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 陈来教授简介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著作多种,除三联书店“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外,还有《东亚儒学九论》《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回向传统》《仁学本体论》《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儒学美德论》等。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阳来复,愈见复兴之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先生在这几年出版了不少专著,如《仁学本体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守望传统的价值》、《儒学美德论》等,这些专著致力于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弘扬,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为此,在翟奎凤教授的协调下,我们特别委托博士生刁春辉、卢金名、曲斌对陈来教授进行了采访。感谢陈来教授百忙之中接受访谈并对文稿细致审阅。文章来源《曾子学刊》第二辑。记者(以下简称记):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其中提到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您怎么理解习总书记的这个要求?陈来(以下简称陈):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讲话综合了党在历史上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文化方针,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学术界有关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加以发展创新,提出了“两有”“两相”“两创”的方针,为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两有”就是对古代文化要有区别地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两相”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要和当代文化相适应、和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就是你说的,对中华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两创”,有一个基本前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与共同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还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协调适应、建立合理关系。我们所说的“创造性转化”,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利用、扩充、改造与创造性诠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活其生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性发展”,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发展其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另外还要指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继承、弘扬应当是转化、创新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必须把“两有”“两相”“两创”的方针结合起来。“两有”讲继承的区别原则,“两相”讲继承的实践要求,“两创”讲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转化是方向,创新是重点,这样才能更完整地理解党的文化方针。     记:我们知道,你十分注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五四以来,中国高扬理性的旗帜,但由于中国的积贫积弱,这种理性追求主要是一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始终未得到重视。您最近也一直致力于对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可以谈谈您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追求的认识吗?陈:早在轴心时代,中国就系统提出了文明的价值、德性,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偏好,主要有四点:责任先于权利,义务先于自由,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对他人、社群甚至自然界负有的责任,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意识。中国被广为接受的品德,如孝、忠、信等都体现了这种责任意识,孝突出了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忠体现了尽心为人的责任,信则是对朋友的责任。从儒家观点来看,个人与他人、与群体存在连续的关系,必须积极承担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是一种美德。这种注重个人关系的立场和个人本位的立场不同,它主张个人与他方构成关系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以自我为出发点,以对方为重。责任是个人社会实践的重要动力。这样的立场就是责任本位的立场。一个人有多重角色,那么人的责任也是多重的。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故事、诗句、名言都体现了这种责任意识,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都是中国人责任意识的体现。相比西方现代价值观重于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梁漱溟就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一个根本特色。中国人的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甚至宇宙。这种德行不强调个人权利的张扬,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应该说,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具有局限性,这种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当今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个人主义和个人权利优先,这种价值观的广泛流行,会使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略个人要对社会公义承担的责任,不能正视社会公义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中华文化还包括群体高于个人的独特价值观。其实西方也倡导以人为本,这种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从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来看,个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的,一定要在群体中才能生存,其道德也是在社群生活中才能体现与增进。