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不好的孩子也是教出来的

原创
2023年06月02日
谨 琼
关注


孩子出生时相当于一张白纸, 人性都是纯净纯善。那么,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会逐渐拉开差距呢?关键在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熏习,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孩子所在的家庭,孩子在家庭接受了什么样的熏染,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在电视节目《少年说》中,有个孩子叫李仁志,他的母亲是个外卖员,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有时还会受人冷眼。12岁的李仁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李仁志并没有因为母亲是外卖员而心生自卑,反而站上表白台,介绍母亲的工作,他心疼地说:“我的妈妈,她辛辛苦苦地工作,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即便如此,她并没有因此而怨恨这些人,而是选择用感恩来传达更多的善意。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些善意, 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很多人需要有人来扮演这些角色,为他们服务。”12岁的他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满怀对母亲的感恩。

在场下的仁志妈妈听到这番话,含泪回应说:“儿子,谢谢你的理解,也谢谢你让我知道你长大了,会为别人着想了,也谢谢你那么体谅妈妈。”孩子心疼自己,仁志妈妈非常感动,告诉他,“其实你看到的, 只是个别人, 还是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说下雨天,或者时间确实来不及,有的客人还是挺好的,会说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或者是时间到了你们晚点送达就可以了。”接着,她说:“我听到你说的那些话,我非常感动,因为一开始我以为你对于我选择这个职业会有点抗拒、不理解,我没想到你不嫌弃妈妈做这份工作,我感到很欣慰。”

仁志还说:“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父亲每次去探望,都会买他们喜欢吃的水果,陪他们坐上很长时间。在爷爷奶奶面前,父亲从来没有粗声粗气地说过一句话。爷爷去世以后,父亲就去得更勤了。父亲会挑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给奶奶洗头洗脚、修剪指甲。父亲经常说,感恩不是在表功,也没必要拿出来炫耀,因为面对的是你的参娘,是在表达你的感激,只求问心无愧。家长养育了我们,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是从家长那里不断地没取养料;等我们有了能力,不断地输出爱来反明家长,这样做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仁志的普良,源于爸爸妈妈平时生活中的教导。爸爸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孩子要孝敬老人,要懂得感恩;而妈作为外卖员,偶尔遭遇歧视与不公,却不会把不满和抱想带给孩子,她尝试着给孩子一个满是阳光的世界,因为她能够客观地看待社会,为世间那些真心实意而心动,才能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环卫工赵庆霞为接送儿子上下学,每天要比同事早起工作2小时。10岁的孩子放学后,就会去帮助妈扫大街,赵庆霞不愿意让孩子帮自己扫大街,但懂事的孩子每次都偷值跟在后面扫,并称帮妈扫大街,是“心疼妈妈,不想让妈妈太累了”,俗话说得好,“有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孩子早当家,并不是家里穷的必然结果。因为家里穷,般都没有测爱孩子的资本和条件,家长往往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养家糊口,早早地教会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也没有养尊处优的条件,正如古人说的“习劳知感恩"。

而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并不会像仁志妈妈、赵庆霞那样,往往是以孩子为中心,甚至付出自已全部的心血。但悲哀的是,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冷漠、嫌弃和不满。

曾有个孩子从小被娇惯,想要什么东西撒一顿泼必定能得到。 他张口要买一个几千元的赛车玩具,只因看到班里的同学玩,自己不能被比下去。家长意识到是以前太宠孩子,让孩子滋生了这样的虚荣心,于是下狠心不给他买。没想到孩子不仅责怪妈妈小气,甚至说出“赛车都买不起,凭什么当我妈”这样让人心寒的话。

孩子从“一张白纸”到变身“白眼狼”,并非一日之功。如果家长为孩子付出太多,而总是拒绝孩子的付出,孩子就会渐渐习惯于不再付出,进而失去学习感恩和成长的机会。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总是想尽力满足孩子,习惯包办孩子的大小事情,以孩子为中心,只知道溺爱,不知道正确教育。结果,孩子把家长对自己的有求必应和付出,看作理所应当,心安理得地“享受”,而“享受”的稍不舒服,就会抱怨,甚至怨恨;只知索取,不知道家长的艰辛,不懂得回报和感恩,仗着被溺爱而有恃无恐。而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一些家长只知道抱怨孩子,感到委屈,感到无可奈何,却不知道反思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为了说明问题,举个种树的例子。要想树木成材,不仅要给树木浇水施肥、打杈剪枝,还不能怕日晒雨淋。不浇水施肥,树木长不好、长不快;但水和肥太多,树木就发黄不长,甚至被淹死、烧死。如果不舍得给树木打权剪枝,任其自由生长,枝权林立,长得乱七八糟,就不能成材。

