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原创
2023年06月02日
谨 琼
关注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辽宁抚顺县教育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纪实

张晓冬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抚顺县教育局在德育教育改革中,努力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全县学校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让师生共同守望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教育部门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改革新形势需要,学校“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中所面临的社会责任更加艰巨,所承担的社会期盼更加迫切。对此,县教育局于2020年制定并印发了《抚顺县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以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进行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体系,实现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全县中小学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实践的良好氛围,实现五育并举、五育互育,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中小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目标。

在《方案》具体实施中,我们以培育亲切感开展启蒙教育;以提高感受力开展认知教育;以增强理解力开展认同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高雅的审美情趣,质朴的道德情操,深邃的哲学思想,作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年段目标。同时将开展“传统美德进校园”、“民族精神进校园”、“中华优秀经典诵读工程进校园”三大主题活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校级重点工作。

各学校认真制定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通过诵读、故事会、主题班会、情景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活动。让经典说话,吸收精神养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提升孩子们的人格素养,扎实落实县、校两级方案已经成为抚顺县师生的共同追求目标。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我们制定的《方案》指向是双向的,先要解决“传道”问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我国历史发展积淀的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是我们在实施教育前对教育工作者要求的必修课。学生的礼貌源于师者的优雅,培养学生的善根源于师的慈悲。对教育师德标准的坚守与监督是我们贯彻《方案》的一项前置性工作,除了学校的自我监督,教育局还适时进行抽查和社会反馈调查。

2023年1月,抚顺县教育局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专项研究》总课题组,认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示范基地。

二、做实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教学规划之后,教育效果的体现关键在于日常教学环节的持之以恒。我们的基本做法就是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吟诵中华优秀经典,让经典诵读进课堂,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实施力。内容包括:校内达标篇、校内拓展篇和课外拓展篇。校内拓展篇即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开设传统文化课,实施《弟子规》+N的模式。

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将教育内容与学科分工进行合理搭配。各学校做到教学计划、课时、教材、教师、教案“五落实”,每周至少一课时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任课教师主要由语文教师担任,并有规范的教案。县级校本课程教材选用的是“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的全国中小学通用版实验教材;规范统一教材、专人师资教学、县域整体推进,已经成为全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县教育局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进校园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将传统文化课作为夯实“第二课堂”的唯一县级校本课程。把小学一年级的《弟子规》和《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和《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三年级《声律启蒙》、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孟子》、六年级《大学》和《中庸》;中学七年级《古文观止新编》、八年级《孙子兵法》作为县级各学段的校本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学校义务教育,目前尚属实践探索。为了在实践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县教育局因地制宜,先后在后安学校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观摩活动;在石文学校和上马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观摩课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双创助力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想”网络培训活动。

组建县级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团队,实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周报制度,随时调控各校传统文化工作的进展;坚持视导制度;每学期利用期初、期末的两轮视导,进一步推动学校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从而促进全县各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突出主题教育,让学生逐步增强文化自信

在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我们把认真落实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和创新性发展”要求,努力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文化浸润,打好人生底色,把弘扬传统美德,让传统文化浸润内心,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作为目标要求。

按照《抚顺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渊源及相关故事,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朗诵、舞蹈、讲故事、写诗作词等教育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三年来,县教育局在汤图学校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展演”观摩活动,各学校共开展了各类活动98次。

践行民族精神,让仁爱的种子植入灵魂,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执行力。深入开展“让我是中国人植根于心”的主题教育活动。依托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载体,开展活动。各学校班级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让我是中国人植根于心”主题班会,每学期出刊一期宣传专栏和班级黑板报。

三年来,校级开展了112次各类活动,召开了785次主题班队会,出刊和班级黑板报40次;县级组织了“红心永远向党、牢记使命担当”做新时代好少年电视演讲比赛,策划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升旗仪式活动,倡导每所学校大课间“一曲一操一铃”,实施了抚顺县中小学百首歌曲进校园工作。

四、落实行为规范,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的过程重点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我们在教育中始终注重精细精准、小处着眼,开展体验性学习。从2021年开始,每个寒暑假都下发《关于开展<抚顺县中小学生寒(暑)假家校共育“十个一”活动>的通知》,学生通过完成熟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好书、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学讲一个传统美德故事、每周学做一道菜、为长辈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好事等活动。

两年来,学生阅读经典好书约16000本,背诵古诗约10万首,学讲传统故事约16000个,为长辈洗脚约8000人次,做好事约8000件,通过这些体验性学习,进一步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各校还根据自身实际,打造了传统文化精品特色项目。如石文学校“鼓武青春和美生花”,救兵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艺双馨少年”,上马学校“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后安学校“课堂渗透,活动深化”,海浪学校“传统益智游戏,传承民族经典”,峡河学校“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汤图学校“传承中华文化,打造满乡特色”,马圈子学校“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精品项目,为我县打造县域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体验性实践,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校园里,温馨的孩子们敬礼问候、主动拾垃圾、安静就餐、围着老师捶背……等画面层出不穷;家庭里,惊喜的为长辈洗脚、洗衣做饭、清扫拖地、不挑吃穿……等习惯越来越多;学生在家中的变化引起家长的普遍关注,家长们感动于孩子的变化,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支持,感受到了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学生们知敬畏,懂感恩,孝亲尊师,弘扬孝道,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逐步成为主流。很多家长感慨,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太有必要了,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学校德育教学的改进,让学生先学习做人,再努力成才的次序是正确的,德是学生幸福人生的立身根本。

各校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学习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和“和而不同”的智慧,领悟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和“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境界,涵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锤炼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品格,不仅增加了课外阅读量,丰富了语言积累,而且树立了家国情怀,提升了思想文化修养。三年来,以量变为质变,积小胜为大胜,文以化人,久久为功,争做一个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中国人在抚顺县各学校已蔚然成风。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教育部门应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培育品格健康人才为根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3年5月10日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