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收藏贴】南怀瑾:这几本书,越早读越好,是孩子一生的“压舱石”

2022年07月17日
智慧读书
关注

编者按:

 孩子从小学习文言文,打好文字基础,并运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读诵中国典籍,可以熟悉祖国的深厚文化传统,更能建立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适逢世界读书日,我们分列中国文字、中国经典与中国历史三个主题,选编南怀瑾先生再三推荐的相关书目,以供读者参考。

01 中国文字

《幼学琼林》

《千字文》

我们祖先,晓得人类的语言,三十年一变,如果用白话文把古文记下来,到现在五千年,这个书是没有办法读了!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一种文字。因此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只要学两年的功夫,一个孩子学通了中国文字,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这个文化一下就懂了。

 

——《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东方出版社

 

有一本书《幼学琼林》,你们国学院的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你把这一本书会背的话,什么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你大概会知道了。都是很有韵律的文章,要朗诵,要念出来,要会背,全部都背做不到,就背一些重要段落章句。《幼学琼林》的编者是四川西昌人,这些人都是默默无闻的。古人著书不是希望赚钱,不是希望版权,他希望把自己的心血传留给后面的人。不像现在的人,到处向钱看,看到钱,魂都掉了,读书人人品都没有了。古人不是这样,这些人贡献多大啊!


——《漫谈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

在中国文化方面,我想你们的底子也不一定扎实的,这还是客气话。你们可以趁着在这里教书时,专读一本书,《幼学琼林》,而且要读下面的小字。这一本书全部读完,你们的国文就有扎实的基础了。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说到古文,大家说:怎么那么难读?其实不然,我记得我只花了半年时间,已经把它弄懂了,后来学外文也是从这个方法来。当然,我不喜欢外文,喜欢中文啦!只注重中文,特别喜欢!中文只要学一千多个字,最好是读一本《千字文》。

 

这个《千字文》,你们大家知道的,要会背……大家知道《千字文》的来源吗?是梁武帝的时候,一个叫周兴嗣的大臣写的。梁武帝是无锡常州一带的人,这个江苏常州这一带啊,历史上出了十几个皇帝了。

 

传说周兴嗣有一天犯了错误,梁武帝气得要杀他,可是实在是不忍心杀他。所以把他关起来,罚他一夜之间,用一千个不同的中国字,把中国文化的纲要,写一本书出来;拿我们现在讲叫“上纲”了啊!他就一夜之间,用一千个不同的中国字,把文化系统,由哲学、宗教、科学、人文、经济、政治,什么都包含进去了,写成了《千字文》。第二天,房门一打开,周兴嗣须眉一夜之间全白了。梁武帝一看《千字文》,服气了,说算了算了,不要杀你了,一切都照旧。《千字文》就是这样来的。

 

假定现在把《千字文》念懂了,再加上自己多用一些工夫认字,你读古书就很简单了。古书读会了,读中文其他什么政治、经济,那就看小说一样看了。我们当年读书的方法,习惯是这样来的,书是“读”的。所以我主张读书,今天给你们做一个贡献。

 

  ——《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东方出版社 


02 中国经典

四书

现在都晓得古代人教《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等等,其实不一定,像《千字文》等等还是很普通的。对于乡下那些孩子先学会认字来读的,真正准备读书的,还不一定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真正的入手,或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宋朝所编的四书入手。这里头有个道理,《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方面教你认字,一方面是好玩,三个字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个好玩,又容易念。但是这样在家塾教书,一个孩子一天读得了四句,不过只会念念,要会写都很困难。大部分这些孩子,读完《三字经》《百家姓》,据我所知道,长大一点什么都忘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都是白读的。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就选择了,先读《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还是其次的。为什么呢?像他们现在测验下来,幼儿园的学生背《大学》很快,个把礼拜就会了,叫幼儿园学生背《三字经》就很困难,这是他们集中告诉我的数据说,到了小学背《三字经》《千字文》快,但是背《大学》就困难。这有道理。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的文章,我常常讲,这些是代表中国上古齐鲁的文化,北方的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真正重镇,东汉以后是属儒家的文化,文字非常美,而每个字都不浪费,而且态度很文雅,文章的气势,背了以后慢慢会启发人的思想,这是齐鲁文化的特点。

 

因此中国孩子们开始准备向读书这条路,乃至求得功名、做官,贡献于国家的人,多半是先读《大学》《中庸》《孟子》。这些文章一背来了以后,开始老师们也不大讲解,所以我当时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不要多问,去背,将来长大了会知道。”我对这个答复,非常反感,心里想大概这老师自己也不懂。后来我长大了,晓得这老师的教育,传统这个办法是对的。如果他当时讲了以后,你不过认识几个字,只懂了一点点意思。其实每一句话的内涵太多了,等你长大人生的经验多了,背出来以后,启发很多思想,很多道理,所以要儿童先从《大学》《中庸》背诵来,跟着你人生的历程,长大对人处事有经验,自己因为背来,不用思想,会自然启发悟到很多道理。不像你们现在背书,不叫作背书,叫作强记,勉强记下来的。若是背来,脑筋都不用,自然就出口了。像我的习惯,有时候跟你们讲话,一边讲话一边背来的东西就出来了。你们去考试,看了题目,因现在都是强记的,拼命想,结果考完试屁用都没有。


——《南怀瑾先生关于经典诵读的漫谈》

 

03 中国历史

《纲鉴易知录》

 我十二岁一个人在山上庙子里读书,不是读《资治通鉴》,是读《纲鉴易知录》,一年两个月当中已经读了三遍,基础打稳了,所以对历史比较有兴趣也比较注意,而历史与文化是整体的。

 

我们现在研究历史,你们许多人在大学里也读历史,你问要看哪一个教授写的,我不加意见。有些人看中国经济史、中国教育史、中国文学史……我就笑了,看这些书等于钻牛角尖,没有全盘了解。因为这是一般读书人在读了历史以后,站在某个立场观点写的。真要写的话,我刚刚给你们讲的那些话,内容很多,已经有一百个博士论文的题目,又可著书变成学者了。

 

我们的历史,单讲正史,留下来的有二十五史,每一代的历史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果加上这一百年,成了二十六史了。清朝三百年的历史,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写成啊!譬如你们现在研究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我当年在台湾,有些文官武将在我家里听课,我住的地方一到晚上,门口两边都站满了宪兵。我鼓励他们读《资治通鉴》,但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写到唐末五代为止,因他是宋朝人,他本朝的人都还活着,没有办法写。另有一部《续资治通鉴》,是清朝毕沅(号秋帆)作的,他是太仓人,乾隆时状元,学问非常好,曾做过河南巡抚、湖广总督,他邀请一班大学者,历时二十年,编了《续资治通鉴》,从宋朝以后继续写下来,很有见解。

 

为什么这一些大官都注重历史?不注重历史你就不懂政治,不懂经济,也不懂商业,这些学问经验历史上都有。有人问我,我们推翻清朝到现在是九十九年,再一年就一百年了,一百年以后你看中国的前途怎么样?我说要想了解现在这个时代,你去读历史,古书上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想知道未来,要知道过去,不懂得历史你怎么晓得未来?更别谈想懂人类社会文化是怎么演变的。这是告诉大家历史的大要。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