养孩子就如给树木浇水施肥,给孩子吃穿用不能过分,要有度、有原则;教孩子就如给树木打权剪枝,不纠正缺点错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立不起来。对孩子娇惯、溺爱,怕孩子吃苦,就如怕树木日晒雨淋一样, 如果害怕树木被太阳晒死,被雨淋死,而把它种在屋子里面,不可能成材。教养孩子就如种树,关键是怎么养、怎么教。大人怎样养,孩子就怎么习惯:大人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学;大人往哪引,孩子就往哪走。

有一年暑假,一位北京的爸爸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外地的朋友马丽家,请马丽照顾一下。从机场接回男孩,马丽就对他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让你在我这里过暑假,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机在那里,我要教你自己去洗衣服。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不会做的我可以教你,不明白的可以问我。”男孩听着这位马丽阿姨的话,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最后,当马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自己已经13岁了,已经能做很多事了,包括自己解决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男孩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他的爸爸妈妈对马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这并没有什么魔法,就是教育。不少家长太宠爱孩子了,不肯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是想办法提供给孩子,忽视了孩子做人能力的培养。

一位女士与女友聚会,女友8岁的儿子看到女士在用iPhone打电话,小男孩说:“我妈妈说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过7级,她就给我买一个这样的iPhone."这位女士说:“这事我不赞成。”她说:“怎么了?”女士说:“你一个8岁的小孩儿,有拥有手机的必要吗?再说了,你考过7级,完全是应该的,因为你这样的年纪,每天的责任之一就是学习, 要什么奖励!因为考过了一个7级,就狮子大开口跟妈妈要iPhone,妈妈挣钱容易啊?你这样做不觉得不好意思吗?”那个孩子看着这位女士,听着他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女上接着说:“你跟妈妈要这要那,你帮妈妈洗碗了吗?帮妈妈扫地了吗?你洗过衣服吗?擦过桌子吗?妈妈下班回来以后,你问过她累不累吗?你什么都没做过,有什么资格跟妈妈要钱买这买那?”

在女土这样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他的妈妈一直坐在那儿不说话,时不时看女士一眼,眼中有笑意。女士知道,她其实很认同这些话,她可能早就想这样说,却从来没有“忍心”对自己的儿子说过。

女士说:“这个手机是不是不能要?”小男孩竟然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女士对女友说:“姐们儿,他8岁了,你跟他讲什么他都会听进去的,就看你给他的是什么影响了。如果你总这样无节制地满足他,你给他多少他都认为是应该的。”女友说:“真是这样,给多少都不觉得多啊!”怨谁呢?孩子吗?当然不是。看到许多人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不争气、不节省、不体贴、不刻苦这就叫作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如果家长都能像这位女士和马丽这样用心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懂得许多该懂的事情。

所有的孩子一出生从本性上都是好孩子,给他什么样的教育,他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假如一开始就给孩子特殊照顾,这就是错误的开始。比如,你做饭刚做出来一部分时, 就叫孩子先吃;你上菜时,把好的菜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长辈面前,这就在暗示孩子:他处处优先,好东西都是属于他的。

不少家长已经习惯了把餐桌上所有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给孩子特殊照顾,仿佛不这样做,就是不爱孩子。由来已久的习惯,反而惯坏了孩子,孩子在餐桌上的贪吃事小,但规矩事大。所以,上菜时,要把好菜放在长辈面前;长辈没动筷子前,孩子不能动筷子;全家人没齐时,也不能动筷子;而不是把菜放在孩子前面,任由孩子毫无顾忌地吃个一干二净。这件事情虽小,却让孩子知道,尊敬和孝顺长辈是做人的道德。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跟他吃顿饭就知道了,如果一个孩子吃饭时喜欢挑来挑去, 看到自己喜欢的菜,恨不得全放在自己碗里,不顾他人,说明这样的孩子缺教养。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里最经常、最有效的教育,包括日常的家务劳动,要让孩子参与进来,懂得体会家长劳动的辛苦,让他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分子,任何家务活,自己都有义务做。所以,教育孩子要从吃饭等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一定要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自立的人、能够融人社会的人。

没有天生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家长。能教育出好孩子的家庭,并不在于家长拥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在于家长的胸怀和格局、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家庭教育,您的随手一次转发,可能就会帮助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孩子!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