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这部今年最该看的国产节目,不该只有800人看过

2020年05月23日
南溪
关注

连日来的裁员/停薪潮把职场人逼得不轻。

不过,跟“久经战场”的职场老炮比起来,那些即将步入或者刚刚步入的菜鸟们,更是叫苦连连。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场疫情带来的求职困难。

即便是幸运入职的,也正经历着忐忑的小白阶段。

最近有档国产节目,就将镜头对准了这帮步履维艰的职场菜鸟——

《我的白大褂》

别看豆瓣标记里只有800多人看过,但很多看过的人都默默给了5星。

它对准的绝不仅是职场小白,更记录了每个拥有职业梦想的人,如何把乌托邦式的理想变为切实可行的能力。

第一集精华版

                            

跟我们想的职场不太一样,这档节目挑选了医院这个历经生死的地方。

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在医院,有一群预备上岗的医生。

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呼——规培生

每个规培医生,要在学业结束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1-3年的规范化培训,在“老带新”的实践模式中,轮流于各个科室。

在规培阶段,他们有望成长为医院里最出色的医生。

但前提是,能经受住不同科室老医生的“敲打”。

你可以把这档节目理解为现实版的《新职员诞生记》。

总之,它跟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个医疗题材的纪录片或剧集不同。

不是什么护士爱上医生的狗血爱情剧,也没有苦大仇深的负能量。

这里面完整猎奇了小白医生的日常。

V姐看完更新的几集后,总结了他们的工作感受,那就是:

难、险、奇、累。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想用这些字来形容他们的工作。

毕竟每个职业都有各自的苦衷,谁又是容易的呢?

可思来想去,综合比较了一下,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注定跟这四个字绑在一起。

 即使初来乍到,但绝不能犯错。 

经历过职场的人明白,

没有一个人刚来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把上司交代的工作高质量完成。

这过程里总会发生这样那样棘手的问题。

而我们的成长也是从遇到并解决问题里锻炼出来的。

但医生不同,在诊疗阶段稍有偏差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在深圳人民医院,规培生林平娜从待了3年的超声科转到了急诊科。

别看她已经在医院待了3年,转到不同科室就跟新来的没区别。

她刚跟带自己的老师碰面,就遇上一个情况不太好的病人——

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甚至抗拒就医

这三点加在一起,已经把初来乍到的小林“吓”个够呛。

而且病人的瞳孔已经扩散并死死盯着自己。

别的医生都是冲上去赶快救助,小林却怔住并下意识后退了一下。

这个细节恰好被镜头捕捉到。

好在小林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状态,火速加入诊治中。

但由于病人情况危急,小林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病人就走了。

这让第一次快速面对死亡的小林,难以接受。

情绪逐渐崩溃的小林独自蹲在墙边哭了起来。

这一幕像极了屏幕后刚去上班的菜鸟,出离崩溃的样子。

可惜,留给她调整情绪的时间并不多,就要火速投入下次救治。

要知道,实践中对规培生的考核无处不在,上一秒还在紧张问诊的老医生,下一秒就会突然抽查“无菌环境是指什么”。

如果不能秒答,等待她的就会是一个无声的失望。

一天下来,亲自上场的机会没有不说,自信心还被打击了一番。

小林可能不止一次在心里大喊“我真的好难”。

而这,还只是规培生好难的冰山一角。

跟老师面前回答不上问题比起来,得不到患者的信任更让人伤心。

 谁愿意让新手给自己看病呢?

来自口腔科的规培生周芷伊,刚刚结束了修复科的学习。

在那里,一切都完成的不错,所以她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儿科。

不料,吃到了闭门羹。

给她出难题的不是带自己的老师,而是一个个前来看牙的小魔王。

从来没哄过孩子的小周,面对孩子们的哭声,手足无措。

她的一句话不仅没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搞不定孩子,还怎么看病呢?