超过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中华文化特别重视家庭价值,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由家继而扩大到家族、社区乃至县、省、国家等,中国古代认为家、国、天下具有一致性,三者是一个同构的、统一的整体,适合于家的道德规范、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国。古代讲“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就体现了这种家、国的同构性。中国的古代话语中经常有“保家卫国”“忠孝两全”这样的词汇,都明确体现出中国人对社群安宁、和谐和繁荣的追求,凸显个人对于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会和社群的强调经常通过公与私的对立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从内向外不断拓展,包含多个向度,从而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现代的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违背基本的个人自由,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则强调社会共同的善,提倡有助于公义的美德。现在,我们应该坚持这种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也要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最后说一说和谐高于冲突。中国经典认为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中国文化也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尚书》中就有“协和万邦”之语,可以说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追求不懈的理想。当然,古人也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天道的一致。这种思想不注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张天人协调,顺从自然规律。这种思想对于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记:您刚才也提到了家庭,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并且自觉地将家庭与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视之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我想,发扬中国的家庭文化是不是也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一个途径呢?陈:是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古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家风、家规、家训文化。古代家训家规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家庭、家族的有序和谐和繁衍发展,其中所蕴含的训诫功能,有助于树立基本的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锻造美德人格,这是古代以礼为教的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批判地继承、弘扬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家训家规为代表的中国家庭文化,其首要功能是对家庭实行有序治理。在古代的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治理家庭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在家庭中培养的道德意识同样可以推之于社会实践的其他范围。可以说,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风家训是中国文化价值观传承实践的重要方面,家训家规中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今天依然有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当然是我们加强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记:在您看来,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重新提倡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形成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其基本价值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未来也必将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现在进行的国家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建设过程,对中华文化有着多方面的需求。首先,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巩固、提高的根本来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共同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有了这些共同的文化价值才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形成了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才有了民族凝聚力量的基础,中华文化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群体高于个人的价值观,倡导人民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目标为目标,中国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第二,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建设需要中华文化的参与。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化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套道德文化的完整体系。高度成熟的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致力于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华文化的优良道德传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系,不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道德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就没有基础,就不能形成当代中国的共同价值观。第三,中华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可以作为当代治国理政的借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载历史的典籍十分丰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现实的世界和历史的发展,注重从历史成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治国理念,如今,我们面临的治国理政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复杂,但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理念依然富有引领时代的意义。