到的过程多么不容易,孩子才会学着去珍惜,并且学会如何正确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有远见的家长,从不过度满足孩子。 

过度奖励,让孩子不懂付出

生活中,还有一种“过度奖励”的父母,不论孩子完成什么事情,为了鼓励他,都对他进行金钱奖励。

知乎上有个短视频,主题是《那些从小被金钱奖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视频尚未发布,暂时无法播放更换封面

视频中的女孩琪琪,从小就被妈妈宠爱着长大。

为了“富养”女儿,每当琪琪完成一件小事的时候,妈妈就会奖励她零花钱。 

帮妈妈买酱油,要跑腿费; 

考试考了第一名,要奖励费;

周末去奶奶家,可是已经约了小伙伴,妈妈给了补偿费,才答应和家人一起去看望奶奶; 

日复一日,金钱奖励的思想,渗透在琪琪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直到长大成人。

工作以后,妈妈生病要动手术了,哥哥打电话叫她来医院。

看到妈妈还在昏迷,她便转身要回单位。 

哥哥质问她:“工作重要,还是妈重要?”

她理直气壮地说:“我出来可是要扣工资的,你赔给我啊?”  

最后,哥哥无奈之下答应给她补上工资,琪琪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留在医院。

妈妈住院要人看护,哥哥因为要出差,让琪琪留下来照顾妈妈。

于是,她又跟哥哥算起了账:误工费、劳务费、护工费,折算下来打个折,照顾妈妈一周,她跟哥哥要4500块的补偿。

那冷心绝情的样子,仿佛病床上躺着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她的仇人。

最后,甚至告诉哥哥:“要不你还是请个护工吧,比我便宜!”

兄妹俩不欢而散。

这就是琪琪从小被“过度奖励”的后果。

在她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甚至是亲人的爱。

她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物质化,被金钱过度奖励的她,丢失了基本的为人处事三观,失去了基本的同理心和爱人的能力。 

然而仔细回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家庭:

孩子吃饭不乖,妈妈说:“乖乖吃完饭,妈妈就带你去超市买好吃的。”

孩子玩具乱扔,妈妈说:“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妈妈就奖励你零花钱。”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妈妈说:“下次考到班级前5名,妈妈就给你买最爱的球鞋。”

我们总是用各种奖励,来督促孩子成长和进步,殊不知,一旦养成唯利是图的习惯,就再也培养不出,一个会感恩图报的孩子了。 

你的过度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贪心、爱讨价还价、越来越难满足。

久而久之,没有物质上的利诱,连最珍贵的亲情,在他眼里也变成了一场讨价还价的交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激励人心的奖励,出发点都离不开爱的教育。 

让孩子从小学习爱的付出和做人的智慧,也许需要的时间很长,过程很曲折,但却能保证他的未来走得更畅通无阻。

最好的教育,在保护中放手 

陶行知说过,“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这世上,父母的爱没有贵贱之分,但爱的方式,却有高下之别。

我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掌握爱的窍门。

成才有道,育儿有方。 

父母的爱,最可贵的一点,是“不求回报 ”;最可怕的一点,也是“不求回报”。

最好的教育,是要在保护中学会放手。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爱而有度,付出的同时,也会向孩子索取。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有掌握爱的正确方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我们才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来源:壹生圆(ID:ysy2229)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