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德育故事 | 一个让老百姓又畏又敬的人

2020年06月29日
红尘炼心
关注

《群书治要·为政》篇中有云:“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意思是说,礼的教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防范邪恶于未形成前,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远离恶行。因此,先王都尊崇礼的教化作用。

可见,礼教对于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人如果能够依礼来做事,那么犯上作乱的事一定不会去做。因此,礼是修身处世的关键,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根大本。《隋书》中有一则史料,记载了一位礼教的践行者,他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己身体力行,破除陋习,使当地社会风气向善向好,为后人做了很好的榜样。

彦光立学 招致大儒  焦通礼阙 令其观图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人。他的祖父梁茂,是西魏秦州、华州刺史。他的父亲梁显,是北周荆州刺史。

梁彦光幼年聪慧,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将来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梁彦光七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医生说吃五石散可以治好,但在当时到处都找不到五石散的主要成分——紫石英。梁彦光忧虑憔悴,不知该怎么办,心里面总是惦记着要找到紫石英。有一天,梁彦光偶然在园中看到一件东西,未曾见过,感到很奇怪,就拿回了家,原来这就是紫石英。亲戚朋友们都感到很惊异,认为这是上天被他的孝心所感动而赐予他的。

西魏大统末年,梁彦光进太学学习,浏览了大量经书和史书的要略。他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首次出来做官便被任命为秘书郎,当时他只有十七岁。

北周受魏禅让,梁彦光出任舍人上士。武帝时,又升任小下大夫。母亲去世,梁彦光为母亲守丧离职,由于过度哀伤而身心憔悴。武帝见他哀伤过度,叹息了好久。守丧期间,梁彦光多次受到皇上抚慰。后来转任小内史下大夫。

建德年间,梁彦光任御正下大夫,跟随武帝平定齐国,因有功而封开府、阳城县公,封邑一千户。宣帝即位,梁彦光被授予华州刺史,又进封为华阳郡公,增加封邑五百户,不久升任上大将军,再升任御正上大夫。

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梁彦光担任岐州刺史,兼岐州宫监。梁彦光上任后,很有政绩,粮食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开皇二年,皇上幸临岐州,欣赏梁彦光的才能,于是下诏说:“奖赏是为了劝人行善,推行道义是为了教诲百姓。梁彦光操守正直,见识才能凝重深远,在岐州施政,声威恩惠遍及州境,清廉谨慎的美名传扬于天下,三年之后,自然应当升职。我担心他贫穷,况且应该表彰其善举,可以赐给他粟米五百斛,布三百段,御伞一把,希望能够使他感受到我的关怀,进一步增添其美德。四海之内,凡是为官之人,都能仰慕他的高尚品德,听闻他的事迹而能够自我勉励。”

又过了几年,梁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里民风很纯朴,他以清静无为的方式来治理,全州大受感化,上报朝廷的考绩连年最佳,为天下第一。等到了相州,他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可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淳,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给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治理州郡,教化民众。皇上听到了这个歌谣,就责备了梁彦光,最终因此罪名而被免官。

一年之后,隋文帝又起用梁彦光,准备派他去赵州(今河北省隆尧东)当刺史。梁彦光便向隋文帝情辞恳切地说:“臣以前没有治理好相州,百姓认为我办事无能,称我为‘戴帽软糖’。我非常羞愧,以为自己没有才能再当官了。您这次又给我机会,我很感激。我请求再次到相州为刺史,我一定能洗刷从前的耻辱,治理好相州。”隋文帝很赞赏他的气度和责任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再次任命他为相州刺史。

相州的那些豪富、奸猾之徒,听说梁彦光自己要求再次来相州担任刺史,都哈哈大笑。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梁彦光这回在赴任前预先对相州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对地方上的各种问题了如指掌。他刚到任,便一改往日作风,首先把相州恶霸、流氓们的斑斑劣迹一件件、一条条地揭发出来,依法予以惩处。这些地头蛇们遭到重挫,有的逃窜到别的地方,有的被迫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整个相州受到了很大震动。

经过梁彦光一番整顿,相州的风气好了很多。可是梁彦光并没有满足现状,他开始考虑,为什么相州会这样呢?

原来,自从北齐灭亡之后,相州的一些士族、有身份的读书人,都纷纷迁到关内去了,而那些靠技巧谋生的商人、小贩、骗子、流氓等,反而都迁到了相州城郊,使这里的民风日渐沉沦。梁彦光想要革除这种弊端,就用俸禄延请中原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里建立学校,不是圣贤的学说不准教授。常在每季的末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有勤奋学习成绩优异、聪慧出众的,就升堂设宴招待,其余的都坐在廊下。有喜好诉讼、懒惰而学业无成的,就让他们坐在堂前院子里,只供给粗劣的饭食。等到学业有成应当举荐时,就举行宾贡之礼;又在郊外设宴饯行,并资助他们财物。从此民众都能够克制自励,民风从根本上大有改变。

梁彦光胸怀正道,待人至诚。相州昔日刁蛮的民风,在他的治理下全然大化。其中,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性好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发。梁彦光并没有问他的罪,而是把他带到州学,命他到孔子庙参观。庙中有一幅画,画的是汉朝“韩伯瑜泣杖”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韩伯瑜的母亲用手杖打他,他因感受不到疼痛,才警觉母亲已年迈,没有力气了,心里哀伤不已,于是对着母亲大哭。

焦通看到这幅画大受感动,幡然醒悟,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既伤心又惭愧,简直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他一番,就把他放回去了。后来焦通洗心革面,砥砺品行,终于成为有德之士。梁彦光以仁德礼教感化百姓,官吏和百姓因此而深受感动,内心满怀喜悦之情,渐渐地,再也没有吵架告状的了。

后来,梁彦光在相州任上去世。高祖追赠他为冀州、定州、青州、瀛洲四州刺史,谥号“襄”。他去世以后,相州的老百姓还时常怀念他。

孔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这也正是梁彦光一生的写照。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