总之,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发展不仅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发展所应承担的天然使命,同时也是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记:您刚才提到中华文化在中国的道德建设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它可以为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什么具体的指向吗?陈: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对“道德”和“价值”做一区分,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属于价值,而不是个人道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属于社会价值,也不是个人道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是个人的道德价值,其中爱国、敬业属于公德,诚信、友善属于私德。公德指向的是公共生活,私德则关注个人品质。私德、公德都是以个人为主体的道德要求,也是要落实到个人身上的道德。而富强、民主、法治则不是以个人为主体的道德要求。私德作为个人道德的要求,在古代文化中非常丰富,古代提倡的私德在现代社会仍然有意义;但现代社会对人的道德的要求增加了,特别是在公德方面,如爱国、守法,这是近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我们要加强道德建设、形成道德规范、树立道德理想,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都是就个人道德而言;今天我们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境界无一不是以个人道德为主,落脚在个人的基本道德上,最终指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其实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就阐发过他对私德和公德的理解。一开始,他在1902年的《新民说》中,明确是以提倡公德为主导方向,他认为私德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公德则是有益于社会国家的德行。像《四书》中提到的德行——忠信笃敬、温良恭俭让之类,大体上都是私德,古人的著作对于养成人的私德已经相当完备,但对于公德的培养,中国文化却付之阙如。不过,一年多以后,他的思想有所变化,重新重视私德的意义,又加写了《新民说》的第十八节“论私德”, 他反对将公德和私德对立起来的说法,主张培养国民道德应该以培养私德为先务,私德是公德的基础,社会上可能有些人私德醇美而公德不完备,但是绝没有私德败坏而公德却完美的人,他还提出,公德是私德基础上的进一步推扩,如果私德不立,用以推扩的基础也无以成立。因此,私德的培养是第一位的。现代社会,公德、私德两方面都非常重要,就个人行为来说——个人品性的道德价值基础、重视个人的品质道德、加强个人道德的修养,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正有丰富的资源。当代社会需要的基本道德,即私德,可以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加以细化,以我个人的看法,当代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私德有:仁、义、诚、信、孝、和,即仁爱、道义、诚实、守信、孝悌、和睦。次一级的私德有:强、毅、勇、直、忠、廉,即自强、坚毅、勇敢、正直、忠实、廉耻。我们以往只重视政治价值,不强调个人道德,或者说只关心公德,不关心私德,在青少年教育中也是如此,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种对个人道德养成的教育观念,这是我们道德建设中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对于领导干部的腐化、对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下滑等负面影响已经相当深远。因此,道德建设中的具体操作,一定要以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为条件、为落脚点,突出个人基本道德的培养。记:另外,您也提到,中华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也可以为当代的治国理政提供借鉴,那么中华文化有什么具体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代表性理念呢?陈:中华传统文化中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我想可以以四个词加以概括,即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和以合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见于《管子》,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基本都是以神为本的,中国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特别以周公为代表,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开始转向以人为本,在西周有这样一种思想,认为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事是神事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绝大多数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以人为本的。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同时,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事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事优先,却是共同的想法。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智慧?其与中国人很早就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人事管理上这个传统是分不开的。以德为本与今天我们提倡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在与以神为本的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是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的,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做出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所反对的。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个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理念的主流。第三个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就有“民惟邦本”的说法,到了孟子,他说“民贵君轻”,孟子所表达的“君为轻”的理念,认为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第四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的最高表现就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我们在讲发展,就一定要考虑天人合一,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中国人都趋向于合,不倾向于分,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天人合一,多民族融合统一,也是一样。