后来她发现,任何甜言蜜语都不如一张小猪佩奇管用。

虽然通过了第一关,可小周并笑不出来。

从她来到儿科到现在,几天过去了,除了哄小孩,她啥事都没干。

更别提亲自给他们处理口腔问题了。

为了让小周尽早上手,带教老师每经受一个患者都会问愿不愿意让小周给自己看病。

得到的回答,通通是拒绝。

其实,这也能理解。

毕竟患者是挂了专家号来的,看病的时候却换成了实习医生,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本来上手机会就不不多,再加上被患者和家属的双重拒绝,小周变得畏手畏脚。

在一次最基础的检查里,不小心操作失误,被老师换下。

她不止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只能做打杂的事情。

打杂、跑腿是职场菜鸟的必经路。

跟小周有同样境遇的,还有同家医院的小郭。

每天除了陪老师查房,就是写写病例,跟病人聊天、处理些简单事情。

有的人快到换科室的时间,也没学到什么有用的实战经验。

是不是像极了实习期结束还一脸懵逼,什么都没学到的你。

跟一般职业不同,除了抓好过硬的专业能力,

新手医生还需要被迫营业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

不管你是个多么内向的人,只要踏进医院,就要变成能说会道的巧嘴。

这项技能,也算在医治病人的行列。

因为光把身体上的病治好不够,很多生病的人往往是心理比身体先承受不住。

可别小看跟病人的沟通,这绝不是简单的嘘寒问暖,里面有特别多的技巧。

就拿新人小林的例子来说,本着实话实说的她,把带教老师说的病人焦虑原封不动讲给了病人,还劝他“千万别焦虑,放轻松。”

这话,我听上去一点问题没有。

可小林却被老师喊停了,因为患者本就敏感,医生如果直接说他焦虑,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患者的情绪需要照顾,家属的心情更需要顾及。

比如,到外科学习的小潘碰上前来看病的伤者。

带教老师提醒他,把切下来的组织给家属看的时候,要丢掉沾满血迹的纱布,换一块新的,防止家属紧张。

不管是哪个科室,有经验的带教老师时刻都在提醒规培生们:

医院,是理性大于感性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每个前来就医的家庭,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的年仅20岁就患上绝症、

有的家境困难付不起高额手术费、

有的孕妇孩子只能保一个,选择保孩子……

面对救不一定能活,不救一定死的抉择,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选择前者。

这种时候,如果医生先崩溃了,就会让家属更难应对。

所以我们能看到,青涩的规培生眼眶会随着家属讲的苦衷而湿润;

成熟的医生则会镇静地给出方案。

有人说那是因为资历深的医生看得多,麻木了;

我却觉得,不是因为见多麻木,而是因为见多才明白当下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看到现在,可能你会发现,是不是菜鸟做什么事都是不妥的?

当然不是。

新人身上对“当一名好医生”的激情以及决心,是坚定的。

节目拍摄的时候正赶上新冠疫情蔓延。

很多规培生自愿申请去定点医院帮忙,不过由于她们的经验有限,只能在科室做些辅助工作。

即使无法亲临一线,这批规培生还是有效完成了防控。

在他们的努力下,颇有成就感的事情也发生了。

得不到患者信任的小周,迎来了第一个患者;

总是粗心犯低级错误的小潘,变得细心;

经常给科室打杂的小彭,也开始上手术室,接触实战。

他们用经历说明了一件事:

 “没有一个医生从一开始就能游刃有余”。

而这,也是这档节目受人喜欢的原因。

它鼓励着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实习医生格蕾》剧照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节目只拍出规培医生面临的较为正面的事情。

片中虽然每个带教医生风格不同,

但却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前来学习的新人。

但现实中,就没那么幸运了。

很多人没有老师带;

有老师带也只是在考核表里签个字,走形式;

表现优秀也不会留下转正;

工资非常低;

……

这些存在的问题都被节目的滤镜净化掉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由于近期频发的袭击医生事件,不少新人医生都在网上购入防割颈护具求保命。

没想到,这群医护小白最难的不是处理病情,不是收敛自己的情绪安慰别人,不是一次次重拾信心……

而是任劳任怨保住命。

看完他们的日常,你还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糟吗?

来源于场库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