记:我们也看到,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的规划、推动和支持,政府在弘扬中华文化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您认为政府可以在传承中华文化中起到什么作用?陈:在我国的历史上,政府必须承担社会人心的教化职责,这是中国的重要国情。中华文化是道德教化的重要资源,政府应当从根本上树立“中华民族心灵建设”的观念,大力支持国学的传播和普及。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与广泛的教育领域结合,把中华文化的道德价值通过教育途径,植根于广大民众与青少年的心灵。政府应该以一种固定化的制度形式,确定和保证中华文化的价值、美德成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经典传习活动近年来也开始流行,应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教化。支持国学传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同时也有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在一切工作中贯彻价值引导,在我国,政府是引导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因此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不仅要体现在一般的教育教化上,还应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惩恶扬善中。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强调经济学和伦理学有本质的联系,认为人在遵从经济理性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还要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完善个人的美德。当代经济学如果缺失了伦理道德的视野,只强调自私自利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其影响就会把人简单化为商品化交往的经济人,瓦解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基本道德,这是造成我们今天社会经济领域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我们提倡诚信经济,要突出道德对经济的引导,这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记:您刚才也提到了要促进国学的传播和普及,我们知道您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工作,国学可以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学术载体,可以向我们普及一下您所了解的国学包括哪些内容?陈:称中国学术是国学,这里的“国”就是本国之意,国学就是本国学术之意。国学的内容范围,前人多以中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来列举。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是古代书籍的分类,但也反映了对书籍所承载的学术的一定分类。我们今天讲国学,应先依照传统的书籍分类和体系加以介绍,而后可以做国学内容分类的说明。古代中国典籍的分类不完全等同于知识学术的分类,但书籍的分类也是从书籍的内容进行分别的,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对知识、学术的分类。中国学问知识的传统分类有两个主要代表,一个是《汉书·艺文志》,一个是《隋书·经籍志》,前面一个是六分法,后面一个是四分法。六分法包括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艺就有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共九类,这里的六艺就是六经。诸子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杂家共十家。诗赋有赋三种,以及杂赋、歌诗,共五种。兵书有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共四种。数术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鬼、杂占、形法共六种。方技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共四种。六大类共三十八种,这个六分法中,六艺相当于后来的经部,诸子相当于后来的子部,诗赋相当于后来的集部,只是当时还没有史部。魏晋以后,历史、佛经、文学的文献增多,汉代的六分法就不适应书籍分类的需要了。在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中,在总的部别划分上,以经史子集四者命名分部,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书籍分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史部的地位。最后,清代在编辑《四库全书》时,也是按照经史子集四部来分类,表明经史子集分类法自隋唐以来开始居于主流地位。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就不完全按照传统书籍的分类说明中国学术的范围了,他在《国学讲演录》中认为国学内容分五类: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不仅在四部外增加了小学,也把集部直接提炼为文学。他在《国学概论》中则表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内容是以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四大类为主,这是把子学直接提炼为哲学,集部直接提炼为文学。这些都对传统的四部观念从国学内容的角度做了近代学术化的诠释和改进。如果我们像章太炎一样,用现代的学术语言表达我们对国学内容的分类的理解,可以楷定经学、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技六部为国学内容的主体,其中哲学主要是儒家和其他各家思想,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科技包括兵学、农学、医家、天文、算法、数术等。就学术分类与书籍分类的对应关系来说,经学对应于经部书籍,史学对应于史部书籍,哲学对应于子部书籍一部分,文学对应集部书籍一部分,宗教对应于佛经道经,科技对应于天文数术类书籍。我们介绍国学主要内容时可以参照传统书籍的四部分类,但参考四部分类只是一种方便,不必全拘泥于传统四部的分法。如《四库全书》子部书籍中兼有儒释道,我们可以把佛道类移出子部,另为独立的宗教类,子部中保留儒家等各家作为哲学类,于是基于这个思路,如果不考虑科技,则可以说国学的主要内容是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宗教五大部分。采访及整理者:刁春辉、卢金名、曲斌文章来源:《曾子学刊》第二辑
发布者:文以化心阅读33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12月01日
和谐邻里•共建幸福家园春田幼稚园公益课堂为进一步推动少儿经典阅读,引导4-12岁幼儿及青少年,以家庭为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田幼儿园博雅书苑国学经典诵读公益课堂联合小区和街道办,帮助家庭共育知礼而行,知行合一的中华好少年。研习传统国学礼仪文化;传承使命责任担当;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壹国学经典诵读课班是公益课,每年春季、秋季、寒暑假对外招募共修学员。每期学习周期为10堂课为一期;一周一堂,每堂课1.5小时;国家法定节日顺延。贰少儿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学员自行准备。书苑提供团购正版书籍服务。学员一学期缺课累计五次,书苑有权要求停课。若想再学,顺延至下一期重新报名。所报课程为公益课,交100元教习费,用于茶水、学习数据。叁家长可申请成人学员身份,和孩子一起共修。成人学员缺课次数累计三次以上,书苑有权要求立即停课。若想再学,顺延至下一期重新报名。所学课程的学习用具,均由学员自行购买或租赁,书苑概不提供。    传统文化研习学堂,要求仪态端庄高贵,课前课后向教习先生鞠躬敬礼。不穿奇装异服,不大声喧哗打闹,进入书苑手机调为静音,禁止吸烟和不文明行为。传承经典·国学课堂扫码自助报名。如果报名人数超过限制人数,自动移入下一期国学经典公益课程安排一、国学经典诵读幼儿启蒙班《声律启蒙》、《弟子规》 【启蒙班/亲子共读学堂/家长申请共修】   招募:3-5岁小班、中班学生二、国学经典诵读少儿进阶班《论语》、《诗经》 【进阶班/孩子独立参加】招募:5-12岁学生,面向大班、小学、中学生(5-8岁/9-12岁分班混龄共读学堂)三、传统礼仪、形体研习 5-18岁学生及成年人传承经典·【亲子共修/独立参加均可】上课时间:周六下午2:30—4:00 开班日期:2022年12月3日上课地点:南充市顺庆区香榭春天小区内 春田幼稚园博雅书苑国学课堂·少儿进阶班国学经典诵读少儿进阶班《论语》、《诗经》 【进阶班/孩子独立参加】共修国学经典第一本书《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国学课堂·报名报名电话:15182994982  王老师贰自助报名,请扫码扫码即可报名                       自助缴费(缴费二维码请保存后扫码缴费)叁参加活动,需遵守上级防疫要求,进入幼儿园请出示72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报告并扫幼儿园场所码。春田幼稚园地址国堂学课堂春田幼稚园:顺庆区北城街道延安路香榭春天南门小区内END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20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12月01日
厦门德学书苑致力于国学教育的推广与实施,德学书苑的【国学思维与表达】课轻松活泼、先静后动、寓教于乐,有别于传统国学课,以神话传说、易趣玩潜能开发教具为素材,与“左右脑开发”和演说表达、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      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调动潜能、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得到专注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提高自信,培养良好习惯,丰富文化底蕴,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厦门德学书苑国学公益课现在开始接受报名!(仅限10名)厦门德学书苑【国学思维与表达】公益课开课日期:2022年11月23日-2022年12月31日               每周三下午17:00-18:00招生对象:3--6岁(幼儿段)课程内容:1、诵读经典              2、易趣玩国学思维              3、经典践行,习惯培养上课地点:湖里区大唐世家二期兴隆路586号202德学书苑课程规则:免学费,公益。名额有限,以报名为主,拒绝空降,电话微信报名咨询。 报名联系:陈老师(13806061629,微信同号)                厦门德学书苑【联系方式】电话:0592-5230909 18950070521微信报名:xmdxsy(微信号)【地址】湖里区兴隆路586号202室(大唐世家二期)德学书苑①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厦门德学书苑“可一键关注(推荐);②搜微信号"xmdexueshuyuan”或搜公众号“厦门德学书苑”点击”关注“;③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239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12月01日
【文真书院】国学班面向全国招生!教育宗旨2017年1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国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国家级的顶层设计,国学得益于国家助力,必将兴盛于时代需求。文真国学书院立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显影党国号召,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以培养柱石之气为根本,开展经典养心、中医养身、孩子成长、家庭幸福、基业长青、身心和谐等课程,打开孩子的心性,启动孩子的先天能量,让孩子从小拥有贵族的基因和血脉,举手投足,引领整个时代,震撼整个宇宙!孩子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他们是中国未来真正的希望跟脊梁,他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少年强则国强!让每一个走进文真书院的孩子成为跨时代的领袖!人贵在立志,有志者事竟成。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让孩子们立领袖帝王之志,文真书院以领袖的思维教育下一代。我们的目标3——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以书院创办人的国际视野与见识,为孩子培养独有的五能体系、五观体系、五特体系、因材施教,并培养孩子们熟读和背诵四书五经,以及力行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 ,学习《了凡四训》等,为造就利国利民的时代人才奠定坚定基础为目的,努力为儿童教育守望一片纯粹。教育对象1、全日制:3-7岁儿童,每周接送一次。为了更好的养孩子的习性,要求至少报读一年制学籍。(设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不设暑假及寒假,设暑、寒假期间老师各有2个星期的学习进修时间,其他时间均不放假。)2、走读制:3-7岁儿童,早上8点送,下午6点前接。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孩习性,至少报名一年制学籍。(设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不设暑假及寒假,设暑寒假期间老师各有2个星期的学习进修时间,其他时间均不放假。)3、周末公益亲子读书会:每周六下午14:00点进行。4、21天国学传統文化夏令营、冬令营班:6-16岁每期名额有限,需提前预定名额。5、文真书院《了凡改命》公益特培营:18周岁以上有传统文化基础,有想成为传统文化老师以及向往身心灵健康社会各界士,择优录取。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的教学理念,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就是童蒙养正,培养儿童诵读中外经典全面开发和深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意志力、感恩力、演说力、领导力、组织力、生存力、规划和情绪管理等“综合能力”,协助童蒙开显智慧,培养福德,完善品格,求取人生之道,从小培养提升深度学习能力,奠定一生的基础。1、育读国学经典,力行国学经典、学琴棋书画、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华好儿女。A、经、史、子、集经典课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道德经》、《老子庄子选》、《皇帝内经》、《诗经》、《诗歌词典选》、《唐诗三百首》、《佛经选》、《内经和要》、《伤寒论》、《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信》、《千字文》;《西方英文经典》熏陶等。B、孩子成才课程1、立志感恩课程: 种下人生的种子,懂得知恩报恩,让人生从此再也不一样。2、学医学: 背诵《汤头歌诀》、《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宝典,聘请名师讲座,掌握丰厚的医学智慧。3、学习优秀的历史人物和现代英模故事,牢固树立爱党爱国思想。4、学法学:做一个懂规矩,有资本伸张正义,保护人民安全,明法律,守法的公民,实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平安、吉祥。5、练运动学武术,强健身体,见义勇为。6、学琴棋书画:陶冶情操、韬光养晦、进德修慧7、生活教育: 能吃苦耐劳,长大成才,体味劳动人民疾苦,与人民打成一片,服务人民。8、游学:游当地名胜古迹,吸收祖宗的营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悟先圣道,做圣贤人。9、榜样的力量: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对接国外留学,最终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和谐文化、觉悟文化传给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10、学中英语言,发表公众演说。教学方针文真书院与你共同孕育属于你的天才孩子1、五能体系:台上能说、台下能打、人生能赢、团队能带、生命能动2、五观体系: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人论观、运筹观3、五特体系:领袖情怀、孝行天下、艺术审美科学素养、性情中人4、因材施教:养,育,教,化5、文脉传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五大能力的建立,是奠定孩子未来智慧幸福人生的坚实基础,文真书院定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领老师觉醒,培育孩子成才,开启家庭幸福,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全年全日制、走读制招生要求1、孩子身体健康,年龄3-6岁的适龄儿童,需家长面试通过,限额录取。2、家长认同并真心支持和实践新国学教育理念,每月参加家长课程。申请流程:l、与书院老师取得联系,填写报名申请表2、通过审核的家长将收到面试通知,并进行亲子面试预约;3、经书院老师评估,面试后3天内发送录取信息4、录取通过者,准备正式入学手续以及等待正式入学。南宁校区地址: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大道滨江别墅区三路198号文真书院柳州校区地址:柳州市城中区滨水大道环江村黄滩屯文真书院桂林校区地址:桂林市临桂山水凤凰城别墅区61栋文真书院南宁咨询电话:4001338769  15618946867(正一老师)柳州咨询电话:4001338769  18977223625(蓝兰老师)桂林咨询电话:4001338769  15277208957(秦老师)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34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12月01日
9月23日-24日,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联合主办的以“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在湖南岳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专家、教授和岳阳相关企事业单位、院校师生、广大家庭成员及志愿者现场参加了活动,各地数十家单位及团体以直播分会场形式线上收看了宣讲。▲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油五区谦德公益读书会 ▲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智善国学书院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田易生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旨在宣传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定立德树人理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嘉宾代表岳阳市路桥公司三分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袁力克在讲话中强调,家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与会者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认真听讲,掌握家庭教育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共同为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主编康金胜,山西天元集团和天元书院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李景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客座教授田易生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苏艳平,中国家庭教育推动者、幸福婚姻研究专家石超,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宋丽娜等传统文化专家、教育工作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石超作题为《做觉知父母 育本真少年》主题演讲专家们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结合古今家风家训典故和多年传统家庭教育经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悟,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层面,列举大量成功实例,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和谐家庭,传承优良家风。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陈艳庆就“抑郁症的孩子是如何教好的”接受了康金胜老师的采访,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十五岁女孩岳佳仪接受苏艳平老师的采访,分享自己9岁开始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成长改变;他们的分享令参会者大为感动,深受启发。现场观众通过上台分享和接受采访的形式,表达了参加此次活动的巨大收获;线上观众通过留言方式,表达了听讲受益的心声。大家纷纷表示,宣讲内容就像及时雨,如醍醐灌顶,震撼人心,触动心灵,受益匪浅,备受鼓舞,今后会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做好示范榜样,并对建立和谐家庭、育子成才充满信心。活动最后,主办方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为感谢湖南岳阳有关单位和各地分会场对巡讲活动及家庭教育推广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特授予湖南省岳阳市素食文化促进会、岳阳市华容县明德孝廉文化传播中心、岳阳市风月田园生态休闲度假村等十家单位为理事单位, 授予岳阳市风月田园生态休闲度假村、岳阳市童话托管服务有限公司为家校社共育实践基地。理事长康金胜、副秘书长田易生、苏艳平现场为上述单位授牌,并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负责人及爱心人士颁发理事聘书。▲活动合影留念本次活动由北京泰美泉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人文和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据悉,“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自2021年10月在北京启动至今,已成功在北京、深圳、广州和昆明等地举办,获得广泛关注和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活动将在河南、辽宁、山东等地继续举办,计划每月在全国各地举办一场。承办电话付老师:13671278832(同微信)     欢迎广泛转发!
发布者:智慧读书阅读260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10月03日
诗书济世——“济世”是“救世,济助世人”之意。饱读诗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抱负。有一副常用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是着眼于本家族的文化、家风的传承。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不仅是做官,更重要的是学“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诗书传家,不止十代;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是家风之本。我生长在农村,追溯祖辈皆为农民,注定与名门无缘,但我认为良好的家风是靠人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知识财富,正是通过书本代代相传,长久不息,要想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作为之人,就必须习礼义,讲孝悌,重知识,多读书。我的父亲是供销社一名老会计,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之一。从我记事起,村里有一位老爷爷爱女远嫁东北,在交通和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大事小情只有靠书信来传递。所以,孩子一来信,老爷爷就会跑到我家把揣在怀里带着体温的信封交给我父亲,“快,帮俺念念孩子信上都说啥了……”读完信后,俩人顾不上聊天,铺开信纸,沾饱墨水,把老爷爷的心里话,逐字逐句的挥洒在方寸信笺上,寄托老父亲对爱女的思念及牵挂之情。会计这份工作每年年底是最忙的,但是,父亲不管多忙都会挤出时间提前把红纸裁好,为街坊四邻写春联。在乡亲们感激的目光和感谢的话语里我明白了什么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我幼小的心里平添几分自豪的同时,更是对父亲的文采崇拜羡慕不已。父亲会利用休息时间教我们姐妹们认字、写字、读书。大姐做完作业,还会临帖,她把亲笔小楷古诗贴满我床边,虽然已过近四十年之久,至今我还能嗅到那熟悉的淡淡的墨香。每晚睡前她都会带我读一遍,给我讲古诗大意,带我游走在日月星露间、嗅花木芬芳、观山水四季……《暮江吟》就是那时我学会的人生中第一首古诗。我的孩子在清华附小清河分校五年级就读。我和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坚守这样的观点:忠厚传家、诗书相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从认字、背诗开始的。我重视对孩子品德教育,重视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小教他待人要善良、要乐于助人,在这个拼“鸡娃”的年代,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和人品更重要,要求她忠厚做人,踏实做事。所以,要明德知意就要多读书。我自己对国学文化有一点点偏爱,在闲暇时会翻阅有关杂书来打发时间,有了孩子后,凭借这点爱好,会带孩子一起拾起书本浸润其中,有时间就会带她到图书馆随她翻阅她喜欢的书籍,在她阅读时,陪伴在她身旁,为她纠正读音,每当阅读完一篇短文,还会让她找出好词好句子,生僻字、多音字组词,甚至查找短文中的人物及典故,讲出短文的大意……有时也会把我俩的阅读交流发给老师,老师也会不辞辛苦百忙之中为我们聆听讲解。我记得在孩子三年级时,老师还截取了一段我陪伴孩子阅读的音频,在开家长会时播放,并对我这种陪伴式阅读提出肯定和表扬——我想,这和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启蒙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每一个家族优秀传家的文化密码和基因是构成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每一个家庭的优秀家风都是传家之宝、兴国之道,值得一代又一代人铭记与传承。”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阅读239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10月02日
当前阻碍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瓶颈」,就是教育。而教育的「瓶颈」就是教师。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因此,本人多年来与同行讨论的一个题目就叫《中国教育十大经典——略论教师的理念、学养与精神》。所谓「十大经典」包括经典之论、经典之问、经典之说、经典之教、经典之事、经典之学、经典之书、经典之篇、经典之语、经典之师。意在用此中国教育之「经典」,让老师们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教育理念、比较深厚的人文学养和比常人更多一点的奉献精神。其中的「经典之篇」,就是《礼记》中的《学记》,荀子的《劝学》,韩昌黎公的《师说》这「老三篇」。这些曾与因缘生小友谈过,希望他把这「老三篇」做个简注,让老师们将这必备之篇都熟读成诵。这对一个教师教育理念、人文学养、奉献精神都必将有个较大的提升。因缘生小友闻斯行之,竟很快把这三篇给做了详注并为之疏解。在各位领导的关心下,由有关部门付梓刊行,实是我教育界一件大事。《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华先民对前此数千年教育的经验总结,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都作了全面详赅的论述,表现出中华先民极高的智慧。因缘生小友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兹不重复,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语,就是一极高的教育理念!人与草木、鸟兽、虫鱼不同之处即在藉教育以文化之而为「人」,由此形成了感情理智,人格品质,社会道德和人文思想等等。于是便组织社会,建立国家,努力使人与人在互相同情怜悯、互相关心帮助下,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唯赖教育;没有教育,便没有一切!因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八个字是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先导。没有这个先导之理念,不仅社会国家无法构成建立,人也必然与鸟兽无别,不成其为人了。荀子之「性恶」论,历遭诟病。其实是吾辈太不解荀子之良苦用心了!本来人之初生,无所谓性善性恶。孟子讲性善,是一种提倡——作为人,应自幼向善,终生向善!而这种向善,也必须以教育实现之,不然即会不知向善,甚至变恶。荀子讲性恶,更是高度强调教育之大功——如果不重教育,不行教育,天下尽为恶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荀子写《劝学》,即鼓励劝勉人必须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博学」「参省」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即学、问、思、辨、行;「假物」即藉教育以文化人;「就正」「防邪」,则追求一个优异的向学环境;「勤积」「结一」,则劝人必以持恒厚积,方可「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诵经」「读礼」则论教育之内容及学习之顺序;「好人」「隆礼」「通伦理」「一仁义」,即尊师重道之大理;「成人」「贵全」即劝学之终极目标——这些论点,正是今天教育所大缺失者!韩公之《师说》总论为师与从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与任务。传什么道?天地之大道;授什么业?经国之大业;解什么惑?人生之大惑。韩公与其弟子李翱率先提出应高度重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宋儒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放在五经之前来攻读学习,实是读经之不二法门。天地之大道,即为《大学》之「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吾族国人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先民为我中华民族提出的奋斗目标。多高的境界,多高的要求啊!而「止于至善」的前提就是「明明德」,明白一个像天一样高、一样亮的道理,熔铸一个高尚的道德,然后影响、教化社会人群,共同把人的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天地之大道。经国之大业就是《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如果不知道「止于至善这个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没有「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就是人生之大惑!传天地之大道,授经国之大业,解人生之大惑,这就是对一个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否则就不副「人师」之名、「人师」之实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从师之道。韩公感慨万端地接着说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门时至今日,读至《师说》此语,不禁令吾辈为之痛哭,为之流涕,为之长太息者也!八十多年前,钱伟长先生留学美国,遍访南北美洲,发现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现象,即北美是那样的发达,而南美又是那样的落后!研究的结论就是:「教育发达则国家发达,教育落后则国家落后!」这是被全世界各国验证了的经典论断。——且看今日我们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何等落后!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大学教育是成才教育。就成才教育的大学而言,三亿人口的美国有一万多所大学,而我十三亿人口之众的中国仅有三千来所大学;河南是中国一亿余众的人口大省,韩国人口是四千八百方,韩国大学有四百多所,而河南现在只有一百三十所大学,其中专科占七十七所。二00六年,钱学森先生逝世前对温家宝总理说过一段话:「这几十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学术成就上讲,没一个可以跟民国期间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纪之问」,「经典之问」!其实,在大半世纪前就有了答案,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也,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时的清华大学曾办了一届国学院。就那一届,培养出了如王力、钱钟书、吴宓等等一批大师级人才。为什么?就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大师如云,其中四大名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声望最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过堪与先秦诸子媲美的一批学术大师。这些大师们又教出了一代学术大师。现在检点起来,那些大师的成因有两个条件:是国学功底硬,二是留洋看世界。所谓国学功底硬,就是精通母语,谙熟母文化;留洋看世界就是不拒绝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成不了大师!一九九五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国学院,二十年过去了,却没见到像当年清华大学那一届国学院走出的大师来!为什么?就是现在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教授们可称为大师?更没有了像当年清华大学「四大名导师」那样的大师!大学没有大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成不了明师;大学无大师,中小学无明师,教育休矣!北京大学何九盈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翻开近百年历史,无一页不是「反传统」三个字。高喊废除汉字的学者有之,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英雄」有之,把线装书全都扔到茅坑里的「元老」有之,交白卷的「革命小将」有之……」百年来的「反传统」,对中国文化教育造成的创伤,是何等之巨大!人文学养的缺失,母语的低化,浅化,粗化,俗化,使今天想把我们民族的思想、意志、情感准确地、深刻地、高雅地表达出来就成了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学校长不识字、读错字、写错字,这种情况,实不该出现在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今天,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必须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之复兴,必赖于教育之发达!教师乃教育之主力,其教育理念之确立,人文学养之提高,奉献精神之建树,实为今日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之大端。此事切切,不可贻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统教育经典之篇《师说》、《劝学》、《学记》合刊出版问世,想必为此有所贡献。作者:聂振弢老教授(序于羊年即临除旧迎新之夕也)
发布者:文以化心阅读264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8月22日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天资平庸,人又不勤勉,就难有成就。天资过人,只要一骄傲,就生出祸端。世上许多康乐之家,都是凭着勤俭得以兴旺发达。世上许多高尚之人,都是凭着谦虚待人积累福德。01“勤”是兴家之道俗话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曾国藩把“勤”字看作兴家立业的根本。早年间,曾家祖父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养猪、种菜、喂鱼、读书,这是居家之事;起早、打扫、祭祀、睦邻,这是治家之道。要想身体力行地做到这八个字,就必须勤劳地从事读书、生产。这猪、蔬、鱼、书四个字,讲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大人们耕田种菜、养鱼养猪,供一家人吃食;小孩子用功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能放心。百姓之家,只要园中有菜、栏中有猪、塘中有鱼,幸福生活就有了保障。子孙向学,能够发奋勤勉、修身养性、考取功名,家族振兴就有了希望。居家后,进而考虑的是该如何治家。早,就是每日清早起床,做事情更要有提前量。扫,就是外要洒扫庭院,内要扫除心灵的灰尘。考,就是要缅怀先人,逢年过节祭祀不能懈怠。宝,就是要尊亲睦邻,保持住一种纯朴的民风。此八字家训,一家奉之,则家道兴旺;家家奉之,国泰而民安。曾国藩本人,也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家世代以此为训,培养了良好的家风。02“谦”是避祸之门《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狂妄自大者,人人讨厌;高调炫耀者,人人反感;自以为是者,人人疏远。唯有低调不张扬,谦虚不自夸,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狂傲大多源自精神的空虚,怕被人瞧不起;谦卑则是发自内心的力量,不被外物干扰。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低姿态做人,高姿态做事。话不说满、事不做绝。给别人留后路,也是给自己留后路。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做人低调谦虚,才能常保安康。位居人上,不要目中无人;屈居人下,不必谄媚求人。强者不是人上人,弱者不是人下人。永远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个人。这才是为人处事之根本。国学君说:勤则天下无难事,谦则平生无祸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逊待人,勤奋做事。一个人、一个家,做好了这两件事,安康富贵指日可待。
发布者:文以化心阅读275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8月18日